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一
知道她,讀她,了解她,就是因為一首詩《你是人間四月天》。我這才有幸知曉一個曠世美麗、才華絕代,又可稱為“先生”的女人,林徽因。她的自尊與自強也時時令我震撼。
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這些現(xiàn)今想都不敢想的夢想之地,卻是那時她的樂園。說她自強便是因為她作為一個女人,依然選擇前往這些最高學府求學。那是多么強烈的求知欲啊,讀來令人感嘆:由于賓大建筑系不收女生,于是她進入了美術(shù)系。在對北京親友的“狂念”與“渴想”中,她完成了“對線與形有個性的把握”。說這令人震撼,就是因為她在學習美術(shù)中又對建筑有了深刻研究,自己的夢想是自己的,她從沒放棄過她夢想的事業(yè),這就是她的自強。而這她這一段的生活,叫做“賓大的鐘聲”。鐘聲掩映著夢想,緩緩前行。
后來,她進入了“生命的夏季”,可此時的中國已是遍地烽火。林徽因與梁思成正在探尋中國古建筑的奧秘。最令人難忘的是山西的佛光寺的探索,林徽因研究建筑的熱情令人震撼?!霸谀瞧閸绮黄降男〉郎闲凶?,一邊是絕壁,一邊是深崖。”連毛驢都不敢走的路,他們都敢走,到了那佛光寺,“矗立在高坡上的光影”令他們興奮得直叫“我佛慈悲”。那堅固而簡潔的頂部,令他們有如獲至寶的驚喜,而也令我有一種“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的感悟。
且不說后來她流亡歲月中表現(xiàn)出的自強,她在寫詩中獨特而寂靜的美,單是她在病中的時光,就令人唏噓不已。
她病了,每個早上都要咳一大陣子才能見人,但是,當她的學生來了,她便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咳嗽的。她是那么有自尊心,連珠炮似的一段話說下來,似乎渾然不知自己的咳喘。她仿佛在透支自己殘余的生命,在人前那么充滿生命與活力,像沒事人一樣。她用生命,構(gòu)建自己的自尊,于是,在人們心中,她永遠是最有風度,最美的女人。
她就像那萬古人間四月天,為我們留下了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一段段佳話。還留下了,她的自尊與自強對多年后的我,深刻的震撼。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二
《林徽因傳》這本書生動的描述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從她的出生,到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讓我們自由地穿梭在歷史之間,與那些歷史人物傾心交流,互訴心聲。而作者優(yōu)美的文字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綜觀林徽因的一生,雖然傳奇,卻也平淡,這個風華絕代的女子并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掀起太大的風浪,她始終是大海中的一朵美麗的浪花,無需雄偉的氣勢,也無需寬廣的胸懷,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可以禁得起風浪,安詳?shù)娘h蕩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時會想:如果林徽因并沒有隨父離開那個江南小鎮(zhèn),也許她的人生將會從此改寫,沒有徐志摩,沒有梁思成,亦沒有金岳霖,也許她會生活在一棟古宅里,守著一樹一樹的花開,與凡夫一起平淡的日子,也許他并不是她的最愛,但他會在她冷時給她一個溫暖的懷抱,會在她傷心時給她一個堅實的肩膀,她會與他一起在夏日的樹蔭下乘涼,在夜空下數(shù)著滿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則一直追隨著她,不離不棄??墒巧咸熳⒍ú粫o林徽因一個單調(diào)的人生,不會讓她絕美的容顏淹沒在塵埃里,所以林徽因注定不會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她必定會有一個波折的人生,她必將在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
林徽因一生中愛了三個男子,愛得深沉,也愛得平靜。徐志摩為了她多次在康橋上徘徊,只為能見她一面;梁思成與她攜手走過風雨人生;金岳霖為了她終生不娶。這足已說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實當時在許多人看來,徐志摩與林徽因才是最配的一對,印度大文學家泰戈爾當年到訪中國最欣賞的就是徐志摩與林徽因,他曾多次想為徐志摩與林徽因牽線,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實林徽因又何嘗不知道自己最愛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卻給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選擇徐志摩,意味著過詩情畫意的日子;選擇梁思成,意味著過細水流長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終是安穩(wěn)的日子,所以她注定與徐志摩擦肩。琴棋書畫詩酒花再美好,也比不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安穩(wěn),林徽因是個現(xiàn)實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梁思成雖然不是她最愛的,卻是最適合她的。對于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適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沒有錯,她并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對徐志摩負責,她只是想讓自己過得美滿,幸福,這并沒有錯。
