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 寫青城山的游記(精選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59:25
青城山 寫青城山的游記(精選10篇)
時間:2023-06-06 14:59:25     小編:文友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一

人們都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蔽?、聶呂琪、謝亦成、段逐天、周川和各自的媽媽乘汽車去青城爬山。

來到山腳,抬頭一看,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可我又一想,山這么高,怎么爬得上去?過了一會兒,我這種心理漸漸消失了,因為我想起了一句話,“只要肯做,就沒有做不到的”。

開始爬山了,我、周川、段逐天走在前面。我們一邊爬一邊欣賞風景,沿著山路,有一條小溪,小溪的水清澈見底,而且很冰。

隨時都可以看見小瀑布,最讓我忘不了的是一個很高的瀑布,但很窄,這瀑布的水與與眾不同,是一絲一絲的,有10多絲,從遠處看,像在高山上鑲了幾條珍珠項鏈,看起來很幽雅。

走著走著,快到半山腰,我們一個個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雙腿都在打抖,我們只好四肢并用,像一只只笨笨的老熊一手一腳的爬著,幸好山上一定的距離有一個亭子,我們到前面那亭子去歇了一會兒。

我們繼續(xù)走,在路上,我還看到了一種由花組成的花,它是由20多朵小花組成的大花,邊上的小花呈梅紅,中間是粉紅,里面呈黃色,花蕊是紅色的,它們把翠綠色的山裝飾的更美了,看起來有聲有色了。

大約用了四小時,我們到達了山頂,一個個都半死不活的樣子 ,不過我們都拿到了獎牌,見證了我們爬上了青城山,臉上綻開了花。

這四小時可真難過呀!不過我們見證了“青城天下幽”這句話確實是正確的!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二

暑假,媽媽帶我去秀麗的青城山玩。

青城山是我國馳名中外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山林幽柔,古廟幽靜,山花幽香,鳥鳴幽趣,亭閣幽雅,溪流幽清,“以天下之幽”而馳譽海內(nèi)外。

我們走到青城山前門,看見一座很雅致的山門,山門頂上有許多美麗的雕像,最好看的要數(shù)哪吒了,它腳踩風火輪,手拿乾坤圈,身上披著混天凌。它那威名赫赫的樣子立時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使我想到了它那神通廣大的本事。

我們走進山門,一陣微風吹來,我們踏上了一條彎彎曲曲又很窄的林間小路,只見小路兩旁有許許多多郁郁蔥蔥的參天古樹,這些樹那么筆直、挺拔、粗壯。往上走,耳邊不時聽到林間鳥兒嘰嘰喳喳的聲音,那聲音多么優(yōu)美、動聽,多么有趣,好象在說“歡迎你們的到來”。

青青的山水順著小河溝緩緩地從山上流下來,遇到懸崖峭壁時就成了一道小水簾,飛濺起的水花是那么潔白無暇、晶瑩透亮。我用山水洗手,頓時感到山水十分刺骨。一路上不時也可以看見一些美麗的花,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有紫的……過了一會兒,我們終于爬到了上清宮了,這是青城山的最高處,站在山上,俯視山下,真是林海莽莽、云霧繚饒,宛如人間仙境一般。下山時,我們坐索道下來,坐在上面讓人心驚肉跳的,再上面我可以看見群山環(huán)繞、云霧繚繞、鮮花盛開的青城山全貌。

這就是秀麗的青城山,有機會你已去游一游吧。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三

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出發(fā)去游覽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qū)63公里,因景區(qū)青山環(huán)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游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里是中國道教的發(fā)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jīng)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jīng)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qū)聯(lián)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得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峰環(huán)狀排列,峰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來,道教創(chuàng)始人東漢的張陵張?zhí)鞄焺?chuàng)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為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唐初佛教發(fā)展很快,清城山上發(fā)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這個故事并非傳說,山上保存的唐碑詔書全文具在,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據(jù)地質(zhì)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億8千萬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山體抬升時受強烈擠壓,巖層破碎。起伏較大,褶皺明顯,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絕壁深壑,斷崖裂石,處處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傳青城山區(qū)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單八是一個吉祥數(shù)字,表示景點很多,但人們更向往的是這里滿布山嶺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無盡的清涼幽意,以及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護完好的宮觀建筑藝術(shù)。

