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一
《一個人的朝圣》是英國劇作家蕾秋·喬伊斯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哈羅德為了看望身患癌癥的昔日友人,橫跨整個英格蘭,徒步87天,行走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主人公哈羅德最終見到了好友奎尼,奎尼在安詳中離開人世。而哈羅德經(jīng)過長途跋涉,也實現(xiàn)了自我救贖。
與其說是一個人的朝圣,不如說是主人公哈羅德的自我救贖。
救贖,就是找回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
哈羅德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因為兒子意外落水,他準備先脫掉鞋子再跳下去施救。妻子因此對他耿耿于懷,接踵而來的是妻子的家庭冷暴力。開始遷怒于他,鬧別扭,分房睡,兩人幾乎不交流,日子過得死氣沉沉。直到收到原來同事奎尼的那封信,哈羅德鬼使神差地離開家,開始徒步去遙遠的地方看望奎尼??嵘砘及┌Y,哈羅德告訴奎尼他要走路去看她。原以為哈羅德是為了愛情毅然決然地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不然,連他自己也不能完全說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二十年沒有見面的老同事身患絕癥的消息,只是給哈羅德的平乏無味的死水一般的生活中扔來一塊石子,讓哈羅德沉寂很久的內(nèi)心泛起了波瀾。65歲的他想起了過去很多事情,再看看不堪的現(xiàn)實生活,他才邁開了一個人朝圣的步伐。
加油站的女孩告訴他,只要有信仰,什么事都可以做成。哈羅德受到了鼓舞。哈羅德古怪異常的舉動,說是為了挽留奎尼的生命,其實是自己在逃避不堪的現(xiàn)實。而加油站女孩關(guān)于信仰的鼓勵正中下懷,一個理由而已。
自我救贖的過程,就是一種修行。小時候看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取經(jīng)的故事,我曾想,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翻幾個跟頭不就取金回來了嗎,為什么還要那么折騰。后來才明白是如來佛一定要唐僧師徒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的修行,才能取到真金。哈羅德一個人的朝圣,是救贖,也是修行。在徒步的過程中,回憶了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和兒子,通過和自己的深入交流,開始思考過去。凡事向內(nèi)求,反求諸己。根源都來自于自我,自我的行為,亦或觀念,蒙蔽了雙眼。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地正視它,坦然地接受它,才有可能化解它。
書中有句話印象深刻:“也許當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腳開始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并不是你看到的唯一事物?!?/p>
一路上,哈羅德遇見了很多的人,經(jīng)歷了很多事。其中有離婚、流浪、失業(yè)、迷茫的各式各樣的不同的人,每個人都講述了自己的不同的困境和悲哀。哈羅德聽著他們的故事,和他們展開交流。自己也慢慢走出了封閉的圈子,暢開了心扉。路人的苦難和經(jīng)歷,都在影響著他。記得有人說,旅行的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別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呀,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苦,自己累,壓力很大。當你走進別人的世界,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不容易,甚至有些人經(jīng)受的苦難遠比自己的大很多。閱歷,不僅能開闊一個人的眼界,更能擴展一個人的格局。這些都是哈羅德徒步的意外收獲,也是他救贖、修行的一部分。
最終的結(jié)果并不重要。跋涉千里,見到了奎尼,哈羅德已經(jīng)不知道應(yīng)該說什么了。他徒步的收獲不僅僅是見到了奎尼,挽留了奎尼幾十天的生命,更是自己看清了自己,和自己達成和解,心中的結(jié)解開了!
哈羅德的妻子莫琳也在自我救贖。失去兒子后,責(zé)怪丈夫,因此對丈夫?qū)嵤├浔┝Α<依镅b上厚厚的窗簾,把自己困在狹小的世界里,不和鄰里往來,郁郁寡歡。當那個她憎恨、討厭的男人哈羅德突然離家出走以后,妻子莫琳一開始是回避的態(tài)度,認為哈羅德馬上就會放棄。其實,在你心目中不齒的那個男人,或許在別人眼里是個寶。很多時候,人們都把最壞的脾氣給了最親近的人,廝守并傷害著。得知這一切的確實實在在發(fā)生后,她開始恐慌,害怕失去丈夫,失去家庭。在哈羅德離家一個人徒步的.同時,妻子莫琳在等待及關(guān)注哈羅德的過程中,對痛苦的過往逐一進行審視,觸發(fā)了她對愛的全新領(lǐng)悟和對自我的重新認識。
奎尼暗戀著哈羅德,她一直沒有表白,只是哈羅德始終不知道而已。奎尼在單位受人排擠,但她喜歡兢兢業(yè)業(yè)且默默無聞的哈羅德。當哈羅德打碎老板的東西時,奎尼替他背了黑鍋,自己卻因此被公司開除。在奎尼身患絕癥即將不久于人世的時候,奎尼想到了內(nèi)心曾經(jīng)暗戀的哈羅德,給他寫了信。見到哈羅德后,奎尼才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嵯矚g哈德羅,她知道哈羅德有家庭,她選擇了把對哈羅德的情感深藏在心底。在公司里,哈羅德對奎尼很友好,奎尼喜歡和哈羅德在一起??岵粓D什么。二十年沒有聯(lián)系,奎尼希望那個她曾經(jīng)喜歡的人知道她將不久于人世,在臨終的時候和心愛的人做一個告別,算是對內(nèi)心特殊情感一個交代,僅此而已。作者筆下的奎尼,是一個可憐的女人,一個善良的女人,更是一位偉大的女人!
