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教案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師說高中教案篇一
1.學會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詩歌主題。
2.掌握詩歌寫人、抒情所采用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
2.難點:詩歌的主題。
作品簡介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huán)之間的愛情悲劇,因與“安史之亂”緊相聯(lián)系,有著相當嚴肅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離奇、曲折,又極富傳奇色彩,因而倍受歷代文士的關(guān)注。自唐至清,出現(xiàn)了不少以此為題材的文學作品,著名者如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李商隱《馬嵬》、蘇軾《荔枝嘆》、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長生殿》等。自居易的《長恨歌》則是其中翹楚。
楊玉環(huán)是蜀州司戶楊玄瑛的女兒,隨叔父楊玄琰入長安,及笄,嫁與玄宗第十四個兒子壽王李瑤為妃。后為李隆基看中。李欲將楊占為己有,又礙于名分,于是,讓她出宮做女道士,而后再迎歸宮中,掩耳盜鈴。李隆基早先勵精圖治,晚年逐漸松弛。得楊玉環(huán)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廢朝政。楊玉環(huán)則不僅自己得寵專房,身封貴妃,“聲焰震天下”,而且滿門親族也跟著沾光,堂兄楊國忠位居宰相,楊銛官鴻臚卿,楊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如《長恨歌》所說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p>
天寶后期,朝廷內(nèi)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對楊家的偏幸,更促進了矛盾的激化。天寶十四載(755),手握重兵的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打著討伐楊氏、以清君側(cè)的幌子,發(fā)動了叛亂,兵臨長安。李隆基偕楊玉環(huán)等倉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陜西馬嵬驛,扈從禁軍發(fā)難,求誅楊氏兄妹以謝天下。迫于情勢,李隆基只得如請,“命高力士縊貴妃于佛堂前梨樹下”。(李肇《國史補》)
問題設(shè)計
1.應(yīng)該怎樣看待始終的主人公形象?
提示:拋開政治因素,僅僅把此詩當作一首愛情詩來看。漢皇不是一個荒淫誤國的昏君,而是一個癡心的男子;楊女也不是禍國殃民的紅顏,而是對愛情忠貞的癡心女。
2.應(yīng)該怎樣理解《長恨歌》的主題?
此詩的前半部分中,對李、楊荒淫無度、廢棄國事誠然有所諷刺和不滿,但這不是主旨。全詩以大部分篇幅描寫了兩人的愛情遭遇,歌頌了他們之間的愛情。詩中所寫的李、楊愛情,實際上已超越了歷史事實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作者通過這一愛情悲劇,歌頌了人們對愛情的堅貞和專一,反映出人們對美滿愛情的追求和向往。盡管李、楊身為帝王貴妃但他們的這種愛情與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分析《長恨歌》的主題思想,必須注意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態(tài)度和感情傾向?!堕L恨歌》是一首敘事詩,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在敘述李、楊愛情始末的過程中,作者融進了自己的感情,表現(xiàn)了他對這一悲劇的是非評判。對李、楊之娛樂誤國,作者顯然是意在批評而語含譏諷的,這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等語句中可明顯看出。然而,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悲劇的發(fā)生,作者對李、楊的態(tài)度也由批評諷刺轉(zhuǎn)向憐憫同情。這從“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躊躇不能去”、“不見玉顏空死處”、“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等大量飽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獲得非常明顯而強烈的感受。
3.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長恨的?
提示:皇之長恨——
(1)“黃埃散漫風蕭索,云??M紆登劍閣。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碧菩谔油髂系穆飞希奶幨屈S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景色來烘托人物的悲思。
(2)“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痹谑竦兀鎸χ嗌骄G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yīng)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nèi)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景色愈麗,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層。
(3)“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至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边€都路上,“天旋地轉(zhuǎn)”,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痛苦的回憶。于快樂中寫悲情,愈見情悲。
楊女之長恨——
(1)“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币浴皵堃峦普砥鹋腔病比齻€連貫而為的動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來使者后的震驚、激動和惶惑。
(2)“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仡^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這段描寫,把楊貴妃不忘舊情,感恩報德,忠于愛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劃得淋漓盡致,使這一形象平添光彩。
教師總結(jié):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詩歌主題: 《長恨歌》的主旨是什么?歷來聚訟紛紜。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種意見:
(1)諷喻說。就是只把唐玄宗當作皇帝寫。認為此詩是借李、楊之情事,諷刺李隆基貪色誤國,以致引發(fā)“安史之亂”。告誡最高統(tǒng)治者應(yīng)引以為戒,免蹈覆轍。至于詩歌后半部分對綿綿長恨的描繪,也不是對李、楊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頌,而是通過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狽景象,隱晦而曲折地諷刺他荒淫誤國而終于苦果自嘗。說明作為一個皇帝,愛美人首先要愛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會失去。愛美人更要愛江山。
(2)愛情說。把唐玄宗當作凡人寫。(白居易說過這是人間罕事)認為此詩的前半部分中,對李、楊荒淫無度、廢棄國事誠然有所諷刺和不滿,但這不是主旨。全詩以大部分篇幅描寫了兩人的愛情遭遇,歌頌了他們之間的愛情。論者還認為,詩中所寫的李、楊愛情,實際上已超越了歷史事實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作者通過這一愛情悲劇,歌頌了人們對愛情的堅貞和專一,反映出人們對美滿愛情的追求和向往。盡管李、楊身為帝王貴妃,但他們的這種愛情與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雙重主題說。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認為這首詩一方面對李、楊荒淫無度招致禍亂作了明顯諷刺,另一方面對兩人的愛情悲劇及彼此間的誠焉相思賦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詩,自始至終貫穿著兩重性,貫穿著李、楊身兼愛情悲劇的制造者與承擔者之間的沖突。沖突的體現(xiàn)者主要是兩個人物本身,而沖突的必然結(jié)果是人物的長恨。
三種說法中,你怎么看?為什么?提示:分析《長恨歌》的主題思想,首先必須注意:這是一首敘事詩,敘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李、楊早先的逸樂和后來的長恨,都是這個故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且,這兩者之間有著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早先的逸樂是導致后來貴妃喪生、彼此長恨的顯著原因,而長恨則是李、楊荒淫誤國、終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結(jié)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將損害故事的完整性,將割斷前后情節(jié)的內(nèi)在邏輯和因果聯(lián)系而使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義,其評論當然也就難以符合作品實際和作者原意。
其次還應(yīng)注意:這是一出經(jīng)作者藝術(shù)處理過了的愛情悲劇,作為悲劇中的兩個主人公,李、楊具有特殊的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倆的荒淫逸樂引發(fā)了安史之亂,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悲劇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亂的發(fā)生使他們死生異處,相見無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這一悲劇的承受者。評論《長恨歌》的主旨,必須顧及這一點,因為它是我們分析、理解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態(tài)度和感情傾向的必要前提。再次,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必須注意作者對這一悲劇的是非態(tài)度和感情傾向?!堕L恨歌》是一首敘事詩,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在敘述李、楊愛情始末的過程中,作者融進了自己的感情,通過感情的媒介,表現(xiàn)了他對這一悲劇的是非評判。對李、楊之娛樂誤國,作者顯然是意在批評而語含譏諷的,這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等語句中可明顯看出。然而,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悲劇的發(fā)生,作者對李、楊的態(tài)度也由批評諷刺轉(zhuǎn)向憐憫同情。這從“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躊躇不能去”、“不見玉顏空死處”、“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飽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獲得非常明顯而強烈的感受。誠然,作為悲劇的承受者,作者對李、楊深抱同情;作為悲劇的制造者,作者對李、楊又有所譴責。但是,作者的譴責自有其立足點,那就是李、楊的任意縱情,不僅貽誤國事、危害社稷,也給他們自身帶來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為了揭露批判統(tǒng)治者的荒淫腐朽(盡管詩歌在客觀上有此認識作用)。否則,作者何必花費那么多的筆墨著意鋪寫渲染李、楊兩人的綿綿長恨?即使按“諷喻說”論者的說法,這是“通過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狽景象,隱曲地諷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寫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無須在字里行間傾注如此明顯而又深切的同情了!
