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史記田單列傳文言文翻譯(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10 13:15:08
最新史記田單列傳文言文翻譯(三篇)
時間:2022-12-10 13:15:08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史記田單列傳文言文翻譯篇一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xué)生時代,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實(shí),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yùn)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jīng)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酷吏列傳序》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作品簡介

《酷吏列傳序》記述前期以酷刑峻法為統(tǒng)治工具,以兇狠殘暴著稱的十幾個官吏的史實(shí)。特別對漢武帝時代的十個酷吏,即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等,作了集中而概括的描寫。

作品原文

酷吏列傳序

孔子曰①:“導(dǎo)之以政②,齊之以刑③,民免而無恥④。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⑤?!崩鲜戏Q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⑦;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⑧?!薄胺钭陶垄幔I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⑩!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11)。昔天下之網(wǎng)嘗密矣(11)然奸偽萌起(13),其極也(14),上下相遁(15),至于不振(16)當(dāng)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yáng)沸(17),非武健嚴(yán)酷(18),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19)!言道德者,溺其職矣(20)。故曰“聽訟,吾猶人也(21),必也使無訟乎?!薄跋率柯劦来笮χ?2)”。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23),斫雕而為樸(24),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25),而吏治(26),不至于奸,黎民艾安(27)。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28)。

作品注釋

以下所引的幾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

②導(dǎo):引導(dǎo)?!墩撜Z》作“道”,通“導(dǎo)”。政:政令。

③齊:整齊。此為約束之意。

④免:免于死罪。

⑤格:革。此言百姓革除壞毛病而走上正路。按程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語曰:“格、革,音義并同,當(dāng)訓(xùn)為革。”

⑥老氏:指老子李耳。以下引文前四句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后二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

⑦上德: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德:不表現(xiàn)為形式上的德。按陳鼓應(yīng)《老子注譯及評介》:“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現(xiàn)為形式上的德?!笔且裕阂虼?。有德:實(shí)際上是有德的。

⑧下德:道德低下的人。不失德:竟謂執(zhí)守形式上的德。無德:沒有實(shí)際的德。

⑨滋章:越發(fā)嚴(yán)酷。章,通“彰”,此為森嚴(yán)酷烈的意思。

⑩信哉:可信啊。是言:這些話。

(11)具:工具。制治:管理政治。清:政治清明。濁:政治污濁。

(12)昔:從前。此指秦朝。網(wǎng):法網(wǎng)。

(13)奸偽:奸邪欺詐。萌起:不斷產(chǎn)生。

(14)極:極點(diǎn),指情況最嚴(yán)重之時。

(15)遁:欺瞞。

(16)振:振作。

(17)救火揚(yáng)沸:意謂無濟(jì)于事。按“救火”是負(fù)薪救火。“揚(yáng)沸”。是揚(yáng)湯(熱水)止沸(熱水)。

(18)武健:強(qiáng)健有力。嚴(yán)酷:指嚴(yán)厲的法令。

(19)惡:何。

(20)溺其職:喪失其職。

(21)聽訟:判案。按此三句出自《論語·顏淵》篇。吾:孔丘自稱。猶人:與別人相等。

(22)下士:愚蠢淺陋的人。按此句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

(23)觚(gū,姑):古代有梭角的酒器。圜(yuán,元):通“圓”。按這句喻漢代的法制較秦代有重大變化。

(24)斫(zhuó,濁):砍削。雕:指雕刻的花紋。樸(pǔ,仆):本。此指本來的狀態(tài)。此句說漢代法律重視本質(zhì),不重形式。

(25)吞舟之魚:指大魚。此句言漢法寬疏。

(26)吏治:官吏的治績。:純厚盛美。

(27)艾(yì,義)安:太平無事。艾,通“乂”。

(28)彼:指寬厚。此:指酷刑。

原文

孔子曰:“導(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薄胺钭陶拢I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wǎng)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當(dāng)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yáng)沸,非武健嚴(yán)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作品譯文

