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心得300字(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03:38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心得300字(六篇)
時間:2023-06-06 16:03:38     小編:zdfb

心得感悟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nèi)绾尾拍軐懙靡黄獌?yōu)質(zhì)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鑒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感悟篇一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名揚天下,廣為人知。讀完一遍,令人蕩氣回腸。

《三國演義》寫的是漢末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故事。魏王曹操,蜀王劉備,吳王孫權(quán),并有妙算軍事諸葛亮、龐統(tǒng)、周瑜,猛將軍關(guān)云長,趙云,張飛,許褚等等構(gòu)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軍事的神機妙算,猛將軍的智勇雙全,好漢的義氣,小人的奸詐,鑄就了三國曲折的故事,才有羅貫中筆下的千古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軍師無過于臥龍諸葛亮了。赤壁一把火,燒得曹兵丟盔棄甲:三氣周公瑾,氣得周瑜口吐鮮血而亡??酌魃鄳?zhàn)群雄,智激周瑜,奇謀草船借箭,更是膾炙人口。正如徐元直所說:“鳳雛伏龍若得一人,天下可安矣”。此并非夸大其詞。在諸葛亮面前,曹操千軍萬馬何足掛齒??酌魅鐒湟槐?,令人心服口服,聲聲稱奇。

三國中的猛將軍,那可是好漢如云。關(guān)云長身在曹營,心在兄,桃園三結(jié)義不忘兄弟,過五關(guān)斬六將不在話下,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毒、大義凜然;猛張飛大鬧長板橋,一聲吼,喝退曹兵百萬,令人聞風喪膽;智取隘口,有勇有謀,義釋嚴顏,剛中有柔。趙云趙子龍單騎救主,曹兵百萬,毫無懼意;沖陣救阿斗,如入無人之境。曹操也稱之為一員虎將“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長山趙子龍”。他們的智勇令人贊嘆,他們的壯志忠心與義氣,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手捧《三國演義》,在三國戰(zhàn)爭中暢游,時而與關(guān)云長、張飛征戰(zhàn)沙場;時而與諸葛亮出謀劃策。我仿佛看見了赤壁之戰(zhàn)中,熊熊大火燃燒著敵船?;叵胙矍?,中華民族英勇的氣概、超人的智慧在羅貫中筆下眾位豪杰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他們的引領(lǐng)下,中國將會走向世界頂端。我被羅貫中筆下眾多人物的事跡感染著,我將會像他們一樣,縱橫沙場,報效祖國;出謀劃策,壯大祖國。即使不會像關(guān)羽,趙云,諸葛亮那樣文武雙全,也要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盡心盡力。

合上《三國演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被書中許多人物的豪情壯志激勵著。我決心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叫《三國演義》的小說,這本書深的我的喜愛。

《三國演義》產(chǎn)生于元末明初,是作家羅貫中寫的。講述里漢朝末期,諸侯,紛爭兼并,最后形成魏、蜀、吳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度龂萘x》就是這一史時期的故事。所為三國即魏、蜀、吳三國。

三國演義里有用許多人物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有智有謀,印象最深的是故事《諸葛亮計退五路大軍》。故事講述了魏國司馬懿請來了蠻王孟獲、潘王軻比能和動物孫權(quán)以及魏國大將曹真、蜀國叛將孟達,兵分五路正準備攻打蜀國。

只可惜這一切被諸葛亮很快打聽到了,他先派在潘王軻比能國家聲望很高,被稱為“神武大將軍”的馬超堅守西平關(guān),潘軍一到不敢進攻,自然退去;他又派大將魏延用“疑兵計”,將蠻王孟獲迷惑其中,不戰(zhàn)自退;然后模仿與叛將孟獲有生死之交的李嚴字給他寫了一份信,孟達定會以生病為由不參戰(zhàn),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就把這支兵打敗:魏將曹真如果看到蜀兵不出兵,不久定會收兵;至于孫權(quán),諸葛亮派人前往吳國與孫權(quán)講明之間利害。并與其和好。就這樣,五路軍就都大敗了。諸葛亮真是了不起,不費吹灰之力便把這五路大軍擊敗。我真佩服諸葛亮的聰明絕頂,我要向他學習。

