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5 06:04:09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大全(19篇)
時間:2023-12-15 06:04:09     小編:GZ才子

教案是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組織和調(diào)控的工具。教案中的教學活動應該具備多樣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掌握好教案的編寫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一

從課本的內(nèi)容安排來看,例1第一小題要求用1、2、3、5、7、9六張數(shù)卡擺的三位數(shù)和最小的三位數(shù)并計算它們的差。第二小題則是構成另兩個三位數(shù)求差,交換數(shù)卡位置后再求差。例2要求從1、2、3、4、5、6、7、8、九張數(shù)卡中選六張擺兩個三位數(shù)求差,最小差,及根據(jù)固定差擺算式。

學生對造減法塔這個環(huán)節(jié)很感興趣,因此學生掌握得很快。這一層次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鼓勵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得到發(fā)展。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難點所在,我加以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初步感知即可。并通過觀察,思考和比較,讓學生學著歸納小結,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接著我將減法塔轉(zhuǎn)化為單純的豎式,并告訴學生“高斯數(shù)學的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上課始,我先請學生們說說生活中你見過什么塔,它們使用什么建造的,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今天的減法塔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探究的-。

其次,我請學生讀懂減法塔的流程圖,理清思路。我通過電腦示例,教師板書,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開始——選數(shù)字——數(shù)——最小數(shù)——求差——數(shù)字相同否——是(結束),不是(再來)。然后學生嘗試練習,選擇書上的任一題操作。通過操作,投影儀展示,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易錯的地方。如:第一次是挑選三個數(shù)中的三位數(shù)和最小三位數(shù)相減;第二次是挑選第一次差中三個數(shù)的數(shù)和最小數(shù)相減。

再次,學生通過自己操作,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如:相減的差十位都是9;百位和個位相加等于9;造到最后一層塔的結果都是495,減法塔最多造5層等。我的三個班級情況各有不同,可以根據(jù)班級情況進行深入探究。

最后,請學生總結。這堂課你有何收獲,學生提及了減法塔的意義,減法塔的組成,相減查的規(guī)律等等。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不同程度地引導。

希望同學們學好知識,今天建造減法塔,將來為祖國建造更美麗的塔。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二

1、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發(fā)現(xiàn)的過程。

2、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qū)W生滲透互相聯(lián)系,互相對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是面積?

計算和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那么請看大屏幕。

二、新課導引。

1、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你怎么數(shù)得這樣快?你是怎么數(shù)的?同學們已經(jīng)會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圖形或物體的面積(如操場),你會感到怎樣?今天我們研究一種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新方法。(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三、教學新課。

(一)實驗,猜想。

學生反饋:利用面積計、長乘寬……。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長乘寬呢?

(一)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現(xiàn)在每個小組都有一些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擺出你喜歡的長方形。

b、說出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c、組長把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反饋拼圖情況。

探究提示: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根據(jù)你們小組擺的長方形,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我們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的面積跟()有關系,有()關系。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反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哪組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指名學生說一說。

小結:

(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把長方形的長縮短3厘米,求這個圖形的面積。

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的時候,這個圖形就是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正方形的面積應該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剛剛的小正形擺一擺。(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同樣只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能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試一試:

小明家的方桌寬9分米,小明爸爸想給方桌劃一塊玻璃,請問要劃多大的一塊玻璃呢?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小結。

師: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通過它我們可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許多圖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三

教學目標:

2.體現(xiàn)合作競爭的教學思想,培養(yǎng)獨立探詢問題的能力和全面觀察問題的思維方式。

3、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們的特征。

教學難點: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驗證。

教具、學具:課件、長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釘子板、皮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藏在我們教室中的數(shù)學知識。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嗎?(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也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長方形的特征。(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長方形的特征。