說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兩仟多年的存在和發(fā)展,特別是歷代高道的主持和經(jīng)營,青城山一直作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護??梢哉f,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遺址、歷史傳說、飲食習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滲透著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發(fā)展也有幾個起落。遠在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崍山系的鶴鳴山(今大邑縣境)修道的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chuàng)立道教。因張陵被其弟子尊為“天師”,所創(chuàng)道教也叫“天師道”。天師道經(jīng)過張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逐漸擴及全國,晉隋時期,天師道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興起和地區(qū)教派的產(chǎn)生。青城山所傳屬于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tǒng)乃與上清道結(jié)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fā)展影響很大。

到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創(chuàng)清微派,以行雷法為能事,將內(nèi)丹術(shù)與符咒術(shù)相結(jié)合,稱“可以驅(qū)邪,可以治病,可以達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為“雷淵廣福真人”,一時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興旺起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于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shù)朗?,不娶妻室,不吃葷腥,?chuàng)立了一套養(yǎng)身習靜的修練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就更為重視。明朝末年,戰(zhàn)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后來陳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欽賜御書“丹臺碧洞”,并封他為“碧洞真人”。

從此,青城山道系屬于全真道龍門派丹臺碧洞宗。新中國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來丹臺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變,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響的一支。1957年,“中國道教協(xié)會”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瑩被選為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其后,傅元天道長也被選為中國道協(xié)副會長,1992年當選為會長,并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來青城山的。

山門

各位貴賓,現(xiàn)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輝煌的山門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總是讓每一個來客感到―股濃濃的幽意,急于走進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請不要著急,讓我們先看看山門旁的建福宮。

建福宮,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時朝廷賜名“會慶建福宮?!闭扇朔逡?qū)幏獾妹?,相傳寧封是黃帝時的制陶官員,能履蹈烈焰,隨煙上下,又能駕御風云,寧封幫助黃帝學會“龍蹺飛行”之術(shù),打敗了蚩尤,統(tǒng)一華夏,被黃帝封為統(tǒng)領(lǐng)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時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觀九天丈人、儲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寧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宮是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維修和補建。

建福宮建筑面積1196平方米。前建亭樓映襯,后有丹臺翠林,門額建福宮三字是1940年主席林森所題,前殿叫“長生殿”,供的是晉代高道范長生。正殿是寧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間是太上老君,被尊為道教教主,左是東華帝君,即神話中的東衛(wèi)公,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師,右為道教全真派創(chuàng)立者王重陽。殿堂板壁上有張三豐祖師的詩。楹柱上掛的394字的“青城長聯(lián)”,寫景說典,有興趣的可以一讀。

索道

進山門,我們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這條林間山道首先進人眼簾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著許多的橋、亭和牌坊,與林相配,因山取勢,形成意趣不同的風景圖畫。山亭多取枯樹為柱,以樹皮蓋頂,樹根為凳,枯枝古藤為裝飾,符合道教的清靜無為,回歸自然,與青幽的山景渾然一體。亭型也隨景而異,有隨路轉(zhuǎn)折形成的三角亭――怡樂窩;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佇立峰頂?shù)陌私峭えD―息心亭;還有山路穿過而減柱的臥云亭,有隨山勢而成弧形的凝翠橋,這些山亭都應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貼切的楹聯(lián),更富有詩意。各位在游程中將會不斷看到。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四

享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的青城山,是我向往的地方,今天終于有機會去領(lǐng)略一番了。

淅淅瀝瀝下了幾絲細雨,潤綠了枝葉,雨過天晴,金燦燦的陽光又布滿大地,趁著清晨的習習涼氣,我們一家人背著旅行包,提著照相機,來到了青城山腳下的大門前。

大門看似一座古式建筑,紅色的漆,紅色的瓦,被周圍濃密的枝葉裹得嚴嚴實實的,而“青城山”三個字在中間閃閃發(fā)光,仿佛在招引著游客。向前遠眺,茂密的樹順著山溝一直向遠處延伸,不見林端。抬頭仰望,巍峨的山直奔云霄,宛如一頭雄獅蹲踞于天地之間。

