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學設計方案(優(yōu)秀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7 17:44:27
最新教學設計方案(優(yōu)秀7篇)
時間:2023-04-07 17:44:27     小編:zdfb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zhì)量,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優(yōu)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計方案篇一

《 秋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純凈的詩篇。在這首詩中,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nóng)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jié)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畫面清靜,悠遠,朦朧。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 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yōu)美,本詩語言流暢、優(yōu)美,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shù)享受。

1.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能成誦。感知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文中描繪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通過描繪畫面、品味語言、仿寫詩歌來體會詩歌的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秋天,贊美秋天,熱愛秋天,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準確生動的語言。

1、我校是一所城鎮(zhèn)中學,學生對 學習語文較感興趣,但學生大都來自農(nóng)村,語感較差,語文素質(zhì)參差不齊。

2、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我感到自己所任教的七年級兩班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詞匯,具有初步朗讀感知課文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生具體的學習寫景的抒情詩歌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朗讀全詩。

1、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促悟、先扶后放、“雙主”教學法。創(chuàng)設有利 于調(diào)動學生情感的多媒體情境,在大量的語文“讀”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活動。

2、 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本節(jié)課信息技術(shù)成為創(chuàng)設情境、描繪圖畫、品味語言的工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信息,從而徹底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工具。

3、根據(jù)教學本課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以下的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聯(lián)想想像法。 (3)比較閱讀法。

1、課前教師下載制作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教室里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

2、教學媒體選擇分析表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人新課

1、媒體播放美麗的秋景圖畫。

2、導語: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 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3、媒體出示作者照片及簡介:何其芳(1912~1977),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二)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配樂范讀音頻。學生勾畫字詞并感知語言節(jié)奏。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2、學生試著配樂朗讀。要求讀出感情。

3、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學生輕聲的自由朗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節(jié)奏、停頓等。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加以評價,并正音

4、學生齊讀全詩。。

5.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那么這首詩是悲秋的還是喜秋的呢?

(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這種能力如果能被他們自己清晰地意識到,就能進一步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一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 示自己的舞臺。)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出示思考題:

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2、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討論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nóng)家:稻香、鐮刀體現(xiàn)農(nóng)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 三幅圖: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3、、圖畫描繪:出示詩歌所描繪的三幅圖景的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b、展示課件圖片,學生根據(jù)圖畫,展開想像,描繪畫面。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nèi)容):

農(nóng)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nóng)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fā)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wǎng),網(wǎng)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 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4、研讀賞析,品味語言

a.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懢暗? 由遠及近的順序。

b.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并說說你的感受。(播放課件)

例:優(yōu)美語句賞析,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nóng)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nóng)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嗎?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wǎng)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xiàn)漁民悠閑的心情。

5、互動釋疑:學生提問,小組全班相互解決

(四)教師小結(jié),課外拓展

1、教師小結(jié):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fā),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nóng)閑的景象:農(nóng)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①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nèi)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本節(jié)課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要求,把評價的側(cè)重點放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上,圍繞學生主動學習及課堂的表現(xiàn)來進行形成性評價;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使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應用。本節(jié)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評價內(nèi)容:課堂表現(xiàn)評價、學習效果評價

2.評價方式: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相結(jié)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jié)合

學生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也是一種自信心的表露。

小組評價:是指小組間的互相評價,具有促進小組合作的作用。

教師評價:這里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以及小組完成的作品進行一個全面的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說明教師以何種方式向?qū)W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相應的不同幫助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

在學習結(jié)束后,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jié)??梢圆贾靡恍┧伎蓟蚓毩曨}以強化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鏈接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教學設計方案篇二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冊中的一篇選學課文。內(nèi)容比較簡單。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駱駝畫得多,結(jié)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贊的故事。從而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這樣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2、結(jié)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chuàng)新意識。

重點: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畫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難點:用雖然但是因為所以來評價三位徒弟的畫,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誰能講一講大家都熟悉的《曹沖稱象》的故事。指名講故事,要求講得清楚、簡潔。

說說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或者說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1、這是一篇選學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饋交流

3、用課件出示填空,來幫助講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1、畫師要考徒弟什么?讀出相應的段落。(板書:畫多)

2、畫師考得結(jié)果怎樣?哪一句是寫結(jié)果的?