(1)猜想。

你覺得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

(2)驗證。

同學們的猜想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們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6人一組,互相討論,利用桌子上放著長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釘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組研究長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這些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動腦筋,想辦法,研究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角有什么特點。比一比,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最多來證明這個結論的對錯。如果你有了發(fā)現(xiàn),請你先悄悄的說給同學們聽聽,過一會在說給大家聽聽,好嗎,做任何事都要大膽嘗試。

學生相互討論、動手操作、各自有了結論后交流匯報。

生1:我們用直尺量的方法,發(fā)現(xiàn)兩條長邊都是12厘米,兩條短邊都是9厘米,因此我們認為長方形的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也相等。

生2:我們也是用直尺量的,雖然量的結果不同,但也發(fā)現(xiàn)兩條長邊一樣長,兩條短邊也一樣長。

生3:我們用鉛筆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條長邊有多長,并在鉛筆上做記號,再去看另一條長邊是不是也這樣長,再用同樣的方法比一比兩條短邊。結果我們也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也相等。

生4:我們把長方形對折,可以看到兩條邊完全重合,說明兩條長邊相等,換個方向?qū)φ郏挚梢钥吹絻蓷l短邊也相等。(生邊說自己的方法,邊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來我們用不同的方法都證明一個結論,那就是―長方形的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也相等。這就證明了我們剛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確的。

那么長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們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過比,得出4個角都是直角。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都很好,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我們已經(jīng)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兩組對邊區(qū)別開來,咱們分別給它們一個名稱,誰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師說明:長、寬并板書)。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四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內(nèi)容是教學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口算方法。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口算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以及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是前面口算教學的延續(xù),又是以后萬以內(nèi)加減法的基礎,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在整個小學數(shù)學的計算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設計理念:

1、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體會學數(shù)學的實用性,學有用的數(shù)學。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注意體現(xiàn)算法的多樣化,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的“構建方法”,運用觀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初步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3、滲透估算意識。

教學目標:

1、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shù)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鉀Q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學法:

講解法、引導法、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復習兩位數(shù)的分成。

2、看誰算得又快又正確。

35+30=64+5=。

48+30=79+4=。

53+40=66+8=。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生:先把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再加上個位上的數(shù)。

學生說教師板演。

師:那么右邊這一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你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生:我想把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再加整十數(shù)。

學生說教師板演。

二、新知講授。

課件出示“海寶”介紹上海世博會的資料。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找到數(shù)學信息。

課件出示,師: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指名回答。

(2)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師:如果你是每個年級的領隊老師,首先要考慮什么?

預設:應該考慮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指名提問題。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學例1。

教師選擇性地板書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匯報交流。

(2)教學例2。

選擇學生提出的“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的問題,針對學生列出的算式39+44=?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口算。

匯報交流。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

(3)觀察對比。

師:剛才學習的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今天學習的都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

師引導:這兩個算式的兩個加數(shù)的個位上的數(shù)與個位上的數(shù)之和相比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也就是35+34是不進位加法,39+44是進位加法。

師: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口算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呢?

個位相加滿十,一定要向十位進1。

三、知識應用。

1、填一填(判斷十位上的數(shù))。

師: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數(shù)嗎?

2、先說一說,再計算。

23+46=63+17=。

3、請你利用主題圖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題目,并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四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4、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錢?

四、小結。

師: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簡單實驗,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發(fā)生的可能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數(shù)學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事物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具準備:每組準備一個盒子,黃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個。

教學過程: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評析;通過游戲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摸球活動。

2、小組摸球。

有什么辦法讓它變成可能呢?[學生想辦法]看來事情有時是在發(fā)生變化的,有時不可能的事情會變成可能。

(評析:小組合作學習來探討可能發(fā)生的情況。)。

3、六個例子。

師:我們剛才通過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游戲中的情況,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發(fā)生的,老師這有生活中的六個例子,我們來判斷一下[小組討論]說明理由。

