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龜峰山導游圖篇一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河源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龜峰塔位于東江邊的龜峰山上。傳說神仙因同情終年為水所害的河源人,萌發(fā)了惻隱之心,在新豐江與東江匯合的地方放了一只大水龜,讓它變成一個山包,然后建一座塔以鎮(zhèn)水妖。故此山稱為龜峰山,塔名曰龜峰塔。建于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是廣東省公歷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樓閣式磚塔。
傳說從前河源人民年年為水患所害,苦不堪言。神仙云游于此,看到民不聊生,萌發(fā)了惻隱之心,遂在新豐江與東江的匯合處投下巨龜,化為龜峰山,上置龜峰塔,以鎮(zhèn)水妖。至此人民安居樂業(yè),歲歲平安。
龜峰塔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屬佛塔,歷來被列為“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東江第一塔”美譽,為廣東省首批公布重點保護文物之一。龜峰塔平面為六角形,第一層外邊長為四點八米,內(nèi)邊長為一點六米,墻體厚為三點三米,通高四十二點六米。塔正門向東,塔外觀為七層,內(nèi)為十四層,一明一暗,有如竹子,節(jié)節(jié)上升,層層收分。各層設有杉木樓板加鋪方磚,其中暗層有穿墻上下兩個門,四個佛龕。明層有一門上通另一層平臺和五個門孔通外邊平座欄桿,沿階梯盤旋而上,可達頂層。平塔屬青磚結(jié)構,平座和出檐均用隔層狗牙磚疊墊出挑,出檐較其它塔寬厚。平座設有木欄桿,每層六角均有角柱,柱間飾橫架欄額相連,為典型宋代仿木樓閣式磚塔。每層塔檐現(xiàn)改用灰色琉璃瓦,施瓦當?shù)嗡?,角梁下懸掛銅鐘。龜峰塔經(jīng)八百五十七年的風雨侵蝕,原塔頂已失,臺基被堆積塵土埋沒,塔檐與平座崩塌,瓦面無存,塔內(nèi)各層原有木樓板亦已毀壞殆盡。
龜峰塔外觀為七層,內(nèi)為十四層,屬磚仿樓閣式塔。塔呈六角型,底邊長為5米,內(nèi)空心,塔底壁厚為3米,有穿壁磚級直上各層樓板,繞塔外平層座逐級可登上頂層。修復前,塔頂已毀,殘高為32米。龜峰塔修復前,塔身基本完好,未見有傾斜與裂縫。原塔為黃泥砂漿砌結(jié),磚有青、紅兩種,尺寸不一,規(guī)格有30余種。塔頂臺基已被堆積土埋沒,東北角有兩棵大葉飛榕。 從首層塔身梁枋洞孔分析和塔基挖掘考證,原應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均有3米左右的木梁斗拱瓦面。塔身每層遞減,各層均有菱角牙磚疊澀挑出的檐口與平座,因年久失修,修復前的塔檐與平座,已有不少崩塌脫落,特別是二層東南角尤為嚴重。各層瓦面無存并遍生雜草飛榕,塔身內(nèi)腔原有的木樓板,亦已毀盡無存。
民間流傳有“龍川塔無影,河源塔無頂”的傳說。其實,龜峰塔原是有頂?shù)?,其一:河源塔無頂只不過是一百多年來的事。因為《河源縣志》記載:“咸豐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龜峰塔崩第一級”。這里所指的第一級,其實就是塔頂。估計塔頂從此后就未有復原,現(xiàn)塔頂所堆積的較少青磚,可能是后來臨時用大鐵鍋封頂時而砌的。其二:修復前塔身內(nèi)腔第六層保存有一條40×40厘米的硬質(zhì)托梁,這是龜峰塔原有塔頂?shù)膶嵨镆罁?jù),現(xiàn)在恢復塔頂也照原用這條托梁。其三:據(jù)專家考證,凡宋代磚砌的密檐式樓閣塔都是有頂?shù)摹?/p>
一九八九年河源建市后,在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龜峰塔獲立項修復。修復工程嚴格遵守“修舊復舊”,“不改變文物原貌”的原則。該塔在民間有“河源塔無頂”的傳說,但據(jù)有關專家考證,龜峰塔原有塔頂,只是因為“咸豐二年壬子,龜峰塔崩第一級”(見《河源縣志》)所造成的。縣志所記的“崩第一級”即是原來的塔頂。且修復前在塔腔第六層發(fā)現(xiàn)的一條大橫梁,就是建塔時用來承托塔頂?shù)膶嵨镆娮C。從首層塔身外面的梁枋洞孔分析和塔基周圍出土的柱礎石可以證實,該塔原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伸出四米木梁塔檐,俗稱“塔裙”,這次按宋式復原。在維修復原過程中,先后發(fā)現(xiàn)幾塊紀年磚。其中一塊上刻“紹興二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磚”;另一塊上刻“萬歷三十年修”。這兩塊銘文磚不但解開了該塔始建實際年代的千古之謎,而且還證實了明代萬歷年間重修過一次的史實。修復后的龜峰塔更顯得莊嚴雄偉,瑰麗拔秀。登上該塔憑欄四眺,新老市區(qū)一覽無遺?,F(xiàn)已開放為旅游區(qū),吸引著大量中外游客。
鑒于龜峰塔歷史悠久,塔式典型,為東江著名古跡,有較好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重修龜峰塔對保護文物和發(fā)揮古塔的旅游參觀作用,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作用。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05月25日,龜峰塔作為宋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龜峰山導游圖篇二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龜峰山的核心景點—萬畝杜鵑花海。在龜背嶺上有分布集中、保存完好連片面積達十萬多畝,生長周期上百萬年得原生態(tài)古杜鵑群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龜峰山的紅杜鵑就相繼爭先斗艷的盛開了。一山連一山都被這猶如紅地毯般杜鵑花所覆蓋,整個山巒呈現(xiàn)一片紅色的海洋,遠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們把這種紅色的杜鵑花,叫映山紅,花開的時候那種如火如荼的鮮亮光彩把整個山都給染紅了。北宋詩人楊萬里曾禮贊過映山紅的這種質(zhì)樸高雅的品質(zhì):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龜峰山地處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氣候、水紋和土壤的巨大差異適宜杜鵑花的生存環(huán)境。龜峰山上的杜鵑花生自天然,分布較廣,是大別山自然風光的經(jīng)典,她屬于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是小灌木,適宜在潮濕酸性土壤中生長,她的習性是由長綠到落葉,花開的時候沒有葉子,花落后才長出綠葉。這里的杜鵑除作觀賞,葉子、花瓣可入藥并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養(yǎng)顏果脯,樹皮可提制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這種高山杜鵑樹根系發(fā)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可見杜鵑有著很大的觀賞價值、醫(yī)學價值、使用價值。
在杜鵑花海里神奇的生長著一顆杜鵑樹—杜鵑花王。也許是大自然對龜峰山的寵愛,偏將這一顆奇樹播撒到了這里,據(jù)專家考證她已經(jīng)有600多年得樹齡了,她是同一個兜同一個根上長出56枝杜鵑樹?!?6”一個有著特殊象征意義的數(shù)字,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56種語言匯成一家—愛我中華。 20xx年龜峰山風景區(qū)對這顆奇樹的高度重視和珍愛,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簽訂協(xié)議,為其投保960萬,象征在中華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同一個根同一個兜上長出56枝杜鵑樹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jié),共根相系,血脈相連,為實現(xiàn)中國民族偉大歷史復興而凝聚在一起。20xx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全世界杜鵑花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國四十多位專家,他們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龜峰山,他們一致認為湖北麻城杜鵑杜鵑是他們見到過該種杜鵑分布最集中,林分結(jié)構最純,種群面積最大,樹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yōu)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跡,真可謂麻城杜鵑甲天下。
龜峰山上的杜鵑花有著與眾不同的美,她美的真實,美的自然,美的讓人神往,美的讓人眷戀?;ㄩ_的時候有粉紅、玫紅、深紅、淺紅,總之她的顏色唯獨一個“紅”字了得。她的火紅的激情象征了麻城人熱情好客,更象征麻城的革命先輩用他們的鮮血將這片土地染成的如此紅艷,如今火紅的杜鵑花也象征了后輩的麻城人在傳承著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他們要用他們滿腔的熱血開創(chuàng)麻城美好的未來。是大自然賜予麻城杜鵑內(nèi)在、外在的美麗,麻城悠久的歷史和不同時代的人文環(huán)境賦予杜鵑花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難怪白居易曾感慨杜鵑花的美麗“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姆”。
在龜峰山不僅有神龜,有紅杜鵑,還有原生態(tài)的民俗表演,龜峰山組建的民俗藝術團演繹麻城原生態(tài)的民間藝術,展現(xiàn)麻城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傳承發(fā)揚鄂東民間藝術,讓游人深入了解麻城傳統(tǒng)民間文化?!爸腥A長壽山,世界杜鵑園”。最后我們要游覽的是龜峰山杜鵑盆景園。為了彌補只有春季看杜鵑的遺憾,實現(xiàn)“四季看杜鵑,麻城龜峰山”,景區(qū)在龜峰胡畔投資6000萬,占地30余畝,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鵑盆景園,園區(qū)分為入口區(qū)、溫室展區(qū)、戶外展區(qū)、原生態(tài)餐飲等多功能區(qū)。盆景園是景區(qū)一大靚點,能滿足游客對杜鵑花多樣性和綜合性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杜鵑花城”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天的導游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了。
節(jié)為媒,花為魂。麻城相繼舉辦了五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游節(jié)”,今年就是第六屆,在這里,純樸、勤勞、好客的麻城人張開雙臂熱忱的歡迎海內(nèi)外的朋友來到美麗的杜鵑花城做客,龜峰長壽山,杜鵑邀請您!