《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風云人物,有時間,你也可以仔細看一看!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感悟篇二

《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不知已經(jīng)看了多少遍了。今年暑假,我又重新拾起了它,因為每一次閱讀,都能得到不同的收獲。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shù)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quán)、關(guān)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zhàn)、關(guān)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云“赤膽忠心,驍勇善戰(zhàn)”……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云。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于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云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zhàn),在“單騎救阿斗”中,趙云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后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 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感悟篇三

我是在看了不知多少遍電視劇《三國演義》之后,實在忍不住才看這本小說的。之后又借了《三國志》,并看了《晉書》中年代較早,與三國相關(guān)的一些人物的紀傳。感覺《三國志》帶給人一個充斥著虛偽與狡詐的亂世,電視劇帶給男生們戰(zhàn)場殺敵的遐想,而《三國演義》,是文人的書。很遺憾的是,我一直沒能弄到《三國志平話》,來看看什么是老百姓的書。

《三國演義》吸引了太多的人。我認為,這首先要歸功于它的語言。雖然比不上清朝的《三俠五義》《儒林外史》等書口語化,但它的語言介于古白話和文言之間,大家都看的懂。在當時,寫小說對于文人們來說,是一件難等大雅之堂的事情,一切正式文體都必須用文言,用白話或者口語來寫作,就更會為同行所譏笑。以至于到了乾隆年間,小說以及這種語言都已經(jīng)發(fā)展得頗為成熟,紀昀在寫《閱微草堂筆記》,講故事的時候,還堅持用文言。在這種情況下,《三國演義》能通過通俗的語言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就更加難能可貴。

說到語言,我以為這本小說的語言并非盡善盡美,顯然缺乏后期的修改和潤色。很多地方照抄《三國志》《晉書》或其注解,比如劉備第一次出場一段,比如諸葛亮隆中對一段,又比如張溫問秦宓一段……這樣的文言文夾在小說之中,未免會給讀者生澀、突兀之感。

另一個讓《三國演義》吸引眾人的原因,是它的劇情絲絲入扣,脈絡清晰流暢。從立獻帝,到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三分天下,六出祁山,鐘會伐蜀,劇情梗概十分明了。我估計如果作者寫個《五代十國演義》,大約沒什么人會看的滋滋有味,因為五代十國人物太多,事件太過繁雜,君主又大多是短命鬼,難以找到文學作品所需要的、可以集中筆墨的焦點。《三國演義》好就好在它是”三“,而且僅僅是”三“?!比笆嵌ψ愕臄?shù)目,在幾何里是最穩(wěn)定的形狀,在有機化學里卻又是最嬗變的數(shù)量。上可以合縱連橫,下可以分而治之,其中微妙關(guān)系,一言難盡。在劇情這一點上,《三國演義》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三國志》,但凡大關(guān)節(jié),大戰(zhàn)役處,絲毫未改(赤壁之戰(zhàn)中固然有意地提高了劉備一方的影響力,但那是為突出主角需要,也是文學作品種中常用的手法,畢竟文學不是歷史,也并沒有影響到大局)。最精彩的、最扣人心弦、最嚴密的情節(jié)往往只能是真是發(fā)生過的事情。這一點,是很難編造的。

讓這本小說吸引人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其中人物鮮明的性格。當然這也得益于該書的選材。三國時間跨度不長,上下不過兩三代人,容易從中選出主要角色重點刻畫。如果像同類小說《東周列國志》,上下五百余年,凡一百零八回,平均下來,最重要的角色也不過出場十回就”壽終正寢“了。人物難以集中表現(xiàn),自然會削弱其性格特征。