3、屏幕顯示: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贊。

4、讀一讀,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三個徒弟各畫了什么?為什么畫師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贊?)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這些問題自己去找一找。

5、根據(jù)問題研讀課文

(1)、大徒弟畫了什么?要讀出多要強調(diào)哪些字詞?指名讀(板書;很多)

(2)、二徒弟畫了什么?從哪里看出多?(板書:許多)

(3)、三徒弟畫了什么?讀一讀畫的內(nèi)容(板書:兩只)

小徒弟畫得多嗎?從哪里看出很少?(幾條、一只、另一只)

6、比較三幅畫,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更多,為什么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反而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畫師卻點頭稱贊?你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四人小組討論,后交流)

畫師是怎么評畫的呢?老師故意把畫師的話隱去,請你們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因為所以來評評小徒弟的畫,把畫師的話補充完整。

7、畫師是怎么評價的?(顯示畫師的話)

⑴讀一讀畫師的話

⑵理解若隱若現(xiàn)

⑶小徒弟的畫中,哪只駱駝是若隱若現(xiàn)的?

8、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為什么稱贊小徒弟的畫了嗎?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字看出來?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么?用原來說話

11、小徒弟是怎樣表現(xiàn)出駱駝多的?(板書: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讀課文。把你悟到的東西通過朗讀把它表現(xiàn)出來。

引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一篇。

1、引言:宋代的趙佶皇帝喜歡以詩做畫。比較有名的還有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課件出示:

下面四幅圖,哪一幅最適合深山藏古寺的畫面,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畫著一座寺廟.(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無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廟的一個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彎彎曲曲的石階上,一個和尚挑著水(深山藏古寺)

2、說說你收集來的有關創(chuàng)新的故事

你有沒有聽到過類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沒有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

創(chuàng)新的頭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yǎng)起來的,要想擁有創(chuàng)新的頭腦,我們應該怎么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許多

小徒弟

兩只

以少代多

(妙)

教學設計方案篇三

為進一步加強我學區(qū)教師教學業(yè)務基本技能的鍛煉,促進教師磨練教學內(nèi)功,優(yōu)化整體素質(zhì),提升教書育人的品位,中心學校決定開展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為教師搭建一個鍛煉提高、展示風采的平臺。

為了確保學區(qū)內(nèi)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特成立教師教學技能競賽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楊xx

副組長:王xx、汪xx

主任:李xx

成 員:茅xx、季xx、朱xx、朱xx、朱xx、方xx、楊xx

全學區(qū)在編在崗教師

語文、數(shù)學

10月10日(星期三):9:10—11:40 語文

10月11日(星期四):9:10—11:40 數(shù)學

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1、競賽活動分學科、分年齡組舉行。

學科:

語文、數(shù)學

年齡組:

男:45周歲以上學科組(含45周歲)與45周歲以下學科組

女:40周歲以上學科組(含40周歲)與40周歲以下學科組

2、競賽內(nèi)容為本學期個人所授語、數(shù)學科教學內(nèi)容(專職常識、體藝、英語、幼教教師可根據(jù)自己的學科專長,在競賽語、數(shù)學科中任選一科)。課題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tǒng)一確定,同年級同學科同一課題。

3、參賽教師所需的教材與教學參考用書由中心學校教導處提供,教師用筆自備。參賽教師不準私自夾帶任何與大賽有關的資料。

4、大賽所需的教學設計用紙,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tǒng)一印制。

5、分學科分年齡段評選設獎。

、

1、各學校要加強對這次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要重視過程、重在參與、重在實效。

2、在崗教師要全員參加這次大賽活動,做到互相學習、比學趕幫,崗位練兵、在職培訓,通過這次活動促進全學區(qū)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賽者,需提前向中心學校教導處請假、備案。

3、本次活動要和構(gòu)建高效課堂結(jié)合起來,要和校本研訓結(jié)合起來,要和全學區(qū)的教師培養(yǎng)、培訓學習結(jié)合起來,要和全學區(qū)教師的業(yè)務評價結(jié)合起來。

xx中心學校

xx-9-29

教學設計方案篇四

1.引導學生感受4/4拍歌曲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溫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導學生認識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義和強弱規(guī)律。

指導學生聲斷氣連的歌唱。

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xiàn)4/4拍的強弱規(guī)律。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帶來的圖片,有哪位同學可以看圖片給我們講一個小故事。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通過講故事提高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仔細聆聽歌曲的豐滿音響,對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1.完整聆聽《小船》的范唱,讓學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韻律,進一步熟悉4/4拍的強弱規(guī)律。

2.用哼鳴模唱歌曲旋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教師帶唱。

3.教師聲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學生輕聲跟唱,學生隨音樂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歌曲,掌握歌曲的速度和情緒,進一步學習四四拍的節(jié)奏韻律,并能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

(1)提問:感受歌曲是什么情緒(從情緒、節(jié)拍、速度等方面考慮)?

(2)復習3/4拍號的含義和強弱規(guī)律,引導學生學習4/4拍號的含義和強弱規(guī)律。

(3)用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xiàn)4/4拍的強弱規(guī)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開;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開。

1.指導學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處聲斷氣連,注意倚音的演唱。

2.結(jié)束音要唱滿四拍,講解全音符,讓學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狀和時值。

3.這首歌曲表現(xiàn)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你們覺得我們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達呢?