故事結(jié)尾,哈羅德和妻子莫琳坐在海灘上,蔚藍的大海洶涌澎湃。一對老夫妻一起回憶曾經(jīng)美好,情不自禁地笑了又笑。此時妻子莫琳仿佛看到“多年前那個野性的、年輕的、像魔鬼一樣起舞的男人,那個向她的每一根血管注入瘋狂愛意的男人”,此刻的莫琳覺得哈羅德是對的,要一個人承受這一切,實在是太多了。
“我愛你,哈羅德·弗萊,”莫琳輕聲地說,“那是你的功勞。”
哈羅德在童年時母親離家出走,受盡旁人的冷眼和嘲笑,父親自甘墮落,無數(shù)“阿姨”來到家里,16歲被父親趕出家門,婚后自己的兒子抑郁自殺,從此和自己的妻子形同陌路,父親徹底瘋癲,母親則仿佛永遠消失……這些痛苦的經(jīng)歷仿佛一場場噩夢,時刻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里,讓他痛苦不已、難以解脫。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隔閡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xiāng)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fù)一日。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你還以為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難”她繼續(xù)說,“而吃,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p>
走路,的確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是把一只腳不停地放在另一只腳前面。當走出溫暖的家庭,風(fēng)餐露宿,感到孤獨無助的時候,走路變得異常艱難。所幸的是,哈羅德通過艱辛的徒步完成了自我救贖。激發(fā)了對自我價值的再肯定、對成長缺陷的新認知及對現(xiàn)實命運的接受和理解。
人內(nèi)心最深切的渴望是被愛。沒有愛的人生既沒有意義,也索然乏味。我們小的時候,家長愛孩子的方式大都是指教、數(shù)落,甚至打罵。這當然是病態(tài)的,好在我們長大成人后,很快理解了父母的這種特殊的情感。如今在許多家庭里存在愛的誤區(qū)。妻子把沒完沒了的嘮叨當成了對丈夫的愛,全然不知道那個被你稱為丈夫的男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男人誤將賺錢養(yǎng)家當成愛的全部,不管不問那個稱為妻子的女人真正的需要的是什么?,F(xiàn)實中許多人習(xí)慣了用自己認為的方式對待親人,完全不顧及親人的內(nèi)心感受。愛一條魚,就給它蚯蚓吃。把你自己喜歡的煙酒給了魚,魚是不接受的,無論你多么誠懇,多么辛苦。愛,首先是理解,是接受。再就是為對方做對方需要的事情,是付出。前幾年村子里有個媳婦照顧公婆口碑很好,而我見到的事實是,的確能照顧老人起居和吃飯,但在照料的同時伴隨著的無休止的數(shù)落和輕蔑。我知道人老了,也就卑微了,比起那些沒人料理生活起居的老人來說,這樣的兒媳婦在農(nóng)村算是好的。但是,老了假若如此,我相信很多人寧愿去死,因為他們把生命的尊嚴和質(zhì)量看得更重。人和人對愛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為了活著,可以無限度地卑微,茍活于世。有些人需要尊重,需要溫情地陪伴,守望相助。愛,如走路一樣,看似簡單,做起來真的很艱難。
哈羅德徒步的事被媒體曝光以后,引來了很多人的參與。哈羅德一開始并不反感,同情這些形形色色的同行者,甚至處處遷就他們。最終哈羅德忍受不了他們,選擇了繼續(xù)一個人走。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罪自己受。人的一生很短暫,沒有必要把不相干的人請進來。生命就像行駛的列車,隨時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有的人走近了你,嵌入你的生命,有的人與你擦肩而過,山水不相逢。緣聚緣散,人來人往,大概如此吧。然而,我們要明白,時間帶不走真正的朋友,歲月留不住虛幻的擁有。解鈴還須系鈴人。心中的結(jié),需要自我救贖。當然,救贖不一定非要長途跋涉地徒步,但一定要深刻地思考和反省。
作者蕾秋·喬伊斯用無比細膩的筆法講述了一個很好的故事,跟著哈羅德的腳步,讀者可以一層一層地靠近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二
小說吸引我的地方是男主人公哈羅德的性格,沉默寡言,恐懼自卑,笨拙木訥,懦弱膽怯。這導(dǎo)致了作為父親的哈羅德,是不合格的。這吸引著我去探究哈羅德人生悲劇發(fā)生的原因,我認為哈羅德并不討人喜歡的性格是由他的原生家庭影響而形成的。
對于懷里的嬰兒,哈羅德的母親瓊完全不知所措,視他為負擔(dān);父親自戰(zhàn)后歸來就日益消沉,稱他是“骯臟的小乞丐”。母親念叨著周游世界,自由自在;父親沉迷于醉生夢死,酒不離手。這就是哈羅德的父母親。父母對于哈羅德的到來抱有怨恨,在哈羅德的童年沒有給予其足夠的關(guān)懷。也因此,哈羅德“小小年紀,保持低調(diào),做一個隱形人”。哈羅德的沉默寡言、恐懼自卑、笨拙木訥、懦弱膽怯的性格就在徹底地缺失了父愛母愛后形成了。
哈羅德后來遇上了他美麗富有才華的妻子莫琳,迎來了幸福,生下了兒子戴維。卻沒有料到幸福后面還藏著悲難,原生家庭的恐懼籠罩著哈羅德。哈羅德不愿意抱兒子,兒子要溺死了卻蹲下來解鞋帶,圣誕節(jié)與兒子發(fā)生沖突,以及發(fā)現(xiàn)兒子吸食大麻卻保持沉默。雖然哈羅德深深地愛著兒子,但是原生家庭的.恐懼阻止了他表現(xiàn)出來,最終釀成了兒子自殺的家庭悲劇,可悲可嘆。
心理學(xué)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jīng)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并且會產(chǎn)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xí)Q定一生的命運。因此,我覺得哈羅德在兒子成長的關(guān)鍵階段里,他既沒能做到正確的指引,也沒給予溫暖和庇護。他是一位不合格的父親。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董卿說,“你希望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彼官e塞說,“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莫言說,“孩子的優(yōu)秀,滲透著父母的上千汗水?!痹彝⒆拥挠绊懛浅>薮?,每一位家長都應(yīng)該對自己的孩子負責(zé)。教會他待人處事、獨立自主、擁有健全的人格。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三
《一個人的朝圣》是英國劇作家蕾秋·喬伊斯的處女作,作品講述了一個名叫哈羅德的故事,主人公曾在養(yǎng)豬場干了40年銷售代表,退休后和妻子莫琳住在英國的鄉(xiāng)間,他倆隔閡很深。
一個平凡的早晨,哈羅德收到一封20年未曾謀面的同事奎尼的來信,奎尼曾為他背黑鍋而被開除,得知她患了癌癥,哈羅德隨即寫了回信。在一個加油站女孩的啟迪下,哈羅德突然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他要親自去送這封信。正是憑著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英格蘭南端的布里奇步行到了蘇格蘭東北的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英里,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見到了老友奎尼,也走出了自己人生的霧霾。
這是一次朝圣般的旅程,哈羅德穿過城市和鄉(xiāng)村,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他猶豫過、后悔過、被嘲笑過、也被記者和路人追隨過……這一路,哈羅德回想自己慘淡的一生,妻子莫琳、兒子戴維、朋友奎妮以及身邊的往事.....在一個人的旅途中,哈羅德有時間慢慢梳理自己、直面人生,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情感的傷口,逐步回到清醒的現(xiàn)實。
“人生,就是不斷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這一路的丈量,是他對信念的堅守,亦是對人生價值的重新思考和定義。旅途中,哈羅德漸漸讀懂了人生,學(xué)會了接納自己,感悟到“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隨著作者細膩的描述,我逐漸認識了一個內(nèi)向、保守和不自信的哈羅德,到最后成為一位堅貞的朝圣者,一個陽光、真實和自信的老人,直到與妻子莫琳敞開心扉、突破情感的藩籬......我仿佛隱約看到了我自己,震撼直抵心靈深處!