三、動手操作。

師:看來我們都能解決不少的問題,不過我們只是說一說。

《可能性》是一節(jié)實踐活動課。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數(shù)學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的背景出發(f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shù)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尤其在千變?nèi)f化的世間事中,這是數(shù)學一個分支概率論要研究的問題。本課就是讓學生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

《可能性》這一節(jié)課,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說出一些與所學知識有聯(lián)系的現(xiàn)實情境,再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體會事情發(fā)生的不確定性與確定性。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這節(jié)課一開始,設計了一個紅乒乓球和一個白乒乓球放入黑袋子里,讓你摸一摸,它們的可能性相等這一場景引出課題展開教學,通過學生自己獲得生活中的數(shù)學信息,使學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動參加摸撲克牌活動,學生感受可能性發(fā)生的機率。因為當學習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不僅使學生對可能性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領悟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反思: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夠,得出的結論沒有很好的讓學生說出來,而是教師說的多。

改善:

應該開門見山直接從情景圖導入,為后面的教學活動爭取時間;教學中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六

style="color:#125b86">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后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在屬小學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shù)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nèi)容安排與呈現(xiàn)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fā)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fā)現(xiàn)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系,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xié)調(diào),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jīng)過啟發(fā)、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nèi)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理論依據(jù)(教學理念)。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在數(shù)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jié)課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fā)現(xiàn)-驗證”思路,整節(jié)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xiàn)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xiàn)?!皩嶒?-發(fā)現(xiàn)--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來說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

本節(jié)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jù)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zhì)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并達成團體目標。由于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fā)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xiàn)“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3、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并經(jīng)過啟發(fā)、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

五、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是今后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六、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在新課引入時依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通過動畫和學生熟知的故事,結合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明確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并融入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動畫演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形象、生動地由長方形到正方形的演變,類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利用多媒體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堂上訓練,學生通過解答不但鞏固已掌握的知識,而且加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七

教學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長含義,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從已有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從而更好地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運用電教手段,指導學生直觀的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小組合作討論獲得知識,并將成果展示出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語言表達、合作交流能力。

知識與技能。

正確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算理的理解。

一、創(chuàng)景激趣,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學校的花壇美麗可愛,吸引了好多同學的視線,有的同學禁不住要進入花壇欣賞花草,那樣會損害這美麗的景色,為此,我們學校打算給他圍上護欄,護欄每米8元,需要多少錢呢?如何來算呢?要是一個正方形花壇,你會算嗎?(出示課件圖畫:長方形花壇實物圖)(學生齊答)。

結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長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錢數(shù)。

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自主探究,歸納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小結鞏固。

師:那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如何來算呢?好,今天我們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二、自主探究。

(一)憶一憶(回顧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圖形的周長,看屏幕,誰知道他們的邊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長?(課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舉手回答)。

結論: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圍成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周長。(教師板書: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

(二)試一試(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的周長嗎?(出示課件: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小組合作探究)。

探究結果:有三種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3、師:這幾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呢?(小組討論)(討論出結果之后出示課件:長方形的周長公式)。

討論結果:“6”表示長方形的長,“4”表示長方形的寬,“2”

表示兩條相等的長邊和兩條相等的寬邊,“20”表示周長。

由此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教師板書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應用)。

1、師:我們學習了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你能計算出屏幕上一邊靠墻,邊長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護欄的周長嗎?(演示課件動畫)(小組合作探討)。

探討結果:院子護欄周長=(8×4)—8=24(米),因為院子一邊靠墻不用護欄,所以要減去一邊的長度。

2、師:同學們?nèi)绻麅蓚€圖形拼在一起組成新的圖形,那么新得到的圖形的周長是兩個圖形周長的相加嗎?請看大屏幕,你能算出這兩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嗎?(演示課件動畫)(小組合作研討)。

研討結果:長方形的長是2厘米,寬是1厘米,

三、小結鞏固。

1、周長是圍成圖形一周的長度。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3、正方形的周長=邊長x4。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數(shù)豆子”的實踐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2、在“數(shù)豆子”的操作活動中體會物體與數(shù)量的對應關系,體驗數(shù)的實際意義。

