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雷雨的讀書心得篇一
無疑的,我看到了一個罪惡的社會,一個危機四伏的黑暗的社會。他表現(xiàn)的那個家庭,那個社會給我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周萍、四鳳、周沖,還有蘩漪似乎一直都處于一種想要逃離這一切的狀態(tài)里,他們想要離開,想要擺脫,想要征服。但是他們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出路,反反復(fù)復(fù)地掙扎,甚至死成為了唯一的解脫。是的,那個社會,那樣的生活沒有給他們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霧般不能真實地抵達。無疑,他們是可憐的。
從周魯兩家的沖突上,表現(xiàn)了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之間的沖突。侍萍和四風(fēng)是舊中國兩代勞動婦女的典型。但是同樣她們有很強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時候是她們的軟弱造成了自己悲慘的命運。這也是一個時代賦予婦女的不幸,世界沒有告訴她們:她們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負重,遭遇那么多不幸,卻只認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里承受所有痛苦。我想,這也許就是那個時代社會的悲哀吧。
《雷雨》具有一種詩意之美。這不單單得自文辭的優(yōu)美,許多段落被人們反復(fù)背誦,也不僅是得自劇中人物詩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說,是所有這一切,包括舞臺提示、角色分析,匯總而后升發(fā)出的一種形而上的氣質(zhì)和品位。作者創(chuàng)作藝術(shù)的魅力,正是通過劇中8位人物的性格命運來體現(xiàn)的。
蘩漪是《雷雨》中最有特色、個性最鮮明的人物。她是五四運動以來追求婦女解放,爭取獨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愛敢恨,對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樸園,也不放在眼里。當然,她對舊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種畸形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她在重壓下,常常無助、自卑、甚至自虐。這是蘩漪無法擺脫的弱點。正象作者所說,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畫了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diào)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huán)境中走向變態(tài)的發(fā)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悲劇的意義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這一悲劇形象,是曹禺對現(xiàn)代戲劇的一大貢獻,深刻地傳達出反封建與個性解放的五四主題。劇中蘩漪在雙重的悲劇沖突雖走完她心靈的全部歷程。在這個悲劇女性身上,閃爍出曹禺卓越的藝術(shù)才華。
周樸園是一位既有資產(chǎn)階級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專制思想的新興資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過他與侍萍、蘩漪兩位女性形象以及他與魯大海等人物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來的。很多人都在問,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所謂的愛,究竟是否是真愛?其實周樸園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受新思想影響的年輕人,也曾有過想掙脫封建家庭的束縛,要追求自由戀愛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對侍萍的愛是有過真情實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與自己出身的階級徹底決裂,最終又回到封建的陣營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魯侍萍,雖然處境艱難,但她憑借自身堅強的性格,不屈不撓走過了人生最艱苦的時期,可以說,她是一個頑強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卻讓我們不敢同樣沉默地漠視命運。