小說的結(jié)局是哈羅德沒能拯救奎尼的生命,讀者一開始也許就會料到,但這段朝圣般的路途,一直牽扯著讀者的心,直到小說的結(jié)尾哈羅德拯救了他自己。也許,這就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她不為結(jié)局創(chuàng)作,只為一段救贖的旅程。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四
哈羅德上路了。
從他收到來自老友奎妮的信,到他決定出發(fā),一個人走路去看望千里之外,正在病榻上喘息將死的老友,這兩者之間——不到四個小時。
庸庸碌碌,平凡安靜孤獨又莫名的執(zhí)拗,哈羅德如此這般地過了大半輩子。他知道家里擺設(shè)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卻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如何;他知道街頭拐彎一家家小店的排列順序,卻不知道自己的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他了解隔壁鄰居每日的作息時間,但是卻不了解妻子心中喪子的悲痛和冷漠。
當生活平鋪在他面前不過是一張一眼望盡的白紙時,哈羅德打算給它上點色彩。
于是,一個看似借口的理由,一個傳說中真正“說走就走”的旅途就此展開。
在他打電話給奎妮說,要她等著,他要過去救她的時候,或許他心里根本還沒有做好要獨自一個人上路的準備吧?是這樣的吧,難得生活中會有這樣一個機會,慫恿著他,生平第一次任性地,不顧一切地,大步向前。
只穿著他的帆布鞋,帶著一點零錢和一份堅定的信念,甚至都沒有折回家拿行李和做好路線規(guī)劃。就在去寄信的路途中,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錯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就這樣自然而然隨心地前進?!昂唵蔚?,只是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p>
鞋子破了就補,腳受傷了就休息,路過每一站購買的小禮物,遇見的人,受到的幫助,得到的無視和質(zhì)疑,突然成名之后的無奈……所有這些伴隨著哈羅德一同上路。他的堅韌可以說,簡單得近乎執(zhí)拗,他不懂人情世故不知道前路漫漫也不聽他人的好生相勸,帶著那只一路陪伴的小狗,只顧低頭——“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
在看到哈羅德抵住內(nèi)心掙扎懷疑苦悶脆弱失望之后,歷經(jīng)長路漫漫翻越千山萬水,跨越627公里,徒步行走87天,終于,終于,終于見到了他電話那頭,曾經(jīng)對其承諾過的奎妮。然而,他見到的是——“奎妮像破了的洋娃娃一樣任她(注:護士)擺布,這就是哈羅德記憶中她最后的樣子——一再忍受著,當別人將她提起來放在枕頭上,開著他非常反感的玩笑?!?/p>
看到這里,故事將近結(jié)尾,我積蓄已久的情緒終于爆發(fā),兩行淚水忍不住下落。我一路看著哈羅德前進,和他一起期待盼望,想象著他可以趕在奎妮失去意識之前、在她死去之前到達,和這位改變了他一生,影響了他一生的朋友好好做最后的告別,好好傾訴一番。然而,當他到達的時候,才知道,許久之前因為手術(shù),奎妮的舌頭被摘除了。
好吧好吧,是不是現(xiàn)實都要這樣打擊人?哈羅德或許跟我想的是一樣的。他做在河邊的長椅上,一動不動。他似乎不想記起這一路以來自己的種種期望,他希望見到奎妮的笑顏聽到她的聲音和歡笑聲。但他似乎忘記了,這一路的救贖,不僅僅是為了奎妮,更是為了他自己!許久的思索之后,他終于寫出一封信,給那位當初無意間促使他急迫上路的加油站小姑娘,把他心里最黑暗,最深處的那個秘密一紙告知。啊,他終于愿意面對那段關(guān)于兒子的悲傷過往,他也終于知道如何去承受大悲大痛,如何再次,和自己的妻子牽起手擁抱并親吻彼此。我感受到他真正地快樂起來了。
重要的是,哈羅德終于知道,他需要珍惜的是什么了。
去年。當朋友給我介紹一本“適合你這種喜歡一個人去旅行的人看的”書時,我剛從云南四川兜一圈回來。
一個人去旅行,搭順風(fēng)車坐火車,遇搭訕遇騙人遇好人,遇地震遇坍塌遇大雪,五味雜陳,可以說什么都體驗過了。去年那時,那是一段人生的迷惘期,剛大學(xué)畢業(yè),在陌生的.城市上班倍受打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未來究竟在哪里。說這話矯情了,可當時確實是這樣想的。那時心里有一個聲音說,“不如出去走走吧。”
其實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去多久,能去哪里。但是,重要的是,我出發(fā)了,并且一路向前。
我從廣州出發(fā),我來到形色匆匆黝黑面容各帶笑顏的昆明,我感受過大理和雙廊的恬靜舒適,我看過香格里拉的藏族情懷,我在納帕海草原上起舞,我踏上海拔4000多米的亞丁,我走過慢節(jié)奏的成都,我路過火車城市株洲,我回到自己的廣州。22天一路前行,我甚至忘記了,當初決定出發(fā)的時候,是為了找到所謂的“真我”。那些散落在旅途中點滴的記憶,那些和陌生驢友的談笑風(fēng)生,那些我納入眼里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景,或許都已然成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于是我終于明白,在我“尋找真我”的路途上,我又在“創(chuàng)造真我”,這個雞和雞蛋的輪回,讓我豁然開朗。
原來我不是沒有真我,只是,完整的我,還在路上,等著我去尋找。
真實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個日子里努力著,整裝待發(fā),隨時遇見一個路口,隨時轉(zhuǎn)彎,只為了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湊完整的自己。
小說里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边@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然而卻有那么多人困頓自己的世界,無法真正邁開腳步。旅途,不僅僅是真正地邁開腳步前進,還有,真正往自己內(nèi)心深處前進,更加看清自己。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五