有人說,她是個理智的女子,不管面臨怎樣的誘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也有人說,她是個冰潔的女子,所以無論人世如何變遷,她都有著美麗的容顏。
幾場梅雨,幾陣荷風,江南又在煙雨中變得迷離。撐一把油紙傘,穿一襲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還是當年的江南,可當年那個白蓮一般的女子卻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兒呢?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三
《林徽因傳》這本書生動的描述了林徽因精彩的一生,從她的出生,到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子的相遇及去世,在書中,讓我們與那些人交流。她優(yōu)秀的筆風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綜觀她的一生,雖然不凡,卻也平淡,這個優(yōu)秀的女子并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掀起太大的風浪,她始終是大海中的一朵美麗的浪花,也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安詳?shù)纳嬖诖蠛V?。我有時會想:如果林徽因并沒有和父親離開江南小鎮(zhèn),也許她的人生將會大有轉(zhuǎn)變,沒有徐志摩,沒有梁思成,沒有金岳霖,也許她會生活在幽靜的江南水鄉(xiāng)中,過平淡的日子。但人生如戲,總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生,不會讓她的才氣埋沒,所以她注定不是一個平凡的女子。
從遇見徐志摩的美好青春,到與梁思成深愛徹底,再到與金岳霖相互欣賞。喜歡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喜歡她在事業(yè)上鞠躬盡瘁,一身才氣。因此她這一生過得如此精彩、豐富,但她走時卻走得很寂靜、安謐。
八年抗戰(zhàn),使她在顛沛流離中度過。貧困與疾病始終困擾著她,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她并沒有放棄,仍然堅強樂觀面對生活,堅持鉆研著她的學問。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發(fā)展與進步,幾乎走遍了大江南北,以至于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在她身上。我學到了對于夢想的堅持,需要拿出我們不認命、不服輸?shù)挠職狻_€要有她樂觀向上的求知精神,保持有溫度的奮斗,堅持不懈,描繪出我們自己的人生藍圖。
幾場梅雨,幾陣荷風。走在江南水鄉(xiāng)的青石小徑上,撐一把油紙傘,穿一襲白衣裙,江南還是當年的江南,可當年那個絕美優(yōu)秀的女子卻不知去向。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四
這個季節(jié),氣候、溫度,都還像極了人間四月天,然而四月天是一個新生的時候,一切都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勃勃的生機,現(xiàn)在卻是遲暮時光,一股股清涼從窗外泄入,苦口婆心地規(guī)勸著我們這顆依然微熱而略顯浮躁的心,告訴我們秋天來了,萬籟俱靜的冬天也就不遠,如果不能從溫柔的床上拖起病怏怏的身子,這一年就要這樣荒廢過去了。
所以決絕地放下手中因發(fā)黃而散發(fā)著腐朽氣味的書頁,決定走出家門,走進外面那個清風白云意悠悠的世界,去親近她,好讓自己因為浮躁而即將扭曲的內(nèi)心仔細去感受這世界的美好。
第一次聽說林徽因這個名字,是在一篇頻繁被轉(zhuǎn)載的空間日志里,她的丈夫是梁啟超的兒子中國一代建筑大師梁思成,徐志摩為她拋妻棄子,金岳霖為她終生未娶,是一種好奇使然,讓我想去解讀這是一個怎樣曠世美麗而優(yōu)雅卓絕的女人。于是偶然又必然地拾得了張清平先生的《林徽因傳》,細細讀下來,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她只是一個普通的集才華和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她并非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但她的偉大之處正在于那些點點滴滴的平淡,我最佩服她十六歲時對她和徐志摩的情感的決斷,那是一個多么理性優(yōu)雅的決斷,正是這樣的決斷讓他們保持一輩子純潔摯烈的友誼。她的魅力之處在于她永遠激情不變的活力和熱情,在于對美對藝術(shù)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于她對幸福明智的選擇和善意的滿足。
但說實話,這部書讓我認識的不僅僅是林徽因,更多的是一批屬于那個年代曾經(jīng)只是熟知名姓,卻一直覺得遙不可及的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像徐志摩,以前讀他的詩,很難想象他是一個現(xiàn)實中實實在在的人,總覺得他飄在康橋的云端,繡在偶然抬眸的某個絕代佳人的波心,而他竟然是那樣一個至情至性,擁有一顆純真如孩童般的赤誠之心,勇敢執(zhí)著去追求自己認定的美好和理想化的生活的人,可惜正是這種對美的苛求,注定了他一輩子的悲劇生涯,總是追而不得,現(xiàn)實和理想之間總是相差很多,甚至背道而馳,他確實不適合人世間的種種,一個清逸瀟灑的人是不應該被生活瑣屑困住手腳甚至逼入困窘的,可是陸小曼在他身后揮起了皮鞭,他成了一頭拼命向前卻團團轉(zhuǎn)的騾子,自信和情懷都被破壞了,但更可怕的是理想的'破滅,可知他當初不顧一切選擇陸小曼的時候,是抱了多大的憧憬,以為前傷即愈矣,以為后景唯美矣……可惜,一切的一切都事與愿違了。以至于看到34歲的他遭逢意外,近于百年前的這場事故竟像突現(xiàn)我的眼前,讓我一時之間哽在心口,淚如雨下,似要同他一起窒息了,在我看來,那不是一場意外,那是一次必然!
