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夜游寺原文(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8 18:11:02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九篇)
時間:2023-04-28 18:11:02     小編:zx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篇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加橫線字的意思:

相與步中庭( ) 念無與樂者( )

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3、文中描寫月光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傳達出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

5、月亮是文人筆下常見的景物,曾經(jīng)勾起許多詩人、詞人的創(chuàng)作情思,寫出很多名篇佳作。請你寫出古代詩詞中含月字的`上下句:

參考答案:

1、共同;考慮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3、積水空明,竹子和松柏在月光下的倒影

4、既為自己欣賞如此美月夜而自豪,又包含著不得志的悲涼。

5、略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篇二

記承天詩夜游原文賞析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

元豐六年(不可解釋為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皎潔的月光照進了窗(門戶)戶,(我)高興地起來走動。(我)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尋找我的好友,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有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晚上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倆一樣清閑的人罷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書畫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享年66歲。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與其弟蘇轍和其父蘇洵合稱為“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合稱“歐蘇”;詩歌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學過他的文章有《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江城子 密州出獵》

寫作背景: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是選自《東坡志林》卷一。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兆诩次唬錾獗睔w,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本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低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quán)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結(jié)構(gòu)形式:

1、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議論。

2、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達方式是敘述,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

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描繪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樂觀的襟懷)

3、寫作技巧:

1.比喻傳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jié)合: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3.抓住了瞬間的感受: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中心思想:

本文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篇三

《記承天詩夜游》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及答案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明。懷明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欣然__________

念無與為樂者 念____________

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高興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

3.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篇四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問題】

9、本文作者是【 】(人名),【 】(朝代)文學家。(2分)

10、解釋文中加點詞語(2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

11、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2、“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2分)

答:

【參考答案】

9、(2分)蘇軾

10、(2分)透明

11、(2分)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

12、(2分)要點: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和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篇五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

【一】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

②相與步于中庭 步: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fā)李太白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

【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

2、用“/”標示下列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

蓋竹柏影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4、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①作者描繪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三】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明懷明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 )

(2)念無與為樂者 ( )

(3)庭下如積水空明 ( )

2、翻譯句子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參考答案】

【一】1、念:考慮、想到

步:散步、漫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給分);表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

【二】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2、蓋/竹柏影也

3、①(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窗戶(十分優(yōu)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4、①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曠達(或雖遭貶謫依然曠達

【三】1、高興地 。想 。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

3、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篇六

關于記承天寺夜游閱讀及答案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線詞的意思。

(1).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

(2).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

2.小題2: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念無與為樂者。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文中最后“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當時怎樣復雜的.心境?

參考答案:

1.(1).共同、一起 。(2).形容水的澄澈 。

試題分析:“相”“與”是復合義,都是“一起”的意思。“空”為“清澈而無雜物”,有“透”的意思,明為“亮”。

2.(1).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

(2).只不過少了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試題分析:“念”為古今異義,古義為“想”,“樂”當動詞,意為“同樂”;“但”也是古今異義,古義為“只”。第二句是倒裝句,應為“如吾兩人閑人者”。

3. 表達了作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多種情感。

試題分析:“閑人”有“賦閑之人”的意思,而不是清閑的意思,“賦閑”多指不得志,懷才不遇,廢業(yè)在家,無職無位。從“閑人”一詞不難理解作者的心境。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篇七

文言文閱讀。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解釋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念:____________

②但:____________

2.“于”字的意思和用法與“相與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貧者語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帳中

d.生于淮北則為枳

3.找出文中的一處比喻,這處比喻的本體是__________,喻體是__________,相似點是__________。

4.《記承天寺夜游》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結(jié)合這一背景,體會結(jié)尾一句的豐富內(nèi)涵,試回答:

①“閑人”之“少”實為__________的人少,作者的嘆息表達了對__________之人的不滿。

②兩問一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矛盾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想到,考慮 ②只,只是

2.b

3.院中月光 積水 空明(澄澈清明)

4.①淡泊名利、流連自然。 忙于投機鉆營的“不閑”

②不得不做“閑人”的無奈和不甘心做“閑人”的積極進取之間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篇八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及答案參考

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⑤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⒈解釋下面的加點詞

⑴念無與為樂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懷民亦未寢( )

⑷相與步于中庭( )

⒉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⒊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內(nèi)容可用4個字概括為:

⒋這篇文章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

的心境。

答案:

1.⑴考慮,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覺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3. (即“庭下……蓋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緊“月”來概括即可)

4.曠達、豁達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篇九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⑴ 念無與為樂者 ⑵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⑶ 相與步于中庭

2.下面兩個句子所描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2分)

⑴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⑵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答案:

1.⑴考慮、想到 ⑵我 ⑶在

2.⑴空明清麗 疏影搖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彌漫 水天一色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74587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