來到松原已經(jīng)有半年了,書買了很多。但是卻沒有一本讀完。這本《一個人的朝圣》是唯一一本一鼓作氣讀完的書。不知道是現(xiàn)下的書的品質(zhì)參差不齊還是我的欣賞水平不斷提高。總之,入眼的書越來越少。
起初,沒有太多的感覺,甚至剛讀開頭的時候,因為過于平淡,幾次都想放棄??墒?,這本書,無關(guān)愛情,無關(guān)金錢權(quán)勢的勾心斗角,是一個人孤獨心靈的朝圣,也是描寫信仰、信念、真誠、堅持等人類高貴而稀有品格的一本書。
大致的內(nèi)容講,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凡人,因為二十多年前的老同事的一封信而決定通過徒步去幫助寫信的人治療癌癥的故事。他告訴老朋友,一定要等著他,等他徒步縱貫英格蘭去看望她。這看似非?;奶疲墒?,卻異常的真實。通過在縱貫英格蘭國土的旅程,途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一部部具有個性的畫卷展現(xiàn)于眼前。書中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也沒有深邃的思想,就是描述在路上的感覺。
回想我以前的旅行,無論是無聊之極的跟團走,還是自助行,每一次,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著裝、裝備、鈔票、藥物,不可或缺。然而這個老人的旅行什么都沒有準備,在接到信的時候,他百感交集,寫了一封回信要投遞到郵局。可是就在投信的路上,他覺得他應(yīng)該為老朋友再做些什么。所以,就什么都沒有準備,踏上了征程。只穿了一雙帆船鞋。我后來去了百度,了解何為“帆船鞋”,就是一種休閑鞋,不能登山,也沒有旅游鞋的舒適。在英國人的眼里,它是絕對不能完成長途旅行的一種便鞋。可是,這個老人憑著信念,身上沒有信用卡,沒有現(xiàn)金,甚至沒有換洗的衣服,僅僅穿著這么一雙簡陋的“帆船鞋”走遍了英格蘭國土。翻山越嶺,風(fēng)餐露宿,漫漫長路都是依靠信念支持下去的。
似乎記得有一句話:旅行,當你決定要出發(fā)時,旅行中最困難的部分已經(jīng)結(jié)束。
是啊,有準備的旅行固然好,可是,隨心而至是另一種瀟灑。
作者當然知道,僅僅靠朋友的徒步旅行,是無法治愈老友的癌癥的。但是,面對絕癥,面對自己的良心,很多時候,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因為人的力量實在渺小??墒?,做點什么總好過等待又或者對命運的抱怨。我知道信念不是無可戰(zhàn)勝的,但是,我們總要嘗試一下,為了自己擁有一個無悔的人生。
而且,在這次一個人的朝圣中,也是對過往人生的一種思考,對生命的一種體驗。生活中有太多的舒適安逸讓我們沉迷,勇于脫離安逸,回歸自然是需要勇氣的。
當老人走到再也走不下去的時候,他面臨崩潰,走錯路,甚至走了大段的回頭路,在距離終點很近的地方,他想到要放棄,當他給愛人打了電話時,他哭了,他說他想回家。愛人鼓勵他走完這一段路。掛上電話,愛人的心一直懸著,她一刻也睡不著覺,她擔(dān)心他能否堅持??墒撬鼡?dān)心,如果這時候接老人回來,以后老人會后悔的。后悔再堅持一會兒,就達成了心愿。
生命當中有很多旁人不能理解的堅持,看似是固執(zhí)、偏執(zhí),甚至毫無意義。但在當事人的眼中,那高于一切。所以,學(xué)會理解,學(xué)會寬容,我們的生活會幸福多一點的。
最后,我要提到的是,這段日子,心靈恢復(fù)了平靜。慢慢的,我接受所有的現(xiàn)況,并享受于此。
重新回到了能夠讀書的時光,真的很好!作文。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六
《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令人吃驚的是,這本書并不那么有關(guān)宗教。開篇,老夫老妻哈羅德與莫琳的日常生活畫卷向我們展開:哈羅德呆滯而刻板地過了一生,幾乎是碌碌無為的典范;而莫琳總是忙忙碌碌,馬不停蹄地打理著各項瑣事,似乎不厭其煩,但她的一詞一句里又透著無盡對丈夫以及現(xiàn)狀的不滿。陌生與疏離填充了老年生活中天倫之樂所在的位置。但就在這個時候,哈羅德的舊友奎妮病危,來信告別,在給奎妮寄回信的路途中,哈羅德決定要徒步跨越整個英格蘭去見奎妮。他懷揣著一個近乎可笑的執(zhí)念:只要他徒步走去見奎妮,她就能活下來。
老人家就這么出發(fā)了,沒帶手機和任何徒步裝備,沒做任何事先準備,就這么篤定地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他穿著帆船鞋一路向北,從邁出第一步開始,就始終相信著自己的目的地歷歷在望。“或許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币宦飞嫌腥酥С钟腥速|(zhì)疑,有人加入有人退出,來來往往,只有哈羅德自己的堅持始終如一。孑然一身開始征程的他,最終也是獨自一人抵達了終點。
合上書,我心里只有對哈羅德更加深刻的崇敬。信仰不是宗教的專有名詞,神圣也并非宗教的專屬定語。人的存在即是偉大的,人的信仰更使人的存在煥發(fā)光彩。那么信仰是什么呢?信仰其實很簡單:堅信“只要一直往前,就一定能夠抵達終點”。但要想堅持這個信念,其實并不容易。這需要超人的毅力與勇氣,足夠的耐心與執(zhí)著,以及直面一切、懷抱一切的胸襟,一路披荊斬棘,方才所向披靡。
朝圣這個詞,本就帶著濃濃的宗教神秘色彩;一個人的朝圣,似乎更顯形單影只,像是孤獨的信徒帶著旁人眼中的傲慢,帶著獨屬于己的執(zhí)著,直直朝著心中的燈塔走去,不回頭、不停留。于是,我?guī)е醭缇吹男睦?,翻開了這本書的扉頁。
“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事物,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給哈羅德徒步啟發(fā)的加油站女孩如是說。
你會發(fā)現(xiàn),在旅途過程中,你總會忘記哈羅德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和過去幾十載的自己相比,他充滿了朝氣與自信,在遼闊無垠的土地上大步流星地前行,正如他自己所說,“好像他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這趟”。這不僅僅是新的旅途,更是心的征程。隨著故事逐漸展開,我們知道哈羅德并不是為了奎妮而奔波,更是為了他的妻子莫琳、他已逝的兒子戴維、給予他信念的加油站女孩以及一路上所有善良友好的陌生人,當然,也是為了他自己。在跨越英格蘭的同時,他也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到達最終目的地時,也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在那兒,有他最美好的初戀回憶,有著蓬勃的希望與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有著對生活最原始的熱愛之情——而現(xiàn)在,他也將如此繼續(xù)自己的生活。