4.寫作特點
全詩始終貫穿著敘事、抒情、寫景熔于一爐的特色,又富有變化,時而敘事、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或者以敘事與抒情結(jié)合,或者以抒情與寫景結(jié)合,或者以寫景與敘事結(jié)合,三者變換靈活自由,轉(zhuǎn)接自然和諧。如以第三部分為例:首兩句含情敘事,由“信馬歸”引“歸來池苑皆依舊”的感嘆;又由“池苑皆依舊”自然轉(zhuǎn)人對“太液芙蓉未央柳”的描寫,再由景物聯(lián)想到人——“芙蓉如面柳如眉”,由景而及情,引發(fā)出“對此如何不淚垂”的傷嘆哀悼。
總之,作者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情感變化的需要,充分發(fā)揮敘事、抒情、寫景三者的長處,使它們既各盡其責,又互相配合協(xié)調(diào),共同為表現(xiàn)主旨、刻劃人物而服務(wù)。
師說高中教案篇二
一、教材分析:《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大約作于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勛、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創(chuàng)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結(jié)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nèi)容。學習這首詩,要在反復吟誦的基礎(chǔ)上,領(lǐng)會詩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并要讓學生明白飲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書法作者的.蔑視榮華的憤激之情。
二、設(shè)計理念: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多讀是學習古詩領(lǐng)略其旨的好辦法。范讀與自瀆相結(jié)合也是學習古文的必經(jīng)途徑。新課改再三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次課想要再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由學生自主提問來解決以上教學目標??紤]到學生有可能找不到學習的重點,故采用由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有目的的選擇問題,然后師生共同探究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
三、學習目標: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了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并能有感情的朗讀。
四、導語設(shè)計: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飲酒賦詩,自稱“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寫下了許多詠酒的詩篇。李白喝酒時盡管也有愁,但所詠的詩是極其豪放的。看他來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味詩人的情感變化。并推選出讀的最好的同學。
2、提出自己或同學在閱讀中的疑難問題交給老師。(設(shè)計意圖: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就要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要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但學生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會失去重點,所以老師必須有所挑選.)
〈二〉再度感知由各組所推選的同學各讀一遍,老師做出點評。(設(shè)計意圖:古詩的學習一定要建立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老師也應(yīng)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三〉老師把挑選的問題投影出來,師生共同討論。
問題大致如下:
1、詩文的前兩句在本文中有什麼作用?(設(shè)計意圖:本文開頭兩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要讀懂此詩,必要先體味這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麼?(設(shè)計意圖: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才能對全詩做深入的理解。體味李白在狂傲,放蕩不羈,狂喝豪飲下那顆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論世。)
3、詩的主旨句是什麼,如何理解呢?(設(shè)計意圖:通過這一題的設(shè)置,要學生了解李白寫此詩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懷。一定要學生明白品詩要知人論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四課后拓展訓練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蹦銓畎椎摹巴达嬁窀琛庇惺裁纯捶ǎ瑢懸欢挝淖直硎龀鰜?。
師說高中教案篇三
1、指導學生學會單韻母a o 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認識聲調(diào)符號,能正確讀出a o e的四聲。
3、幫助學生認識漢語拼音四線格,學習正確使用四線格。
4、指導學生認識“爸、媽”兩個生字,正確讀詞。
【教學重點】a o e的發(fā)音和韻母帶調(diào)讀。
【教學難點】e的發(fā)音及發(fā)a o 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a o e小卡a o e片和四線格卡(學生每人一套)。
3、大四線格卡片(板書用)。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預習】能正確讀出單韻母a o e,試著在四線三格里寫一寫。]
(一)導入新課,整體認識拼音。
拼音王國中有三大家族,他們分別是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簡筆畫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們來認識韻母家族中最最可愛的一群孩子,他們就是a o e.(出示帶有手腳的拼音卡片)。
(揮動卡片)嗨,小朋友們好。
學生與拼音打招呼。
歡迎你們來我的家做客。請把書翻到第6頁。
(二)學習單韻母a
1)讀準音
我們的a 很害羞,躲到圖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發(fā)出了a a a音。她的嘴巴是怎樣的呢?(張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嗎?模仿a 的口型
老師也學著她的樣來唱一唱:1 3 ∣5 3 ∣1 -∣
a a a a a-
學生跟唱
師說高中教案篇四
第一步營造氛圍
一、結(jié)合屈原兩次被貶的原因及經(jīng)過,突現(xiàn)其才華和正直的品格
屈原“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有曠世之才,卻被小人陷害,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有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正直的人遭到不幸,同樣有深刻的震撼力。突出渲染詩人的才華和正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小人的憎恨,對詩人的景仰和惋惜之情,為與文本對話作好準備。
二、介紹后人憑吊屈原的對聯(lián),進一步渲染悲劇氣氛,為學習文本蓄勢
向?qū)W生介紹后人憑吊屈子的幾副對聯(lián),如“天問千聲悲故國,江咽萬語吊斯人”、“沉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璧,湘流應(yīng)識九歌心”等,讓學生從對聯(lián)中概括憑吊者的感情。學生很快從對聯(lián)中抓住“悲”字,體味到后人的悲嘆和惋惜之情。
三、介紹屈子名句,展示詩人情懷
讓學生將課下搜集的屈原的名句拿來互相交流。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等,通過這些名句的介紹、玩味來讓學生感受詩人的崇高人格。在營造足了氛圍之后,開始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第二步披文入情
首先,采用問題發(fā)現(xiàn)法,鼓勵學生自主認知
鼓勵學生將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講給大家聽,講句意,講自己的感受、理解或句中的情感,目的.在于督促學生主動去探討課文內(nèi)涵。因為分析對象為自主選擇,避免了被動狀態(tài)。在師生互動的狀態(tài)中完成對詩句內(nèi)涵的理解。
其次,整合學生認知,梳理詩人情感
要求學生找出詩中表現(xiàn)情感的詞,并總結(jié)每一種情感針對的對象及產(chǎn)生的原因。內(nèi)容概括如下:哀——民生多艱怨——君王不察悔——相道不察憂——國運艱難憤——奸佞當?shù)肋@一步,就是對學生自主認知的進一步整合。通過這樣一個整合,照顧自主認知不主動的一部分同學,也照顧善于課后領(lǐng)悟、復習的同學,同時,讓學生更深入地體味詩人的情感,做到以“情”領(lǐng)起,以“情”貫穿。
第三,披文入情,品味人情美
在整合文本中蘊涵的情感之后,順勢引導學生鑒賞詩歌的人情美,將教學深化一步。
第三步沿情尋志
一、探究人格
二、追尋理想
師說高中教案篇五
1、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體會印度人民對甘地的深厚感情,了解消息的深層內(nèi)涵。
2、知識與能力目標:體會消息的結(jié)構(gòu)特點,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學會消息的寫法。
3、過程與方法目標:用心感受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評價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綜合運用比較閱讀,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結(jié)構(gòu)形式,能具體地區(qū)分通訊與消息的不同。
