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1-07 05:59:13
最新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模板10篇)
時間:2024-01-07 05:59:13     小編:字海

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一

自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遺產。這些遺產在市內的自貢博物館中得到了較好的展示和保護。近日,我有幸參觀了自貢博物館,并對其展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和體驗,下面是我的心得和體會。

二、展品介紹。

自貢博物館展出的主要是當?shù)氐奈奈锖蜌v史遺跡。這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批迄今為止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這些化石的年齡超過了一千萬年,幾乎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此外,還有許多古蜀文化的遺產,如青銅器、陶器、牛羊幾以及一些石雕藝術品等。這些文物不僅是古蜀文明的珍品,更是中華文化的寶藏。

三、參觀體驗。

我第一次參觀自貢博物館時,就被展品和展覽方式所深深吸引。館內的展品分區(qū)展示,每一個展區(qū)都有明顯的標識和介紹。讓我感覺很親切。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那些恐龍化石。它們凝結了幾百萬年的滄桑,給我?guī)砹梭@嘆和敬畏。此外,這里還有不少沉浸式的展覽,我可以像穿越時空一樣,體驗古蜀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文化價值。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是人類發(fā)展的積淀??铸埢凸攀裎幕倪z產,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對今后的人類歷史發(fā)展有很大的參考作用。參觀自貢博物館,除了讓我感受到了文物的魅力,更讓我明白文物背后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通過這些往事的回顧,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對未來的思考。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們應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參觀自貢博物館,我更加珍視歷史和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加強對文物的保護與修復,通過展出文物來加強社會的文化教育和歷史認知。凡事都有前因后果,傳承好歷史文化,才能讓后人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總之,參觀自貢博物館是一次很棒的體驗。這里不僅有豐富的文化遺產,也有一支愛護文物的團隊。這些珍貴的文物在這里得到了保護和展出,不僅讓我們感知到了古蜀文化的魅力,更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希望這些珍貴的遺產能更好地流傳下去,成為一座永不滴水的文明燈塔。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二

南京六朝該館正式開館,媽媽帶著我先睹為快,參觀了六朝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展覽面積有7000多平方米,分為“六朝帝都”、“千古風流”、“六朝風采”和“六朝人杰”4個展廳。一樓是“六朝帝都”,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看視頻和條幅了解了南京為什么被稱為“六朝古都”。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合稱“六朝”,六朝均建都南京,因此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六朝時期的南京城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外城百萬的城市,和古羅馬城并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基地”。

參觀完一樓,我們順著陽臺來到了二樓。

“六朝風采”展廳,這里是博物館文物的盈潤所在。走進這里,猶如走進了一座美麗的園林,有翠綠的竹子、紅艷艷的梅花,還有石階、荷塘……我們穿行在亭臺樓閣中觀賞六朝文物,有精美的青瓷,有滑稽的人物塑像,還有名家書畫作品集……大家全都被一尊青瓷蓮花蓮花尊吸引,這座蓮花尊1972年出土于南京東郊年底麒麟門外靈山南朝墓,同時出土一對,造型端莊宏偉,高達85厘米,堪稱“青瓷之王”。

三樓是“六朝人杰”,這里介紹了六朝時的名人故事,有晉朝政壇雙星王恭和謝安的故事,有何承天編制《元嘉歷》的故事……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南北朝時期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祖沖之。展廳里有一座祖沖之的雕像,祖沖之在油燈下計算圓周率,神情專注。精確在世界數(shù)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推算祖沖之到小數(shù)點后七位,他時代精神的`研究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最后,我們乘電梯來到負一樓,這里展出了一段六朝建康城城墻和大型中小型排水設施遺跡,還有記里鼓車、指南車……看了以后,我們被迫對古代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造由衷地佩服。

參觀六朝博物館,我們好似穿越到了1500多年前的“東方大都會”,讓我們更加愛這座城市!交融著的韻味和國際化大都市的魅力,南京一定會更加美好!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三

今天,叔叔帶我和倆哥哥一起去xx博物館參觀。

我們乘公交車到那兒,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排的隊伍十分長,足足有好幾十米呢!叔叔告訴我們,現(xiàn)在因為放暑假,所以去博物館不用買門票,所以才招來了這么多人,如果要付錢,可能只有一半游客都不到。

大約過了半個多鐘頭,我們終于進博物館了。

我們分別參觀了雕塑館、繪畫館、書法館和玉器館等7個館。最讓我好奇的是陶瓷館,這個館里面的陶器都十分精美。陶瓷——是展現(xiàn)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物品。如果叫我們現(xiàn)在世界上最發(fā)達的機器,我看也不一定能造出這么精致、美觀、純樸的陶器來。特別是我看到那個血紅色的陶器,有你腦袋那么大,聽叔叔上上面的顏色就是用血染上去的。一聽到這兒,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雕塑館里可是“危險重重”,不要以為是進了里面就出不來了哦!其實“危險”就是那幾尊雕塑,只要你碰了這幾尊雕塑,你立即會觸電:輕則渾身麻;重則當場死。這表明了現(xiàn)代科技有多么發(fā)達。有一尊雕塑特讓人驚訝,這是一塊很大的石象,里面足足刻了一千多個小佛,只有指甲那么大!這看出古代人是多么聰明。

