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產(chǎn)品人物海報 產(chǎn)品設(shè)計人物模型優(yōu)質(zhì)(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35:34
最新產(chǎn)品人物海報 產(chǎn)品設(shè)計人物模型優(yōu)質(zhì)(六篇)
時間:2023-06-06 15:35:34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產(chǎn)品人物形象篇一

“彪悍”是在網(wǎng)絡上的一個新型而夸張的詞語,形容一個人在某些方面為人處事很霸氣時刻保持一個女漢子的態(tài)度。

什么?你們想認識她?什么你們還想和她成為好朋友?······

別急別急。我現(xiàn)在就介紹一下我們班的“彪悍姐”——看!她就是’彪悍姐“!她就坐在那里,喏,就是坐在那個角落里靜靜的看書的那個,柳條般的眉毛下面有一對黑寶石般的`眼睛,雙眼皮,高鼻梁,馬尾辮。她只要一笑紅撲撲臉蛋上嘴角邊有兩個深深的小酒窩。不笑不知道,她一笑你們嚇一跳,想必她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是千年不變的”苦瓜臉“——只要有人一逗她就笑,一張大嘴巴說起話來慢條斯理,不慌不忙的,不過她一笑就捂著嘴,真可愛。

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那你走進我們班,即使我不說你們也知道她是誰。

產(chǎn)品人物形象篇二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清照的人物形象,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的女詞人,齊州章丘明水(今山東濟南)人。她長于詞令且兼工詩文,有《易安居士文集》等傳世,并著有詞論,后人輯有《漱玉詞》。其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的學者,其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

李清照的詞作,形式上善于運用白描手法,不堆砌辭藻,語言清麗,形成了自己獨創(chuàng)的藝術(shù)風格——“易安體”。她論詞崇尚典雅和情致,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她被后世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評價她是“偉大的詞人,在中國詞壇的第一流的代表作家中,她應該名列前茅”。

李清照生活的南宋時期,社會上有許多封建習俗禁錮著女性的身心。

首先,纏足在南宋已經(jīng)出現(xiàn)。一些學者經(jīng)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女子纏足興起于北宋,到南宋時,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嘆纏足?!巴肯隳彸胁?,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wěn),并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边@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應該看到,纏足詩的寫作是以纏足習俗的出現(xiàn)為依存條件的,這說明,宋代確已出現(xiàn)纏足習俗。

另外,南宋還特別重視婦女的貞潔。在“靖康之難”中,北宋后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的歷史,既是南宋人難以啟齒的恥辱,也是激勵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動力。對于南宋道學家來講,這場災難也給他們敲響了警鐘:在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南宋時期,金軍的頻繁入侵隨時都會使女性們遭到貞節(jié)不保的噩運。如何在戰(zhàn)場失利的情況下保住婦女的貞節(jié)成了道學家們關(guān)注的問題,他們舍棄北宋時期重生存輕貞節(jié)的觀念,提倡婦女舍生命保貞節(jié),這種觀念也逐漸被士大夫們所接受。經(jīng)過道學家們的反復說教和統(tǒng)治者的大力宣傳,到了明清之際,女性的社會活動和生存空間日益縮小,而標榜她們殉節(jié)的貞節(jié)牌坊卻日益增多,在生存與貞節(jié)之間,女性們除了殉節(jié)外已別無選擇。

李清照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經(jīng)歷了生活上由富裕到衰落、愛情上由幸福到孤苦無依等多方方面的巨大打擊之后,內(nèi)心積聚了大量郁結(jié)難抒的情緒,全部通過她所見到的景物轉(zhuǎn)化成優(yōu)美的文字,托物言志,聊以抒懷。

即便當時的社會充滿著壓抑,李清照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對自己的能力、氣質(zhì)、性格等個性特征的感知、態(tài)度和自我評價,也沒有因為當時的社會的禁錮和束縛而消減光芒,而是越發(fā)的鮮明和突出。她在詞中表現(xiàn)出的自我形象,通過一系列景物描寫和一系列與女性有著微妙聯(lián)系的意象,巧妙地向我們傳遞著她當時的心境與感想。

后人對這兩首詞的普遍評價是活潑清新、語意雋秀,李清照以天真活潑、自然明快的語言風格,以女性獨有的細膩心思,像我們描繪了兩幅畫面。前者以歡快的筆觸記述了自己生活中一次酒醉晚歸的經(jīng)歷;后者以巧妙的應答方式表明了自己對自然景物的關(guān)注。這兩首此種所表現(xiàn)的生活場景和對自然的感悟,都是一名女子所特有的不同于男子的柔情,李清照在此中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名熱愛生活,多愁善感,關(guān)注大自然的女性形象,這也正代表了李清照前期詞作中的自我形象特質(zhì)。

靖康之變之后,李清照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流離顛沛、病貧孤苦、漂泊失所,她受欺凌、遭誣陷,又痛失愛人,當這些災難以一種無法阻擋之勢一齊向她襲來,她對痛苦有著比常人更深切、更具體的感受。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而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不同于前期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輕倩幽淡的愁怨離愁,而是真切而濃重的發(fā)自心底的愁苦。它真實的表現(xiàn)了李清照內(nèi)心的苦楚,將故鄉(xiāng)淪陷,老家付之一炬,南渡后第二年丈夫趙明誠犯暑病而亡,接著金兵南下,浙中大亂,她又孤苦一人奔走逃難的女性無法承受的痛,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李清照《念奴嬌》中的“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武陵春》中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等句,極具畫面性的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飽經(jīng)憂患、歷盡坎坷的婦女形象。

風住塵香花已盡, 髻子傷春慵更梳, 夜來沈醉卸妝遲,日晚倦梳頭。 晚風庭院落梅初, 梅萼插殘枝。物是人非事事休, 淡云來往月疏疏, 酒醒熏破春睡,欲語淚先流。 玉鴨薰爐閑瑞腦, 夢斷不成歸。