龜峰山導游圖篇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來到黃石寨。人們常說“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可見黃石寨是整個張家界風景的精華,一位著名詩人曾經(jīng)這樣評價黃石寨:“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标P于黃石寨的名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漢留侯張良曾在此山居住,為紀念師傅黃石公,修廟祭祀,取名黃石寨;另一種說法是從遠處眺望,此山像一頭威猛的雄獅,所以又稱“黃獅寨”。
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一起沿著這條“杉林幽徑”來欣賞兩旁讓人目不暇接的風景吧。這是一排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級,自古登黃石寨只有后山一條路,今天走的這條路,是十多年前人工開鑿的。
大家請注意聽,前面?zhèn)鱽砹岁囮嚫杪?。這是悅耳動聽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點歌臺。一個個衣著秀麗的土家姑娘正在載歌載舞地歡迎著各位來賓,她們優(yōu)美的歌聲是否會喚起您對土家民風的無限向往呢?她們的熱情好客、淳樸善良是否帶給您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和快樂?此時此刻,您是否已經(jīng)感悟到張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諦呢?
大家請看右邊對面的山上,有一個約20米高的圓形石柱,上面還有一塊長約3米、寬1.5米的石匣,石匣上有一個石蓋,這石蓋一半凌空,一半蓋于匣上,周圍環(huán)繞著五棵翠綠的松柏。傳說張良曾將黃石公的三卷天書藏于匣內(nèi),后因戰(zhàn)事平息,張良又取出天書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卻忘記合上抽蓋,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開的石匣。由于石匣內(nèi)曾藏過天書,因而被人譽稱為“天書寶匣”。
好了,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半山腰了,離“會當凌絕頂”的寨頂只差一半的路程了。大家請看前方,兩山相擠,中間僅有一條通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里就是“南天門”。
大家請看這邊,順著我手指方向的便是“定海神針”。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強硬的身軀支撐著整座大山?!岸êI襻槨迸c“金鞭巖”遙遙相對,形成了一幅十分壯觀的“天然壯景”。那前面這座孤立的柱峰又是什么景點呢?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達300余米,這就是張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為立在南天門下面而得名。“南天一柱”是整個“武陵源”風景的特寫,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種歷經(jīng)萬年滄桑卻仍然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整個“武陵源”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景觀的縮影,也是“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jié)”的節(jié)徽和標志。
說起石英砂巖峰林地貌,大家一定會覺得奇怪,大自然為何如此神奇?根據(jù)科學論證:3億多年以前,這里曾是一片__大海。大約在1億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沖擊,石英砂巖在海底沉積了500多米厚。后來,經(jīng)過新構造運動強烈抬升,這里成為了陸地。地面抬升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細小的沙石被沖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巖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沖刷等綜合作用,使武陵源地區(qū)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了這種奇特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
好了,現(xiàn)在我要告訴大家,我們已經(jīng)順利登上黃石寨寨頂了。我?guī)Т蠹业健罢桥_”來看看吧。站在這兒,使人油然產(chǎn)生“一覽眾山小”的感慨!特別是到了晚上,有一種與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覺,似乎一伸手,就能將天上的星星給“摘下來”。
眼前的這個人工景點就是“六奇閣”。“六奇”準確地說是指山奇、水奇、云奇、石奇、動物奇、植物奇。這是公園內(nèi)唯一的人造景觀,它是采用大理石和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四層,是一座集民俗、書法、自然景觀于一體的特殊樓閣。站在樓上,可以盡情飽覽張家界的壯麗風光。好了,我們的游覽也要結(jié)束了,有機會歡迎大家再來黃石寨旅游,謝謝大家!
龜峰山導游圖篇四
各位朋友,下面就讓我們坐下來,“偷得浮生半日閑”,看看茶藝表演,喝幾杯清茶吧。
[野坡嶺景區(qū)]
各位朋友,剛才我們在峽州民俗表演廳盡情領略了背山的厚重與采茶的歡快,下面就讓我們登上野坡嶺,走進山上人家,去體驗一次山里人的真實生活。
野坡嶺
沿著臺階蜿蜒而上,看著路兩邊的花草樹木,聽著清脆的鳴叫聲,相信各位朋友會有“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的真切感覺。各位朋友,大家請看前面的大石上刻有“野坡嶺”三字,這就是進入野坡嶺景區(qū)的第一道關口。據(jù)當?shù)乩先藗冎v,原先這山坡嶺上人煙稀少,加上樹茂林密,經(jīng)常有野豬、獾子、麂子、兔子等野獸出現(xiàn),故名野坡嶺。而如今,住在深山里面的人家陸續(xù)搬遷到峽江邊上,這里成了上山勞作的必經(jīng)之路,走的人多了,也不再是荒郊野外了,但這一帶卻保留了“野性”十足的勞作和生活習俗。
施鹽坡
沿著臺階繼續(xù)登山,路兩邊的植被越來越茂密,這一帶就是“施鹽坡”了。從這里到平善壩一帶背山面江的山坡,過去人稱“施鹽坡”,實為“私鹽坡”。這個名字大約起源于清代。據(jù)史書記載,清初規(guī)定,宜昌只準銷淮鹽。川鹽入境,以走私論處,并于雍正年間,在平善壩設川鹽卡,進行捕緝。據(jù)傳,在平善壩橫江設有鐵鏈條,天黑后將鏈條從江水中絞起鎖江,以防船只偷渡。由于鹽是人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奈镔Y,川鹽運鄂又是順江而下,因此,盡管官府嚴禁川鹽入鄂,但從四川偷偷運進的私鹽還是不少。鹽販通常先與湖北買主聯(lián)系好,把鹽偷運到石牌一帶,請“背腳”沿著我們現(xiàn)在走的這條路,將鹽從江邊背到山頂,繞道出峽后,設法過江進城出售。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個山坡叫“私鹽坡”,后避諱“私”字才傳為“施鹽坡”。
峽江背簍
過去,山民們在這條路上運輸貨物,全靠雙肩和背簍,人們將背鹽和背貨進山的人稱為“背腳”,也就是“腳夫”。峽江兩岸,崇山峻嶺,山隔水阻,老百姓世代與高山相伴,也與背簍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過去,這里是一片背簍的世界,大背、小背、扁背、腳背、花背、三斗背、五斗背,種類繁多,樣式精巧別致。小伙、姑娘、老人、小孩,不論上山還是下山,都背著背簍,穿行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之間,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姑娘出嫁,要織“洗衣背簍”作陪嫁,洗衣背簍小巧玲瓏,蔑絲細膩,圖案別致,花紋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勞的“招牌”;女兒生孩子,娘家要送一個“娘背簍”(又叫“兒背簍”),作為斟“粥米酒”禮行。背簍成長筒形,腰小口大,專門用來背孩子;摘苞谷則用“高背簍”,它口徑粗,腰細,底部呈方形,高過頭頂,象倒立的葫蘆;砍柴、扯豬草要用“柴背簍”,它蔑粗肚大,經(jīng)得住摔打。用背簍必用打杵,有了打杵,隨時可歇肩。在道路兩旁,有許多天然的土石坎,可以墩背子歇肩,叫“懶凳”,但總趕不上打杵方便。打杵形如丁字,常叫“丁字打杵”,有的還在打杵腳上釘有鐵箍和鐵釘,一杵一個窩,用以防滑,所以又叫它“鐵打杵”。背腳要歇息時,隨時可用丁字打杵將簍底撐上,人作半臥勢,以稍事休息。背簍,在山里人看來,就象沙漠駱駝,江河之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背簍,是峽江人民適應特殊地理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是歲月的積淀,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一副優(yōu)美的民俗風情畫。多少年來,峽江人在此上山下山,來來往往,背負著辛酸與苦楚,也背負著喜悅與豐收,背出了三峽人特有的自信與剛強。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雖然無法親身體驗背背簍的滋味,但經(jīng)過這段臺階的攀登,相信大家早已體驗到了背腳者的辛酸與沉重。
孤亭
各位朋友,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亭子名叫孤亭,大家可在這里休息一下。亭子外邊的這塊石碑上,刻著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扇子峽》一詩:“絕境慰人心,誰家住玉岑?亂云生翠竇,密雪灑青林。高閣臨空豁,孤亭陷邃深。定知非俗士,槽急不容尋”,“孤亭”的名字就是從詩中第六句而來。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游覽三峽時,被這里的秀麗風光所吸引,他觸景生情,揮豪寫下了這首詩。站在孤亭,向四周望去,遠處群山蒼茫,云霧繚繞,近處桔林簇簇,炊煙裊裊,腳下大江奔涌,百舸爭流,一幅巨大的峽江山水風光圖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目及千里,思接千載。
孤亭,還是中觀石令牌的絕佳之地。站在這里,放眼望去,巍峨的石令牌矗立江邊,氣勢非凡,它與身后的山體有一道裂縫,寬3米有余。據(jù)說是大禹治水時用神斧所劈,誰知石令牌堅不可摧,只劈開一道裂縫。從山頂上看,石令牌與其身后的山體恰似人的鼻子,因而此山叫石鼻山,南宋建炎年間峽州夷陵郡曾設治于石鼻山,達六七年之久。
天下第一桃
