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一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xiàn)在才真正認識蘇東坡,并努力透過書去了解蘇東坡,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蘇東坡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xiāng),一副鄉(xiāng)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并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并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jīng)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蘇東坡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jīng)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二
從小我就讀蘇東坡的詩。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悲傷;還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這些無不體現(xiàn)出蘇東坡的豐富情感以及豪邁的氣概。昨天我讀完了蘇東坡傳這本書,讓我對蘇東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幾度升遷的心酸呢?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還一生與大文豪,大政治家,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是好是壞,我們先不管。但是蘇東坡敢與皇帝的寵臣,宋朝的宰相相逆而行,用那顆博大的心去斗那些排擠良臣,任人唯親的小人,就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呀。
說到底,就是蘇東坡的人生目標就是為了百姓的生活。蘇東坡關注的更多地是百姓的愉悅或疾苦。只要他認為某一條政策不利于百姓,與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相逆,就一定會對此對抗。
讀完這本書,我總結了一個問題:如何在當時步步高升?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不要得罪當權者。比如鄭俠,是全國第一個重挫王安石的人,結果慘遭流放。再比如雷州太守熱情招待宰相章惇的敵人蘇東坡,結果被開除。
把蘇東坡似乎不懂這一點。他一生堂堂正正,明辨是非,實事求是。一心只為國家人民。這是多么值得贊頌啊。
讓我們走進蘇東坡,見證這個傳奇人物,領略他的傳奇一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三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p>
——蘇東坡
我曾聽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品過“一蓑煙雨任平生”,讀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東坡的畢生,縱使命途多舛,也無法阻擋他憂國憂民的腳步。
居廟堂之高
為官,他心系黎民。
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內(nèi),蘇東坡用太后的恩寵,請求大量的撥款,實現(xiàn)了針對于全城的公共衛(wèi)生方案,修整出了一個全新的杭州。
淡水資源在當時是極其重要的,它主要源于西湖,而西湖起著可以為百姓和稻田供水的作用。
可是后來,西湖就開始日漸縮小,湖面蔓草叢生,六井年久失修,蘇東坡也只好在“引湖水作六井”后,親自去拜謁當年參與過這項工程的和尚,聽取了他的意見,用陶瓦管代替竹管,上下用石板包圍,以防水管再次被破壞。一切都計劃好后,蘇東坡利用自己的權力派遣了一千個兵,結果很早竣工,工程也做得很好。
供水工程結束后,蘇東坡立即著手清除西湖中的水草,他向太后請求撥一萬七千貫,又向朝廷上書。隨后,他將堆積如山的水草和淤泥用以建筑湖上的長堤,這就是后來的“蘇堤”。
處江湖之遠
為民,他憂國憂君??v使蘇東坡經(jīng)歷過多次沉重的政治打擊,但他并沒有產(chǎn)生絲毫怨恨,只是身在野,心憂君。
紹圣三年,博羅大火全城付之一炬,地方官救濟無家可歸的百姓,臨時搭棚供他們居住,官家衙署全都焚毀,全需重建。蘇東坡?lián)鷳n官方搜刮民脂民膏,便建議程之才公正處理這件事。