這三首詞都在開篇就描寫了作者懶于梳妝的狀態(tài),繼而又寄托了坐著內(nèi)心的苦悶,表達了作者心中的郁結(jié)之情。她以自己妝容上衰敗的樣子,襯托出她內(nèi)心對生命流逝、年華遠去的傷感之情,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個身世坎坷,內(nèi)心懷有深沉感傷的婦女形象。

然而,這樣一位被后世公認的南宋杰出女詞人,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卻只字未提。有人說是因為“按照王國維境界說的標準,李清照的詞不符合”;也有觀點認為“王國維并不看重以淺顯直白、甚至俚俗的詞語入詞,因此喜用淺明語言和白描手法的李清照自然不會受重視”;也有一些人認為“《人間詞話》以前的詞論,對李清照的評價不多,僅認為她是女中詞杰而已”。然而,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當時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第四種可能:李清照通過詞作所表現(xiàn)出的自我形象象征了女性的自我覺醒和自我關(guān)照,而這正是為傳統(tǒng)封建思想所不容的,王國維作為一名滿清遺老,生活在封建時代,從小就受儒學思想的熏陶,因此不免會承襲許多重男輕女的思想,加之李清照的詞多運用白描手法,與他在《人間詞話》中談到的境界說不符,因此未被這個深受封建傳統(tǒng)思想影響的學者所認可。

國學大師任仲敏在《詞曲通義》的第八部分派別中說“李清照之為白話,間有‘觸著’與‘自然’之妙,而終不免淺露之嫌”,他肯定了李清照詞風質(zhì)樸自然的特點,卻提出了她是個語言稍顯淺白的問題,這與今人人為的王國維沒有將李清照輯入《人間詞話》的觀點相似。但瑕不掩瑜,我們今人仍然肯定李清照對于宋代詞壇的貢獻,并對于她在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自我形象給予真切的認同和深切的同情。

家世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shù)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章丘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F(xiàn)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墻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蹦赣H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一說宰相王珪長女),很有文學修養(yǎng)。

秉承家學

李清照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學熏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的大力稱贊。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說,李清照“善屬文,于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墩f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錄》稱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朱彧《萍洲可談》別本卷中稱揚她的“詩文典贍,無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于汴京,優(yōu)雅的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fā)了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后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jié)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堯山堂外紀》卷五十四)。

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據(jù)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碑敃r李清照之父作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作吏部侍郎,均為朝廷高級官吏。李清照夫婦雖系“貴家子弟”,但因“趙、李族寒,素貧儉”,所以,在太學讀書的趙明誠,當初一、十五告假回家與妻子團聚時,常先到當鋪典質(zhì)幾件衣物,換一點錢,然后步入熱鬧的相國寺市場,買回他們所喜愛的碑文和果實,夫婦“相對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們引向遙遠的歷史年代,帶給他們一種特有的文化藝術(shù)享受,使他們仿佛置身于無憂無慮的遠古時期,因而“自謂葛天氏之民也”。

后兩年,趙明誠進入仕途,雖有了獨立的經(jīng)濟來源,但夫婦二人仍然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且立下了“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趙家藏書雖然相當豐富,可是對于李清照、趙明誠來說,卻遠遠不夠。于是他們便通過親友故舊,想方設(shè)法,把朝廷館閣收藏的罕見珍本秘籍借來“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書畫,三代奇器,更不惜“脫衣市易”。然而,他們的力量畢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求售,索錢20萬文。他們留在家中玩賞了兩夜,愛不釋手。但是,計無所出,只好戀戀不舍地歸還了人家。為此,“夫婦相向惋悵者數(shù)日”。新婚后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與歡樂。

可惜好景不長,朝廷內(nèi)部激烈的新舊黨爭把李家卷了進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不得在京城任職。其時被列黨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罷提點京東路刑獄之職。九月,徽宗親書元祐黨人名單,刻石端禮門,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趙挺之卻一路升遷,六月除尚書右丞,八月除尚書左丞。為救父之危難,李清照曾上詩趙挺之。對此,張嘗謂:“(文叔女上詩趙挺之)救其父云:‘何況人間父子情’,識者哀之。”(《洛陽名園記》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嘗獻詩云:‘炙手可熱心可寒’?!保ā犊S讀書志》)惜均未奏效。被罷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攜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黨爭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黨人”的罪名竟株連到李清照身上。崇寧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詔禁元祐黨人子弟居京;辛巳,詔:“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保ā端问贰肪硎拧痘兆诒炯o》)崇寧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書省勘會黨人子弟,不問有官無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闕下”(《續(xù)資治通鑒》卷八十八) 。據(jù)此,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原本恩愛的夫妻,不僅面臨被拆散的危險,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經(jīng)沒有了李清照的立錐之地,不得不只身離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歸的家人。

李清照像政治風云變幻,世事翻覆莫測。崇寧四年(1105年)暮春,趙挺之始除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六月,“(因)與(蔡)京爭權(quán),屢陳其奸惡,且請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罷右仆射(《宋史·趙挺之傳》)。僅僅過了半年多,崇寧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罷相,趙挺之復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此同時,朝廷毀《元祐黨人碑》,繼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與監(jiān)廟差遣”(《續(xù)資治通鑒拾補》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歸汴京與趙明誠團聚。但是,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復相,無情的政治災難又降到了趙氏一家頭上。三月,趙挺之被罷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誣陷。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因無事實,七月獄具,不久即獲釋。但趙挺之贈官卻被追奪,其子的蔭封之官亦因而丟失,趙家亦難以繼續(xù)留居京師。李清照只好隨趙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開始了屏居鄉(xiāng)里的生活。

李清照、趙明誠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歲,命其室曰“歸來堂”,自號“易安居士”。

后屏居鄉(xiāng)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

青州古城是古齊國的腹心地區(qū),是古老的文物之邦,豐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時有出土。趙明誠夫婦在當?shù)厥占健稏|魏張烈碑》《北齊臨淮王像碑》、唐李邕撰書《大云寺禪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資料。益都出土的有銘古戟,昌樂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陸續(xù)成為他們的寶藏。