關(guān)于《三國演義》人物的性格,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劉備。這個人物在《三國志》里面是亂世梟雄一類的人,有野心,有干勁,有膽識,有智慧。這樣的性格,正符合他一方諸侯的身份。到了《三國演義》,他卻搖身一變,成了文武周公一類的人物。仔細看小說,就能發(fā)現(xiàn),作者對劉備的描寫有這樣幾個特點。其一,對于劉備做的不太光彩的事情,作者要么不加評論,要么用冠冕堂皇的文字遮掩過去。比如劉備勸曹操殺他的前主子呂布,作者便說呂布是三姓家奴。對于劉備先后投靠公孫瓚、呂布、曹操、劉表、劉璋,并強占他們的地盤等等的事實,則很少評論,偶爾一句,便以他是真命天子,原不該屈居人下略過。其實坐在樹下說樹蔭是車蓋、我以后要做皇帝之類的話,很多孩子都說過,并不能成為”天命所在“的證據(jù)。據(jù)調(diào)查,美國有80%的孩子在八歲的時候認為自己以后會做總統(tǒng)。我們小學畢業(yè)的班會上,老師問大家以后想做什么,有一個同學說聯(lián)合國秘書長,兩個說,一個說國務院總理,其余_暫且不算。其二,作者有意安排劉備做一些典型的文武周公做的仁政愛民的事情,如攜民渡江,摔孩子,不愿稱帝之類。

作者有意要塑造一個圣主賢臣的清明朝廷,這是可以理解的。羅貫中生活在一個元末明初亂世之中,作為熟讀圣人之教的文人,很容易產(chǎn)生對清明政治的向往。同時,這種向往又往往是寄托在君主身上的,由圣主而有賢臣,由賢臣而有仁政,由仁政而有文人坦蕩的仕途。那時的知識分子往往如此,很少有人能跳出來。即使受了重大打擊,無法再相信那些所謂的”肉食者謀“,他們也情愿選擇逃避,而極少想到自己出頭。如后世顧炎武之類的大學者,反清之業(yè)也不過是灰燼上最后的一點點火星,難成大勢。

我在《三國演義》里看到了征戰(zhàn)沙場的榮光,看到了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的熱血在山林,看到了”孤一旦去位,不知幾人為王,幾人為帝“的驕傲。我以為,這才是一個群雄割據(jù)的時代能帶給我們的_。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感悟篇四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一群慷慨豪邁的英雄,一曲鏗鏘悅耳的贊歌。說不完的金戈鐵馬,道不盡的文韜武略,唱不絕的血淚硝煙。是羅貫中,為我們展示了這幅五彩斑斕的歷史畫卷。

《三國演義》是經(jīng)典的章回體小說,故事情節(jié)復雜多變,跌宕起伏。其中不少精彩片段在民間深入人心,廣為流傳。如劉、關(guān)、張?zhí)覉@三結(jié)義,定全書忠義之基調(diào);關(guān)云長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刮骨療毒,盡顯豪杰本色;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長江岸橫槊賦詩,一派奸雄風范;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智慧謀略出神入化等等,不勝枚舉。

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三國演義》最突出的成就。一般的歷史演義,或拘泥于排比史實,或熱衷于博采傳聞,大多忽略對人物性格的刻畫,藝術(shù)性比較差?!度龂萘x》則不然,它寫了上百個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曹操、諸葛亮、關(guān)羽等尤為出色,可以說一直活在世代人民的腦海中。