孔子說:“用政令來引導(dǎo)百姓,用刑法來整治百姓,百姓雖能免于犯罪,但無羞恥之心。用道德教導(dǎo)百姓,用禮教來統(tǒng)一他們的言行,百姓們就既懂得羞恥又能使人心歸服?!崩献诱f:“最有道德的人,從不標(biāo)榜自己有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標(biāo)榜自己沒有離失道德,所以他并不真正具有道德。法令愈加嚴(yán)酷,盜賊就愈多?!碧饭f:這些說得都對!法律是治理國家的工具,但不是治理好壞的本源。從前在秦朝時國家的。法網(wǎng)很嚴(yán)密,但是奸詐欺偽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最為嚴(yán)重的時候,上下互相推諉責(zé)任,以致于國家無法振興。在當(dāng)時,官吏用法治,就好像抱薪救火、揚(yáng)湯止沸一樣無濟(jì)于事;倘不采取強(qiáng)硬嚴(yán)酷的手段,如何能勝任其職而心情愉快呢?在此種情況下,一味講道德的人便要失職了。所以孔子說:“審理案件我和別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一定要使案件不再發(fā)生!”老子說:“下愚之人聽人講起道德就大笑?!边@不是假話。漢朝初年,修改嚴(yán)厲的刑法,改為寬松的刑法,廢除法律繁雜之文,改為簡約樸實(shí)的條文,法網(wǎng)寬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魚,而官吏的政績卻很顯著,使得百姓不再有奸邪的行為,百姓平安無事。由此看來,治理國家的關(guān)鍵在于道德,而不是嚴(yán)酷的刑法。

作品賞析

司馬遷親身受過酷吏的殘害。本文是《酷吏列傳》的序,表明了司馬遷反對嚴(yán)刑峻法,實(shí)行德政的主張。這篇序言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用孔子、老子的話,闡明了道義的重要作用。第二層從“太史公曰”到“非虛言也”,作者充分肯定了孔子、老子的觀點(diǎn),并進(jìn)一步發(fā)展了自己反對嚴(yán)刑峻法的主張。第三層從“漢興”到結(jié)尾,用漢初刑法寬簡、風(fēng)氣淳厚、百姓平安的事實(shí),從正面證明德治的重要性。這篇序文的結(jié)構(gòu)很嚴(yán)謹(jǐn),尤其是前后呼應(yīng),善于運(yùn)用對比手法。文章一開頭先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話,提出論點(diǎn),然后用暴秦的事實(shí)來論證這一論點(diǎn)。接著再一次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話來闡明自己的觀點(diǎn)。最后以漢初的事例正面論證自已的觀點(diǎn),得出“在彼不在此”的結(jié)論。漢初的事例與秦亡的史實(shí),形成鮮明對比,暗中又與武帝時的弊政形成對比,還與篇首孔子、老子的觀點(diǎn)相呼應(yīng)。全文論點(diǎn)與論據(jù)緊密配合,層層深入。太史公是不贊成用嚴(yán)刑峻法和酷吏來治國的,于是他在開篇就引用了孔子的話。太史公認(rèn)為,法令刑法只不過是治理國家的一個工具,并不是把國家治理得好的根源!

出處簡介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xué)、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臼枪糯窌ǚQ,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妒酚洝放c后來的《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rèn)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xué)雙璧”。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長,一說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他編撰的《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長達(dá)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全書包括十二本紀(jì)(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shí)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y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xué)“雙璧”。因此司馬遷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史圣。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司馬相如合稱“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的著作,除《史記》外,《漢書·藝文志》還著錄賦八篇,均已散失,唯《藝文類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賦》的片段和有名的《報任安書》(即《報任少卿書》)。

史記田單列傳文言文翻譯篇二

屈原賈生列傳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在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你知道的經(jīng)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屈原賈生列傳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qiáng)志①,明于治亂,嫻于辭令②。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③。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④,爭寵而心害其能⑤。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⑥。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⑦,(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舰?。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①,饞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②。離騷者,猶離憂也③。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④,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⑤,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⑥,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秶L(fēng)》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誹而不亂⑧,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⑨。其文約⑩,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11)。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12)濯淖污泥之中(13),蟬蛻于濁穢(14),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15),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6)。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平既絀①,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②,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③,厚幣委質(zhì)事楚④,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xiàn)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⑤。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ィ瑲w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①?!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②,臣請往如楚?!比绯?,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③,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④,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眛。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⑤?!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⑥:“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⑦。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⑧。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①。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②,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泄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雇踔幻?,豈足福哉!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於江濱,被髪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jié)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乃作懷沙之賦。其辭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窈窈,孔靜幽墨。冤結(jié)紆軫兮,離愍之長鞠;撫情效志兮,俛詘以自抑。