蘇東坡站在惠州街上,看著百姓們一個個排著隊向當?shù)卣U納捐稅,心中不覺向往平等的生活。更有甚者,竟因政府自私自利,再加上為了自己的利益所著想,只收老百姓們的現(xiàn)金。
在豐收時節(jié),谷價下跌,有許多農(nóng)民拉著滿車的谷子,卻因政府需繳納的捐稅按糧價高時計算和谷價的下跌,只能在低價市場出售。
蘇東坡憑借與程之才的交情寫了一封長信,信中揭發(fā)衙署積弊,向農(nóng)民純?nèi)焕账?。他又請程之才和稅吏、運輸官舉行會議,將他們說服并建議以當前谷價征稅。數(shù)月后,他在聽說三位官員已決定向朝廷呈請后欣喜至極。
蘇東坡在朝不被奸邪小人所左右,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政見,因指出王安石變法對老百姓的迫害,家破人亡。在野,一貶再貶,仍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為老百姓謀福利,為自己謀求詩意的生活,被貶廣州。
無論在朝還是在野,蘇東坡都隨心所欲,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所謂的“至情至性”。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四
林語堂著,張振玉譯的`《蘇東坡傳》展現(xiàn)了北宋的一大文豪"東坡居士"蘇軾的曲折的一生,展現(xiàn)了一個天才的成長歷程,更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位參透世事奧秘的傳奇人物的心路歷程,給讀者面對困難和逆境帶來了深刻的啟示,為讀者領略生命的本質(zhì)與奧秘提供了思考方式,此外,由于林語堂先生是用英文寫的《蘇東坡傳》,我想,這本書定能幫助國外的讀者不僅更好地了解蘇軾,而且更好地了解中國式智慧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蘇軾是一名才華橫溢的詩人,詞人,散文家。他既有"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的大氣磅礴的作品,又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柔和清新的筆墨,既有和僧人道士同游的歡快與放浪,又有做一方之父母官是為人民擔憂的辛苦,此外還有"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率意灑脫之筆。蘇東坡用一只生花妙筆描繪著自己的色彩斑斕的一生。
作為一名政客,他仕途不順,但在被貶謫之際仍能淡然處之,為民謀利。在王安石強力推行變法時,他看到了變法的必要性及變法的合理性,但是他也看到了變法急于求成和不太符合實際情況的弊端,王安石變法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操之過急,更像是一次革命,強度過于激烈,必然會遭到保守勢力的拼死抵抗,而且變法在某些情況下并沒有切合農(nóng)村與農(nóng)民的實際情況,而且由于王安石的過于自信及用人不當,變法是極難成功的。蘇軾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當時變法一派的勢力如日中天,他被認為是變法的反對者,名列"元祐黨人碑"之首,后世永不得被朝廷錄用。后來變法失敗,守舊一派上臺執(zhí)政,廢除一切新法,這種行為顯然是十分愚蠢并且對國家有害的,所以為了大宋王朝的吏治民生,蘇東坡挺身而出,據(jù)理力爭,力陳新法之尚存可取之處,又為守舊黨人所不容,仕途依舊坎坷,令人唏噓不已。但是蘇東坡就是蘇東坡,而非尋常之人,他在杭州之時就修建湖堤,造福一方百姓,被貶于瓊州之時,教書育人,大力發(fā)展當?shù)氐慕逃?,使瓊州的文化水平有了質(zhì)的飛躍,可謂"功莫大焉",也體現(xiàn)了他的務實與愛民如子。
林語堂先生似乎認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王安石的性格缺陷,及極狹小的心胸,我認為很有道理。正是因為他的性格上過于執(zhí)拗,在他當權之時,幾乎所有的事物都由他一人的意愿決定,正所謂"兼聽則明",而這位"拗相公"幾乎不聽,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消息是有多么的閉塞,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忠正賢良和仗義執(zhí)言的大臣都一個一個離他而去,他的身邊聚集了一批才不副位的愛對他俯首帖耳的小人,而有才華有思想的士大夫基本上都沒有和他站在一起,一方面是因為"拗相公"的脾氣和胸懷,另一方面是因為利益。"