設計意圖:通過歌曲的練習、分析和對全音符的理解,讓學生從中感受對父母的親情和對家庭的親情,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歌曲,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你們覺得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成績來回報你的爸爸和媽媽呢?

教學設計方案篇五

【課前透視】

課文熱情洋溢地敘述了1961年周總理在西雙版納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jié)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情誼??偫淼臐M面笑容、傣族人民的興奮與喜悅在作者飽滿的激情中淋漓盡致地得以展現(xiàn)。文章圖文并茂,緊扣難忘二字展開,內(nèi)容突出景難忘人難忘情難忘。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層次、多種形式反復地讀課文,從而感受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

二年級學生對潑水節(jié)的來歷、周總理與人民的關系了解不多,課前應布置他們搜集有關的資料,提高搜集、處理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抓住重點詞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幸福和快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jié)有初步感受。

【教學重點】

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情景,體會他們之間心連心的深情厚誼。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潑水節(jié)的多媒體課件、課文插圖、師生搜集潑水節(jié)和周總理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上課,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導游,給我們介紹一下我們杭州著名的旅游景點宋城潑水節(jié)的盛況。

1、個別介紹。

2、其他同學作補充。

3、課件出示有關宋城潑水節(jié)的圖片和錄像。

4、積趣存疑: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一起去參加傣族的潑水節(jié)。

(板書課題)

教師或?qū)W生簡單介紹傣族潑水節(jié)的習俗。

(圖片激趣)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jié))

(板書:潑水節(jié))

然后在前面加上難忘二字:為什么說是難忘的潑水節(jié)呢?學習課文我們就會知道。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初步感受潑水節(jié)的難忘。

2、再次讀課文,圈畫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3、限定時間,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4、接龍讀檢查讀文情況。

三、檢查朗讀,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讀音,注意瓣讀 bàn,在句子中讀花瓣時要加兒化音花瓣兒。因為的為讀 wèi 。翹舌音有蘸、壽,平舌音有踩。

2、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是怎樣認字的,然后全班推薦好的識字方法。

3、利用課件游戲檢查識字:抓特務、對號入座、購買門票。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換詞比較:火紅火紅的可以換成紅色的嗎?

(突出鳳凰花的艷麗,烘托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還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紅火紅的?自由回答。

3、指導讀──練習讀──齊讀。

五、學習二、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地方和學習伙伴交流。

2、今年的潑水節(jié)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重點抓住人們動作的詞語體會。

(用你自己的話向大家描述一下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情景)

4、指導朗讀:

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難點是讀好最后一句:周總理來了!讀最后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diào)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體現(xiàn)出個性。

六、寫字指導

1、學習恩、壽、鳳、凰、龍、度六個字:

本課要寫的字中有四個字是新認的(恩、壽、鳳、凰)。這四個字中,鳳凰二字比較難寫,可作重點指導:

⑴ 都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

⑵ 第一筆一定要寫成豎撇,這是寫好這類字的關鍵;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的彎形寫法,要注意指導。

⑶ 鳳字內(nèi)是又,要和風區(qū)分字形。 此外,還應注意恩與思的區(qū)別。

2、利用課件,分析結(jié)構(gòu)和注意點。

3、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根據(jù)書寫實際相機指導。

4、學生互相觀察和欣賞,寫得不滿意的字可以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讀文思考

1、學習四五自然段:

⑴ 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⑵ 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讀書的收獲。

2、反饋交流:

⑴ 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 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① 結(jié)合課文插圖,理解笑容滿面。

(態(tài)度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② 想像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⑵ 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總理與傣族人民的情誼。

② 你能用表示動作的詞語寫一句話嗎?

⑶ 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提供句型,練習說話,發(fā)散思維。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周總理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愿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導朗讀:

個別讀──男女同學──齊讀。

三、學習最后段落,重點指導朗讀

1、配上音樂,激起情感高潮:

師:周總理開心,人們更開心,我們也開心。

2、配樂齊讀。

四、知識延伸

傣族人民的潑水節(jié)因為有了周總理的參加而顯得格外難忘,你還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呢?