1、掌握消息的各個組成部分(導語-主體-結(jié)尾)和結(jié)構(gòu)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較消息與通訊的不同。
學習方法:感知課文,比較閱讀、合作探究
課前預習
1、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課文《甘地被刺》p51頁
2、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真實快速地報道生活》p57—60頁
教學過程實錄
(一)導入新課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份報紙,請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聞標題和新聞內(nèi)容,思考一下,何為新聞以及新聞的特點。
生:各自讀出自己手中報紙中的新聞,回答問題:“新聞就是寫出新鮮的事;新聞要真實;新聞要吸引人,特別是標題……”
師: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感覺,很好,下面我們來準確地概括一下:
新聞是一種事實的信息,也就是說它的本質(zhì)就是真實,我們說新聞新聞,為什么新聞姓“新”而不信“舊”呢,記者最忌諱“昨天”這個詞,快是新聞的競爭條件,也是新聞的質(zhì)量體現(xiàn),也就是說快速是新聞的生命,那好,根據(jù)新聞的兩個特點,我們可以給新聞下一個定義: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板書: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特點:真實(本質(zhì))快速(生命)
當然,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調(diào)查報告、報告文學、特寫等文體;狹義的新聞指的就是消息。今天我們主要是學習的是消息這種文體。
好,現(xiàn)在我們詳細了解一下新聞的知識,請同學們打開書p58頁從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頁中間那一部分,邊讀邊畫重點,2分鐘時間,然后我叫同學來回答問題。好,現(xiàn)在開始。
師:提問:新聞消息的結(jié)構(gòu)有哪幾部分?
生: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jié)尾。
師:完整的消息標題包括什么?
生:引題、正題、副題
師:什么叫做導語?它通常包含什么?
生: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話叫做導語,它包含五個“w”和一個“h”: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書:消息的結(jié)構(gòu):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jié)尾
標題:引題、正題、副題導語: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師說高中教案篇六
《離騷》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1.賞文:反復吟誦古詩詞,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把握節(jié)奏。
2.品人: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關(guān)鍵語句,體悟詩人情感,背誦詩歌。
1.重在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粗通文意。
2.在粗知文意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情讀”詩歌。
1.運用講讀法、逐節(jié)誦讀、講講背背,指導朗讀,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多媒體
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由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導入,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為什么屈原能夠贏得全世界人的尊重呢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一問題一起走進歷史上的宏偉詩篇《離騷》賞其文,品其人,尋找答案。
《離騷》
三讀三求,理解文本。
聽讀,讀準字音,感受一段音樂美。
1.聽配樂朗讀,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并關(guān)注重點字詞的讀音,并且給句子劃分節(jié)拍。(投影展示讀要求及騷體詩的誦讀指導)
2.聽生試讀第一段,注意字音和句讀,讓學生評價;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句讀;再找一位學生范讀進行前后比較。
3、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意讀,讀通文意,觸發(fā)一份《離騷》情。
1.解題:“離騷”,“遭憂也?!倍嗝襟w展示關(guān)于屈原和《離騷》的文學常識。
(1)簡介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zhàn)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余勢力,在宗國內(nèi)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nèi)外交錯的復雜斗爭。據(jù)《史記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付諸侯。王甚任之?!边€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yīng)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xiàn)。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2)《離騷》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tǒng)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jīng)》,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題表現(xiàn)了詩人為實現(xiàn)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斗爭?!半x”——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jié)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于其中的20-32節(jié)。
點撥重點字詞,明確詩人心志: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至死不改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寧死不從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剛正不阿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薄奚頋嵭?/p>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薄獔远ㄐ拍?/p>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絕不改變
美讀,讀準感情,與爾同銷萬古愁。
屈原把他的遭遇、理想、熱情、痛苦全部寄托于《離騷》之中,可以說《離騷》是作者用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希望同學們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點撥:詩人在感嘆時要讀得深沉有力;
在充滿理想時要讀得激越而高昂;
在遭遇屈辱之時要讀出屈辱與憤懣。
一男生一女生有感情地范讀,讓學生點評,提到感情要讀出跌宕起伏,不能一個基調(diào)。
全班同學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三、總結(jié)全文,背誦課文:
在我們課前我曾問同學們?yōu)槭裁辞軌虻玫饺澜缛说淖鹬兀肯氡卮鸢敢讶恢獣?。沈從文先生的姨妹曾?jīng)給沈從文先生寫得挽聯(lián)評價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老師覺得用來評價屈原也是很合適的;而對于《離騷》這樣的千古奇文我們應(yīng)該牢牢地記住它。
先嘗試名句背誦;
段落上下句填空背誦
讓學生大膽嘗試背誦第一段。
四、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離騷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偉大偉大
屈原
六、教學反思:
師說高中教案篇七
知識與能力夠說出文章的邏輯線索與情感線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懷”的部分。過程與方法過文章的學習,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線,并且如何將情感線滲入故事線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培養(yǎng)細致的觀察能力,能夠發(fā)揮聯(lián)想,“以小見大”,借物喻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夠說出文章的邏輯線索與情感線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懷”的部分。教學難點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線,并且如何將情感線滲入故事線中。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對比閱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呈現(xiàn)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請同學們自行閱讀并試著說出內(nèi)容,老師結(jié)合背景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感懷”的概念,并解釋“感懷”意為“感慨自身,懷念故人”。則中國文人常常采取一種含蓄的手法,借景借物感懷。
2、知人論世:巴金
(二)整體感知
設(shè)置問題,請同學帶著問題通讀全文,并回答全文是按照什么樣的線索進行寫作的?
