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詩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公開課教案(優(yōu)質(zhì)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8 13:06:27
最新古詩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公開課教案(優(yōu)質(zhì)七篇)
時間:2023-04-08 13:06:27     小編:zdfb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古詩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公開課教案篇一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chǔ)上,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默寫《塞下曲》。

重點: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

難點: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生字(詞語)卡片,教學掛圖(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背誦學過的古詩,漫談學習古詩的方法。

2、揭示課題,板書:《從軍行》《塞下曲》

3、簡介作者。

1、教師范讀,激發(fā)熱情。

2、自讀,掃清障礙:

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反復讀,讀正確,讀熟,為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3、指名讀,注意讀出停頓。

1、找出重點字詞,結(jié)合課后注釋理解或請教老師、同學。

2、借助插圖,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兩首古詩的理解。

3、交流對詩歌大意的理解,教師相機指導

1、交流記住生字的好辦法,準確建立字音與字形的聯(lián)系。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導書寫。

1、指名讀古詩,理解個別字詞的意思。

2、分別說說兩首古詩所描寫的內(nèi)容。

(一)學習《從軍行》

1、出示課文掛圖,教師感情朗讀。

2、出示問題,引導讀、悟: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從中你有什么感受?

(2)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戍邊將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讀,體會詩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齡,你該怎樣讀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4、指導背誦。

(二)學習《塞下曲》

1、指名讀,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平明)

2、自讀思考:

(1)結(jié)合插圖,說說在“夜”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結(jié)合詩句想象:“平明”來到現(xiàn)場,將士們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心里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感想?

3、匯報交流,師相機把學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4、誦讀古詩,體會邊塞將軍勇敢機智、武藝高強、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1、背誦課文,默寫《塞下曲》。

2、收集贊美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公開課教案篇二

《塞下曲》是古時邊塞地區(qū)的一種軍歌。唐朝很多詩人尤其是邊塞詩人用過此題寫詩。盧綸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fā)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贊美之意。我?guī)ьI(lǐng)孩子們學習的是其中的第三首,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因此,我的教學思考也是從景入手,由景入情,前兩句重點品讀“夜”,由夜黑、夜深、夜靜到雁驚感受單于驚恐的心情與狼狽的樣子;后兩句由“滿”入手,感受雪大、環(huán)境惡劣,將士不畏艱險,奮勇追敵的豪邁氣概。

一、讀通詩句:讀準字音,書寫自己認為比較難寫的字,讀出詩的節(jié)奏。

二、品讀詩句:了解詩所描寫的將士雪夜準備追敵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詩人對將士不畏艱險、英勇無畏氣概的贊美之情。

三、發(fā)揮想象,敘寫古詩。

一、課前交流:由題入手,簡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詩人盧綸。

二、引入古詩學習,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的'是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古詩(3遍),要求借助注釋,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正音:這首詩中,有些字在讀的時候需要注意,出示:單于、遁逃、欲將、輕騎,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chǔ)上,了解字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2、自主選擇比較難寫的字詞寫在田字格中,并說說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

3、請個別同學朗讀,糾正讀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理解詩意:通過讀并借助注釋了解詩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這首詩究竟寫的是什么呢?請你根據(jù)注釋了解一下,然后,我們看看誰能把這首詩讀成簡單的一兩句話:單于趁著夜色逃跑,將軍率領(lǐng)輕騎追趕。(板書)

四、品讀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1、解讀“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時的夜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靜,宿雁驚氣感受單于逃跑時驚恐的心情與狼狽的樣子。讀出單于潰敗的樣子。

2、解讀“滿”:滿字用在這里,寫出了什么?由滿感受到突如其來的雪很大,天氣嚴寒,塞外環(huán)境惡劣,將士們不顧嚴寒,英勇無畏的精神品質(zhì)。讀出對將士的贊美之情。

五、敘寫古詩。

1、詩讀到這兒事情卻還沒有講完,作者跟我們買了個關(guān)子?將士們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單于呢還是沒有追到?(發(fā)揮你的想象來寫一寫,學生敘寫并交流。)