3、會寫百以內(nèi)的數(shù),進一步體會數(shù)位、基數(shù)、序數(shù)的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的活動理解位值意義。

教學難點:

位值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1、出示一杯豆子(內(nèi)裝28粒)。

2、請學生估計一下有多少粒。

3、師生共同先數(shù)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計一下。

4、誰估計得比較正確呢?為什么?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吧。

二、數(shù)豆子。

1、指名幾生來數(shù),其他學生跟著數(shù)。

(用不同的方法數(shù))。

三、知識學習。

1、智慧老人:這個數(shù)怎么撥?怎么寫?

2、學生試一試,說說怎么撥,怎么寫。(每個學生在計數(shù)器上撥,在紙上寫,再指名撥、寫)。

3、小組合作:說說這個數(shù)的各數(shù)位上數(shù)的意義。

4、匯報交流。

5、小結:十位上的數(shù)表示幾個十,個位上的數(shù)表示幾個一。

6、擺一擺。擺出26根小棒,說說是怎么擺的。

7、討論:22的這兩個“2”的意義一樣嗎?

8、交流。

四、鞏固練習。

1、寫出計數(shù)器上表示的數(shù),并說說意義。(第4頁)。

2、填空(第5頁)。

補充:根據(jù)老師的表述寫數(shù)。如:6個十和3個一是()。

3、看計數(shù)器寫數(shù)。(第3題)。

4、寫門牌號,理解序數(shù)的意義。(第4題)。

5、游戲:抓小棒,先估計有多少根,再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九

1.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jù)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正確進行三位數(shù)加法的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查與驗算的習慣。

4.經(jīng)歷用萬以內(nèi)的加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的進行筆算和驗算

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題;能結合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

(一)復習舊知

筆算346+93 657+329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二)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nèi)ミ^濕地嗎?

出示圖片,介紹濕地情況。再出示信息: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師:根據(jù)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問題。

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應問題。

預設1: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預設2: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多多少種?

預設3: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少多少種?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三)新課展開

1.探究計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師:這道題,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板書算式:445+298

(2)估算結果并交流。

師:這道題的結果大概是什么?同學們能估算嗎?

(3)嘗試計算并交流。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同學們能自己想辦法計算出來嗎?請大家試一試。

全班交流方法:

列豎式計算。

(4)與估算結果相比較。

2.探究驗算方法。

(1)自主探索驗算方法。

師:這道題算的對不對?同學們會驗算嗎?

(2)交流方法。

預設1:再重新用原來的豎式計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預設2:可以交換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預設3:利用原來的豎式,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從下往上再加一遍。

(3)歸納驗算方法。

師:大家想出這么多的驗算方法,你們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可要養(yǎng)成及時驗算的好習慣哦。

3.練一練。

我是小醫(y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63+979 395+475

4小結提煉筆算方法。

問題1.今天我們做的加法題有什么共同點?

連續(xù)進位

問題2.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算出得數(shù)的呢?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問題3.為了保證計算正確,你有什么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加起,進位的小數(shù)字不能漏寫,做完以后要及時驗算。

(四)練習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進位,再計算并驗算。

67+93 165+78 409+394

總結回顧

回顧本節(jié)課收獲。

回顧新課導入時,學生提出的問題,請有興趣的同學課后研究一下,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研究。

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第38頁做一做,4題。

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

【教材分析】。

1、本單元教材包括五部分內(nèi)容: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周長、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估計。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空間與圖形,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它為后面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2、本單元內(nèi)容編寫編寫特點之一是加強了圖形的特征、周長的概念等幾何初步的教學。特點之二是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有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從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客觀規(guī)律出發(fā),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xiàn)方式,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愉快的學習。特點之三是充分運用了直觀手段來教學,特備注中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手、腦、眼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diào)參與活動,積累感性認識,發(fā)展看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能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通過學生實際動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長的含義,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通過這些公式進行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二、發(fā)展性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zhuǎn)于斐斐課件園ffkj。net]運用轉(zhuǎn)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求知,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zhuǎn)于斐斐課件園ffkj。net]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及正確計算它們的周長。