(引題——包弟進家——七年相處——送別包弟——懷念包弟)
前幾部分敘述為主,最后一部分抒情為主。
(三)深入研讀
1、設(shè)置問題,請同學帶著問題詳細閱讀相關(guān)章節(jié),并回答
(1)在敘述的部分中,作者懷念的人是如何出現(xiàn)在文章中的?能體現(xiàn)出如何的情感?
(兩次特別提起,多半是“我們”,都屬平實的細節(jié)敘述,說明作者無論是與包弟,還是與愛人,都是朝夕相處,關(guān)系和睦)
(2)在抒情的部分里,作者是如何感懷?
(近:自我懺悔;遠:借景懷人)
2、范讀:“整整十三年零五個月過去了”一段
引導學生找出寫景的詞“衰草”“籬笆”“無縫的磚墻”“葡萄架給蟲蛀了掃掉,連葡萄藤都給挖走”“少掉了好幾株花,多了幾棵不開花的樹”等等,對比“我想念過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綠草如茵的時節(jié),她常常彎著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雜草,在午飯前后她有時逗著包弟玩”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有愛人在的景色,才是生動的,令人快樂的)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對比閱讀《小狗包弟》和《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作者在情感抒發(fā)上有何異同?
(蘇詞更加含蓄,可解讀為感慨自身,也可解讀為懷念故人,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巴文情感濃烈,有深刻的懺悔,也有深沉的懷念。)
(五)小結(jié)作業(yè)
請同學們對比閱讀《小狗包弟》和《項脊軒志》,談?wù)勄楦惺惆l(fā)上有何異同,下節(jié)課分享。
師說高中教案篇八
一、指導思想:
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為參考,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業(yè)務(wù)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本事,落實常規(guī)工作,夯實基礎(chǔ),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適應(yīng)實際需要的現(xiàn)代文閱讀本事、寫作本事和口語交際本事,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本事和閱讀課外文言文的本事,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為高三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
二、情景分析:
1、教材教學: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guān)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難度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閱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閱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鑒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說等閱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和應(yīng)對話題作文的本事。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tài)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chǔ)知識掌握較好,但課外遷移不夠,閱讀和寫作本事還有待加強。
三、工作重點:
1、提高備課質(zhì)量,繼續(xù)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xiàn)知識和本事要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個性和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為抓手,帶動其它方面的教學工作。
3、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名言詩句、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成語等。
4、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本事,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四、教學目標與要求
本學期語文教學,除了常規(guī)性的教學要求外,要異常注意選修課的教學安排,尤其應(yīng)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加強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本事是高中語文課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wù)。我們不能因為過去有過分強調(diào)語文工具性的偏頗,就否定或削弱語文課的工具性,就把語文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審美與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教學中,要加強積累,包括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名句名篇的積累、閱讀鑒賞方法的積累上、表達交流本事的積累等,教會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個最基本的交際工具,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語文應(yīng)用本事和語感。在此基礎(chǔ)上,盡可能地發(fā)揮語文課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yǎng)、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必須的審美本事和探究本事,提高人文素質(zhì),發(fā)展健康個性,構(gòu)成健全人格。
2、重視誦讀,改善古詩文教學。
古代詩文作品在這套教科書中的比例約占45%。古代詩文的選目以傳統(tǒng)經(jīng)典名篇為主,也適當擴大了選材范圍,新選了一些古代優(yōu)秀作品。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應(yīng)強調(diào)熟讀、背誦,因為這部分資料,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無論是思想資料、感情因素,還是藝術(shù)技巧、語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質(zhì)兼美,要求學生熟讀成誦。課程標準還有“培養(yǎng)閱讀前一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資料”的要求。所以,教學重點應(yīng)是誦讀課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課文的思想資料,熟讀或背誦必須數(shù)量的名篇,理解并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文言語感。對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學發(fā)展簡況等知識,也需要引導學生經(jīng)過閱讀教材,切實掌握。
3、加強聯(lián)系,提高寫作本事。
教材的寫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國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經(jīng)驗,又體現(xiàn)了21世紀對高中生寫作的要求。應(yīng)當明確高中學生從事寫作文必須做到的幾種基本要求:包括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我的感受和思考;能研究不一樣目的的要求,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我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資料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jié)構(gòu);能調(diào)動自我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同時,應(yīng)當進行記述、說明、描述、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本事的基本訓練,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適應(yīng)實際需要的實用寫作本事,鼓勵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師說高中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了解聞一多的代表作品、貢獻及詩歌特點。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熾熱的愛國之情。
1、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熾熱的愛國之情。
1、導入新課
《太陽吟》是詩人聞一收錄在詩集《紅燭》中的代表詩歌。留美期間,身為海外游子,每日見到的太陽同樣也照耀著祖國,于是他希望太陽能夠帶去自己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和熱愛之情。詩歌情感真摯,意象奇特,蘊含著濃濃的的愛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紅燭》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學生齊讀詩歌由聞一多《紅燭》詩集中的詩歌導入,更有針對性。
2、寫作背景