今天,我的知識大有進步。

期盼已久的一天終于來了,為什么呢?因為這可是我小學生涯第一次和全班同學一起出游。

在參觀過程中,最讓我難忘,也最讓我觸目驚心和擔憂的是剛進館導游給我們看的視頻?,F(xiàn)在的八水有的已經斷流,有的河床干涸,還有的到處可見垃圾……而且全球已有七億人左右經常面臨“用水危機”。我想:如果沒有水,那莊稼就會長不出來,如果莊稼長不出來,農民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牛、羊也支撐不了多久,如果牛羊支撐不了多久,世界人民就沒有吃的、喝的了,很多人都會餓死、渴死。這是多么嚴重的問題?。?/p>

這次參觀水利博物館,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認識到了水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與水息息相關,不要讓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成為我們的眼淚,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請節(jié)約用水!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四

苗藥博物館坐落在中國苗族自治縣,這里是苗族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苗藥獨特的發(fā)源地之一。最近,我有幸參觀了這個知名的苗藥博物館,通過這次參觀,我深深體會到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對苗藥的獨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段:博物館的展示。

苗藥博物館非常注重觀眾的互動參與,通過生動的展示方式,將苗藥的演化歷程和應用價值展現(xiàn)給游客。在博物館中,每個展示區(qū)都有著詳細的解說,并陳列了各類草藥和苗族傳統(tǒng)醫(yī)書,從中可以看到苗族對于草藥的獨特鑒賞和研究。

第三段:苗族文化的體現(xiàn)。

苗族文化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之一,在苗藥博物館中,我看到了苗族人民對于自然界的崇拜和融合,他們從大自然中探索出各種草藥,用于醫(yī)療和保健,這不僅體現(xiàn)了苗族人民的智慧,也展示了他們對于生命和健康的重視。同時,苗族獨特的藥物制作和療效也讓我深深著迷。

第四段:苗藥的應用價值。

苗藥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藥材和制作工藝被廣泛應用于中醫(yī)養(yǎng)生領域。在苗藥博物館中,我了解到苗族人民對于草藥療效的準確把握和利用以及對于藥材保存和制作工藝的細致操作。這些寶貴的經驗對于我國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保護和傳承苗族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

第五段:參觀的收獲與感受。

通過參觀苗藥博物館,我對于苗族文化和苗藥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我體會到苗族人民對于生命健康的關注和珍惜,也領悟到草藥對于人類的意義和作用。同時,這次參觀也讓我深感中醫(yī)藥事業(yè)的重要性和傳統(tǒng)文化的珍貴。作為一名年輕人,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為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

參觀苗藥博物館是一次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和苗藥的寶貴機會。通過觀賞展示區(qū)和解讀解說,我對于苗族人民的智慧和草藥的獨特性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苗藥博物館的參觀不僅是一次學習和了解的旅程,更是對于中醫(yī)藥事業(yè)和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與珍視。這次參觀讓我深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對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熱愛與支持。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五

超市的公交ic卡的充值終端一直在升級中,不得不徒步去很遠的華潤萬家一層充值中心。

大街上的人真多,這是我來到蘭州,一直存在的印象,到這個清明節(jié),滿一年,真快!

我思故我在,穿梭在人群中,我一直在想,自己存在的價值,是我現(xiàn)在的工作嗎?是我依賴于工作,還是工作依賴于我?假如我丟了工作,又該往何處。

昨天,去省博物館參觀了一圈,有悠長的茶馬古道,先進的齊家文化,艱苦的紅色甘肅,更有恐龍時代,早期人類的遺跡。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鎮(zhèn)館之寶——銅奔馬。

甘肅省博物館,從入口到出口,似乎穿越遠古,穿越未來。宇宙走過了138.2億年,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恐龍時代和人類文明只不過是一小段而已,中華文明更不過上下五千年,人的壽命,以現(xiàn)在樂觀看,只是百年,彈指一揮間。

歷史的沉淀,才讓一段文明影響深遠。悠悠百年,真正付出的人,名垂千古。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六

作為一個文化愛好者和歷史愛好者,我一直對廣西博物館充滿期待。最近,終于有機會去廣西博物館參觀,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在這次參觀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還深深感受到了廣西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廣西人民的勤勞智慧。下面,我將分享一下我的參觀心得體會。