盡管困難,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羅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虔誠地朝圣,向著光明的方向,大步流星地前進,與前進。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七
清晨,我合上最后一頁書,長長地呼出一口氣,天剛蒙蒙亮,此時睡意全無。書中主人公的朝圣之路結(jié)束了,我也要踏上自己的朝圣之路。換好衣服,踏出家門,初冬清冷的空氣讓人頓時頭腦清醒。今天是一場長距離的練習(xí),已經(jīng)堅持了一年多,每個周六或周日,都要選擇一條路線長途跋涉兩三個小時。和往日邊跑邊聽音樂放松不同,我想安靜地聽著自己的腳步和呼吸回憶讀過的這本書。
一個六十多歲剛退休的英國老人,在某個早晨收到一封信,二十多年前的老友病危中跟自己做最后的告別。他寫好回信,在寄出的路上,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后,忽然出現(xiàn)在頭腦中的一個信念,讓他決心徒步走到老友面前,他堅信這樣做老友就一定會活下去。一個遙遠而美好的目標就這樣毫無征兆地點燃了一位老人的信念之火。我調(diào)整好呼吸的節(jié)奏,踏上長距離的征途,正在蘇醒中的城市,一棟棟高樓染上了金黃色,橋頭上遠遠地望到了富士山,美麗的雪頂隱約可見。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是平凡渺小的,有時候和成功者唯一不同的是有沒有勇氣去做心里想做的事?;桌先斯_德告訴我們,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無關(guān)年齡,無關(guān)身體條件,無關(guān)裝備,只需勇于聆聽內(nèi)心的聲音,邁出第一步。一年前的我,也正是為了心中的一個愿望,開始了漫長的長跑之路。
哈羅德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面對人們異樣的目光,他從膽怯地急于辯解,到自豪地講述徒步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一部分人理解的力量,逐漸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哈羅德經(jīng)歷了一條自我肯定,自我探索之路。想起自己剛開始跑步,朋友勸告我跑步會傷害膝蓋,跑步會小腿變粗,參加馬拉松比賽會有猝死危險云云,我想盡辦法找理論反駁,遇到不理解的聲音會沮喪半天。慢慢隨著理論知識和實踐都豐富起來,事實證明了那些聲音無關(guān)緊要,自己走自己的路就好了。加油站的女孩,斯洛伐克女人,無數(shù)給他過幫助的人,他在接收的過程中,學(xué)到了“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痹趯崿F(xiàn)夢想的路上,我們需要同伴,可以讓我們有歸屬感,同時也能夠忍受孤獨,畢竟親自用腳去丈量的是那條只屬于自己一個人的路。很感謝這一年以來陪我一起跑過的朋友,他們給予了我力量,我也給了他們力量。長距離練習(xí)行程過半,身體逐漸適應(yīng)了加給它的強度,憑著慣性就可以繼續(xù)向前。此時,約好晨練的隊友從相反方向跑來,我們擊掌錯身而過,然后各自前行。
成功的路上不只有鮮花和掌聲,那些磨難才是真正發(fā)亮的珍珠。哈羅德經(jīng)受了精神和肉體的雙重考驗。糟糕的傷痛,體力不支,意志力瀕臨崩潰,這些感受我在跑步中都經(jīng)歷過。每一次高強度的練習(xí)中,到了后半程,肌肉的酸痛開始加劇,雙腿變得沉重,速度不由自主地慢下來,要維持目標速度,必須要加大邁步的力量。每次徘徊在放棄與堅持之間,最終戰(zhàn)勝自己的軟弱時,便會發(fā)現(xiàn)一個更加強大的自己。后來我知道,只要肯邁開腳步,就一定能堅持下來,我需要做的就是“把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面前”。跑步讓人更加自律,更加克制和不放棄,汗水從身上滲出來,一滴一滴流下,你能感受到那水滴穿石的力量,日積月累,足以重塑一個人。
“夕陽滑落到達特穆爾高原的邊緣,天空中布滿了紅褐色的云霞。山嶺鍍上了一層不透明的藍色,山上吃草的牛群在漸弱的日光里微微閃現(xiàn)出一種柔軟的粉色?!焙芏啻喂_德在路上遇到的美麗景色都吸引了我,如果不是這次長途跋涉,他很難用心去欣賞平時忽略的大自然的美。無數(shù)次從黎明跑到日出,從傍晚跑到日落,我見證了大自然神奇的變化,陶醉在跑步路上的風(fēng)景中,白云像溫柔的棉被,月亮像指路的明燈,還有不期而遇的野花,小貓小狗,這些美好事物都是路上的意外收獲。
87天,627英里,看似轟轟烈烈的一場盛大朝圣,細細品味它的過程,其中經(jīng)歷的磨難,堅持,還有放棄,再堅持,再放棄,是每一個普通人都可能經(jīng)歷過的心路歷程?!拔也]有比誰好,真的,誰都可以做我的事,但人一定要放手”當一個年輕人問他,“你真的從心底里相信你可以走到貝里克?”哈羅德說:“我不焦慮,但也不拖拉,只要一步接一步往前走,總會到的?!币晃黄椒怖先说某ブ罚┰搅擞⒏裉m的對角線,穿越了二十年的時間,穿越了他和最親的人之間被疏遠的感情,一切在最后都得以重逢。他實現(xiàn)了對老友的承諾,完成了對自己的一場精神洗禮。
每個人都有一條朝圣之路,跳出自己限定的界限,努力嘗試追求深藏心中的夢想,不要被別人的看法左右,決心去改變,生活就一定會賜予你一個全新的自己。
長距離最后的沖刺,體力幾乎耗盡,靠的全是意志力在支撐著,風(fēng)在耳邊呼嘯,身體每一個細胞都在燃燒,加速,再加速,我又完成了一次跑步路上的朝圣。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八
今年由公司人事部推薦,我閱讀了《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一個退休的老男人哈德羅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jīng)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著去貝里克,因為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英格蘭南端的布里奇步行到了蘇格蘭東北的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英里。
