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報告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水工概論實訓報告篇一
農田水利學實習是我們專業(yè)基本教學實習環(huán)節(jié)。通過此次實習,使同學們進一步鞏固農田水利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農田水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學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1、實習目的
1)使學生對農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增強專業(yè)信心和決心;
3)了解灌區(qū)灌排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與布置、灌水方法及用水管理,為以后畢業(yè)設計奠定基礎。
2、實習方式
聽技術人員做報告,現(xiàn)場參觀,老師和技術人員現(xiàn)場講解,小組討論等。要求學生在實習中做到邊看、邊聽、邊記、邊畫、邊想,邊做筆記。為了有條不紊地進行,應根據工程情況、實習內容、教師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力量配備和學生人數(shù)進行編組,并安排好各組實習內容。
二、實習內容
1、灌排系統(tǒng)
2、渠道上的交叉建筑物
渠道穿越山崗、河溝、道路時,需要修建交叉建筑物。常見的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橋梁等。
渠系建筑物中最常用的渡槽按施工方法分,可分為現(xiàn)澆整體式、預制裝配式及預應力渡槽等;若以建筑材料分類,則有木渡槽、砌石渡槽、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渡槽等;按槽身的斷面結構形式,有矩形、u形、梯形、橢圓形及圓管形槽等;按支承結構型式分類,主要有梁式、拱式,還有桁架式、組合式、懸吊式或斜拉式等。目前常用的渡槽型式,按支承結構分有梁式和拱式,按槽身斷面則為矩形和u形。渡槽是由輸水的槽身、支承結構、基礎及進出口建筑物等部分組成。
3、灌水方法
1)噴灌
噴灌是通過空中進行噴水,由于需要壓力所以常用壓力管道輸水。一般說來,其明顯的優(yōu)點是灌水均勻,少占耕地,節(jié)省人力,對地形的適應性強。主要缺點是受風影響大,設備投資高。
2)滴灌
滴灌技術是通過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頭,在低壓下向土壤經常緩慢地滴水;是直接向土壤供應已過濾的水分、肥料或其它化學劑等的一種灌溉系統(tǒng)。它沒有噴水或溝渠流水,只讓水慢慢滴出,并在重力和毛細管的作用下進入士壤。滴人作物根部附近的水,使作物主要根區(qū)的土壤經常保持最優(yōu)含水狀況。這是一種先進的灌溉方法。滴灌系統(tǒng)分為固定式滴灌系統(tǒng)和移動式滴灌系統(tǒng)。
4、學校渠道的襯砌情況
三、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1、通過參觀xx水樞紐站和xx灌區(qū),使我對灌溉工程有了很深的了解,對整個灌溉工程的組成和各部分儀器設備也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了解了它們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對農業(yè)生產和防洪工作的重要作用。
2、通過校內微噴灌系統(tǒng)認識實習,我對微噴灌技術有了很全面的了解,它的組成、安裝、安裝后檢查以及使用,我都得到了很全面的認識,特別是在農業(yè)方面的應用和其具有的優(yōu)點,我認為應該得到廣泛的推廣。
3、通過觀看各種灌水技術的錄象,我認識到了很多新的灌溉技術,有很多是我們平時不曾見過的,特別是現(xiàn)在灌溉技術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節(jié)約用水,使我感觸良深。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機會。
通過本次的實習,使得我們能夠走出課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農田水利工程應用實例。在短短的幾天中,使得同學們在許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和提高:運用所學基本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相統(tǒng)一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自主探究,自行設計,合理實施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理論的嚴密性與實際操作的靈活性和科學性意識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對相關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備的應用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認知并了解了水利樞紐的工作流程。
水工概論實訓報告篇二
實習地點:xxxx
二、實習目的及意義:
1、aaa水庫