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畫職墨兮,前度未改;內(nèi)直質(zhì)重兮,大人所盛。巧匠不斲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處兮,蒙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變白而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夫黨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

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jì);懷瑾握瑜兮,窮不得余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誹駿疑桀兮,固庸態(tài)也。文質(zhì)疏內(nèi)兮,眾不知吾之異采;材樸委積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襲義兮,謹(jǐn)厚以為豐;重華不可牾兮,孰知余之從容!古固有不并兮,豈知其故也?湯禹久遠(yuǎn)兮,邈不可慕也。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強(qiáng);離閔而不遷兮,愿志之有象。進(jìn)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將暮;含憂虞哀兮,限之以大故。

亂曰:浩浩沅、湘兮,分流汨兮。修路幽拂兮,道遠(yuǎn)忽兮。曾唫恒悲兮,永嘆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懷情抱質(zhì)兮,獨(dú)無匹兮。伯樂既歿兮,驥將焉程兮?人生稟命兮,各有所錯兮。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兮,愿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

于是懷石遂自(投)〔沈〕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自屈原沈汨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賈生傳

賈生名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xué)事焉,乃徵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褂谑翘熳雍笠嗍柚挥闷渥h,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其辭曰:

共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沈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隕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翺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伯夷貪兮,謂盜跖廉;莫邪為頓兮,鉛刀為铦。于嗟嚜嚜兮,生之無故!斡棄周鼎兮寶康瓠,騰駕罷牛兮驂蹇驢,驥垂兩耳兮服鹽車。章甫薦屨兮,漸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獨(dú)離此咎!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獨(dú)堙郁兮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遰兮,夫固自縮而遠(yuǎn)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彌融爚以隱處兮,夫豈從螘與蛭螾?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yuǎn)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之上兮,覽德惪而下之;見細(xì)德之險(微)〔徵〕兮,搖增翮逝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橫江湖之鱣鱏兮,固將制於蟻螻。

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飛入賈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鵩」。賈生既以適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其辭曰:

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止于坐隅,貌甚閑暇。異物來集兮,私怪其故,發(fā)書占之兮,策言其度。曰「野鳥入處兮,主人將去」。請問于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兇言其菑。淹數(shù)之度兮,語予其期?!狗藝@息,舉首奮翼,口不能言,請對以意。

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斡流而遷兮,或推而還。形氣轉(zhuǎn)續(xù)兮,變化而嬗。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彼吳強(qiáng)大兮,夫差以敗;越棲會稽兮,句踐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說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yuǎn)。萬物回薄兮,振蕩相轉(zhuǎn)。云蒸雨降兮,錯繆相紛。大專盤物兮,坱軋無垠。天不可與慮兮,道不可與謀。遲數(shù)有命兮,惡識其時?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nèi)f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fù)唬换癁楫愇镔?,又何足患!小知自私兮,賤彼貴我;通人大觀兮,物無不可。貪夫徇財兮,烈士徇名;夸者死權(quán)兮,品庶馮生。述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大人不曲兮,億變齊同。拘士系俗兮,攌如囚拘;至人遺物兮,獨(dú)與道俱。眾人或或兮,好惡積意;真人淡漠兮,獨(dú)與道息。釋知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翺翔。乘流則逝兮,得坻則止;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淵之靜,氾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yǎng)空而??;德人無累兮,知命不憂。細(xì)故遰葪兮,何足以疑!