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利益決定選邊站的位置,反對派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因為王安石的新法嚴重觸犯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才拼死抵抗的。而王安石并不僅僅是因為受到神宗皇帝的青睞就能夠變法的,本質(zhì)上變法是皇帝的工具,用以集中權力的工具,因為在他之前的皇帝給他留下了一大批能臣,比如韓琦,范仲淹之流,這些大臣有的是三朝元老,位高權重,可想而知當時剛剛即位的神宗皇帝難免會有權傾于下的擔憂,正如他的祖先宋太祖曾經(jīng)"杯酒釋兵權",神宗皇帝選擇了在自己為太子之時就跟隨自己的王安石,對當時是"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的王安石委以重任,讓他全力變法,其實在皇帝的眼中,王安石使他的一個有力的身邊,替他馴服老臣,神宗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皇帝,堅持推行新法20多年,瞅著機會,差點滅掉虎踞在趙宋王朝西北部的西夏,而他的權力,毫無疑問,在一定程度上來自于變法,來自于王安石,王安石雖然性格執(zhí)拗,畢竟在神宗身邊那么多年,神宗的意思還是應該了然于胸的,否則根本就不可能有他的戲。然而當時的蘇軾年輕氣盛又身在廬山之中,可能更多地是仗義執(zhí)言據(jù)理力爭,真是"拗相公"遇上了"拗相公","針尖對麥芒",而王安石后面有皇帝,于是東坡就被貶了。好在隨著時光的流逝,東坡也越來越豁達開朗,最后到了接近仙人的地步,也許王安石的存在是他成長的必要條件之一,真所謂"福禍相依".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五
要說我對蘇軾最初的印象,便是那早已流芳百世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親似孩童般的語言,給當時還在牙牙學語的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不禁讓人對這位甚是富有情調(diào)的大詩人產(chǎn)生了好感,也帶我走向了一個新的天地,為那時的我打開了一個小小的詩詞之門,雖然很小,但也讓人流連忘返。把蘇軾說是我對古代詩詞的啟蒙導師,一點也不為過。但那時你要是問我,蘇軾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卻或許只能回答,他是一位詩人,是一位詩詞寫的很好的詩人,沒有更多的了;再后來,也不過是坐倚窗前,靠窗而飲,望著那十五的圓月,感觸良多,揮筆灑墨,大發(fā)情感的那一位詩人吧,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他的印象也不過如此,再無其他了。
笑看官場沉與浮,豁達之心如清流。
我喜歡蘇東坡,更多的不是因為他的詩作,而是他那顆從來都不加修飾的,質(zhì)樸無華的,無所畏懼的,這人世間最為純凈,最為豁達的心。正是那顆心,常常不經(jīng)思索,感由心發(fā)。當我理解了這顆心時,我才發(fā)現(xiàn)蘇東坡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元氣淋漓,富有生機,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的,這樣的人,也難怪不被世人理解,而這樣一顆不入濁流,以己為清的心,又怎不被世人所向往,所敬畏。當我理解了這一顆心,我才真正理解了蘇東坡這一個人,才理解了他的詩句,字字真心流露,透露出的,又是怎樣純真無畏的本性,那一刻,我釋然了。
在他人生巔峰之時,他曾想隱退官場,想離開那個是非之地??伤麨槭裁床荒??不只是因為皇太后設政,太平當?shù)?,他直接從常州的團練副使直逼宰相。更是因為他看不慣老百姓受苦,有天災卻多為人禍。他想為老百姓發(fā)聲,除去這朝廷上的不忠之人,除去走狗,更想扶救這天下蒼生!這,便是他留下的理由吧!
為此,他不停用職位之便向年輕的皇帝和皇太后上書直言,毫不畏避這樣的后果。當然,這樣的性格雖然讓他猶記世間疾苦,卻免不了朝場上的紛爭,使他壯途變得更加坎坷??晌覅s欣賞他,更加向往這樣的心。因為這顆心是自由的,是不帶約束的。雖然知道“禍從口出”,卻仍然會去大聲宣告,不害怕那一句話的后果,即使是丟掉性命,也無所畏懼。
在其他人的眼中,他宛如人生悲劇中的主角,大起大落,經(jīng)歷著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蛇@些對于他來說,又是注定的,因為他這顆心是壯志的,是有婦人之仁的。他不忍看這世間的疾苦,卻不愿融入紛爭,又注定融入紛爭。
他雖有最為讓人不平的人生,卻從未恨過任何人,從沒有往他的心里去過,像一個圣人一般,對每一個人都報以他的真心。
記得他在晚年被流放的時候。他給人的感覺依然是笑容常面的,無官一身輕,亦是讓他欣喜吧。經(jīng)常與故友寫信,每天也便是寫詩,釀酒。
這等清凈,又何樂不為?為何不樂呢?
