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讀后感500字(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01 11:53:02
《刀鋒》讀后感500字(四篇)
時間:2023-05-01 11:53:02     小編:zxfb

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jié)后寫出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刀鋒》讀后感500字篇一

“尋找問題的答案。”

這是書里出現(xiàn)最多的對白。毛姆先生筆下的人物,無論是《月亮與六便士》里不顧世俗的斯特里克蘭德,還是《刀鋒》中特立獨行的拉里,都毅然決然地走在朝圣路上,傾盡一生去尋找生命的終極意義。像作家七堇年的詩那樣:凡心所向,素履以往,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毛姆先生以其詼諧幽默而又尖銳的筆調(diào),直書人性,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兜朵h》講述的'是一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歸來的年輕人拉里,在目睹了戰(zhàn)爭時代民不聊生、人們流離失所的慘狀,經(jīng)歷了自己的戰(zhàn)友為救自己而犧牲之后,開始思索世界與生命的本質(zhì)問題。為了尋找這些終極問題的答案,他放棄了與伊莎貝爾的婚姻,逃離了上層社會物欲橫流的生活開始自己漫長的讀書求知生活,沉浸于大學圖書館中,不亦樂乎,像印度哲人求知求道。同時,他盡己所能一次又一次救助了生活中痛苦的人們,幫助其擺脫精神和身體的疾苦。

我時常覺得,一個人來到這世上,終得激起幾聲回響,才不虛此行。拉里這一生輕的像風中的羽毛,不那么引人注目,可是卻又厚重的如山間的磐石,正氣長存于天地間。他曾說:“上帝最喜歡的崇拜者是那些按照你的知識盡力而為的人。”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行走在刀鋒之上,向著你心里炙熱的靈魂,把你追求的事做到極致,做一名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者!

《奧義書》有言:“一把刀的鋒刃是很不容易跨過的,所以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蔽覀兂3?zhí)念于物質(zhì)生活的利益得失,對于鋒刃的精神生活總是望而卻步。而拉里,卻是一個如同刀鋒般銳利的人,他以銳意精進的姿態(tài)追尋著解脫之道,為此不惜斬斷一切,越過刀鋒,即使越過刀鋒之后,在刀的那一面,無人等候。拉里曾經(jīng)說過,不急燥,對人顯隨和,慈悲為懷,丟掉一個我字。像蘭道爾南的詩是那樣活著:

我從不與人爭,沒有人值得我與之爭。

我愛自然,其次愛的是藝術(shù)。

我向生命之火伸雙手取暖,火快烤殘了,我也準備離去。

也許,在盡力追逐心之所向之后,以拉里這樣“晃膀子”的姿態(tài),做楊絳筆下的“隱身人”去過此一生,生如逆旅,一葦以航,跳脫時間的束縛,活出生命的質(zhì)量和高度。這樣的人生不也是一種美好的存在嗎?!

《刀鋒》讀后感500字篇二

尋求真知的道路總是充滿層層險阻的,通過尋求真知來解救自我的人,就像是艱難地行走在銳利的刀鋒上,因此,智者才會說:“救贖之路難行?!?/p>

但對于真理的信徒來講,縱然身心的折磨無法逃脫。在“刀鋒”這一條得救之道上不停前行,仍是他們命中注定的選擇,解救自我的必由之路。

《刀鋒》的主人公拉里,正是這樣一位堅毅而虔誠的信徒。

悟道之途艱辛困難,如同跨越鋒利的剃刀。若救贖之路必經(jīng)刀山,找到答案的代價為何?

《刀鋒》正是毛姆對此給出的答案。

這個名字的答案,叫做拉里。

主人公拉里·達雷爾是一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美國青年飛行員。

在軍隊的生活中,拉里結(jié)識了同為飛行員的愛爾蘭好友。但在一次遭遇戰(zhàn)中,好友因為救拉里而中彈犧牲。

好友的意外去世讓拉里陷入了迷惘與困惑,既然世間有善,為何惡亦相生?對戰(zhàn)后生活的不理解使得他更加深入地去追求探尋解答自己內(nèi)心的疑惑。

為此他拋下了自己青梅竹馬的未婚妻,以至于后來未婚妻改嫁他人。他放棄了自己能放棄的`一切,包括本可以優(yōu)渥的上層人生活,以修行的方式去尋找人生的意義。

毛姆的筆下的故事總是這樣帶著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色彩,從《人性枷鎖》到《月亮與六便士》,再到《刀鋒》,他筆下的主角都是特立獨行的修道者,是捍衛(wèi)信念的戰(zhàn)士,是理想的狂熱信徒。