在旅途中,哈羅德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幫助,也正是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哈羅德開始了他真正的旅途。目標從一個不知道能否到達的目的地變成了一個一定要到達的目的地。在遇到被男朋友拋棄的女醫(yī)生之后,開始認真對待自己的傷口,他知道只有自己的身體承受得住,他才能安然到達貝里克。也正是遇到那個沒了孩子的可憐女人之后,他才懂得給予和接收都是一份饋贈,都需要勇氣。那變得不那么畏首畏尾,不那么擔(dān)驚受怕。正如我們在自己的旅途中,決心的下達和拋棄身外之物和心里的雜念,輕裝上陣,在進入這個狀態(tài)之前,我們也深陷混沌中,是與他人的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領(lǐng)悟,讓自己變得成熟,明白一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然后才能勇敢地走下去。
在行走的過程中,遇到各種不一樣的人,都有各種不一樣的人生和自己的故事。有人相信他,有人質(zhì)疑他,有人嘲笑他,有些人,只是那么短暫的一面之緣匆匆而過,還有些人會進入他的生活,能夠陪伴他走過那么或長或短的一程。有些人,是真心的想陪著他往下走,也陪著他度過了一段很艱難的時光,可最后還是因為種種原因而離開,比如小狗和凱特,我在看的過程中特別希望那只小狗能夠陪著哈羅德一直到最后。
黎明前的黑暗總是最長的,哈羅德的旅途也是一樣。應(yīng)對龐大的朝圣者隊伍已經(jīng)耗散了他很多的精力,他迷路,他想放棄,他打電話給莫林,告訴莫林他想回家,他開始后悔了。莫林只是告訴他他不日便可以到達貝里克,并且給他預(yù)定了旅館,讓他好好休養(yǎng)。莫林知道他太累了,但是如果這個時候順了哈羅德的意,讓他放棄,那么哈羅德會后悔一輩子。在最為難過的時候,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是那么的重要,那種支持并不是簡單的順從,而認真傾聽,告訴你應(yīng)該怎么做。兩個人重新拼湊好那個美好的家庭,相互支持和理解,朝圣的道路上我想哈羅德最大的收獲莫過于此。
最終哈羅德到了貝里克,也見到了奎尼,沒有夾道歡迎的掌聲,也沒有五彩斑斕的鮮花,更沒有鼓吹齊聲的樂隊,有的只是一個聽不清他名字的修女,不能說話的奎尼和她見到哈羅德時留下的一滴眼淚。哈羅德在經(jīng)歷驕陽,腳底水泡,,破洞帆布鞋,孤獨黑夜、、、、、之后做到了;奎尼堅守著最后一絲氣息,無法進食,臨窗而臥,任憑腫瘤生長遮住半張臉龐,就這樣過了87天,他等到了哈羅德。他們都是成功的,哈羅德的不懈,奎尼的堅持,彼此之間的信任,為這一偉大的朝圣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正如弗朗西斯所說的:沒有什么比信念更能支撐我們度過艱難時光。或許有的時候我們真的需要少點理性,多點信念,聽起來是很浪漫飄渺的事,但偉大的事業(yè)往往是強大的信念支撐起來的。哈羅德讓我明白,我們可以做很多事。只要擁有自己的信念,那么就一定能夠看到路的方向。對,中途一定也會有迷惑。但要相信那一句話當一個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時,越努力越幸運!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面對一些我們不敢面對或不愿面對的心結(jié),只有我們勇敢面對才能打開心結(jié),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九
風(fēng)繼續(xù)吹,不忍遠離,心里渴望繼續(xù)陪著你。
過去的快樂記憶,與你一起繼續(xù)追。
在一個溫暖清涼晴朗的南國冬日,一邊改著學(xué)生的期中考試作文,一邊聽著張國榮的這首歌,讓我不禁想到上周讀過的《一個人的朝圣》。
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退休老人哈羅德,輕裝徒步去看望身患癌癥的老朋友,從英國最南邊走到最北邊,行程1000公里左右,87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這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展示了社會上的生活百態(tài)和英國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就像一部公路電影。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被作者蕾秋·喬伊斯寫得回環(huán)曲折,甚至蕩氣回腸。人物的心理描寫,甚至景物描寫都讓我覺得恰如其分,在徒步的不同階段,經(jīng)過的不同地方的自然風(fēng)光,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沒有刻意的煽情,敘述冷靜。卻讓我感覺到哈羅德的一腔孤勇。
一開始,我特別不理解,為什么哈羅德與妻子莫琳分房二十年,兩人雖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并不關(guān)心彼此的精神需要。他的兒子戴維在文中也是時隱時現(xiàn),讓我懷疑,戴維到底怎么了。莫琳跟戴維通電話的感覺,也是奇奇怪怪。直到看到后面,哈羅德寫給加油站小妹的信里,我才明白,為什么之前的感覺這么奇怪。原來,戴維自殺了,二十年前。多么可惜,多么痛心!這才是這對夫妻分房疏離的原因。
從書中,拼湊出戴維的成長輪廓,在父母的愛中誕生,從小聰明,好學(xué),考入了劍橋大學(xué)。后來酗酒、藥物上癮,畢業(yè)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抑郁,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此之前,還是小孩子的戴維也曾想在海邊結(jié)束生命,幸好被救生員救回來。這意味,戴維可能從小就心理不健康,有抑郁傾向。
看看書里的人,沒有一個人擁有一帆風(fēng)順的一生,更不用說完美的人生。果然,歲月不曾饒過任何人!
