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三物理知識清單篇一
2.1m3水的質量是1t,1cm3水的質量是1g。
3.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
4.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tài)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tài)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壓強的方法:
①增大壓力
②減小受力面積
6.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7.連通器兩側液面相平的條件:
①同一液體
②液體靜止
8.利用連通器原理:(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9.大氣壓現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10.馬德保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里拆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值。
11.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12.物體在液體中的三種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
13.物體在漂浮和懸浮狀態(tài)下:浮力=重力
14.物體在懸浮和沉底狀態(tài)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適用于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ρ氣gv排也適用于氣體)
高三物理知識清單篇二
分子動理論是在堅實的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我們通過單分子油膜實驗、隧道掃描顯微鏡觀察碳原子的分布等實驗,知道物質是由很小的分子組成的,分子大小在10—10m數量級。我們又通過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等實驗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分子動理論還告訴我們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
(1)演示實驗:
①長玻璃管內,分別注入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減小。
②u形管兩臂內盛有一定量的水(不注滿水),將右管上端用橡皮塞堵住,左管繼續(xù)注入水,右管水面上的空氣被壓縮。
上述實驗可以說明氣體、液體的內部分子之間是有空隙的。鋼鐵這樣堅固的固體的分子之間也有空隙,有人用兩萬標準大氣壓的壓強壓縮鋼筒內的油,發(fā)現油可以透過筒壁溢出。
布朗運動和擴散現象不但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同時也說明分子間有空隙,否則分子便不能運動了。
(2)一方面分子間有空隙,另一方面,固體、液體內大量分子卻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形狀或固定的體積,這兩方面的事實,使我們推理得出分子之間一定存在著相互吸引力。
分子之間還存在著斥力。
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即使氣體壓縮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壓縮也是很困難的;用力壓縮固體(或液體、氣體)時,物體內會產生反抗壓縮的彈力。這些事實都是分子之間存在斥力的表現。
運用反證法推理,如果分子之間只存在著引力,分子之間又存在著空隙,那么物體內部分子都吸引到一起,造成所有物體都是很緊密的物質。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說明必然還有斥力存在著。
高三物理知識清單篇三
1、先根據實物圖中元件的直接位置畫出等效電路圖,然后再根據這個電路圖畫出另一個更規(guī)范的電路圖。如果還看不出來,就再畫,最后就會規(guī)范出一個標準的電路圖。
2、對于不規(guī)范的電路圖,可利用“移點”或“移線”的方法變?yōu)橐?guī)范的電路圖。
注:移點或移線時,只能沿著導線移動,不能“越位”移動(即不能跨越電路元件移動)。
等效思路:
1、元件的等效處理,理想電壓表--開路、理想電流表--短路;
2、電流流向分析法:從電源一極出法,依次畫出電流的分合情況。注意:有分的情況,要畫完一路再開始第二路,不要遺漏,一般先畫干路,再畫支路。
3、等勢點分析法:先分析電路中各點電勢的高低關系,再依各點電勢高低關系依次排列,等電勢的.點畫在一起,再將各元件依次接入相應各點,就能看出電路結構了。
4、弄清結構后,再分析各電表測量的是什么元件的電流或電壓。說明:2、3兩點往往是結合起來用的。
電路圖畫法:
1、電勢法 (結點法)
(1)把電路中的電勢相等的結點標上同樣的字母。
(2)把電路中的結點從電源正極出發(fā)按電勢由高到低排列。
(3)把原電路中的電阻接到相應的結點之間。
(4)把原電路中的電表接入到相應位置。
2、分支法 (切斷法)
(1)順著電流方向逐級分析,如果沒有接入電源或電流方向不明可假設電流方向。
(2)每一支路的導體是串聯關系。
(3)用切斷電路的方法幫助判斷,當切斷某部分電路,其它電路同時也被斷路的與它是串聯關系;其它電路是通路的是并聯關系。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7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