后歲余,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咕禹曋葙Z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文帝復(fù)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

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死時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而賈嘉最好學(xué),世其家,與余通書。至孝昭時,列為九卿。

評論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烏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屈原賈生列傳文言文注釋

①博聞強(qiáng)志:見聞廣博,記憶力強(qiáng)。

②嫻:熟習(xí)。

③任:信任。

④同列:同在朝班,即同事。

⑤害:妒忌。⑥屬:寫作。

⑦伐:自我夸耀。

⑧疏:疏遠(yuǎn)。

疾:怨恨

①聰:聽覺靈敏,此處指明辨是非。

②幽思:苦悶深思。

③離憂:遭受憂愁。離,通“罹”(lí,離),遭受。

窮:走投無路

④反本:追念根本。反,同“返”。

疾:疾病

⑤慘怛:憂傷,悲痛。

事:侍奉

⑥間:挑撥離間。

⑦《國風(fēng)》:《詩經(jīng)》的組成部分之一,由各地的民間歌謠所組成,有十五國風(fēng),一百六十篇。

⑧《小雅》:亦《詩經(jīng)》的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是西周后期和東周初期貴族宴會的樂歌,小部分是批評當(dāng)時朝政過失或抒發(fā)怨憤的民間歌謠。

上:上古。嚳(音庫)下:近世

以:表目的。刺:指責(zé)。

明:闡明

條貫:條文

⑨靡:沒有。畢:全,都見:同“現(xiàn)”。

⑩約:簡約。

(11)舉類邇:指《離騷》所稱引的都是眼前習(xí)見的事例。邇:近。

(12)自疏:自己主動疏遠(yuǎn),這里指不放松對自己的嚴(yán)格要求。疏:疏遠(yuǎn)

(13)濯(zhuó,濁)淖(nào,鬧):洗滌污垢。此處以喻超脫世俗。濯淖:臟水

(14)蟬蛻:蟬蛻之殼,此處以喻解脫。

(15)滋(xuán,玄):混濁,污黑。

(16)皭(jiào,叫)然:潔白的樣子。

①絀:通“黜”。貶斥,廢退。

②從親:指山東六國團(tuán)結(jié)起來,結(jié)成聯(lián)盟,共同抗秦。

③詳:通“佯”。假裝。

④厚幣:豐厚的禮品。幣: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泛指用作禮品的玉、帛等物。委質(zhì):謂人臣拜見人君時,屈膝而委體于地。引申為歸順、臣服。質(zhì):指形體。一說“質(zhì)”通“贄”,指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委質(zhì)”也引申為歸順、臣服。

⑤如:往……;到……。

①甘心:稱心,快意。

②當(dāng):抵押。

③用事者:當(dāng)權(quán)的`人。

④顧反:等到返回時,反,同“返”。下“入秦而不反”、“不忘欲反”等句之“反”同此。

⑤毋行:不去為好。毋:無,不。

⑥稚子:幼子。

⑦卒:最終。⑧內(nèi):同“納”。接納。

屈原賈生列傳文言文翻譯

屈原傳

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dān)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qiáng),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習(xí)外交應(yīng)對辭令。對內(nèi)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fā)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yīng)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想要更改它,屈原不同意,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xiàng)法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懷王很生氣,就疏遠(yuǎn)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讒言和諂媚之辭蒙蔽了聰明才智,讓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半x騷”,就是離憂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于困境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實(shí)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就是由怨恨引起的?!秶L(fēng)》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缎⊙拧冯m然多譏諷指責(zé),但并不宣揚(yáng)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diǎn)了。它對遠(yuǎn)古稱道帝嚳,近世稱述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和周武王,用來諷刺當(dāng)時的政事。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無不完全表現(xiàn)出來。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文章說到的雖然細(xì)小,但意義卻非常重大,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yuǎn)。由于志趣高潔,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于行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為奸邪勢力所容。他獨(dú)自遠(yuǎn)離污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zhì),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斷,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罷免。后來秦國準(zhǔn)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jié)成合縱聯(lián)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dān)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xiàn)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shí)能和齊國絕交,秦國愿意獻(xiàn)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背淹跗鹆素澬?,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背拐邞嵟仉x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fā)怒,大規(guī)模出動軍隊(duì)去討伐秦國。秦國發(fā)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fā)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zhàn)于藍(lán)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于因?yàn)閼押蕹?,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后,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dāng)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钡搅顺钟秘S厚的禮品賄賂當(dāng)權(quán)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yuǎn),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很后悔,派人追張儀,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后來,各國諸侯聯(lián)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lǐng)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睉淹醯男鹤幼犹m勸懷王去,說:“怎么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guān)系!”懷王終于前往。一進(jìn)入武關(guān),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懷王,強(qiáng)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運(yùn)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yàn)樗麆駪淹跞肭囟罱K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里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guān)懷君王,想振興國家,而且反覆考慮這一問題,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xiàn)出來。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wù),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xiàn),這是因?yàn)樗^忠臣并不忠,所謂賢臣并不賢。懷王因?yàn)椴幻靼字页嫉穆毞郑栽趦?nèi)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yuǎn)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duì)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易經(jīng)》說:“井淘干凈了,還沒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難過,因?yàn)榫枪┤思橙★嬘玫?。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本醪毁t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身體干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父說:“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diǎn)酒糟,喝點(diǎn)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zhì),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愛好文學(xué),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贊。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終不敢直言進(jìn)諫。在這以后,楚國一天天削弱,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滅掉。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后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dān)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吊屈原。