意義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經(jīng)歷最沉重地敲擊著《雷雨》的悲劇喪鐘:將最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侍萍作為一個舊時代的下層婦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兩部分:一半屬于丈夫;一半屬于兒女。她希冀在默默無私地為他人奉獻中得到對方的關(guān)愛與理解,從而確證自己存在的價值。
周萍,他可以說是一個矛盾的人,他對于他的父親有一種敬畏,不敢違背他的話,他在這個家庭中也是十分壓抑的,否則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發(fā)生感情。然而,四鳳的出現(xiàn),讓他感覺到了生氣,青春——他極力渴望的東西。他想擺脫繁漪對他的干擾,因此他決定離開這個家,由此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不敢面對問題,極力逃避困難的人。但是他懦弱,是個十足的膽小鬼,單憑這一點,他就永遠不會配上蘩漪,到最后,擺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實,卻讓他選擇了死——一個最好的逃避方式。
魯大海是一個有思想、有行動的年輕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質(zhì)樸但又頭腦清醒。他是一個較為粗獷的人,他厭惡資本家,所以他才會直面周樸園,盡數(shù)她的罪惡,并且說話直接坦城,我們還可以從他的言語中讀出他的正義感。他代表的工人階級將是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先鋒,他們是雷雨,是閃電,將要摧毀黑暗沒落的舊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這里。和周樸園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顯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畢竟對工人不熟悉,所以,魯大海的形象與別人相比,還是顯得單薄。
我一直都驚嘆于曹禺大師對戲劇的掌握。他巧妙地將一個大家庭幾十年的恩怨情愁濃縮到一天來表現(xiàn),濃縮到四幕,兩個場景來表現(xiàn)。集中的地點和時間所表現(xiàn)的東西卻并不單薄,有畸形的愛,突破束縛的勇氣,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堅信和宿命的痛苦。圍繞著八個人物,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同時,我也生動地看到戲劇這種文學(xué)題材的特點。這部劇作為一個經(jīng)典,的確是值得每一個文學(xué)愛好者閱讀的。
雷雨的讀書心得篇二
讀完《雷雨》,我的內(nèi)心似乎有太多的感慨,我總是想曹禺先生要顯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報應(yīng),而是我覺得的人世間的殘忍,這種社會自然的冷酷,四鳳與周沖的遭際最足以代表,他們的死亡,自己并無過咎。
故事發(fā)生在夏天,夏天是個悶熱又讓人不安于狀得季節(jié),苦熱會逼走人的理智。夏天的時候,炎熱高高升起,天空變成一塊燒紅了的鐵,人們常常會不由自主更歸回原始的野蠻的路,即使不是頭破血流地回去,也是將自己一切都走向極端,要如電如雷地轟轟地?zé)粓觯虚g不容易有一條折衷,代表這樣的性格是周蘩漪,是魯大海,甚至于是周萍,而流于相反的性格。這樣的性格,遇事希望著妥協(xié),緩沖,敷衍便是周樸園,以至于魯貴。但是后者是前者的陰影,有了她們前者才顯得明亮。魯媽,四鳳,周沖是這間明暗的間色,他們做成了兩個極端的階梯。所以在《雷雨》的氛圍里周蘩漪最顯得調(diào)和。她的生命燒到電火一樣地白熱,也有它一樣的短促。情感,郁熱,境遇,激成一朵艷麗的火花,當著火星也會消滅時,她的生機也頓時化為烏有。曹禹最喜歡繁漪這個角色,但他沒有刻意美化她。她的發(fā)瘋是她唯一的下場,因為她的性格和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一個占有欲如此強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瘋。我也很可憐她,兩個男人都拋棄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為是的愛情中毫無頭緒地磕碰,也許她只有這個下場,也是因為作者憐惜她,確實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蓱z的女人!