當然,在為徐志摩惋惜的同時,我又覺得這樣的結(jié)局其實并沒有其它的選擇余地,林徽因和梁思成是那樣的天造地設(shè)志趣相投,他們是互相的完善,彼此的補充,誰缺了誰,都不可能成就后來那個所謂的自己。我是被他們帶進了一門藝術(shù)化了的科學里,以前一直以為土木是一串串數(shù)字,是死板的橫梁豎柱,是鋼筋水泥的建筑工程,雖然也曾被旅途中偶然一見的或恢宏或雅致的建筑震撼過,但似乎從來沒有與科學聯(lián)系過,總覺得那是自然,自而有之。其實,在歷史解讀過程中,我才恍然,那是集多少朝多少代人的智慧和審美而造就,而且在認識和保留這些美麗建筑的過程中,曾有多少人艱辛地奔波努力過,義憤填膺地抗爭過,而梁思成和林徽因無疑是這個過程中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他們的考古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讓幾乎在研究領(lǐng)域一片空白的中國建筑學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認同,如果沒有他們,中華燦爛的建筑文明也許真的就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甚至那些珍貴的美麗的古建筑,那些宮殿,塔寺,園林,那些藝術(shù)品,那些珍寶都會在戰(zhàn)爭中在浩浩蕩蕩的重建大潮中毀于一旦,以廢墟示人。幸甚,有他們守護著那些唐宋的斗拱,守護著明清的飛檐,還有那雕梁,那畫棟……尤其讓我興奮的是,曾經(jīng),他們的腳步那么近,大同的云岡石窟,應縣的木塔,靈石,代縣,甚至五臺山,豆村的佛光寺,都有過他們的足跡,他們曾徒步走來,住在貧窮的山西農(nóng)民的土炕上,他們曾爬上爬下地測繪,前前后后拍照記錄……感動我的不是他們的貢獻和成就,是那份熱忱,對自己鐘愛的事業(yè)的那份狂熱。
那個時代的青年,為什么就和現(xiàn)在的不同了呢?那個時候,他們可以以那樣飽滿的熱情去認定自己一輩子為之奮斗的事業(yè),可以堅持不懈專心致志地一條道走下去。而如今,這樣的年輕人很少了,身邊的同齡人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從學校走出來以后茫茫然不知所向何方,我面試過很多家企業(yè),面試官總是說我們這些畢業(yè)生沒有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當然我裝作自己是有的,還講的頭頭是道,可是我心里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所以每次面試通過,自己卻又下不了決心去,總覺得還不是自己想要的……其實,不過浪費別人的感情而已,所以我決定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這一生到底可以做些什么,是不是非要逢考試必去打醬油,逢面試必去湊熱鬧,是不是非要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出一個所謂的未來。
任何一個被美化了的,神話了的歷史人物,都逃不過偶然的疲累,彷徨,甚至抱怨,這屬于一個正常人所該有的我都從這個被譽為曠世的奇女子身上看到了,這讓我少了些自暴自棄,開始考慮去客觀地擺正自己的位置,我發(fā)現(xiàn)前面的時光,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我曾錯誤地把自己幻化成各種角色,我時而是一個強勢的優(yōu)秀的對自己有合理定位的強女子,時而又是一個多愁善感冷若冰霜的林黛玉,有時會是熱情奔放開朗明艷的,有時又拘謹酸臭挑三揀四,有時是和藹老成的阿姨,有時有被定義為“有一顆三歲孩子的心智”,有時清高冷傲,有時又低聲下氣,有時“超凡脫俗”,有時又俗不可耐,錙銖必較,有時善良感性至真至誠,有時卻又費勁心機編制惡毒惡心的謊言,有時我懦弱地需倚著別人的肩膀才能前行,有時我卻勇敢地抬起高貴的頭顱專心走自己的路……或許那都是我,每一個都是真實的,但從沒有人真正了解過。偶然朋友打趣說:“有多少人說過愛你呢?”她還自信滿滿地斷言:“至少會有三個吧!”然后我悲哀地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只有他一個,可惜不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礎(chǔ)上,真的挺奇怪,我想喜歡是不需要了解的吧,但至少愛需要,可惜真正沒有一個人試圖真正了解過我,當然我也不曾去了解誰,所以我沒有愛,并且我以為我這輩子也不大可能會有了,喜歡倒是可以,而且可以很多,有相互的,有單方面的,有持久的,有短暫的……不過,不管是怎樣的,不管我們有過怎樣尷尬的甚至不堪的過往,當一切已成往事,我還可以坦蕩蕩地跟那些“舊人”聊天,我以為不管有過什么澎湃,做好朋友是不錯的歸宿,當然我這里所指不僅異性,不僅戀人,還有那些曲曲折折一路留下來的朋友,只是這里頭若有那放不下的,糾結(jié)的,坦蕩不了的,我希望干脆不要來往了。其實過了這么久,成熟也好,幼稚也罷,我總習慣隔段時間刪減一下我心里的人員名單,那些沒有必要的,我需要明確告訴自己:應該剝離!當然,那些留下來的,我們只要珍惜此刻就好,愿大家一切安好。
其實一直以來,我并不醉心于八面玲瓏,我并不在乎人人維親,我覺得人生有一足矣,何況二三?已經(jīng)非常幸福!也許我真的老了,累了,沒精力去維系那么許多,也沒心情去扮演一個孩子,因為我早已不再可愛,況且我清楚得很,即使我再可愛,你也回不來,我有我的年齡,有我應該明白的事理,應該拿的心態(tài)和擺的姿態(tài),有我該做的本分,即使在父母那里,我也已經(jīng)是個老孩子,應該承擔起一部分的責任,我想要的,家人需要的,不需要寄希望于任何外人外力,真的,有我就足夠了!
八月的天,異常高遠,異常開闊,自從決定不管不顧地逃離幾日,不管不顧地去見一個難得的愿意無條件隨時隨地隨時隨刻接納我的朋友,心就明媚起來,抬頭見一隊隊鳥雀飛過,想到的都是詩意,浪漫的布拉格廣場白鴿的蹤跡,還有那個擁擠的許西的小巷子,那個我曾經(jīng)居住過的熟悉的小巷子,過了這么久,總還是默默地回來走一遍,仿佛這里落下了什么最美的東西,也許那里有我唯一的一次對愛情的憧憬,也許那里有第一次初嗅愛的花蕾的芬芳……只是現(xiàn)在想起只是淡然又淡然,那一切仿佛一縷清茶的清香,隨風而過,清新而瞬間即逝,以致我常常懷疑她是否真實存在過——我那幼小得幼稚的愛情!
