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400字(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06 15:51:17
最新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400字(三篇)
時間:2023-05-06 15:51:17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400字篇一

我種下了綠豆寶寶,我先在底下鋪上一層紙巾,在倒上自來水紙巾變的很濕潤,之后在放上幾十顆綠豆。為了加快綠豆成長的快點,我想辦法在上面鋪了濕紙,我在此希望它能快快長大。

7月27日

綠豆大部份都有一半的"身體”已經(jīng)露在外邊了,白白的,摸上去有許凹凸不平,每個綠豆都伸出了小小的尾巴只有1cm左右,每一個姿勢都不同樣,有的筆直筆直的跟旗桿一樣,有的彎曲90度像大人們燙頭發(fā)一樣,我希望它們越長越大。

7月29日

三天之間沒有想到綠豆既然生長的'那么快,我猜測可能是我見過植物中成長最快的植物吧!綠豆已經(jīng)冒出了個長長的尾巴來。我拿來尺子量了量有2cm,上面還有一根一根凹凸的根莖來,有許多綠豆都已經(jīng)脫皮了那綠豆都變成白白的了。莖是粗的根都是細的,我但愿綠豆寶寶能快樂的越長越高。

7月31日

不出我的意料,綠豆的個頭居然比之前長大了3倍有6cm左右,上面的已經(jīng)長出了兩片長長扁扁的新葉來,但新葉并沒有長開來,而是羞愧的貼在一起,葉脈是乳白色,葉子摸上去十分的粗糙上面有一點點小小的細毛無色的,葉片有2cm寬有0.5cm非常的軟。下面的根已經(jīng)交錯在一起了就好似一個復雜的蜘蛛網(wǎng)。

我相信綠豆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成長著!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400字篇二

今天,我種下了一些綠豆種子。我把它們養(yǎng)在紙杯里:先在下面墊一張餐巾紙,加點水浸濕,再把幾顆綠豆放上去,然后在上面再蓋一層紙,又加點兒水。好了,播種成功。

10月2日星期一天氣:晴

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掀開上面的一層紙巾。哈哈!我發(fā)現(xiàn)綠豆的種皮被水脹破了,露出了一絲絲白色的嫩芽。

10月3日星期二天氣:晴

今天是第三天,白色的嫩芽長大了。它們的力量真大,竟然把上面那一層紙給撐了起來!我只好把上面那層妨礙生長的紙拿掉。發(fā)現(xiàn)墊下面的紙也變得干巴巴皺巴巴的,缺水了。我趕緊倒點水潤濕,但愿小豆芽們活下來。

10月4日星期三天氣:陰

哈哈!我發(fā)現(xiàn)有幾棵豆芽已經(jīng)長得非常高了,量一量,差不多有7厘米左右。但是也有幾棵矮個子,才只有2~3厘米。高的已經(jīng)長出了兩片嫩綠的小葉子,那顏色真是新鮮得可愛!矮的呢,還沒有葉子,大腦袋的“光桿司令”。

10月5日星期四天氣:晴

第五天,大家終于都長出了兩片嫩綠的小葉子。它們又把水給吸光了,我趕緊又澆了一些水。

10月6日星期五天氣:晴

第六天,它們“噌噌噌”長高了一大截。小的那幾棵也開始長個兒了。所有的種皮都完全脫掉了,下面還長出了白色的細根。

10月7日星期六天氣:晴

第七天,白色的細根變多了,莖變粗了,葉子也更大了,兩片子葉看上去卻變得越來越小。

10月8日星期日天氣:晴

第八天,莖上的子葉已經(jīng)全掉了。莖長到了十五厘米左右。豆芽們在杯子里顯得太擁擠了,我就把它們移植到了花盆里。不知道,它們會繼續(xù)成長嗎?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400字篇三

大自然的聲音是美妙的,只要你細細地聽就會沉醉其中。

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慢慢地走來了。當它走過森林的時候,樹木已經(jīng)開始發(fā)芽了。它又來到了美麗的大地,大地上花開了,草綠了。小燕子也拍打著翅膀從南方飛了回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送走了怡人的春天,又迎來了炎熱的夏天。小鳥在樹枝上唧唧喳喳地叫著,好像在盡情地歌唱。樹枝的樹葉變得茂盛起來。在游泳池里面聽見了小朋友們的歡歌笑語聲,好像是在打水仗。

秋姑娘神不知鬼不覺地跑了出來。果園里,果樹上的蘋果呀!桃子呀!……都被吹得“沙沙”響。田野里,稻谷金黃、高粱通紅,風一吹來,田野里也發(fā)出了“沙沙”的聲音。

冬爺爺來了,屋外的北風“呼呼”地刮著,大地像披上一層雪白的棉襖。一條小狗正躺在房間里的火爐旁“呼嚕?!钡厮笥X呢!而小朋友們卻穿著棉衣跑出去玩了。他們腳踩在雪地上,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音,仿佛在演奏一首歡樂的樂曲。

??!大自然的聲音多么美妙!像一位朋友在給你吟一首詩。啊!大自然的聲音多么美妙!像一位慈母在給你唱搖籃曲。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8212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