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語文中考知識點答題技巧及方法 語文中考答題方法與技巧模板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3 08:32:14
最新語文中考知識點答題技巧及方法 語文中考答題方法與技巧模板
時間:2023-04-23 08:32:14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語文中考知識點答題技巧及方法 語文中考答題方法與技巧篇一

中考物理答題技巧和注意事項

推薦度: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答題技巧

推薦度:

閱讀題的答題技巧

推薦度:

中考語文總復習計劃

推薦度:

中考語文備考心得體會

推薦度:

相關推薦

1.摘引文中原句作為答案。

2.選取文中重要詞語語句組合成答案

3.劃分相關內容層次,一般有幾個層次就有幾個要點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義,聯系中心作答

2.聯系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fā)感悟

3. 遣詞造句,講究三美:運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恰當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運用成語。

4. 偷梁換柱法:把作者在該文章中的體驗、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演繹一遍。

1. 詞語品味:

a了解詞性感情色彩,揣摩詞語所表達的喜怒哀樂。

b.分析修辭,體會詞語的形象含蓄

2. 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從它帶給你的啟迪去體會。

b.看句式結構(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也不同):陳述句語氣平穩(wěn),不溫不火;疑問句能吸引讀者好奇心,能制造懸念;反問句能加強語氣;感嘆句能抒發(fā)強烈的感情;排比句層層深入,顯得氣勢磅礴;

c.從修辭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淺顯易懂,具體形象;夸張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擬人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對比給人鮮明印象;反語顯得幽默風趣,諷刺意味強烈。

答題方式:我認為……美在……它表現了…….

1.問題獻策分類

a.自然環(huán)境問題:大氣水體污染、生態(tài)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問題等等

b.社會環(huán)境問題:農村城市差別問題、留守兒童問題、輟學問題、文明問題等等

2.問題獻策舉例類解題注意事項

a.看清問題,問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問。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須是可行的有助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切忌紙上談兵空想主義。

c.主張創(chuàng)新

一審修辭,二看句式,三析句間關系,四品語體色彩,五考慮要保留的詞語和要替換的詞語。修辭、句式、句間關系、語體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寫也就不難了。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

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云的悠閑”這句子的仿寫。我們通過審題可以知道:1.要保留“沒有… …,可以有… …”2.可以考慮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來替換藍天。3.得出答案“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1.“××”詞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fā)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1: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2: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tài).性質.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qū)別,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yōu)椤啊?,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4 結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

答題方式:不能,刪掉了“××”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絕對化;用了“××”詞,準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具有科學性,體現了語言的準確嚴密。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環(huán)節(jié)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類解題模式

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選擇它在文中的作用類別

如果用在文章的開頭,主要是:引起下文,總領全文,引出懸念,開門見山、點題、埋伏筆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間,主要是: 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結尾,主要是: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題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畫龍點睛等。

2.概括段意

答題方式:段意+作用

(二)段落能否刪掉或者段落能否調換類的解題模式

1.判斷能否刪掉或調換(一般不行)

2.判斷這些文段之間的順序關系:并列關系、層進關系、總分關系、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答題方式:不能調換(刪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刪掉)后不合邏輯。

(1)用詞不當

①感情色彩不當。如:他那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學壞的樣子”,是貶義,用在這里不合適,應改為“學習”。)

②關聯詞用錯。 如:只有堅持核查,就能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只有”和“才”連用,應把“就”改為“才”。)

(2)搭配不當

①主謂搭配不當。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②動賓搭配不當。如:上海科技開發(fā)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為科技開發(fā)服務、善于經營管理的專業(yè)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yè)化人才”。)

⑧主賓搭配不當。如:這最后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與“一天”搭配不當,應刪去 “的勞動”。)

④修辭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如: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與“心血”搭配不當,應改為“很多”。)

(3)成分殘缺

① 缺主語。如:通過學習雷鋒的感人事跡,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喪失了主語

作用,所以,應刪去。)

②缺賓語。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當年我們一起玩耍、同桌共讀。(這個句子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加上“的情景”。)

(4) 語序不當

① 邏輯語序不當。如:學校通過并研究了新的規(guī)章制度。(“通過”與“研究”順序顛倒。應是先“研究”后“通過”。)

②關聯詞語序不當。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兩個分句是同—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后邊。如例a,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我”,“不但”應在主語“我”后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如例 b,兩個分句主語分別是“我”“人”,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5)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統一。如:能否刻苦鉆研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能”與“否”表達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所以,應刪去“能否”。)

② 否定多余。如:個別醫(yī)生不講醫(yī)德,索要紅包,醫(yī)院領導對此并非不無責任。(“不無責任”即有責任,加上“并非”,意相悖,應去掉“并非”或去掉 “不”。)

⑧范圍不清。如:人們一走進教學樓就會看到,所有關于澳門歷史的圖片和宣傳畫被掛在走廊的墻壁上。(“圖片”包括“宣傳畫”,不宜并列,應說成“宣傳畫及其它圖片”。)

(6)重復羅嗦如: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是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頑癥疾病。(“頑癥”和“疾病”重復,應刪去其中一個)

(7)表意不明(歧義)如:牧童牽著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還是“牛吃草”:應改為“牧童牽著牛,牛在吃草?!?