洗凈心靈塵與埃,鑄就人生樂與真
我想,這就是樂觀的最高境界吧,而現(xiàn)在,斤斤計較,一做不好便想放棄的我們是否占太多數(shù)呢?所以,我佩服蘇東坡,如果是我的話,早就悲嘆而死了吧,又怎能堅持到他那個時候,又怎能有他那樣的心態(tài)呢?像蘇東坡這樣樂觀的人,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呢?他的樂觀,又有誰能做到呢?這樣的樂觀,這樣的豁達。使他那句句發(fā)自肺腑的詩句,都仿佛流露真心,為后人所銘記??偰茏屓嗽诎谉胫懈惺艿揭还汕迦?,洗凈人生。所有人在讀他的詩時都會流露出最本質(zhì)的自己,不無緣故。這或許也是蘇軾為后人所喜愛的一大緣故吧。
我忽然明白了,為何蘇東坡自己都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彼麖奈春捱^任何人,他認為恨一個人,是無能的表現(xiàn),所以林語堂才會說“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此生?!?/p>
我想,蘇東坡生來便是不凡的吧。
生在太平的宋朝,卻經(jīng)歷了宋朝最為荒唐的時期,便決定改變它!他注定是不凡的',可注定又是不幸的。他有著孩童般的純真,他相信這世間必定有美好的一面,只要有人愿去改變它。所以,他去了。奮不顧身的去了,留下了一絲清影,與一股清風。
就便是命中注定,歷史給了他一顆獨一無二,獨作清流的一顆心,更給了他這樣一個現(xiàn)實與難題,讓他來改變,讓他來創(chuàng)造。這便是在磨練這顆心是否堅強與高尚。
我想,他成功了??v然,他最后并沒有完全成功,但他依舊,依舊保持著那顆心,那顆潔白的心。
那一個純潔、樸真、美好的心,讓人舒服,讓人向往,像那山中的一股甘泉,沁人心扉,純潔透明,清澈見底,一覽無余,給予眾生。
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能成為天空中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耀照明,可以滋潤營養(yǎng),因而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剎那顯現(xiàn)間的一顆微粒,他究竟是哪一顆微粒,又何關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這或許就是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的奧秘的一面吧。
而現(xiàn)在疫情之下,在家中的我們,整日呆在家中,誰不是連聲抱怨,卻又一籌莫展,我想,或許蘇東坡在,就不會如此吧。身在危難之中的我們,又有誰能擁有如蘇東坡這般的心呢?又有誰能做到蘇東坡這般的樂觀豁達?或許這也是蘇東坡如此受后人喜愛的另一大原因吧?因為繼蘇東坡之后,世間無人能再有這一顆無暇之心!
所以,我佩服蘇東坡,敬畏蘇東坡。
當他流放荒島的時候,依然恰然自得,只因他心中便是一波湖水,毫無波瀾。
當我再讀起《水調(diào)歌頭》之時,便越發(fā)感觸良多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樣的心緒,思念親人之情,在皎皎明月之下,婉婉道出,這或許在常人眼中是高明,可在他自己看來,自己只不過是酒后的自然流露,透露真心罷了。他便如同這詩中的明月一般凄涼潔白,高處不甚寒,如同朝堂上孤身一人為百姓伸冤的凄冷,又有誰能夠懂得呢?那種孤獨,如明月一般,他也便相信只有明月能夠懂得。
這,才是我眼中最為真實的蘇東坡,才是我心中所理解的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六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真的.是毫無頭緒,而且也讀下去,便將它暫時冷落??扇缃裎矣窒肫鹛K東坡,我渴望了解他,于是再次翻開了這本《蘇東坡傳》。
蘇東坡的這一輩子可謂是吃了不少的苦頭,所以我稱他為“苦了一輩子的詩人”。但是盡管生活困苦,他總是豁達樂觀,所以他那無人能敵的陽光心態(tài)也是拜吃了太多苦頭所賜。
在1036年12月19日,這位偉大的詩人誕生了。蘇軾在他十歲時,已能寫出出奇的詩句。而他的父親蘇洵進京趕考,結果名落孫山。蘇洵敗在了需要有相當?shù)乃囆g情緒的做詩上,這一點蘇東坡比他強。果然是“青出于藍勝于藍”??!
在蘇軾與蘇澈剛二十有余時,和父親已是朝廷命官。只是,這時的蘇東坡初入官場,還不夠成熟老練,他的妻子幫了他不少忙。蘇夫人能夠看出別人的短處,蘇東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對蘇東坡的忠言他也聽。蘇夫人或許是參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蘇東坡這位偉大的詩人,最令人喜歡的一點便是樂觀。因此,小人章惇和看蘇東坡不順眼的人十分煩惱,他們竟也無奈蘇東坡。當蘇東坡只剩間破房子時,卻更加逍遙自在了。蘇東坡寫的小短文《記承天寺夜游》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句話為“月色入戶”,可見房子之破,連月光都投進來了??上乱痪錇椤靶廊黄鹦小?,蘇東坡竟?jié)M心歡喜,像老朋友來家坐坐一樣,起了床,踏著月色,找好友張懷民去了。所以你看,這位詩人多么獨特!
