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語文必備文言文知識點 高考語文文言知識點總結(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10 06:39:34
最新高考語文必備文言文知識點 高考語文文言知識點總結(3篇)
時間:2023-04-10 06:39:34     小編:zdfb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語文必備文言文知識點 高考語文文言知識點總結篇一

讀準句讀就是指讀準文言文句子的節(jié)奏。讀準句讀最基本的原則是不能破句,以便讓別人聽清并聽懂句子的意思。要讀準句讀還有一些規(guī)律可循。

命題規(guī)律探尋

讀準句讀,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二是句中短暫停頓。從近幾年中考試題來看,考查的重點為后者,即句中停頓。

解題技巧與方法

不少考生畏懼文言文句讀題。那么,給文言文劃分節(jié)奏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呢?其實,文言文中的節(jié)奏劃分有時是有方法可循,有關鍵可抓的。在我們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關鍵,就會給文言文劃分節(jié)奏帶來方便,大家不妨用下面的方法試試:

節(jié)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遇上關聯(lián)想一想,總領詞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專有名詞分清楚,節(jié)奏劃分顧全貌。

這是一首文言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的口訣。下面詳細解說這一口訣,以便大家靈活應用。

節(jié)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頓一兩次是常事,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做題時也可以省去可劃可不劃的地方。

②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通常情況下,文言句子的結構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結構相似,都是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等成分構成,朗讀時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中心詞與補語之間要停頓。

③遇上關聯(lián)想一想,總領詞后漫步走。

遇上表示假設、轉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示總結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或句首發(fā)語詞,如“夫”、“蓋”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后面要停頓。

④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jié)詞,朗讀時要分開讀;在名詞活用作狀語的這個“活用詞”之前要停頓。

⑤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古代漢語通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處停頓準保沒錯,有些語氣詞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緩語氣,在這個詞的后面停頓合情合理。

⑥專有名詞分清楚,節(jié)奏劃分顧全貌。

古代漢語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號名、官職名等的詞語,我們要加以分辨,在這些專有名詞的中間是決不能停頓的。

高考語文必備文言文知識點 高考語文文言知識點總結篇二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博學,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高考語文必備文言文知識點 高考語文文言知識點總結篇三

文言虛詞

1.而

⑴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表轉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⑶連詞,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詞:青,取之于藍(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⑶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⑷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

4.焉

⑴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斷)

(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3)雖有槁暴,不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為輪(分別省動詞、介詞的賓語“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省介詞“于”)

3.倒裝句

(1)青,敢之于藍,而青于藍(于藍取之、于藍青,介賓后置)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己參省,介賓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賓后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定語后置)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詞結構后置)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4229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