故事的開始是回憶,開局便給讀者留下了種.種懸念,樓上的夫人是誰?為什么會那個樣子?樓下的太太又是誰?為什么每當臘月三十他會總到窗前觀望然后陷入深深的冥思?她盼望的是什么?這一切的疑問每一個讀者不會不想弄明白,這就要求每個讀者必須讀下去以揭開這種.種謎團。
周樸園,是礦廠的董事長,是家里的絕對權(quán)威,所以在他的性格方面也處處為“絕對權(quán)威”這四個字服務(wù),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會在現(xiàn)代社會里演出這一幕封建家庭的悲劇,周樸園的性格或許只能從它對女性的態(tài)度上來反映,他年輕時愛上了自家的女傭梅媽的女兒侍萍,但是為了娶一位門當戶對的小姐周家人逼使侍萍投河自盡。盡管可以說此事主要是封建家長做主的,但周樸園本人似乎沒有做出任何形式的反抗,而是默然的接受了,這就是他要在周宅內(nèi)擺著侍萍的照片,以及她愛的那些家具,甚至保持著夏天不許開窗戶的習(xí)慣,這家人包括仆人只是覺得有一點奇怪,但沒有知道這故事里的故事。
前面我們所說的門當戶對的小姐就是后來周樸園的妻子周蘩漪。蘩漪的出場我記得作者是用了這幾個詞的,它們是“文弱、哀靜、明慧”。可以說她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的女性。蘩漪由愛到恨、由倔強到瘋狂的轉(zhuǎn)變就已經(jīng)是一部悲劇了。她是不顧一切的愛著周萍,或許可以說是不顧一切的追求著自由和幸福,但周萍又不得不背叛這愛情,這不能不使蘩漪發(fā)瘋、變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肯定的絕不是亂倫關(guān)系而是蘩漪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所做出的犧牲,和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
周樸園怎么也不會想到多少年后,自己的故事又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從新上演。由此我想到一句話“歷史沒有絕對的重演,確實驚人的相似。”我認為用在這里最恰當不過了。
書中的人物每個都有自己的性格。周沖,周蘩漪的兒子。周沖是可喜的性格,他最無辜,而他與四鳳的同樣遭受了殘酷的結(jié)果他藏在理想的堡壘里,他又許多的憧憬,對社會,對家庭,以至于對愛情。他不能了解自己,他更不了解他的周圍。一重重的幻念束縛住了他。他看不清社會,看不清他所愛的人們,他犯者年輕人犯得病,有著一切青春發(fā)動期的青年對現(xiàn)實那樣的隔離。他需要現(xiàn)實的鐵錘來一次一次敲醒他的夢。在喝藥的那一景,他才真認識了父親的權(quán)威籠罩下的家庭。在魯貴的家里,忍受著魯大海的侮慢,他才發(fā)現(xiàn)他和大海之間隔著一道不可填補的鴻溝。在末尾,蘩漪喚他出來阻止四鳳與周萍逃奔的是偶,他才看出來他的母親全不是他所想的那樣,而四鳳也不是能與他在冬天的早晨,明亮的???,乘著白帆向著無邊的理想航駛?cè)サ陌閭H。連續(xù)的失望都是一只尖利的錐,那是他應(yīng)受的懲罰。他痛苦的感覺到現(xiàn)實的丑惡,一種幻滅的悲哀襲擊他的心。這樣的人即便不為殘忍的天所毀滅,他早晚會被那綿綿不盡的渺茫的夢掩埋。到了與世隔絕的地步。甚至在情愛里,他依然認不清真實。抓住他心的并不是四鳳,或者是任何美麗的女人。他愛的只是“愛”,一個抽象的觀念,還是個渺茫的夢。所以當著四鳳不得已說破了她和周萍的事情,使他傷心的卻不是因為四鳳離棄了他,而是哀悼一個著一個美麗的夢的死亡。待到連母親那是十七歲的孩子的夢里幻化的最聰慧而慈祥的母親,也這樣的丑惡地圍著情愛痙攣地叫喊,他才徹頭徹尾地感覺現(xiàn)實的粗惡。他不能再活下去,他被人攻下了最后的堡壘,青春期的兒子對母親的哪一點憧憬。他于是整個死了他生活中最寶貴的部分——那感情的激蕩。以后那偶然的或者是殘酷的肉體的死亡對他算不得痛苦,也許反是最適當?shù)牧私Y(jié)。其實在生前他始末不隱隱覺得他是追求著一個不可及的夢想。他在魯貴的家里說過他白日的夢,那一段對著憧憬的四鳳講的。在四鳳和周萍同走的時候,他只說,我好像覺得……似乎……我是在胡鬧。于是他慷慨的讓四鳳跟著周萍走了。這不像愛一個人在申說,而是一個夢幻者探尋著自己。
周樸園,作為劇中中心矛盾的焦點,無疑是情感沖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輕時愛上侍萍的周樸園,或許還能說是仍有一絲純凈殘留??勺阅莻€年三十之夜,他聽任家中長輩將梅侍萍趕走,隨后娶了門當戶對的闊小姐時起,他的心靈已徹徹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寫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認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來的情感,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而是徹頭徹尾的猜忌,懷疑與恐懼。