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培訓反思體會(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31 09:42:03
水墨畫培訓反思體會(六篇)
時間:2023-03-31 09:42:03     小編:zx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水墨畫培訓反思體會篇一

一、幼兒園水墨畫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因為幼兒的語言詞匯有限,繪畫對幼兒而言,是自然感情與情緒的表達和傳遞的最好手段。各種天真、稚雅的涂鴉,以及造型為主的幼兒繪畫,都是幼兒借以表達內(nèi)在情感與思緒的最直接方式。水墨畫的特殊的水墨效果,無疑給了幼兒一種詩意表達自己內(nèi)心情感和思緒的方式,但是由于成人不正確的評價和教學方式,使幼兒無法真正地自由、自在的用水墨描繪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1.評價標準的成人化。繪畫可謂兒童的天性,“三歲的兒童已有繪畫的意愿,當兒童受到外部的刺激和影響時,頭腦中容易產(chǎn)生形象思維活動,并在其自身情感、意念等諸多內(nèi)驅(qū)力的推動下,自發(fā)地揮毫潑墨,這種自然的情感沖動保持了兒童繪畫的原創(chuàng)性?!盵2]兒童的繪畫從來就不帶任何的功利色彩,這種繪畫的創(chuàng)造是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表達和釋放。

而成人的視角更多的局限于幼兒作品的外在特征和技法運用的熟練程度上,而忽視了幼兒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幼兒作品本身的拙雅、質(zhì)樸之美,對幼兒水墨畫的評價僅僅局限于“正確與不正確,像與不像”的標準上。莊子早在二千年前便說過,各美其美?!懊朗侵饔^和相對的,因人而異,哪有什么共同的標準可以找?”[3]美國的哲學家、教育家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對情感生活之本質(zhì)的洞察和理解。水墨畫作為一種繪畫藝術,其作用也因該是使幼兒在利用水墨進行創(chuàng)作時,能獲得一種積極的愉悅的情感體驗,感受水墨變化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自由自在的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而不是背負著成人的標準進行痛苦的機械運動。

我們應該關注與幼兒水墨畫中那種兒童的“童真”和“童趣”的真實表現(xiàn),應該注重水墨畫的這種繪畫形式帶給幼兒不同于其他繪畫形式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喜歡水墨的這種繪畫形式,而不是要把幼兒培養(yǎng)成為水墨畫大師。

2.繪畫技能的專業(yè)化。如果說兒童繪畫也有技能的話,那么“涂鴉”就是他們的技能,而繪畫技能是專業(yè)繪畫的主要特點之一。水墨畫對幼兒來說,繪畫工具毛筆、墨和色彩的使用都是有一定難度的。基本的用筆、用墨的能力都沒有,幼兒怎能創(chuàng)造出水墨畫特殊的意境效果呢?這是我們成人的思維方式,但是幼兒不可能像國畫大師那樣有高超的繪畫技藝和豐富的生活情感體驗來營造什么意境。幼兒的繪畫唯一與國畫大師相同的是都有一種“雅拙”的美,主要表現(xiàn)在繪畫藝術的“質(zhì)樸”與“純真”上,這是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時共有的特征。

雖然只有提高繪畫技能的運用能力,繪畫創(chuàng)作才會有更深的內(nèi)涵與藝術效果。但是正是上述幼兒繪畫和專業(yè)繪畫的區(qū)別要求我們不能用過于專業(yè)的技能要求來訓練我們的幼兒。幼兒繪畫的特征是幼兒心智和心緒的自然表現(xiàn),受技能的局限,幼兒畫中所表現(xiàn)的藝術趣味不是幼兒的有意追求,而是幼兒天性的自然流露。這種天性的自然流露,所創(chuàng)造出的“童真”、“質(zhì)樸”、“拙劣”的美就是幼兒水墨畫所營造出的意境。過于追求幼兒對水墨畫技能的把握,無疑使幼兒背負更多的精神負擔,使幼兒無法正常的進行自由地創(chuàng)作。