2.認識了病句的這些基本類型,我們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檢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閱讀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兒。語法、修辭、邏輯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對癥下藥。如果是語法錯誤造成的病句,修改時,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 (主、謂、賓),看看是否殘缺,搭配是否得當,結構是否混亂,并將發(fā)現的錯誤加以改正:然后再檢查附加成分(定、狀、補),把誤用的詞語、顛倒的語序或同中心語搭配不當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應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基礎上,采用:增(增加字詞),刪 (刪去多余字詞短語),調(調整字詞的順序),換(更換其它字詞)。不能另造新句。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3夸張:夸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

作用: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梢砸鹭S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4對偶:它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5排比: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6設問: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

作用: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fā)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7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打感嘆號。

作用: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起強調作用

8擬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語言富有神采

9反復:由二個相同的詞語或句式構成反復..作用:主要起強調作用

答題方式:這一句采用了… …的修辭手法, …....(作用)論述了… …(內容).

1.舉例子:使文章更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好的說明了事物的特征

2.下定義:完整、科學、準確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點,使之與其他事物區(qū)別開

3.列數字:更科學、準確、具體的說明了……的……特點。(《死海不死》關于死海含鹽量的一系列數字科學準確地說明了死海含鹽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4.打比方:形象生動的說明了……事物特征。(《中國石拱橋》“石拱橋的形狀就像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石拱橋的形狀特征。)

5.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向沙漠進軍》沙漠危害人類的兩種方式:游擊戰(zhàn)、陣地戰(zhàn))

6.作比較:使被說明的事物特點突出。(答題要結合內容)突出了……(尋找比較點)

7.列圖表:直觀形象的寫出了……

8.作詮釋:對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釋

9.摹狀貌:(類似于描寫)比較生動形象

10.作引用:更有說服力的說明了……

答題方式:這一句(段)采用了… …的說明方法,說明了… …事物的… …特點,起到… …的作用。

方法1、論點出現的形式和位置: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標題、②開頭、③篇末、④ 論述過程中(注意承上啟下的過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當碰到文中沒有現成的表達論點的句子時,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準確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據論題和論據,參考作者要解決的問題,準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后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達中心論點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較,找出最簡潔、最明確的句子。

一定要看清楚是讓你舉什么樣的例子,是名人的還是其他的。

1、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準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于夸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答題方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1. 舉例論證:運用具體事例,真實可信,更有說服力,有力的論證論點。

2.道理論證:引用名言,具有權威性,有力的論證論點

3.比喻論證: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論證論點

4.對比論證: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論證論點(答題要結合內容)

注意:答論證方法的作用時,先從內容上考慮,再從論證角度考慮,有力的論證論點一句必不可少。找論證方法時,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順序就可以萬無一失。

答題方式:這一段(一句)運用了…. 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好處)。

1.社會環(huán)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b、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huán)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以《孔乙己》為例,開篇關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紹便屬于社會環(huán)境描寫,它揭示了當時社會等級森嚴,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冷酷勢利,為主人公的出場做了鋪墊。

2.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a烘托、渲染……氣氛,為下文埋下伏筆。

(《孔乙己》“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悲涼氣氛)

b表現人物……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表現人物沮喪失望的心情。)

c暗示社會環(huán)境。

(《變色龍》“四下里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暗示社會環(huán)境,反映沙皇統治的黑暗)

d結合具體語境:設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題,與開頭形成照應,使文章形象、生動、細膩,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感染力。(例:《驛路梨花》中關于“梨花樹林”的描寫)。

e散文中景物描寫作用——用景物襯托所歌詠的對象的特征,為后文作鋪墊。

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梢詮囊韵铝N情況判斷: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氣氛,是否設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題,是否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常見的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抒情:引起讀者的共鳴,深化中心,畫龍點睛。

說明: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描寫:身臨其境,栩栩如生

記敘文中的議論:點明中心,升華主題

記敘:要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來分析(例:《最后一課》中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看到“鋸木廠后邊草地上, 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一句交代了時代背景。)

答題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讀者……的作用.

塑造人物手法包括:語言、動作、神態(tài)、肖像、心理(正面、側面、細節(jié))描寫。

答題方式:本段運用了… …的描寫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側面描寫用襯托)……形象,表現了……性格,體現了……精神品質等

1、??嫉闹复~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當通順。

s("content_relate");

【語文中考知識點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中考語文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09-06

中考語文答題技巧

01-26

中考語文的答題的技巧

04-11

中考語文的答題技巧

04-11

中考語文解答題答題技巧

04-11

中考語文閱讀的答題技巧

06-14

中考語文答題必備技巧

04-17

中考語文答題技巧介紹

04-11

中考語文的重要答題技巧

01-26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68352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