在進入廣西博物館之前,我對廣西的歷史和文化只有一點皮毛的了解。但是在廣西博物館的參觀中,我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認識。首先,博物館的展覽布局非常精心,分為多個主題展區(qū),每個展區(qū)都以生動的陳列和詳盡的文字說明向參觀者展示廣西的歷史與文化。我逐一瀏覽了廣西的古代歷史、民族文化、地理景觀等多個展區(qū),從中了解到廣西的歷史悠久,民族眾多,自然風光壯麗。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廣西的民族文化展區(qū),展示了廣西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民族服飾、習俗等,使我對廣西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廣西博物館的參觀中,我對廣西人民的勤勞智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展覽中,廣西的農耕文化和手工藝品成為了焦點。從陳列的農耕工具和農田景觀中,我看到了廣西人民辛勤勞動的身影。而且,廣西的手工藝品如玉器、金銀首飾、蠟染等,無一不體現(xiàn)了廣西人民的智慧和才藝。這些手工藝品凝聚了廣西人民多年的心血和努力,也成為廣西綿延千年的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察這些展品,我深深感受到了廣西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并為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貢獻而感到自豪。

此外,在廣西博物館的參觀中,我還注意到了廣西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景觀。廣西地處山水之間,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如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等。在博物館中,我看到了廣西自然景觀的照片和模型,驚嘆于廣西自然之美。特別是廣西喀斯特地貌的展示,讓我對廣西壯闊的山水風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為我下一步去廣西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通過參觀廣西博物館,我不僅深入了解了廣西的歷史與文化,還對廣西人民的勤勞智慧有了更深的認識,并對廣西的自然景觀有了更多的期待。廣西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展示廣西歷史文化的場所,更是傳承廣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參觀過后,我對廣西的向往與熱愛更加強烈了,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廣西旅游,親身體驗廣西獨特的魅力。

總之,廣西博物館的參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里,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還領略到了廣西多樣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風光。廣西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廣西自然之美讓我對這個地方充滿了敬意和向往。通過這次參觀,我對廣西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也對廣西的發(fā)展與繁榮充滿了期待。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七

第一段:引入苗藥博物館的背景和目的(200字)。

參觀苗藥博物館是為了更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和傳統(tǒng)醫(yī)藥知識。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色。而苗藥作為苗族傳統(tǒng)的醫(yī)藥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苗藥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展示苗藥文化的場所,為游客提供了一個了解苗藥的機會。

第二段:苗藥博物館的展品和展覽(250字)。

步入苗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古老的建筑,充滿了苗族的特色,讓人頓生敬畏之情。館內設有多個展廳,每個展廳分別展示了不同類別的苗藥和苗族醫(yī)學的相關知識。苗藥的展品涵蓋了植物、動物、礦物等各種材料,每一樣展品都有著獨特的藥用價值和文化內涵。展示苗藥的同時,也展示了苗族人民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他們對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第三段:苗藥的獨特之處和價值(250字)。

苗藥是苗族民間傳統(tǒng)醫(y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基礎。苗族人民長期居住在山區(qū),憑借著親近自然和對植物的觀察,掌握了許多寶貴的醫(yī)藥知識。苗藥不僅有著卓越的療效,還具有獨特的體驗和文化價值。在苗族文化中,苗藥是社區(qū)傳統(tǒng)醫(yī)療體系的核心,也是苗族民眾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的一部分。參觀苗藥博物館,讓我對苗藥的獨特之處和寶貴價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段:苗藥博物館給予的啟發(fā)和感悟(250字)。

參觀苗藥博物館,不僅僅是對苗藥的了解,更是對苗族文化和傳統(tǒng)醫(yī)藥的審視和思考。苗族人民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醫(yī)藥知識,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啟示。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自然的認知和利用相對有限,我們可以從苗族人民那里學到很多東西。此外,苗藥的展示也讓我意識到了中醫(yī)藥的寶貴智慧和傳承之重要。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醫(yī)藥寶庫,中醫(yī)藥值得我們保護和傳承。參觀苗藥博物館,讓我對傳統(tǒng)醫(yī)藥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敬仰。

第五段:希望和行動(150字)。

參觀苗藥博物館,讓我少了對苗族文化和苗藥的陌生感,增加了對苗族人民的尊重和敬意。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和研究苗藥,讓苗族傳統(tǒng)醫(yī)藥的智慧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傳承。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中醫(yī)藥的價值和魅力,加入到保護和傳承中醫(yī)藥的行列中來。只有我們共同努力,才能讓苗藥和中醫(yī)藥這些珍貴的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總字數(shù):1100字)。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八