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畝,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壩橫阻于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為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湖面呈倒“人”字型,分東西兩支。東支為常社川的前段,西支為門道川的前段,各有3公里長。
2、ccc水庫
ccc水庫位于磁縣境內滏陽河干流上,距京廣鐵路和磁縣城約7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40平方公里,總庫容億立方米。是攔蓄滏陽河上游來水,引蓄漳河客水,保證下游防洪安全和城市供水、農業(yè)灌溉,兼有發(fā)電、養(yǎng)魚等多種效益的重要水利樞紐工程。ccc水庫是邯鄲市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座大型水庫,1958年初動工興建,1959年9月初步建成為總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1970年4月至1974年4月又擴建為大型水庫。擴建工程主要包括大壩裁彎取直、壩體加高培厚、加固發(fā)電洞、新建泄洪洞、擴挖非常溢洪道等工程。擴建后的大壩壩頂高程米,最大壩高米,壩頂長度2646米,壩頂寬米,壩頂上筑有高米的防浪墻。泄洪洞進口底高程米,共分3孔,每孔凈寬和凈高均4米,洞身全長120米,3孔最大泄量可通過千年一遇洪水流量825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位于上游左側距離大壩1公里處,進口底高程105米,邊坡1:,縱坡1/1400,全長20xx年余米,寬150米。溢洪道進口有一擋水土埝,埝頂高程米,頂長164米,頂寬6米。為保證在非常情況下,能最快拆除擋水土埝,順利溢流泄洪,在埝頂設有豎井式主副藥室各15個,緊急時爆破炸開土埝泄洪。
水工概論實訓報告篇三
實習任務:
意義:
通過對實習基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參觀、學習,可以提高學習對本專業(yè)真的了解和認識,增加學習興趣和增強專業(yè)自豪感,為日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實習對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生產實際、加強勞動觀念、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的意義。
水工概論實訓報告篇四
??間
美國“未來學家”雜志社預測21世紀將有1/3的人口生活于地下。在我國,地下空間的開發(fā)利用始于60 年代,主要是地鐵與人防工程,65年修建北京地鐵;70年代修建了大量的人防工程,經改造利用,成了地下商業(yè)街、地下工廠、倉庫和招待所,較好地發(fā)揮了經濟效益。
(二)歷史發(fā)展
1.國際上
(1)古代:公元前180~2160年前后,在古巴比倫城幼發(fā)拉底河下修筑的人行隧道,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為磚砌構構造物。
(2)現(xiàn)代:現(xiàn)代隧道開挖技術的產生是在火藥的發(fā)明和19世紀的產業(yè)革命后出現(xiàn)的,尤其是鐵路的出現(xiàn)對交通隧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2.國內
(2)近代:1、最早的隧道是:臺灣的獅球嶺隧道2、完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修建的隧道是詹天佑負責設計的八達嶺隧道。
(3)現(xiàn)代:1、已建成的最長鐵路隧道:秦嶺隧道;2已建成的最長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隧道。
(三)技術發(fā)展
1.國際上
隧道工程的長度標志著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水平,如日本的三代清水隧道,穿越海拔xxm的谷川山脈;其他的有:日本——南朝鮮擬建海底隧道;意大利連接西西里島的海底隧道正在建設之中,它們可望在本世紀實現(xiàn)。
2.在我國
(1)鐵路隧道的建造:至xx年底,我國運營鐵路隧道已有6880多座,總延長為3700km。
水工概論實訓報告篇五
實習目的:大學生涯還有一年就要結束了,我們也在學校學習了三年的有關于煤礦開采方面的知識,為了讓我們加強對煤礦生產的各項工序和作業(yè)流程的認識,彌補實踐方面的不足以及為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定的基礎,我們學院在本學期末組織了這次到發(fā)耳煤礦的生產實習。
為了我們能更好、更安全的完成本次實習,學院為我們在礦業(yè)學院南樓安排了一次實習動員大會,老師們針對這次生產實習需要注意的事項作了詳細的安排,特別強調了要注意各方面的安全等等,使我們對實習的流程以及如何保證自身安全生產有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也非常期待接下來在礦區(qū)的實地實習!
一、發(fā)耳煤業(yè)公司概況
