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行測常識判斷 行測常識判斷知識點大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04 07:52:57
2023年行測常識判斷 行測常識判斷知識點大全
時間:2023-05-04 07:52:57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測常識判斷 行測常識判斷知識點篇一

19202、臺風雨:臺風是發(fā)生在低緯度地區(qū)海洋上的一種熱帶氣旋。由于氣流自四面八方流入氣旋中心,氣旋中心的空氣被迫抬升,空氣因上升冷卻而成云致雨,稱為臺風雨。臺風雨的強度很大,有破壞力。但臺風雨可解除或緩解江南地區(qū)的伏旱,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一定好處。

19203、青藏高原位于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地區(qū),最早由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形成,地勢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一,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

19204、青藏高原其特點主要包括:多雪山冰川,遠看是山,近看成川。高原上湖泊眾多,有納木措、青海湖等。凍土廣布,植被多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熱資源十分充足,礦產(chǎn)資源主要有鉻、銅、鉛、鋅、水晶等。

19205、青藏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在華夏文明史上流傳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目前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為主的高原文化體系。

19206、內(nèi)蒙古高原位于中國北部,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稱北部高原,包括內(nèi)蒙古大部分和甘、寧、冀的一部分,在大興安嶺、祁連山之間,屬于風蝕地貌。內(nèi)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東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敝Q。

19207、內(nèi)蒙古高原其特點包括:地勢起伏和緩、山脈少;東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內(nèi)蒙古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牧場,草原面積約占高原面積的80%,屬歐亞溫帶草原區(qū)的一部分,是中國最大的綿羊及山羊放牧區(qū)和中國駱駝主要產(chǎn)區(qū)之一。

19208、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qū),東西長1000余公里,南北寬750公里,位于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屬于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海拔高度800~3000米,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

19209、黃土高原其特點包括:地表覆蓋深厚的黃土,經(jīng)流水長期強烈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不僅如此,黃土高原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19210、黃土高原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黃土顆粒細,土質(zhì)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養(yǎng)分,有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農(nóng)墾歷史悠久。黃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產(chǎn)生了以“窯洞”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為代表的民間文藝。

19211、云貴高原位于中國西南部,包括云南東部,貴州大部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400~800千米,總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云貴高原屬亞熱帶濕潤區(qū),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差別顯著。

19212、云貴高原其特點包括:地勢崎嶇不平,海拔1000~2000米;多峽谷,多小型山間盆地;石灰?guī)r分布廣,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19213、云貴高原豐富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多樣性,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種類最多的地區(qū),各民族保留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tǒng),是古人類起源與擴散的重要地區(qū),歷史上存在著夜郎、南詔、大理國等地方民族政權,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西南夷文化。

19214、喀斯特地貌:即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沖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zhì)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的總稱。

19215、冰川地貌: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nèi)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并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應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qū)的地貌景觀。

19216、丹霞地貌:以陡崖坡為特征的紅層地貌。顧名思義,丹即紅色,如同紅色彩霞般的地貌。比如張掖的七彩丹霞。

19217、風蝕地貌:是經(jīng)由風和風沙流對土壤表面物質(zhì)及基巖進行的吹蝕和磨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

19218、風海流成因:風海流是洋流最主要的成因之一,主要由于信風和盛行風常年吹動海水形成。

19219、分布規(guī)律:洋流流向為東西方向的洋流都是風海流,包括南北赤道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和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

19220、補償流成因:補償流主要是由于某地的海水流走后,海平面低于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海水流過來補充形成的洋流.

19221、補償流分布規(guī)律:洋流流向為上南北方向流動的洋流成因多數(shù)和補償作用有關.比如秘魯寒流、日本暖流、千島寒流.

