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古代古詩文及鑒賞 中國古代詩歌鑒賞(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29:15
2023年中國古代古詩文及鑒賞 中國古代詩歌鑒賞(8篇)
時間:2023-06-06 14:29:15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一

《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節(jié)選自《樂章集》。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在雨中聽到鈴聲而想起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diào)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鈴》最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更成為千古名句。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jié)序?!抖Y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笨梢姇r間大約農(nóng)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皩﹂L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fā)”,設(shè)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彼膽偃硕奸T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fā),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fā)”,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nèi)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lǐng)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zhuǎn),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澳睢弊趾蟆叭トァ倍诌B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diào)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岸嗲樽怨艂x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jié)”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隙潼c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耙簿褪钦f,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tǒng)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jīng)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按巳ァ倍?,遙應上片“念去去”:“經(jīng)年”二字,近應“今宵”,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推進?!氨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藝術(shù)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diào)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tǒng)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gòu)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二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wù)勄址鲀蓚€字的妙處。

「析」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寫出了詩人在夕陽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也使人想見山色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兩個動詞寫云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

「解題指導」鑒賞詩歌譴詞的妙處,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答題:①這個字或者詞是什么意思;②有沒有構(gòu)成語法現(xiàn)象;③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④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意境;⑤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⑥音韻美。(由字及句,由景及情)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和處達,歸雁洛陽邊。

「析」①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是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么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②這兩句煉字煉句極見功夫。作者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加以強調(diào),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③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涵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在舊年將盡時闖入人間,將趕走嚴冬。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

「解題指導」鑒賞詩歌造句的妙處,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答題:①描繪怎樣的景象;②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③運用了怎樣的手法;④蘊涵著一種怎樣的理趣。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需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析」清新、自然、質(zhì)樸。描繪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鷗構(gòu)成了一派恬靜優(yōu)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癡情憨態(tài),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

「解題指導」鑒賞詩歌的語言特色,①掌握語言特色有關(guān)的專用術(shù)語,如清新、自然、含蓄、絢麗、豪放等;②把握著名詩人獨特的詩風,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等;③理解詩歌的情境與詩人的感情。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談?wù)勀銓α_詩豐年事若何一句含義的理解。

「析」豐年又能給百姓帶來什么呢?達官貴人溫暖無憂,貧苦人們饑寒交迫。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忽虜,良人罷遠征。

搗衣聲有什么含義?

「析」搗衣是為從軍的丈夫縫制寒衣的一道工序,隱含有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解題指導」詩句含義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選語句往往是那些言簡意豐的立片言以居要的關(guān)鍵語句。因此,要立足詩句,咀嚼語句含義,深入挖掘言外之意和言外之情。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三

朱光潛先生曾作過一篇詩評,題目是《談白居易和辛棄疾的詞四首》,文中以細膩的筆觸、精確而獨到的分析,揭示了四首詞的意蘊,給人以啟迪。在分析、評論這四首詞時,作者從兩點入手:一是典型的情節(jié)(意象)。二是精練的語言。很多古代詩詞都選擇了典型的情節(jié)來烘托出生動具體的氣氛和情調(diào)。而這種典型的情節(jié)又是通過精練的語言來表達的,兩者共同作用,創(chuàng)設(shè)意境,表現(xiàn)主旨。另外,從這篇詩評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在閱讀、欣賞古詩詞時運用了以下方法:一、揣摩研讀法。比如分析《西江月》時,作者就“明月別枝驚鵲”中的“別”字大作文章,分析出用“別”字所產(chǎn)生的特別韻味,暗示了烏鵲和樹枝對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此處不寫啼而啼自見。還有,在分析《鷓鴣天》詞時,深入地分析出“青旗沽酒”在詞中以樂景寫哀,運用了反襯的寫作技巧。二、展開想象法。比如評論白居易的第一首詞時,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由“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聯(lián)想到江南繁華燦爛的春天,幫助讀者進入詞所描繪的境界。這樣,讀者就不難理解詩人在詩中所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了。三、知人論世法。在分析辛棄疾的第一首詞《鷓鴣天》的主旨時,作者就運用了這種方法,從而深刻地領(lǐng)會了隱藏在“城中桃李愁風雨”這個詩句背后的作者的真實感情是慨嘆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朱光潛先生這篇詩評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國的詩歌藝術(shù)講究含蓄、精練,言有盡而意無窮,所以鑒賞時首先要深入揣摩研讀,揣摩其重點字詞、句子,分析寫作技巧,如比興、擬人、互文、倒裝、用典、反襯、直抒胸臆、融情入景、借物抒情等。再襯以想象,從而抓住詩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體會作品的意境美。另外,早在先秦時代的文學理論批評就提出了“詩言志”的論斷,唐代白居易還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可見,詩作往往是與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處世態(tài)度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緊密聯(lián)系的,故而在分析、鑒賞時還要注意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時代背景。做到知人論世、知人論詩。