各位團友,大家請看道路左邊,這里有“天下第一桃”桃園。石牌一帶,氣候宜人,土壤呈酸性,自古就為產(chǎn)桃之地,歷史上多有詩文吟唱:“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桃花飛綠水,三月紅江邊”等等。但由于歷史原因,歷史上桃花盛開的美景,已名不符實了。三峽人家風景區(qū)在開發(fā)和建設中,成功的引進了北京農(nóng)科院培育的優(yōu)良品種——大富豪雪桃,栽植面積達10多畝。這種桃花花期長,花瓣大,花色鮮艷,掛果周期長,從春季開花至冬季采果,長達200天左右,桃果在生長期呈青、黃、玫瑰紅三種顏色的神奇變換,令人驚嘆!該桃果子大,平均單果重250克左右,最大的可達800克,因而被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譽為“天下第一桃”。該桃的另一獨特之處是為反季節(jié)水果,春季開花直到冬季方可摘果,期間花開花落,顏色變化,桃果滿枝又為峽江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沿著石板路前行,穿過一片樹林,十幾棟高低錯落有致的土屋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就是山上人家了。屋上蓋著石板瓦或小青瓦,墻上掛著蓑衣、斗笠、背簍,屋頂炊煙裊裊,四周鳴犬相聞,桔林掩映的田間不時傳來野味十足的峽江情歌。隨著腳步的移近,不知各位朋友有沒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山上人家民居
各位朋友,這種獨特的民居就是人們所說的“吊腳樓”,朋友們可能只從電視上見到過,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山上人家的這種“吊腳樓”,被現(xiàn)代建筑學家稱為“桿欄式建筑”。峽江一帶地勢險峻,房屋多依山勢而建,木質(zhì)結(jié)構,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擁。遇到高坎地勢,則要立柱或筑墻,才能與正屋跑平合檐,故稱“吊腳樓”。其獨特之處是前低后高,側(cè)面有走廊,后面有陽臺,俗稱“走馬轉(zhuǎn)角樓”。一般分為上下兩層或三層,上層通風,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堆放雜物,還可防止毒蛇猛獸侵襲。吊樓有大有小,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吊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由于臨江,地勢險要,一戶人家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個層次,似臺階一樣。步入山上人家,幾步臺階,便把你引進一個個原始淳樸的屋子,進入屋子,穿過一道門,又一架臺階把你引入另一處居室,好像捉迷藏一樣,回廊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外人進得去,卻難走出來。在這些老屋里走一走,便可領略到峽江人順應自然,又不斷地與自然抗爭,執(zhí)著地營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個性。而屋頂上的遮蓋物,也是大有講究的,有蓋泥瓦的,也有蓋茅草、石板和青瓦的,各有所喜,也各有其說。蓋泥瓦的人家會說“黃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蓋茅草的人家會說“茅草屋里臘肉香”;蓋石板的人家會說“石板底下有福享”。但這都體現(xiàn)了峽江人民的樂觀、風趣和對生活的熱愛。走上吊腳樓,檐角高翹,曲廊盤繞,舉目四望,風光如畫,大有空中樓閣之詩畫意境,有詩贊嘆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盡收。吊腳樓上枕一夜,十年作夢也風流?!?/p>
龜峰山導游圖篇五
燕子埡海拔2200米,209國道穿崖而過,崖上松杉吐翠,紅樺披錦,遠觀山崖旁兩翼山嶺似飛燕展翅,又因附近有名的燕子洞,得名燕子埡。
燕子埡是人造壑口,1962年為使209國道貫通,當時108個工人,每4人1組,晝夜兩班功課,用火藥炸開了今天大家所看見的這一人造豁口,有位友人問我為什么叫“埡”?埡是一種地貌特點,兩山之間的壑口就稱為埡,凡被稱為埡的地方,皆為交通之咽喉,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燕子洞:燕子洞為天燕景區(qū)的標記性景觀,由燕徑直接通往燕子洞,燕子洞高約20米,洞內(nèi)較寬,可容千人,從外看就象一不規(guī)矩梯形,洞為一自然石灰?guī)r溶洞。 洞內(nèi)冬暖夏涼,里面棲身著數(shù)以萬計的短嘴金絲燕。 該燕子體長為12厘米,嘴長只有2厘米,頭背部為黑灰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故而得名短嘴金絲燕。
短嘴金絲燕原來是一種海燕,它為什么會在高山安家落戶,千秋萬載,從不離去?下面就讓我們帶著疑難進入燕子洞吧,進洞約5米后,便無亮光,越進里面越黑,不到50米便已伸手不見五指,可這對燕子卻全無障礙,它們歸巢時一不撞著崖壁,二不相互碰撞,能在黑暗中精確地落回自己的巢中。 迷信工作者曾做過有趣的實驗,將燕子在野外抓住,用黑布或膠布將其雙眼遮嚴,它們依然能正確無誤的飛回洞中,并照樣在洞中穿行。 本來它的頭部藏有一種相似超聲波的功效,不必眼睛就可探測出前面有無阻礙物,同時它們還具備依據(jù)太陽、月亮、星星的地位,分辨出方位的才能,其敏銳度幾乎到達了令人難以相信的水平,此為短嘴金絲燕的第一大特征。 第二大特征是它的巢,被稱為燕窩,它的燕窩不像其余的燕窩僅用土壤或樹枝做成,而是由它本人的內(nèi)分泌形成,因而經(jīng)由加工當前就是高等養(yǎng)分補品。
金絲燕是一種海鳥為什么生涯在高山地帶?據(jù)說, 神農(nóng)架 在遠古時代是一片汪洋大海,經(jīng)過億萬年的桑田桑田的變遷,現(xiàn)在燕子洞保存著冬暖夏涼的的 天氣 ,堅持了原大陸性特征,因此它便留下來了,世代相傳,直到如今。
云天飛渡
持續(xù)前行咱們便來到被稱為云天飛渡的觀景橋,此橋從遠看就象一輪彩虹吊掛于云天之中故名“云天飛渡”。 這一座單孔無鉸鏈雙曲線鋼架橋梁,在中國建造史上屬當先程度。 它懸空高、跨度大是亞洲海拔最高的一座欣賞橋。 該橋總投資230萬元,其鋼材能抵御零下42度酷寒。 它高50米,跨度為58。 8米,旁邊窄,兩邊寬,最寬處達5米,最窄處3米。 在橋上是觀賞天燕云海跟晚霞的絕佳處。 站在橋上,有一種寬淵博大,視線寬闊的地步,能夠?qū)⑺涸忌趾妥现窈庸纫挥[無余。 同時當?shù)厝酥v,這里原是一條龍脈,當年修209國道時將龍脈給炸斷了,所以當初修了這座云天飛渡將龍脈聯(lián)接起來了。
紫竹河谷
紫竹河谷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的集水區(qū),海拔高差近20xx米,這里 氣象 潮濕,人類運動損壞較少,保留有比擬原始、豐盛的森林植被類型。 該區(qū)稀釋著我國南從秦嶺、淮河,北至漠河順次散布的山地暖溫帶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中山帶落葉闊葉林,中山帶溫帶落葉闊葉、常綠針葉混交林和亞深谷寒溫帶常綠針葉林等四種植被類型。 生態(tài)體系完全,生物物種多樣,椐不完整統(tǒng)計,該區(qū)領有高等維管教動物20xx多種,高級動物400多種,其中有20余種受國度重點維護。 就森林植物類型而論,該地域是我國北亞熱帶少有的資源最豐碩的山地之一。 因為河谷中眾多的落葉闊葉和常綠闊葉樹像一個個噴水壺大批的蒸騰水分,據(jù)說一棵樹出產(chǎn)一公斤干物資,要蒸騰一千公斤的水分,這些蒸騰的水分便凝固成霧氣,沉沒在的森林的上空,每當雨過天晴,便會形成洶涌澎湃的云海,有時如小溪奔淌;有時似絹帶縹緲,有時似仙女散花,傾刻間形成浩如煙海,山峰在云海中時隱時現(xiàn),樹木在云霧中若明若暗,群山如列島、似風帆,不是空中樓閣而勝似子虛烏有。 但更奧妙壯觀的便是佛光,佛光在中國只有兩個地方呈現(xiàn)過,一是四川的峨眉山,一為 神農(nóng)架 的燕子埡,佛光的構成存在必定前提的限度。 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必須有云海作參照物。 第二、具備四周高山,中間為谷地的特別地形。 第三,必需有陽光照耀在云海之上并形成45度夾角,多少經(jīng)折射和散射后才干形成一輪壯麗多彩的光環(huán)。 獨特之處是光環(huán)能將人和物體映入光環(huán)中,造成“人在光環(huán)中,光環(huán)隨人動”的巧妙氣象。
會仙橋
穿過云天飛渡橋,我們就上了會仙橋,會仙橋相傳是炎帝神農(nóng)氏和太上老君下棋、聊天的處所。 前面的觀景臺有成長在石縫中的香柏樹,順風搖曳、婀娜多姿、依然那樣郁郁蒼蒼,鴛鴦樹給無數(shù)有情人作出了榜樣,千百年來仍然那樣相依相偎、忠貞不喻,向大天然訴說著古老的戀情故事。
神龜探海
沿步游道繼承往前行,未幾我們就會來到龜頭巖,傳說此山中有一只神龜,是鎮(zhèn)山之寶,可保塔坪庶民安全,一旦神龜離去,便會有災害來臨。 有一天一位風水先生覺察神龜有離山出奔的跡象,就號令塔坪百姓捐資。 建筑六梭九級的寶塔一座,以便鎮(zhèn)住神龜,當寶塔建到第八級時,神龜已從山中露頭。 當?shù)匕傩照撇枷?,焚香上供,頂禮膜拜,并請求修塔的工匠在一個晚上把第九級塔建起。 第二天一早六棱九級塔全體竣工,再看神龜?shù)念^已變成了巖石,就這樣神龜永遠留在了山中,保佑著塔坪一方百姓的安然。
龜峰山導游圖篇六
荊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東望省會武漢、西接長江三峽,南與湖南常德、岳陽、益陽交界、北與荊門毗鄰。轄荊州、沙市兩個區(qū)和公安、監(jiān)利、江陵三個縣及松滋、洪湖、石首三個市??倗撩娣e483平方公里,總?cè)丝?30萬。
荊州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已經(jīng)形成,它是大禹治水定天下,定下來的九州之一,因為它管轄范圍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兩廣邊界和河南南陽盆地,而且靠的是湖北省南漳縣西邊的荊山山脈,當時古人按照依山傍水定地名的慣例定它為荊州。這個城市的特點就是一城二名,既叫荊州城,又叫江陵城,江陵城的來歷是兩千六百多年以前成立了江陵縣,江陵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遠處無高山,近處皆陵埠,也就是遠處沒有高山,近處都是丘陵和水的意思。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說的就是這個城市。
現(xiàn)在咱們所在的位置是荊州市的沙市區(qū),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沒有來過我們沙市的呢?沙市原先是個輕工業(yè)城市,特別是紡織業(yè)比較發(fā)達,而且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企業(yè),比如說活力28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另外呢,沙市最早的時候也不叫沙市,叫沙石,可能是因為原來這里石頭比較多的原因吧。原來它是長江上比較熱鬧的一個碼頭,早在1895年,清政府跟英國簽定的(馬關條約)里面有一條就是在長江上開辟五個通商口岸,那么沙市就是這五個通商口岸中的其中之一。
