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經典名句句篇一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4、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墩撜Z八佾》(盡善盡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6、過而不改,是謂過已?!墩撜Z衛(wèi)靈公》
7、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墩撜Z述而》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墩撜Z子罕》
10、巧言令色,鮮矣仁?!墩撜Z學而》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墩撜Z里仁》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14、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
15、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墩撜Z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墩撜Z泰伯》
1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wèi)靈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論語季氏》
19、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墩撜Z里仁》
20、君子不器。《論語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2、古之學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23、見義不為,無勇也?!墩撜Z為政》
2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墩撜Z子罕》
25、孝弟(t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墩撜Z學而》
2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為政》(溫故知新)
27、朝聞道,夕死可矣?!墩撜Z里仁》
2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墩撜Z子路》
3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3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墩撜Z憲問》
33、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墩撜Z子張》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墩撜Z子路》
3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名人名言 )《論語微子》
3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墩撜Z述而》(舉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墩撜Z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墩撜Z衛(wèi)靈公》
41、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
4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墩撜Z為政》
4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46、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墩撜Z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墩撜Z雍也》
49、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5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墩撜Z衛(wèi)靈公》(殺身成仁)
論語經典名句句篇二
1、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ā墩撜Z·雍也》)(20xx全國)
2、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墩撜Z·為政》)(20xx天津)
3、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保ā墩撜Z·季氏將伐顓臾》)(20xx湖南)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20xx全國)
——一個工匠想要做好活計,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20xx全國、20xx上海)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墩撜Z·子罕》)(20xx江蘇)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20xx全國)
8、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財物平均分配則無所謂貧;上下能夠和好共處則無所謂寡;上下相安無事則國家就無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凡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應該強加給別人。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君子不講究吃,不講究住,做事勤快,說話謹慎,親近有道德的人虛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學的人了。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茫然無得。只思考不讀書,思路就會閉塞不通。
1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早晨聽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看見賢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反躬自問有沒有和他一樣的毛病。
15、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聰明的人明理通達,隨機應變,和水的流動暢通、隨岸賦形相似,所以愛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靜不移,同山的肅穆屹立、巋然不動相似,所以愛山。寬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傷于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永恒。
1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學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時刻,我不去開導他;學生不到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刻,我不去啟發(fā)他。舉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啟發(fā)他了。(反:類推)
1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加以學習,發(fā)現他們的缺點就作為借鑒而改正自己。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保ā墩撜Z·泰伯》)
——一個讀書人,應當胸懷寬廣意志堅強,因為他的責任重大,路程遙遠啊。
1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軍隊的統帥是可以俘虜過來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強迫改變的。
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到了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為喻,贊頌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堅強不屈,忠貞不渝)。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處于領導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發(fā)布命令,別人也會照著你的樣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發(fā)號施令,也沒有人聽從。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須使別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達,也必須使別人通達。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24、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但未來的事情還是可以補救的(諫:匡正,挽回。追:補救,挽回)。
25、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君子不善于講話,但辦事很敏捷。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墩撜Z·顏淵》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壞事;小人恰恰與此相反。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向學;三十歲時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歲時不再困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命運是怎么一回事;六十歲時聽到任何話都能平心靜氣;七十歲以后,更能夠隨心所欲,卻不會逾越規(guī)矩。
28、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
——詩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30、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墩撜Z·為政》)
——有三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學的知識,并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三為“溫故,知新”:隨著自己閱歷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頭再看以前看過的知識,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
論語經典名句句篇三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8、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3、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6、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7、不學詩,無以言。
18、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9、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20、有教無類。
2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經典名句句篇四
書籍是歷史的烙印,是智慧的低吟。讀書,可以神交古人,汲取先賢智慧;可以審視自我,成就精彩人生。閱讀有益身心的書籍,使人的思路開拓,從而提高自我素養(yǎng),對人生的經歷有更深切的體會。倘若把文學藝術比喻成一頂王冠,那么孔子的經典之作――《論語》就是王冠上的瑰寶。古人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世人對這部經典傳世之作有著極高的推崇。曾幾何時,《論語》成為我的心儀讀物,里頭的至理名言更是讓我回味無窮,受益良多。孔子的言行舉止不僅讓我印象深刻,更像春風化雨般地滋潤著我的心田,使我感觸頗多。
孔子是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求塑造理想人格,其思想深深地牽系著華夏子孫的心,那正統學派的真諦更是傳承千古,流芳百世?!墩撜Z》給我的首個啟示是“仁”,也是倫理道德的總綱。仁就是愛人,君主要體恤民情,關心民政,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倘若要遏止“苛政猛于虎”的情形,那么社會各階層人士應當安守本分,互相關懷,將心比心,發(fā)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精神,以達成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我認為每個人都必須推己及人,以一顆慈悲之心去渡化有緣人,只因“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當然,我們必須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尚品格,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施加給別人。凡事皆要以利與害為出發(fā)點,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德行與原則。