蘇軾,讓我叫一聲你的名字,盡管你如曇花一現(xiàn),但你留給我們的記憶與回憶,不會淹沒在時間大海里,你將永遠住在人民心中,這朵美麗的花將永不凋零。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七
心與景會,神與物游,為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為何不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偏舟,任意東西?放下勾心斗角的官場,放下黑暗腐朽的朝廷,讓曠達不羈的靈魂盡情釋放,讓自己瀟灑如仙的曠達情懷融化在無盡的大自然中。
這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態(tài)。
林語堂先生這樣形容他:他猶如政壇風暴之中的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工程師,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皇帝的秘書,是慈悲的法官……可是這些也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蘇東坡的文學造詣固然精彩絕艷,司馬遷的史書為無韻之離騷,曹操的詩古直悲涼,江淹的賦文錯彩鏤金,柳永的詞纏綿繾綣……然而蘇東坡,唯有蘇東坡,讓我在欣賞其才華外,體會到他的生命與靈魂,感悟到他對人生的思考與追求。
二十一歲的蘇軾,還帶著些許稚氣與傲氣。步入考場,以筆為槍,文不加點,行云流水般的文章,使他一戰(zhàn)成名。對于考官的誤判,他云淡風輕的一笑,笑沒了所有功名利祿,笑出了自己的風華正茂。
二十四歲的蘇軾初步入官場,簽書鳳翔府判官。倜儻瀟灑,談笑風生,他絕世的才華,令世人傾倒。他有感而作的詩,境內(nèi)多少文人競相背誦,有多少首詩詞流傳至今。確實,他剛剛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開始走向坎坷的一生。
而立之年的蘇軾,年輕氣盛。王安石開始了激進的變法,買通了宋神宗,讓朝廷又蒙上了一層灰霧。政見不符的蘇軾,自求外放,想拯救這個民不聊生的世界。承辦悍吏,滅蝗救災,抗洪保堤,惠民于實際。本已得到皇帝賞識的蘇東坡,本可以回到朝廷,卻又被小人所污蔑,他的人生走向下一道坎坷。
已到了知命之年,人民的維護使蘇軾九死一生。烏臺詩案,洗去了他的孤傲,撫平了他的棱角,但沒有磨滅他的光輝。他變得成熟,開始尋找內(nèi)心真正的追求,開始思考這早已混沌不堪的世界。
他遠離了世俗,遠離了官場,也開啟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之旅。站在長河邊遙望,月色下的江面泛起朵朵漣漪。一直以來,到底是什么讓我魂牽夢繞?又到底是什么讓我苦苦追尋?我現(xiàn)在仿佛與這景色合為一體,輕倚著竹杖,聽著流水奔騰前行。江邊的楊柳微微晃動,也帶動著透過柳枝的月光閃爍不定,就像我的心啊,搖擺不定,它怎樣才能孤傲達觀的穿越世俗的汪洋而不觸礁?希望我心中的那扁小船從此消逝,浮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而我要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大自然中,只有在那里才有曠達,才有自由,才有靈魂深處的靜謐。月光搖落,仿佛已是三更了。
六十六歲時,蘇軾的生命之光暗淡了,但仿佛還殘存著一絲余溫。他帶去了瀟灑,帶去了不羈,也帶去了閑靜,帶去了淡泊。
一生為官,一生清廉。
這便是生命最美的姿態(tài)。
人生中常有暴風雨,走在前行之路上的人們無法逃避,它往往暗淡了我們天空的顏色,暗淡了那份蔚藍和明麗,有些人在灰色的穹頂下漸漸消沉;蘇軾,卻在暴風雨中傲然挺立,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
蘇軾在仕途路上因性格狂傲而得罪過很多人,多次被貶,被朝中大臣們惡語相向,但卻并不乏賞識他的才華的人。就連皇上和皇后都非常重視蘇軾的文采,蘇軾每次犯錯之后,總有人替他求情,皇帝應考慮到他性格直率,直言不諱,終會得罪朝廷大官,而把他貶謫。
與蘇軾生死相依的弟弟蘇子由也是當時著名的文人,他的才華可能遠不及蘇軾,但他卻順利地當了官,官職一路扶搖而上,順風順水,過著安穩(wěn)平靜的生活。
說到底,一個人的命運取決于他的處事態(tài)度。子由追求平穩(wěn)安逸的生活,仿佛與世無爭,皇帝卻認為他對朝廷沒有威脅性,將他遷升,蘇軾卻不忍屈服于混沌的世俗,不甘低頭與不公的命運,在他眼里,百姓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粗俑牟蛔鳛楹蛠y作為,他的心情急切,卻無能為力地承受著,只能旁觀卻不能改變的痛楚。
只有經(jīng)歷多了,才能飽嘗人生的滋味。有“大江東去”的豪情壯志,有“十年生死兩茫?!钡臒o奈情思,又有“千里共嬋娟”的釋然,也不乏“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情致。
蘇軾的生命是多彩的,他的感情亦是豐富的。
最令我敬佩的,是蘇軾走入仕途的激昂,和辭官歸隱的決絕。
蘇軾經(jīng)歷了風雨,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難道我們不亦是如此?