政和四年 (1114年) 新秋,趙明誠題“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云:“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題于歸來堂?!保ā兑装簿邮慨嬒瘛芳摆w明誠題詞,近人多判其偽。但據(jù)《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87年第二期吳金娣《有關(guān)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的一份珍貴資料》一文介紹,上海博物館藏《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趙明誠墨跡與《畫像》題詞墨跡相比較,許多字的字形結(jié)構(gòu)與運筆都甚相似。以此該文認為《畫像》題詞確為趙明誠手跡。)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趙明誠大體上完成了《金石錄》的寫作。除自作序言外,還特請當時著名學者劉跂題寫了一篇《后序》。史稱,趙明誠撰《金石錄》,李清照“亦筆削其間”(張端義《貴耳集》卷上)。

在萊州期間,李清照繼續(xù)幫助趙明誠輯集整理《金石錄》,且“裝卷初就,蕓簽縹帶,束十卷為一帙。每日晚更散,輒??倍?,跋題一卷”《金石錄后序》。

宣和七年(1125年),李清照42歲。趙明誠改守淄州。趙明誠曾得唐白居易所書《棱嚴經(jīng)》與李清照共賞。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歲,仍隨趙明誠居淄州。是年,趙明誠因平定地方逃兵擾亂有功轉(zhuǎn)一官。

顛離漂泊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歲。金人大舉南侵,俘獲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朝廷崩潰。五月,康王趙構(gòu)即位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為高宗,南宋開始。是年三月趙明誠因母親死于江寧(今南京市),南下奔喪。八月,起知江寧府,兼江東經(jīng)制副使。北方局勢愈來愈緊張,李清照著手整理遴選收藏準備南下:“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后又去書之監(jiān)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屢減去, 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金石錄后序》)十二月,青州兵變,殺郡守曾孝序,青州剩余書冊被焚。(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曾這樣記載此事:“青州故第,尚鎖書冊用屋十余間,期再具舟載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贝颂幬淖之斠蛟趥鞒谢驃Z或衍而臻誤。史實應為“青州兵變”。)

當李清照押運15車書籍器物,行至鎮(zhèn)江時,正遇張遇陷鎮(zhèn)江府,鎮(zhèn)江守臣錢伯言棄城而去(《續(xù)資治通鑒》卷一〇一),而李清照卻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馬亂中將這批稀世之寶,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寧府。

李清照至江寧后,雪日每登城遠覽以尋詩。周煇《清波雜志》卷八有云:“傾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币运胃咦跒槭椎耐讌f(xié)投降派,借口時世危艱,拒絕主戰(zhàn)派北進中原,一味言和茍安。李清照十分不滿, 屢寫詩諷刺, 曾有“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之句。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趙明誠罷守江寧,獨自棄城而逃。三月與李清照“具舟上蕪湖,入姑孰,將卜居贛水上”(《金石錄后序》)。舟過烏江楚霸王自刎處,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絕句》以吊項羽。以項羽寧肯一死,引頸烏江以謝江東父老的壯烈史跡,對南宋統(tǒng)治者進行諷喻。五月,至池陽(今安徽貴池),趙明誠被旨知湖州。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回憶說,趙明誠將“過闕上殿。遂駐家池陽,獨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負擔,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余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诌b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祚Y馬去”。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趙明誠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趙明誠卒后,李清照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保ㄖx《四六談麈》卷一)葬畢趙明誠,李清照大病一場。當時國勢日急,趙明誠妹婿李擢權(quán)兵部侍郎,從衛(wèi)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為保存趙明誠所遺留文物書籍,李清照派人運送行李去投奔他。不料當年十一月,金人陷洪州,所謂連艫渡江之書散為云煙。李清照只好攜帶少量輕便的書帖典籍倉皇南逃。之后,李清照曾一度往依時任敕局刪定官的弟弟李迒。這時傳有密論列趙明誠者,有所謂“頒金”之語,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銅器等物追隨帝蹤,希圖投進朝廷。顛沛流離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隨帝蹤流徙浙東一帶?!暗脚_,守已遁。之剡出陸,又棄衣被走黃巖,雇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章安,從御舟海道道之溫,又之越。”九月,劉豫在金人扶持下,建偽齊政權(quán)。李清照有詩斥之曰:“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笔辉?,朝廷放散百官,李清照到達衢州。

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紹興),居土民鐘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她悲痛不已,重立賞收贖。至此,所有圖書文物大部散失。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張汝舟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后發(fā)現(xiàn)李清照家中并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后發(fā)現(xiàn)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shù)騙取官職的罪行。李清照便報官告發(fā)了張汝舟,并要求離婚。經(jīng)查屬實,張汝舟被除名編管柳州。李清照雖被獲準離婚, 但宋代法律規(guī)定,妻告夫要判處2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經(jīng)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關(guān)押9日之后獲釋。(對于李清照改嫁張汝舟之事,后世學者頗有爭議)

雖然經(jīng)歷了一場再嫁匪人、離異系獄的災難,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詩詞創(chuàng)作的熱情更趨高漲。她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后,把眼光投到對國家大事的關(guān)注上。紹興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簽書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滿懷激情地作古詩、律詩各一首為二公送行。詩中有“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之句,表達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充滿了關(guān)念故國的情懷。

紹興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后序》的寫作。十月,避亂金華,寫成《打馬圖經(jīng)》并《序》,又作《打馬賦》。雖為游戲文字,卻語涉時事。借談論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關(guān)戰(zhàn)馬的典故和歷史上抗惡殺敵的威武雄壯之舉,熱情地贊揚了像桓溫、謝安等忠臣良將的智勇,暗諷南宋統(tǒng)治者不識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無能,寄寓對收復失地的愿望,抒發(fā)了個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在金華期間,李清照還曾作《武陵春》詞,感嘆輾轉(zhuǎn)漂泊、無家可歸的悲慘身世,表達對國破家亡和嫠婦生活的愁苦。又作《題八詠樓》詩,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后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闭恚磉M于朝。越十余年,約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凄涼中,悄然辭世。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據(jù)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yǎng),而且有大膽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發(fā)傷時念舊和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而P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通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fā)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zhuǎn)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女伴們的留戀,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fā)憂郁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間派”代言體的閨怨詞來要有價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fā)傷時念舊和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