《紅燭》寫于1923年。面對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年輕的詩人有像紅燭一樣的赤子之心。盡管生活中不乏困頓、失望,但詩人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他已經(jīng)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干,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jié)果。黑暗中搖曳的紅燭,正是有志青年的象征,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3、作者介紹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F(xiàn)代愛國詩人,學者,戰(zhàn)士。自幼喜愛古典詩歌、繪畫和戲曲。五四運動后開始發(fā)表新詩。曾留學美國。先后在中山大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發(fā)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講》,當日下午,即遭到國民黨特務(wù)的殺害。
早年參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體詩。他的詩具有極強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zhì)。代表作《紅燭》、《死水》具有沉郁奇麗的藝術(shù)風格,整齊、和諧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影響頗大。
4、題目解說
紅燭:
紅色的蠟燭,多用于喜慶,如壽星像前,洞房內(nèi)。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xiàn)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墓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原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情趣。
5、層次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對紅燭的贊嘆
第二部分:(2—7)對紅燭奉獻精神的謳歌
第三部分:(8—9)對紅燭精神的總結(jié)
6、全文分析
1、第一小節(jié):一開頭,詩人就懷著敬慕的心情贊嘆熒熒的紅燭。
“紅”是赤誠的象征。紅燭,在詩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這樣的紅燭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詩人的心應(yīng)該也這樣的紅,否則就不配做詩人。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那顆心,真是一顆赤子之心,是那么純潔率真,晶明透亮,灼灼發(fā)熱。在這首詩中,可以說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人與物化,意與境融”。理解了這一點,對全詩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較容易把握了。一個“吐”字;逼真的描狀了詩人那種火熱的愛國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態(tài)。
2、第四節(jié),是詩人對紅燭的殷殷寄語,也是詩人的自勉自勵?!凹戎屏?,便燒著”,便要燃燒不息,“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人生的天職也在于奉獻,活著就要讓生命之火熊熊燃燒,讓智慧和才能放也燦爛的火光。詩人借著紅燭的形象激勵自己,表達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燒罷!燒罷!.....監(jiān)獄!”
當時,民眾深受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夢中尚未覺醒,血性猶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圇固受著禁錮。詩人認為:自己的職責,就在于從夢中喚醒世人、救治世人的靈魂。使民眾覺悟,使民眾奮起,使民眾熱血沸騰,使民眾走向光明,從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所設(shè)置的精神監(jiān)獄中解放出來。
詩人愛國的赤誠之心是與祖國人民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的。
3、第八、九節(jié)的呼喚,--聲是同情的呼喚,一聲是對導鼓勵的呼喚。
“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這樣的因果關(guān)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為著“創(chuàng)造光明”,結(jié)果只落得“灰心流淚”,但這是社會使然。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獻,詩人勸勉紅燭,也就是勸勉自己:“紅燭啊!/,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笔帐镁辛Γ娗榈玫搅四叟c升華。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本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在不合理的社會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創(chuàng)造光明,個人的得失榮辱一切在所不計。這正是聞一多人格美的集中體現(xiàn)。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毫不顧惜個人的得失榮辱,那是極其偉大崇高的獻身精神。
7、寫作特點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yōu)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jié)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復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押韻形式、前后照應(yīng)和每節(jié)中詩句相對的齊整等等。詩人所倡導的中國新詩的格律化、音樂性的主張在這首詩中有一定的體現(xiàn)??梢哉f,聞一多融匯古今、化和中外的詩歌形式,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追求精神開辟了中國一代詩風,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詩人去耕耘和探索。
師說高中教案篇十
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了解小說刻畫人物所運用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主要方法。
從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
準確地把握黛玉的性格特點。
多媒體。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課前布置學生寫寫“你之黛玉”)
三、問題導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紅樓夢之黛玉。
1、黛玉之外貌與黛玉之美
找出文本中他人眼中的黛玉形象并作分析。
2、黛玉之性格
文本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蹦闶侨绾卫斫膺@句話的?請從課文中找出林黛玉的言行并作分析說明。
3、黛玉之命運(啟示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
1、學生眼中的.黛玉
2、網(wǎng)友眼中的黛玉
3、專家眼中的黛玉
五、課堂小結(jié)
老師眼中的黛玉
師說高中教案篇十一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討論”這種口頭交際活動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意義及作用。
2.借助情境理解“討論”這一語文活動中應(yīng)培養(yǎng)的主要的語文能力 。
3.通過討論演練體會“討論”中的角色任務(wù),練習有效地討論。
4.在討論活動中, 提升對生活的認識, 促進德能共長。
1.認識“討論”的意義在于交流、分享信息,達成共識,建構(gòu)新意,提高認識。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善于傾聽,敏捷應(yīng)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3.能否把握“討論” 的基本要求,善于傾聽,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地觀點,提高合作意識,是“討論”學習的評價標準。
“討論”的理性認識——“討論”的策略把握——“討論”的能力訓練
主要教學方法
以實踐為主,以動態(tài)的語文活動為主,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提高對這一語言活動的理性認識和操作能力。
教材“討論”專題短文
剪輯央視關(guān)于“讀書討論”的錄像片
設(shè)計討論話題:
1)關(guān)于校園評比班花、班草的校園話題;
2)關(guān)于語文教材大換血的社會話題。
教學過程預設(shè)(分課時寫)
教師活動
(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
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shè)計)
設(shè)計意圖共一課時
以名家語錄導入課題: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
——《論語》
讀書使人充實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蘭克林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
——蕭伯納
談?wù)勛约簩Α坝懻摗钡恼J識
1.引發(fā)對課題的興趣。
2.回顧對“討論”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認知。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明確答案:
1)“討論”的特點:共同話題——集中性;各自發(fā)表意見——多元性;平等交流——互動性。
閱讀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為討論?其意義何在?