荊州市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中外聞名的三國古戰(zhàn)場,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的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長江三峽旅游線、古三國旅游線、楚文化旅游線上,人文景觀很多,歷史遺跡遍布全市,現(xiàn)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雞公山遺址、楚紀南城、八嶺山古墓群、荊州古城墻、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舊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市9(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余處。荊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蜀、吳為奪取荊州,不是留下了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且留下了大量的三國遺址。主要有江陵的關公點將臺、馬跑泉,洪湖的曹操灣、烏林寨,監(jiān)利的子龍崗、華容道,石首的繡林鎮(zhèn)、劉郎浦,公安的孫夫人城等。荊州城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墻,歷經(jīng)1800多年,古貌猶存?,F(xiàn)存城規(guī)模之大保存之好,為我過南方所僅有,在全國也為數(shù)不多。城內(nèi)有建于唐代的開元觀、玄妙觀,建于明代的太暉觀,建于清代的文廟、關廟和鐵女寺。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荊州早在五千年前就是原始人類生存的地區(qū),城北的雞公山就是五萬年至二十萬年前的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五、六千年前,人類在荊州大地上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屈家?guī)X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春秋戰(zhàn)過時代,青銅器冶煉技術,煅鑄鐵技術,絲織刺繡技術和漆器工藝技術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老莊哲學、楚辭文學和音樂舞蹈也都登上了古代世界文明的殿堂。楚故都紀南城及其周圍,有楚城遺址5座,楚文化遺址83處,大型古墓800多處,其中包括18個楚王的葬墓。三國時期,諸葛亮稱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過也。魏、蜀、吳三國的眾多政治家、軍事家圍繞荊州斗智斗勇,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故事和許多三國勝跡。
荊州自古人杰地靈,素有唯楚有才之譽。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就曾在這里任職20余年。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員,也是我國杰出的大文豪,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還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則,表字靈均。正則即平,以法天:靈均即原,以法地。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故里漢壽滄港。約生于公元前340年正月初7日(有說初5日),逝于公元前278年,5月初5日,享年62歲。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后,屈是楚國(昭、屈、景)三族中第一個大旺族。武王把次子瑕分封在屈的地方,即今日的漢壽境地。瑕就以屈為他的派稱,以后便成了屈姓。從瑕到屈原已有5百多年的歷史。屈原的祖父屈宜恤,做過宣王時的司馬,威王時的莫敖,是威震諸侯的大將軍,屈原的父親屈丐,字伯庸,是統(tǒng)帥楚國最精銳申息之師的大將軍。
屈原離京后,前往江南途中,因秦魏攻楚時,懷王想起屈原,便派人找回了他,懷王命他第二次出齊,聯(lián)齊抗秦,憑自身的才名和三寸不爛之舌,一舉說服齊宣王。但是,張儀又勾結(jié)南后再次詆毀屈原,懷王勃然大怒,改任他為三閭大夫,此職是掌管王族三姓的有關事務,負責譜牒,祭祀和教育等。雖職位較高,但不能面見國王。當懷王出秦赴約時,容顏憔悴的屈原,跪在路邊哭勸,反被奸臣靳尚推倒在地,飛車而去,其惡果懷王被扣,囚禁三年,死于秦國,這時屈原已42歲。
屈原聽說懷王靈柩已回,赴京扶柩痛哭,并奉勸襄王與秦斷交,襄王已動心而未成行,反娶秦王之女,認賊作父,屈原竟拼命求見,在宮門口卻碰上子蘭,他大聲怒罵子蘭。第二天,子蘭向襄王極力誹謗屈原,襄王大怒,便撤了他三閭大夫之職,流放江南很久他已50余歲了。
屈原離開郢都,沿長江而下,滿懷悲憤,憂愁交加,便寫下了《離騷》。在流浪中寫了《招魂》,還設靈位誦此詩祭祀懷王。以后過洞庭、逆沅水,回到漢壽滄港故里住了很久。在此期間他每天在河邊湖畔走來走去,獨吟詩歌。他已面黃肌瘦,形若枯槁。一天在滄浪河畔遇漁父相交談心,便寫下了《漁父》。爾后,他離家行至湘水時,秦軍破郢都,聞此消息,他更憂國憂民,心似火焚,就寫下最后一首《懷沙》詩,表明他堅守忠潔、誓死不屈的決心。于5月5日自沉汩羅江,年62歲,故里滄港人民一聽到屈原投河,立刻去汩羅撈尸,并將包好的粽子投入河中,以免魚龍傷害尸體。年年如此,便成了端午龍舟競渡和包粽子的傳統(tǒng)風俗。
1953年,農(nóng)歷5月初5日,我國廣泛開展了紀念屈原的活動。同年9月,世界和平理事會開會紀念屈原,號召全世界人民向他學習。
屈原創(chuàng)造了與日月爭光的楚辭25篇,其中23篇是在故里滄港寫就?!峨x騷》是中國詩壇的杰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史詩,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在很多國家的圖書館里還掛著屈原的畫像?!秶L》和《離騷》合稱為風騷,連詩人也稱騷人??谷諘r期,曾一時定5月5日為詩人節(jié)。
屈原雖已離我們2283周年了,但他的著作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偉大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不僅要世代緬懷他,而且要廣泛宣傳和認真學習他。我們要學習他堅持奮進的思想,忠誠高潔的品德,寧死不屈的意志和愛國愛民的偉大精神。
龜峰山導游圖篇七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左手邊就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東湖風景區(qū)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qū)之一,東湖的面積有西湖面積的六倍之大,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解放之后,朱德總司令游覽東湖的時候曾說過“東湖暫讓西湖好,將來更比西湖強”的詩句,這也說明我們的東湖有著巨大的潛力。
從五十年代開始東湖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huán)境,東湖被分為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qū),但現(xiàn)在對外開放的就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qū)。我們今天游覽的就是磨山景區(qū)。
進入磨山景區(qū)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到一面非常有楚文化特色的大鼓,叫做虎坐鳥架鼓,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的重要樂器種類,以兩只臥虎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長腿昂首的鳴鳳,一面大鼓用紅繩懸于鳳冠之上。在楚文化中,我們隨處可見這種形象的鼓,多為漆器制品。
關于虎坐鳥架鼓的來歷有一段歷史淵源,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人和位于現(xiàn)在四川一代的巴人連年征戰(zhàn),巴人崇尚老虎,而楚人崇尚鳳,各自以虎和鳳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楚人雖然不能每次戰(zhàn)爭都打能贏巴人,但是他們在思想上,精神上,都覺得楚國是最強的,所以他們制作了這種虎坐鳥架鼓,寓意著楚人可以把巴人踩在腳下,巴人要以楚人馬首是瞻。也是因為有這樣的民族榮譽感,楚國才能所向無敵,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磨山景區(qū)可以說是一個大型的楚文化主題公園,大家遠遠的可以看到前面的楚城門,楚城是參照當時楚國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所設計,建造的。
城門有三個門洞,一大兩小,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晏子使楚的故事,當年晏子代表齊國出使楚國,楚人欺負晏嬰身材矮小,讓他從城門的小門入,晏子說:“如果我是出使狗國,那么我就從狗門入,現(xiàn)在我出使楚國,不應該從此門入?!背藳]辦法,不能承認自己是狗國,只好敞開大門,迎接晏嬰。從這個小故事里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楚國確實有多個門洞。
城門上是用甲骨文寫的“楚城”二字,我們可以看到楚城門很有特色的地方是兩邊的望樓比中間的望樓要高,由此可以方便的監(jiān)控周圍的環(huán)境,以防敵情。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方是楚城門除了陸門以外,還設有水門。根據(jù)楚人臨水居高城的特點,楚城外一般都有天然的護城河,而且楚地處于南方,河流湖泊眾多,不僅城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城內(nèi)也是流水密布。通過水門,那些乘船而來的商賈和使節(jié)就可以直接開船進城。我們這里的楚城門就沿襲了當年的風格,向東湖里延伸出了一個水門。大家可以看右手邊,那是我們的楚長城,大家都知道秦長城,很少知道楚國也有長城的,因為楚國的長城沒有那么宏偉,但是建造的年代要比秦國早很多,也是作為防御之用。