六、這首《塞下曲》是通過描述將士雪夜追敵來展示將士英勇無畏的氣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寫了什么呢?課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交流交流。

古詩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公開課教案篇三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a、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b、學習生字詞

c、想想課文講的是件什么事

d、小組討論、交流。

e、教師相機輔導,理清課文脈絡(luò)

3、指導感情朗讀,入情入境

4、小結(jié),拓展延伸

5、布置作業(yè)

五、板書設(shè)計

1、結(jié)合課后注釋及及工具書,自學古詩,了解詩的大意。

2、課內(nèi)外結(jié)合,激發(fā)對詩歌的興趣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大體把握詩歌含義,想象詩境,體會詩人情感。

在賞析中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古詩文化,激發(fā)學習古詩興趣,培養(yǎng)自學古詩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

教學準備:

課件資料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為主,點播為輔。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詩歌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耀在文學的王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景。現(xiàn)在,我們就隨著詩人王昌齡的筆跡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導入《出塞》,板書課題,解題,了解“塞”的意思。

簡介作者: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擔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尉等職,后世稱為王江寧或王龍標。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xiàn)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為最高。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冻鋈贰ⅰ稄能娦小肥侵拇碜?。今存詩近180首。

過渡語:熟讀古詩,初步讀懂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詩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學古詩,了解詩意

現(xiàn)在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學生談說詩的意思。個別字意指導。

教師小結(jié):我們是怎么初步讀懂古詩的

學習古詩的方法:借助課文的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后通過朗讀,進上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讀中表達出這種感情。

三、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出示資料: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漢的戰(zhàn)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jù)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睘槭裁凑魅耸吔腥f里長征呢(邊塞遠;時間長)你還從哪里看出時間長(人未還)

出邊塞戍邊的征人,為什么不見回家呢――戰(zhàn)事頻繁終老邊塞――戰(zhàn)死沙場

放古代戰(zhàn)爭的視頻,學生觀看,談感受。

師:是啊,”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戰(zhàn)爭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無家可回和永遠不能回家啊。

指導讀這兩句詩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實,該怎樣讀呢(凝重)

――從這句詩中,你還讀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該怎樣讀呢這是怎樣的一種同情呢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征人“戰(zhàn)骨埋荒外”“白骨亂蓬蒿”無數(shù)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嘆生命的卑微……讀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失去親人的悲痛,作者感嘆人生的無奈……讀

指導讀

想一想這兩句詩有沒有講述一件有關(guān)征人的具體事情

詩中沒有說征人們具體的生活事件,你覺得征人們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師創(chuàng)設(shè)情景:(音樂起,出示課件)夜色中,荒遠蒼涼的塞外山峰,一輪明月照著邊關(guān),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guān)的戰(zhàn)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guān)山,面對一輪明月,他們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們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個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這征人是千百年來的千百萬征人啊!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縈繞心頭的夢,卻都只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征人們在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同在一輪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親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①征人白發(fā)蒼蒼的父母……

②征人柔弱無助的妻子……

③征人無依無靠的孩子……

教師激情引讀:這千百年來千百萬白發(fā)雙親、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可憐的妻子、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孤苦無依的孩子對兒子、丈夫、父親的期盼,卻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笔前?,”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泵總€征人盼回家,每個征人的親人盼征人回家。詩人寫出這樣的詩句該有何等的悲天憫民的情懷啊。

板書:思親盼歸

征人們回家有望嗎我們來看一段資料:據(jù)《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生看資料,理解資料意思。

古代的邊塞詩,有很多就反映了邊塞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我們一起輕聲讀讀,感受感受。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唐?曹松《已亥歲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北朝民歌《木蘭辭》

王昌齡面對這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的悲劇,發(fā)千古之感慨,寫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钡牟恍嗉丫洌覀円矊憙删湓?,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寫話。指名讀讀自己寫的話。

2、感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學生讀詩。

這兩句詩講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觀點和希望教師可簡要介紹李廣事跡,幫助學生理解。