在流離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xiāng),如《菩薩蠻》寫的“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的“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懷戀。她更留戀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詞《永遇樂》,回憶“中州盛日”的京洛舊事;《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回憶當年的“勝賞”,都將過去的美好生活和凄涼憔悴作對比,寄托了故國之思。

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通過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聲聲慢》通過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處境,運用疊詞,表達了自己難以克制、無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樂》中“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悲傷,《孤雁兒》中的悼亡情緒,都是在國破家亡、孤苦凄慘的生活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所以她的這部分詞作正是對那個時代的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shù)概括。

易安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耙装搀w”之稱始于宋人。侯寅《眼兒媚》調(diào)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丑奴兒近》調(diào)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詞作自成一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

產(chǎn)品人物形象篇三

1掌握古詩詞形象類題型的解題技巧。

2提高學生解答古詩詞歌鑒賞形象類題型能力。

掌握古詩詞形象類題型的解題技巧。

如:盧綸的《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這首詩就描寫了一位將軍的形象。詩中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當中去了。首句著一“驚”字,渲染了一種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突出了將軍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讓人想象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的鎮(zhèn)定自若,從容不迫。結(jié)尾寫箭入石中,寫將軍之神勇、射術(shù)之超群。

再如:岳飛的《滿江紅》: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表達了自己矢志抗金,執(zhí)著地追求收復失地、報仇雪恥的壯志宏圖,塑造了一位愛國主義的英雄將領(lǐng)的形象。

如:元朝馬致遠的《天靜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shù)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抒寫內(nèi)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如: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屬于第一種情況,全詩描寫了主人公從“不知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前兩句描寫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轉(zhuǎn)折,由“忽見陌頭楊柳色”,使少婦想起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傷感場景,引出“悔教夫婿覓封侯”。“忽”最準確鮮明地描寫了主人公心理變化的過程。

如:陶淵明的《飲酒》: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詩正是體現(xiàn)了詩人對幽靜安逸生活的向往。東籬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tài),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范,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

再如:王維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通過山村清幽明麗景色的描寫,我們也窺見了詩人閑適超逸的隱者形象。詩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瓏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詩歌于詩情畫意當中寄托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

如:盧綸的《塞下曲(其三)》: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本詩描寫了威武的將軍傳達新命令時的誓師場面,千營軍士的一同回應,正表現(xiàn)出威武的軍容,嚴明的軍紀及大家必勝的信心,讀起來不免被這種雄壯的氣勢所征服。

如:李賀的《南園》: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①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如李白?!鞍材艽菝颊垩聶?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xiàn)了他淡于富貴、傲視權(quán)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痹娙瞬⒉粌H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xiàn)的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渡骄忧镪浴吠ㄟ^對晚秋時節(jié)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

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如陳子昂?!兜怯闹菖_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⑤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

⑥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

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⑦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表現(xiàn)了他們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zhàn)爭。

⑧愛恨情長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shù)形象。

產(chǎn)品人物形象篇四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代表劇作,創(chuàng)作于1601年。劇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對謀殺他的父親、騙娶他的母親并篡奪了王位的叔父進行復仇的故事。哈姆雷特是體現(xiàn)作者人文主義理想的典型形象。劇作通過描寫他與現(xiàn)實之間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和他在復仇過程中的猶豫彷徨、憂傷苦悶及其慘遭失敗的悲劇結(jié)局,深刻地體現(xiàn)出人文主義者要求沖破封建勢力束縛的強烈愿望,同時也揭示出英國早期資產(chǎn)階級的局限性。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與該篇文章的寫作技巧。

哈姆雷特是具有新型世界觀的文武全才,如果登上王位,自然是開明君主的典范。在他身上,寄托著國家與民族復興的希望,體現(xiàn)出資產(chǎn)階級對統(tǒng)一國家的理想。

哈姆雷特性格特征:最突出的特點是憂郁,一系列傷天害理的事變突然發(fā)生,打破了他關(guān)于人生、世界、愛情、友誼、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義的幻想,他以哲學家的深刻洞察力,解剖現(xiàn)實,深揭被掩蓋著的社會罪惡,使其憂郁積重難返,從他穿著喪服登場,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裝瘋,到戲中作戲,到后宮勸母,到海上窺奸,到墓場葬禮,到宮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后毀滅,憂郁一直沒有離開過他。

其次是猶豫,姆雷特中著名獨白to be or not to be可以看出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他知已知彼,正確的估計了敵我力量的對比過于懸殊,整個時代已經(jīng)顛倒混亂,而拯救者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這樣,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社會,他深知這場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和危險性,導致他行動的猶豫,他既要為父報仇,又要扭轉(zhuǎn)乾坤,一身二任。這種獨扭乾坤的重任與勢孤力單的矛盾,只能產(chǎn)生"難扭乾坤"的`哀嘆:一個任務尚且力不從心,何況兩個?這就帶來他行動的雙重猶豫,然而他是哲學家而不是實干家,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動,他在沒有切實可行、十拿九穩(wěn)的辦法之前,只會冥思苦想,他從思考到行動需要一個比常人更為復雜的過程,等待時機,而時機不來,一旦到來,又坐失良機;幻想行動,卻一拖再拖,空有報國之心,而無匡世的行動。

當然哈姆雷特的性格又是是剛毅的他是一個聰明的人(可以從他為了報仇居然可以裝瘋而且還騙了那么多人)是一個本性善良的人同時他是一個堅強的人但是不可否認的哈姆雷特是一個悲劇性的英雄,他的景遇使他成為了一個悲劇,而正是哈姆雷特的這種人文主義理想與現(xiàn)實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導致了他人生悲劇的必然,哈姆雷特的毀滅,向我們揭示了人文主義的時代悲劇,客觀上:階級力量對比的懸殊,敵強我弱,主觀上,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憂郁、猶豫等弱點,因而他的毀滅,不只是個人的原因,而是那個時代人文主義者不可超越的歷史局限性所導致的。