悠悠然,夢里,仿佛還是那個世界,那個純粹的年代,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屬于這個年代,這個年代,還有什么是純粹的嗎?你是人間四月天,而我,此間,正行走在世事八月里!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五
初春,乍暖還寒。窗外已經(jīng)開始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下午閑來無事便隨手拿了本同事的《林徽因傳》來看。本是想打發(fā)無聊的時間,但是剛看了幾頁我就被書中貌假設(shè)天仙的才女林徽因的愛情深深的吸引住了。
林徽因出了美貌與愛情,她最值得稱道的是她的學術(shù)成就和藝術(shù)成就以及這種成就背后的孜孜不倦的創(chuàng)造精神。這其實與她小時候與父親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是分不開的。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六
《林徽因傳: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這本書的作者是程碧。她從林徽因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情事故事寫起,帶我們走入她的原生家庭,一起去回顧林徽因的人生經(jīng)歷,從多重視角去解讀,去呈現(xiàn)一個全面的多面的民國才女林徽因,給當代女性以啟迪――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
剛開始讀,覺得她運氣真是好。
一個幸運女人的愛情模式應如林徽因,人生中最重要的初戀,邂逅的是浪漫多情、心思細膩、對生活抱有火熱激情的詩人徐志摩。在異國他鄉(xiāng),從彼此吸引,到惺惺相惜,他用詩人的浪漫滿足了文藝少女對愛情全部的幻想;后半生應如林徽因與梁思成“世間始終你好”般不離不棄地陪伴。在此之外,再有一個癡情的像金岳霖那樣的男人,終生以欣賞的目光追隨著,大概這樣的一生才算完滿,情感上才能得到滿足。
繼續(xù)往下讀,讓我領(lǐng)悟,她只是活得很用力,幸運的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
1.她是一個情商很高的女子。她更像一個現(xiàn)代正能量女郎,出生于大家庭的她,父母并不恩愛。林父寵愛的是大字不識的二姨太程桂林,致使林母一生都活在幽怨中。這使得林徽因自小便會察言觀色,在父母、二娘、甚至二娘的孩子們的關(guān)系中,她是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家里每個人都與她保持著友好的關(guān)系。
2.她是一個善良且理智的女子。徐志摩給她的愛情,讓她在甜蜜中感到惶惑,見到徐志摩的夫人張幼儀,她被那雙充滿“哀怨、絕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震撼了。大概受到其父母糟糕的關(guān)系影響,林徽因想到自己的母親,一個一生都因為另一個女人的存在而不快樂的女性。或許也因此,她不想把徐志摩的夫人張幼儀也置于這般境地。在車站見過張幼儀之后,正是她的善良和理智讓她選擇了結(jié)束這段感情。
3.她是一個美麗、明媚、自信且不自恃的女子。徐志摩在認識林徽因之前,對詩歌并無興趣,與林徽因的相遇,才激發(fā)了他創(chuàng)作新詩的靈感,并在日后成為著名的詩人。受林徽因的影響,梁思成選了建筑學,并在日后成為世界知名的建筑師,還參與了聯(lián)合國大廈的設(shè)計。金岳霖認識梁氏夫婦之后,常??此麄?yōu)榱藴y量古建筑上的某個數(shù)據(jù)而爬上爬下,于是就編了“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對聯(lián)“打趣”他們,以“林下美人”來贊美林徽因的美貌。一般的女人往往會迷失在男人的寵愛和贊美里,但林徽因反而很不領(lǐng)情地說:“真討厭,什么美人不美人,好像一個女人沒有什么可做似的。我還有好些事要做呢!”她并沒有覺得長得漂亮是件多么了不起或是值得大肆炫耀的事情,也未利用這件事,從男人身上撈得一些好處。林徽因的這種反應反而引得金岳霖的鼓掌稱贊。平時,她與朋友們所高談闊論的話題也都是跟文學、藝術(shù)、建筑方面有關(guān)的,不是一般女人之間的家長里短、竊竊私語或者片面幼稚的看法。對于道德和人性,如她自己所言:“能懂得自己,不苛責自己,也不苛責旁人?!?/p>
4.她是一個把人生活成極致境界的女子。她的一生不僅留下一本本關(guān)于中國建筑的著作,還寫了上百首詩歌、小說、散文。她享受過人生的歡樂,也經(jīng)受過人生的苦難。她是錦衣華服也受得起,風餐露宿也過得去;她可以穿著全套的馬術(shù)服成為瀟灑的女騎士,也可以騎著小毛驢在顛簸的山間小路做田野調(diào)查;她可以穿著白色的綢袍面、焚一炷香、對著一池荷花寫一首詩,也可以在艱苦的日子穿著摞滿補丁的粗布旗袍度日;她可以講著流利英文同她的朋友們快樂地吃著牛排,也可以在不知名的村莊吃著摻雜沙子的石磨面條;她可以住在種著高大的馬纓花和散發(fā)著幽得的丁香樹的優(yōu)雅的四合院里,也可以臨時在不知名的寺廟搭起帆布床湊合幾個夜晚;她可以由仆人開車載著外出見朋友們,也可以提著醬油瓶出門去打醬油。
讀到最后,也讓我感嘆再完美的人生都有美中不足。
即使如林徽因這樣完美的人生,也有令人遺憾的地方,如她只活了51歲,并且一生很多時候被肺病折磨;她的人生被戰(zhàn)爭耽誤了太多,要不然,以他生命力會做出更多成就;她的優(yōu)秀給同時代的精英女性造成不小的壓力。正如文中所寫一個人得著多少人的喜愛,便會得著多少人的壓惡,不能事事如意全都獨占著。林徽因她最著名的“仇敵”大概是陸小曼、凌叔華和冰心了。陸小曼、凌叔華“仇”的是“情”,冰心“仇”的卻大多是在文學層面。所幸她與費正清費慰梅夫婦的友情讓人甚感慰藉。
掩卷沉思,這本書給人以力量,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給人溫暖,人離不開人,最好的關(guān)系是讓雙方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書中還有許多對感情、婚姻、事業(yè)、生活、人性等豐富、細膩、深刻的描述,耐人咀嚼,啟人深思,值得一讀再讀。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七
