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一卷高一語文教案指南解析優(yōu)質(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31 20:53:12
2023年全國一卷高一語文教案指南解析優(yōu)質(五篇)
時間:2023-03-31 20:53:12     小編:zdfb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全國一卷高一語文教案指南解析篇一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2學習加旁批的閱讀方法

3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二、教學重點:

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

三、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學方法:

賞析法討論法朗讀法

六、教學用具:

生字詞卡片投影片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同學們有聽演講的經歷嗎?大家能從演講中看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老師介紹以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云南起義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華

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續(xù)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3、七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

a文章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

b他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齊讀生字詞

戊(wù)戌(xū)叱咤(zhà)蒞(lì)臨迥(jiǒng)異

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暢

薊(jì)北

(2)回答思考問題

a明確:音容笑貌學者風度

b明確:深刻印象從課文中找原句

①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④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⑤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4、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shù),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討論結束后,每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學發(fā)布討論結果。發(fā)布內容包括特點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組每位代表限說最多兩個特點。最后特點+代表人數(shù)最多的一組為勝。勝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學或老師朗誦課文。

5、朗誦課文

6、補充《箜篌引》、《桃花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內容

八、課后作業(yè):

找出文中細節(jié)及側面描寫的地方,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九、板書設計:

梁任公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wěn)睿智)

內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識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步履穩(wěn)健

氣質風神瀟灑(瀟灑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態(tài):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旁征博引(風趣、博聞強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十、教學后記:

這是我實習中上的第一堂課,由于沒有經驗,對時間的把握不好,課堂前半部分留給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時間太多了,以至于沒有完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對《箜篌引》、《桃花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內容的補充要留到下節(jié)課才能完成。但課堂過程中以討論和結果發(fā)布會的形式非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節(jié)課學生的參與度很高,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能積極思考,并敢于回答問題。但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有些答案很好,也是我沒有思考到的。但是除了簡單的表揚鼓勵外,我不善于把學生的思考結果與自己的板書設計結合起來,授課過程中比較拘泥于教案,顯得不夠靈活。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是教態(tài)自然、大方,聲音清晰洪亮,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在于時間掌握不好,拘泥于教案。

第二課時

1、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討論了梁啟超在演講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特點,也以新聞發(fā)布會的形式總結了這些特點,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樣在行文中展現(xiàn)這些特點,刻畫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們來根據(jù)上節(jié)課的學習總結一下梁的形象。

明確:撇開政壇上的梁不說,在文壇上,梁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wěn)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3、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的細節(jié)描寫,在細節(jié)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舉例:課文原句)

4、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fā)的?

①直接表達

a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b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c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a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b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c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對此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達

a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xiàn)神采,展現(xiàn)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教學后記:

第一次真正站上講臺面對學生,總以為會緊張得語無倫次,但事實上,當我看到教室里一張張稚氣的臉時,心里充滿了自豪感。按照教案中事先準備好的程序,我可以順利的展開教學內容,學生的配合度也挺不錯的。人生中的第一堂課就在緊張、興奮中匆匆而去了??偟膩碚f,這兩節(jié)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在課堂中也有所體現(xiàn)。不足之處在于,對考點的把握還不到位。

全國一卷高一語文教案指南解析篇二

《說木葉》

教學目標:

ⅰ學習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特質。

ⅱ根據(jù)詩歌語言的特質,進行遷移,領略詩歌的精妙之處,給同學如何鑒賞詩歌提供實感。

《說“木葉”》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㈠導入:

唐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詩中有兩句傳誦千古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蓖瑢W們知道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嗎?(學生明確“落木”即“落葉”之意后)那杜甫為什么不用樹葉、落葉,不說“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呢?“木”與“葉”有何區(qū)別呢?

文學作品中,一個字精妙與否,足以決定作品是流光溢彩,還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們的古典詩詞,用簡短的幾個字,造就的卻是豐富的情感與博大的意境。讀后滿口余香,卻是妙處難與君說。這跟詩歌的語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們就通過《說“木葉”》一文,對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特質作一番探幽。(板書課題)

㈡分析文章,引出詩歌語言特質:

⒈問大家一個簡單的問題:請看窗外,那綠色的,我們稱它為什么?(學生興趣頓起,紛紛回答“樹”)

同學說那是樹,我說那是木,可以嗎?