每個人都是在生活中打拼的游子,他們最初步入這個世界的時候,攜著那份放蕩不羈。漸漸的,他們學會了收斂自己無畏的傲氣,在充滿泥濘的道路上負重前行。走累了,當他們抬頭仰望時,一片都是灰色,有人倒下了,他們?yōu)槊\屈膝,還有人只是在休息片刻后繼續(xù)前行。他們對命運宣戰(zhàn),用殘存的意志告訴自己:命運越是對你不公,你就越要和他奮斗到底!
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品味過悲歡離合后回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路上充滿了坎坷,這才醒悟,挫折和失敗并不是人生中的意外,而是一個人成長道路上的必然,是生活的饋贈,是命運的磨礪。
無畏挫折與挑戰(zhàn),提高自身素養(yǎng),心系祖國與人民,小至個人理想,大至中國夢,都必定會實現(xiàn)。
不忘初心,與命運抗爭到底,這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態(tài)。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八
子瞻,蘇子瞻不知一千年前的大宋可否有人會像我這樣輕柔地呼喚先生的名字。
翻一翻語文書,原來從小就在學習先生的詩詞了。只恨那時只會死背古詩不管作者、朝代和題目,真真忽略了許多好詩詞和作者。那時覺得詩人都是枯燥乏味矯情做作的,錢花不完酒喝不光哪有那么多愁可以訴說呢,而且作的詩詞又要我們后人背誦,這都是超級難背的啊。
蘇軾啊,這個一生被流放好多好多地方的人啊,這個政治上不得意卻能另辟蹊徑,在美食、烹飪、書法、繪畫史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記的人啊,把苦與樂都淡化,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遺憾稚嫩的自己從未懂過詩人的深遠意境思想,初中之后也是懵懵懂懂恍恍惚惚。真正的詩人絕對沒有教科書上寫得那么單調(diào),寫下來的詩怎么可能只是為了后人背誦徒增煩惱?他們有情有味,每一首詩里都是敘述不盡的深情。
所以在中考結束后的那個空閑暑假,我就想嘗試了解一個古人,機緣之下認識了蘇先生,由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傳》,讓我深深著迷。
蘇軾帶著一身傷痕被貶謫到凄涼的赤壁,還能在小舟上與客人飲酒暢談。也行那位客人只是假象,只是他心中的另一個蘇軾,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他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可是在他寫完這句后繼續(xù)睡覺去了,何來把余生寄往江海呢。還有,張先年已八十高齡,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小姑娘,婚禮上他還能取笑一首一樹梨花壓海棠呢。蘇先生的內(nèi)心永遠那么明亮,可愛,大概這就是我喜歡上他的原因吧。
他把杭州作為第二個家,綠楊陰里的白沙堤,青磚黛瓦的江南水鄉(xiāng),最能治愈一顆疲憊的心了。
書中說道: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他多才多藝,生活艱苦也能活出多姿多彩這樣挑出使人敬愛的特點,倒是輕而易舉。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畫家,是書法家,是詩人總之一雙手也數(shù)不完他的功績。
蘇先生活得宛如一陣清風,一輪明月,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死了,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不朽的、所有人都會看到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九
我們小學的時候就接觸過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彼屛覀冎廊松谑揽倳蟹蛛x之時,不會有完美的事物存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彼屛覀兌昧嗣篮玫淖T???稍诎烟K東坡當作摯愛的林語堂的筆下,將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同時,也把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他稱蘇軾的一生是“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他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隨后的人生卻是在宦海漩渦中坎坎坷起伏。烏臺詩案入獄后被貶黃州,后又放置定州、惠州、儋州,大半個中國的窮山惡水,都有他的足跡。他身處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歷經(jīng)的種種委屈、落寞、孤獨、清貧、艱險……但他總是能保持一份天真淳樸的童心,面對憂患一笑置之,不為利益而動搖,也不為俗見而改變自己的信念。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他一世貧窮卻過得安逸,兩袖清風,豁達開朗。他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曠達的胸襟,瀟灑地面對一切。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澳惆。瑵M肚子不合時宜?!笔替凭故沁@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謫居黃州的蘇東坡,落魄無比。擔著可有可無的閑職,領著微薄的俸祿只能舉家食粥度日,還有惡疾纏身的痛楚……他并沒有因此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時,面對“江上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發(fā)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嘆,面對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風輕云淡地說出“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份灑脫和坦然讓“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逐漸消失,代之出現(xiàn)的是光輝溫暖和親切寬容的成熟。當他發(fā)現(xiàn)當?shù)匕傩沼袟夝B(yǎng)女嬰的惡習時,毅然拿出自己少得可憐的薪資,到處寫信籌措資金,舉辦育嬰堂,救活了無數(shù)嬰童,而他自己卻過得狼狽不堪,蘇東坡在自己寒冷徹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卻要去溫暖別人。
在新舊當權派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卻從不舍棄自己兼濟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摯友,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他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詩人隱士、藥師、酒館主人、道士僧人、貧窮百姓、甚至不識字的農(nóng)婦等。在杭州廣州地區(qū)興辦水利,建立孤兒院和醫(yī)院,創(chuàng)辦監(jiān)獄醫(yī)師制度,頒布嚴禁殺害嬰兒的律令。在處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遺患時,他全力從事救濟饑荒,為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不懼與朝廷抗爭。為減免貧民百姓欠稅而向朝廷懇求。這才是真正能做到關心大眾疾苦的高士該有的濟世情懷。