進了門,仿佛一下子闖進了另一個世界,光線暗了,空氣清了,四周靜了,鳥兒的鳴叫一波接一波,蕩到人耳邊,輕輕響起,又回旋于林間深處,抑揚頓挫,余音繚繞。小石路邊,層層疊疊的花草下,隱藏著一條小溪,潺潺流水碰擊石子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就連鋼琴也彈奏不出這樣的音調(diào)來。小溪清可見底,水中透著絲絲涼意,真想痛快的喝上幾口,卻又不忍心弄臟了這透亮的山泉。

乘船漂到對岸,便真正開始登山了。曲折狹窄的小道可沒有先前的石板那樣踏得實,斜斜的,叫我們每摞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周圍更是暗了很多,仿佛深不可測,鳥兒撕破嗓子發(fā)出凄慘悲涼的叫聲,實在令人提心吊膽,心想:一旦竄出一只猛獸之類的東西,那是多么可怕的啊,其實,這些只是杞人憂天罷了,既然是旅游區(qū)當然是安全的,然而,我想任何人身臨其境后,其幽清、寧靜、陰深或多或少會讓你產(chǎn)生憂慮與恐懼。忽然,林間不遠處傳來劇烈的刷刷聲響,樹枝也擺動得厲害,葉子飄落,順著身子劃到腳跟,令人毛骨悚然,剎那間,從黑暗里竄出一只松鼠,大尾巴,小腦袋,像個毛茸茸的灰色小球,十分逗人喜愛,看見是只可愛的小松鼠,一棵緊張的心才平靜下來。隨后“小毛球”又一蹦一跳一彈,閃進黑漆漆的樹林里,不見了蹤影。在后來的路上,陸陸續(xù)續(xù)地又有小松鼠神出鬼沒,給登山之路平添了不少的樂趣。

快到山頂了,樹葉沒那么密了,漸漸稀疏起來,此時的樹葉已擋不住無孔不入的太陽光,每處縫隙都被耀眼的陽光投射了進來,林間便如同到處掛著金色紗綢似的,一陣微風拂來,樹葉搖搖曳曳,地上閃爍著許許多多光彩奪目的光斑,“紗綢”也隨之飄動起來,在林間如仙女一樣自由穿梭,這樣綠色與金色交織在一起,叫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神情恍惚,令人心醉。

一腳踏上山的頂峰,視野開闊了許多,眼前一片清新明亮,“一覽眾山小”,心情多么暢快,此時此刻,忘記的是辛苦與疲勞,擁有的是興奮與陶醉。作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果然名不虛傳。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五

那時,我們跟隨旅游團來到了青城山腳。剛下車,一陣涼爽的清風朝我臉上吹拂著,驅(qū)趕了我坐車的勞累,吹散了夏日的炎熱,是我懷著一個好心情去游覽。

剛剛上山,無數(shù)棵參天古樹為我們撐開了一把把巨傘,成為了為我們遮太陽的好伴侶。從山上流下的小溪就像一個從天而降的音樂盒,隨時隨地的向我們提供一首首優(yōu)雅的小令——“叮咚叮咚!”真好聽??!有了這些坐班,連爬山的辛苦也化成了一種享受。

不一會兒,我們已成功登上半山腰,我們在八角蓮花亭休息。我看到一大群人在小溪里抓小螃蟹,打水仗,我也忍不住想下水嬉戲了,于是我挽起褲腿,下水了。溪水十分冰涼,我感到神清氣爽。我把手探入水中摸索著,翻開了許許多多的石頭,挖開了很多的小洞,可螃蟹的蹤影都沒有出現(xiàn),我有點沮喪了。就在這時有一只小螃蟹夾住了我的手,我卻感覺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痛,我用另一只手扯開小螃蟹,拿了一個小杯子取了一杯清澈的山泉,把這小東西放了進去。