用生物學的概念來說,兩者沒有區(qū)別。樹木樹木,樹就是木。

⒉既然生物上的樹與木無大區(qū)別,為何我們的同學卻稱之為樹,鮮有稱之為木呢?因為在我們的大腦里,樹與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樣的,有同學能說說它們分別是怎樣的形象嗎?

樹:枝繁葉茂,青翠蔥蘢,蓬蓬松松

木:木頭木板,干枯,孤單,筆直,黃褐色

⒊樹與木這樣的差別,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樹:有濃密青翠的葉子一大片的樹給人的感覺是飽滿濃厚

木:落光了葉子一大片的木給人的感覺是空闊蕭條,木讓人聯(lián)想到了落葉。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這個特征的呢?在文章第五段: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齊讀這一段)

總結:在文學領域,概念相同的兩個字,它們在形象、色澤、聯(lián)想意義上,可能大有區(qū)別。進入詩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⒋對于這個現(xiàn)象,我們的詩人早就慧眼獨具的發(fā)現(xiàn)了。在表示清秋的句

中,詩人們用“木葉”取代了“樹葉”。接下來我們找找課文中古人用木葉寫清秋的詩句。

接下來我們看看“樹葉”與“木葉”在暗示性意味上有什么不同?林庚先生是怎么向我們介紹的,你能否找到理論依據(jù)呢?(見第5段)

⒌不同暗示性的字詞進入詩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們

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詩,它們分別體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

木: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空闊

樹: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飽滿

木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疏朗微黃

樹葉: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繁潤綠色

總結:不同暗示性的字進入詩歌,往往產生了不同的意境與情感。

⒍正是有了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樹與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們由此也可明白,清秋的落葉,詩人為何用“木葉”取代了“樹葉”?!澳救~”更能體現(xiàn)秋的性格:空闊,疏朗,微黃,干燥。正有了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我們的詩人才“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才有了“推敲”的美談。

㈢遷移

1.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文化沉淀,“木葉”這個詞就往往出現(xiàn)在清秋的氛圍中,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暗示性。這樣的現(xiàn)象在我國的古典文學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條,明月等等。我們熟悉的“歲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潔,耐寒,堅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詩人都這樣寫,那就成了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詩人往往能打破常規(guī)。詩人們把它們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xiàn)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匆韵氯自伱吩姡?師生有感情地朗讀三詩,力求通過語言聲音來表達情感)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卜算字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字詠梅

_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注意三首詩詞中的不同意象群,

比較梅的三種不同形象,并說說詩人對自己筆下的梅分別賦予了些怎樣的情感。

討論分析:

其一:強調了凌寒獨開的一枝獨秀,高貴圣潔(白雪世界,墻角飄來縷縷清香,讓人發(fā)現(xiàn)那正怒放著一簇梅花)

其二:無奈凄涼,孤傲清高(黃昏風雨之中,驛外斷橋邊上,香飄萬里無人

其三:達觀堅定,壯美豪放(在風雨飛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綻放著笑臉)--達觀豪放

以上三首詩雖都是詠梅,但是表達的情感各不相同,情境不同,導致其暗示性也不同.

同.

2.柳的意象: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但是柳樹不單單有送別含義,還有一些暗示性的含義.如:…….(插入課件,給學生作練習)

總結全文:各位同學,今天我們學習了詩歌的語言特點,然而這對于優(yōu)美的古典詩歌來說,不過是冰山一角,古典詩歌那蒙娜麗沙般的神秘的美,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索,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對我們如何領略詩歌的微妙之處有所啟發(fā)。

不僅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而且生活中也有許多暗示性的東西。比如紅色暗示熱情奔放,興奮,喜慶。

綠色暗示青春,生命。玫瑰暗示愛情......

學生舉例子。

全國一卷高一語文教案指南解析篇三

《包身工》

【目的要求】

1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生們能夠懂得復雜記敘文如何選材:即點面結合。

2體會文章用第一人稱敘述所產生的效果。

3理解表達方式上,以記敘為主,間以恰當?shù)淖h論和抒情,深化主題。

【課文解析】

1注音釋義

吆喝(yāohe)相稱(chèn)呵欠(hēqian)_(nūè)