她叫林徽因,是許多人夢中的白蓮,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深情的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梁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金岳霖為她終身不娶,癡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為愛情的纏綿悱惻而記住了這個浪漫迤邐的女子,卻也因這無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學嚴謹,艱苦探索,傲骨博學的大家風范。再一次重溫她的一生,似乎她教會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應這樣走過。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羨慕的,隨父母遷居至一座老宅,在這個詩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導下接觸到文學的奇妙,從此以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古典文學的詩情畫意、錦詞麗句加深了她的文學修養(yǎng),為她將來成為一代才女種下美好的前因,后來隨父遷移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霧都倫敦的人土風俗,異國風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閱歷,再次譜寫的詩詞歌賦除了辭藻的淡雅嫻靜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評價的: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
回首自己兒時,不禁憾然一驚,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嫻靜是我少有的與心對話的時光,總是安慰自己,哪個少年不莽撞,為賦新詞強說愁才顯得假惺惺,卻忘卻了心靈感受的溫床是生活,即使漫無目的游逛你也能感受到路邊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豐富不豐富不在于生活經(jīng)歷的多少,而在于你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銳,在于能否多方面體味所見、所聽、所遇的種種不同情景,能否體會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關(guān)系和牽連,生活的必然與偶然之中所起的戲劇性的變化。當然,更得有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學。所以勿要感嘆自己的胸中無詞,心中無語,以心聆聽,用手觸摸生活,生活才會回贈你真正的意義。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賞的,在那個對愛情充滿各種幻想的季節(jié),能夠如此堅定自己的愛情信仰,維護愛情尊嚴。初始,我以為這是需要一個很成熟的愛情觀才能駕馭花季年齡的沖動,但后來我明白是因為她在任何時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樣的生活,每當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轉(zhuǎn)彎,或前行,都那樣從容不迫。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個內(nèi)心堅定的女子,不為任何,只為對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時光,回首過往能做到滿心的坦然。爸爸曾經(jīng)對我和姐姐說過,有你們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夠看到你們能尊重周圍的人和事,且依然從容堅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時候不理解,漸漸長大卻了解了那是一個做父親的殷切希望,希望我們能被這個社會接納,卻也不迷失了自己。
現(xiàn)在,這份堅定我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隨遇而安——也許生活中的你會遇到種種的不安,但卻可以駕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貪戀岸上的煙火璀璨,卻不會讓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會用最美的姿態(tài)自我救贖。
婚后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歲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溫哥華姐姐家結(jié)婚?;榍?,梁思成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后都不會問,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是一個多么有韻味又特別的女人。婚后他們按照梁啟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筑,我一直以為這才是適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將滿身的書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業(yè)中,讓我們領(lǐng)略到建筑對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藝術(shù)、繪畫、雕刻等帶來的深遠意義。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卻從未因此而耽擱她熱愛的事業(yè),修養(yǎng)期間還和梁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筑,并多次發(fā)表《建筑雜錄》等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獻資料。
林徽因事業(yè)的最成功點莫過于參與設(shè)計國徽與挽救景泰藍傳統(tǒng)工藝,如果不是領(lǐng)略她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會相信一個寫下人間四月天的柔弱女子會擁有這等至高無上的榮耀,這個好強的女子,為了心愛的事業(yè)可以廢寢忘食,極度消耗體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預支將來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一直以為事業(yè)是女人自信最大的來源,不管這份事業(yè)是放逐在工作,還是家庭,抑或是某種追求,只要全神貫注的投入,總是能給人一種優(yōu)雅的張弛感,那種認真忙碌的姿態(tài)給旁人一種緊迫感與佩服之情,品嘗果實的自在卻流露出為誰辛苦為誰甜的滿足。幾分認真加上幾分執(zhí)著,是愛自己,愛生活,更是對身邊人的一種尊重。
晚年的林徽因是我最陌生的,因為史料對于這一部分的記載總是一帶而過,但我想,暮年的林徽因是最幸福安然的,因為一生低調(diào)的奢華足夠彌補他年老的空虛,或許她也會擁有遺憾,但我肯定她絕對沒有后悔,每一個或?qū)蝈e的選擇鑄就了這傳奇韻味的一生,怎舍得掙扎在無謂的后悔之中?我想作者的這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對林徽因最好的贊美或者說是欣慰,欣慰的看到一段令人艷羨的人生,更欣慰如此的人生能牽動著更多的人重新思考自己的余生,你的安好,放晴了誰的天空。
