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弟子規(guī)讀后感200字大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03:15
最新弟子規(guī)讀后感200字大全(8篇)
時間:2023-06-06 16:03:15     小編:zdfb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該如何才能夠?qū)懞靡黄x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guī)讀后感篇一

暑假和孩子一起讀了《弟子規(guī)》,我受益匪淺,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從中學到了很多道理。

《弟子規(guī)》可以說學習圣賢文化得到和諧人生乃至超凡入圣是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事!人生最難的是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人要成家立業(yè),必須建立家庭道德,才能孝敬父母,夫婦和諧,家庭興旺。我們常說“百事孝為先”“只要莫教子”,人生第一大事是敬老愛幼,自己一生都要力行,孝養(yǎng)父母,同時一定要教導孩子孝親尊師,成圣成賢。假如自己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自己就失去了坐人的資格,自己不孝不敬那么孩子也跟著學壞了。孩子沒教好,你這一生不會幸福。這一段話給了我深深的影響到我了,深深地給該我了感觸,讓我深深明白了我們要先做好自己,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我們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讓孩子向?qū)W習。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現(xiàn)正其心”。正心就是革除他的物欲,革除他的壞習性。而不耐煩就是壞習性,把這個壞習性轉(zhuǎn)化掉,就是格物致習性,就能誠意正心。所以,大學問都是從小地方開始扎根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要先給孩子看,我們一定要恭恭敬敬去給孩子示范。當我們做出這種行為的時候,這種孝心跟恭敬的氣氛就會熏染,就會在家庭形成風氣,把孩子慢慢的改變,孩子的這些不好的毛病有絕大多數(shù)部分是我們帶給孩子的,我們要慢慢的去把孩子慢慢改變,把孩子的缺點改正。

“德有傷,貽親羞”告訴我們要讓孩子從小不愛慕虛榮,讓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實,人生道德有提升,不會犯下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父母時時刻刻注意孩子做好的行為,我們要跟孩子引導,對于公物也要愛惜,公務不能私藏,不管重要,不管多小,多么不起眼,都不能隨隨便便亂拿,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占為己有,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孩子慷慨的一種行為,不能讓孩子的心胸越來越狹窄。我們的慷慨和不貪都能給孩子做好的榜樣,讓孩子向我們學習。

《 弟子規(guī)》這本書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讓我和孩子都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弟子規(guī)讀后感篇二

“知道了!知道了!我馬上去?!?/p>

“你今天在學校中飯都吃了些什么菜,吃飽了嗎?”

“吃飽了,吃飽了,別老是問我了?!?/p>

“明天周一,去學校別忘了系紅領巾?!?/p>

“我知道了!”......

“媽媽你真是啰嗦,我耳朵都要長繭了?!?/p>

父母的千叮萬囑,在我們心里就是“啰嗦煩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們卻誤解為“多管閑事?!薄案改附?,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弊龈绺绲囊獝圩o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這樣兄弟之間才能夠和睦相處。每次我有好吃好玩的東西,我會記著給弟弟留一份。遇到弟弟不講理的時候,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對他兇,在和弟弟的相處中,我學會了分享和謙讓。

記得有幾次放學和幾個同學結(jié)伴回家,事先也沒有電話通知父母,等到了同學家玩得忘了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結(jié)果讓媽媽擔心的到處打電話詢問,最后確定在同學家才放心。

還有一次媽媽和我聊天說起:說我從一年級到現(xiàn)在也學了不少興趣班,可惜的是沒有一項能長久堅持下來,對待興趣課提不起熱情,積極性不高,回來以后也不練習,結(jié)果都半途而廢了。”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

出必告,返必面,居無常,業(yè)無變?!背鲩T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父母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yè)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自從知道這句話后,我決定改掉這些壞毛病,應該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不要輕易放棄!做一個讓爸爸媽媽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guī)》是我的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發(fā)覺不了的很多不足之處,通過努力我想我會成為一個既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guī)讀后感篇三