3.教學形式的單調(diào)化。很多幼兒教師對幼兒水墨畫教學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把臨摹成人畫作為幼兒水墨畫啟蒙的唯一教學形式。而“傳統(tǒng)的水墨畫教學,較多側(cè)重于描繪具體物象,刻劃細節(jié),這雖然有助于幼兒掌握繪畫技法,但由于忽略了繪畫的全局和整體,導致幼兒一旦離開具體的形象摹本,就很難進行獨立、自由的繪畫,”[4]加之成人不正確的評價方式,很容易讓幼兒在獨立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產(chǎn)生失敗感和畏懼心理。

傳統(tǒng)中國畫有很嚴密的程式性,“傳統(tǒng)中國畫在用筆方法上每以古人為訓,強調(diào)筆筆有出處,不可越雷池,否則即為‘野狐禪’,不正確、不入流。”[5]而“臨摹”這種教學方式和臨摹的對象本身就是脫離幼兒已有經(jīng)驗和興趣的,長時間的機械訓練,使幼兒無法體驗到水墨畫給自己帶來的特殊體驗,久而久之也會對水墨畫失去興趣,更不用說達到讓幼兒領略水墨趣味、體會國畫韻味的教學目的了。

二、幼兒園開展水墨畫的`教學的建議

“藝術不純粹是藝術技法教育,而是通過藝術欣賞和創(chuàng)作得相互融合和滲透,達到提高兒童的審美感覺和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目的。”[6]幼兒園水墨畫的教學目的也應該回到提高幼兒審美感覺和創(chuàng)作能力的目的上來。采取的評價標準應該更有利于幼兒的發(fā)展,淡化技能、技法的傳授,豐富水墨畫教學的形式。

1.評價標準的發(fā)展性。教師對幼兒繪畫的評價應該摒棄“像與不像,正確與不正確”的成人標準,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有助于幼兒審美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岸鴮嶋H上,兒童的繪畫用一個“好”或“不好”很難評判,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加索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兒童是真正的大師。”[7]從這句話中應該得出我們至少應該尊重幼兒的作品。因為幼兒自有幼兒特有的繪畫語言,有幼兒特殊的表達方式。

在水墨畫的學習過程中,幼兒面臨著很多的挑戰(zhàn),如毛筆的使用,濃、淡、干、濕、焦的墨色把握,以及水墨畫特殊的意境營造,“以形寫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追求等。對于幼兒來說,他們?nèi)狈ψ銐虻纳铙w驗,也缺乏相應的造型能力和手、腦協(xié)調(diào)的控制力,使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就能夠熟練的運用筆法、墨法,以及塑造水墨畫意韻、情趣。

因此幼兒園里的水墨畫教學有更多的藝術啟蒙意味,對幼兒的評價標準也應該結(jié)合幼兒自身的發(fā)展水平,采取鼓勵和建議這樣具有發(fā)展性的評價方式。給幼兒營造一種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避免幼兒在過分地干涉、指責、嘲笑下產(chǎn)生恐懼感,幫助幼兒樹立信心,大膽的進行各種創(chuàng)作和嘗試。當幼兒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教師及時的給予幼兒指導和心理的安慰,為幼兒自由表達提供機會和環(huán)境。

2.繪畫技能的適宜性。幼兒園水墨畫的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但放任幼兒自由發(fā)揮水墨,教

師不給予任何恰當?shù)闹笇В仓皇墙o幼兒一種新的材料“涂鴉”罷了。陳鶴琴說過:“從前的藝術教育太注重技巧,現(xiàn)在的藝術教育是注重兒童的個性,兒童的創(chuàng)作。但藝術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兒童若是沒有相當?shù)募寄?,斷畫不出很好的作品。藝術是一定要教的,不然讓幼兒自已去瞎摸,就是摸了一輩子,頂多不過象初民時代的作品罷了。”