3、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難點: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推導和歸納。

2、建立周長概念。

3、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共性。

【教學建議】。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是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作為教學素材。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并引導他們?nèi)ビ^察生活,從現(xiàn)實世界中發(fā)現(xiàn)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注重數(shù)學實踐活動,突出幾何探究所過程??臻g觀念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貞浬罱?jīng)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象、情景描述等都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的重要手段。教學時應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教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3、了解教材編寫特點,恰當把握教學要求。學生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因此,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結構,把空間與圖形的內(nèi)容均衡的安排在不同德學段中,每一段都有相應的目標。

4、本單元可以用6課時進行教學。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一

1、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周長的含義。

2、使學生通過圍、量、算等具體的活動,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方法。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享受學習的快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周長

1、剪一剪。

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浅?蓯鄣目ㄍ^像圖片(電腦演示:三幅卡通頭像圖片),認識它們嗎?在三幅卡通頭像圖片中,你最喜歡誰就把它從紙上剪下來,看誰剪得又快又好!

學生拿出圖片,剪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卡通頭像。

2、說一說。

討論:你是怎樣剪的?(沿著頭像的邊剪的)學生互相評價剪出的作品,體會頭像的邊的意思。

小結:沿著頭像的邊剪,就是沿著頭像四周的邊線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頭像四周的邊線嗎?(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間互相指一指)

揭示:頭像四周邊線的長就是頭像的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二、提供實例,認識周長

1、教學例題。

出示游泳池圖:這是一幅兒童游泳池圖,你能指出它四周的邊線嗎?

指出:游泳池圖池口黑色邊線的長就是池口的周長。

出示樹葉圖:你能指出樹葉四周的邊線嗎?

指出:這片樹葉四周邊線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2、練一練。

(1)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你還能指出我們身邊一些物體某一個面四周的邊線嗎?

學生可能指出數(shù)學書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課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體的面的邊線,并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分別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

談話:你能描出這些圖形的邊線嗎?請同學們拿出水彩筆,在書上第62頁第2題上描一描。

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學生的'作業(yè),互相評價。

提問:我們描出的每個圖形的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什么?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1、自主探究。

學生可能想到量、圍、滾等不同的方法。

組織活動:下面請同學們拿出這三件物品,小組分工合作,用你認為合適的方法,分別量出它們的面的周長。

學生按要求測量長方形名片、五角星紙片和1元硬幣面的周長,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2、反饋。

提問: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匯報一下,你是怎樣測量長方形名片的周長的?

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方法:

(1)量出四條邊的長,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長和寬,再計算;

(3)用一根細線沿名片的邊線圍一周,再量細線的長;

(4)把名片沿直尺的邊翻動一周。

提問:你是怎樣測量五角星紙片的周長的?有不同的方法嗎?

再問:你認為測量五角星的周長,用什么方法比較合適?(量出其中一條邊的長,再用這條邊長乘10)

提問:你是怎樣測量1元硬幣的周長的?(學生可能會用圍或滾的方法測量1元硬幣的周長)

追問: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幣的周長,而要用圍或滾的方法呢?