貴州發(fā)耳煤業(y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由兗礦貴州能化有限公司、六枝工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貴州金元電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發(fā)耳煤礦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發(fā)耳鄉(xiāng)境內,設計生產能力300萬噸/年,現(xiàn)發(fā)耳煤業(yè)一井已投入生產,設計生產能力130萬噸/年,主要產品為煤炭。
二、礦井概況
礦井位置:水城縣南部都格、雞場和發(fā)耳鄉(xiāng),北距水城縣直線距離33km。
交通狀況:公路s217省道從本區(qū)南部、東部穿過,北距六盤水市70km,南距盤縣119km。水柏鐵路從本區(qū)南、東部穿過,發(fā)耳站距貴陽321km,昆明368km。地形:屬高中山~中低山地區(qū),最高海拔+,最低+880m(南部北盤江)。
公路s217省道從本區(qū)邊緣經過,區(qū)內沿煤系地層露頭及片區(qū)中部均有公路連通。
水柏鐵路從本區(qū)南、東部穿過,在本區(qū)設有發(fā)耳車站。水柏鐵路北接貴昆線的六盤水站,南 經威紅支線與南昆線相接,西經盤西支線與貴昆線相接。本區(qū)交通運輸方便。
電源:本區(qū)北有水城電廠和都格水電站,南有盤縣電廠,還有籌建的發(fā)耳電廠(4×60mw)。附近有雙回路供電的楊梅110kv變電站,本區(qū)電源充足。
水源:北盤江常年有水,附近的發(fā)耳水廠能力2000m3/d,均可為礦井之用。水源充足。
礦區(qū)生產礦井概況:區(qū)內現(xiàn)有15對小井開采,總能力約45萬t/a,其中驗收合格的9對。另外小窯開采歷史悠久,多在露頭附近開采,垂深一般在30~50m。
三、礦井資源條件
1.井田勘探情況
現(xiàn)有《貴州省水城礦區(qū)發(fā)耳片區(qū)總體地質報告》和煤礦勘探地質報告(送審稿),僅在斜井采區(qū)和平硐采區(qū)及南部小井區(qū)域進行了精查勘探工作,其余地段勘探程度很低,尚未進行詳、精查勘探。
2、地層及構造
本區(qū)含煤地層為二疊系宣威組。上覆三疊系、侏羅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本區(qū)形狀為一凹陷盆地或短軸向斜,較發(fā)育的褶曲為本區(qū)的構造主體。主要褶曲為楊梅樹向斜等5個褶曲。
區(qū)內共發(fā)現(xiàn)斷層37條,其中斷距或落差大于30m的有9條,小于30m的斷層有28條。
煤系地層中、東部傾角較緩,一般8゜~18゜,北端、西南端及西部的露頭附近地層傾角較大,一般25゜~35゜。綜合評價:本區(qū)構造復雜程度中等。
24、煤質
煤種:本區(qū)煤層煤質為瘦煤和貧煤,16煤層以上主要為瘦煤,17煤層以下主要為貧煤。
含硫量:主要煤層中,煤層以特低~中硫煤為主,有部分高硫煤。其中
3、12、13-
1、13-
2、14、15-
1、15-
2、16硫分小于1%,為特低硫煤;
1、7、17為低硫煤;5-
3、10為中高硫煤;5-
2、21、23-
1、23-
2、29-
3、33為高硫煤;
21、29-
3、33硫分大于3%。上段煤層厚度加權平均含硫量。
磷分:一般為低磷煤。
灰分:多為低中灰、中灰煤,個別為中高灰煤。
發(fā)熱量:干燥無灰基彈筒發(fā)熱量34~36mj/kg,,屬高熱值煤。
可選性:易選~難選。
工業(yè)用途:動力和化工用煤。
結論:煤質優(yōu)良
6、井田水文地質 充水因素:
(1)地表水、煤系地層裂隙水、斷層水(僅發(fā)現(xiàn)2條導水斷層,其余斷層均不導水)、老窯水。(2)北盤江附近水文條件較復雜。隔水層:飛仙關地層(500 ~ 600m)
評價:本區(qū)屬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來源的裂隙充水礦床,水文地質條件中等。預計礦井涌水量:斜井采區(qū)624m3/h,平硐采區(qū)160m3/h。
7、井田資源量:
根據總體地質報告和發(fā)耳片區(qū)總體規(guī)劃,發(fā)耳井田總資源 量為169706萬t。其中:地質儲量為112228萬t,后備儲量(井 田北、中部+600m以下及南部+700m以下)57478萬t。
在總體地質報告的基礎上,在井田的東南部進行了精查勘
探,勘探報告提供儲量(331+332+333+334級)40969萬t,其中331+332+333級儲量36851t。
經計算,精查勘探區(qū)可采儲量23340萬t ,其它區(qū)域估算可采儲量52341萬t,全礦井可采儲量75681萬t。
四、設計生產能力
1、交通、運輸、電源、水源等外部環(huán)境優(yōu)越,具備建設大型礦井的條件。
2、儲量豐富、資源較可靠,具備建設大型礦井的基礎。
3、大型坑口電廠可確保煤炭銷售市場穩(wěn)定 ;礦井能力600~800萬t/a也是發(fā)耳電廠穩(wěn)定正常運行的有力保障。
4、加大開發(fā)強度,可洗選部分優(yōu)質煤炭外銷,使瘦煤資源充分、合理利用,進一步提高礦井效益 。
5、長壁綜采、綜掘技術的發(fā)展和綜采工作面單產的不斷提高,為本礦井實現(xiàn)高產高效提供了技術支持 ;國外類似條件工作面90年代年產已達200~300萬t; 國內類似條件工作面(如淮南)年產已達112~194萬t。
6、雖然采面產量受瓦斯限制,但在解放層開采后,主采煤層工作面單產可提高到160萬t/a以上,礦井可用較少的工作面保證產量。
7、礦井采用分區(qū)開拓,三個開采區(qū)工作面接替回旋余地大,布置6~7個工作面可保證600~800萬t/a生產能力。
8、根據總體地質報告和發(fā)耳片區(qū)總體規(guī)劃,本井田可采儲量約75680萬t ,估算礦井服務年限約65~87a,礦井有較合理的服務年限。
一期生產能力400萬t/a的主要理由為:
(1)井田精查勘探地質儲量40969萬t,計算可采儲量23340萬t。井田總體勘探程度低,精查勘探區(qū)可采儲量較少。