2內容主旨

課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記敘包身工起床情景。同時又議包身工制度的產生。通過寫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介紹她們惡劣的住宿條件;通過寫包身工的來歷和身份,說明包身工制度的產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記敘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議及包身工制度的發(fā)展。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點描寫包身工吃早飯的情景,介紹惡劣的飲食條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廠家特別愿意雇傭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價,說明包身工制度的發(fā)展。并以“蘆柴棒”被毆打侮辱為例,形象揭示出帝國主義對中國工人殘酷的壓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記敘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國主義工廠對于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點介紹包身工上工的情景。點出三大威脅,即音響、塵埃、和濕氣,又指出毆打、罰工錢和“停生意”這三大危險。第24段至第25段歸結出本文的主題,點明帝國主義由于利用了包身工這種廉價勞力而獲得巨額利潤。

第四部分(第26-33段)這是全文的總結,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將到來。這一部分,作者以墨鴨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訴包身工制度的野蠻和殘酷。

課文以生動、真實的筆墨再現(xiàn)了舊中國包身工的苦難生活,無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勾結中國封建勢力,培植野蠻的“包身工”制度,殘酷地壓榨中國工人的罪行,堅信中國工人必將奮起,砸爛枷鎖,迎來黎明。

3寫作手法

選材上注意點面結合。為了準確而深刻地再現(xiàn)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殘酷,夏衍先生進行了長期的深入調查,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面對眾多材料,作者進行了精心的編選。文章中的有幾處簡約的工人群像描寫,如清早起床一場,作者點出時間:清晨四點一刻,開場便是一個兇惡男人破口大罵,在這叫罵聲中,包身工們出場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半_地起來開門,拎著褲子爭奪馬桶,在這讓人瞠目結舌的群像,作者又點出了一個個體的形象“蘆柴棒”,她的外貌只有一字可以形容“瘦”,她在忙亂地燒稀飯。這就是包身工們清早起床的場景,通過作者的筆,我們看到的是一群被折磨得忘記自己是人的可憐的工人。還有早飯一場,作者也采用這種群像與個體結合的手法。包身工的悲慘,帶工老板、帝國主義者的兇殘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

結構上以時間為序,兼用補敘和插敘。

文章材料豐富,作者以時間為序,將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如包身工起床一場,作者將她們的慌亂、無奈、麻木展現(xiàn)得很生動,讀到此處,讀者都會驚訝,無法理解這個怪異的群體,作者此時補敘包身工的來歷,身份,使讀者在驚詫之余,痛恨包身工制度,痛恨帶工們的下劣無恥。接著,作者展示了包身工的早飯,這是一頓豬狗不如的飲食,清晨四點多起床,吃這樣一頓早飯,然后在繁重地勞作六個小時,帶工老板的刻毒不言自明,作者及時插敘之所以會有包身工制度的原因,"據(jù)說這是一種極合經濟原理和經營原則的方法"。進一步揭露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最后,作者寫包身工上工的情景,她們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艱苦勞作,盡管這已耗盡她們的血汗但還要承受毆打、罰工錢、“停生意”這三種危險,包身工們完全被置于非人的境地中,此時,作者緊接著插敘指出日本紗廠吸取中國工人的血汗迅速膨大的事實,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工人的壓榨掠奪。作者如此安排,全文環(huán)節(jié)清楚,敘議緊湊,又很形象。

【重點語段研讀】

1.課文第2段

這一段作為全文開篇的重點場景起到了強烈地渲染作用。包身工們起床時的慌亂,爭搶讓所有讀者為之驚詫。這一群像中有幾處描寫很發(fā)人深省。“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種害羞的感覺,在這些被叫做“豬玀”的人們中間,似乎已經很遲鈍了”。這一細節(jié)讓人內心震撼,這些女工大都是年輕的姑娘,愛美、自尊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們根本無法維持自身的生命,她們每日在死亡的邊界上掙扎,性命難保,又何談自尊、自愛,她們在這種非人的摧殘下,也被扼殺了人性。就是這種兇殘的,奴隸制般的包身工制度使帝國主義者的腰包迅速膨脹起來。

2.課文第9段,第10段

這兩段是作者描寫包身工們吃早飯的情景,飲食差得無法用語言形容,盡管如此,還

會有老板娘刻毒的咒罵。這二段中有一個詞讓讀者刻骨難忘?!坝袔讉€‘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笔茄剑c那些用鍋巴、豬食沖上冷水作為早飯的帶工老板們比起來,這些肯到市場收集菜葉,給包身工們吃菜的老板真可算是“慈祥”的非同一般了。這“慈祥”一詞將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盡言到極點。

