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篇一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小魚面對強大的北風時毫不畏懼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1、 實物投影儀。
2、 圖片、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計劃:
作業(yè)設計安排:
課內(nèi):描紅、臨寫。
課外: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教師談話,板書課題。齊讀。
二、 初讀指導
1、 自學課文。
(1) 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難讀的多讀幾遍。
(2) 二讀課文,要求給自然段標好節(jié)號。
2、 檢查自學效果。
(1) 檢查讀書,先組內(nèi)讀,學會互評,后匯報讀,教師糾正字音、停頓。
(2) 出示字詞:(略)
(3)點名讀,相機正音。
3、 各自輕聲朗讀課文。
4、 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5、 理清脈絡,想想,課文哪部分寫了以下內(nèi)容:
(1) 有些動植物怕北風,北風很得意。
(2) 北風自以為是,但小雨不怕它。
三、 指導寫字
1、 出示并認讀生字。
2、 記憶字形,指導。
3、 范寫,提醒注意。
4、 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糾正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認讀生字詞。
2、 指名朗讀課文。
二、 繼續(xù)精讀訓練
1、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聽課文錄音。
(1) 問:北風來了,天氣就變冷了,北風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誰?自讀,找出后用筆畫一畫。
(2) 它們怕北風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3) 指導朗讀。你覺得北風怎樣?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讀。
(3) 過渡:真的大家都怕北風嗎?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你怎么知道小雨不怕呢?
(2) 怎樣讀?(堅定、勇敢)
過渡:那小雨凍死了嗎?
5、 學習第五自然段。北風看不見小雨了,為什么會非常得意呢?小雨真的沒有了嗎?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 總結。
北風和小雨,你喜歡誰呢?這一篇童話故事,寫了強大的北風雖然能夠使許多動植物害怕,但是勇敢而聰明的小雨卻不怕它。
四、 朗讀背誦。
1、 反復練習朗讀。
2、 分段試背。
3、 有感情地背誦。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篇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北菊n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jù),構建信息環(huán)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設計以學生原有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利用虛擬網(wǎng)絡,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根據(j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3課《花鐘》這篇課文所引發(fā)的植物學家利用花開放時間的不同,制成“時鐘”,可是“為什么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呢?因為由此入手,帶領學生就這專題進行研究型學習。環(huán)境下的問題探究學習使本課有了豐富的外延,主要學科是語文,還涉及到歷史、地理、美術、環(huán)保、社會、自然等方面的學科知識。在教學中推崇創(chuàng)造性學習,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快快樂樂地獲取新知,從而品嘗到成功的樂趣。
1.認識“怒、暮、燥”等8個生字,會寫“斗、艷、內(nèi)”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等19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并用欣賞的心情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xiàn)鮮花開放的特點。
1.生字詞卡片。
2.教師搜集各種鮮花開放的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3.學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稱,觀察自己所喜愛的植物開花的時間。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鮮花嗎?喜歡鮮花什么?今天就讓我們走入花的世界,去領略一下花的'美麗與神奇吧!(媒體出示,配上輕音樂)
2.請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描繪你剛才看到的景象。(學生自由談感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師也想用一句話表達一下我的感受: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媒體出示)
誰來讀讀這句話?個別讀,齊讀
4.揭題:這么多的花爭著開放來比美真是繁花似錦、美不勝收啊!美麗的鮮花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但是你可知道,這么美的花兒身上還蘊藏著許多奧秘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花的文章。(讀題)
5.質疑:讀了課題,你首先會想到什么呢?(學生提出問題)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課文,把課文中難讀的地方以及你認為精彩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反饋
(1)出示詞語,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問:這些詞有哪幾個在課文中是用來描寫花的?這么多描寫花的詞,在課文中都用它們寫了哪些花?趕快到課文中去找一找,把花的名字劃下來。
(3)課件出示圖片及花名:課文中為我們展示了這么多的花,叫叫他們的名字吧!
a、我們看看,這些花,哪一種可以說是淡雅呢?哪一種可以說是艷麗呢!