(2)電廠投產較晚(2008年第一臺機組投產),地面煤炭運輸受限制,應適應電廠燃煤需求,礦井分期建設、分期達產。
(3)剩余地段的勘探工作與一期礦井建設同步進行,在滿足電廠燃煤需求的前提下,可減少投資風險。
(4)精查勘探范圍內主采煤層可布置2~3個采區(qū),3~4個工作面,400萬t/a能力是有保障的。
(5)根據已探明儲量和一期400萬t/a生產能力,礦井服務年限為,即有較合理的服務年限。
五、礦井開拓方式 井田主要特點分析
北盤江江深坡陡,江水流量較大;灣河雖為季節(jié)性河流,但沿灣河敷設有電廠兩趟直徑的取水管路。從電廠的安全生產考慮,北盤江和取水管路均需留設保護煤柱。故北盤江、灣河將本井田分成三個獨具特點的分區(qū)。
北盤江西區(qū)西部邊界煤層出露地表,但距電廠較遠,其余地段煤層埋藏較深。地面為高山深谷,交通不便,地面條件十分復雜,工業(yè)場地選址十分困難。
北盤江以東、灣河以北部分,地面山高且陡,其北、東及東南部煤層出露地表,大部分煤層在基準地面以下,但東南部煤層傾角較緩且有煤層出露,具備斜井開拓的條件。
北盤江以東、灣河以南部分,煤層埋藏較淺,煤層傾角較緩,部分煤層在基準地面以上,具備平硐開拓的條件。其東北部地勢較緩,且靠近電廠,適宜布置工業(yè)場地。
發(fā)耳礦井開拓為一個礦井開拓,主要特點為集中出煤、集中輔助運輸、分區(qū)通風,設計生產能力800萬t/a。
在北盤江以東、灣河以南的大樹腳附近設置集中工業(yè)場地,設置一組斜井和平硐開拓全井田。在灣河與北盤江交匯處附近設置一進風立井,地面不設工業(yè)場地。在各采區(qū)設回風斜井,分區(qū)通風。
以+700m機軌運輸大巷連聯(lián)系北盤江東、西兩個開采區(qū),北盤江以的西煤炭通過該條大巷經主斜井運至集中工業(yè)場地地面,再由膠帶棧橋將煤炭運至電廠。礦井生產人員和所需材料由集中工業(yè)場地的副斜井和+700m機軌運輸大巷運到各生產地點。
六、地面工業(yè)廣場
井口及工業(yè)場地位置選擇原則:
(6)應有利于北盤江以西采區(qū)開拓
七、井下開采部分 工作面裝備及生產能力
1、發(fā)耳小井原有的高檔普采面繼續(xù)在一采區(qū)東南部區(qū)(f115斷層以南)的3~13煤層開采。后期開采其他采區(qū)不適宜綜采的塊段或瓦斯釋放層。工作面生產能力40-50萬t/a左右。
2、一采區(qū)7煤層厚度平均,采用普通綜采,生產能力可達150萬t/a左右。
一采區(qū)+980m水平大巷布置在7煤層附近,直接利用大巷布置傾斜長壁工作面,開采上部的3~7煤層。后期在13煤層附近布置中煤組大巷。
八、通風與安全
2、瓦斯限產情況:
一采區(qū),首采
3、7、13-1煤層,在采取瓦斯治理措施后,瓦斯限產量170-220萬t/a。 二采區(qū):煤層埋藏相對較深。若首采7或13-1煤層,其瓦斯限產量在53-94萬t/a。若先開采12煤薄煤層,作為瓦斯釋放層開采后,7、13煤層的瓦斯限產量可達160萬t/a以上。
13、瓦斯抽放:設置地面瓦斯抽放站。 主要抽放方法有:
(1)工作面順層(或交叉)鉆孔預抽、邊采邊抽;
(2)高位鉆孔或高位巷、底抽巷進行卸壓抽放(隨采隨抽);
(3)采空區(qū)埋管抽放;
4、通風方式與通風系統(tǒng):
分區(qū)通風,抽出式。
5、風量與負壓:
6、綜采配風25~30m3/s,普采配風20~25m3/s,綜掘配風12~15m3/s,普掘配風8~12m3/s。
7、總風量
8、瓦斯治理
(1)開采瓦斯解放層。
九、礦井主要設備
主斜井皮帶:輸送能力1600 t/h,帶寬1400 mm,初期功率2×800kw,后期功率3×800 kw, 帶速 m/s。
主平硐皮帶:輸送能力1200 t/h,功率2×355 kw,帶寬1200 mm,帶速 m/s。提升機:初期第一副斜井布置單繩纏繞式單筒提升機。后期第二副斜井布置單繩纏繞式單筒提升機。
風機:主場地與輔助場地通風設備均選用bdk-8-№26型兩臺。斜井排水,選用 md580-60×6型礦用耐磨多級泵5 臺。平硐排水,由平硐直接排至輔助場地礦井水處理站。壓氣:采用地面集中供氣的方案,設備選用sa-250a型螺桿式空氣壓縮機2臺,250kw電動機。
1、采煤:一普通綜采(以上),一刨煤機綜采(1~),一高檔普采,一刨煤機高當普采。
2、掘進:4套綜掘,6套普掘。
十、供電系統(tǒng)
1、電源:水城電廠、盤縣電廠、都格水電站、水城變電站。礦井電源引自楊梅變電站(2回35kv)。
2、礦井總負荷(800萬t/a) ,其中一期。礦井生產的前2年負荷。
3、礦井供電電壓方案
一、煤炭洗選與加工
二、地面運輸概況
1、鐵路
水柏鐵路(水城~柏果)繞井田東部邊緣通過,廠址附近設有發(fā)耳車站。發(fā)耳車站位于礦井工業(yè)場地東約處,牽引定數(shù)3100 t,到發(fā)線有效長850 m,輸送能力1800t,運煤能力1100t。
本區(qū)周邊其它主要鐵路干線有:株六復線、內昆線、南昆線等。線路等級均為ⅰ 級。通過發(fā)耳火車站至周邊鐵路主要站點的里程為:六盤水67km,南寧711km,昆明368km,貴陽南321km,廣州1517km。鐵路運輸比較方便。
2、公路
井田東、南部有217省道通過,南至盤縣約119km,北到水城約70km。公路等級為三級或二級公路。從發(fā)耳鄉(xiāng)~發(fā)耳火車站的二級公路也已經規(guī)劃完畢,準備實施。發(fā)耳至附近主要地區(qū)公路里程為:六盤水73km,玉舍51km,貴陽342km。因此,該地區(qū)公路交通便利。
十三、實習過程以及實習收獲總結2012年7月3日,凌晨五點,當天空還是漆黑一片的時候,我們已經坐上了去火車站的汽車了,早上4點鐘的時候,我們就在班長深情的呼喚聲中起床,簡單地洗漱收拾了一下就迅速地在上車地點集合了。雖然濃濃的睡意像龍卷風一樣在我們班同學的身上瘋狂地肆虐,但是面對著即將到來的在煤礦上的實習,大家明顯地都難抑興奮,我們激情的心情猶如漆黑天空一條耀眼的光線,照亮了整個貴大新校區(qū)??!