關于這個楚城門,當年設計建造的時候?qū)<覀優(yōu)槠洳牧系倪x擇大傷腦筋,本想以青灰色的石磚作為材料,可是那樣的風格接近于唐代的城墻,宮殿建筑,年代就比較近了。用一般的轉(zhuǎn)頭又無法體現(xiàn)楚國的特色。后來專家們將目光放在武漢沿江碼頭臺階所用的紅砂石上,楚人剛好崇尚紅色,而且這些砂石資源豐富,售價便宜,就用此來建造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楚城門。
這兩個巨大的銅鳳叫做楚鳳標,高8.7米。鳳是楚國人的圖騰,被視為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國人非常崇尚鳳凰,所以在很多楚墓中出土的器物上都是鳳的圖案。我們可以看到這里的銅鳳同我們在門口看到的虎坐鳥架鼓一樣,也是腳踏老虎。這里的把鳳的尾部特意做成上揚的形象,就像熊熊烈火,這也表現(xiàn)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鳳標修建最妙的地方在于鳳尾形成的拱門,恰好將巍然屹立于磨山主峰的楚天臺罩住,成為烘托楚天臺的一個銅光環(huán),這樣一來鳳標和楚天臺就形成了“借景”效應。
登上345級臺階就可以登上楚天臺,楚天臺的名字取自毛澤東同志的一句“極目楚天舒”,而在楚國最頂級的建筑被稱為臺。楚天臺是參照楚靈王時的行宮---章華臺的遺址修建的。這里有一個小故事,據(jù)說靈王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歡細腰,他自己是細腰不說,還對細腰的大臣非常喜愛,許多人為了得到靈王的厚愛都節(jié)食束腰,以致后來許多人都餓死了,所以在民間又有“靈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的說法,章華臺也因此被稱為細腰宮。據(jù)說有一次楚王宴請賓客,在章華臺大擺宴席,哪知客人爬上章華臺就休息了三次,所以章華臺又名“三休臺”,而現(xiàn)在我們登上楚天臺的臺階上也設有三個休息平臺。
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磨山最主要的景點之一-----楚才園,它向我們展示了楚國800多年歷史長河中的著名典故。楚才園的門口懸掛著四口楚式編鐘,是按照曾侯乙編鐘所設計的,編鐘上刻有四個甲骨文,從右向左讀出就是“惟楚有才”。這里要說到一個歷史典故:當年蔡國的聲子出使晉國,途中遇到了受到誣陷而逃亡鄭國的楚國大夫伍舉,為了幫助伍舉回到楚國,聲子回到蔡國后就急忙來到楚國并見到了楚國令尹(宰相)子木。子木問聲子:“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哪個更加賢明?"聲子說:“楚國的大夫更賢明,就算晉國很有多的人才都不如楚國,可是,雖楚有才,晉實用之,楚國的人才大都流失到晉國了,晉王非常重視楚國的人才?!甭曌舆€向子木列舉了很多楚國人才到晉國為官的例子。子木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報告給了楚王,楚王隨即召回了流失到晉國的人才們,并且迎回了伍舉。后來“雖楚有才”被傳誦成了“惟楚有才”,這里的“惟”并不是“唯獨”的“唯”,并不是說只有楚國有人才,而是個語氣詞,意思是“啊!原來楚國有人才”。
進入楚才園的第一座雕像叫做次非斬蛟,展現(xiàn)的是楚國一位勇士在湍急的河流中奮力搏斗的場景。勇士雙眼圓睜,手持寶劍與兇惡的揚子鱷搏斗,整個場面充滿了原始的張力,在這里主要是想向游人展示楚國地處在河流湖泊眾多的南方,建城之初人們生活環(huán)境惡劣,水獸橫行,但是楚國人民不畏艱險,頑強的生活了下來,而且也表現(xiàn)出活躍在社會最底層的英雄形象。
這個頭像是楚國的祖先鬻熊,他是商紂王時期楚民族非常有作為的一位酋長,他帶領當時的楚民族離開了荒淫無道的商紂王,投奔民心所向的周王朝。使得后來的周天子分封他的曾孫熊繹為楚國的第一任國君。鬻熊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分為鬻氏和熊氏,從此改變了楚國的國君由民主選舉的禪讓制改為熊氏子孫世襲制。
這邊這幅巨大的浮雕名叫熊繹守燎,上面有一個人頭像,雙眉緊鎖,下面是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很多人在火堆旁邊載歌載舞。這個頭像就是熊繹,他是鬻熊的曾孫,在周王朝建立的時候被封予“子男”的爵位,這是當時周天子分封各諸侯最低的爵位。有一次周天子在會稽山舉行諸侯大會,雖然熊繹也參加了,但是只能忙于一些會場的具體事物,做后勤工作,守著火堆,不能參與政事。這件事被楚國人認為是奇恥大辱,與后來楚國迅速崛起,楚成王代表周天子主持盟會,楚莊王敢向周王室詢問鼎之輕重,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個雕塑名叫卞和抱璞,是發(fā)生在楚國非常有名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楚山腳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在山腳下發(fā)現(xiàn)了一塊璞石,他知道里面藏有一塊無價寶玉,出于對國家的熱愛,他把璞玉獻給了當時的楚國國君楚厲王,楚厲王見了便叫一位宮廷玉匠來辨識。誰知玉匠手藝雖然高超,卻從未見過粗糙的璞石,于是就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厲王大怒,砍斷了卞和的左腿。楚厲王死后,楚武王登位,卞和又抱著那塊璞玉去覲見,誰知楚武王還是寵幸當年的玉匠,結(jié)果卞和又被看去了右腿。不久后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繼位,被砍下雙足的卞和已經(jīng)80歲了,回顧往事不勝傷感,于是抱著璞石在山下嚎啕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出了血。消息傳到楚文王耳中,便召見了他,并問他:“楚國有那么多因為欺君之罪被砍掉雙足的人,為什么你要哭的如此傷心?”卞和義正言辭的回答:“我哪里是悲傷失去雙足,我悲傷的是明明是塊寶玉卻偏偏說它是石頭,明明我忠心為國,卻說我欺君,楚王不分真假,不辨忠奸,這才是我最傷心的。”楚王聽了深受感動,這次他不再讓玉匠用肉眼辨別,而是命人將璞石劈開,結(jié)果果然是舉世罕見的無價之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和氏璧的來歷。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一長排浮雕描述了銅礦開采,絲織刺繡,漆器漆畫和舞蹈音樂;向我們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同時告訴我們楚文化的源遠流長。我們沿著這一長排浮雕可以看到很多楚國當時的名人逸事,包括許行講學,甘德觀星,高山流水遇知音,楚囚南冠,優(yōu)孟衣冠,楚寶倚相,隔河對射,伍參主戰(zhàn)等等。
走了一圈,我們馬上就要走出楚才園了,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尊大型雕塑的名字叫做“莊王出征”,中間這位雄偉高大,身穿戰(zhàn)甲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耙圾Q驚人”這個成語的來歷就跟楚莊王有關。在楚莊王剛繼位的時候,三年不理朝政,整天歌舞享樂,有位大臣叫做伍舉,他不知道莊王到底是不是明君,于是故意試探他:“臣聽說山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不鳴,不知道是為什么,大王您知道是什么原因么?”他滿以為莊王答不上來。誰知莊王毫不思索的說:“此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蔽榕e一聽大喜,為君王感到高興,因為他知道莊王不是昏君。事實證明莊王果然很有能力,他通過三年時間摸清誰是正直的,為國家著想的大臣,哪些是昏庸,奸佞的臣子,之后更是帶領著楚國進入鼎盛時期。
我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個小時后我們在門口集合。
龜峰山導游圖篇八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左手邊就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東湖風景區(qū)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qū)之一,東湖的面積有西湖面積的六倍之大,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解放之后,朱德總司令游覽東湖的時候曾說過“東湖暫讓西湖好,將來更比西湖強”的詩句,這也說明我們的東湖有著巨大的潛力。
從五十年代開始東湖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huán)境,東湖被分為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qū),但現(xiàn)在對外開放的就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qū)。我們今天游覽的就是磨山景區(qū)。
進入磨山景區(qū)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到一面非常有楚文化特色的大鼓,叫做虎坐鳥架鼓,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的重要樂器種類,以兩只臥虎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長腿昂首的鳴鳳,一面大鼓用紅繩懸于鳳冠之上。在楚文化中,我們隨處可見這種形象的鼓,多為漆器制品。
關于虎坐鳥架鼓的來歷有一段歷史淵源,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人和位于現(xiàn)在四川一代的巴人連年征戰(zhàn),巴人崇尚老虎,而楚人崇尚鳳,各自以虎和鳳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楚人雖然不能每次戰(zhàn)爭都打能贏巴人,但是他們在思想上,精神上,都覺得楚國是最強的,所以他們制作了這種虎坐鳥架鼓,寓意著楚人可以把巴人踩在腳下,巴人要以楚人馬首是瞻。也是因為有這樣的民族榮譽感,楚國才能所向無敵,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磨山景區(qū)可以說是一個大型的楚文化主題公園,大家遠遠的可以看到前面的楚城門,楚城是參照當時楚國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所設計,建造的。
城門有三個門洞,一大兩小,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晏子使楚的故事,當年晏子代表齊國出使楚國,楚人欺負晏嬰身材矮小,讓他從城門的小門入,晏子說:“如果我是出使狗國,那么我就從狗門入,現(xiàn)在我出使楚國,不應該從此門入?!背藳]辦法,不能承認自己是狗國,只好敞開大門,迎接晏嬰。從這個小故事里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楚國確實有多個門洞。