接下來我們對《哈姆雷特》的寫作技巧作分析:

首先,塑造一個性格復雜的,發(fā)展變化的形象。其次,在發(fā)展中,內(nèi)外雙重矛盾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演變過程,用獨白和旁白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現(xiàn)思考、認識與自責、懷疑。

其次情節(jié)的生動豐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歌德曾說“莎士比亞是用生動的語言文字來感動人的”,在塑造這樣一個形象的時候,莎士比亞也擅于運用各種不同場合的矛盾,通過人物的對話和心理獨白,以及合乎身份的指示動作來加重人物性格的分量,廣闊的社會背景,多種藝術(shù)成分的融合。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且莎士比亞在人的塑造上趨于復雜和立體,其中人性的一分為二賦予了克洛狄斯在人文主義大環(huán)境下的種種矛盾之處,他崇尚非善,至少是對于依然發(fā)生的事件而言,莎士比亞竭力將一個理智的、果斷的、奸詐的罪犯書寫得更為人性和真實,書寫得更有存在性和現(xiàn)實意義,能夠給予角色一個客觀的評價對于文學史甚至是作者所意涵在作品深處的時代意義都是極為重要的,重新解構(gòu)作品能夠帶來澄明而理智的思考,多種角度的闡述未必不可取。

以上就是個人關(guān)于《哈姆雷特》的一些簡單的看法,總之《哈姆雷特》是帶有強濃郁人文主義色彩的作品,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創(chuàng)作手法上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其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悲劇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概括了英國新舊交替時代人文主義者的遭遇,力量,思想的強點和弱點。給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人的精神特征。

產(chǎn)品人物形象篇五

世界賦予了小說以人物,小說賦予了人物以形象。優(yōu)秀的小說作品總是擅于塑造形象的。它們刻畫人物,抽絲剝繭,剝離出其抽象性的那一部分,使之更具概括性和典型性。它們通過描寫人物動作來豐滿形象,通過營構(gòu)關(guān)系來揭示因緣,從而寫出命運感,使之深刻。它們塑造典型形象,并借助它們的生命隱秘地思考現(xiàn)世的存在,揭露社會,反映

生活

。冉阿讓正是這樣一個“媒介”。

冉阿讓是一位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和悲劇色彩的人物,他出自法國浪漫主義詩人、散文家、劇作家、小說家維克多·

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文中以冉阿讓的的傳奇式命運為主線,通過縱橫交錯的寫作手法,將整個小說放在了法國大革命后資本主義制度的大背景下,描繪出了當時法國人民的真實的悲慘的生活。

在海濱城市蒙特勒伊,冉阿讓化名馬德蘭,擁有了嶄新的“第二人生”——他通過自己的善行與努力被推舉為市長,又興建工廠,使自己成為了當?shù)厥赘坏耐瑫r還解決了當?shù)氐木蜆I(yè)問題。昔日的罪犯一去不返,搖身一變成為了遠近皆知的好人,他為了回報主教的恩情,廣施錢財,改善醫(yī)院設(shè)施、興辦學校、蓋了法國第一家養(yǎng)老院,他甚至收容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女罪犯”,為她洗脫罪名,救治傷病,

尋找

女兒,在她死后還親自撫養(yǎng)起了他的女兒,將她視如己出……正當過去的陰霾消弭殆盡之際,新的陰影又又開始窮追不舍——巡查官沙威——一個資本主義法律的走狗發(fā)現(xiàn)了一切,決心將他送回牢籠。為了保護和他相貌相似的替罪羊,他主動自首;為了保護他的女兒,他一次次逃亡。長達20年的流亡生活,沙威始終如影隨形,他像一個執(zhí)著的幽靈,一個前世的夢魘,隨時威脅著冉阿讓“父女”的人生,揮之不去。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冉阿讓也堅決地堅守著自己的良心,他似一個綿綿不絕的光源普照著周圍的人世,他甚至挽救了沙威的性命,卻沒能攔住他的死。一場持久的追擊終于結(jié)束,他將女兒托付給她心

的人,選擇回歸曾經(jīng)的名姓,直至終老。

冉阿讓這看似顛沛?zhèn)髌娴拿\充分驗證了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所提到的可然律與必然律(可然律即可能性,指事物包含的種種發(fā)展趨勢,在一定的內(nèi)外條件下,其中的一種可能轉(zhuǎn)變?yōu)槭聦崳槐厝宦杉幢厝恍?,指客觀事物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發(fā)展趨勢)。而若要研究哪些是可然的部分,哪些又是必然的部分,則免不了要分析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即不斷地問為

什么

?在小說的開頭顯示出這是主人公冉阿讓彌留之際寫給自己女兒的一封信,為什么要寫信呢?因為他想證明自己是一個好人。為什么需要證明呢?因為他曾經(jīng)是一個罪犯。為什么要犯罪呢?因為家人需要食物。為什么沒有食物呢?因為沒有工作。為什么沒有工作呢?因為很難找到。為什么……?為什么?歸根結(jié)底都要歸因于社會存在的種種不合理之處?!侗瘧K世界》的序言為我們解答了這一點:“只要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并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qū)還可能發(fā)生社會的毒害,換句話說,同時也是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書同一性質(zhì)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由此看來,在看似由冉阿讓自由支配的行為背后其實掩藏著一股不可逆轉(zhuǎn)的操縱力,它屬于冉阿讓的意志,同時也屬于命運的意志。雨果正是用這樣的強制力來使人物形象體現(xiàn)出無力感,從而顯示出整部作品濃郁的悲劇氣氛,為我們展現(xiàn)出真實的悲慘世界。