3.課文第6段、第31段

這兩段中作者都使用“飼養(yǎng)”一詞,不同的是,第6段中在這個詞上加了引號,帶工們“去游說那些無力‘飼養(yǎng)’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xiāng)”;第31段開首:看著這種飼養(yǎng)小姑娘謀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yǎng)墨鴨捕魚的事了。”這兩處都運用了“飼養(yǎng)”一詞,然而差異極大;前一處,寫那些貧苦農民,她們的貧寒、饑苦,使她們的孩子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作者說她們無力“飼養(yǎng)”,這是一種無奈,一種_的無奈,養(yǎng)活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愿,然而在那個時代卻根本無法辦到,就連如同牛馬一樣的飼養(yǎng),貧寒的農民也無力維持,社會的黑暗可見一斑。而帶工老板,紗廠廠主們對待包身工卻是發(fā)自內心地視她們?yōu)闄C器,為牛馬豬狗,在這些剝削者看來包身工從來也不是人,她們只是一些可以榨取出血汗的動物,可以役使的奴隸,手段之殘忍,感情之冷酷,完全達到一種野蠻的地步。作者巧妙地運用“飼養(yǎng)”一詞,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控訴包身工制度的卑劣?!窘忸}指導】

第一題,第二題參見【課文解析】。

第三題,六個短語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悲慘遭遇,排比加強了語氣節(jié)奏,增強了感_彩。“機器”借指包身工。“豬”的比喻說明包身工物質生活待遇的惡劣;“泥土”的比喻說明包身工地位的低下和毫無人身保障,“蘆柴棒、“弓”等比喻,直觀地展現(xiàn)了包身工的凄慘形象,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肮ぷ?,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還是工作,……咳著,喘著,淌著冷汗,還是被壓迫著做工”等句子用了反復詠嘆的方法,表達了作者對包身工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

第2題,第3題參見【重點語段研讀】

第4題,罐裝了的食品與空氣隔絕?!肮扪b了的勞動力”是比喻的說法,意思是包身工永遠無法與外人接觸,與外界完全隔絕,無法接受思想,無法尋求幫助,可以供資本家們任意壓榨。

第5題,“據(jù)說”一詞表明作者對這種強盜邏輯的批判與否定,完全地引出強盜們剝削者的邏輯,讓人們清晰地看到他們的無恥與兇殘。

第6題,“畢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用在這里,強調“黎明”終究會到來,這是毫無疑義的?!澳骋恍┤恕敝傅蹏髁x資本家及其走狗幫兇帶工老板等。用“警告”,表達作者義憤的感情。

第四題,1第①句表達效果好些。“蓬頭,赤腳,一邊扣著鈕扣“這三個短語被提前強調,就突出了包身工被奴役的形象,說明生活的緊張、忙亂、勞累和辛苦。

2第①句是被動陳述句式,②是主動陳述句式,聯(lián)系上下文,必須用被動句式。

3第①句是雙重否定表示肯定的陳述句,強調的語氣比第②句重,所以①合適。

4第①句里的“粥菜”是疑問句式的獨詞句。一頓一問,起到了強調作用,突出包身工的飲食極端惡劣。第②句太平淡了。

【資料窗】

作者介紹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曾參加太陽社,是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發(fā)起人之一。作品很多,的有話劇劇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考驗》。并把小說《祝?!泛汀读旨忆佔印返雀木帪殡娪皠”?。

2.文體知識:報告文學是散文的一類,是文藝通訊、速寫,特寫等的總稱。報告文學被譽為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輕騎兵”,能迅速及時地“報告”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問題及其發(fā)展趨勢。因為它是“報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實性;因為它是“文學”,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許一定“藝術加工,具有文學性。

全國一卷高一語文教案指南解析篇四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了解科學、認識科學。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為重點,探討其中表現(xiàn)的思想內涵。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高維空間對普通人來說,是很難想像的。所以,教學重點是文章內容,而不是相關的科學知識。相關知識教師有所了解,能幫助教學課文即可,不必教授給學生。

教學方法:師生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成為一位科學家是無數(shù)有志青年的夢想,對物理的探究更是許多年輕的學子孜孜以求的,我們來看一下加來道雄的成長道路,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發(fā)。