塞下曲

林暗草尺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學生匯報,教師引讀。

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的殷切希望,來,我們來表達一下詩人的希望,引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學生談

是啊,這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也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整體讀全詩。

然而,戰(zhàn)爭停止了嗎“你認為有李廣將軍在,戰(zhàn)爭就可以平息嗎就會有和平嗎是啊,沒有,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一個良知者渴望和平、關(guān)愛所有生命的最強音。

學生齊誦全詩。

四、閱讀思考拓展升華

寫一篇讀后感,可以談對戰(zhàn)爭的看法,也可以寫對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寫一個調(diào)查匈漢戰(zhàn)爭的論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小黑板,搜集唐代詩人王昌齡、南宋詩人陸游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時數(shù)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塞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導入: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景。現(xiàn)在,讓我們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課件播放:古代戰(zhàn)爭場景。學生在觀看錄像后自由談感受。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破題而入,簡析背景

1讀詩題。告訴老師,詩題中的塞指什么?從詩題中你知道這首詩應該是寫什么內(nèi)容的嗎?

2簡單介紹邊塞詩。在唐代,有一批詩人(如高適、岑參、王昌齡、王維等)十分擅長描寫邊塞征戰(zhàn)生活,后人稱他們?yōu)檫吶娙耍纬闪怂^的`邊塞詩派,邊塞詩是唐代這個詩歌大國的一束奇葩。在邊塞詩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眾多的邊塞詩,我們今天學的王昌齡的《出塞》是眾多邊塞詩中的極品,被尊為唐代七絕的壓軸之作。

3簡介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漢的戰(zhàn)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jù)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三、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1學生自由讀詩,邊讀邊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

2教師進行學法指導:大家借助工具書、課文的注釋、課前收集的資料,嘗試著理解一下詩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請你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3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1)讀一讀。

(2)學一學。我們剛才了解了讀懂古詩的方法,這里的兩行詩,你們有沒有信心自學并初步讀懂呢?

(3)說一說。詩中有一個詞,高度概括了當時邊塞戍邊的事,你能找到這個詞嗎?(萬里長征)為什么征人戍邊叫萬里長征呢?(邊塞遠,時間長)你還從哪里看出時間長?(人未還)出邊塞戍邊的征人,為什么不見回家呢?

(4)看一看。出示資料:據(jù)《資治通鑒》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唐?王昌齡《塞下曲》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晚唐?曹松《己亥歲二首》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所以古人云: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古來,是多少時間呢?自秦漢以來,邊關(guān)戰(zhàn)事頻繁,征人死傷無數(shù)。

(5)誦一誦:指導讀這兩句詩。王昌齡面對這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的悲劇,發(fā)千古之感慨,寫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這是敘事,告訴我們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實,該怎樣讀呢?(凝重)從這句詩中,你還讀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該怎樣讀呢?(同情)這是怎樣的一種同情呢?詩人看到了什么?引:無數(shù)生命的死去,感嘆生命的卑微生讀詩句。引:失去親人的悲痛,感嘆人生的無奈生讀詩句。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征人戰(zhàn)骨埋荒外白骨亂蓬蒿,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齊讀詩句。

(6)說一說。面對著這樣的征人生活,你想說什么?(出示)對征人:對戰(zhàn)爭:

(7)講一講。指名講詩句的意思。

4感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過渡:所以詩人這樣寫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說一說。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詩人的觀點和希望。征人的希望,豪邁,勇敢,一往無前。)即使是艱苦戰(zhàn)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

(2)看一看,出示: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王昌齡)

(3)誦一誦。指導讀出詩人不同的感受。

a?渴望和平(渴望戰(zhàn)爭平息,征人回家。)如果有像李廣這樣的將軍,匈奴就不敢度過陰山,侵我邊疆,這樣征人就能早日回家,這是詩人的渴望,這是詩人對和平的渴望。(教師可簡要介紹李廣事跡,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引讀。指導讀出渴望和平的憧憬。

b?對朝廷的失望。戰(zhàn)事連綿不斷,與朝廷無名將賢才有關(guān),恨報國之志不能如愿。指導讀出詩人和征人內(nèi)心的那份失望和無奈。

5整體再讀全詩,體會詩之意境。

四、閱讀思考拓展升華

1你認為有李廣將軍在,戰(zhàn)爭就可以平息嗎?就會有和平嗎?