毫無疑問,冉阿讓是一個好人,至少是一個有良心的人。只是諾亞方舟載不動那許多的良心,因此有良心也成為了一種美德,最難能可貴的那一種。

他善良,仁慈,博愛,富于人道主義精神。他經(jīng)歷過短暫的迷失,最終得以被溫暖感化,他用溫柔地對待冰冷的世界,用仁慈寬恕自己的敵人,用博愛分享自己的財富,用關(guān)懷溫暖絕望的

心靈

。他沖進熊熊烈焰挽救了兩個小孩的性命,在有可能會招來嫌疑的情況下依舊踩進泥坑頂起馬車救出不喜歡自己的法謝門勒,明知將重回監(jiān)獄依舊出面自首解救無辜嫌犯,跳下汪洋大海救起失足落水的水手,在對沙威執(zhí)行槍決時悄悄放跑了這個糾纏了自己20年的噩夢,在“搶走”自己心愛的女兒的馬呂斯身受重傷時不顧一切的救治他……他的功績足以讓自己享有十幾枚軍功章,而他的初衷都僅僅是因為“無法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死去”?!霸u價一個人依靠的是目的和沖動,是未成事實的意向。”盡管冉阿讓的盜竊入獄看似自作自受,然而他的動機是“看夠了姐姐的孩子們飽受饑餓之苦”,并非是貪圖享樂,他“心里已經(jīng)不管是不是有人已經(jīng)看到我了”,“不管怎么樣都要為孩子們帶一些食物回去”。只有被逼到絕路的人和有堅定

信仰

的人才能完全拋卻個人的安危鋌而走險,冉阿讓顯然是前者。早在他冒著被法律制裁和給自己的人生留下污點的`代價,只是奢望在這場博弈中能夠僥幸獲得些許的食物,“卻無法把它帶回家給他們”時,悲劇已經(jīng)悄然開始。

他信守承諾。為了履行與方汀的承諾,讓他們母女團圓,冉阿讓一再給惡人匯款,以至于惹火燒身遭受綁架之災。他一邊與惡人斡旋,一邊安慰方汀,支撐住她奄奄一息的生命。直至方汀死去,他依舊逃獄出來搜救她的女兒,并終其一生地呵護著她,感受奇妙的溫情。他的承諾,擲地有聲。

他強壯、勇敢、機智。盡管冉阿讓以弱者的形象出場,然而事實證明他不僅不是弱者,更是一個有能力的強者。他比一般人都要強壯有力,身手也更為矯健,無論在商場還是戰(zhàn)場上,他似乎永遠是勝利的那一方。面對兇殘的綁匪,他也能臨危不亂,用智謀為自己爭取寶貴的時間。換做是

其他

人,帶著一個小女孩逃亡20年還能躲避各種危機,實在是難以

想象

的。

在整部作品中,冉阿讓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的一生道路坎坷,幾乎具有了各種非凡的活力,是一個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傳奇性的主人公,他的精神歷程也像史詩一樣可歌可泣。首先是主教的感化使其在心態(tài)和靈魂上都發(fā)生了實質(zhì)性的改變,他被美好所凈化,最終自己也歸于美好,隨著人物經(jīng)歷地不斷豐富,他的靈魂也升華到更高的層次,他更像是一個“神”,擁有一切美好與光明的成分,由人修煉而成,又反過來庇護著人。從前那個不計代價、不顧后果的饑餓男孩漸漸被思維清晰、深謀遠慮的“父親”所取代,隨著不同階段的遭遇不同,思想和認識也隨之不斷完善。

此外,冉阿讓的形象之所以像神而不是神,是因為他還有人類所特有的我們稱之為人性的狹隘的那一部分。這也使得冉阿讓的浪漫主義色彩得以恰當?shù)南魅?,使他雖抽象,卻具體;雖概括,卻個性,保證了其典型形象的復雜性。冉阿讓愛自己的女兒勝于一切,他的信是那樣慈愛,令人動容,然而當女兒的心上人出現(xiàn)時,冉阿讓表現(xiàn)出了極大地抗拒性。“我的心都碎了。……我害怕因為這個年輕人而讓我失去我的女兒。因為我害怕會失去我僅有的快樂?!彼姓J,他嫉妒,嫉妒的沒有理由,嫉妒的無可救藥。他利用搬家來拆散他們,甚至有一瞬間希望那個男孩能在動亂中死去。然而當他真的快要死在自己的面前,他又選擇了讓他活過來。雖然這并不容易,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退出,退出他們的家,退出這本不屬于他的親情。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血有肉,人有感情,人會受傷,會死,會孤獨。人有理性,也有感性;人有良心,也有私欲,所以才會掙扎。唐僧那樣的完美主義不是人性,連一只螞蟻都不忍踩死也不是人道主義。冉阿讓以其深厚寬容的愛征服了一個多世紀的讀者,就在于他的真實可信。在人的維度內(nèi)概括出最活生生的典型,這就是雨果通過冉阿讓告訴我們的。

誠然,冉阿讓是一個傳奇人物。然而無論是從出身、經(jīng)歷、品德、習性各方面來說,他都是一個勞動者。他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各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他是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的勞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經(jīng)歷與命運,都具有一種崇高的悲愴性,這種有社會代表意義的悲愴性,使得《悲慘世界》成為勞苦大眾在黑暗社會里掙扎與奮斗的悲愴的史詩。

作者利用冉阿讓和沙威的特殊身份,扭轉(zhuǎn)了人們

關(guān)于

正、邪的思維定式,他將法律和良心擺在了天平的兩端,再借冉阿讓之口呼告出“最高的法律是良心”,深刻的反思了當下法律與良心相悖的社會命題。冉阿讓和沙威長達20年的艱難逐鹿,正象征了人類與邪惡之間不懈的斗爭,而斗爭的結(jié)果定將如人所愿,因為人類本性是純潔善良的,只是要堅守必要經(jīng)過苦難的歷程。冉阿讓的一生正是堅守的一生,他悲壯的“勝利”既批判了那個社會“把人間變?yōu)榈鬲z”的罪惡,又寄托了人們希望社會充滿愛的美好愿望。

正如典型人物必須放置在特定的典型環(huán)境之下才能顯示出其意義,典型人物在展開行動時也能為渲染典型環(huán)境服務。小說利用冉阿讓的所見所聞將法國近半個世紀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xiàn)了出來,對當時法國社會的很多細節(jié)也都有所提及,比如1832年的巴黎動亂、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yè)城鎮(zhèn),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jiān)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無不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真實的法國。

冉阿讓,一個“悲慘世界”的呈現(xiàn)者。

產(chǎn)品人物形象篇六

《邊城》這部作品是沈從文先生的小說代表作。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邊城》人物形象分析,希望有所幫助!