我讀起了《弟子規(guī)》,讀著讀著,心情越來越沉重,讀到了"入則孝"這部分中的"親愛我,孝何難。"時,突然想起了媽媽為我做的所有的事。

小時侯的我嬌生慣養(yǎng),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關心別人,體諒別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時間飛逝,眨眼間,我已經(jīng)上了中學,首次接觸了《弟子規(guī)》,并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yè),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風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規(guī)》的于老師講的是關于孝敬父母的事情,講了很多類似于"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的話,并且留了一個作業(yè)——為父母洗腳。這對于在家中頗有"小皇帝"的風格的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一般,雖然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期間很努力的做家務,可洗腳這個作業(yè)還是無法讓我接受,因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字"臟".雖然明知應該孝敬父母,但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個現(xiàn)實,只是想在心里偷偷地把這個作業(yè)深深地埋藏起來。

放學了,寫完作業(yè)后,我讀起了《弟子規(guī)》,讀著讀著,心情越來越沉重,讀到了"入則孝"這部分中的"親愛我,孝何難。"時,突然想起了媽媽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業(yè)再從心底挖出來。這時,媽媽回來了,我便拉著媽媽去洗腳。當脫掉媽媽的鞋和襪子是那一刻,我驚呆了,媽媽的腳被磨出了一塊塊的繭子,不知所措的我問了一句傻話:"媽媽,疼嗎?""傻孩子,繭子怎么會疼呢?"媽媽邊說邊撫摩著我的頭。

我要感謝《弟子規(guī)》,是《弟子規(guī)》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規(guī)》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規(guī)》改變了我,《弟子規(guī)》一定會讓我更完美!

弟子規(guī)讀后感篇四

最初接觸到《弟子規(guī)》,是在愛和慧國學幼兒園的讀書會上,愛和慧張園長說《弟子規(guī)》是國學經(jīng)典基礎中的基礎,是每個人言行的規(guī)范,每個人都要讀《弟子規(guī)》,不但要讀,更是要踐行弟子規(guī)中的每一條準則,向大家推薦了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guī)》,既然是好書,我也推薦給了我的學生家長,我的弟子規(guī)學習之旅就是從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guī)》開始的。

《細講弟子規(guī)》是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的講演稿。剛剛拿到這本書,只有一個感想,這么厚的書我什么時候能夠讀完呢?但當我讀了第一頁就有一種很迫切地要讀完的感覺,這種感覺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悅,可是,隨著蔡老師的諄諄深入,我的心一點點變得沉重,我忽然懂得我活過的這三十多年尚不知何為做人,我真的枉為人子,更枉為人師!

原來以為《弟子規(guī)》就是來約束孩子行為的,讓學生們背,我不用背,要求他們會背就行了。興致來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講一講膚淺的道理,覺得是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其實我懂得的也只是那么一丁點兒膚淺的意思,我從沒有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去讀,去做。至圣先賢的教誨,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卻在埋怨孩子不聽話,埋怨孩子不講禮貌,埋怨孩子自私不替人著想。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我不懂得“身教重于言教”,“上行下效”這句話,我并沒有懂得真實的意思!

做為老師,我舍本求末,沒有把經(jīng)典融入我們的生活。直到今天,我才懂得《弟子規(guī)》是用來做的,不是拿來背的,孩子在沒有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前,知識只是他們傲慢的資本!

感謝蔡老師讓我清醒過來。他讓我懂得自己有太多太多的不足,太多太多的欠缺。面對這本書,我有一種得遇圣賢的感慨。引用本書后記中的話:《弟子規(guī)》教誨我們,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時時以一種恭敬的心,以一顆付出的心,對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要有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境界,那么,人生之舟一定會劃向幸福的彼岸。當下自己感覺是幸福的,才可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幸福,才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幸福,所謂“教兒教女先教己”。

希望天下父母都讀一讀蔡老師的《細講弟子規(guī)》,都來認真學習《弟子規(guī)》。因為“一杯清水,把一滴墨汁滴下去,時間才一秒,可是你要花多少秒才能恢復到本來的清凈呢?可能十倍、百倍。孩子的思想也是一樣!”人生至要莫若教子,《弟子規(guī)》孩子要學,老師要學,父母更要學。學會恭敬,學會謙卑,學會付出,學會感恩,學會愛人。幸福的人生不在金錢,不在地位,不在名利,而是生活在感恩和愛人的世界里,我們有誰不想,讓孩子的人生之舟劃向幸福的彼岸。