《論語》講究孝道:孝,在中國從古至今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而在這本著作中,它毫無疑問的占據了主導地位。人不孝則非正人君子,此類人鮮矣?!墩撜Z》大概一半都牽扯到這個“孝”字,而被公認為百家正統的儒家學派把孝道推廣的非常廣泛,鞏固了孝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古人云:“孝是天之經,地之義,人之倫也。”如果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都不懂得如何孝順父母,那么豈不連禽獸都不如?須知“烏鴉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孔子曾言:孝悌是人的根本。由此可見,一個人懂得報答父母比天高,比海深的恩情是何等的重要,因為“滴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身為別人的老師,孔子時常訓誡弟子們要秉持孝道,講求信睦,以求家道安寧;兄弟之間要互相忍讓,并且要有深摯的手足之情,而不是同室操戈。
年幼時,我接受啟蒙教育,雖然當時童心未泯,但對《論語》中的一番教誨有深切的領悟。那就是:“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所欲,不逾矩?!笨鬃诱J為學無止境,十五歲時就要有志于學習,三十歲就懂禮儀,無論是說話做事都有把握。當他掌握了各種知識,就不再迷惑。五十歲時,得知天命,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便能明辨是非,判明真假,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超出規(guī)矩。這幾句肺腑之言非但激勵了我,更是使我有了向前邁步的勇氣與決心。當時我就立志要力爭上游、發(fā)憤圖強,只因“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孔子一生從不間斷地學習修養(yǎng),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較大的進步,直到晚年才達到最高境界。我深深地體會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可貴精神,并且認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唯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才能成就偉大的人生,因為“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這部國寶級的傳世著作有著一句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那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以讀書為樂事,說明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更反映出他注重修養(yǎng),嚴格律己的處世態(tài)度。此外,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以及“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等名句。這些名句都是在求取學問時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鬃犹岢坝薪虩o類”的主張,認為“因材施教”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他勸勉弟子們要虛懷若谷,不斷向別人學習,一定能找到一個有特長和技能的人做自己的老師,從而取長補短。每當遇到學問上棘手的問題抑或是滿腹疑惑時,切記要尋求有智慧的人指點迷津,這樣才能透徹地掌握知識。當然,我們也時常溫習舊知識,因為這樣才能從中得到新的領會與體悟,只因“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待人處事方面,孔子教會了我許多哲理,并且讓我變得穩(wěn)重成熟,溫文爾雅。他認為如果要實踐仁德,就需要“忠”和“恕”。“忠”是盡自己的本分,“恕”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原諒別人,提倡以“禮”、“樂”約束人的行為,陶冶人的性情。一個人若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講求一個“信”字。在今天看來,一個群體,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正如孔子所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除此,我們也要擁有“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態(tài)度與胸懷,少責備別人,并且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我們見到賢人應當向他學習,看到不賢的人則要自我反省,因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熬犹故幨?,小人長戚戚?!薄墩撜Z》詳細地說明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不安;君子襟懷坦蕩,與人為善,知足常樂,小人則終日患得患失,怨天尤人,憂心忡忡。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做個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而不是成為一個心胸狹窄、人格卑鄙的小人。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應當警惕戒備,那就是“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說明了青少年應該要用理性的韁繩去約束情感和欲望的野馬,達到中和調適。身為一個讀書人,我有一個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將來時必要為社會和人們謀福祉,只因“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驀然回首,我懷著嚴謹的態(tài)度去品讀《論語》的經典名句,并且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孔老夫子存活在我的心中。其實,孔子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只是我們沒有智慧之眼、澹泊之心去感受他的存在。不可否認,《論語》給予我許多的人生大道理,并且教會我歷經風霜而留其真諦的生活經驗?!墩撜Z》作為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著作,有著不可磨滅、不可動搖的地位,更是我華夏五千年智慧結晶的最大見證。在這兒,我要稱贊這部我最喜愛的瑰寶:《論語》經典,永垂不朽!
論語經典名句句篇五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明智。
4.既來之,則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定下來。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工具準備好。
6.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一個軍隊可以使它喪失主帥,但一個普通人卻不能強迫他放棄主張。
8.言必信,行必果。
講話誠實,做事果敢。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統治者本身行為正當,不發(fā)命令,事情也行得通。統治者本身行為不正當,縱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信從。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切勿強加給別人。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聰敏又好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
12.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真正高尚的人重視的是正義感,堅持自己的處世原則,而卑賤的人僅僅狹隘地從自身利益出發(fā)。
1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不通的地步,我是不開導的;不到想說可怎么也說不清楚的地步,我是不提醒的。
14.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1
16.是可忍,孰不可忍!
如果這件事情能容忍,那還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1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而改正缺點。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2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21.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猶如流水一般,不論晝夜,時刻流逝。
2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冬天來臨的時候,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2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
24.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單純追求速度就無法達到目的,只顧小利,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25.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26.道不同,不相為謀。
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無法共事。
27.不學禮,無以立。
不學習禮儀,就不能夠在人群中立足。
28.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干不義的事得到了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如同浮云一樣。
2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
30.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人的性情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3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看到別人好的地方,我們要學習;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有沒有。
32.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
33.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當初我對于別人,是聽到他的話就相信了他的行為;現在我對于別人,是聽到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
34.有教無類。
不管貴賤賢愚,哪一類人都給予教育。
3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用自己正確的意見來糾正別人的錯誤意見,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處,卻不肯盲從附和。小人只是盲從附和,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見。
36.當仁,不讓于師。
遇到行仁義之事的時候,即使是老師也不用謙讓。
3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38.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xù)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士不可以不剛強堅毅,因為他們責任重大而路程遙遠。
4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有過錯卻不加以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過錯。
4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與朋友交往,要守信用。
4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48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