(師介紹:火把節(jié) 那達慕大會等)

五、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課件,分析結(jié)構(gòu)和注意點。

3、展示寫字作業(yè),學生互相評價。

六、課后實踐活動

1、查找、搜集周總理的圖片、故事。

2、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節(jié)日和民間習俗、開個小小介紹會。

教學設計方案篇六

教學一篇課文,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不分巨細,面面俱到。而要想使學生有本質(zhì)上的進步,有實質(zhì)性的提高,最好的辦法就是著力語言,突出重點。因為前者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后者突出了閱讀教學的關鍵?;诖?,在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時,我著力進行語言訓練,力圖突出以下重點:

加強概括訓練。教學課文第二節(jié)時,我主要進行了概括訓練,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層次大意。首先進行逐句概括。明確:第一句講森林非常美好。第二句寫薔薇叢中開出了一朵美麗的花。第三句說薩沙一家人分別在干什么。第四句寫老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第五句講薩沙一家在大雨中為保護弱小者而遞讓雨衣。其次進行整節(jié)概括:第二節(jié)記敘了薩沙一家在森林中游玩時,突然遇上大雨,他們挨個兒遞讓雨衣的事情。

理解重點語句。大家知道,三四兩節(jié)是寫第一次對話。在指名學生朗讀之后,我先引導學生劃出關鍵句子: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然后引導學生將此句默讀三遍,仔細揣摩它的含義:所有人都要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自覺保護弱小者。最后要求學生聯(lián)系課文,說說大雨來臨時,薩沙的父親、母親和姐姐是怎么做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弱小者,我們又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么去做。這樣,不僅讓學生準確理解了這個重點句子,而且還讓學生受到了應有的教育。

比較句子語氣。不難看出,第二次對話是在五六兩節(jié)。教學時,我專門設置了一個練習,重點比較了以下兩個句子。一是薩沙的反問: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二是媽媽的答話: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我先后引導學生進行了三次比較:一是將前者與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進行比較。二是將后者與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進行比較。三是將前者與后者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明確:反問句語氣強烈,具有獨特的強調(diào)作用。

體會薩沙言行。教學第三次對話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語朝著掀起和蓋在,體會薩沙為什么要這樣做:薔薇花花瓣被沖,花兒低垂,是最最嬌嫩纖弱的;薩沙的動作是有意識的行為,意在表明他也在保護弱小者。然后要求學生體會薩沙的語言:現(xiàn)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主要引導學生體會三點:一是要體會出語言的反問語氣。二是要體會出語言的含義:現(xiàn)在,我保護了比我弱小的薔薇花,我應該不是最弱小的了。三是要體會出薩沙天真、聰明和可愛的性格。

利用插圖想象。在總結(jié)課文時,我重點進行了想象訓練。先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指出插圖上有些什么人物,他們正在干什么,主要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然后讓學生進行恰當想象:當薩沙說現(xiàn)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時,他的爸爸會說些什么,他的媽媽會說些什么,他的姐姐又會說些什么。當薩沙聽到爸爸說之后他會說什么,聽到媽媽說之后他會說什么,聽到姐姐說之后他又會說什么。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

雖不敢說我的教學設計有多高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著力語言、突出重點的思路肯定是正確的。因為這種思路可以加強語言訓練,突出教學重點,增強語言基本功,強化語言表達,培養(yǎng)語言能力,提高教學效果。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教學設計方案篇七

閱讀這類較長的文章,應當引導學生自己學習,不僅要學會閱讀理解,還要學會主動發(fā)問:

有疑而問、于無疑處生疑或者依據(jù)文中有關事實,向作者、老師或同學提出商榷性的疑問。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沒有發(fā)問,就沒有研究,沒有研究就不可能解答,不能解答就不能發(fā)展。因此,要鼓勵學生善于敏捷地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能夠以新穎的形式表述結(jié)果。

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前的“閱讀提示”及課后的“研討與練習”從不同的角度來發(fā)問,并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所有問題羅列出來。

指導學生在他所羅列的問題之中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值得探究的問題。選擇課題也是一種學問和能力。在選擇課題時,要引導學生注意以下事項:

1、量力而行。課題盡量小一點,容易突破,以免半途而廢。

2、問題明確。在選擇一種課題時,首先要充分考慮其意義價值,以及其先進性和科學性。

3、避免重復。盡量避免與別人的課題重復。當然,如果認為自己的觀點比別人的更深、更新、更透、更高一籌,也是可行的。

課題研究必須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礎上,才能有所見地,有理有據(jù)。資料的準備,包括平時的閱讀資料收集和根據(jù)此課題而有目的、有系統(tǒng)地查閱文獻兩種。

在資料準備就緒之后,就要展開研究了。研究的時候,要指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敏捷地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還要引導學生以新穎的形式表述其研究結(jié)果,富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小論文的撰寫。

先小組交流,后由小組選出代表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師作總結(jié)。

提供以下課題范例以供參考:

1、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2、有人說,本文作者是大手筆,表現(xiàn)在哪里?

3、有人說,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見得?

4、從鄧稼先和奧本海默的截然不同的個性風格來看中西方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

5、本文的語言有何特色?

6、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景仰的?“德才兼?zhèn)洹钡膫鹘y(tǒng)價值觀如今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你認為“做事”與“做人”哪個更為重要?這二者之間會有一些怎樣的相互影響?

7、人應當怎樣在事業(yè)中完成自己的生命?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42040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