19222、密度流成因:由于兩個較為封閉的海域海水密度不同而形成的。

19223、密度流分布規(guī)律:一般發(fā)生在海峽處,表層海水從密度小的一側流向密度大的一側.如直布羅陀海峽的海水從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19224、洋流的性質(zhì)主要分為兩種:寒流和暖流,由低緯度高溫海域流向高緯度低溫海域的洋流為暖流;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洋流為寒流。

19225、洋流對氣候的影響

洋流對流經(jīng)地區(qū)的氣候有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寒暖流交匯處常有霧。比如秘魯、澳大利亞西岸等一些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了沙漠氣候就是由于沿岸寒流的影響。

19226、洋流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

寒暖流交匯處以及上升流流經(jīng)地區(qū)會形成漁場。比如世界四大漁場: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秘魯漁場都是由于洋流作用形成的。

19227、洋流對航海的影響

(1) 順洋流航行可節(jié)約燃料,加快航速。

(2) 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霧,對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從北極地區(qū)帶來的冰山對航行構成威脅。?

19228、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洋流的運動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海水自身的凈化速度,但同時也會擴大污染范圍。?

19229、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fā)生日食現(xiàn)象。在民間傳說中,稱此現(xiàn)象為天狗食日。

19229、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huán)食、全環(huán)食。

19230、在陽光照射下,月亮和地球在背向太陽的方向拖著一條影子。月亮掃過地面,產(chǎn)生了日食。日食必發(fā)生在朔日,即農(nóng)歷的初一。

19231、日全食發(fā)生時,根據(jù)月球圓面同太陽圓面的位置關系。

19232、中國有關日食的記載:

(1)中國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豐富的日食記錄。

(2)最早是《尚書》記載的發(fā)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

19233、月食產(chǎn)生原因: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qū)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上。

19234、月食類型: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兩種。

19235、月食只可能發(fā)生在農(nóng)歷十五前后,即望日。每年月食最多發(fā)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fā)生。

19236、正式的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19237、地貌的成因主要由內(nèi)力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

19238、內(nèi)力作用主要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將地表巖石圈變得凹凸不平。

19239、風力作用分為兩種:風力侵蝕作用,通過風力的侵蝕,將一些大的石塊、土塊侵蝕成不同的形狀,就形成了風力侵蝕地貌,如風蝕蘑菇、戈壁等;風力堆積作用,通過風力搬運一些碎石砂礫然后堆積在一些地區(qū)就形成了風力堆積地貌,比如沙丘等。

19240、流水作用分為兩種:流水侵蝕作用,由于地轉偏向力和重力等作用,使得河流水、雨水、海水等將流經(jīng)地區(qū)的巖石、土壤侵蝕搬運后形成特殊的流水侵蝕地貌,如黃土高原等;流水堆積作用,流水攜帶大量泥沙在流速減緩的地區(qū)沉積下來,形成流水堆積地貌,如河口三角洲等。

19241、地貌特征多種多樣,分類也比較多,現(xiàn)就幾種典型地貌進行分析:

19242、雅丹地貌成因:典型的風蝕地貌,有風力侵蝕和雨水沖刷共同形成。

19243、雅丹地貌特點:地面凹凸不平,有風蝕溝壑和堆積土墩,特征以西北戈壁、黃土高原為主。

19244、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地區(qū):新疆、青海、甘肅、內(nèi)蒙、寧夏等地。

19245、丹霞地貌成因:由堆積作用形成,包含礦物質(zhì)的巖石呈紅色、橙色、黃色等分層疊加,經(jīng)過地質(zhì)作用和外力作用,顯露于地表。

19246、丹霞地貌特點:顏色以紅、橙、黃等色為主,一層一層像霞光一般,故名丹霞地貌。

19247、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地區(qū):西南地區(qū)、四川地區(qū)、甘肅等地。

19248、喀斯特地貌成因:由于特殊地質(zhì)石灰?guī)r構成,與水產(chǎn)生化學反應,形成喀斯特地貌。

19249、喀斯特地貌特點:化學反應后會形成溶洞、鐘乳石、石筍、石柱等特殊的地表或地下特征。

19250、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地區(qū):云貴高原等地。

<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81247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