2寫一篇讀后感,可以談對戰(zhàn)爭的看法,也可以寫對征人生活的同情。

附:板書設(shè)計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凝重同情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渴望失望

(二)示兒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孩子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床,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示兒》?,F(xiàn)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么意思嗎?《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軸之作。你們知道什么叫壓軸之作嗎?這么好的詩,同學們想自己讀一讀這首詩嗎?

2了解背景:出示教師搜集的資料。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國都汴州被金兵占領(lǐng),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tǒng)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quán)。他們茍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了95年。生活在戰(zhàn)亂頻仍、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

二、自由讀這首詩

1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nèi)部的停頓。

2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相機評價引導。

三、新授

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的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哪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古詩呢?

1回憶學法。說說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要求。

2自讀古詩。讓學生借助書后的注釋或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了解詩意,體會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先在書上批注,圈劃,并認真思考,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合作學習(生合作學習,師巡視指導)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或同桌)為單位,與同學共享你的學習收獲,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才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4匯報交流。告訴大家,你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

①指名交流讀懂的內(nèi)容,教師鼓勵、點撥讀詩方法,并小結(jié)每句詩的意思。

②結(jié)合學生體會的感情指導朗讀。(注意指導讀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5體驗感情。詩里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板書:悲)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樣的景象呢?學生想象說話。

小結(jié):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ǘ嗝襟w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zhàn)亂的慘況。)陸游一直渴望南師北定以統(tǒng)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為之奮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詩句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fā)出了內(nèi)心的呼喊,當他最后一次把將斷的氣息又來說未完的心事和無窮的希望時,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為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愛國之士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潸然淚下?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句。臨終之際的陸游內(nèi)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含在里面,是什么?(板書:盼)詩人盼的是什么?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tǒng)一,盼了多長時間?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25個日日夜夜??!這是多么漫長的等待,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強烈的期盼??!

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句。一個悲,一個盼,組成了這首感人的詩《示兒》。

學生感情誦讀全詩。

6小結(jié):是?。≡娙伺R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這首詩吧?。ㄅ錁繁痴b。)

四、課外延伸

(1)一位懷著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著他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tǒng)一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生討論。)老師這里查到了相關(guān)資料,看到了《示兒》續(xù)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后》一詩的后幾句: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發(fā)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課件展示)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tǒng)一了嗎?

(2)為什么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課件出示: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請你找出國家衰敗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個片斷:課件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于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是的,只有像梁啟超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才有前途,陸游的悲劇才不會發(fā)生,同學們,讓我們懷著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有感情地朗誦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五、拓展總結(jié)

1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的崇敬吧。(再次配樂朗讀。)

2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有課后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今天老師還給你們推薦一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3今天,老師還向你們推薦一些有關(guān)古詩文的網(wǎng)站,那里有豐富的資源,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去共享吧!

古詩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公開課教案篇四

1、學會古詩中的兩個生字“遁、逐”。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古詩。

3、能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1、學會古詩中的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古詩。

能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盧綸的詩《塞下曲(其二)》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2、簡單介紹:盧綸是唐代詩人,他的邊塞詩雄壯豪放,字里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讀后令人振奮。

3、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共六首,剛才同學們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們要學的則是第三首。

二、教學古詩:

1、朗讀古詩:

(1)要想學好古詩,必須首先要讀好古詩,自己練習將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2)指名讀,教師指導。

(3)教師范讀,注意停頓和語氣。

(4)再指名讀,齊讀。

2、自學古詩:

(1)自學,說說每句詩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圖,或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解釋。

(2)小組討論,每位同學都說一說,小組長進行總結(jié)。

學習“單于、欲、將、逐”。

單于:匈奴首領(lǐng)。

欲:想要。

將:率領(lǐng)。

逐:追逐。

3、師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詩:

(1)通過剛才的自學,說說你懂得了那個詞、那句詩的意思?