城門上是用甲骨文寫的“楚城”二字,我們可以看到楚城門很有特色的地方是兩邊的望樓比中間的望樓要高,由此可以方便的監(jiān)控周圍的環(huán)境,以防敵情。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方是楚城門除了陸門以外,還設有水門。根據(jù)楚人臨水居高城的特點,楚城外一般都有天然的護城河,而且楚地處于南方,河流湖泊眾多,不僅城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城內(nèi)也是流水密布。通過水門,那些乘船而來的商賈和使節(jié)就可以直接開船進城。我們這里的楚城門就沿襲了當年的風格,向東湖里延伸出了一個水門。大家可以看右手邊,那是我們的楚長城,大家都知道秦長城,很少知道楚國也有長城的,因為楚國的長城沒有那么宏偉,但是建造的年代要比秦國早很多,也是作為防御之用。
關于這個楚城門,當年設計建造的時候?qū)<覀優(yōu)槠洳牧系倪x擇大傷腦筋,本想以青灰色的石磚作為材料,可是那樣的風格接近于唐代的城墻,宮殿建筑,年代就比較近了。用一般的轉(zhuǎn)頭又無法體現(xiàn)楚國的特色。后來專家們將目光放在武漢沿江碼頭臺階所用的紅砂石上,楚人剛好崇尚紅色,而且這些砂石資源豐富,售價便宜,就用此來建造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楚城門。
這兩個巨大的銅鳳叫做楚鳳標,高8.7米。鳳是楚國人的圖騰,被視為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國人非常崇尚鳳凰,所以在很多楚墓中出土的器物上都是鳳的圖案。我們可以看到這里的銅鳳同我們在門口看到的虎坐鳥架鼓一樣,也是腳踏老虎。這里的把鳳的尾部特意做成上揚的形象,就像熊熊烈火,這也表現(xiàn)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鳳標修建最妙的地方在于鳳尾形成的拱門,恰好將巍然屹立于磨山主峰的楚天臺罩住,成為烘托楚天臺的一個銅光環(huán),這樣一來鳳標和楚天臺就形成了“借景”效應。
登上345級臺階就可以登上楚天臺,楚天臺的名字取自毛澤東同志的一句“極目楚天舒”,而在楚國最頂級的建筑被稱為臺。楚天臺是參照楚靈王時的行宮---章華臺的遺址修建的。這里有一個小故事,據(jù)說靈王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歡細腰,他自己是細腰不說,還對細腰的大臣非常喜愛,許多人為了得到靈王的厚愛都節(jié)食束腰,以致后來許多人都餓死了,所以在民間又有“靈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的說法,章華臺也因此被稱為細腰宮。據(jù)說有一次楚王宴請賓客,在章華臺大擺宴席,哪知客人爬上章華臺就休息了三次,所以章華臺又名“三休臺”,而現(xiàn)在我們登上楚天臺的臺階上也設有三個休息平臺。
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磨山最主要的景點之一-----楚才園,它向我們展示了楚國800多年歷史長河中的著名典故。楚才園的門口懸掛著四口楚式編鐘,是按照曾侯乙編鐘所設計的,編鐘上刻有四個甲骨文,從右向左讀出就是“惟楚有才”。這里要說到一個歷史典故:當年蔡國的聲子出使晉國,途中遇到了受到誣陷而逃亡鄭國的楚國大夫伍舉,為了幫助伍舉回到楚國,聲子回到蔡國后就急忙來到楚國并見到了楚國令尹(宰相)子木。子木問聲子:“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哪個更加賢明?"聲子說:“楚國的大夫更賢明,就算晉國很有多的人才都不如楚國,可是,雖楚有才,晉實用之,楚國的人才大都流失到晉國了,晉王非常重視楚國的人才?!甭曌舆€向子木列舉了很多楚國人才到晉國為官的例子。子木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報告給了楚王,楚王隨即召回了流失到晉國的人才們,并且迎回了伍舉。后來“雖楚有才”被傳誦成了“惟楚有才”,這里的“惟”并不是“唯獨”的“唯”,并不是說只有楚國有人才,而是個語氣詞,意思是“啊!原來楚國有人才”。
進入楚才園的第一座雕像叫做次非斬蛟,展現(xiàn)的是楚國一位勇士在湍急的河流中奮力搏斗的場景。勇士雙眼圓睜,手持寶劍與兇惡的揚子鱷搏斗,整個場面充滿了原始的張力,在這里主要是想向游人展示楚國地處在河流湖泊眾多的南方,建城之初人們生活環(huán)境惡劣,水獸橫行,但是楚國人民不畏艱險,頑強的生活了下來,而且也表現(xiàn)出活躍在社會最底層的英雄形象。
這個頭像是楚國的祖先鬻熊,他是商紂王時期楚民族非常有作為的一位酋長,他帶領當時的楚民族離開了荒淫無道的商紂王,投奔民心所向的周王朝。使得后來的周天子分封他的曾孫熊繹為楚國的第一任國君。鬻熊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分為鬻氏和熊氏,從此改變了楚國的國君由民主選舉的禪讓制改為熊氏子孫世襲制。
這邊這幅巨大的浮雕名叫熊繹守燎,上面有一個人頭像,雙眉緊鎖,下面是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很多人在火堆旁邊載歌載舞。這個頭像就是熊繹,他是鬻熊的曾孫,在周王朝建立的時候被封予“子男”的爵位,這是當時周天子分封各諸侯最低的爵位。有一次周天子在會稽山舉行諸侯大會,雖然熊繹也參加了,但是只能忙于一些會場的具體事物,做后勤工作,守著火堆,不能參與政事。這件事被楚國人認為是奇恥大辱,與后來楚國迅速崛起,楚成王代表周天子主持盟會,楚莊王敢向周王室詢問鼎之輕重,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個雕塑名叫卞和抱璞,是發(fā)生在楚國非常有名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楚山腳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在山腳下發(fā)現(xiàn)了一塊璞石,他知道里面藏有一塊無價寶玉,出于對國家的熱愛,他把璞玉獻給了當時的楚國國君楚厲王,楚厲王見了便叫一位宮廷玉匠來辨識。誰知玉匠手藝雖然高超,卻從未見過粗糙的璞石,于是就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厲王大怒,砍斷了卞和的左腿。楚厲王死后,楚武王登位,卞和又抱著那塊璞玉去覲見,誰知楚武王還是寵幸當年的玉匠,結(jié)果卞和又被看去了右腿。不久后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繼位,被砍下雙足的卞和已經(jīng)80歲了,回顧往事不勝傷感,于是抱著璞石在山下嚎啕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出了血。消息傳到楚文王耳中,便召見了他,并問他:“楚國有那么多因為欺君之罪被砍掉雙足的人,為什么你要哭的如此傷心?”卞和義正言辭的回答:“我哪里是悲傷失去雙足,我悲傷的是明明是塊寶玉卻偏偏說它是石頭,明明我忠心為國,卻說我欺君,楚王不分真假,不辨忠奸,這才是我最傷心的?!背趼犃松钍芨袆?,這次他不再讓玉匠用肉眼辨別,而是命人將璞石劈開,結(jié)果果然是舉世罕見的無價之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和氏璧的來歷。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一長排浮雕描述了銅礦開采,絲織刺繡,漆器漆畫和舞蹈音樂;向我們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同時告訴我們楚文化的源遠流長。我們沿著這一長排浮雕可以看到很多楚國當時的名人逸事,包括許行講學,甘德觀星,高山流水遇知音,楚囚南冠,優(yōu)孟衣冠,楚寶倚相,隔河對射,伍參主戰(zhàn)等等。
走了一圈,我們馬上就要走出楚才園了,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尊大型雕塑的名字叫做“莊王出征”,中間這位雄偉高大,身穿戰(zhàn)甲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耙圾Q驚人”這個成語的來歷就跟楚莊王有關。在楚莊王剛繼位的時候,三年不理朝政,整天歌舞享樂,有位大臣叫做伍舉,他不知道莊王到底是不是明君,于是故意試探他:“臣聽說山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不鳴,不知道是為什么,大王您知道是什么原因么?”他滿以為莊王答不上來。誰知莊王毫不思索的說:“此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蔽榕e一聽大喜,為君王感到高興,因為他知道莊王不是昏君。事實證明莊王果然很有能力,他通過三年時間摸清誰是正直的,為國家著想的大臣,哪些是昏庸,奸佞的臣子,之后更是帶領著楚國進入鼎盛時期。
我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個小時后我們在門口集合。
龜峰山導游圖篇九
“紅樓凝碧備,黃鶴繞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東?!?/p>
紅樓—這個不能也不會被中國人忘記的名字。作為“民國之門”的它是武昌首義的見證,更是中華民族由抵抗侵略走向崛起的偉大的里程碑。懷著一顆崇敬與激動的心, 我向這幢屹立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建筑走去。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孫中山先生的高大銅像,莊嚴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我不由得停下急切的腳步,仰視著這位民主革命的先驅(qū)高大的身影:他身著黃袍馬褂,左手執(zhí)杖,右手持帽,堅毅的眼神凝視著遠方。此刻的我似乎能夠感受到他驅(qū)除韃虜,解救歷盡苦難的中華民族和中國民眾的豪情壯志。一百年前,就是這個身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為新中國的到來創(chuàng)造了條件。我情不自禁地深深的鞠上一躬,向這位“國父”表達崇高的敬意。
接著就到紅樓門口了。二面鐵血十八星旗不得不讓我再次肅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這樣一面旗幟號召關內(nèi)十八省的全體炎黃子孫都聯(lián)合起來,拯救民眾于水火之中。戰(zhàn)場上青年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場景在此刻變得異常清晰,正是他們“敢為天下先”的革命勇氣和不怕犧牲精神吹響了武昌起義勝利的號角,使革命的炮火響徹全國。
終于目睹到紅樓的端莊典雅了。百年的風雨并沒有洗涮掉那鮮艷奪目的紅色,日光下紅樓依然是那么的雄偉莊嚴;正如百年的歷史并沒有使人們忘卻這段歷史,在心里對這群先行者的感激之情與日俱增。
1920xx年的中國,山雨欲來風滿樓。陽春四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熱血未冷;夏秋之交,四川保路同志軍槍聲頓起。終于在十月十日,革命黨人發(fā)起了武昌起義,一舉光復武漢三鎮(zhèn),在此建立了湖北軍政府。 這座本意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所謂民意機關在建成后僅過了一年竟成了摧毀清政府統(tǒng)治的總司令部,這難道不是歷史對腐朽清政府的無情嘲諷嗎?
