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 初中自然地理(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10 06:22:30
最新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 初中自然地理(3篇)
時間:2023-04-10 06:22:30     小編:zdfb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tǒng)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優(yōu)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 初中自然地理篇一

⑴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測量:測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單位一般為毫米。

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降水影響交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

2、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p55中的圖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情況。

⑵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方法:一橫月、二縱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圖3.21)

⑴等降水量線:降水量相同的點的連線。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圖來表示。

⑶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點: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較豐富,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②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在溫帶地區(qū),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內陸降水較少;

④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 初中自然地理篇二

熱帶氣旋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但是熱帶氣旋亦為干旱地區(qū)帶來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區(qū)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來自熱帶氣旋。

成因

雙臺風現(xiàn)象示意圖

藤原效應源于日本氣象學家藤原(fujiwhara)博士于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渦旋實驗及觀測。他發(fā)現(xiàn)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互相沿著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呈氣旋性方向移動。兩個渦旋并有彼此接近及合并的趨勢。

雖然雙臺風效應的定義是兩股熱帶氣旋繞著共同中心旋轉,但是,雙臺風效應卻可以是千變萬化,并不一定是兩股熱帶氣旋繞著共同中心旋轉: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熱帶氣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動方向,或兩股熱帶氣旋互相排開,或一個跟隨一個移動,甚至它們之間不發(fā)生雙臺風效應。因此,每當兩股熱帶氣旋互相靠近時,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往往會變得十分困難。

雙臺風效應這個名詞可謂是亞洲區(qū)域對熱帶氣旋相互作用獨有的稱謂。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則被稱為“齒輪氣旋”(pinwheelcyclone)。

互旋

二個氣旋范圍強度都要相當,繞著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減弱或離開(二個若都為大型氣旋就會自相殘殺,若為中小型或許能維持強度)。不過一般來說,西北太平洋臺風互旋時間持續(xù)不長,很容易演變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熱帶氣旋亦是維持全球熱量和動量平衡分布的一個重要機制。熱帶氣旋把太陽投射到熱帶,轉化成海水熱量的能量,帶到中緯度及接近極地的地區(qū)。

自然地理知識點總結 初中自然地理篇三

熱帶氣旋是發(fā)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tǒng)。

熱帶氣旋

溫帶氣旋也可由熱帶氣旋變成,當熱帶氣旋北移至溫帶一帶,受西風槽影響而失去了熱帶氣旋的特性,轉變成溫帶氣旋。另一方面,視其位置及強度,大型的溫帶氣旋的影響范圍可能會超過溫帶地區(qū),連帶亞熱帶地區(qū)也可受到影響。

熱帶性的溫帶氣旋絕大多數(shù)由熱帶系統(tǒng)轉換而來,其中tc占了有85%以上,故以tc為例。眾所周知,tc是暖心結構,由cisk機制提供主要能量的一種中尺度系統(tǒng),而當其在前方遇到強大的西風槽后冷平流時,常常會出現(xiàn)cisk因干冷空氣的卷入而出現(xiàn)cisk機制無法繼續(xù)有效運轉,同時系統(tǒng)內部逐漸出現(xiàn)斜壓位能,其實這其中又要分為幾個階段:

(1)槽前輻散加強期:tc受到高空槽前西南急流的作用,出現(xiàn)了輻散的增強乃至爆發(fā),這在西北太平洋幾乎所有轉向tc的發(fā)展過程中都有所體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為系統(tǒng)的對流瞬間爆發(fā),并且移動逐漸開始顯示出向東北方向的分量。

(2)槽中冷流進入,類subtc期:當tc進一步深入西風槽后,系統(tǒng)逐漸受到槽中的冷平流影響出現(xiàn)斜壓能。此時底層的冷氣團緩慢滲透,同時極大幅度的抬升tc中原本攜帶的富含熱帶水汽的對流云團,以至于快速凝結降水,并降低對流云頂?shù)臏囟?。在這個過程中,整個系統(tǒng)呈現(xiàn)下冷上暖的對流穩(wěn)定狀態(tài),所以很少會有新的大片對流爆發(fā),同時系統(tǒng)自西南側開始出現(xiàn)一條地面冷鋒,云圖上在冷鋒云系的氣旋性曲率中心一般偏心于冷平流進入的一側。tc在此狀態(tài)一般達到最大的轉換期降水強度,但整體風速減弱明顯,同時中心氣壓上升,tc在此狀態(tài)維持約12-36小時。

(3)斜壓位能替代凝結潛熱,系統(tǒng)完成轉換:當系統(tǒng)內出現(xiàn)暖鋒時,則可以認為凝結潛熱的替代已經(jīng)完成,由此系統(tǒng)已經(jīng)完全轉為溫帶氣旋系統(tǒng)(一般機構在此時開始停編),出現(xiàn)一冷一暖兩條典型的鋒面,但同時高層依舊維持少量的暖心結構,此階段的降水以小陣性降水為主。

熱帶氣旋亦是大氣循環(huán)其中一個組成部分,能夠將熱能及地球自轉的角動量由赤道地區(qū)帶往較高緯度;另外,也可為長時間干旱的沿海地區(qū)帶來豐沛的雨水。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4121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