這周五,陳老師帶我們去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看了李山作品展。

剛進到館內,我就嚇了一大跳:在大廳里,有許許多多的半身人和半身蜻蜓的組合做成的模型,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但我很奇怪,為什么要用蜻蜓來做實驗呢?過了會兒,向導阿姨說明了原因:因為蜻蜓是一種很古老的動物。所以才用蜻蜓來做實驗。我猜想,作者李山是想這樣表達人和自然的共生與和諧吧。

更令我們大開眼界的是,在二樓我們看見了許多被改造過的昆蟲,甚至看見了dna。

在三樓,李山的畫令人眼花繚亂:有的是人,不過很奇怪,上面布滿了昆蟲;有的是動物;有的還看上去好像什么都不是。你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才能跟上畫家的奇思異想。

參觀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來到一個小屋里,里面都是各種各樣的印刷工具。有一位阿姨介紹說:“這是用來印出圖案的工具?!蔽覞M懷好奇地嘗試著用這個工具印出了一幅圖片,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身上布滿了昆蟲的人。不過因用力太重,我印出來的圖案差不多是全班最黑的。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染料還有一股巧克力味呢!

你說李山的作品有不有趣?這是我迄今參觀過的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藝術展。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九

海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1984年開始籌建的海南博物館,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準成立“海南省博物館”,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兩者合署辦公。因為當時海南剛建省,百廢待興,政府資金不足,籌建中的博物館遲遲沒有開工。

20xx年11月15日開館的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xiàn)代化博物館,位于??谑袊d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東部,是我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省博物館工程占地面積60余畝,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guī)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將依托“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館內設有基本陳列4個,《海南館藏文物陳列》、《海南歷史陳列》、《海南少數(shù)民族陳列》及《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對海南的歷史、少數(shù)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遺存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館藏文物2萬多件。通過琳瑯滿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布景及多媒體手段的展示,觀眾可以全方位、多層次、身臨其境地了解和感受海南獨特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氛圍。

館內還先后舉辦了《開拓二十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qū)20周年成就展)》、《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風采》、《亞洲藝術水彩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國家寶藏展》、《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場專題展覽。

近年來,我館各部門的業(yè)務骨干對我省的文物資源進行了大量系統(tǒng)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學術成果:由館長丘同志擔任主編的《海南歷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于20xx年4月正式出版,該卷匯集了大學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學者及我館多位業(yè)務骨干,向讀者展現(xiàn)了海南古遺址、海南古建筑、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個領域。此外,我館擬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西沙群島文物普查報告》等;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制研究》等;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tǒng)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tǒng)織錦》等;發(fā)表考古發(fā)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tǒng)文化研究文章等數(shù)十篇。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為研究海南省的歷史、文物、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作出了貢獻。

海南省博物館的建成開館,不僅是我省重要的社會文明標志,對建設國際旅游島和促進我省文化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必將對全面推動我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十

今天,我們參觀了著名的陜西省自然博物館。

博物館共分為兩大部分,北面是科普廣場,南面是自然展覽館,中間有一座高100米左右的電視塔。首先我們走進了自然展覽館,老師讓我們仔細觀察大廳中央的一副骨架,我走上前,骨架旁邊立著一個木牌,上面寫著:黃河象骨,發(fā)掘于甘肅省,門牙長3米,又名劍齒象,比非洲象大??戳诉@個木牌后,我大吃一驚,心想:現(xiàn)在的非洲象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了,我國竟有比非洲象還大的象,這真是奇跡呀!

穿過電視塔,我們就來到了科普廣場,這里簡直是機械的世界!這里有科普劇場、音樂噴泉、科普電影院等近20個科普項目,其中最有趣的是科普電影院。走進大廳,灰黃色的屏幕占了天花板、左、右以及前面的墻,形成了一個向內凹的圓。過了一會兒,影片開始放映了,開始放映的是美國兒童科普片--《恐龍》,影片主要講了肉食恐龍怎樣捕食、已發(fā)現(xiàn)的恐龍化石和恐龍可能是怎樣滅絕的。

從恐龍發(fā)展史的介紹上,我知道了恐龍從三疊紀晚期出現(xiàn),到侏羅紀時期的繁榮昌盛,再到白堊紀晚期的滅絕。它們的滅絕,有的說是因為行星撞擊地球,有的說是火山爆發(fā)恐龍的食物沒有了,有的說是大陸漂移。恐龍真是一個奇妙的物種。

參觀結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浮想聯(lián)翩,想到了恐龍滅絕是由生存環(huán)境變化而造成的。地球已經經歷了六次物種大滅絕,無一不是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造成的,可見環(huán)境對地球生物的重要。我們正處在第七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平均每天有一種生物滅絕,很多都是人類的行為破壞生態(tài)平衡而造成的,所以,我以一名中學生的身份呼吁大家:“保護環(huán)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這次參觀真好,既大飽眼福,又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對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有所感悟,真是一舉三得!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77910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