幼兒掌握一定的水墨畫技能是有助于幼兒更自由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和生活體驗的。教師在將水墨畫的技能教給幼兒時應該特別注意聯(lián)系幼兒的已有的繪畫經(jīng)驗,注重水墨畫技能對幼兒的適宜性。教師首先要讓幼兒充分的了解毛筆、水墨和紙張的性質(zhì),允許幼兒因不了解工具、材料性能而造成的畫面的臟、亂、差等。等幼兒熟悉和工具和材料的性質(zhì)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結(jié)合自身已有的繪畫經(jīng)驗和技能進行自由的創(chuàng)作。幼兒創(chuàng)作的每一幅作品,教師都要進行針對性的分析指導。并在指導的過程中,將水墨畫特殊的用筆、用墨技法滲透給幼兒,但不必強調(diào)幼兒對水墨畫專業(yè)術語的識記和使用。

3.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臨摹”不應該是對幼兒進行水墨畫啟蒙的唯一教學形式?!坝變弘A段的美術教學應該是以感受美、表現(xiàn)美為核心的藝術啟蒙教育?!盵8]筆者認為幼兒園可采用水墨畫的欣賞教學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成人畫的臨摹,以便幼兒對水墨畫獲得感性的認識。由于幼兒的觀察具有不穩(wěn)定性、持續(xù)時間短、缺乏系統(tǒng)性和概括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有序的、有針對性的觀察,感受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構(gòu)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的特點,在教學手段上,可以讓水墨畫欣賞教學與文學、音樂作品欣賞相結(jié)合,讓幼兒在詩情畫意之中,體驗水墨畫的意境,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水墨畫的教學也不應該是一次完成的,在幼兒進行正式的水墨畫創(chuàng)作之前,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熟悉水墨畫的用具和材料,如教師可將毛筆的使用技法借助兒歌的形式教給幼兒,也可利用水墨游戲讓幼兒了解水墨的性質(zhì)特點,進行生、熟宣紙的吸水性質(zhì)的科學實驗等。(鄭中建)

參考文獻:

[1]候莉敏.淺論幼兒早期繪畫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xx,(1).

[2]郭會萍,陳永新.誰破壞了兒童繪畫的天性[j].科教文匯,20xx,(8).

[3]李澤厚.華夏美學?美學四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xx:234.

[4][5]王惠萍.改革傳統(tǒng)幼兒水墨畫教學,培養(yǎng)幼兒審美、創(chuàng)美能力[j].學前教育研究,20xx,(01).

[6]屠美如.向瑞吉歐學什么:《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8):147.

[7]戴曉紅.兒童繪畫語言的特殊表達方式[j].文教資料,20xx,(24):175-176.

[8]劉劍眉.5~6歲幼兒繪畫創(chuàng)作中藝術思維的過程與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xx,(6).

水墨畫培訓反思體會篇二

《童年的水墨畫》這組兒童詩攝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組畫面,分別以“溪邊”、“江上”、“林中”為題,生動表現(xiàn)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因為是源于孩子們生活的文章,設計理念上我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自讀、自悟、自展、自演中,去主動積累、主動寫作、主動閱讀。

本節(jié)課最成功的設計就是: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讀出童年的快樂,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教學,條理清晰、滲透學法、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師生受益無窮。

亮點一:(學習溪邊)老師拋出問題:在溪邊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并把溪邊釣魚的快樂熱鬧場面讀出來。背誦溪邊。師生達成共識,學生交流分享溪邊釣魚的快樂、溪邊美景、溪邊垂釣的畫面,心中有了畫面,聲情并茂地讀出來。經(jīng)過反復的指導朗讀,幫孩子們在眼前呈現(xiàn)出一幅色彩艷麗、有動有靜、熱鬧快樂的溪邊垂釣圖,最終達到學生能入情入境背誦《溪邊》。

亮點二:(學習江上、林中)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句,圖文結(jié)合,走進文本,小組合作學習,讀懂句子感受江上、林中的快樂。因此教學中放手讓學生朗讀,通過自讀、小組讀、小組展示、小組競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

亮點三:文中取法,寫出童年的快樂。感悟作者的快樂,鏈接生活,將快樂延伸到學生自己的生活,讓孩子寫出自己的童年快樂,這樣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fā)書寫兒童詩的興趣。

整節(jié)課,條理清晰,滲透方法,用濃厚的色彩,含蓄的藝術手段來結(jié)束一堂課,使學生感受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課堂實效。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在課堂這個大舞臺上,我們并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應該是我們可親可愛的學生,我們是這個舞臺的策劃者,我們的目的是要我們的孩子跳出絢麗多彩的舞姿。