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加強對“討論”的理性認識。
思考——
1) 討論的意義
2) 討論的特點
2)“討論”的規(guī)則:遵守話題——明確目的—— 履行職責——體現(xiàn)素養(yǎng)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yīng)具備哪些素養(yǎng)?
歸納:事先準備,善于傾聽,積極發(fā)言,文明得體
4)其中應(yīng)具備的語文核心能力是什么?
歸納:“傾聽能抓住對方發(fā)言的要點”,“發(fā)言要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論據(jù)充分” 還要不離話題,有針對性,敏捷應(yīng)對。
看央視錄像片段思考:
1)錄像中三人圍繞什么討論?兩位嘉賓觀點、理由分別是什么?
2)錄像中三人分擔怎樣不同的職責?共同表現(xiàn)出怎樣的素養(yǎng)?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yīng)具備哪些素養(yǎng)?
了解——
3)討論的規(guī)則
4)討論應(yīng)具備的素養(yǎng)
5)討論所應(yīng)具備的語文能力
【演練一】
組織活動,評價學生表現(xiàn)。明確答案。
討論的職責:組織者——及時歸納,巧妙引導
參與者——用心傾聽,坦誠交流
記錄者——用心傾聽,記錄梗概
匯報者——歸納要點,擇要陳述
1)任選一小組展開討論,其余同學觀看;
2)學生評價各成員體驗角色的表現(xiàn)。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組織討論活動,評價學生表現(xiàn)。
1)全班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陳述討論概況。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小組討論中有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使別人沒有時間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主持者該怎么辦?
以抽簽的方式,選擇討論話題。
各小組向全班匯報討論結(jié)果。
交流分享學習成果
組織評獎,
依據(jù)本堂討論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設(shè)立一個獎項,提出獲獎?wù)卟⒄f明理由。
通過設(shè)立獎項的方式,實現(xiàn)學習的自我評價。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師說高中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的:
一、了解孫犁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創(chuàng)作成就。
二、體會文章景物描寫、人物對話的特色及其對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主題的作用。
三、領(lǐng)略冀中抗日根據(jù)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設(shè)想:
1、安排兩教時。
2、精選文段進行誦讀、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語言輕柔、清麗的風格和人物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
三、著重讓學生改寫夫妻對話、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運產(chǎn)生的原因。
四、利用多媒體音像帶,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寫出故事梗概。
第二教時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性格,歸結(jié)主題。
教學步驟: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讀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領(lǐng)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
體會人物對話所包含的細膩復雜的感情。
問:“今天回來得這么晚”,這句話對描寫人物、展開情節(jié)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應(yīng)上文:“大門還沒有關(guān),丈夫還沒有回來。”“很晚丈夫才回來”。還表現(xiàn)了水生嫂久候親人心焦的心理。同時又暗寫了水生以工作為重的品質(zhì)。這句話又可說是情節(jié)的開端,說明“今天”非同往常,回來得晚是事出有因。
問:水生嫂既然十分關(guān)心水生,為什么不直接問明情況,卻問“他們幾個呢”?
明:水生沒有說明晚歸的原因,只是說吃過飯了。但是,他異常的神情(臉上紅脹,說話氣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覺到了。她并沒有直接追問,因為她知道水生是游擊組長,黨的負責人,有些事是不便細問的。于是,她機敏地轉(zhuǎn)換話題,問“他們幾個呢?”水生回答她:“還在區(qū)上。”水生露出了一點口風之后,又把話語岔開,反問她:“爹哩?”、“小華哩?”這樣寫,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員以及水生對他們的關(guān)心,另一方面寫出了水生對參軍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讓妻子知道的心理。
問:“怎么了,你?”這是什么句式,水生為什么會這樣說?
明:這是主謂倒裝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這短促的問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對丈夫的關(guān)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細。表現(xiàn)了中國女性傳統(tǒng)的溫柔、賢淑、羞怯、質(zhì)樸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對話:女人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你走,我不攔你”“囑咐囑咐我吧”。行動:女人“打點好一個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單衣、新毛巾、新鞋子,這種“送郎上戰(zhàn)場”的言行,證明水生嫂并非一心當好妻子,她知道自己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人。
這樣就可以解釋水生嫂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了。她愛丈夫,愛家鄉(xiāng),愛祖國。丈夫參軍看似使她陷入了優(yōu)先愛丈夫還是優(yōu)先愛祖國的矛盾,也許她真的為此困惑過,但是,很快她就明白這并不矛盾。她必須愛一個“值得”愛的丈夫,而愛不愛家鄉(xiāng)和祖國是衡量他“值得”愛與否的主要指標。如果丈夫為了他臨陣退縮,她會因失望最終失去丈夫,相反,丈夫“總是積極”的決定才贏得她的敬重和愛慕。所以,她愈是有個心愛的丈夫,就愈是會支持他報國殺敵。
為了更好地認識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導學生做改寫練習,有意改變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寫一段臨別對話。
明:“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說,于是找個借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位大嫂與前一個一樣,也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說有要緊的話。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jù)點”……――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wěn)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报D―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里寓有真情。短短幾段對話,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于水生嫂的謹慎周密,顯然跟丈夫走前的囑咐有關(guān)。
建議讓學生仿寫改寫這段對話,如添加一個人的對話,使之與前文一致,或者改寫這幾個人的對話,改變他們的性格特征。
3、小結(jié):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婦女,又以水生嫂為核心。她熱愛勞動,有嫻熟的勞動技能;她體貼丈夫,溫柔細心;她開明穩(wěn)重,剛毅勇敢;她關(guān)心國家興亡,最終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為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魅力的典型人物。她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處:熱愛勞動,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據(jù)地,這使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大相徑庭。與趙樹理筆下的小芹相比,雖然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同一環(huán)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為爭取個人婚姻自主抗爭,而是躋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負起民族存亡的重荷。即使在孫犁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稱典型。至于文中另外的四位婦女,她們的性格也各具特點,這集中反映在“尋夫”部分的對話描寫上。