史記田單列傳文言文翻譯篇三

屈原列傳》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guān)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風(fēng)格獨(dú)特的人物傳記。這是現(xiàn)存關(guān)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據(j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屈原列傳文言文加翻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xiàn)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蓖踔幻?,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馀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譯文:

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dān)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qiáng),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悉外交應(yīng)對辭令。對內(nèi)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fā)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yīng)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強(qiáng)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贊同,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xiàng)法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睉淹鹾苌鷼猓褪柽h(yuǎn)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懷王看不明白,邪惡的小人妨礙國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半x騷”,就是遭到憂愁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于困境就會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實(shí)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其原因大概是從怨憤引起的?!秶L(fēng)》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而失當(dāng)?!缎⊙拧冯m然多譏諷指責(zé),但并不宣揚(yáng)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diǎn)了。它對遠(yuǎn)古上溯到帝嚳,近世稱述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和周武王,用來諷刺當(dāng)時的政事。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無不完全表現(xiàn)出來。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就其文字描寫來看,不過尋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因?yàn)殛P(guān)系到國家的治亂),舉的是近事,而表達(dá)的意思卻十分深遠(yuǎn)。由于志趣高潔,所以文章中稱述的事物也是透散著芬芳的,由于行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為奸邪勢力所容。他獨(dú)自遠(yuǎn)離污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zhì),出污泥而不染??梢酝茢?,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罷免。后來秦國準(zhǔn)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jié)成合縱聯(lián)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dān)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xiàn)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shí)能和齊國絕交,秦國愿意獻(xiàn)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背淹跗鹆素澬?,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背拐邞嵟仉x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fā)怒,大規(guī)模出動軍隊(duì)去討伐秦國。秦國發(fā)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匄,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fā)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zhàn)于藍(lán)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于因?yàn)閼押蕹?,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后,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dāng)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dāng)權(quán)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yuǎn),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很后悔,派人追張儀,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后來,各國諸侯聯(lián)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lǐng)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睉淹醯男鹤幼犹m勸懷王去,說:“怎么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guān)系!”懷王終于前往。一進(jìn)入武關(guān),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懷王,強(qiáng)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運(yùn)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yàn)樗麆駪淹跞肭囟罱K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里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guān)懷君王,想振興國家改變楚國的形勢,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xiàn)出來這種想法。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wù),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xiàn),這是因?yàn)樗^忠臣并不忠,所謂賢臣并不賢。懷王因?yàn)椴幻靼字页嫉穆毞?,所以在?nèi)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yuǎn)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duì)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兑捉?jīng)》說:“井淘干凈了,還沒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難過,因?yàn)榫枪┤思橙★嬘玫?。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本醪毁t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diǎn)酒糟,喝點(diǎn)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zhì),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愛好文學(xué),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贊。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終不敢直言進(jìn)諫。在這以后,楚國一天天削弱,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滅掉。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后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dān)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吊屈原。

太史公說: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shí)現(xiàn)而悲傷。到長沙,經(jīng)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看到賈誼憑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責(zé)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認(rèn)為被貶和任用是不重要的,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6772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diǎn)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