下面就分別以張繼的《楓橋夜泊》詩和辛棄疾的《摸魚兒》詞為例,談一談如何鑒賞古代詩歌。

第一句中“月落”、“烏啼”不難理解。秋涼夜半,上弦月落了,耳畔傳來幾聲烏鴉的驚叫。我們學過的“月出驚山鳥”、“明月別枝驚鵲”都有相似的.意境?!八獫M天”就有難度,理解時不能以辭害意,因為我們平時感受到的自然景觀的實際是霜華在地而不在天,而且在已“月落”的夜晚也看不見。如果機械的去理解,就無法體會其妙處。須認真揣摩研讀方能感受到: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huán)境中,羈旅之人對夜涼的感覺格外敏銳。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氣中彌漫著滿天霜華。

第二句中的“對”字也是難點?!敖瓧鳚O火對愁眠”中江岸上的丹楓,給人以秋色秋意、羈情離思的暗示,它在古詩詞中沉積的感情內(nèi)容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我們想象一下,岸上昏暗迷蒙的背景襯托著點點漁火: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岸上一水中,“愁眠”者,當是懷著羈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如是,整個句子可看作是“愁眠對江楓漁火”的倒裝,“對”字當解作“伴”,又不像“伴”那樣外露,它表達舟中旅人和舟外景物之間無言的交融和契合。朱光潛先生的文章中說,寫景詩的一個訣竅就是寫進人的活動,此處恰是一例。

“夜半鐘聲到客船”字面意義易懂,但內(nèi)在意蘊卻是難點、重點。詩人在楓橋夜泊中得到的最鮮明最深刻最具詩意美的印象就是寒山寺夜半鐘聲。在靜謐的暗夜,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景物感知的首位,靜夜鐘聲不僅反襯了夜的深幽和清寥,而且滲透著宗教的色彩,給人以古雅莊嚴的感受。鐘聲悠揚,余音裊裊,余韻無窮。有聲,才使神韻得到最完美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典型化的藝術(shù)意境。

在整首詩中,詩人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情景交融的秋江夜泊圖。秋涼夜深,霜氣逼人,上弦月落了,烏鴉驚叫,眼看江中漁火和岸上丹楓,船中游客不禁惹起了鄉(xiāng)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又遠遠傳來叩擊游子心扉。這里面,情景交融,在寫景中融進了詩人自己的情思。楓、火本為無情之物,著一“愁”字,皆成有情之景,伴人無寐,情由景生,意境優(yōu)美?!翱痛鄙下牎扮娐暋敝耸钦l?聽后感覺如何?皆給人無限遐思。

這首詞重點在理解“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的寓意以及“愁”指什么,為什么說“閑愁”最苦。

要理解好這些問題,須了解作者辛棄疾的生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生于山東歷城,他出生時山東已淪入金統(tǒng)治者手中。二十一歲那年,他參加了北方的抗金義軍,后來投奔南宋,歷任湖南、江西、浙東等地安撫使。力主抗金,為主和派所忌恨。四十一歲時退居江西帶湖,晚年又被起用,但不被朝廷器重,最終辭歸,終老山林。