弟子規(guī)讀后感篇五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guī)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毓秀的《弟子規(guī)》是仿《三字經(jīng)》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guī)范,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jīng)》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fā)達的商品經(jīng)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huán)境不能同日而語,我想在現(xiàn)實和傳統(tǒng)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系?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yǎng),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tǒng)中繼承和發(fā)揚的。

在物質(zhì)豐富、科技發(fā)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托,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guī)》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么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yǎng),在物質(zhì)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系,那么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guī)》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于職守,互相幫助,協(xié)作共事,作為服務窗口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對人對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業(yè)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guī)》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fā)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tǒng),發(fā)揚傳統(tǒng)中,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

1.

《弟子規(guī)》讀后感

2.

讀《弟子規(guī)》有感

3.

讀弟子規(guī)有感

4.

弟子規(guī)讀書筆記

5.

《童年》讀后感

6.

《活著》讀后感

7.

簡愛讀后感

8.

《簡愛》讀后感

弟子規(guī)讀后感篇六

不久前兒子帶回了一本書《弟子規(guī)》,當時只是翻了翻,沒有太深的感覺,直到這次學校舉辦讀書節(jié),我才真正仔細研讀了這本書,感想很多,深受啟發(fā)。

在現(xiàn)今中國物質(zhì)快速積累,信仰迷失,人心浮躁的社會,如何做人?如何培養(yǎng)孩子?其實是讓很多人困惑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尋求中庸和諧之道,這也是近幾年國學熱的原因。

想想我們這代人的童年應該還是在物質(zhì)貧乏思想單純的時代,提倡的尊老愛幼,友愛互助,學雷鋒,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精神不僅僅是口號,我們的父母也基本是這樣做的,我們周圍的很多人也是這么做的。 如今我已為人母,經(jīng)常會思考如何教孩子做人??粗切┗ɑňG綠的連環(huán)畫和動畫片,總覺得缺少了點什么。再看看身邊的這些孩子和少年,有多少是對長者不禮貌,不客氣的;遇到別人的批評就翻臉惡語相向的;做事只為自己爭利,不顧他人感受的;言行一味逞強,輕視他人尊嚴的。這些孩子如果不及時調(diào)整教育可能要經(jīng)歷許多的磕磕絆絆后,才能學會有禮、自斂、尊重,感恩,才能有和諧的生活。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是在日常的零散的生活細節(jié)中教育規(guī)范孩子們的行為,學會做人做事,正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為他們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yè),奉獻社會奠定基礎。

《弟子規(guī)》就是這樣一個指導書,古人已經(jīng)為我們編好了這本“未成年人日常行為規(guī)范守則入門”。它以孔子的《論語。學而》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思想中心,用極其通俗易懂的三字文表述,內(nèi)容廣泛而細致的羅列出了未成年人日常行為應遵守的規(guī)范。 這些細致的規(guī)范,總結(jié)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道德精華,又針對少年兒童的年齡特性有所偏重,不愧為我國清代以來重要的兒童啟蒙教育讀本。

如何讓《弟子規(guī)》的精髓真正變?yōu)楹⒆拥钠沸校?/p>

我認為需要家庭,孩子,學校共同的長期的努力才行。首先,家庭父母是對孩子品行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孩子的很多行為很多思想都是在模仿學習父母,“子不教,父之過”已經(jīng)是千古真理。對比《弟子規(guī)》的要求,其實我們自己很多事情都沒做到,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我們自己首先就要改進我們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身體力行讓孩子有實際的參照標準模仿榜樣。

其次,是要求孩子理解日常的行為準則,并按照這些要求去嘗試體驗或改變,這和我們自己改變一樣要付出很多代價,我們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最后,是學校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思想認識來說周圍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如果我們教育孩子要謙讓,但周圍的同學都強取豪奪,他老吃虧,那他就會質(zhì)疑謙讓這種品格的正確性,會向其他人學習去爭奪占有,如果周圍的同學都會謙讓,那他就堅信這樣是正確的,就會持續(xù)的這樣做下去,形成謙讓的品質(zhì)。