(2)初步學習“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在烏云遮月、雁飛無聲的'漆黑夜晚,敵軍統(tǒng)帥單于帶著部隊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學習“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我方發(fā)覺后,正準備帶領(lǐng)輕騎兵去追擊敵人,剎那間,紛紛的大雪灑滿了將士們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詩,欣賞詩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寫敵軍的潰退?!霸潞凇?,無光也?!把泔w高”,無聲也。趁著這樣一個漆黑的闃寂的夜晚,敵人悄悄地逃跑了。單于,是古時匈奴最高統(tǒng)治者,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統(tǒng)帥。夜遁逃,可見他們已經(jīng)全線崩潰。

2、盡管有夜色掩護,敵人的行動還是被我軍察覺了。三、四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寫我軍準備追擊的情形,表現(xiàn)了將士們威武的氣概。試想,一支騎兵列隊欲出,剎那間弓刀上就落滿了大雪,這是一個多么扣人心弦的場面!

3、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你追上敵人沒有,他只描繪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當時的氣氛情緒有力地烘托出來了。

四、背誦古詩。

五、拓展欣賞:

唐代有很多邊關(guān)詩。我們再來了解一些

(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唐王之渙《涼州詞》)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3)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五、作業(yè):背誦此詩。

板書:

塞下曲(其三)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古詩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公開課教案篇五

1?結(jié)合課后注釋及及工具書,自學古詩,了解詩的大意?

2?誦讀古詩,讀悟結(jié)合,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歌博大的人性美?

3?課內(nèi)外結(jié)合,激發(fā)對詩歌的興趣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大體把握詩歌含義,想象詩境,體會詩人情感?

在賞析中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古詩文化,激發(fā)學習古詩興趣,培養(yǎng)自學古詩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

課件資料

自讀自悟為主,點播為輔?

課時:一

課前游戲:賽詩會,看誰背誦的古詩多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詩歌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耀在文學的王冠上?“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場景?,F(xiàn)在,我們就隨著詩人王昌齡的筆跡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導入《出塞》,板書課題,解題,了解“塞”的意思?

簡介作者: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擔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尉等職,后世稱為王江寧或王龍標。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xiàn)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為。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冻鋈?、《從軍行》是的代表作。今存詩近180首。

過渡語:熟讀古詩,初步讀懂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詩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學古詩,了解詩意

現(xiàn)在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學生談說詩的意思?個別字意指導?

教師小結(jié):我們是怎么初步讀懂古詩的

學習古詩的方法:借助課文的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后通過朗讀,進上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讀中表達出這種感情?

三、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出示資料: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漢的戰(zhàn)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jù)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p>

為什么征人戍邊叫萬里長征呢(邊塞遠;時間長)

你還從哪里看出時間長(人未還)

出邊塞戍邊的征人,為什么不見回家呢

――戰(zhàn)事頻繁終老邊塞

――戰(zhàn)死沙場

放古代戰(zhàn)爭的視頻,學生觀看,談感受?

師:是啊,”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薄秉S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睉?zhàn)爭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無家可回和永遠不能回家啊?

指導讀這兩句詩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實,該怎樣讀呢(凝重)

――從這句詩中,你還讀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該怎樣讀呢這是怎樣的一種同情呢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征人“戰(zhàn)骨埋荒外”“白骨亂蓬蒿”無數(shù)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嘆生命的卑微……讀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

失去親人的悲痛,作者感嘆人生的無奈……讀

指導讀

想一想這兩句詩有沒有講述一件有關(guān)征人的具體事情詩中沒有說征人們具體的生活事件,你覺得征人們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師創(chuàng)設(shè)情景:(音樂起,出示課件)夜色中,荒遠蒼涼的塞外山峰,一輪明月照著邊關(guān),那些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來戍守邊關(guān)的戰(zhàn)士們,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guān)山,面對一輪明月,他們可能會想些什么呢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們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個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這征人是千百年來的千百萬征人?。∏О倌陙砬О偃f人縈繞心頭的夢,卻都只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征人們在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同在一輪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親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發(fā)蒼蒼的父母……征人柔弱無助的妻子……③征人無依無靠的孩子……