(板書)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了解科學、認識科學

2.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為重點,探討其中表現(xiàn)的思想內涵。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畢業(yè)于美國哈佛大學,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后任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愛因斯坦》(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超弦導論》。

2.本文的基本結構

文章的題目是“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因此,敘述的順序主要是歷時性的。但是,作者開頭就說“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倍巴甑膬杉な隆弊鳛槲恼碌闹饕獌热?,又是共時性的敘述。這樣的結構安排,使文章既脈絡清楚,又重點突出。

結構如圖:

童年青年(成年)

鯉魚世界的幻想(想像)

實驗(理論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故事(理論)

3.本文的基本內容①人人都對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愛的形式尋求自然的“謎底”,但是大多數(shù)人一般直接探尋自然本身,而作者卻由人的觀察角度,反思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看似作者少年時的思維超出同齡人,其實只是他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這樣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對高維空間理論探究的基礎。

②作者少年時接觸到愛因斯坦的“未竟事業(yè)”,激發(fā)了他的探究興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動人心”,是因為他把愛因斯坦的理論當成一個“偵探故事”來閱讀、探究,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決定要對這一秘密刨根問底”,也表現(xiàn)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這是成為科學家的基本素質。

③高中時代,本應“在棒球場或籃球場玩耍”,享受青春年華,但作者卻“找遍周邊地區(qū)大量的電子倉庫,裝配必需的硬件設備”,在“學校的足球場中纏繞22英里長的銅線”,自己動手建設實驗室,驗證愛因斯坦理論,探究反物質。作者進行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體現(xiàn)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踏實的性格,顯露出一個科學工作者的潛能。

由①②到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歷程”和“教育內容”。

第二課時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本文在材料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本文布局謀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在整體上,作者并沒有從童年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按時間順序敘事,而是通過童年的兩件趣事和高中時建立實驗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長為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長的經驗;在局部上,如高中階段,作者看了許多統(tǒng)一場理論方面的書,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圖書館,相關的理論書籍是怎樣啟發(fā)、引導他研究的,這里肯定有許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筆帶過,重點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對撞機”上,其中具體的數(shù)據(jù)敘述得很詳盡,讓人體會到作者嚴謹、踏實的性格,以及內在的成為物理學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質。

2.提問:本文體現(xiàn)了怎樣的科學精神?

明確:本文三個主要部分,并不是簡單地敘述成長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學精神內涵,可以從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對成為優(yōu)秀科學家最為重要。

(1)想像力: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chuàng)造力。作者正是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局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創(chuàng)造,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2)樂趣: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應該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秘,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戲”,也是人生的“境界”?!坝螒颉笔顾麄儤反瞬黄?,充滿_,不受外界的_和干擾;而“境界”使他們不顧功利,不畏強權,只求真理。

(3)實驗精神:丁肇中說過:“現(xiàn)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實驗?!薄翱茖W發(fā)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樂趣,那只是成為科學家的最基礎的因素,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不能得到基本數(shù)據(jù),假說就不能確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不可能達到真理的彼岸。作者從事的高維空間理論,雖然還停留在紙面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在做許多基礎的實驗工作,努力使理論得到證明。即使如科學家霍金靠睿智的頭腦創(chuàng)建黑洞理論,也要有數(shù)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實驗基礎,也不是空想出來的。

3.【提問】“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是怎樣的?

明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p>

(2)“它們?yōu)樗徸约耗軌蜻\動而困惑不解”——它們以神秘的“力”來掩蓋自己的無知。

(3)“鯉魚科學家”的“消失”和“重現(xiàn)”——它們認為是“奇跡”,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鯉魚科學”的“傳奇故事”,真實地證明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它們卻認為“胡說八道”,荒謬絕倫,違背它們的“自然規(guī)律”。

4.提問:作者想通過“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自以為是”的人類和“鯉魚科學家”有相似之處。

(1)人類“一生就在我們自己的‘池子’里度過”,只要“超出我們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們就“拒絕承認”。

(2)“科學家發(fā)明像力這樣一些概念……”,是因為他們只愿意承認“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不肯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

(3)“不能在實驗室里便利地驗證”的理論,他們就加以“鄙視”,表現(xiàn)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執(zhí)。

5.提問:課文中閱讀_空間歷險故事和統(tǒng)一場理論書籍兩小段內容,對“教育歷程”的敘述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的重點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實驗室,這三個事例已經把“教育歷程”完整地勾畫出來。而夾雜在其中的兩個小事例,主要起補充和銜接的作用。歷險故事加深作者對高維空間的想像,激發(fā)興趣;而閱讀統(tǒng)一場理論書籍,既表現(xiàn)高中階段作者求知的熱情,也銜接起由理論到實驗的探究過程。

6.提問:作者說“我決定要對這一問題刨根問底,縱然為此而必須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痹谧髡咝闹小袄碚撐锢韺W家”應該是怎樣的人?