在媽媽的吆喝下上了岸,我捧著心愛的小螃蟹,牽著媽媽的手走在林蔭小道上,我的心里有種害怕而又刺激的感覺。我們要坐纜車上山頂。我最怕高了,但我一想到見不到這迷人的風景了,我只好鼓起勇氣迎接挑戰(zhàn)了。我系上安全帶,坐上椅子,開始了空中之旅。我一眼望去,青城山的風景盡收眼底,周圍的群山環(huán)抱著我,每一座山峰就像一個南征北戰(zhàn)的勇士,保護著我。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腳步匆匆,一眨眼黃昏時分,我們戀戀不舍回家了。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六

清晨,霧氣彌漫在四圍,給本就神秘的山更是披上了一層面紗。

我和爸媽站在了山腳從下往上看,并沒有青的感覺,反倒有一種墨綠,像畫出來的般,染給整座山林,山頂上還云霧繚繞,像是一位仙山。

往前走,過了個巨大的牌子,牌子上寫著:青城山氣勢弘大,大有一種道教的感覺,相傳白素貞就是在這里修練得道的,怪不得有歌詞叫“青城山下白素貞”。

青城山的茶也是一絕,清香的花茶加上從山上流下來的泉水,細品一口,大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從這里看上去沒了墨綠的感覺,由于近了一步,霧氣更重,山上的樹林那種若隱若現(xiàn)的感覺更加強烈了。

山腰植被繁雜茂密,樹上也不時有水滴落在肩上,樹林的清香和泥土特有的味道混雜在一起,不禁讓人感到身體變得輕松了。這里樹木蔥茂,青翠滿目,鳴泉飛瀑,清氣怡人。

等登上了山頂俯瞰山腳戶,有一種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感覺,山上樹木雖少但有了山下的襯托,山頂就像蓮花里的花蕊,變得更加引人注目。

說到青城山,就不得不提到道教了,青城山是道教里的名山,相傳許多道教偉人就是從這里出來的。道教景觀山中有8個大洞72個小洞。雖無法一一拜訪但也了解了一下,天師洞,祖師殿等令人目不暇接。

這次青城山之旅,有了很多感慨,飽餐了絕美風景,也見識了道教文化。青城山,不愧是四川名山。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七

你們好!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我國著名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青城山。常言道“峨眉天下秀,青城處處幽。”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28公里處的青城山,以它特有的幽靜而聞名天下,吸引著無數(shù)的中外游客?,F(xiàn)在就讓我們?nèi)ゼ毤氂斡[吧!不過游覽過程中要注意安全,講究衛(wèi)生,文明觀光哦!

我們再沿著山間小道向上走,神奇的天師洞就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金碧輝煌的天師洞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筑。在那雕梁畫柱的三清殿里,供奉著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者:上清、右清、玉清。三清殿后面的巖洞中,留有張?zhí)鞄煹牡袼?。雕塑橫眉瞪眼、怒氣沖天,一手持劍,一手握著五雷印,好像誰得罪他似的。

觀賞完天師洞,我們登上5000多米的青城山頂,便可以看見青城山的景色大半盡收眼底,十分美麗。特別是那些高大的銀杏樹,這兒一棵,哪兒一棵,穿著綠軍裝,神奇地挺立在山崗、澗溝上。舉目四望,眾山變成了小丘,不兮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游客們,青城山確實有‘幽’的特點。由于歷代開拓者頗為上山的人設想,在山路中,游人沒行10分鐘左右,就可以遇到一座小亭,略事休息。這些小亭,有的建在路旁,有的建在石橋上,與周圍景色頗為協(xié)調(diào),而且越往上,亭距越短,因為這時游人已感疲勞,需要多休息幾次。周圍青山四合,儼然如城,故名青城,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好了,今天就到這了,下次歡迎你們帶朋友來一起游賞。我是你們的小導游,可別忘了我,再見了!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八

當我們游走于青城山的山水之間時,無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當我和大自然這個魔術(shù)師站在一起時,我已經(jīng)被它天堂般的美麗世界吸引。

放假期間,我們自駕到青城山,給自己來一次全身心的放松。

遠離城市的嘈雜與喧鬧,游行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金色的陽光,清風的撫摸;聆聽花開草長的聲音,鳥兒的輕聲細語。我?guī)е篮玫男那椋ど狭舜笞匀坏念I(lǐng)地。