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來也許會對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脅,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將面臨的尷尬處境,而不是對侍萍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憐愛。他口口聲聲的說他一直留著她喜歡的家具,說他保留她的習(xí)慣,珍視那繡了梅花的舊襯衣,可說到底,這些都不是因為愛,都是因為要彰顯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個有情有義的君子!”其實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經(jīng)有過,那也在三十年的時光中消失殆盡,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給侍萍五千大洋,承諾包管她的生活開支,要她們永遠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門——全都,全都,是為了他自己。對他而言,愛情早已是漫長生命中的一點佐料,可有可無,如夢一般不切實際。這個資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劇中周沖是一個年幼無知的孩子,當然這是較之劇中的其他人物而言也是其他人對他的看法,但他并非真真正正的年少無知。這不僅表現(xiàn)在他懂得了愛與憎,還在于他的言語是自然的,行動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這其中少了許多人們經(jīng)常加上去的封建的、傳統(tǒng)的東西?;蛟S這個人物被作者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來挽救這個封建的家庭,但結(jié)局卻那么不盡人意,他死了,他的死我們不得不真真正正的去深思一下。
至于蘩漪為什么會愛上周萍這個卑怯、懦弱而又不負責(zé)任的人呢?我們或許只能問蘩漪的命了,她為什么落在周樸園的家庭中。這或許只能歸因于時代,這是時代的不幸。
還有四鳳和大海,長輩們給他們帶來了什么呢?是快樂、是幸福?他們的人生又是怎樣的灰暗,他們又是多么的無辜,許多書在分析《雷雨》時通常只會分析,周樸園、蘩漪、周萍的性格特點和他們的命運,可我認為四鳳也是一個應(yīng)該值得重視的角色人物,雖然她沒有文化,但他卻懂得自己的愛與恨,雖然他沒有貴婦人的氣質(zhì)、儀態(tài)。但他卻有著屬于她的那份善良、淳樸、美麗。他在世上沒有享受到什么,除了她心中的那點所謂的愛情,可在她知道了事實的真相之后,那么她的死亡似乎又成為必然,對她來說一切來的多么的突然,又是多么的難以自信。這世界對四鳳來說是不公平的,她的死也是雷雨這一幕大悲劇中的重要的一幕悲劇。想想,這個世界給她帶來的是些什么?長輩們給她留下的是些什么?多么滑稽!多么荒謬!!!
矛盾的沖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每個人也由矛盾的驅(qū)使找到了自己應(yīng)有的下場,似乎唯獨周樸園的例外,可我還是不明白,他為什么茍活。
雷雨的讀書心得篇三
大凡可以激蕩人心的文學(xué)作品,無一不包含著作者深刻的社會生活體驗,其表現(xiàn)出來的不僅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情感的淋漓盡致的獨白,而且蘊藏著一份沉甸甸的終極人文關(guān)懷。它不僅可以引發(fā)讀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促使讀者進行自我靈魂的思考,并產(chǎn)生對人性以及對生命存在的奧秘的追索。在我看來,曹禺的《雷雨》正是這樣一部偉大的文學(xué)作品。
從古希臘的命運悲劇,到莎士比亞的性格悲劇,再到易卜生的社會悲劇;然后是從契訶夫,到奧尼爾……曹禺在“大融合”之后,以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使《雷雨》一鳴驚人;《雷雨》占據(jù)了現(xiàn)代話劇史上一個無可替代的位置,它的出現(xiàn)使現(xiàn)代話劇藝術(shù)終于走向成熟。
花了兩個半小時,一口氣將《雷雨》讀完,合上劇本之后有三個感覺:第一感覺是讀起來十分的淋漓盡致;第二感覺是曹禺寫起來十分的淋漓盡致;第三感覺是作為讀者的我在這種淋漓盡致之余卻感到內(nèi)心有一種難以言明的情感壓抑。從《雷雨》的字里行間,我可以感覺得到曹禺內(nèi)心那一瀉千里的情感爆發(fā);但是,令人郁悶的是我滿腔的情愫卻無處發(fā)泄,一種“憋得慌”的感覺使我十分的惘然。我覺得我應(yīng)該尋找精神壓抑的原因,以擺脫這樣的一種情緒狀態(tài);所以,我將《雷雨》重讀了一遍;這一次,我自認為發(fā)覺了這個“罪魁禍首”,因為“無路可逃”!