1(翠翠、爺爺)

翠翠: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guān)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讓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責。她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節(jié)選部分以后,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xiàn)了她對愛的執(zhí)著。

(邊城)中的主人公翠翠,是沈從文向往的優(yōu)美人性與人生的化身與極致。這個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孫女,祖孫倆相依為命,長期生活在山水間、渡船上,青山綠水與古樸的環(huán)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麗、熱情、純真,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又從小常看著老人向那些困憊的旅人贈飲一杯涼茶,甚至不收過渡者的賞錢,過著勤儉、寧靜的生活。隨著歲月的更替,翠翠的情感發(fā)生了變化,作者細膩地展示了這個少女情竇初開時充滿愛的心靈,她喜歡看迎送新娘的喜轎,愛在頭發(fā)上插朵野花,樂于聽人唱歌,因為在一次龍舟競渡時邂逅船總的兒子儺送,從此暗暗傾心。

至此,作者向讀者展現(xiàn)了翠翠的青春的覺醒和萌動,朦朧的憧憬和少女羞澀的美妙心態(tài),表現(xiàn)人類感情中極為美好的一面。而在儺送遠走,渡船老人又溘然長逝后,翠翠懷著對老祖父的傷悼之情和對戀人的思念,守著渡口,雖有失落,但依然抱著期待,盡管儺送“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采”,翠翠仍一如既往,因循著傳統(tǒng)的方式,平和地生活著、等待著。作者通過這一形象,特別是通過這一人物在愛情生活中的態(tài)度,描繪出人世間一種純潔美好的感情、謳歌了象征著愛與美的人性與人生,“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祖父: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于職守、克盡本分。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終生為別人服務,卻不圖別人的一絲報答。對于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他痛愛有加,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們。

十七年前,當他的獨生女背著自己與駐防的一名綠營兵戀愛,有了小孩子后,他“卻不加上一個有分量的字眼兒,只作為并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地過下去”。后來,士兵死于暴病,女兒為之殉情,他又毫不猶豫地負起了撫養(yǎng)外孫女的責任。隨著歲月的流逝,轉(zhuǎn)眼間,外孫女已出落成了一個如她母親一樣美麗的少女。從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層心事:為翠翠找一個如意郎君。

為此他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儺送、船總順順和楊馬兵之間。無意中為孫女的婚事設(shè)置了一些障礙,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最終釀成了儺送與翠翠的愛情悲劇。他帶著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悄悄地離開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化身;他對女兒、外孫女無私的愛仿佛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祖祖輩輩、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緣紐帶。

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樸的人性之美。

小說正是通過老船夫這個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現(xiàn)親子之愛的人情美。

2(天保、儺送)

大老(天保):天保個性豪爽,康慨。他是船總的大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他知道弟弟也愛翠翠,兩人唱歌“決斗”,他卻因為自己先提了親,“作哥哥的走車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開口”,他知道自己不敵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手足之情。后來他外出闖灘,一是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難,可以說他是為了親情和愛情在而死。

這篇小說對天保的刻畫不多,但這個人物的性格卻同樣鮮明地突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他愛翠翠,但無法讓翠翠同樣愛上自己,當?shù)弥艿芤矏壑浯洌銘阎謴碗s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既表現(xiàn)出濃重的手足之情,又流露著失敗的落寞。從他對老船夫的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為了愛,他孤獨地外出闖灘;又為著愛,孤獨地客死他鄉(xiāng)。在這里,天保所需要的也是社交需要,對弟弟,他需要保持親情和融洽的關(guān)系;對翠翠,他需要異性的愛。

二老(儺送):儺送喜歡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愛情的糾葛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獨地離開傷心之地。最后死于意外,也許正是他孤獨的歸宿。

儺送也可以說孤獨地追求著愛情,和哥哥的“決斗”,夜半唱情歌,卻并不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飄泊到什么地方。

儺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視權(quán)財、責任感強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見鐘情,不走車路,執(zhí)著地為翠翠唱歌求愛。對王團總陪嫁的碾坊,毫不動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愛。當知道哥哥闖灘而死的時候,他心懷愧疚,舍棄一切,遠走他鄉(xiāng)。

天保、儺送兄弟的共同特點:兩人都是船主又都是船手,哥倆忠誠的愛著翠翠,對待愛情都有謙讓的美德,當自己的幸福與別人的發(fā)生矛盾時,能忍痛割愛,成人之美。

第一次讀《邊城》這本書是在高三的時候,當時對小說所有的關(guān)注都集中在了爺爺去世的悲傷,以及對翠翠和儺送相愛而不得的`惋惜上了,以及當時的自己還在堅信著儺送一定會回來娶走翠翠的,卻不懂得為何在湘西這樣一個淳樸又自由的世界里,兩個相愛的人卻無法得到美好的結(jié)局呢。

如今七年已經(jīng)過去了,我一時興起重讀了《邊城》,隨著自己的閱歷的增加,從小說里我讀到了一種蒼涼而濃重的悲哀?;蛟S說我已明白爺爺?shù)娜ナ溃瑑秃痛浯涞臒o緣都是注定的,都是被性格注定的。