在接下來的五個半小時里面,我們要坐上在這個社會主義國度里面最為耀眼的綠皮火車前往位于六盤水市水城縣的貴州發(fā)耳煤業(yè)有限公司進行一次為期三天的采礦生產實習。長路漫漫,但是因為我們班在火車上都是連在一起坐的,所以也沒有感覺無聊,一路上歡歌笑語,大家都在興高采烈地談論著有關于發(fā)耳煤礦的一些事情,很是興奮。
從火車上下來后接待我們的是礦上人事科的侯科長,一到礦區(qū)先是領我們去員工食堂吃了一頓超級豐盛的午餐,這對于餓了一個早上的我們來說簡直就是人間盛宴??!吃完了午飯接著侯科長就帶我們到了休息的地方,雖然天氣炎熱,但是礦上的住宿條件也的確不差,每個房間都有空調電視。由于旅途勞累,我們把床鋪安置好之后就馬上休息,為下午參觀地面工業(yè)廣場做準備。
實習第二天的上午我們在發(fā)耳煤礦的辦公大樓303室聽了關于發(fā)耳煤礦的瓦斯抽放治理、機電設施方面和培訓關于該礦4月5日時的通風系統(tǒng)細統(tǒng)布置講解,下午又在同一地點聽了礦井開拓布置,為我們宣講的幾位領導都非常的專業(yè),在聽報告的時候我心里面還在暗暗地下定決心,以后要和他們一樣,都在各自的領域里面發(fā)揮個人所長,為國家的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實習的最后一天上午,早上七點半吃完早餐之后,我們就分成了六個組每組有一個組長,然后換好了下礦的衣服和領到了自救器、礦燈和瓦檢器,然后在崔老師和幾位礦上的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起沿著長長的一號主斜井下了煤礦。不得不說,原來地下的世界是這么的奇妙。發(fā)耳煤礦的井下巷道布置四通八達,儼然是一個龐大的地下世界,手上的礦燈照在巷道壁面上,隨著我們的一直前進,白色的燈光一直在跳動,宛如一只只在舞動的精靈。每一個小小的燈光都代表著我們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弱小卑微的生命。在地下開采煤礦也算是人類在向大自然的索取吧!
水工概論實訓報告篇六
實習過程:
完成工作量統(tǒng)計:
1、自然地理及地貌概況
x的氣候屬大陸季風型溫暖帶半干旱性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4、9℃,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94、4mm,年最大降水量為921、6mm,年最小降水量為289、4mm。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三個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區(qū)內河流有丹河、峪河、西石河、三門河,丹河屬黃河水系,其余屬海河水系。丹河和峪河為常年性河流,其它為季節(jié)性河流。
2、地形與地貌
x市區(qū)北部為太行山區(qū),南部為黃河、沁河沖洪積平原。全區(qū)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山區(qū)地面高程200—1790m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巖石裸露,發(fā)育地表巖溶景觀,地面起伏大。市區(qū)及市區(qū)南部為山前傾斜平原區(qū),地形略向南、南東傾斜,由北向南逐漸降低,地面標高80—200m。
1、構造侵蝕中心
分布于市區(qū)北部山西境內的晉廟鋪、柳樹口、奪火一帶,山體呈北東向展布,標高1000—1790m,地形陡峭,溝谷深切,似峰林地貌。組成山體巖性以元古界變質巖為主。
2、構造溶蝕低山
分布于寨豁、趙莊、西村、黑龍王廟一線以北,地面標高500—1000m。地形起伏較大,溝谷深切。組成山體巖性多為中奧陶灰?guī)r,地表巖溶發(fā)育。有溶隙、溶溝、溶槽及大型溶洞。
3、構造剝蝕丘陵
分布于近山前地帶,標高200—500m。山頂呈渾圓狀,山坡平緩。地表多出露中奧陶系灰?guī)r和石炭—二疊系砂頁巖。山前傾斜平原分布于山前一帶,由季節(jié)性河流堆積而成。由坡洪積斜地、沖洪積扇群、扇前洼地和交接洼地組成。
分布于新河—大沙河一帶,為黃河、沁河的沖積平原和太行山山前沖洪積平原之間的交接洼地,由粉質粘土、粉細砂土組成。地勢低洼,地面標高100—90m,微向東南傾斜。
在山前沖洪積平原中上部,分布有十幾座煤礦。采煤引起地表下沉變形,地表形成塌陷坑。據調查,x礦區(qū)有較大的塌陷坑17個,塌陷面積近70km2。
2、區(qū)域地層
太古界:出露于山區(qū)峪河口,薄壁一帶,主要巖性為中等程度變質作用形成的片麻巖和混合巖,厚度大于1000m。震旦系:分布于山區(qū)馬鞍石水庫一帶,與下伏太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主要巖性為淺紅、紫紅色石英砂巖,厚度100—500m,。