水墨畫培訓反思體會篇三

中國畫意境,是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思想情感所形成的藝術境界。它能使欣賞者通過聯(lián)想產(chǎn)生共鳴,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繪畫是否具有意境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兒童水墨畫創(chuàng)作如何表現(xiàn)出意境是我們進行水墨畫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

在本課教材中,第一次提到了意境的概念――指藝術作品通過形象的描繪而表現(xiàn)出來的畫境和情調(diào)。如何讓學生理解意境?如何讓學生的作品表現(xiàn)出意境?這些問題增加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度,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個人學科素養(yǎng)提出了挑戰(zhàn),也成為我們研究兒童水墨畫教學的重要課題。筆者對小學生《水墨畫花》創(chuàng)作中如何表現(xiàn)出意境進行了相關教學探索和反思。

一、有效欣賞,促進感受

欣賞,是水墨畫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和手段。通過有效欣賞,可以豐富學生的視覺經(jīng)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繪畫興趣,對學生創(chuàng)作中意境表現(xiàn)起著感悟和知覺的重要作用。

(一)直觀形象的欣賞感受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自古以來寫生的觀察和自然體驗被看做繪畫中筆墨的依據(jù),非常受重視。讓學生親近自然,了解物體直觀形象特點,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對于學生把握和表現(xiàn)物象的特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課中,筆者以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導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感悟荷花雅致、純潔的品質(zhì)――花中君子。學生對荷花表現(xiàn)要具有的意境有了初步朦朧的知覺和意識。

荷花,又名水芙蓉、蓮花,生于沼澤、池塘中。荷花與一般花卉相比有其獨特之美,花、葉、莖、蕾都有獨特韻味,甚至殘枝敗葉都會給人獨特的美感,別有韻味的雅致、清秀、乖巧都賦予荷花靈氣。一幅幅美麗的荷花圖片引發(fā)了許多學生情不自禁的贊嘆,荷花的美已在學生心中激起了層層創(chuàng)作欲望的波瀾。圖片欣賞為學生創(chuàng)作中意境表現(xiàn)埋下伏筆。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觀察自然的機會,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物象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對于學生創(chuàng)作中意境表現(xiàn)有著潛移默化的鋪墊作用。

(二)大師作品的欣賞感受

文以載道,古今大師創(chuàng)作了許多水墨畫精品,這些精品成為我們研究和學習水墨畫創(chuàng)作的珍品。大師們用自己的心血之作在向我們詮釋什么才是意境。因此,欣賞和分析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是我們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的重要措施。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大師作品中意境的感悟和理解,筆者在欣賞過程中再配以雅致的古箏曲,并結(jié)合作品朗誦意境相近的描寫荷花的古詩詞。詩畫相融,影音相配,令學生如醉如癡。接著,教師提出“意境”的概念,并組織學生對大師作品中蘊含的意境進行聯(lián)想、交流就水到渠成了。

“遷想妙得”,要讓學生真正感悟到作品中的意境,我們必須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進行聯(lián)想和比較,因為意境不在“意象之中”,而在“意象之外”,在于與作品的“共鳴”、與大師的心靈相通。

二、技法指導,創(chuàng)作引領

謝赫的六法強調(diào)“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用筆用墨是中國水墨畫的根本。對學生進行用筆、用墨的技法指導是引領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的基礎。意境的體現(xiàn),要以筆墨的運用為載體。

(一) 有效示范,抓好技法指導

水墨畫教學中教師示范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的示范決定了學生的創(chuàng)意。水墨畫荷花中開放的荷花、荷葉的表現(xiàn)是難點,教師必須進行重點示范??上扔山處熯M行示范,學生分步驟跟學;也可先由學生自主練習,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由教師分部示范,再跟學。在示范過程中,教師必須講清筆法和墨法,但點到即止,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探究空間。