在山腳下,我們檢票入山。剛開始人很多,像一片片綠葉挨挨擠擠。沒走多遠,人群就從交叉的路口相繼散開了,越走越清靜。我們也受環(huán)境的影響,變得安靜起來,特別是弟弟,安靜得出奇。

我們走著走著,有序的腳步聲變成了一首悠遠的曲子,輕微的喘息聲也變得有了韻律和節(jié)奏。

“嘩啦啦……”一陣水沖擊巖石的聲音傳進我們的耳朵里,那是瀑布!一定沒錯!我們順著聲音尋找源頭,果然在一個拐角后面發(fā)現(xiàn)了瀑布。瀑布的水流就像一雙輕巧的手,巖石、池塘則是鋼琴的琴鍵。兩方合作,彈奏出一首優(yōu)雅美妙的曲子。

我和弟弟把手伸進溪流里,沁骨的冰涼讓我倆打了個冷戰(zhàn),我們不由得把手縮了回來。真的不是一般的涼,而是透心涼。抬頭一望,原來艷陽高照的天空,早已被那鋪天蓋地的樹林遮得密不透風了。

我們又走了好一陣,漸漸開始爬山了。階梯很窄,我們都小心翼翼地走著,似乎都很害怕一跌就跌下萬丈山崖。我們膽顫驚心地,終于翻過了這座大山。

一回頭,青城山的美景一覽無余。漫山遍野的樹,密密麻麻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金色的光輝灑在樹葉上,閃亮閃亮的,令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這時,我們所有的疲倦都煙消云散了。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九

常言道“峨眉天下秀,青城處處幽”,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28公里處的青城山,以它特有的幽靜而聞名天下,它似一幅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色彩絢麗的畫卷,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游人。

來到青城山麓,青城山正道從建福宮開始。沿整齊的石階而上,只見兩側(cè)亭臺樓閣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美麗。向山頂仰望,只見云霧在連綿起伏的山巒中繚繞,像萬根藝社在草叢中穿游,天師洞和山蔭亭時隱時現(xiàn)。特別是陽光照耀下的山蔭亭,像朵鮮花在綠草叢中忽隱忽現(xiàn)。

沿著山間小道繼續(xù)向上攀登,神奇的天師洞就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

天師洞金碧輝煌,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筑。在那雕梁畫棟的三清殿內(nèi),供奉這至高無上的主宰者:上清、右清和玉清的泥塑彩像。彩像身形高大,神情肅穆。三清殿后的巖壁洞中,留有張?zhí)鞄煹乃芟?,塑像橫眉瞪眼,怒不可遇,一手持劍,一手握五雷印。

從天師洞出來,登上5000多米的青城山極頂,各種景物盡收眼底。特別引人注意的是那高大的銀杏樹。這兒一棵,那兒一棵,穿著一身綠袍,很神氣的挺立在山崗上、澗溝旁。舉目四望,眾山如小丘,的確是“會當絕凌頂,一覽眾山小”。

青城山是我國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名揚中外,歡迎大家前來游賞。請各位游客注意安全,講究衛(wèi)生,文明觀光,共同保護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和其他世界遺產(chǎn)。

青城山寫青城山的游記篇十

大家好!歡迎來到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的青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游活動的導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xxx。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青城山雖然不高,但終年云霧繚繞,宛如仙境。即使站在山腳,都能感受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靈氣。

我知道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要進山,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先去山門旁的這座建福宮看看。

建福宮始建于唐開元年間,現(xiàn)存建筑為清光緒年間重建。建福宮建筑面積一千多平方米,筑于峭壁之下,前建亭樓映襯,后有丹臺翠林?,F(xiàn)有大殿三重,前殿叫“長生殿”,供的是晉代高道范長生。正殿是寧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間是太上老君,左是東華帝君,為全真道祖師,右為全真派創(chuàng)立者王重陽。殿內(nèi)柱上有一394字的對聯(lián),被贊為“青城一絕”。有興趣的可以一讀。