寒武系:出露于丹河、峪河等深切河谷中,與下伏震旦系地層平行不整合接觸??偤穸?00—500m,分下中上三統(tǒng)。下統(tǒng)主要為泥灰?guī)r、泥質灰?guī)r、磚紅色頁巖和砂巖,中統(tǒng)下部為紫紅色頁巖、砂巖,中上部為深灰色亮晶灰?guī)r、白云巖,下統(tǒng)是中厚層狀結晶白云巖。
奧陶系:山區(qū)廣泛出露于地表,山前傾斜平原區(qū)則隱伏于石炭—二疊系地層之下,與下伏寒武系地層呈整合接觸??偤穸?00m,分中統(tǒng)、下統(tǒng)。下統(tǒng)出露于深切河谷兩岸,巖性為青灰色細晶白云巖和硅質條帶或硅質團塊白云巖。中統(tǒng)廣泛分布于山區(qū),山前傾斜平原區(qū)除局部埋藏于新生界地層之下外,大部分埋藏于石炭系地層之下。是一套碳酸鹽地層,厚度約400m。巖性主要是黑色、灰色厚層狀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和泥灰?guī)r。
石炭系:山區(qū)零星出露,山前平原區(qū)則隱伏于新生界地層之下,是一套由灰?guī)r、泥巖、頁巖組成的海陸交互相沉積,含煤數(shù)層,厚70—90m。
二疊系:隱伏于山前平原之下。巖性為砂巖、頁巖互層,夾可采煤層。厚度為70—120m。
三疊系:未出露。據鉆孔揭露,巖性為砂巖、頁巖,夾煤層。
第三系:未出露。據鉆孔資料,下部為礫巖、泥巖、砂巖、灰?guī)r互層,上部是粘土、砂礫石互層。
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山前沖洪積平原區(qū),分中更新統(tǒng)、上更新統(tǒng)和全新統(tǒng)。
中更新統(tǒng):零星分布于近山前地帶。上部為坡洪積成因的粉質粘土和粉土,含碎石及鈣質結核:下部為松散卵礫石、含礫粘土和粉質粘土等。厚20—88m。
上更新統(tǒng):廣泛分布于山前傾斜平原上。由沖洪積黃土狀粉土、粉質粘土、砂及砂礫石組成,厚5—60m。粉土、粉質粘土中富含鈣質結核和小礫石,局部有鈣質結核層,柱狀節(jié)理和大裂隙發(fā)育。全新統(tǒng):分布于南部黃河和沁河沖積平原上,由淺黃色粉土及砂層組成。厚10—40m。
3、區(qū)域構造及新構造運動
1、地質構造
本區(qū)廣泛發(fā)育了燕山運動以來所形成的各種構造形跡,斷裂構造尤為發(fā)育,多為高角度正斷層。受斷裂構造控制,區(qū)內地層形成由北向南呈階梯狀下降的單斜式構造形式,傾角為10°—20°。區(qū)內主要構造體系輪廓有東西向構造,北東向構造和北西向構造。工作區(qū)地表多被第四系松散堆積物覆蓋,斷裂構造以隱伏構造為主。東西向構造主要包括鳳凰嶺和盤古寺—新鄉(xiāng)斷裂,兩條斷裂規(guī)模大,切割深度較大,早、更新世活動較強烈,并對區(qū)域型構造格局和地形、地層分布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鳳凰嶺斷裂沿走向大致分為三段,各段活動略有差異。西石河以西,由近于平行的五條東西向斷層組成,斷層錯斷古生界地層,斷距小于100m,上新世以來斷層落差約為250m,局部見有斷裂錯段晚上更新世—早中更新地層,表明中更新世前斷層曾有過活動。西石河以西至x市北,斷裂沿山前向東延伸,在地貌上構成山區(qū)和平原自然分界。在x市以東的平原區(qū),斷層隱伏于新生界地層之下。
盤古寺—新鄉(xiāng)斷裂是一條規(guī)模較大,切割較深的區(qū)域性活動斷層裂,對全區(qū)地形地貌、構造格局和地層厚度都有較強控制作用。斷裂分為三段:柏山以西,構成山區(qū)與濟源盆地的分界線,兩側基巖落差700—1000m,沿斷層局部見有破碎帶,下盤為古生界地層,上盤早更新世地層被斷層錯斷,中更新世地層無明顯變形跡象。有關地質資料證實,該斷層活動時代為n2—q2。自柏山至修武大高村,斷裂隱伏于第四系下。大高村東斷層兩側沉積地層及構造均不同,其南是武陟隆起,其北是修武地塹。據煤田物探資料,該斷層自古生界以來具有明顯的繼承性正斷層活動特征,新生界地層最大斷距達800m。該斷層現(xiàn)在仍在活動,沿斷裂也曾記錄到一些小地震活動。
北東向斷裂是本區(qū)最發(fā)育的構造,規(guī)模較大的斷裂有九里山斷層、馬坊泉斷層和薄壁斷層,規(guī)模較小斷裂更多,有三十九號井斷層、王封斷層、三號井斷層、西倉上斷層等。這些北東向斷層將x西部地層切割成地壘和地塹斷塊,將x東部的地層切割成南升北降的階梯狀斷塊。
九里山斷裂為一隱伏正斷層,與薄壁斷層組成地塹,其間沉積了巨厚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底層。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斷層在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更新世活動強烈。薄壁斷層是區(qū)內的的一條基底斷裂,下盤出露太古界、震旦紀和下古生界地層,上盤為上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在晚第三紀時活動比較強烈,近期仍有微弱活動的跡象。1973年10月輝縣2級地震和11月修武的2、2級地震與斷裂活動有關。北西向斷裂有平陵斷層和武陟斷裂,斷裂規(guī)模和活動性都次于其他方向斷裂。