哈羅德,13歲,母親離家出走,音訊全無。16歲,被父親趕出家門,沒有學(xué)歷,做啤酒銷售。性格內(nèi)向,雖然高大但總是駝背,缺乏自信,沒有什么朋友。四十多歲,中年喪子,夫妻失和,酗酒。此后二十年,如行尸走肉般生活。
莫琳,青年之前生活順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四十多歲,中年喪子,夫妻失和,神智恍惚,每天跟想象中的兒子對話,對生活失去了熱情。
書里出現(xiàn)的幫忙清理傷口留宿一晚的好心人,在國外是醫(yī)生,在英國只能做清潔工,被渣男傷害拋棄。徒步中遇到的自行車隊,那些女性,哪一個不是從生活的痛苦中,掙扎起來,振作起來。甚至半路上追隨的人,幾乎每個都是失意的人?!瓣P(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經(jīng)受苦難的人通過各自的方式,完成苦難給予的洗禮與重生。
一個人活著,生命或長或短,誰也說不好。但是生命的質(zhì)量,是可以選擇的。每個人都會遭遇挫折、苦難。都需要一段時間調(diào)整狀態(tài),找到生命的意義。哈羅德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一直在逃避,逃避對自己成長中受到的傷害,逃避自己作為父親對兒子教育的失職,逃避作為丈夫沒有對妻子足夠的安慰和關(guān)懷。
在行進的路上,他的思緒不斷回到過去六十年的,他痛苦的童年少年,他快樂的戀愛新婚,他對兒子的不善言辭,他對兒子差點溺海時,自己還在解鞋帶的悔恨,封閉了二十多年的心開始有了裂縫,那些被遺忘的瞬間,山呼海嘯般涌來。
作為丈夫,他應(yīng)該能做的更好。一路上,他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多么地愛自己的妻子,從最開始到現(xiàn)在,愛一直在,只是落滿了灰塵。人生若只如初見,古今中外皆然。
讀到哈羅德和莫琳初次見面的場景,就像歐美電影里那些浪漫的一見鐘情的畫面。漫天的星光都不及你眼中的光,你嘴角的笑。一眼萬年,仿佛能看到,金發(fā)碧眼的高大英俊的哈羅德,穿越人潮,走向優(yōu)雅迷人的莫琳,跟她主動搭訕。
美好的開始,庸俗的日常,狗血的插曲。幸好,二十多年的疏離冷漠,伴著哈羅德的腳步,一步一步解封。結(jié)尾,莫琳摘下了掛了二十年的窗簾,讓陽光照進房間。夫妻二人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了對生命的朝圣,對自己的救贖。重拾初心,這對愛人再次被愛縈繞。
風(fēng)繼續(xù)吹,不忍遠離,心里渴望繼續(xù)陪著你。
過去的快樂記憶,與你一起繼續(xù)追。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字篇十
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英國南部一個小鄉(xiāng)村名為哈羅德·弗萊的65歲老人,他剛從工作了40年的小酒廠推銷員的職位上默默無聞地退休不久。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與太太莫琳也是情感疏離,生活死一般的沉寂。直到收到一封20多年前同事的來信,打破了這一切。寄信人叫奎妮,得了癌癥,已經(jīng)到了晚期,她在英國北部的一個療養(yǎng)院給他寫信告別。哈羅德很受觸動,覺得要給她寫封回信,安慰安慰她。但計劃好的簡單的寄信,陰差陽錯地臨時變成了他徒步去看望奎妮。他堅信他在路上奎妮就會一直活著,并相信只要有“信念”就能把事情做成。這個一時的沖動最終變成了一個人,87天,627英里的徒步,他臨時上路,沒有任何徒步的經(jīng)驗和裝備,沒帶手機,沒有指南針和地圖,甚至半途把銀行卡和錢包都寄回了家,他風(fēng)餐露宿,卻在途中通過思考和與陌生人的交談中梳理自己的過去,生活、工作、情感、妻子、兒子、同事……。
哈羅德的父親戰(zhàn)后歸來,脾氣變得乖戾,母親終于在他13歲時忍受不了這一切拋下他們離家出走并從此再無音訊,16歲又被父親趕出了家門。他的童年一直缺乏愛的支持和滋養(yǎng)。與太太莫琳一見鐘情,家庭也曾充滿了溫暖,但他發(fā)現(xiàn)與兒子戴維之間建立不起來良好的父子關(guān)系(可能是因為他沒有得到過真正的父愛,不知如何給予)。他很驚奇莫琳天生就知道怎么做母親。兒子曾經(jīng)學(xué)業(yè)優(yōu)異,考上了劍橋大學(xué),但畢業(yè)后卻不知如何融入社會,于是抑郁、酗酒、吸毒,最終自殺。莫琳把這一切歸咎于哈羅德對兒子沒有盡心和負責(zé)(其實他試圖與兒子彼此接近,但沒有成功),于是夫妻更加疏離,逐漸變成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哈羅德因此酗酒,并一次在酒后犯了大錯,奎妮挺身而出代他受過被辭退,從此兩人再無交往。直到這封信的到來……一路上,他努力地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前面,而心里卻在不斷的梳理和調(diào)整各種情感和關(guān)系,在家里無時無刻不再關(guān)注他行程的莫琳也是這樣。