一
在《雷雨》的所有人物之中,周樸園無疑是起著主導(dǎo)性的作用。他既是一個資本家,但更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家長;在整個劇本中,主要表現(xiàn)的也是作為一個封建大家庭家長的周樸園,劇中所有的戲劇沖突都是圍繞著周樸園展開的,他是引發(fā)一切戲劇矛盾的導(dǎo)火索。
作為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家長,為了維護其作為大戶人家的聲望,即使他重遇了三十年前的愛人,或許三十年后依然愛著的人,他也不禁連問,“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兩個簡短有力卻尖刻的發(fā)問,徹底暴露了其根深蒂固的封建劣根性。也是為了維護其作為封建大家庭的家長的威嚴,他強迫繁漪喝藥、看大夫;即使是沒病,不需喝藥和看大夫;但是,用周樸園的話來說,就是“自己不保重身體,也應(yīng)當替孩子做個榜樣”。其實,這與其說是讓繁漪為孩子做榜樣,還不如說是為了維護自己說一不二的封建家長形象。
這一切,與三十年前不得不趕走愛著的侍萍,之后不得不迎娶不愛的繁漪何其的相似;或許,他從來就沒想過要這樣做,但是,他卻不得不這樣做,他別無選擇;好像冥冥之中一直就有一股難以抗拒的力量在牽擾著他,為他安排著他的“必經(jīng)之路”,使他自以為是前面就是他無時不在尋找“出路”,所以“努力向前”,從不踟躇。然而,他并不知道這條“出路”的前面到底是什么,前面真的會有“出路”嗎?其實,繼續(xù)如此走下的結(jié)果只能是自掘墳?zāi)?,因為“出路”的前面只能是無盡的深淵,黑漆漆,沒有一絲的亮光;這是封建劣根性的必然結(jié)果??墒牵词顾狼懊媸菬o盡的深淵,繼續(xù)向前是自取滅亡,他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向前,因為他根本就是“無路可逃”;或許,這樣還可以延遲死亡的來臨吧!
二
在曹禺的筆下,“繁漪是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而且是“較覺真切”的人物之一。作為上層社會中的一個女性,或許,女人真的大多數(shù)只能依賴男人而生存吧;所以,她不得不按照他人的意愿嫁進周家,嫁給一個她不愛的,或者說是從不認識的人——周樸園。
在還沒有出嫁之前,她可能活潑動人,是一個有理想、追求自由婚姻的進步女性;她萬分不愿意嫁給一個自己素未謀面的人,所以曾經(jīng)反抗過,她或許還離家出走過。但是,魯迅先生在《娜拉出走以后》中著實點明了她們在離家之后只能面對的兩條路:一是在社會中墮落;一是重新回家;只有這兩條不是路的路,別無選擇。而對于繁漪來說,她畢竟不是久經(jīng)風(fēng)塵的陳白露,所以她只能重新回家,選擇了這條算不上路的路,之后踏上早已被安排好的“前程”,算得上是“慷慨就義”吧。
然而,即使是嫁進了周家,繁漪并沒有死心,她要為自己尋找一條“出路”;所以,才出現(xiàn)了后來周家“鬧鬼”的可笑之事。繁漪抓住了周萍,自以為周萍就是自己的“出路”;因此,當她知道周萍愛上了四鳳,并且就要離開周家了,她拼命想留住周萍,不顧一切要保住這條“出路”。然而,她失敗了。所以,當她發(fā)出那一聲失去理性的大叫:“我沒有孩子,我沒有丈夫,我沒有家,我什么也沒有,我只要你說——我是你的!”這是一種被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的精神病態(tài)的集中爆發(fā),也是同病相憐的女性們對長久以來的社會壓迫的集中反抗,從而產(chǎn)生了一股無以倫比的心靈震撼力。
三
曾經(jīng)作為周公館使女的侍萍,三十年的辛酸苦難使她刻骨銘心。所以,她不讓女兒四鳳到大戶人家做使女,就只抱著一個簡單的意愿:避免女兒重蹈自己當年的覆轍??墒牵斔业奖徊m著到了大戶人家中做使女的四鳳時,殘酷的現(xiàn)實仿佛網(wǎng)一樣緊緊地纏繞著她,她再一次面對使她受盡人間折磨的周家。當聽到周樸園關(guān)于“誰指使你來的”的質(zhì)問時,她以一種悲憤的聲調(diào)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边@是對難以擺脫的命運的詛咒,更是一種對自我存在反抗的絕望。
如果可以問侍萍生命是否有輪回?在這里,我可以肯定她說有。因為她看到了自己的生命輪回在重新上演,只不過現(xiàn)在對象變成了自己的女兒四鳳而已。從四鳳到周公館去做使女,碰到周家大少爺,兩個人相愛了,并且懷上了孩子;這一切,與當年的自己簡直是一模一樣,自己的生命輪回被套到了女兒的身上。她現(xiàn)在真正的絕望了,自己苦苦掙扎了三十年,一心想掙脫那如夢魘般的命;可是,到如今,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昔日的悲劇重現(xiàn)……這難道就是“宿命”?