最后,感謝學校搞這次活動,樹立孩子良好的品格才是教育的根本,我們也會持續(xù)努力改進自己教育孩子,堅持就是勝利。

弟子規(guī)讀后感篇七

認真讀完弟子規(guī)后,感悟頗多,從做人的根本,到為人處事等等都有講解到,以前也接觸過古文和類似的教育,但讀一遍后依然能學習到一些東西,其中的禮儀規(guī)范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想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規(guī)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入則孝,父愛母愛是最偉大的,父母所說的每句話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我們好,也許有些話我們不愛聽,但請不要直接頂撞,學會尊重父母,等有一天我們也成為孩子的父母時便會理解他們現(xiàn)在的想法,一個不尊重父母不孝的人是不值得結(jié)交和依賴的。

出則弟,一個人在外工作很不容易,茫茫人海能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種緣分,與同事朋友相處更要相互尊重、理解,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換位思考,不發(fā)表主觀意見,這樣才能和睦相處,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幫助。

謹、信,教會我們做任何事情前多考慮周到,每個細節(jié)每個問題都盡可能的去想到并提前做好應對方案,對不熟悉的事情,不了解的事情,不亂發(fā)表意見,一定要多觀察,少說多做;做人一定要誠信,不要輕許諾言,許了就一定要做到,善意的提醒別人的缺點,一定要講究方法及語態(tài),別人的優(yōu)點一定要學習,多聽聽別人對自己的建議,既使不對,但既然給了別人這樣的感觀,那一定是我們哪方面做的不好,學會傾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免,一定要學會反思,做好一件事情我們要總結(jié)經(jīng)驗,沒做好一件事情,我們更好吸取教訓。

親仁,如果有機會碰到德高望重的人,向他學習,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正義仁德之人接觸,才能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跳開這個世界看世界,才能看到學到更多。

很多道理我們都懂,都是很基本的做人道理,一說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幾個,更多的是光說不做,學習《弟子規(guī)》,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學會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方法,不能要求別人去改變,先從自己做起,做好自己,每個細節(jié)。

弟子規(guī)讀后感篇八

利用周末讀了一下《弟子規(guī)》,雖然只有 080個字,但卻讓我獲益匪淺。這本書作為古代圣賢的智慧結(jié)晶,它利用古代大家們的思想光輝指引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前進與成長,是教育子弟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yǎng)?!兜茏右?guī)》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后,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guī)》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百善孝為先,現(xiàn)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起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有時候,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啰嗦了幾句話,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為人子女,應按《弟子規(guī)》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yǎng)自己成人的父母。遲早有一天我們要長大,因為現(xiàn)實社會必須要學會獨立,這樣你才能立足于社會,不會被淘汰。要時刻銘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我們要學會尊重他人,關心長輩,在日常生活中,給父母多分擔一些,讓他們在辛苦的同時,更多一份欣慰。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在每個人生活交際圈內(nèi),除了父母,就是朋友同學。但是,年少時期的.我們,只知道為朋友兩肋插刀,這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哥們義氣,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允許我們這么做,而且我們也不能這么做,如果是真正的好朋友,當他發(fā)現(xiàn)你做錯事時,他會即時阻住你,在與好朋友相處時,要做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如果你想別人尊重你,幫助你,那你就必須學會尊重他人,幫助他人,將心比心。當朋友身處困境的時候,你要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好朋友走出困境。在與朋友同學相處中,凡事不要太斤斤計較,這樣會讓彼此產(chǎn)生隔閡,失去知心的朋友。好好珍惜眼前青澀寶貴的友情。

常有"做事先做人".人與人相處講究一個誠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焉。見人惡,即內(nèi)省。有則改,無加警。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這樣你才會有更多伙伴朋友。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環(huán)境下,避免不了不了說一些無謂的謊言,但是我們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避免犯錯誤。我們已經(jīng)步入社會,很快就會明白一諾千金的真正含義,當你在事業(yè)上需要與別人合作時,別人首先關心的是你的誠信度。因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連最根本的誠信都沒有,那你只能是失敗的一個人。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很深。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布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jīng)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guī)》后,我明白了我的短處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9177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