他不僅是身體的旅行,步伐的行進,更是心靈的前進與升華。困擾他的各種關(guān)系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抽絲剝繭、條分縷析。
首先是夫妻關(guān)系,和許多中國的老年夫妻一樣,感情越來越淡,隔閡越來越大。是什么讓他們彼此疏離呢?是時間嗎?是兒子戴維的死激起的愧疚和埋怨嗎?長期缺乏語言和情感的交流,彼此誤解的進一步加深,也許才是夫妻關(guān)系最大的破壞。莫琳總是以“我不這么認為”開始對話,哈羅德也沒有解釋他的做法和動機。夫妻分房而居,沒有了任何身體的接觸,變成了在一個屋檐下分工合作的責(zé)任制家庭。而這個徒步,改變了一切,哈羅德每天都給家里打電話,說說他的行程,他的見聞。莫琳也越來越關(guān)心他,距離反而使兩個人的心越來越近。最令人感動的是在一個接近目的地的夜晚,狂風(fēng)暴雨中的哈羅德迷路了,這也是他最消沉的時候,旅伴都棄他而去(包括曾經(jīng)忠實陪伴他的狗),他還受著饑餓和傷病的困擾,他打電話回家求救,已經(jīng)要放棄了,但這時,曾經(jīng)竭力勸他回家的莫琳卻含著熱淚鼓勵他,通過對他路線的一路追蹤幫他定位,并為身無分文的他預(yù)定了賓館讓他休息和恢復(fù)。在這種隔空的思念、交流中,夫妻關(guān)系的裂痕得到了修復(fù),感情得到了升華。
其次是親子關(guān)系,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哈羅德的父親對他簡單粗暴,母親又曾在他少年時遺棄了他。所以哈羅德在成長期內(nèi)并沒有得到足夠的愛的滋養(yǎng),也不知道如何去愛。所以在有了自己孩子戴維之后,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戴維遇到求職等成長問題時,不知如何提供幫助。戴維的自殺,更讓他失去了所有做一個好父親的機會,莫琳的抱怨加重了他的愧疚,更加重了心靈的創(chuàng)傷。在路途上他與想象中的戴維對話,對孩子般的跟隨者給予最大的愛和附助,這些也慢慢幫助他走了陰影。
莫琳同樣面臨親子問題,她的問題是在抱怨哈羅德愛不夠的同時又太多的溺愛和母子粘連。這似乎是許多偉大母性天然的表現(xiàn),覺得父愛不夠就要用更多的母愛進行補償,其實這根本不可能相互替代。尤其是在戴維死后,莫琳永遠保持戴維臥室的樣子,并每天和想象中的戴維對話,而疏遠生活中真正的伴侶。因哈羅德的突然出走,她才徹底驚醒。
再次是同事的關(guān)系,哈羅德幾乎沒有同事中可以交流的朋友,因為工作的安排,他和奎妮經(jīng)常一起外出,在車上慢慢聊開了,也多了彼此間的信任。在哈羅德醉酒闖禍之后,奎妮怕他失業(yè)造成家庭生活的困難,而主動替他承擔(dān)責(zé)任?,F(xiàn)代人的生活中,除了家人接觸最多的就是周圍的同事(可能每天清醒的時候和同事相處的時間還長于家人),協(xié)調(diào)互助的同事關(guān)系不僅帶來心情的紓解,也最可能是遇到緊急情況時第一個救助者。雖然此后再無聯(lián)系,哈羅德一直覺得欠了奎妮一個巨大的人情,所以在奎妮來信告別時,他覺得一封輕飄飄的回信實在不夠,感恩促使了他的朝圣之旅,也在這次徒步中解決了許多困擾他一生的問題。
最后可能是與陌生人的關(guān)系。有時候一句話點醒夢中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如哈羅德去寄信時碰到的加油站女孩提到的“信念”,讓哈羅德突然決定要走去看望奎琳。如哈羅德路遇的眾人,有的陪伴,有的支持,是善良的鼓勵讓他一步步堅定地向前?!耙荒畛煞稹?,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工作中、生活中,給陌生人一些鼓勵和支持呢?幾句積極、貼心的話語對我們來說毫發(fā)未損,對他們也許是堅定他們?nèi)松闹匾x擇。
書名是《一個人的朝圣》,其實遠方等待他的并不是上帝或者神靈,這個“圣”在自己被層層硬殼封閉的心中。遠足是一種肉體的自我折磨,更是心靈的抽絲剝繭,把層層閉鎖的溶解和釋放。這種修行,哈羅德是等到了垂垂老矣讓一封信來觸發(fā),當然,并不晚,他在有生之年有了回歸和徹悟。但我們不一定要等,不一定要一個故事,也許一本書,幾段話就是一個激勵我們向心靈的圣地進發(fā)的理由。無需走過627英里,也不需要走壞那雙帆船牌的平底鞋,打開心靈的防御,你就是在開始朝圣的旅程。讓愛與行動來拯救一切。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78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