2、新構造活動
3、區(qū)域地震活動
x歷史地震活動水平較低,自有地震史料以來,僅有過一次中等強度的地震,即1587年4月10日在35、3n、113、5e的修武縣發(fā)生的6級地震,震中距離x城區(qū)約26km,對x造成6度烈度的破壞。由于x處在河北地震帶、汾渭地震帶和河淮地震帶的交接部位,發(fā)生在這些地震帶上的中強震,會對x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根據歷史地震資料統(tǒng)計,對x造成5度烈度以上破壞的歷史地震共有12次,其中造成6度破壞的地震有7次。
區(qū)內現(xiàn)今時常發(fā)生小地震,自1970至今年,共記錄到ml≥3級地震3次,最大的地震為1979年3月20日修武4、0級地震。地震活動與活動斷裂有一定聯(lián)系,1587年修武5、5級地震發(fā)生在北東向馬坊泉斷裂與東西向朱營斷裂交匯處,1979年修武4、0級地震發(fā)生在盤古寺—新鄉(xiāng)斷裂與平陵斷裂的交匯處。
水工概論實訓報告篇七
實習地點:口上水庫,東武仕水庫,岳城水庫
通過實習讓我們在大腦中建立起水利水電工程模型,對水工建筑物的外觀,規(guī)模,作用及特點有了很大的了解,了解水利規(guī)劃,設計,建設及管理利用。同時對電站的工作模式有一個感性的直觀認識,為以后的專業(yè)學習打下基礎。
1、口上水庫
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畝,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壩橫阻于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為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湖面呈倒“人”字型,分東西兩支。東支為常社川的前段,西支為門道川的前段,各有3公里長。
2、東武仕水庫
東武仕水庫位于磁縣境內滏陽河干流上,距京廣鐵路和磁縣城約7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40平方公里,總庫容1、52億立方米。是攔蓄滏陽河上游來水,引蓄漳河客水,保證下游防洪安全和城市供水、農業(yè)灌溉,兼有發(fā)電、養(yǎng)魚等多種效益的重要水利樞紐工程。
東武仕水庫是邯鄲市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座大型水庫,1958年初動工興建,1959年9月初步建成為總庫容64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1970年4月至1974年4月又擴建為大(二)型水庫。擴建工程主要包括大壩裁彎取直、壩體加高培厚、加固發(fā)電洞、新建泄洪洞、擴挖非常溢洪道等工程。
擴建后的大壩壩頂高程111、2米,最大壩高33、3米,壩頂長度2646米,壩頂寬5、75米,壩頂上筑有高1、3米的防浪墻。泄洪洞進口底高程84、5米,共分3孔,每孔凈寬和凈高均4米,洞身全長120米,3孔最大泄量可通過千年一遇洪水流量825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位于上游左側距離大壩1公里處,進口底高程105米,邊坡1:1、5,縱坡1/1400,全長20xx余米,寬150米。溢洪道進口有一擋水土埝,埝頂高程109、5米,頂長164米,頂寬6米。為保證在非常情況下,能最快拆除擋水土埝,順利溢流泄洪,在埝頂設有豎井式主副藥室各15個,緊急時爆破炸開土埝泄洪。
3.岳城水庫
岳城水庫位于磁縣境內漳河干流出山口處,是一座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控制流域面積(晉、冀、豫三?。?81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積的99、4%,水庫總庫容13億立方米,是擔負有防洪、灌溉、供水、發(fā)電等重要作用的水利樞紐。30多年來在保障水庫下游河北、河南、山東三省的39個縣(市)的1416萬人,2732萬畝耕地和京廣鐵路的防洪安全,促進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岳城水庫于1959年10月動工興建,1960年開始攔洪,1970年建成。為提高防洪標準,1987年9月至1991年底對大壩進行加高的同時,加固了溢洪道,改建了泄洪洞,防洪標準由三百年一遇提高到接近二千年一遇。
加固后的主壩壩頂長3603、3米,最大壩高55、5米,壩頂寬7、1米,副壩壩頂長2693、4米,大副壩最大壩高32、5米。主壩壩頂高程159、5米,防浪墻頂高程為161、3米。溢洪道位于主壩左側與副壩的連接處,進口閘共9孔,凈寬108米,設計最大泄量12820立方米每秒。泄洪洞為壩下埋管式,共9孔,斷面為圓拱直墻式,孔徑6×6、7(寬×高),設計最大泄量為3370立方米每秒。
主要泄洪方式岸邊溢洪道,大壩特點是壩下泄洪洞(涵管)。