步入展廳仿佛置身于當年神秘而又莊嚴的歷史場景,那種緊張而又熱烈的戰(zhàn)斗氣氛深深地感染著我。軍政府會堂、黎元洪起居室和會客室、孫中山駐鄂會客室、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大量翔實的史料,生動地反映了武昌首義和辛亥革命,不僅進一步增加了我對民國史的認識,更增進了對革命黨人的敬仰之情。20世紀的中國,如同人間地獄般黑暗,民族處于內(nèi)憂外患之中危亡難料,民眾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是他們,以天下興亡為己任,高喊著”驅(qū)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給民族帶來了希望,給民眾點亮了曙光。 “蛇山當年炮聲隆,傾倒清廷首義功,蕩盡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紅樓紅”,這句題詞精煉地寫明了后代對革命黨人的崇敬之情。
帶著激動而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主樓,夕陽的余暉下,紅樓被烘托得格外壯麗。至此,我的紅樓之旅也該宣告結(jié)束了,然而內(nèi)心卻久久難以平靜。
看到曾經(jīng)的天朝上國被帝國主義的瓜分掠奪,民眾受到列強的欺壓,心里不由得沉重起來。正如孫中山所指出的那樣:“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個國家要興盛富強必須要緊跟時代潮流,不可閉關自守,固步自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歷史意義就在于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之后中國人民長期進行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guī)模地開展起來。作為新世紀的我們幸運地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時代,要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也要有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與時俱進,學習各種先進知識技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時代的腳步,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知道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轟轟烈烈的革命并未能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和人民的悲慘境遇,最終宣告失敗了。然而革命者的初衷是好的,精神是偉大的,他們走出了中國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步,他們的嘗試和犧牲是中國走向現(xiàn)代的關鍵一步,歷史的豐碑上永遠刻有他們的名字,后代兒女永遠對革命先烈心存最深切的感激!
“斑斑熱血,永勵后昆?!奔t樓,記載了辛亥革命的足跡。這里,是中國一段漫長歷史的終點;這里,更是中國一個嶄新紀元的開端,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應該紀念,我們當自豪,我們當奮起。
明年就是武昌首義100周年紀念日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緬懷歷史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放眼未來,用今天的奮斗締造明天的幸福生活!
龜峰山導游圖篇十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東湖景區(qū)參觀游覽。東湖風景區(qū)位于武漢市城區(qū)的武漢二環(huán)線與武漢三環(huán)線之間,因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東部而得名。景區(qū)面積73平方千米,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六倍,為中國第二大城中湖。武漢東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為核心,湖光山色為特色,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區(qū),每年接待海內(nèi)外游客達數(shù)百萬人次,是華中地區(qū)最大的風景游覽地。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由聽濤區(qū)、磨山區(qū)、落雁區(qū)、吹笛區(qū)、白馬區(qū)和珞洪區(qū)6個片區(qū)組成,楚風濃郁,楚韻精妙。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等全國重點大學都坐落在東湖湖畔。東湖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毛澤東一生鐘愛東湖,將其稱為“白云黃鶴的地方”。20xx年4月27日和28日,在武漢東湖賓館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非正式會晤。
各位朋友,東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東湖的景觀景點有100多處。12個大小湖泊,120多個島渚星羅棋布,112千米湖岸線曲折,環(huán)湖34座山峰綿延起伏,10000余畝山林林木蔥郁。武漢東湖風景區(qū)由聽濤景區(qū)、漁光景區(qū)、白馬景區(qū)、落雁景區(qū)、后湖景區(qū)、吹笛景區(qū)、磨山景區(qū)、喻家山景區(qū)等組成。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聽濤景區(qū),它是東湖景區(qū)的核心景觀之^7位于東湖最大的湖泊郭鄭湖的西北岸,前身是民族資本家周蒼柏先生的私家花園-—海光農(nóng)圃,也是東湖風景區(qū)的第一個開放景區(qū)。主要景點有行吟閣、屈原紀念館、滄浪亭、長天樓、魯迅廣場、九女墩、湖光閣、楚風園和中國內(nèi)陸最大的東湖疑海沙灘浴場等。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磨山,這是東湖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三面環(huán)水,六峰逶迤,既有優(yōu)美如畫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觀。磨山楚城,是武漢市最亮麗的旅游休閑勝地之一。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致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qū)的四大特色。在武漢有“綠色寶庫”之譽。景區(qū)內(nèi)千米軌道的磨山樹倒之謎,可謂千古難解之謎,為東湖景區(qū)添加了一層神秘感。著名的武漢大學,掩映在山林之中。古樸典雅的校園建筑錯錯落落散在櫻花、桂花等花木間,引來游人無數(shù)。
各位請看,這是全長28.7千米的東湖綠道,被稱為最聰明、最健康、最有愛心、最干凈的綠道,是國內(nèi)首條城區(qū)內(nèi)的aaaaa級景區(qū)綠道,“它是離市民最近、最美麗的一條綠道。”綠道串聯(lián)起東湖的磨山、聽濤、落雁三大景區(qū)。10月17日,在第三次聯(lián)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大會上,東湖綠道作為“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發(fā)展計劃”主題論壇上的樣板工程向世界推介。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武漢歡樂谷,它位于武漢東湖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歡樂大道196號,占地約210多萬平方米,是深圳華僑城集團繼深圳、北京、成都、上海后打造的全國第五個、華中地區(qū)首個歡樂谷主題旅游公園,是武漢市傾力打造的復合型、生態(tài)型和創(chuàng)新型的大型文化旅游勝地。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東湖鳥語林世界。在這里,從各地征集各種珍稀鳥類200多種8000余只。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鳥類達20多種,約1000多只,如丹頂鶴、金雕、東方白鸛、綠孔雀,還有國外的金剛鸚鵡、火烈鳥,非洲鵜鶘等珍稀鳥類,極具觀賞、科研價值。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磨山楚城,此城建于1992年7月,是東湖磨山楚文化游覽區(qū)的人口,設計古樸,氣勢恢宏。城門高23.4米,寬11米,由水門、陸門、城墻、望樓、箭樓和烽火臺組成,全長117米。陸門中門寬3.9米,兩側(cè)門各寬1.8米。楚俗尚紅,城墻采用湖北大冶紅砂石,題額“楚城”為甲骨文,由現(xiàn)代商史學家、甲骨文學家胡厚宣先生題寫,“荊楚雄風”匾額為著名書法家李鐸手書。
各位請看,這是武漢東湖櫻花園,它與日本弘前櫻花園、美國華盛頓櫻花園共舉名為世界三大櫻花園,東湖磨山櫻花園與武漢大學櫻花一同撐起武漢世界三大櫻花之都的美譽,東湖櫻花園每年3月份至4月份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櫻花節(jié)。
各位游客朋友,請大家看這是東湖梅花園,它與南京梅花山梅園、上海淀山湖梅園、江蘇無錫梅園共舉名為中國四大梅園,東湖梅花園每年2月份至3月份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梅花節(jié)。梅花是武漢市的市花。
龜峰山導游圖篇十一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曹軍由江陵東進,長途跋涉,將士已有疾疫。與江東兵初戰(zhàn),發(fā)生挫折,曹公把全軍移于江北,便于進退。與江東兵隔江相持于烏林、赤壁之間。江東兵統(tǒng)帥周瑜等 在江南,部將黃蓋提出“火攻”作戰(zhàn)計劃。瑜等為達到“火攻”敵方船艦的目的,由黃蓋出面,向曹公致書云欲詐降。書內(nèi)大意“以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原百 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nèi)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次述惟有“周瑜、魯肅偏懷淺贛,意未解耳?!弊詈笥质觯骸拌に筋I,自易摧破。交鋒 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即。”曹公因一系列性勝利,把周瑜、黃蓋密謀,看成劉琮、蒯越舉荊州歸降,等量齊觀,影響到謀士、軍師荀攸等看不出底 細和密謀,一般將領更不至疑問。都樂于看到黃蓋從水上來降場面。