辛棄疾一生反對議和,主張收復中原,因南宋朝廷一貫推行妥協(xié)投降政策,他的理想未能實現(xiàn),只好把滿腔的憂國憂民的熱情都寄托在詞中。

詩中舉到的楊玉環(huán)、趙飛燕都曾寵幸一時,他們跟當時炙手可熱的主和派(奸臣賊子)一樣,都曾權(quán)傾朝野。由楊玉環(huán)、趙飛燕死于非命,我們可以推斷,這一句的寓意是“主和派”(或奸臣賊子)絕沒有好下場。

關(guān)于“愁”的含義,聯(lián)系辛棄棄疾的生平,我們知道,他的“愁”指的就是抗金主張不被采納,報國無門的情緒?!伴e愁最苦”指的是這種想抗敵但又不能抗敵的空閑之愁最苦。

總之,在鑒賞古詩詞的時候,應重點考慮它如何用精練的語言來描繪典型的情節(jié)(意象),去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設(shè)意境,表現(xiàn)詩歌的主旨。要綜合運用揣摩研讀法、展開想象法、知人論世法去認真研究重點詞句、分析表達技巧、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進而領(lǐng)會作者通過外在的客觀景物表達出來的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附錄]

楓橋夜泊

張繼

夜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摸魚兒(并序)

---辛棄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注】①長門事: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別居長門宮。陳皇后聞司馬相如文名,奉黃金百斤,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代為陳情,武帝閱后深為感動,陳皇后復得寵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擠,被放逐后,屈原在《離騷》中將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四

(1)古代詩詞表達的情感。

(2)品味字句,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詩中流露的情感

教學難點 :詩的鑒賞

教 具:幻燈片、投影儀

課 時:第一課時

(1)“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唐詩、宋詞、元曲,明 清小說,作為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遺產(chǎn),受到人們深深的喜愛。

(2)我國古代詩、詞、曲三種體裁,習慣統(tǒng)稱為古代詩歌。古詩從形式來分為:古體詩、近體詩。

(3)學生朗讀以前學過的絕句、律詩、如:李白《秋

蒲歌》、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作者簡介:王勃,初唐四杰(揚炯、盧照鄰、駱賓王)。

3、內(nèi)容分析:

首聯(lián):點明送別之地和朋友上任之地,暗示雖遠猶近。

頷聯(lián):用兩人相同的處境來寬慰朋友。

頸聯(lián):跳過眼前的離別而敘述別后的思緒。

尾聯(lián):又回到送別,詩人豁達地寬解友人,大丈夫

應志在四方,注重功名,不要象多情的男女那

樣在分路口哭哭啼啼。

明確: 好就好在它一洗過去送別詩中那種黯然消魂的情調(diào)而代之以積極、健康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這正是成為千古名句的原因。

(一) 作者簡介

(二) ⒈朗讀、讓學生畫詩的內(nèi)容。

⒉提問:《望天門山》的望字是站在什么地方望的呢?為什么?

明確:在行船上較為適當,因為“出”字寫出了山行的動感。山不可以動、那么只有船在動,船向山駛?cè)?,山的輪廓越來越清晰,仿佛是天門山迎面而來?;届o為動。

(1)斷字:詩人想象天門山原來為一體,后來被江水沖斷了,想 象中寫出了長江水勢的浩大。

(2)回字:碧綠的`江水向東奔騰而來,突然遇到天門山的阻遇,于是浪 花飛濺,江水回旋,波濤洶涌澎湃,既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壯,又寫出了江水回旋激蕩的壯麗風光。