一直喜歡一句話,女人的一生應該這樣走過,10歲而乖,15歲而聰,20歲而甜,25歲而美,30歲而媚,35歲而莊,40歲而強,45歲而賢,50歲而潤,55歲而醇,60歲而慈。試著愛上自己,做到隨遇而安,笑響會點亮整個人生,你就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八
漫漫人生路,她是一個執(zhí)著的行者:不停地跋涉,每一步都走得鏗鏘有力;她又是一個出色的歌者:在建筑領(lǐng)域用真情、用心血,引吭高歌,不言放棄。她是中國著名建筑師,是詩人、作家,是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shè)計者之一,她"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她就是風華絕代的才女、美女林微因。
濃妝淡抺總相宜的西湖,恍若夢境的煙雨小巷,細雨蒙蒙,庭院深深,潔白的蓮花正悄悄綻放著,氤氳著梔子花的幾縷芳香,我們的主人公一聲啼哭,降臨人間。
時間的沙漏,靜靜地流淌著,不經(jīng)意間她已長成一個楚楚動人的美少女。1920年的某一天,她隨父去歐洲考察講學,以此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接受先進教育及文化熏陶。踏上遠航的游輪,西湖漸行漸遠,她就像一只出籠的小鳥,歡呼雀躍。十六歲的花季少女,一個秀美靈慧的女孩,帶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靈秀,帶走了梔子花的一縷清香,她就像一株嬌艷的花兒,將要在倫敦薄霧中含苞綻放。她呼吸著帶有海腥味的異域空氣,欣賞著巴黎浪漫優(yōu)雅的風情,陶醉于古羅馬帝國的莊嚴華美中。
在圣瑪麗女子學院讀書期間,林徽因閑暇時閱讀了大量書籍。才女與建筑的結(jié)緣純屬偶然,偶然的一次與柏列特醫(yī)生一家外出度假,偶然的一次壘城堡游戲,因了偶然的一句話,點燃了她心中的建筑夢。從此以后,即使一座普通的橋、一棟房、一個飛檐、一扇窗欞,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都在講述著一段故事,一個童話,一種命運。夜晚星空璀璨,月亮笑掛樹梢,廣袤無垠的宇宙,淹沒了多少人的幻想,又成就了多少人的夢想。一次偶然,成為必然,緣來緣去,皆有定數(shù),命運就是這么神奇。
康河的雨霧,從來無需約定,浪漫的英格蘭,住著一個浪漫的中國詩人徐志摩,因為一次登門拜訪李長民,詩人與林徽因不期而遇,他被她吸引,無可救藥的愛上,四目相對之時光芒如流星般耀眼絢麗,轉(zhuǎn)瞬即失。泰悟士河畔,霧氣漸散,看著甲板上即將隨父回國的林徽因,徐志摩的眼里充滿憂傷,汽笛響起,敲打著少女那慌亂的心,詩人聽來好似落幕的鈴聲,曲終人散,望各自安好--別了,留下絕美詩篇《再別康橋》。
相較于浪漫詩人徐志摩,第二個男主角穩(wěn)重內(nèi)斂,發(fā)現(xiàn)自己愛慕的女子心有所屬,“擇林而居”、默默守護,不告白,不索取,仿佛把自己變成一棵樹,永遠等在她必經(jīng)的路口,那份稱之為"愛″的感情,無法復制,用情至深,令人噓吁不己,他就是哲學家,邏輯學引進中國第一人金岳霖。
茫茫人海中,一個叫做梁思成的青年才俊,才是林徽因的真命天子,他是梁啟超的大公子,兩家門戶相當,又是世交。第一次相見,14歲的林徽因如飄逸的仙子,闖入了梁思成的世界,叩開了他情感之門,從此小仙子就占據(jù)了他的心。而在林徽因眼里,梁思成一直都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謙謙公子,正像人們所說: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兩人天作之美,水到渠成。隨后兩人相伴飄洋過海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筑系。四年之后,她穿著自己設(shè)計的嫁衣,嫁為了梁思成的.妻。在夢開始的地方,新婚旅游第一站,就是考察古建筑。泰悟士河水,流水潺潺,岸邊的建筑物在煙雨婆娑中,顯得神秘夢幻,兩人共撐一把油布傘,呼吸著玫瑰花雨的清香,漫步于青石板鋪就的小路上,身后傳來圣保羅大教堂的鐘聲,眼前猶如一幅畫,人在畫中,畫在雨中,人與自然,人與建筑,唯美、和諧。
尋夢歸來,眼前是“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這首帶有時代印記的東大校歌,是詩人農(nóng)半農(nóng)對即將淪陷于列強之手的東北山河的憤慨、吶喊,與林徽因設(shè)計的東大校徽有異曲同功之妙,憂國之心,躍然紙上。強國、救國成了他們共同的志向,他們組建了營造學社,詣在研究中國的古建筑,說著容易,付諸實踐困難重重。她與丈夫一起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經(jīng)風吹雨打,遇塵土飛揚,輾轉(zhuǎn)窮鄉(xiāng)僻壤,測繪、畫圖、整理、論證、收集資料、提供方案,撰寫考察報告,這才有了中國建筑學科開山之作《中國建筑史》的問世,暑名:梁思成。林徽因是丈夫背后的小女人,不爭功、不自傲,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戰(zhàn)云壓城,整個中國滿目瘡痍。為保護搜集的資料,他倆扶老攜幼,往返于北平、天津、長沙、昆明、四川李莊,過著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小心躲避著日本人炸彈的轟炸,躲避著出沒于山林間土匪的騷擾,唯獨躲避不了肺癆的纏繞,身體及內(nèi)心痛苦已到崩潰邊緣。在這種困苦情況下,面對美國幾所大學拋出的橄欖枝,她一一回絕。擲地有聲“我的祖國正在災準中,我不能離開,假如必須死在刺刀和炸彈下,也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這種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精神,令人敬佩。這份愛國之心,社會責任感來自其家族的影響。林徽因的祖父同康有為是同科進士;其父林長民學貫中西,名滿京城,一貫支持革命事業(yè),一生為民請愿,是著名的抗日派;三個叔叔也一起參加了“黃花崗起義”全都殉國;其弟弟林恒,二十五歲的生命,在成都與日軍空戰(zhàn)中犧牲。這樣的忠烈之家,出來的孩子那能有懦夫。
隨父游學,閱盡人間繁華的是她,困頓李莊拖著病體打油買鹽的是她;在“太太客廳”談笑風聲的是她,陋室里油燈下縫補鞋襪的還是她。她在藝術(shù)沙龍里被眾星捧月,她一個人爬坡過河為生活而奔波;她可以一身華服出入高檔會所,她也可以坐四面透風的卡車、住雞毛小店。她本是富家干金、闊太,在野外考察建筑時,硬生生活成了大丈夫。她生活上窮的當手表、金筆,可她內(nèi)心富有的足以裝下亭臺、樓閣、華美建筑。她可以沒錢,不能無節(jié),面對日本的侵略敢說:門口的揚子江是最后的歸處,敢留在國內(nèi)共赴國難。面對外國人對中國建筑業(yè)的嘲笑,面對這個只有男人敢問鼎的領(lǐng)域,林徽因大聲宣布“我來了!”,此舉令多少男人汗顏。