在學生基本掌握花、葉、莖的繪畫技法后,構(gòu)圖就成為示范的又一個重點。構(gòu)圖,中國畫稱為章法。“計白當黑,虛實相生”,能夠營造出意境的構(gòu)圖,應該有藏有露,使人有想象的余地。在水墨畫構(gòu)圖中,常常以簡取勝,努力使畫面調(diào)動欣賞者無限情思達到“筆簡意繁”、“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因此,教師在構(gòu)圖上必須進行示范指導,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置陳布勢”,從而引領學生對畫面意境的營造?!敖?jīng)營位置”成為能否使作品表現(xiàn)出意境的重要因素。

(二) 技能遷移,探究深入

任何形式的美術教學都要以“學生”為本,那就意味著我們要以學生的認知、技能、心理需要、興趣愛好等為基本要素來實施教學。

教師示范后,為了防止學生進行機械模仿,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技能遷移,變程式化的訓練過程為自主體驗、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中,筆者在示范后以板書形式給學生提出了三個技能要點,組織學生進行技能遷移:濃淡干濕、虛實結(jié)合;側(cè)鋒用筆、水墨淋漓;錯落有致、留有空白。學生根據(jù)這三個技能要點,結(jié)合自己的想法嘗試自主表現(xiàn),筆下的荷花就精彩紛呈了。學生技能遷移后的第二次練習比第一次跟學時的作業(yè)有了很大進步。

三、詩情畫意,營造意境

中國畫在處理主客觀的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時,始終以人為主導,借自然形象來表現(xiàn)人格思想。水墨畫往往借境來顯意,故有“意在筆先”之說,富有文學意味,強調(diào)“詩畫一律”、“詩畫同源”。于是借詩來造境成為我們水墨畫創(chuàng)作中營造意境的一個重要手段。

學生通過欣賞感受、作品分析、技法學習和技能遷移已經(jīng)具備了進行有意識創(chuàng)作的條件,但學生還不清楚如何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和荷花表現(xiàn)融合在一起。這時,幾句經(jīng)典詩詞就可以在學生情感和繪畫表現(xiàn)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梁。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把描寫荷花的經(jīng)典詩詞和精美的荷花圖片一起呈現(xiàn),供學生朗讀、選擇、感悟。

學生的作品同樣可以“氣韻生動”、“以形寫神”。學生筆下的荷花終于有了獨特的美感,找到了我們苦苦追求的意境。意境無標準而有深淺,學生營造的意境自然無法和大師作品相比,但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用水墨的形式把荷花美的一面勇敢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就是種境界。

李老師曾說過,教學就像孕育生命一樣是一個孕育的過程。通過我們廣大美術教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使學生的水墨畫創(chuàng)作“孕育”出意境,我們的水墨畫教學就有了生命般的靈性和色彩。

水墨畫培訓反思體會篇四

安陽市文峰區(qū)第二實驗小學李王芳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溪邊”、“江上”、“林中”為題,表現(xiàn)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

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孩子通過反復誦讀走到詩的情境中去,細細品味,充分領略兒童詩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配樂中,學生們閉眼想象畫面,一個個鮮活的畫面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進而變成了流暢的、富于個性的語言。

第一首小詩老師教學習方法。我引導學生,細細品味第一首《溪邊》,并談自己所看到和想象到的畫面,體會小詩中孩童的心情,將畫面的美和兒童的快樂讀進小詩里。比如,“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并在讀中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自主理解難懂句子的意思,教會學生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

第二、三首小詩讓學生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讀、想象畫面、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難懂的句子,小組學習后兩首小詩,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實踐運用。

在多種形式的朗讀后,我啟發(fā)學生總結(jié)作者寫小詩的方法,學習小詩里巧用修辭表現(xiàn)童年的美與樂的方法,讓學生也來試著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

不足:

1.“以讀引讀、讀說結(jié)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在學習過程中,我應該多問問學生:“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為什么?”抓住這一點讓學生從興趣出發(fā),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lián)系實際。放飛想象進行自主學習。

2.拓展延伸,總結(jié)寫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到讀寫結(jié)合。

生本教育的閱讀教學提倡讀寫結(jié)合。由于時間關系,我只引導學生總結(jié)了作者創(chuàng)作小詩的方法,說出了自己童年有趣的生活場景,而沒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小練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通過這節(jié)課,我感到自己的教學水平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今后,我還要多看,多思,多總結(jié),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不斷充電,使自己教學水平循序漸進,更上一層樓。