教師激情引讀:

這千百年來千百萬白發(fā)雙親、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可憐的妻子、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孤苦無依的'孩子對兒子、丈夫、父親的期盼,卻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讀)“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笔前?,”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每個征人盼回家,每個征人的親人盼征人回家?詩人寫出這樣的詩句該有何等的悲天憫民的情懷啊?板書:思親盼歸征人們回家有望嗎我們來看一段資料:

據(jù)《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生看資料,理解資料意思。

古代的邊塞詩,有很多就反映了邊塞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我們一起輕聲讀讀,感受感受。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唐?陳陶《隴西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唐?曹松《已亥歲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北朝民歌《木蘭辭》王昌齡面對這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的悲劇,發(fā)千古之感慨,寫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钡牟恍嗉丫?,我們也寫兩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寫話。指名讀讀自己寫的話?

2、感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學生讀詩。

這兩句詩講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觀點和希望教師可簡要介紹李廣事跡,幫助學生理解。

塞下曲盧綸

林暗草尺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學生匯報,教師引讀。

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的殷切希望,來,我們來表達一下詩人的希望,引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學生談

是啊,這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也是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整體讀全詩。

然而,戰(zhàn)爭停止了嗎“你認為有李廣將軍在,戰(zhàn)爭就可以平息嗎就會有和平嗎是啊,沒有,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一個良知者渴望和平、關(guān)愛所有生命的音。

學生齊誦全詩。

三、閱讀思考拓展升華

寫一篇讀后感,可以談對戰(zhàn)爭的看法,也可以寫對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寫一個調(diào)查匈漢戰(zhàn)爭的論文

資料一:

漢王朝、匈奴河南之戰(zhàn)后,匈奴人失去了陰山以南的廣闊區(qū)域,痛心疾首,每過于此,無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戰(zhàn)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豐美的河西地,經(jīng)濟上蒙受的損失更為嚴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漢武帝時,漢王朝、匈奴在漠北大會戰(zhàn),經(jīng)過數(shù)月搏殺,匈奴損兵十幾萬,這幾乎是匈奴當時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戰(zhàn)后,匈奴幾無壯年男丁。

資料二:

涼州詞王之渙涼州詞(王翰)

黃河遠上白云間,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片孤城萬仞山?欲飲琵琶馬上催。

羌笛何須怨楊柳,醉臥沙場君莫笑,

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從軍行(王昌齡)從軍行(李白)

青海長云暗雪山,騮馬新跨白玉鞍,

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城頭鐵鼓聲猶震,

不破樓蘭終不還。匣里金刀血未干。

資料三:

出塞曲

臺灣席慕容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diào)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xiāng)

資料四:《雄關(guān)賦》節(jié)選峻青

啊!雄關(guān)!

這固若金湯的雄關(guān)!

“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雄關(guān)!

在我們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在那些干戈擾攘、征戰(zhàn)頻仍的歲月里,這雄關(guān),巍然屹立于華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間,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著異族的入侵,捍衛(wèi)著神圣的祖國疆土。這高聳云天的堅固的城墻上的一塊塊磚石,哪一處沒灑上我們英雄祖先的殷紅熱血這雄關(guān)外面的亂石縱橫、野草叢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處沒埋葬過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關(guān),它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的英雄歷史的見證人,它本身就是一個熱血沸騰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

如今,這雄關(guān)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是它卻仍以它那雄偉莊嚴的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的愛國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們的神圣的國土再一次遭受到異族入侵的話,那位手執(zhí)大刀的青年小伙子,還有我們的現(xiàn)代花木蘭,以及所有登臨這雄關(guān)的公民,全都會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殺敵衛(wèi)國的戰(zhàn)場!