佛曰:“因果報應(yīng)。”曾經(jīng)種下的“因”,長成了“果”;可惜,這“果”不好,是名副其實的“惡果”。這“惡果”不僅使種“因”的人受盡苦難,更可悲的是這“惡果”禍害的并不只是種“因”的人,為這顆“惡果”付出代價的是兩代人,也是名副其實的“禍及后人”!所有的人都在掙扎,一心想避免觸及這顆“惡果”;然而,一切的反抗都是白費,越是掙扎就越顯得可悲。就像曹禺所說的那樣,“他們正如一匹跌在澤沼里的羸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
那么,這一切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曹禺在劇本中并沒有明確的透露,但是,他在《<雷雨>序》中這樣寫著:“也許寫到末了,隱隱仿佛有一種情感的洶涌的流來推動我,我在發(fā)泄著被抑壓的憤懣,毀謗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所以,我以為,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這需要被毀謗的中國的家庭和社會,這是舊家庭、舊社會的使然。這樣的家庭與社會分明就是魯迅先生筆下那間“萬難破毀的鐵屋子”,毫無希望可言;而被困在這間“萬難破毀的鐵屋子”里的所有人,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就像繁漪一樣,她抓住了周萍,就滿心以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所以死死地、狠狠地要把他留住;然而,她沒有意識到,周萍也是被困在這“萬難破毀的鐵屋子”中的一員,奈何!
我找到了倍感精神抑壓的源頭,本以為就此可以擺脫情緒上的郁結(jié);可是,越是“進得去”,反而越是“出不來”;這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有時,不禁埋怨曹禺,覺得他應(yīng)該在《雷雨》中留下一條出路,使我可以出來,同時也給那些陷入命運澤沼的劇中人一線希望的曙光;可惜我沒有找到?;蛟S,這也是曹禺創(chuàng)作《雷雨》的一個目的吧。
雷雨的讀書心得篇四
周樸園是名聲和地位顯赫的地主階級,帶著資產(chǎn)階級的特點。對他而言,頭銜和金錢是最重要的。年少時的愛情也要屈服于此,于是他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年輕。賢惠、規(guī)矩”的小姐侍萍,他欺騙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兒子。他把自己塑造成重情重義、遵守封建禮儀的正派人物。
可見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情感是虛假的,周樸園帶有一顆封建的龐大的虛榮心。
再看30年后的相逢,在周樸園認出了眼前的魯侍萍后,他感受到了威脅,但這威脅是他自己加給自己的,他試圖使用金錢擺平一切。在這里不僅僅是虛榮心,還有對聲名的貪戀和緊握。
這樣的人物未免太過單薄,也不符合現(xiàn)實。
在那段地位身份懸殊的感情中,周樸園也曾用心過,總是關(guān)著窗的房間,遇到還不明身份的無錫人最先詢問的是三十年前的事,最后無法回避時還是讓周萍與魯侍萍相認了……把這些部分簡單地說成周樸園自欺欺人是不妥的。在時代背景下,周樸園當年的拋棄妻兒是有其他封建人物支持的,他的行為是受封建擺布而做出的順應(yīng)的選擇,他不過是可憐的封建思想的奴隸。
這樣的周樸園才顯得飽滿起來。
經(jīng)典中的人物、情感基于現(xiàn)實,對人的評定、人與人間的關(guān)系都不是可以用好壞來簡單概括的。所以回到現(xiàn)實中來,所有的人、事也不能單純看待。人是復(fù)雜且矛盾的。侵華的日軍固然可很可惡,所犯罪行固然罄竹難書,但我們不能抹殺他們在親人面前的情感是善良真實的,同樣也是自私的。舉這樣極端的、國人皆知的例子并不是想為當年的侵華日軍的罪行抹些明亮色彩,而是要指出在人性的分析上,不能單從一種行為中片面判斷。
而單純的好壞標簽的濫貼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隨處可見的影視作品中,反派角色大多壞的徹底,不見一點人性的閃光點。家長在面對不利于孩子教育的人事時,也習(xí)慣于用“他是壞人”或“這是壞事”來簡單概括。這就養(yǎng)成了單純的一代,不會全面評點,也會給閱讀帶來障礙,無法理解經(jīng)典中的人物的飽滿的人性,提出“他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這樣的疑問。這是可悲的,看不清人和世界。