看過了建福宮,穿過眼前的景區(qū)大門,我們就正式進山了。青城山山門上有我國已故上將張愛萍手書的“青城山幽子規(guī)啼”,子規(guī)也就是杜鵑鳥,傳說是蜀王杜宇變的?!岸霹N啼血猿哀鳴”里的杜鵑啼血說的就是他。

從山門西行1千米,即至巖石聳立,云霧繚繞的“天然圖畫”。眼前的建筑就是天然圖畫坊。它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于清光緒年間。這里風景優(yōu)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我們通常所說的天師洞景區(qū)是指以古常道觀為代表的一組宮觀建筑群。天師洞始建于隋朝大業(yè)年間,現(xiàn)存殿宇建于清末。天師洞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澗,山霧繚繞,古樹參天。相傳張道陵曾在此講經(jīng)傳道。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天師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觀的最后一殿。天師殿是天師道的祖庭,過去的江西龍虎山歷代天師就任后,都要到這里朝拜。

熟話說:“世間好話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青城如此美景,佛教怎會放過。唐代佛教發(fā)展很快,清城山上發(fā)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皇帝信道,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墒窃t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這個故事并非傳說,有碑為證。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為“三皇殿”,內(nèi)有伏羲、神農(nóng)、軒轅三皇石像各一尊,而神座前就是唐開元皇帝書碑,令“觀還道家。寺依山外”。

1943年,畫家徐悲鴻曾來青城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先后創(chuàng)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作品,還送了青城道士《奔馬》和《天馬》圖,現(xiàn)已制成石刻陳列。

三清殿是天師洞景區(qū)最宏偉和最值得欣賞的道教宮觀建筑。大殿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建于1923年。殿內(nèi)供奉道教至高無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化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耙簧?,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蹦巳宓钌系膶β?lián)。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然而青城山不僅有千年樹,更有百歲人。

三清殿前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余米,直徑2米有余。相傳乃張?zhí)鞄熓种?,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道家視其為“鎮(zhèn)山之寶”,連修剪枯枝都須上報相關(guān)部門。在榮膺“天府十大樹王”榜首。“銀杏千年征道性,青城一洞試幽深”乃天師洞銀杏閣上的對聯(lián)。想必大家還不知道吧,青城山其實還是一個長壽之鄉(xiāng)。一百歲以上的老人就有上百位之多。

大家請看南面那條山縫,從崖頂直到山腳筆直裂開的一條石縫,山縫約有18米寬,深達70多米,傳說是張?zhí)鞄煘榻捣喑巧降难Ч砉?,念咒畫符之后,朱筆一擲,筆跡裂山為槽,人們就叫它為“擲筆槽”??斓阶鎺煹盍?。

祖師殿始建于晉,原名洞天觀,現(xiàn)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年間,供奉真武大帝和三豐祖師,故又名真武宮。馮玉祥將軍在抗戰(zhàn)期間三次到過青城山,1945年那次就住在祖師殿。當?shù)弥毡緹o條件投降的消息后,將軍不勝喜悅,在殿側(cè)刻碑筑亭以為紀念,此碑現(xiàn)存祖師殿內(nèi),作為文物保護。

前面就是朝陽洞。朝陽洞位于主峰老霄頂巖腳,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shù)丈,可容百人。清人黃云鴿曾在此結(jié)茅而居,并撰聯(lián)曰:“天遙紅日近,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lián):“空洞親迎光照耀,蒼崖時有鳳來儀”。

朋友們,經(jīng)過九道拐的艱難跋涉,我們終于到了青城山的主峰絕頂了。眼前的樓閣就是老君閣,老君閣于92年興建,歷時三載竣工,共六層。上圓下方,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老子跨青牛出關(guān)圖)為藍本塑造而成。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30分鐘,站在峰頂看看風景,拍拍照,買買紀念品。30分鐘后在這里集合。

現(xiàn)在我們乘索道下山,大家可以好好的從高處看看青城山。月城湖原是丈人泉,85年人們在此筑壩攔水就形成了眼前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的那一邊有許多商店,在賣青城山的各種特產(chǎn)。大家可以買一些帶給家人。

好了,我們本次旅游也就結(jié)束了,大家可以把旅行的快樂和相機里的美景帶回家和家人分享。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再見。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0783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