林徽因是一個能力非凡的人,無關(guān)山河歲月,她的心總能守住春天,守住一樹一樹的花開,能把暗淡的底子,涂成明麗的色彩;林徽因又是多么聰慧,她像水一樣靈動,柔軟地避開了執(zhí)著的利劍,在風花雪月的迷陣中,全身而退,十幾歲的年紀就可做出正確的選擇。林徽因又是多么理智,面對徐志摩的追求,轉(zhuǎn)身離去;面對金岳霖的熱情,以禮相待;面對丈夫梁思成的寬容呵護真情相擁?!榜厚皇缗?,君子好逑”,漂亮不是她的錯,別人也有追愛的權(quán)力,她也有不愛的選擇。她沒有辜負丈夫,無論是車禍后的精心照顧,還是婚后的一往情深,就連彌留之際,也是一直呼喚著丈夫的名字。
從心里敬佩這樣一位偉大的建筑家,不只因為她的能力、她的膽識、她的知性、她的才情、她的美麗和善良,敬仰其不言悲喜、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敬仰她憂國憂民,滿門忠烈,被她一身傲骨及民族氣節(jié)所感動、所折服。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五十一載春秋不長,但她承載的內(nèi)容足夠精彩,足已無悔。林徽因這個世間的奇女子,愿星光為你加冕,白云與你相伴,你是愛、是暖、你是人間最美四月天。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九
生命里有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傷感。華燈初上,時光流轉(zhuǎn),他與她的曾經(jīng)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些無處安放的曾經(jīng),破碎的讓人心疼,他推開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應該守候,繼續(xù)這么守候著。
有人曾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么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說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jīng)是個傳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著如許煙波歲月,隔著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為她寫下那樣的美的詩,可是最后她還是沒有選擇他??墒?,比起徐志摩那樣激烈的愛,金岳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zhuǎn)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這里無意責怪誰,可是金岳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愛情不是利己,而應該是利她的,他為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取代她。對他來說,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遠不必多問,她最好永遠天真,為他所愛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作,便不會頻頻回首,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xiàn),在舊時光的風景里,成為珍藏一生的美麗。也許會看到別的風景,可是回頭看,仍然覺得還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后,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jīng)過去近半個世紀。可當有人拿來一張他從未見過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子,喉頭微微動著,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里。最后還是一言未發(fā),緊緊捏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對他來說,花開了,他就畫花?;ㄖx了,他就畫自己。你來了,他當然畫你。你走了,他就畫一畫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憂愁。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仿佛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后一頁。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于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jié)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發(fā)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一切。愛她卻不舍得讓她痛苦選擇,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嘆息地說,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可是已經(jīng)不必說了,那樣的林徽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終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
他如此深刻地愛著她,終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確切的理由:縱使有再出色的女子,與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林徽因墓僅僅一箭之遙。終于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記住生命,記住愛,記住溫暖。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十
好久沒有一口氣看完一本傳記,之前一直膚淺地以為徽因是一位花瓶式的浪漫詩人,所以腦海里也只有她的那人間四月天以及和徐的糾葛纏綿,書里作者多少帶著頌揚的基調(diào),多少也美化了徽因,到現(xiàn)在我也不否認我眼里的徽因其實是林梁的結(jié)合,但是徽因身邊都是當時的才子,都是那時代文學界的代表,加上早年游歷歐洲,婚后不辭勞苦隨著梁考察古跡,也足以證明徽因不同尋常女子!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徽因也由原來的詩意浪漫變成了滄桑,然而不變的還是心中對藝術(shù)對美的追求,就這樣,對徽因的敬畏之情也油然而生!
歷史終歸是歷史,也許誰也沒發(fā)再知道真相,誰也沒法百分百客觀描述太復雜的人以及歷史,他們就像塵埃消失了,但是他們都給我們留了一份神秘和美好!