蘇東波無論悲喜,無論沉浮,都能懷揣初心,一路向前。像一陣清風一樣度過了一生,溫暖了他人,垂名千古,只能說他,生不逢時!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十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主要向讀者介紹了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傳,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3篇“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薄疤K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p>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
說道底,在于蘇軾面對,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是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作者曾經(jīng)也這樣描述過:“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nèi)容必須空洞?!边@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會對那些帶頭人物有所威脅,那你就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案呙鞯墓賳T永遠不說出什么,但只要否認。高明的官員必須深有休養(yǎng),長于說‘無可奉告’‘閣下聽說,誠然不錯!’這樣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當特別提防開罪他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使人高興的竊竊私語,早晚會積勞成疾,因公殉職。”作者說這就是朋黨之爭時政治之中的規(guī)則。
顯然,蘇軾已一一犯規(guī)了,但這并不是他不明白這些“秘訣”,實是因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這些本性是值得歌頌的。蘇軾就是要做到說話做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當朝云產(chǎn)下一個男嬰之時,蘇軾也曾寫到:“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币苍S他知道,這許許多多的災禍,全是由于他的才智。但我想,這更是因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實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滅呀!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diào),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
詩詞
良篇里,他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shù)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后賞景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蘇東坡常對著風景寫詩,寫完之后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著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xiàn)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里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jīng)久不衰,多半是因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沖動、做事不經(jīng)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為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吨袊四銥槭裁床簧鷼狻防锩嬲f過:“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后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xù)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為“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盡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罩。他有非常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這里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后皇后總會為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我對蘇東坡永遠懷有一顆仰慕之心,我喜歡他的真誠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諱,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以為親人、朋友或者是同學,我會非常珍惜!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后。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可是那些群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著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巨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乜茨切┤盒〖词鼓鼙W约阂皇罉s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著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云,轉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么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梢詮淖掷镄虚g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嘗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從他的事跡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中篇十一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于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于學術,讀起來如同面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余,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于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于盡的沖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么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托了老外的福,這書里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nóng)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nóng)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后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云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51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