作為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依附歷史史實展開,但通過藝術(shù)家的合理想象與虛構(gòu),諸多細微史事都演繹成了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如第四十一回趙云長坂坡單騎救阿斗便是鮮明一例?!度龂尽ぺw云傳》記載這段史事云:“及先主為曹公所追于當陽長坂,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四十一個字簡單交待,讀者無法得知趙云有何驚人之處。而羅貫中創(chuàng)設了一連串的情節(jié),虛構(gòu)渲染,層層鋪墊。小說先從劉備被曹軍追剿入筆,交待趙云承擔“保護老小”之重任;第二層描繪曹軍威勢和玄德兵敗人散的慘狀:兩千人馬“止有百余騎”,百姓、家小及趙云等“皆不知下落”;第三層次,由糜芳傳言:“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素有知人之明的劉備根本不信,而脾氣暴躁的張飛卻未免輕信,當下便要去找趙云,宣稱:“若撞見時,一槍刺死!”兩種對立的看法,使小說文勢一轉(zhuǎn),讓讀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趙云身上。原來,混戰(zhàn)中趙云“尋不見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左右只有“三四十騎相隨”,但強烈的責任感使他抱定一個念頭,“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于是,轉(zhuǎn)回戰(zhàn)場,一槍刺落淳于導,救出糜竺、甘夫人,護救二人回到長坂坡。復又殺回敵陣,一槍刺死為曹操背劍之將夏侯恩,當他在枯井旁尋得劉阿斗時,已是孤身一人。他突圍而出,“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后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威不可當。

史家記載此事僅寥寥數(shù)語,在小說中則被敷演成幾千字的戰(zhàn)斗描寫。寫趙云神威不無傳奇色彩,卻又給人真實的印象。由此窺一斑而可知全貌,羅貫中正是運用了現(xiàn)實主義同浪漫主義結(jié)合的手法,將真實細節(jié)與渲染夸張統(tǒng)一起來,融歷史性與藝術(shù)性為一體,而使《三國演義》成為演義小說的頂峰之作。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感悟篇五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fā)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zhàn),然而,群雄逐鹿于亂世之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書中寫到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shù)、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關(guān)羽、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tài)。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xiàn)這一點。然而,我認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zhàn)車上。

還有人說,關(guān)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度龂萘x》表現(xiàn)關(guān)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盡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钡苷呔由?,為何偏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zhàn),使敵我力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于剛愎自用。但功大于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zhàn)中,占領(lǐng)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chǔ),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攬人才,還在于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jù)“,并且三次大笑展現(xiàn)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tài)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zhàn)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書感悟篇六

拉羅什夫科曾經(jīng)說過:取得成就時堅持不懈,要比遭到失敗時頑強不屈更重要。堅持這個詞筆畫少卻含義大,我們卻因為學習苦學習累而終日應付了事,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看完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的是三顧草廬這個故事,故事主人公劉備正擁有著這個。

話說劉備很是仰慕諸葛亮的才華,于是不顧一切前往諸葛亮的住處去尋找他。后來有一天劉備張飛關(guān)羽一齊來到隆中,但是這時諸葛亮不在,最終他們抱著失望而歸。回到新野之后,聽到人說諸葛亮已經(jīng)回來了,后來他們又馬不停蹄得奔往隆中,但去到之后,書童說他已經(jīng)被人請走了,他們還是抱著失望而歸。一段時間,劉備打算第三次探訪諸葛亮,后來三人來到門前又發(fā)現(xiàn)諸葛亮正在里面睡午覺,劉備為了不打擾他就在草階上等候著。性格急躁的張飛看見哥哥這樣想一把火燒了草廬被關(guān)羽阻擋了。等候了良久,諸葛亮終于醒了,劉備很是高興,諸葛亮看到被感動覺得劉備非常得誠心,于是就與劉備一起商討國家大事,也答應了與劉備一起共圖大業(yè)。

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可是世界上有多少人是那么得幸運的呢?如果沒有了第三次,劉備會成就大業(yè)嗎?諸葛亮這個才子會被伯樂相中嗎?這個才子還會在草廬中埋沒了自己的才華,繼續(xù)這樣碌碌無渾渾噩噩為得過日子嗎?其結(jié)果是不以為然的。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如此的,多少人因為不敢做沒耐心不會做而一下子決定自己呢。其實我們有許多都像諸葛亮一樣,希望自己能被人發(fā)掘出來被伯樂相中,卻不敢脫穎而出,其結(jié)果既浪費了自己美好前程又使社會上埋沒了一個才子,但命運這件事是掌握在我們手上的。

如果沒有那一下下的堅持,無志者事不成。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7656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