居于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導地位。他與父親有相同之處:思想豁達開通。大敵當前,沒有過多地“惦記”家事,而以國事為重,毅然決然地去干“光榮事情”;他又有別于小隊長:幽默感不強。但內(nèi)心深處卻非常熱愛自己的妻兒老小,荷花淀中即使責怪了妻子,也要“把(內(nèi)裝餅干的)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
二、歸結(jié)主題: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么美的家園,誰能不愛!怎么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么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yǎng)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污,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zhàn)時就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孫犁就是這樣用他獨特的筆法,構(gòu)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畫卷,表達了他對美麗的中華河山、中華兒女、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禮贊。
三、做練習:
(一)、認真閱讀景物描寫片段,體味詞語隱含的意義及其作用:
1、“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到晌午了,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p>
這是“女人們”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寫,襯托水生嫂們的心情開始由憂變喜。同時,也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象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葉象銅墻鐵壁——暗寓黨領(lǐng)導下的抗日根據(jù)地象銅墻鐵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婦女們成長為抗日游擊戰(zhàn)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對話的描寫:
a、“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c、“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jù)點……”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p>
e、“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1、這段對話描寫出自五個青年婦女之口,她們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顯示不同個性特點。請按以上所標的順序簡要說明各自個性特點:
a、機智伶俐b、爽朗直率c、穩(wěn)重謹慎d、性急冒失e、忸怩含蓄
2、這五個人的對話描寫,從全文表達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選出正確的一項:(b)
a、起補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完整。b、交代故事發(fā)生原因,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c、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動。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題。
(三)、指出以下各句帶點詞的表達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準確地表達由吃驚而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yīng)。)
2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形容勞動的歡快心情。)
3、幾個青年婦女把掉進水里又撈出來的小包裹丟給了他們。說完,把紙盒順手丟在女人們船上。(渲染戰(zhàn)斗勝利后的歡樂氣氛,表現(xiàn)親愛帶戲諺的感情。)
4小船竄進了荷花淀。(形容在強敵面前的敏捷行動。)
注:以上練習中括號里和橫線的文字是參考答案。
四、課文總結(jié)升華:
《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戰(zhàn)爭為題材的小說。許多這類題材的作品都描述敵我雙方的殊死戰(zhàn)斗,情節(jié)曲折復雜,文中刀光劍影,硝煙彌漫,哀鴻遍野。如《鐵道游擊隊》、《地雷戰(zhàn)》等。孫犁則另辟蹊徑,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抗日戰(zhàn)爭。他不寫敵后抗日游擊隊怎樣和日本鬼子打仗(文中雖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而是寫抗日根據(jù)地的一群年輕婦女如何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鍛煉成長;他不以游擊隊長水生作為小說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們作主要人物,通過描寫、塑造她們的形象,表現(xiàn)抗日根據(jù)地人民熱愛生活、熱愛祖國、英勇抗戰(zhàn)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而是精心選擇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場景及事情,作為小說的主要材料。所以小說形成一種散文式的格調(diào),具有詩歌的意境,既清新脫俗,又含蓄雋永。
五、課外練筆:
【構(gòu)思導引】
a、熟悉課文,女生以水生嫂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寫《水生嫂的故事》。
b、熟悉課文,男生以水生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寫《水生的故事》。
這兩道作文題的設(shè)計,旨在讓同學們進一步熟悉課文、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高超的語言技巧。在此基礎(chǔ)上,自己動手,提高寫作能力;并激發(fā)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文簡析】
水生嫂的故事
趙意
天漸漸暗了,月亮升起來,可水生還沒有回來。今天,他領(lǐng)著游擊隊到區(qū)上開會去了。有什么辦法,誰讓他是咱們莊的游擊組長,還是黨的負責人呢!我就一邊等著他,一邊坐在院子里編席。微風送來陣陣清新的荷花香,我不時地抬頭望望正對著的大門,聽聽有沒有那熟悉的腳步聲。
很晚他才回來,一副急切切的樣子,顯得有些疲倦。我迎上去,接過他遞來的草帽:“今天怎么回來的這么晚?餓壞了吧,我去端飯。”“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彼槃葑诹伺_階上。我走過去,在他身旁坐下。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一定是還沒來得及歇會兒就往家趕了。我有些感動,也有些心疼:“干嘛那么急呀!瞧你累的。他們幾個呢?”我邊說邊伸手幫他撣去身上的灰塵?!斑€在區(qū)上,爹哩?”“睡了?!薄靶∪A哩?”“和他爺爺去收了半天蝦簍,早睡了。他們幾個為什么還不回來?”他沒有回答,只是笑了笑。盡管隔著月光,可我還是感覺到了那一絲不平常。不知怎么的,心突然猛跳起來,該不會……“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蔽业氖持敢魂囥@心的痛,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我不作聲,把手指放在嘴里吮著。他繼續(xù)說,“今天縣委召集我們開會。假若敵人再在同口安上據(jù)點,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條線,淀里的斗爭形勢變了。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qū)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我沒抬頭,低聲說:“你總是很積極的。”“我是游擊組長,是干部,自然要站在頭里。他們幾個也報了名。他們不敢來,怕家里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來和家里人說一說。他們?nèi)X得你還開明些。”他說這話時,滿臉的自豪。我卻不知怎么接話,是應(yīng)該擔心,還是應(yīng)該高興?過了一會兒,我拉著他的手,說道:“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他指了父親的小房,食指放在唇邊,小聲地說:“家里,自然有別人照顧??墒窃鄣那f子小,這一次參軍的就有七個。莊上青年少了,也不能全靠別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華還不頂事?!薄澳忝靼准依锏碾y處就好了。”我感到眼淚在眼眶里聚集,但終究沒在他面前流出來。他握緊我的手,在我耳邊說道:“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話音剛落,就消失在了一片黑暗中,在我還沒緩過神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聽不見他匆匆的腳步聲了。一切來得太突然,我還沒來得及做好思想準備,可他明天就要走了,去打鬼子!我沒有挪動身子,就這樣坐著,想著,呆呆地等他回來。
雞叫的時候,他才回來。我站起身,看著他:“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薄皼]什么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chǎn)?!薄班?。”我低下了頭,鼻子有點酸酸的。“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后面!”“嗯。還有什么?”“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彼恼Z氣有些激動。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拼命地點頭——滿臉的淚水讓我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我流著淚進了房里,找出幾身新單衣,一條新毛巾,一雙新鞋子,包成一個小小的包裹。