明確:寫遠景。因為孤帆寫只見帆影不見船身,可見其遠。

日邊寫出遠處水天相接,仿佛太陽就在水面一般。修辭 (借代)。

一片白帆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漫漫駛來。

明確:青山、流水、白帆、紅日。描繪了長江雄壯秀麗的風光,

抒發(fā)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五

近年來各地中考的詩詞鑒賞題,難度越來越大,分值越來越高。而有不少考生要么望而生畏,要么無從下手。究其原因,一是積累少,文學積淀不夠深厚。二是古典詩詞的語言凝練含蓄,含意豐富,考生缺少對詩歌語言規(guī)律的了解。本文試圖和大家一起,揭開詩歌語言的“神秘面紗”,抵達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領(lǐng)略中國古典詩歌的風采。

詩歌的語言,強調(diào)字句的錘煉,講究音韻的和諧。近年來中考的語言鑒賞題,側(cè)重于考查詞語的準確使用,意象內(nèi)涵的揭示,重要語句的理解賞析等方面內(nèi)容。接下來我們就一步步走進詩歌語言的大門。

1. 活用詞

像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中的“紅”和“綠”;常建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悅”和“空”;以及周邦彥的“風老鶯雛,雨肥梅子”中的“老”和“肥”,都是化腐朽為神奇的詞語。

2. 表現(xiàn)力強的動詞

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眾口相傳,千古流芳。

3. 表示感情變化的詞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一個“悔”字巧妙地將“閨中少婦”的感情變化表現(xiàn)了出來。

4. 表示顏色的詞

色調(diào)一般能體現(xiàn)心情,可增強描寫的色彩感,渲染氣氛。有些虛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能頗具意味,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在平時的閱讀中,要煉就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重要詞語的“火眼金睛”,在吟詠中用心品味這些詞語的妙處。

意象是蘊涵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抽象的主觀的“意”與具體的客觀的“象”兩方面的和諧交融和完美結(jié)合。它是詩歌中特殊的語言形式,是詩歌鑒賞中極其重要的核心概念。鑒賞時要留心詩詞中出現(xiàn)的意象,調(diào)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意,從而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對象意的積累和把握,對分析鑒賞古詩詞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圍及作者的心境,進而深入理解詩詞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古典詩詞中有一種常見的意象組合方式,全部使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jīng)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gòu)成生動可感的畫面,用以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情感,可稱之為“意象疊加”。如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全部是名詞的連綴,這些意象看似孤立,認真品讀卻能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意象是詩歌形象的主要類型。所謂意象,就是詩歌中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和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或者說是指經(jīng)作者構(gòu)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客觀物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懷言志的憑借和依托。因此,鑒賞詩歌時,只有抓住意象并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體現(xiàn)的情調(diào)、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鑒賞古代詩歌作品。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整體感知:本詩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思想感情。本詩不是著眼一點描繪景物,而是從整體描繪湖上春意,在行進途中展示蓬勃的春意。詩中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選取典型景物,加以準確而極富表現(xiàn)力的詞語描繪,用“漸欲”、“才能”兩個字眼表現(xiàn)了亂花和淺草的勃勃生機。

“孤山寺北”和“賈亭西”是固定的落腳點,點明詩人觀景的游蹤?!八娉跗皆颇_低”寫湖上風光?!苞L”暖樹,“燕”啄泥,寫出了早春的一派生機?!皝y花”“淺草”表現(xiàn)詩人的主觀感受,透露出詩人游春的舒暢心情?!靶胁蛔恪?,看不夠,詩人流連忘返,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之間。

問題設(shè)計:從《錢塘湖春行》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寫的是初春景象?

析: “水面初平”交待出春水新漲的特征。“早鶯爭暖樹”用“早”、“幾處”、“爭”展示初春獨有的風貌?!靶卵嘧拇耗唷睂懗鲅嘧哪嚆暡?,營造新巢的情景,準確傳達出春的消息的同時,也傳達出人們初春之時,乍見新燕的愉悅之情。還有那迷人眼的繁花,才沒馬蹄的嫩草,這一切都展示出初春的動態(tài)美。

1、下面是對這首詩內(nèi)容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 這首詩,從總體著眼描繪了錢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能體現(xiàn)春色的景物。

c、 詩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d、 尾聯(lián)詳細描寫了“白沙堤”的美麗景色。

