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理故事及感悟心得(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7 17:28:49
最新哲理故事及感悟心得(五篇)
時間:2023-04-07 17:28:49     小編:zdfb

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酶形蚍段拇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p>

哲理故事及感悟心得篇一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洼挖成池塘,想養(yǎng)魚。但鄉(xiāng)里的干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yǎng)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里他是一個想發(fā)財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yǎng)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d。元錢,養(yǎng)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后,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么,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相當于天文數字。他的母親受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郁而死。

他后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只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沖入一條河里。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后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F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許多媒體采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jié)——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里,你憑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臺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問記者:“如果我松手,這只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p>

“那我們試試看?!彼f。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發(fā)出清脆的聲音,但并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只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制作的?!?/p>

從此,我記住了這段經媳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哲理故事及感悟心得篇二

鄭板橋(1693-1765)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xiāng)下的鄭墨弟弟家。浪漫簽名

小寶6歲時上學了。為了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他的弟弟鄭墨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余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p>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自己是個讀書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讀書人,他看不起的是:讀書就是為了做官。

鄭板橋自己最重視的還是兒子的品德。他對弟弟說:“我不在家,兒便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p>

他主張,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兒女應平等對待。他說:“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為了教育兒子“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鄭板橋還抄錄了使小寶且念且唱、順口好讀的四首五言絕句:

二月賣新絲,五月巢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

之后,鄭板橋不放心小寶的成長,就把他接到身邊,經常教育小寶要懂得吃飯穿衣的艱難,要同情窮苦的人。由于鄭板橋的嚴格教育和言傳身教,小寶進步很快。當時濰縣正值災荒,鄭板橋一向清貧,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著說:“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出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里說:“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歡跳著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著窩頭。這時,一個光著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著他吃,小寶發(fā)現了這個用饑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窩頭分給小女孩一半。鄭板橋得知小寶的舉動,高興地對著小寶說:“孩子,你做得對,爹爹喜愛你。”

哲理: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準繩。

哲理故事及感悟心得篇三

有七個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顯然粥每天都不夠。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于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__,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后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里全是涼的。

最后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感悟】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象“輪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樣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讓每個員工按照游戲規(guī)則自我管理。游戲規(guī)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并且要讓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統(tǒng)一起來。責任、權利和利益是管理平臺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

缺乏責任,公司就會產生__,進而衰退;缺乏權利,管理者的執(zhí)行就變成廢紙;缺乏利益,員工就會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責、權、利”的平臺搭建好,員工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哲理故事及感悟心得篇四

唐朝時有一位崇信法師,他的師父是道悟禪師。

他在禪師身邊待了很長時間,天天侍候師父。

他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師父并沒有給他指示禪機心要。

有一天,崇信忍不住向師父說道:“我來到這里之后,你還沒有指示我禪修心要?!?/p>

師父卻說:“從你來了,我無時無刻不在指示你心要啊?!?/p>

崇信問:“你是怎么指示的?”

師父說:“你端茶來,我就喝;你端飯來,我就吃;你向我磕頭,我就低頭領受。哪一樣不是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聽了師父的開導,低下頭,很長時間都不說話。

師父說:“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你如果當下悟到了就悟了,如果思量就會有偏差)”

崇信在一瞬間,不再思量揣度,一下子悟道了。

接著,他又進一步請教師父:“如何保持悟性呢?”

師父說:“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無別勝解。(逍遙自在地過日子,隨緣隨分,就用普普通通的凡心,并沒有其他的高妙之處)”

哲理故事及感悟心得篇五

在遙遠的非洲馬拉河,河谷兩岸青草肥嫩,草叢中一群群羚羊在覓食。一只非洲獵豹隱藏在遠處的草叢中,它豎起耳朵四處轉悠。它覺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慢慢接近羊群。獵豹越來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覺,開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運動員那樣,瞬時爆發(fā),箭一般地沖向羚羊群。

它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飛快,非洲豹更快。在追與逃的過程中。非洲豹超過了一頭又一頭站在旁邊觀望的羚羊,但它沒有掉頭改追這些離它近的獵物,只是一個勁地朝著那頭未成年的羚羊瘋狂地追去。

那只羚羊已經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與累的較量中,比的是最后的速度和耐力。終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倒下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頸咬了下去。

我有點奇怪,非洲豹在追這只未成年羚羊的途中為何不改追其他距離近的羚羊呢?何必還要使勁去追當初那只?其他距離近的羚羊,應該很容易得手啊!

就在我困惑的時候,電視里出現了旁白:為了生存的需要,一切食肉動物都知道在出擊之前要隱藏自己,而在選擇追擊目標時,總是選那些未成年的、老弱的或落了單的獵物??蔀槭裁捶侵薇谧窊暨^程中,不改追其他離得更近的羚羊呢?

答案是,因為這只羊已經很累了,而別的羊還不累。其他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沖刺的爆發(fā)力,一瞬間就會把已經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邊,拉開距離。如果丟下那只跑累了的羊,改追一頭不累的羊,最后肯定是一只也追不著。

原來,所謂堅持,是一種最符合實際的成本考慮。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41949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