先說老船夫,老船夫是一個踏實、勤奮、善良、老實的人,他身上的一切都體現(xiàn)著意味樸實的農(nóng)民最本真的美好,但是這樣一個美好的爺爺卻是整個悲劇的直接推動者,因為爺爺太過于美好,所以他不是一個硬氣的人,甚至用文中的話來說,他不是一個索利的人。一開始他就知道天保喜歡翠翠,也感覺出了翠翠不是很喜歡天保,但是他卻沒有很明白的告訴天保,翠翠的心事。后來儺送也像老船夫表達了對翠翠的愛慕,此時老船夫已經(jīng)明白天保和儺送都喜歡翠翠了,他本可以將這些都告訴翠翠,讓翠翠自己來做選擇,但是他卻選擇了向翠翠隱瞞儺送的感情,而是繼續(xù)去試探翠翠的心意,雖然我知道即使他告訴了翠翠,也許依然改變不了結(jié)局。即使到了最后翠翠已經(jīng)很明顯的告訴了他自己已被某個人的歌聲所虜獲,爺爺也沒有講明那歌聲就是儺送的。就是這藏著掖著的愛護,讓儺送錯過了明了翠翠心意的機會。

我不否認老船夫是愛著自己孫女的,但是老船夫處理孫女感情問題的手法和當年處理自己女兒的手法是一樣的,因此媽媽的結(jié)局是悲慘的,這小雛兒的命運還能是好的嗎?所以我認為老船夫是造成翠翠悲劇的直接原因。

第二個我要說的是翠翠,翠翠是促成自己悲劇根本原因,前面說過即使老船夫一開始就把問題明明白白的丟給翠翠,悲劇依然會發(fā)生。因為翠翠自己就是一個內(nèi)向的女孩子,她是清楚自己喜歡儺送的,但是在喜歡的人的面前,她卻選擇逃避,加之老船夫的”不清不楚“的解釋,不論是儺送還是天保都不明白翠翠的心意。沒有人看到過翠翠的回應,面對兩個人翠翠的表現(xiàn)不是刻意裝傻就是逃得遠遠地,不明翠翠心意的二老,遠走就是必然的選擇了。

我不同意網(wǎng)上一些關(guān)于儺送和翠翠為什么不能在一起的解釋。有的人說是因為儺送忘不了老大的死,但實際上順順父子對于這件事只是在怨恨老船夫而已,后來儺送還是和順順攤牌說自己想要渡船,這證明儺送想要的還是翠翠。有的人說是順順的封建思想害了他們,我也不同意,后來老船夫去世之后,順順就明確表態(tài)讓翠翠作為老二媳婦住到自己家里來。

所以說,真正阻礙他們在一起的不是別人,而是翠翠自己,她的內(nèi)向和扭捏讓她錯失了自己的愛情。也許當有一天翠翠變得獨立一點,潑辣一點的時候,她就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愛情了吧。

至于儺送會不會回來,我想到的結(jié)局只有一個:儺送肯定會回來,因為他的家人都在這邊,還是他惦記的翠翠,但是儺送會過很久才會回來,只是斯情已逝,站在渡船邊相遇的兩個人早已物是人非。

也許是我對這段愛情太悲觀吧。

最初捧著《邊城》,懷疑自己能不能把這早期的文章看完,因為我一向?qū)ζ降奈恼虏粓竽托?。但沈從文的文字清新,行文如流水,雖散卻自然,給人一種詩意,使人不自覺地微笑。

邊城的人民是一群善良的人,他們保持著曾經(jīng)所有的寧靜和諧與純樸勤儉。透過他們,我看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人們率直、真摯。正如沈從文所說,這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老船夫不貪財、不嫌貧、樂于助人且生性豁達。他有重重的心事,只為翠翠的將來。他幾乎是為翠翠而活,希望翠翠能快快樂樂。他和翠翠相依為命,他們之間正是人類最初干凈透明的親情。而翠翠,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這個本書的主角,為人天真活潑,她的身上散發(fā)的是天真爽朗的孩子香,簡單的生活賦予了她一顆毫不世俗的心。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勤勞、善良、淡泊名利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

翠翠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沒有海誓山盟,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一個小鄉(xiāng)村極其自然的樸素純情,洋溢著含蓄之美。

文中的兩兄弟給我很深的印象。作者既寫出了他倆對愛情的忠誠、堅貞,又表現(xiàn)了他們自我犧牲的美德。他們都深愛翠翠,在他們心目中,愛,與世俗的錢財、地位毫不相干。哥哥天保,因為說話結(jié)巴,所以選擇走馬路,也就是托人提親,而比哥哥更早愛上翠翠的儺送,選擇了走車路,也就是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他們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訴說著自己對翠翠的愛。我不知道世間還有如此純粹的愛,等在岸上也好,等在船上也罷,“自己的心緊緊縛定遠遠的一個人”。

他們兄弟之間的坦然與誠實亦讓我感動,即使互為情敵,但是他們卻能坦白地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感情,以淡淡地微笑,化作浮云。我想,這笑聲中不只是絲絲的無奈與煩惱,還有兄弟間的信任與溫柔吧。(而后來儺送因哥哥的死而選擇放棄翠翠,再次讓我看到兄弟間的深厚感情。)

我曾經(jīng)不止一次埋怨過翠翠,為她的單純,為她單純中的無情。因為她單純,所以猜不透祖父話中的含義;因為她單純,所以不知道天保的死和自己有關(guān);因為她單純,所以不知道自己讓祖父受了多少氣,莫名地成了“壞人”;因為她單純,所以太晚明白兩兄弟深刻的愛;因為她單純,所以面對愛時,她選擇羞澀地躲開,拆散了美好的姻緣,使三人各自神傷。但我明白,若少了她的單純也不會有這兩份深刻而又平淡的愛,而她只是一個孩子,一個將要孤單地守著愛,守著渡船的孩子。想到這里,不禁為她感到哀傷。

最初看到這個結(jié)局,不能接受。為什么讓那么純粹愛著的人承受這些痛楚。若那年五月翠翠沒有守在那里,是不是就不會遇上儺送?沒有兩人的邂逅,他們也許還是陌路人吧?也許。后來,我便釋然了,在這美得不實際的人性美下,翠翠無限期的等待和走馬路走車路的悲哀,或許是讓我們咀嚼這人生的不盡完美吧!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28108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