古詩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公開課教案篇六

1、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chǔ)上,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 難點: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一、導入課題,簡介作者

1、背誦學過的古詩,漫談學習古詩的方法。 2、揭示課題,板書:《塞下曲》 3、簡介作者。

二、初讀古詩,引入意境

1、教師范讀,激發(fā)熱情。

2、自讀,掃清障礙:

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反復讀,讀正確,讀熟,為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3、指名讀,注意讀出停頓。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找出重點字詞,結(jié)合課后注釋理解或請教老師、同學。

2、借助插圖,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兩首古詩的理解。

3、交流對詩歌大意的理解,教師相機指導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古詩

教學內(nèi)容:學習《塞下曲》。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chǔ)上,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默寫《塞下曲》。

教學重、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1、誰來展示背誦以前學習過的軍旅方面的古詩。(指名背誦古詩《從軍行》)

2、指名說說古詩所描寫的內(nèi)容。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戰(zhàn)爭時期的古詩。

4、板書:塞下曲。

1、檢查學生讀書情況。自讀,掃清障礙,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反復讀,讀正確,讀熟,為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2、展開朗讀比賽。

1、解題?!度虑贰叭笔沁吔绲囊馑肌!度虑肥沁吔缟系母枨翘拼囊环N歌曲名稱,內(nèi)容大都描寫邊疆的戰(zhàn)斗生活。盧綸:曾經(jīng)參過軍,他寫的描寫軍隊生活的詩歌,內(nèi)容充實,富有生氣。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六首,這里選的是第二首。

2、找出重點字詞,結(jié)合課后注釋理解或請教老師、同學。 草驚風 引弓 白羽 沒

3、有誰愿意講講它們的意思?

4、教師進行總結(jié):

草驚風:草忽然被風吹動。 引弓:拉弓準備射箭。 沒:插。

5、串講詩句的意思。

6、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chǔ)上進行小結(jié)。

7、思考:《塞下曲》描寫了一位怎樣的將軍?是從哪些詩句中看出來的?

1、這首古詩寫了一個怎樣的將軍?

2、你要對這位將軍說什么?

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塞下曲》。

2、用自己的話說說《塞下曲》的意思。

古詩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公開課教案篇七

《塞下曲》這首古詩形象鮮明突出,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味道醇厚。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應該讓學生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并且把握人物形象。所以,教學中應該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xiàn)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意讓學生在誦讀、理解的過程中體驗情感,領(lǐng)悟內(nèi)容。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3、把握將軍的形象。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小黑板、錄音帶。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給大家引薦一位古代的大將軍,他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家,曾做過都尉、郡太守,鎮(zhèn)守邊郡時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稱為“飛將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廣。

據(jù)記載,在李廣巡視打獵時就發(fā)生過富于戲劇性的.故事,流傳到唐代,被一位名叫盧綸的詩人即興改編,創(chuàng)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取名為《塞下曲》。(教師隨機板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古詩的學習。

二、初讀古詩,識字正音

1、板書課題、作者,理解題目。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讀通順,注意古詩的停頓。

3、檢查學生的讀詩情況,指名讀。作出評價。

三、理解詩句,體會詩境

1、想具體了解這首詩寫了飛將軍李廣的什么故事嗎?不過在學習之前,老師想讓大家回憶一下,要想學好古詩,必須有好的學習方法,回憶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學生小組互助,理解詩句。

3、交流。

a、說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引”字總結(jié)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的新方法。

從“驚”字體會,感受氣氛的緊張。

教師指導朗讀。

b、說說“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沒”,并且利用情景表演體會將軍力氣大,勇武。

讀出贊嘆之情,指導朗讀。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生評價。

兩個人對讀。

師生對讀。

四、全詩整合

1、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飛將軍李廣的一個富于傳奇性的故事。下面,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不過,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讀

李廣將軍真不愧是“飛將軍”,最后,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贊嘆與敬佩,齊讀《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詩人盧綸筆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詩中,第3首“月黑雁飛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詩人李白、王昌齡,也都創(chuàng)作過《塞下曲》。那么,課下就讓我們互相幫助,搜集這些古詩,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46257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