三天里,我們的先后參觀三個水庫的擋水建筑物包括大壩、閘門;泄水建筑物包括溢洪道、溢洪遂洞等及水電站廠房。
我們先參觀的是擋水建筑物,實習老師及水庫工作人員熱情地給我們講解了大壩的作用、類型及水庫的一些相關數(shù)據,隨后我們去了溢洪道,我們進入水下閘門操作室,體驗到了其壯觀,熟悉了工作原理及簡單操作方式。
最后進入的是水電站廠房,廠房又分為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上部結構包括各層樓板及其梁柱系統(tǒng)、吊車梁和構架、以及屋頂及圍護墻等。其作用主要為承受設備重量、活荷重和風雪荷載等,并傳遞給卞部結構;下部結構包括蝸殼、尾水管和尾水墩墻等結構。接著我們觀看了發(fā)電機組和它的一些控制設備,那些控制設備都是記錄有關發(fā)電機的運行狀態(tài)。解答我們提出的各種問題,我們從他們口中知道了那些用途和原理,并且了解了很多的有關檢查設備的方法。接下來我們觀看了巨大的水輪機,共有三臺,連接水輪機的是壓力管道,壓力管道是指從水庫、前池或調壓室向水輪機輸送水量的管道。
(一)水庫的綜合效益
一項水利樞紐工程一般主要具有防洪、發(fā)電、旅游等巨大的綜合效益。以岳城水庫為例。
1、防洪
經岳城水庫調蓄,可調節(jié)防洪庫容達13億m3,能有效地攔截漳河以上來的洪水,大大削減洪峰流量,使河段防洪標準提高到兩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運用,防止漳河河段兩岸發(fā)生干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
2、發(fā)電
岳城水庫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萬千瓦,年平均發(fā)電量8億千瓦時。它將為邯鄲地區(qū)提供可靠、廉價、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對經濟發(fā)展和減少環(huán)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3、旅游
岳城水庫水質清澈,岸邊清爽宜人,是旅游勝地,帶來一定的旅游效益。
(二)對水工建筑物的認識
通過實習,初步形成了對水工建筑物外觀,規(guī)模,作用及特點的認識;了解了大壩、閘門、溢洪道、溢洪遂洞及水電站廠房、機組的性能及特點;了解了水工專業(yè)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為以后學習專業(yè)課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三天的認識實習讓我對我們的專業(yè)有了深入了解,明確了未來工作的方向和工作任務。這樣在我以后的學習中更容易抓住重點,學好專業(yè)知識。
當然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這些工程存在的不合理問題,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水利工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我們在實習的時候感受了京娘湖的美好風光,還有岳城水庫對邯鄲、安陽供水之數(shù)據。更重要的是眾多的水利工程保護著人民免受洪災之苦,這一切都是水利工程的建設目的。雖然我們這次見到的工程主要是起調洪灌溉的作用。但做為我們水利水電工程的學生都知道水電站才是水利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水電做為一種綠色能源、無污染、不耗能,是國家大力發(fā)展的一個項目。
經過老師的介紹,我們還認識做一項水利工程所產生的影響力。水利工程需要投資巨大的財力和物力,整個水利工程不僅是一個地方的水庫而是國家的工程。因此做每項工程都必須收集盡可能多的水文、地質、氣象等資料,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推斷施工當中可能遇到的一切可能的難題最后再結合當時的國力人力,及技術水平,綜合一切,最后得出這個工程是該建還是不該建。這樣才能做出造福人類的好工程。
通過短暫的實習,讓我受益非淺,自己親身實踐的東西是自己永生難忘的。我身切體會到了做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做事之前,要周全考慮到各個方面,更要有邏輯思維和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來對待事情,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所以從未發(fā)生過重、特大安全事故,希望他們繼續(xù)保持發(fā)揚這種精神。這是我應該學習的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00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