3、小結。

提問:你學到了哪些測量周長的好方法?在測量周長的活動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談話:看來測量周長要根據(jù)物體形狀的不同,靈活地選用合適的方法,才能達到的效果。

4、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

提問:你有辦法知道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嗎?自己先試一試。

反饋:你是怎樣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學進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題目。

提問: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嗎?(學生搶答,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認識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一片樹葉,你有辦法量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嗎?(在討論不同方法的基礎上,明確用圍的方法測量樹葉的周長)

談話:請同桌同學合作,用圍的方法測量這片樹葉的周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測量的結果,并說一說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

課件演示:用細線沿樹葉的一周圍一圈,最后展開細線,量出樹葉的周長。

五、課堂總結

欣賞短片: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

談話: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學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二

1.板演(指名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28+34+23=

啟發(fā)提問:

(1)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怎樣計算?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加式題,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計算連加兩步式題,應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礎上得出:

教師介紹簡便寫法.為了書寫簡便,我們可以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即

提問: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

46+25+17=

2.出示例2 52-20-18=

啟發(fā)性提問:

(1)這是一道什么樣的兩步式題?

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fā)現(xiàn)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

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種算法.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減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計算連減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可以讓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寫.

2.對比性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54+26+15= 90-58-24=

直接在書上第2頁做,可以列兩個豎式,也可以用簡便寫法.

(2)口算下面各題.(書上第2頁,直接在書上寫得數(shù))

7+59+20= 72-6-40=

3.趣味性練習(練習一第1題)

把每行的三個數(shù)加起來.

把練習一的第1題,如上圖那樣,把每行三個數(shù)的旁邊畫一個括號,把得數(shù)填在括號里.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的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三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增加學生學習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實踐體會。

合作交流。

東、南、西、北卡片。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zhuǎn)”。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四

教學內(nèi)容: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例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例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例4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目標: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具準備:

東、南、西、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zhuǎn)”。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南寧市的東西南北方向?(瑯東、西鄉(xiāng)塘、江南區(qū)、城北區(qū))。

5、背兒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五

第9頁例5以及練習。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能熟練八個方向的聯(lián)系。

多媒體。

1、請用手勢指出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2、老師說方向,你們就用手指向那邊方向:北、西南、東北、西、東北等。

3、出示中國地圖:請你分別指出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8個地區(qū)。

1、觀察例5圖:問:這是什么圖呢?(動物園導游圖)

請認一認圖上畫有哪些動物館?

2、請在圖中指出8個方向:

3、解決問題:

熊貓館位置?從大門出發(fā)可以怎樣走?(在動物園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獅山,再向西北走。)還可以怎樣走?也請你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指名到黑板的掛圖前說說行走路線。同桌互相提問各個館的行走路線,比一比,誰說得準!

5、小結:如果從不同的路線走,說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認識簡單的路線。

1、說一說,1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第10頁第2題:

全班讀題: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據(jù)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樂項目用序號標在適當?shù)奈恢蒙稀Vv評。

說說今天的收獲?指導學生對學習進行評價。

作業(yè):課堂作業(yè)本

板書:認識簡單的路線

東、南、西、北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六

112頁例1簡單的組合數(shù)。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能用不同的方法準確地計算出組合數(shù)。

教學課件學具準備:每生準備主題圖中相關的學具卡片或?qū)嵨铩?/p>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老師漂亮一點呢還是喜歡老師丑一點?

生:大多數(shù)的小朋友說喜歡老師漂亮。

師:那你們幫助老師打扮打扮。我最喜歡紅色體恤和這三件下衣,到底怎樣搭配最漂亮呢?請小朋友們給老師出出主意。小朋友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師:謝謝。你們的.建議都不錯。那我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想一想,如果你覺得直接想象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手中的學具卡片擺一擺。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匯報所寫個數(shù),教師根據(jù)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重復了,有的漏寫了。

3.小組討論師:每個同學算出的個數(shù)不同,怎樣才能很快算出兩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小組匯報匯報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用學具卡片或?qū)嵨飻[,然后再數(shù)。

(2)、用連線的方法算出。

(3)、用圖式的方法算出。引導學生及時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使其把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來。

5.小結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nèi)容見課本112頁。

(三)拓展應用。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七

1.通過練習,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能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及空間觀念。

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

區(qū)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課件

一、知識再現(xiàn)

回顧:前面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

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相關知識。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1題。

讓學生獨立在教材上涂色。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比較:圖形的周長與它們的面積之間的區(qū)別。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確:周長表述的是線的長短,面積表述的是面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2題。

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邊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別拼成面積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拼法,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3題。

先估計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4題。

出示題目,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四個圖形中,哪個面積最大?哪個面積最???