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把春的情態(tài)描摹得嫵媚動人,生機勃勃,試品一品其妙處。

答:

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處,簡潔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b.三四兩句從鶯歌燕舞的動態(tài)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c.五六句詩人用“亂”字勾畫出了春天百花競放,萬紫千紅的美麗畫卷;用“沒馬蹄”寫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綠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關(guān)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但這首詩緊緊扣住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整體感知:這是一首表達對友人關(guān)切之情的贈詩。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朋友真切的關(guān)懷。詩中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以奇特的想象,表達出深邃的意境,展示了李白飄逸、豪放的性格。

首句寫景點明了時令:暮春時節(jié)。隱悲情于景。第二句敘事,寫出了王昌齡遠謫所行路線?!斑^五溪”暗示出遷謫之僻遠,路途之艱難,顯示出詩人對友人的關(guān)切。后兩句是對友人的勸勉和安慰。通過想象,視明月為知己,將自己的思念和關(guān)心帶給朋友,這種移情手法新穎別致,耐人尋味。

1、填空:“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征____ ,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節(jié)的一種_____氣氛。

作者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答案:

(1)(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前一問2分,后兩問各1分。

(2)(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2分)

2、“落花”在文學作品中通常用來表達對韻華易事的感嘆和對命運多的感慨,請寫三句古詩詞中寫落花的句子 。

3、古人論詩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意即描寫景物也是為了抒情,李白此詩中可為一例的一句是: 。

4、根據(jù)最后一句的地名寫出一個成語:

5、詩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這句詩表達了作者 的心情。

6 、請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六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fā)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

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七

詩歌的語言,強調(diào)字句的錘煉,講究音韻的和諧。近年來中考 的語言鑒賞題,側(cè)重于考查詞語的準確使用,意象內(nèi)涵的揭示,重要語句的理解賞析等方面內(nèi)容。接下來我們就一步步走進詩歌語言的大門。

1. 活用詞

像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中的“紅”和“綠”;常建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悅”和“空”;以及周邦彥的“風老鶯雛,雨肥梅子”中的“老”和“肥”,都是化腐朽為神奇的詞語。

2. 表現(xiàn)力強的動詞

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眾口相傳,千古流芳。

3. 表示感情變化的詞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保ㄍ醪g《閨怨》)一個“悔”字巧妙地將“閨中少婦”的感情變化表現(xiàn)了出來。

4. 表示顏色的詞

色調(diào)一般能體現(xiàn)心情,可增強描寫的色彩感,渲染氣氛。有些虛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能頗具意味,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保ǘ鸥Α妒裣唷罚?/p>

在平時的閱讀中,要煉就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重要詞語的“火眼金睛”,在吟詠中用心品味這些詞語的妙處。

意象是蘊涵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抽象的主觀的“意”與具體的客觀的“象”兩方面的和諧交融和完美結(jié)合。它是詩歌中特殊的`語言形式,是詩歌鑒賞中極其重要的核心概念。鑒賞時要留心詩詞中出現(xiàn)的意象,調(diào)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意,從而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對象意的積累和把握,對分析鑒賞古詩詞中的景物形象、所形成的氛圍及作者的心境,進而深入理解詩詞主旨是大有裨益的。

古典詩詞中有一種常見的意象組合方式,全部使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jīng)過選擇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構(gòu)成生動可感的畫面,用以烘托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情感,可稱之為“意象疊加”。如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全部是名詞的連綴,這些意象看似孤立,認真品讀卻能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意象是詩歌形象的主要類型。所謂意象,就是詩歌中傾注了詩人的思想和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或者說是指經(jīng)作者構(gòu)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客觀物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懷言志的憑借和依托。因此,鑒賞詩歌時,只有抓住意象并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體現(xiàn)的情調(diào)、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鑒賞古代詩歌作品。

中國古代詩詞名作鑒賞篇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xiàn)了詩人結(jié)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3205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