b、嬌嫩:大家已經(jīng)理解了淡雅、艷麗的意思,那這些花里,哪一種花是最嬌嫩的呢?課文中告訴我們了,找一找哪個句子,自己讀一讀。(生讀)
師:這嬌嫩的大花瓣啊,氣溫高一點,陽光強一點,就有被灼傷的危險,可真是夠――嬌嫩(齊讀這個詞)
c、欣然怒放:我們來看,薔薇花是艷麗的,月光花是淡雅的,曇花又是那么的嬌嫩,欣然怒放在課文中又是描寫哪一種花開放的樣子呢?找出句子讀一讀。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示花開。
1.課文中描寫花開,除了說欣然怒放,還有哪些不同的說法呢?默讀課文,劃一劃描寫花開的語句。
2.交流
3.指導朗讀:你覺得這些描寫花開的句子,哪一句作者寫得最好,就把哪一句讀給大家聽。
個別讀、同桌讀、師生合作讀
4.小結:剛才,我們看到了作者筆下的這些花,它們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姿態(tài),各有各的性情。原來描寫鮮花的開放,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可以是花的顏色,可以是花的姿態(tài),可以是花的性情,更可以把花當作人來寫,一起讀一讀。
5.你讀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這是為什么?)插入學習第二段內(nèi)容。
(1) 生默讀,劃劃原因的句子。
(2) 交流。
6.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
(1) 師生合作讀,如生讀花開句子,師讀時間
(2) 同桌合作
(3) 個別同桌讀
(4) 分大組讀
7.遷移運用
老師在網(wǎng)上也找了不同時間的花,請你也用不同的說法來表示鮮花的開放,可以用上課文中的詞,也可以自己動腦筋。(出示圖片及句子)
四、拓展延伸
2.與我們生活里的鐘相比,它有什么特點?出示句子: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
理解“大致”、“剛剛”,結合第一自然段開花時間用剛剛和大致說話,并且能換其他的詞如(大概、左右)說話。
3.欣賞花鐘。只要看到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了,這太不可思議了,你們瞧,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的、最著名的日內(nèi)瓦大花鐘,它座落在瑞士這個“花園之國”。在我們祖國的許多城市,也有這樣的花鐘,這是臺北市陽明公園里的花鐘,這是南京市的花鐘,游人來到這里都駐足觀賞、拍照留念。
4.小結。
(1)今天學了花鐘這一課,趙老師也制作了一個花鐘,你們瞧,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睦取?教師一邊敘說第一節(jié)內(nèi)容,課件一邊演示,時針走過鐘面時各個時間開出不同的花。)
(2)現(xiàn)在,你們看它不需要這個時針了,用花的開放,就可以表示時間,這才是真正的――花鐘。
(3)只可惜,這花鐘上還有幾個時刻,沒有花來表示,這就需要你們,到書中,到大自然去尋找了!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篇三
本文記敘了十月革命前,列寧與波蘭革命者馬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堅持走靠近深淵的小路鍛煉意志。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學習列寧自學鍛煉意志的品質,聯(lián)貫系實際與同學交流,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
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收集有關鍛煉意志方面的名言警句
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新課
談學習、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事,也可說我們學過的有關他的什么文章。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又講述了這位偉人的什么故事呢?(板書:14課《登山》)
二、自由閱讀交流收獲
1、自讀課文,根據(jù)“閱讀提示”的要求,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或輕聲讀,或默讀,或邊讀邊畫,或兩人一起讀,讀通文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交流自學情況
(1)指名分部分朗讀課文
(2)試著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3)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3、學生質疑,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三、研讀課文談談體會
1、帶著提出的問題,學生自主選擇進行研讀。
2、鼓勵學生放膽地讀和想,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記到課本空白處。
3、同桌和小組交流讀書體會。
4、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相機點撥、輔導。
問:
(1)列寧兩次是怎樣走過那段危險小路的?
a、找出文中寫列寧上山、下山的部分讀一讀。
b、找兩名學生演示走小路的情景。(兩次走小路,借助想象,進行表演)
通過表演,讓學生感受兩次走小路的不同心情,體會列寧當時的心情。
(2)山頂景色的描寫,體現(xiàn)了一種怎樣境界?
(生:自然景色優(yōu)美,襯托出列寧和巴果茨基歷險登頂后的喜悅之情。)
師:作者借景抒情,贊美革命者高尚的意志品質,將這段話背下來。
(3)列寧為什么要在走過險路后才肯解釋重走那條路的原因?
(學生回答后,師:列寧是個重實踐的人,說了才做,不如做了再說。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一種品質。)
(4)列寧最后所說的話應該怎樣理解?
“因為我害怕它”,表明列寧毫不掩飾自己的弱點;
“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煉自己的意志”,表明革命者不能放棄任何一次鍛煉意志的機會。
(結合課文插圖,朗讀這段話)
四、討論、小結
1、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踐,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2、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既鍛煉意志,又注意安全?
五、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收集的`有關鍛煉意志方面的名言警句。
六、板書設計
登山(看日出)
去走了險路
列寧鍛煉意志
回還走險路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058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