學生反饋后,教師指出:因為1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有幾個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指名學生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提示學生:將超過半格的看成1格,不滿半格的忽略不計。

交流時著重讓學生體會到用割補法把不完整的圖形割補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數(shù)學思想。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6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

算一算: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周長呢?

集體反饋,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2.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7題。

讓學生讀題,弄清題目要求:畫兩個面積都是10平方厘米的圖形。

展示學生作品并交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形狀。

得出結論:面積相同,形狀不同。

3.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8題。

提出問題:比較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數(shù)學書的封面,估計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

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估計一張報紙的面積。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八

1、探索并掌握一位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礎上,繼續(xù)學習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教材創(chuàng)設“植樹”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在活動中探索新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準許學生用喜歡或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計算,使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三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愛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學形式,喜歡體驗各種活動,不僅可以動手操作也可以和全體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使學生很有成就感,樂于探索,積極求知。能夠用喜歡的方法學習和計算。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你們哪位同學植過樹?誰知道植樹需要哪幾個步驟?笑笑他們班正在植樹,我們到現(xiàn)場去看看,檢驗一下你們說的對不對。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2、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后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明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組有幾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每組三人,可以分多少組?”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自己觀察,從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組交流。

學生列出算式36÷3,并嘗試計算。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自己列出算式的含義,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小組交流討論,體驗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樂。)

2、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發(fā)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組。學生得出計算方法:

1、因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為12+12+12=36,所以36÷3=12……

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都要進行表揚和鼓勵,準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設計意圖:全班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計算,感受集體的智慧。)

4、拓展練習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果。

師:這些算式有哪些規(guī)律,說說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

只要學生說的合理都要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學生代表,學生列出算式48÷4=12并說說計算過程。

在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探索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觀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體驗算法多樣化,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懂得欣賞別人,能夠取長補短。

三年級數(shù)學豐收了教案例文篇十九

1、經(jīng)歷探索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眾,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問題,只要我們多觀察,多留心,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關于數(shù)學的知識,不信你瞧(出示小華家到學校的場景圖)

1、小華家去體育館,每分鐘走46米,走了2分鐘,走了多少米?

(1)先讓學生說一說,根據(jù)剛才看到的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怎樣解決?

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2)提問:這是我們以前學的什么計算?(兩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

兩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幾十就要向十位進幾)

2、談話:可是小華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時間來不及了,比賽就快開始了,于是他就開始跑了起來。

出示應用題:小華跑步到體育館用了4分鐘,他每分鐘跑152米,小華跑了多少米?

談話:這道題你會算嗎?列出算式,不要計算。

152×4=

師:觀察這道題,和我們以前學的筆算乘法一樣嗎?

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三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1)列豎式計算時,哪些是已經(jīng)學過的?哪些是新的問題?在解決新的問題時遇到了什么困難?(積的百位上應該寫幾)

(2)這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在學生回答后,指名板演。

3、教學"試一試"

(3)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學生講解計算過程。同桌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一題的計算和上一題比起來,復雜之處在哪里?什么地方不一樣?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在書上將豎式補充完整,做完后,同桌互相檢查,統(tǒng)計做對的人數(shù)。

2、算一算,看看積各是幾位數(shù)。

(1)261×3 (2)8×123

621×3 8×312

提問:為什么積的位數(shù)不一樣?根據(jù)剛才的觀察和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先估計積是幾位數(shù),再列豎式計算。

131×7 612×8

3×493 4×541

4、動腦筋

1□3 □1□

× 4 × 6

4 9 2 1 9 1 4

四、總結提高,質(zhì)疑反思。

提問: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5965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