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三日,黃蓋指揮的十艘蒙沖斗艦滿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系于其尾。黃蓋在艦上乘著東南風急,于 江上舉帆,各艦只順序加快速度,向北岸急駛。曹公與吏士,皆出營立觀黃蓋的來降,只有謀士程昱于東風緊急中發(fā)現(xiàn)來艦輕而浮,判定不是運糧船只,擔心會發(fā)生 意外,即向曹公提出注意敵人有詐謀問題。來船距北岸將近二里時,黃蓋指揮的十艦,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船駛?cè)缂?,沖擊曹軍水寨。水寨火起,船被鐵鏈鎖著, 無法拆開?;痣S風舞,岸上營寨也都起火,烈焰沖天,曹軍陷于一片火海。南岸孫軍則搖旗吶喊,擂鼓助威。
江北岸曹軍水寨、岸上遭到風火船艦突然襲擊,引起一陣混亂。南岸孫軍也增派部隊渡江,參加戰(zhàn)斗,以圖擴大戰(zhàn)果。雙方在火焰紛紛中,相互戰(zhàn)斗。曹將張遼指揮 所部精兵,擊退黃蓋的猛攻。徐晃也能亂中鎮(zhèn)定,整軍應戰(zhàn)。在這曹孫二軍戰(zhàn)斗緊張劇烈間,劉備的豫州軍及猛將張飛、趙云各率所部分向烏林兩側(cè)與背后猛烈攻 擊,劉備也親冒矢石指揮戰(zhàn)斗。曹公以腹背受敵孫損失慘重,乘孫劉兩軍尚未合之際,遺棄大量人馬物質(zhì)和死傷將士,撤出烏林,向華容道方向轉(zhuǎn)進。
劉備乘烏林江面戰(zhàn)起,指揮部屬向烏林側(cè)背曹軍進攻,同時顧 及孫劉兩軍鉗攻。曹軍失敗,又可能向江陵方向轉(zhuǎn)進,對通往江陵的華容道,選派精兵,巧施埋伏。并 于危險路口兩側(cè),堆集薪柴,預備火攻。曹公引兵進華容道,遇著猛雨、大風,遇到泥濘、堵塞,道不通行。派遣羸兵負草填鋪,騎才得通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 死者滿地遍野。劉軍伏兵以氣候關系,發(fā)火稍晚。曹公一行已出險區(qū)。及到江陵,對華容道劉軍伏兵猶心有余悸的說:“劉備,吾儔也,但得計(準備和動手)稍 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全被消滅)矣。”雖未被全部殲滅,但南進大軍損耗大半,屬嚴重的慘敗,從而結(jié)束了曹孫劉三方的赤壁之戰(zhàn)。
赤壁戰(zhàn)后,出現(xiàn)曹、劉、孫,即魏、蜀、吳鼎峙局面,即歷史上的三國。這個關鍵性戰(zhàn)役,曹公以絕對優(yōu)勢兵力(20萬左右)對孫劉聯(lián)合絕對劣勢兵力 (4---5萬)。戰(zhàn)爭過程,出現(xiàn)政治、軍事、外交等各中形式的斗爭。戰(zhàn)爭結(jié)局,失敗的為兵力優(yōu)勢的曹軍,勝利的則為劉孫兵力劣勢的聯(lián)合部隊。因赤壁之 戰(zhàn),就成為中外人士所矚目和關心樂道的著名戰(zhàn)役。
兵家言: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必數(shù)赤壁之戰(zhàn)。中國人認為:到赤壁才知 “道、天、地、將、法”的高妙。外國人認為:到赤壁才能體味東方文化之神秘。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zhàn)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zhàn)場遺址。
龜峰山導游圖篇十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參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紅樓。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閱馬場,因為它紅墻紅瓦,故武漢人稱之為“紅樓”。1920xx年10月10日,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湖北地區(qū)的革命黨人,成功地發(fā)動了武昌起義。宣傳廢除清朝宣統(tǒng)年號,建立中華民國,結(jié)束了在中國延續(xù)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紅樓因此被譽為“民國之門”,由于紅樓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樓前的廣場中央聳立著孫中山銅像,南端有黎元洪拜黃興為將的“拜將臺”紀念碑。紅樓紀念館的墻上懸掛著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親筆題寫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匾額。紅樓的主樓平面呈“山”字形,為紅色磚木結(jié)構二層樓房,典雅莊重。
我們面前的這幢建筑就是鄂軍都督府的舊址,也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筑。它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建筑風格是模仿西方議會大廈的。樓前是同心廣場,寓意是“兩岸一新,和平統(tǒng)一”;樓后是議員公所;還有東、西配樓,其中東配樓專管陳列辛亥文物300余件,許多都是世界罕見的珍品。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鄂軍都督府的會議廳,它原來是咨議局的議事堂。主席臺上布置有一面旗幟,即十八星軍旗,是武昌起義的軍旗,十八星象征著山海關內(nèi)漢族居住的十八個省份。主題和象征意義是十八個省份的炎黃子孫團結(jié)起來,用“鐵血精神”即武力來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陳列分為七個部分、九個展廳,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武昌起義的歷史和影響。
這是序廳,正面弧線是一組武昌起義的領導人物,副線上是一組十八星旗,民國成立后,十八星旗被頒定為民國陸軍軍旗。
這是第二廳,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漢。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也未能幸免。自1961年英國在漢口建立租界后,其它各國也相繼而來。他們以租界為據(jù)點,對湖北進行侵略,與此同時,封建統(tǒng)治的危機也日益加深。面對清政府的內(nèi)憂外患,湖廣總督張之洞開始在湖北推行聳動中外聽聞的“湖北新政”,主體思想就是“中體西用”,以西方先進的科技手段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
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張之洞深受刺激,為了加強軍力,他開始在湖北編制“新軍”,大力提倡讀書人當兵,投筆從戎在當時竟成為一種時尚。張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觀上為中國的變局準備著條件,很多革命黨人都投身于起義。
武昌起義成功后,革命黨人隨即成立鄂軍都督府,推舉原清軍統(tǒng)領黎元洪為都督,并發(fā)布公告,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清政府聞訊后大為震驚,急派陸軍和水師統(tǒng)領水路大軍分途并進,直抵武漢,并重新起用袁世凱,委以重任,全權指揮水陸各軍進攻武漢。軍政府成立后立即擴軍備戰(zhàn),武漢市民踴躍投軍,未經(jīng)訓練便赴戰(zhàn)場與清軍展開殊死搏殺。最終清軍統(tǒng)領下令焚燒漢口,使繁華的街市變成一片焦土。
革命黨人黃興聽到起義消息后,一路喬裝打扮,乘船到武漢,部署對清軍的反擊戰(zhàn)。其后由黎元洪委任黃興為戰(zhàn)略總司令一職,負責陽夏保衛(wèi)戰(zhàn)。這座由泥人張制作的黃興蠟像反映的正是當年都督拜將的情形。
武昌起義得到了全國大多數(shù)省份的相應, 1920xx年,孫中山自海外歸來,1920xx年元旦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20xx年,清帝下詔退位,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告終。作為“首義之區(qū)”的武漢,今天還能找到那場革命帶來的印記。
龜峰山導游圖篇十三
神農(nóng)溪,發(fā)源于神農(nóng)架主峰,流經(jīng)湖北巴東縣境內(nèi),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峽谷之中,至巫峽口東匯入長江。神農(nóng)溪是一條典型的峽谷溪流,兩岸山峰緊束,絕壁峭聳,溪水在刀削般的峽壁間沖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險灘、長灘、彎灘、淺灘六十余處。水道雖狹急卻清淺,漂流極富刺激而又安全。
神農(nóng)溪流經(jīng)三個風景各異的峽谷--棉竹峽、鸚鵡峽、龍昌洞峽。兩岸風光奇美,峽谷中少有開闊地,最狹處兩岸相距僅7米。船行峽中,如穿幽巷重門。一座座高達數(shù)百米的山峰劈面壓來,幾乎望不見前面的水道。
在以險見長的棉竹峽中,難以攀登的峭壁上溶洞遍布,巨大的石鐘乳凌空倒懸,河床窄而落差大,4公里航道就有大小險灘30多處。乘舟漂流,全憑船工技巧,令人心跳怦然,卻是有驚無險。
鸚鵡峽是三個峽中景色最秀麗的一個,兩岸植被如纓絡垂掛,四季長青,巖水滴滲,飛瀑涌泉,奇觀迭現(xiàn)。有一段峽谷,無論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開的鮮花,故名“年花灘”;有一處“九股水”的地方,溪邊泉眼涌出多股泉水,分清、濁、混三色,因名“三色泉”。
神農(nóng)溪最后一個峽谷是龍昌洞峽,此峽對峙均寬不足二十米,兩岸壁立水中,連綿不斷,曲折迂回長達五千余米,大有矍塘峽夔門之雄。沿途可見人文景觀--巖棺群和古棧道。峽東岸離水面150米高的絕壁上,有許多小洞穴,深淺不同地放置著巖棺,肉眼清晰可見。
神農(nóng)溪堪稱無污染的天然之流,溪水碧澈,一清到底,除“三色泉”外,幾乎見不到一縷混水。溪底遍布五色石,如花似錦。湍湍處水流如雪似霧,船行如飛;水緩處形成幽靜平湖,濃綠莫測,扁舟蕩漾;淺灘處水深不及膝,船底與河中卵石相摩,格格有聲,全靠拉纖。
神農(nóng)溪又名沿渡河,位于巴東新縣城的北岸,是長江走出巫峽進入香溪寬谷之后的第一條支流,發(fā)源于我國著名的"華中第一峰"之稱的湖北神農(nóng)架原始森林主峰的南坡,全長60公里。千百年來,神農(nóng)溪象龍一樣雄踞于千重大山和萬道深淵之間,最后在湖北巴東縣境內(nèi)的西壤口,悄悄地擁入浩瀚的長江懷抱。
三峽工程蓄水之前,游客游覽神農(nóng)溪要乘坐原始、古樸的土家族"豌豆角"木制扁舟放漂,游客一路上可以盡情地領略優(yōu)美動人的土家族巴山舞,還有高亢激昂的纖夫號子,令人心然怦動。
三峽工程蓄水之后,游客游覽神農(nóng)溪要改乘大型環(huán)保游船,這種環(huán)保游船在蓄水前是進不了神農(nóng)溪的,神農(nóng)溪的峽谷并沒有因水面升高而使峽谷感減弱,兩岸相距不過五六十米,山峰依然高聳,游船碧波蕩漾,穿行于峽谷之間,忽而向左露出一灣幽谷,忽而向右拐出一片新的天地。
今天的神農(nóng)溪是一片綠色的世界,水是濃綠的,山是翠綠的,而且是一種伸手可及的綠。這里已成為新三峽中一個峽谷幽深、綠樹叢蔭、水清倒影、風景如畫的旅游勝地。
與大寧河小三峽一樣,神農(nóng)溪也分三個峽段,三峽工程蓄水后,龍昌洞峽和鸚鵡峽變化較大,棉竹峽還相對原始,旅游部門在這里開發(fā)了船夫裸體拉纖的新項目,以彌補神農(nóng)溪原始風情消失所帶來的遺憾。從這些船夫們嘴里引吭高歌的號子聲,貼著石壁,貼著溪流,貼著卵石灘,在峽谷中傳響,神農(nóng)溪風光很美,人更美,并且這種美是永恒不變的……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09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