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建議通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6 11:51:37
最新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建議通用
時間:2023-04-26 11:51:37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建議篇一

相關推薦

縱觀六年級的語文教學,還想提幾點教學建議,便于進一步加強畢業(yè)班的教學。

1、強化單元意識。因為教材的組合是以單元為板塊的,每個單元都有相對集中統(tǒng)一的訓練主線,即每篇課文的教學設計都要指向這一目標,課文目標要服從單元目標。例如六年級教材含有《麋鹿》這一單元,都是圍繞如何介紹某一樣事物、物品的文章,且單元的習作內容也是要求介紹一種動物、工藝品或其他物品的。那么,本單元的小練筆、讀寫片斷應該圍繞這方面來訓練。這樣層層搭臺階,大作文練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明確課時目標。尤其是第二課時,很容易在問答式的煩瑣分析中迷失教學目標,整節(jié)課往往只是內容的理解和思想道德教育,忽視了語文本身的技能訓練。其實,在備課時,每篇課文后面的要求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一定要在課堂中落實。如背誦、詞語比較、重點句理解等。特別是背誦要求,不少老師喜歡把它放在課后,這是誤解。一定要在課堂上加以指導、訓練,達到基本上能背誦,課后再去強化。除了本篇課文的目標外,作為語文課,還有常規(guī)的訓練目標,即語言積累、學法指導、雙基訓練等,要滲透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節(jié)課結束后,我們要對照教學目標反思一下,學生在語文方面收獲了哪些?這樣不至于被課堂非語文的東西帶得游離了目標。

3、要強行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是老師問學生舉手回答,這樣的交流方式是以老師為圓心向學生發(fā)散,基本上一對一的交流,學生總是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顯得被動,且發(fā)言的面校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展示,鍛煉了學生的多種能力,課堂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積極、投入。課堂評價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最重要的評價指標。

4、增加拓展閱讀。為了進一步擴大畢業(yè)班學生的閱讀量,建議六年級按單元體系為學生增加閱讀量。具體做法為根據單元文章特點補充相應的文章單獨打印分發(fā)給學生閱讀。

5、關于教師讀書問題。教師的閱讀可以圍繞教材進行選擇讀物,如《寫給孩子們的信》這篇文章,是寫關于巴金的'內容。我們可以讀讀巴金的文章,便于更好地教學。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建議

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學生進入最后一個學期前,教師首先要想一些辦法進行摸底,學生是否具備了以下基本語文能力——

(1)認識至少3000個常用漢字,具有較強的獨立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2)學生喜歡習作,表達比較流暢且錯別字較少;能夠主動修改習作。

(3)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

(4)學生喜歡語文,發(fā)言積極,思想活躍。有基本的道德判斷能力和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感情。

(5)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具有比較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查字詞典的習慣、閱讀的習慣等。

二、了解學生還可能存在哪些語文學習的問題

(1)語文學習的興趣開始減弱,上語文課、課外閱讀和進行語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2)基礎知識不夠扎實,書面語言問題較多;

(3)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欠缺,膽小,很少當眾發(fā)言。

三、教師的教學反思與總結

n 學生的上述情況哪些是教師教學問題?哪些是學生個人問題?

n 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是根據課程標準或者教參設定學習目標?

n 關注本地區(qū)畢業(yè)測評的動向,需要適當補充哪些教學內容?

n 經過最后一學期的語文學習,我打算幫助學生在語文素養(yǎng)方面達到什么程度?

n 初中的語文教學有什么特點?應該如何過渡?

四、做好小學到初中語文教學的過渡與銜接

1.中小學教學“斷層”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一般比較短,知識點也不多,教師要求學生側重于識記和淺層的理解;而中學語文教材課文比較長,內容比較深,知識點也增多了,不僅每單元有訓練要點,每課也各有難點和重點,知識點除有大量需要記憶以外,更側重分析和理解、概括與抽象。學生面對教材的不同要求,難免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況。此外,有的出版社只編寫了小學教材沒有初中教材,初中學生用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客觀上造成了小學中教材的銜接問題。

(2)教學的因素

小學教師一般講課速度較慢,課堂容量較小,教師對要掌握的知識常常是反復講、反復練,盡量保證每個學生在每個知識點上都能過關;到了中學,由于教材容量大,課時緊,教師講課速度一般比較快,許多知識只能點到即止,不會針對每個學生都作細致的輔導,這就要求學生有自覺性,學會自主學習。不少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無法很快適應,學起來自然感到吃力。

2.課標理念和學習目標的銜接。

我們的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究竟要達到什么標準,具體要求是什么?中小學語文各階段的教學重點又是什么?小學語文如何為初中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些問題恐怕是銜接研究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我們提供了依據。

課程標準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8年級”四個學段,“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寫話、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構成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的目標體系,有效克服了小學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為一體,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xù)性。從課程標準“5~6年級”和“7~9年級”兩個學段的“閱讀”部分來看,小學高年級教師如何通過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把握,更好地做好向初中的過渡?

(1)閱讀方式的銜接

朗讀的重點在朗讀的內容由課文延伸到各種讀物;默讀的重點在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略讀和瀏覽的重點在于由初步學會,到熟練運用這兩種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在其他信息渠道方面,要學會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2)閱讀能力訓練點的銜接

重點在由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到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到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由初步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到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對于不同的文體,重點在于閱讀范圍的擴展,由敘事性作品及說明性文章,擴展到閱讀文學作品、科技作品、簡單的議論文和淺易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閱讀的主體意識以及相互之間的交流,更關注閱讀實踐對學生的人文影響。

s("content_relate");

【六年級語文教學建議】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上冊《山雨》教學建議

07-02

六年級語文建議書

09-14

初三語文試卷分析的教學建議

06-19

初三語文試卷分析:教學建議

06-20

小學語文名篇賞析及教學建議

06-25

小學六年級語文建議書

03-26

六年級語文建議書范文

08-14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建議

06-26

初三語文試卷分析以及教學建議

06-20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71586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