明確: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實驗條件的限制,自己的學說很難得到實驗的證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這樣的人必須耐得住寂寞,必須有奉獻精神?!霸谒晦o”意味著“理論物理學家”道路的艱辛。

7.提問:作者建立實驗室的事例,對我們現(xiàn)實生活有怎樣的意義?

明確:科學是建立在基礎實驗之上的,科學理論要經過實驗的檢驗才能得到論證。實驗不是簡單的操作,要有理論指導,要有實驗的設計,要有策劃組織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實驗考驗的是實驗者的綜合能力。而我們當前存在的問題是,重視理論,輕視基礎實驗,表現(xiàn)為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對教育而言,重知識,輕能力的現(xiàn)象很普遍。這些都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重視實驗給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啟迪。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查字典語文網(wǎng)有全面的語文知識,歡迎大家繼續(xù)閱讀學習。

全國一卷高一語文教案指南解析篇五

《荷花淀》

教學目標:

1.理解、學習抗戰(zhàn)軍民深明大義、舍家衛(wèi)國、積極樂觀的民族精神。

2.學習、賞析名家通過傳神的對話描寫把人物寫活的本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人物形象

難點:人物對話的分析

教學課時: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一定看過不少描寫戰(zhàn)爭的小說和影視劇,下面請大家說一說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成語。

如:槍林彈雨、硝煙彌漫、刀光劍影。

能再說幾個嗎?能殘酷點的。如:炮火連天、血肉橫飛等。

“血肉橫飛”“刀光劍影”充滿血腥味的戰(zhàn)爭場面描寫的確讓人驚心動魄,而今天我們要學的孫犁的《荷花淀》,也是描寫抗戰(zhàn)最艱苦階段白洋淀人民的戰(zhàn)斗生活的。大家看過課文了,小說中有沒有“血肉橫飛”“刀光劍影”的戰(zhàn)爭場面?

2、那么主要描寫了什么?景物。還有人物對話。

小說共四千余字,我統(tǒng)計了一下,有將近一半的篇幅是人物的對話描寫,很顯然這篇小說刻畫人物形象主要的手法是--人物的對話描寫。

3、中國文學長篇古典小說對人物的對話描寫都極為出色,極為精彩,大家能說出幾部這樣的作品嗎?《三國演義》。《紅樓夢》。好像還有《水滸》。

孫犁先生十分推崇《水滸》和《紅樓夢》這兩部小說,說這兩部小說的人物對話讀起來“叫人就像看見了說話人的神情,聽見了說話人的聲調”。也就是說這兩部小說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把人物寫活了。孫犁的《荷花淀》汲取了傳統(tǒng)經典小說的精華,把對話寫得簡潔樸素,讀后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窺見了人物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這節(jié)課我和大家一起來賞析這部小說高超精妙的人物對話藝術。

4、:小說的人物對話部分分布在故事的哪些情節(jié)里?

“_話別”“探夫遇敵”“助夫殺敵”。

二、分析小說傳神的對話描寫:|

a、分析小說“_話別”中三處對話描寫:

師:小說寫到由于白洋淀抗日形勢的變化,小葦莊游擊組長水生和同村的幾名年輕人參加了地區(qū)隊,明天就要上前線打日本鬼子去了,大家推選水生回家和家人說一說,盡管水生嫂還是個開明的人,但水生還是擔心妻子一下子承受不了,水生吞吞吐吐、想方設法地尋找著的開口時機,但細心、溫柔的女人還是覺察到水生今天的反常,經過再三追問,水生終于小聲說了句“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隊上去了”,于是就引出了下面這段十分精彩的_對話。

(一)、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水生小聲說:“明天……”到‘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

1、盡管水生小聲地告訴了水生嫂“明天我就要到太部隊上去了”,但女人還是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這“震動”寫出了女人怎樣的心情?震驚、悲痛。

2、為什么?