而現(xiàn)實中的大眾又何嘗沒有過對生活的困惑與迷惘呢?只不過絕大多數(shù)的人選擇了沉默,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愛麗絲·門羅在《逃離》中所描述的一次又一次閃念,就像二度選擇逃離的卡拉最后還是回到了原地,輕輕嘆上一聲,“日子總是要這樣一天天的過下去的?!?/p>

而拉里從未被物質(zhì)的生活馴服過,他是自由的。拉里拋卻了一切投入哲學,終于在印度領悟到了人生真諦。拉里給我們看到了一種普通人的希望:即使是沒有鴻鵠之志的普通人,身上也能折射出一種屬于蕓蕓眾生的,隱秘的偉大。

我很喜歡那個把人的生命喻為鴻毛的比方,或許我們每個人本身就是靈魂的飛鳥擦過天際時落下的一片羽毛,輕柔地躺在身下的這片土地上,土地踏實存在,但曾為飛鳥的痕跡還在,那未曾忘卻的天空同樣難以割舍。

天空與土地的距離,是夢想與現(xiàn)實的遙遠,也是自我救贖的“刀鋒之路”。

我想用priest寫過的一句話來結(jié)尾,是期望,也是祝愿:

“愿你在冷鐵卷刃前,得以窺見天光?!?/p>

《刀鋒》讀后感500字篇三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數(shù)年后,他來到印度,開始冥想,聽先知講道,到山中靜修,并最終感知開悟。

印度教之于當?shù)厝耸呛翢o保留的完全信仰,可之于美國人拉里則是多了幾分客觀觀察的一種哲學體系?!皩喕剞D(zhuǎn)世的信仰已經(jīng)深入他們(印度人)的骨髓,而對于我們,那只不過是一個概念而已。我既不是相信,也不是不相信?!?/p>

他在某次冥想時,清晰地看到一長串的人在他面前排成一隊。這些人形象之清楚猶如真人站在他面前一般。對此拉里的看法是“這有可能是我睡著后做的夢,也可能是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微弱的燭火上,進入某種催眠狀態(tài),而我像看你這樣清晰地看到的那三個人,只不過是我潛意識中保留的影像而已,但也有可能他們就是我的.前世。”

印度人對信仰之虔誠,確實令人動容。一個邦的財政部長,曾就讀于牛津大學,學識淵博,思想開放,突然某天放下家產(chǎn)妻兒,當了一名托缽僧。兩年后拉里再次遇到他時,他渾身赤裸,只圍著纏腰布,留著胡子,長發(fā)披肩,正徒步到印度各個圣地朝圣。

拉里在恒河之上見到的場景,“成千上萬人在河里洗浴驅(qū)邪并禱告。一個又高又瘦的人,頭發(fā)蓬亂,胡子亂七八糟,只用布條遮住了私處,他站在那里,伸展著修長的手臂,仰著頭,面向初升的太陽大聲禱告……我無數(shù)次在黎明時分前往恒河,觀看那奇異的景象,始終心懷感嘆。那些人的信仰不是半信半疑的,他們沒有保留,也沒有不安的懷疑,只有一顆純粹的虔誠之心?!?/p>

這讓我想到大同的石窟。有朋友曾我問:“你會被眼前的石佛感化嗎?”雖然只是陰冷雨天時匆匆游覽,幾年過去了,云岡石窟在我心底留下的震撼絲毫未減。站在石像腳下以及每每回想起來,內(nèi)心總是沉靜的、寬闊的。對云岡石窟我始終念念不忘,總想有機會還要去。這大概也可以稱得上佛祖的召喚吧。