水墨畫培訓反思體會篇五

《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歌攝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組畫面,生動表現(xiàn)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后,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著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2.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著作者的匠心,包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盡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由此帶孩子們進入詩的美妙境界,一堂大講堂,很好的補充了空白,真正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

3.讀讀寫寫:安排學生選取其中一首詩歌,仿寫一段。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寫作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課堂中,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學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的事。課后讓學生模仿《童年的水墨畫》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畫出童年生活時的圖畫。這樣做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fā)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三、不足之處

通過這次的嘗試放手,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從前的憂慮有些杞人憂天,學生們其實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應該過度擔心以及懷疑他們的潛力跟能力。接下來,我應該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他們更大更多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向課堂要效益,學好知識,用好知識。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選擇歌曲導入課題,請學生匯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接著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既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yè)的檢測。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然后理解詩意,放飛想象?!耙宰x引讀、讀說結(jié)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為什么?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lián)系實際。放飛想象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在交流對《水滸傳》的了解,目的是讓學生做到以讀引讀的目的。最后拓展延伸,快樂練筆。這一環(huán)節(jié),讀寫結(jié)合,讀畫結(jié)合,生本教育的閱讀教學提倡“讀寫結(jié)合,以讀引讀”,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fā)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夢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讓學生有所看、所讀、所經(jīng)歷的在小組內(nèi)交

水墨畫培訓反思體會篇六

開學在即,x月xx日上午xx鎮(zhèn)聯(lián)合校對全鎮(zhèn)語文教師進行了培訓。

第一項,業(yè)務校長xx校長對新加入我們語文團隊的新老師表示了熱烈歡迎,對老教師們做出的成績進行了肯定,同時也對全體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與希望。

第二項,教研員老師就“從心出發(fā),用愛護航”這一主題,對全鎮(zhèn)語文教師進行了培訓與指導。老師的培訓就我們的教學工作來看,實實在在。老師從備課、師生關系和諧和學習成長三個方面,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做了宏觀的指導,也提出了細節(jié)的要求。老師講的這三個方面看似是老生常談,但這恰恰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根本所在,話題雖老,可在此三方面達到專而精的教師真的是鳳毛麟角,教學真的是浮不得、飄不得?;迎h(huán)節(jié),老教師總結(jié)了自己的經(jīng)驗,新教師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們?yōu)樾陆處煷鹨山饣?、傾囊相授。在此環(huán)節(jié)我感受到老教師熾熱的教育情懷,也感受到新教師上下求索的虛心好學。

第三項,我們二年級老師聽了校長對部編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的解讀和教學建議。校長從整體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總體特點和具體編排與教學建議三個緯度為我們解讀了部編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通過校長的講解,我深深體會了部編本教材編者的匠心獨運。大到立德樹人的宏觀目標,小到瓦當符號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無不體現(xiàn)了編者的精心布局與安排。

每次培訓都是一次心的旅行,是一條“更上一層樓”的捷徑。踏著師者們成功經(jīng)驗的階梯,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培訓過后,我對自己和自己的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備教材方面,老師要求我們要熟讀教材,甚至背下來,更要準確把握教材、觸類旁通、了解外延。我非常汗顏,對于自己所授的內(nèi)容,能準確背誦的,真的很少。校長對于教材的解讀讓我明白了如何準確把握教材,把教材讀厚。那精美至極的中國元素的封面設計、那看似散發(fā)著墨香的國畫古詩配圖、那意蘊豐厚的卷軸版面設計、那看似不起眼的瓦當符號等等也是語文的“外延”吧!這些以前從未留意的部分,有語文、有歷史、有藝術,有太多太多的內(nèi)涵……原來小小語文課本中有如此大的世界,薄而輕的語文課本原來又如此厚而重……把語文課本讀厚也是一門大學問啊!

語文教學,不是任重而道遠的披荊斬棘,而是世外幽徑的漫步尋芳,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美不勝收。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02404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