因為上戰(zhàn)場總會有犧牲,說不定這次_話別就是生死離別,女人是不忍離別。

3、女人有沒有把這種強烈的感情發(fā)泄出來給水生看?沒有,她克制住了。

4、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吮”字。

5、她是把強烈的感情克制住了,用一個“吮”的動作掩飾過去了,那么她為啥要克制與掩飾?發(fā)泄出來好了!

因為女人懂得丈夫上前線是光榮的,自己不能拖后腿,但確實又不忍心離別。

6、這一“震動”-“吮”,把深愛丈夫、不忍離別又顧及大局,顧及丈夫事業(yè)的復雜、纏綿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我們很自然會關心水生嫂到底會怎樣對待生死攸關、至關重要的大事呢?

(二)、分析“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1、經過水生一番說,水生嫂終于有了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你走……怎么辦?”說起此句,還流傳著一段佳話。有家印刷廠把此句中的句號印成了逗號,為此孫犁先生大為光火,說這是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你說錯誤在哪里呢?

逗號與句號的區(qū)別是什么?停頓語氣的長短。

2、如果是逗號,這個就成了什么復句?

轉折復句,重心在后句了,那就是說女人是不開明的,拖她丈夫的后腿了,應該說水生嫂這話是發(fā)自內心的,她是理解和支持丈夫的。

3、要是你是水生嫂你也會這樣做嗎?

是的,我覺得水生嫂很光榮。

4、看來代代總有英雄出!巾幗不讓須眉!既然是不拖后腿,理解、支持丈夫,女人為啥還要說“家里怎么辦”?水生嫂說此話時,家里該怎么辦,心里想好了沒有?

沒想好。不,我說想好了。(眾說紛紜,意見不一)

5、要正確理解一句疑難的語句,要從上下文中尋找有價值的語言信息。大家在上下文中找找,哪句可幫助大家統(tǒng)一意見。

我認為是想好了的,因為下文有句“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

其實她要水生明白她已下定決心,鼓起勇氣要擔起這副干斤重擔。她只要水生理解,她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因為她是人,她是女人。

6、就這么個簡單的句號,一個含蓄的卻又明知故問的問句,把一個深愛丈夫卻又深明大義、敢挑重擔的真實自然又光彩照人的形象矗立在我們面前了。

(三)、分析“嗯”“嗯”“無言地流淚地答應”。

1、水生明天就要去了,水生嫂主動要水生囑咐她,水生嫂是怎樣答應的?

“嗯”“嗯”?!盁o言地流淚地答應”。

2、雖說水生嫂的回答是簡而又簡,就這么個“嗯嗯”,甚至是無聲地回答,但總覺得水生嫂在聽水生囑咐時是心潮起伏、久久難平的。你想她此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依依不舍,她呆呆地等著。

3、水生有沒有說:“我走了,你要照顧好爹和小華”,他囑咐的內容有什么特點?

要求水生嫂積極進步。

4、那么最后一句為啥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為什么流著眼淚答應了他?

如果叫敵人活捉了,對一個弱小的女子會是怎樣的境遇。

會受欺辱。會受蹂躪。

5、與之拼命會犧牲這是很明顯的,那么水生為什么要妻子選擇犧牲也不讓妻子受辱?

要她保持女人的清白。更重要的是在日本鬼子面前要保持民族尊嚴。

6、那女人為啥要流淚呢?那是什么眼淚?

是悲傷的眼淚,因為馬上要與丈夫離別了。

是激動的感激的眼淚。

7、何以見得?

打是親,罵是愛。選擇犧牲是對她的愛。

8、此時水生嫂有的是對丈夫深深的依戀、無盡的感激、含蓄的表態(tài)。反正這些說也說不完的心情都包容在這一字干金的“嗯”里和無言的流淚的回答中了。讀后讓人回腸蕩氣,真可謂達到了“一切盡在簡言中,-切盡在不言中”的神妙的境界。

b、分析“探夫”前的一段對話:

才過了兩天,女人就藕斷絲連起來了,她們商量著要去探望丈夫,在這之前有一段十分富有個性的對話,我讓大家自己來閱讀分析。

1、女人此時共同的心理是什么?思念丈夫。

2、比較第一和第五個女人性格的異同,第一與第五個女人的異同在哪里?