什么是悲劇,悲劇就說將美好的東西摧毀了……。
無論作者神話徽因的成份有多少,至少我心里除了記住她的人間四月天,還記得她作為女性是怎樣地擴展自己的視野,堅定自己的追求,以及對愛,對美的執(zhí)著!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十一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吹竭@個題目時,我不由地為之心動。記得這句話是幾時網(wǎng)絡上很流行的一句“名言”,這美麗的文字總是讓人過目不忘。所以在看到書名的那一刻,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哪怕沒有看過其中的內(nèi)容。
這是一本林徽因傳,作者以華麗卻不張揚的語言講述了林徽因不平凡的一生。那民國才女,從妖嬈自落魄,由銷魂至振作,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如云煙般在眾生面前經(jīng)過,消失。如此短暫,卻讓人難以忘記。
喜歡一本書,是為了一個人,或為了一句話,一個詞。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作者的文風,不是跌宕起伏,也沒有一波三折,它是那么的平淡、清純,就像聽說書人講一段經(jīng)歷,就像聽老人述一段歷史。
美麗的書皮,淡雅的紙張,一切都是那么精致,別具匠心。我輕輕地翻動書本,閱讀著一個個故事。我驚訝于作者的才華。人與人之間不可磨滅的羈絆,那驚心動魄的劫難,遺世的清高,意外的邂逅,作者以安靜流暢的墨筆寫出了林徽因一生所有的事情,她似蓮,似玉,似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十二
林徽因的生命定格在最美四月天,雖六十多年過去了,每每看到關(guān)于林徽因的文字,她那不受世事羈絆的形象依舊會雀出紙上。第一次接觸林徽因,是因為她的文字后來接觸她,是因為“太太的客廳”,到現(xiàn)在,對她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她生命中的男人,徐志摩,金岳霖,在不同時期,不同程度給了她陪伴。梁思成,這個一直陪她到生活終點的人,用包容,去守護著她。即使在一天自己回家,林徽因?qū)λf,她同時愛上了二個男人,他也沒有失去理智,而是站在林徽因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更愛他,跟他在一起更幸福,你去吧。正是因為梁思成對她的包容,對她致深致誠的愛,林徽因最后看清了現(xiàn)狀。徐志摩,他的才情,不可否認,只是并不能因此讓自己喜歡上。十八歲娶了張幼儀,遇到林徽因后堅決離婚,在追求林徽因未果后,最后和有夫之婦陸小曼結(jié)婚,可昔最后趕免費飛機飛北京機毀人亡,只是為了聽林徽因的一場演講。相比之下,金岳霖的愛更為純碎,北總布胡同,昆明的尾間,金岳霖總是擇梁而居,他一生未娶,卻也保持這對林徽因愛的克制。
林徽因之所以在民國時期,能夠做“林徽因”而不是“梁思成的太太”,一則源于她的才氣,更多的是她對于自身事業(yè)的追求。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也從“窗戶里面的人”真正成了“窗戶外面的人”,所以,這樣的一生,應該是完滿的。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十三
1904年6月10日,伴隨一聲響亮地哭聲,幼小的林徽因來到了這人世間。她的祖父是林考恂,進士出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她的父親林長民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極富才華,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
也許,林徽因的選擇是對的。她選擇了建筑戲,跟著梁思成。他們在海外游學的幾個月內(nèi),去了各種名勝古跡,清晰的感受到了時代的發(fā)展,在巴黎的浮盧宮內(nèi),他們仰著頭,仔仔細細地觀賞著雕梁畫棟,仿佛沒有其他人能進入他們的世界。他們回國后也為國家做了不少貢獻,中國錢幣上的國徽就是他們設(shè)計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也是他們設(shè)計的。他們的專注,他們的執(zhí)著,令我佩服。
林徽因極愛惜文物,當年,北京市市長要改造北京,將四合院之類的房子一并拆掉,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急了,這些都是文物啊!于是,梁思成就去找北京市市長談判,談判桌上充滿了怒吼聲和拍桌子的聲音……門開了,走出來一個飽含淚痕的梁思成。我想,此刻,林徽因也在哭泣。
林徽因,一個為國家付出太多心血的女子,贊哉!
林徽因傳讀后感篇十四
讀這本書之前林徽因的認知是位被三個男人愛著的女詩人,讀后非也。
出身名門,妾之女,自小領(lǐng)會大家庭的人情世故,處理大人間的紛爭,照顧弟妹。16歲隨父留學歐美,父親教育觀超前,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正是這次放眼看世界,她找到了自己一生真正的志趣所在,這份志趣在她美貌如花外鍍了層厚厚的金,這份志趣是她一生的靈魂,長期奮斗的夢想。
她的圈子里有文學家政治學家物理學家文學家詩人清華北大教授等,這樣的圈子決定了成為風雅高貴的精英。即使戰(zhàn)亂,即使肺病纏身,即使帶著兩個孩子老母親,她依然沒向生活低頭,經(jīng)歷長達八年的流亡生涯。即使夫妻二人一貧如洗重病纏身,但他們依然拒絕了美國“高薪厚祿”因為一顆愛國的心。今才知她是中國國徽天安門廣場英雄紀念碑設(shè)計者,一位非常有責任感的建筑學家。
她雖才華樣貌出眾但是平凡生養(yǎng),有一份事業(yè)加持,無須驚濤駭浪,只求現(xiàn)世安穩(wěn)。兩個子女都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都從事著自己最喜愛的的事業(yè)。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77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