第二天,父親拉著小華,送他出門。那幾家也帶了些東西,交水生帶去。我把包裹遞到他手上:“凡事要小心啊!”“知道了?!备赣H對他說:“水生,你干的是光榮的事情,我不攔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給你照顧,什么也不要惦記。”全莊的男女老少也都出來送他,他對大家笑了笑,上船走了。我一直站著,揮手,直到看不到那模糊的船影?!坝浀闷桨不貋?”我在心里默念著。
點評:如此詳盡地敘述了“荷花淀”的故事,對課文又怎能不熟悉呢。小作者比較準確地把握了水生嫂的性格特征,語言流暢,敘事清楚,心理刻畫形象、逼真。
【題目參考】
23、下面兩題任選一題。
a、女生以水生嫂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寫《水生嫂的故事》。
b、男生以水生的角度,用第一人稱寫《水生的故事》。
師說高中教案篇十三
style="color:#125b86">篇四:高中語文教學策略一、問題設(shè)計的重點在于主問題
二、問題設(shè)計要形成問題流
如《荷塘月色》可以這樣設(shè)計問題流:
2.文章中還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三、問題設(shè)計的思維焦點是文本語言
四、問題討論不能只注重形式,不能脫離語文
師說高中教案篇十四
實施素質(zhì)教育已成為教育者的共識,因為素質(zhì)教育是使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普遍發(fā)展的教育和主動發(fā)展的教育,而課堂教學又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膽子大了,他們敢于表現(xiàn)自己;學生的思想活了,他們樂于回答問答,善于解決問題。在這種背景之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設(shè)計問題,善于設(shè)計問題,不僅關(guān)系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而且成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催化劑。而語文課堂教學其實就是問題的教學"教師通過新巧問題的設(shè)計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課堂波瀾起伏,抑揚有致,起到良好的課堂教學。
要想將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提問很好地結(jié)合,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提問的方法要靈活得當,對學生回答的評價要客觀而委婉,對于提不出問題的學生要進行導問,激發(fā)其提問題的欲望;學生要積極的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積極提問,積極思考,積極回答,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回答提問的過程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過程,教師通過不同層次接受能力學生的提問和回答,就可以判斷群體對知識的接受情況,教師根據(jù)這一情況又可以對課堂教學隨時做出相應(yīng)調(diào)整。有經(jīng)驗的教師設(shè)計問題時會兼顧一堂課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切實使所提問題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起到開發(fā)其智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作用。
1、要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分層設(shè)計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設(shè)計出真正的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才算問的成功。學生的差異是很大,不同群體之間有年級差異、班級差異、小組差異,還有城鄉(xiāng)差異;不同個體之間又有。性別、年齡、興趣、愛好等多重差異。盡管我們不可能針對每個學生設(shè)計不同的問題,但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設(shè)將學生分類別、分層次,然后設(shè)計出符合各層次學生能力范圍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做到全班學生共同發(fā)展,不會出現(xiàn)“好學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而依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shè)計問題,也正好遵循了傳統(tǒng)的因材施教的教學觀點。
2、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shè)計問題。首先語文教學內(nèi)容存在體裁的差異,就中學語文而言,就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詩歌、戲劇等多種體裁,每一種體裁都有自身主導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重點:記敘文有記敘的要素、記敘的順序和表達方式;說明文有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說明的語言;議論文有議論的論點、論據(jù)和議論語言等。各種體裁的文章教學內(nèi)容相去甚遠,教學問題的設(shè)計要依此為依據(jù)。其次就單篇課文而言,不同段落之間,教學重點、難點亦有變化。教學時要慎重對待,不可一視同仁。
3、要根據(jù)課堂的不同“情節(jié)”設(shè)計問題。每一堂課都有初期、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尾等環(huán)節(jié)。提問時應(yīng)遵循每一環(huán)節(jié)的特點。一般說來,初期時,提問應(yīng)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恰如一開始便給學生亮出一個“紅蘋果”,讓他們聞到香,產(chǎn)生食欲;發(fā)展時,提問開始分化為不同層次,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想要的一個“大小適中,口味相宜”的“紅蘋果”;高潮時,提問向文章的重難點展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摘蘋果”大潮中,享受一個又一個摘取“紅蘋果”的歡樂,同時還不斷地競爭誰的“蘋果”多,誰的“蘋果”大;結(jié)局時,要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探索新的問題,產(chǎn)生還想吃一個“紅蘋果”愿望。好的課堂一定是問題層出不窮、錯落有致的課堂,一面保證一定量的識記問題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豐富知識;另一方面要用一些高水平的問題來引領(lǐng)學生,發(fā)展其思維。從教學上看,設(shè)計問題應(yīng)屬于備課階段工作,要想讓深入研究精心設(shè)計的問題真實發(fā)揮作用,還要注意在講課中的認真落實。那么,如何使精心設(shè)計的問題得到很好落實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啟發(fā)好問題,在問題提出之前,要引導好,使學生有準備。在遇到學生回答不出時’教師要對問題加以詮釋,加以過渡,從而打開思路。其次要總結(jié)好問題。對重要問題,應(yīng)該在得出答案后,進行簡短有效的總結(jié)。總結(jié)的內(nèi)容一是答案本身,二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教師應(yīng)善于從平時的教學中總結(jié)和歸納,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
4、緊扣教學大綱和學習目標設(shè)計難度適中、面向全體學生的第三層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探索,從中領(lǐng)悟基礎(chǔ)知識、基本方法的應(yīng)用,教給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歸納出一般結(jié)論。對于第三層問題的處理重引導學生去變更問題,學會提出問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的能力。這主要是指應(yīng)用類(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chǔ),在表達方面發(fā)展了的能力層級)和鑒賞評價類(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chǔ),在閱讀方面發(fā)展了的能力層級)的內(nèi)容。通過這種自主創(chuàng)新的訓練,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
總之,分層導學教學方法旨在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課堂教學的改革,重在強化思維訓練,突出能力培養(yǎng),讓每一個學生能全面發(fā)展,進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必須努力鉆研教材,既要考慮問題的深淺程度,又要考慮學生的自身水平,設(shè)計好課堂提問的序,使一個個問題由淺入深依次逐個解決,猶如長江大河,一浪推一浪,解決前一個問題為解決后一個問題打下基礎(chǔ),后一個問題的解決又是前一個問題解決的必然結(jié)果。搞好提問設(shè)計的順序為課堂教學成功進行達到良好的效果作了一個有效的準備。教師提問設(shè)計的大體方向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易到難的,到了具體課堂的實際操作過程中,要能夠隨機應(yīng)變。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76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