當然讀完這本書,我依然是傾向于理性的,信奉科學精神。這本書帶給我的重要感受也不是宗教的洗禮,而是發(fā)現(xiàn)只篤信科學、理性、邏輯,特別容易產(chǎn)生是非對立。我們周圍充斥著各種不痛不癢的偽科學常識,大部分人的大部分言語都有違于邏輯嚴謹,很多人只依賴個人經(jīng)驗行事而不聽信專業(yè)的建議。秉持著科學的精神,這些都是不對的。而從感性的角度追根溯源,這些錯誤其實甚是可愛,沒必要打壓,有的甚至值得被推廣。比如對待過度養(yǎng)生的老人家,傳授科學營養(yǎng)知識是無用的,不如送一些無害的營養(yǎng)品,老人家心情愉快對身體也是大有裨益的。

有些人是不科學的,比如拉里,但他值得被尊重。有些人是不高尚的,比如伊莎貝爾和艾略特,但他們代表的卻是普通大多數(shù),拉里對他們看破不說破,毛姆對他們說破卻不排斥。因為人與人之間并無太多是非對錯,有的只是不同而已。

《刀鋒》讀后感500字篇四

外國的經(jīng)典小說一開始閱讀時總是有點絮絮叨叨的感覺,如果能靜下心來一口氣讀個好幾章,對于我來說才能真正進入作者所營造的那個世界。前段時間讀了《月亮與六便士》,對于作者所塑造的那個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非常不理解,讀了《刀鋒》之后,才大概對毛姆這種非常聰明的寫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這兩本小說都是按照第一人稱來進行敘述,“我”同主人公算不上親密的朋友,但是一定程度上可以聊得來,而且一般會跟主人公的親人或朋友有著非常親密的來往,使“我”能夠從第三方聽到關于主人公的不同階段的故事。

說實話,無論是斯特里克蘭德還是拉里,都是很多年輕人可能會非常崇拜,但永遠不會去嘗試成為的一種人,我看到有一些人說他們看毛姆的書會有種想要立馬辭職去浪跡天涯的沖動,但是沒有幾個人會真正的這樣做?!拔摇币彩沁@樣的一個角色,“我”在拉里的生命中是一個尋常的過客,“我”時常勸說他走常規(guī)的路,“我”不能理解他散盡家財?shù)淖龇?,當聽到拉里說他要去做一個出租車司機,“我”覺得他真是瘋了,和拉里去辯論錢的重要性,然而主人公若是這么容易被左右的人,恐怕就不是毛姆筆下的主人公了。

在《刀鋒》這本書中,主人公拉里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男主人公,恐怕所有的少女都會喜歡這樣的.一位陽光少年,他同青梅竹馬伊莎貝爾一開始有著讓人艷羨的愛情,那是少年時代純粹直接的吸引,而當拉里一心要追尋自我、全然不在意物質(zhì)生活時,伊莎貝爾也很理智地選擇了能夠給她體面生活將她奉為女神的格雷。兩人在巴黎重逢及分手的場面,拉里對于精神生活的描述:

“但愿我能讓你認識到,精神層面的生活是多么令人激動,生活的體驗是多么豐富多彩??芍^生機無限??芍^不亦樂乎。只有一種情況可以比擬,就是你自駕飛機翱翔在高空,只有一種無窮大包圍著你,使你陶醉于無邊的宇宙。你感受到的那種欣喜若狂是你不愿用任何世上的權(quán)利和榮耀來交換的?!?/p>

但這種精神生活我想一般人是無法體驗到的,若非拉里能夠一直頭也不回的在精神世界閑逛,他也無法體驗到這種從容與無窮。而伊莎貝爾想要的是現(xiàn)實世界的從容。他們非常自然的分手,兩人之間沒有一絲不快,還能體面地參加社交活動。

毛姆寫拉里講述自己去印度走走逛逛的五年,一些奇遇,一些想法,作為讀者我們跟著“我”去聽他講故事,“我”問出讀者想問的問題,就讓這樣一個人好像與我們有著似遠而近的距離,這是毛姆的聰明之處,他作為一個普通俗人的角色,跟讀者一樣的眼光去聆聽拉里的故事。

但我還是沒有理解《刀鋒》這個書名該理解為什么意思,可能還只是讀小說讀了個熱鬧,只能用扉頁的這句話再做個結(jié)尾:“剃刀之刃難以逾越;智者云,救贖之道亦是如此?!?/p>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77920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