都是內心的,秀氣的。

第一個女人可用含蓄來概括。

第五個女人更有一種害羞的可愛。

3、補全水生嫂的話,省略句的作用是什么?擔心

叫一男生回答,你覺得那個女同學說得好不好?能對一個已經很出色的答案提出更高的要求,至少追求很高,下工夫總會有收獲。

c、分析戰(zhàn)后回家路上的對話:

女人們不巧沒碰上她們的丈夫,在回家的途中卻碰到了日寇的船,她們急中生智將小船駛進了荷花淀,碰巧又把敵船引進了伏擊圈,又十分碰巧在伏擊戰(zhàn)中碰見了日夜思念的丈夫,她們目睹了丈夫們神速、徹底地消滅日本鬼子的情景,她們感到非常自豪,由于刺激和興奮,回家的路上她們又說笑起來。

1、這八句精妙靈動,這些對話表現(xiàn)了女人們怎樣的愿望?

不甘落后,積極上進,與男人們并肩作戰(zhàn),成為抗日戰(zhàn)士。

2、最后一句大家猜猜是誰的話?

最后一句到底是誰說的?這是個無法確定的問題,只要說出理由就行。不過我們必須要從文中找出理由來。

(1)可能是水生嫂說的,因為前面水生曾說:“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后分子。”

水生真的是在責怪女人們嗎?似責怪,實為疼愛、體貼。

(2)另外有人要求水生嫂成立隊伍。倒像前面提到的第二個女人說的,她心直口快。水生嫂性格比較內向、含蓄,不會是她說的。

你們的分析都有道理,難能可貴的是能從上下文中找到有關的語言信息,真正鉆入了課文。

三、小結:

1、小說最后一段要不要?為什么?

要,說明女人們由普通的農村婦女成為抗日戰(zhàn)士了。

2、作者在對這群女人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刻畫的時候,沒有作任何肖像描寫,甚至后面兩段對話描寫時也沒有介紹哪句話是誰說的,但這簡潔樸素的語言,使人物一個個栩栩如生,真情畢現(xiàn),呼之欲出。這簡直是太神妙了。如果說《紅樓夢》《水滸》通過人物的對話把人物寫活了,那么我們通過分析體會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孫犁的《荷花淀》通過人物的對話把一群真摯多情、深明大義、積極上進的婦女寫活了,這對話就可以口叫“傳神”的對話。

四、分析本文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揭示文章的主題:

有道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了一方人,培育這些女人的荷花淀該是如詩如畫,令人癡迷。齊讀2、3段。

1、好一幅靜謐、和平、朦朧的人間仙境圖,真是太美了。你認為畫中最美的一筆是什么?

畫中的“靈魂”--水生嫂。

2、通過對水生嫂對話的分析,你覺得她的美僅限于此嗎?

她的心靈更美?!?/p>

3、總結:

白洋淀是那么的美麗富饒,人民的生活是那樣的和平幸福,白洋淀的人民深深愛著淀里每一根蘆葦,每一支荷花,但無恥、兇殘的侵略者要踐踏、蹂躪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人民豈能容忍?他們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家人,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生活,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家鄉(xiāng),更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正因為愛,所以女人們能割舍自己的柔情與幸福,送丈夫上戰(zhàn)場;正因為愛,所以她們能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逐漸成長為一個英勇的抗日戰(zhàn)士;也正因為愛,這場殘酷又神圣的抗日戰(zhàn)爭才能在黨的領導下取得徹底的勝利。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偉大的人民心中有一個用真情甚至用生命、熱血寫就的“愛”字。

五、結束:

1、當年此小說發(fā)表時,許多大評論家把它當作散文來評價了。你們想想看,這是為什么?

⑴沒有血腥的描述;⑵有的是清風明月,霧白的葦?shù)?,粉紅的荷尖及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傳神的對話描寫。

2、用茅盾先生的話說,《荷花淀》是“用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來描摹時代的風云變幻”。之后人們送給它一個富有個性意味的名字“詩體小說”,而且因此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名為“荷花淀派”或“白洋淀派”。

3、我們今天學習的僅是小說的一部分,要全面了解孫犁小說的風格,還需大家課后仔細去閱讀、分析,我向大家推薦,如果大家有興趣,可閱讀《荷花淀》的姊妹篇--《蘆葦蕩》。

六、作業(yè):閱讀《蘆葦蕩》及完成同步訓練。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05914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