品讀到了這些,在成長中,也就學(xué)會了客觀和全面,拒絕單純武斷的貼標簽。品讀經(jīng)典,重要的是從中抽離出現(xiàn)實,作為自己的人生裝備。
雷雨的讀書心得篇五
我與《雷雨》相識,媒人是電視臺播出的話劇。時值春節(jié),一邊在各屋跑來跑去感受節(jié)日氣氛,一邊隨意地給正吸引著大部分家庭成員的電視屏幕送去幾瞥的我,左耳充斥著鞭炮聲,右耳不時地捕捉到這樣的語句——“在這間屋子里……”。我從不知關(guān)于《雷雨》任何細節(jié)和信息,所以當時以為這只不過是一部有著無聊透頂?shù)那楣?jié)還稍稍充斥著一絲恐怖氣氛的劇本。然而當我實在無所事事也坐下來觀看這部由眾明星出演的話劇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這也開啟了“我‘讀’《雷雨》”之路的大門。
其實仔細想來,在電視上主要用耳朵“讀”的那遍是完全沒有讀懂。年少的我對于任何有關(guān)愛情的事物都不用家長提醒地有所排斥,而《雷雨》的第四幕,也就是最后一幕,更因此讓我似懂非懂。我只依稀記得演員夸張的語氣和動作,場景的單調(diào)和乏味,還有句中人物的痛苦生活,其他的內(nèi)容是完全沒有印象的。就這樣,初“讀”《雷雨》就這樣謝幕了。
記不得是什么時候又為什么想到捧起《雷雨》的原作好好讀上一遍了,只記得這一看就怎么也放不下。不過其實最初的只用眼睛“讀”的那幾遍還是沒能讓我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比如說我從沒想過“鬧鬼”這個情節(jié)是什么意思,還有我曾一度認為“大少爺”這個可憐的人物為什么不能得其所愛。雖然我還沾沾自喜地認為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收獲,但是我還是只把它當作一個故事,完全沒有理解作者寫此書的用意。相比之下,巴金的《家》理解起來就要容易得多,不知是不是由于讀《家》時已經(jīng)長大的緣故,僅讀一次就大致明白作者的用意,而《雷雨》可讓我費了不少“心血”。
閑話少說,這就進入了最后一段的路程——真正的用心去讀。不是說之前沒用心,而是即使用心讀也因為缺乏背景知識而根本讀不懂。而之后越看越順到能背出其中不少句子的幾次,我是真的對其有所感了。至此,我才想要將《雷雨》的大意以我自己的理解,用我自己的方式概括一下。其實情節(jié)很簡單,不過是講述了周家及其身邊的兩代人之間的故事。關(guān)于更多的細節(jié),這個很難說。因為對于這樣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之后的見解就只能算是個人的愚見了。
就先從主人公入手吧。這個問題其實很難說。初讀雷雨時,我一直認為主人公是周萍,因為他有才華,又是糾纏了很久的感情戲的男主人公,還把他視作得不到幸福也得不到施展空間的大英雄。當然這種相反不免顯得有些幼稚可笑,而我現(xiàn)在則認為每個人都是故事的主角。周萍是這樣一個人,或許他和周樸園一樣,愛上了本永遠不可能屬于他的仆人;或許他比父親更甚地與自己的“后母”產(chǎn)生一些不必要的感情;或許他沒有承擔(dān)起家中完整的職責(zé),沒有做出榜樣反而在家中時時顯得無精打采,但他的本性從不是惡的?;蛘哒f,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周萍為何與繁漪產(chǎn)生感情?是因為他在缺失雙親的愛的情況下終于有了一個與自己年齡相差不多的“母親”,當然兩人的感情會日益加深。周萍為何愛四鳳到如此地步?就是因為在這個家中,他既要充當孝順的兒子,又要充當辜負感情的“前男友”,還要承擔(dān)作為兄長的責(zé)任,而自己從沒有過依靠,被壓抑得太久。而這時,開朗活潑、勤勞大方的四鳳就像他前行道路上的一盞明燈,能聽他訴說自己的苦惱,能理解他渴望自由的心靈,能無所顧忌地抒發(fā)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于是二人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周萍又是為何精神萎靡?這是最容易解釋的,每個人在壓力面前都有想退縮的念頭,而在重重壓力之下無法脫身的他當然不例外。由此可見,周萍的種.種做法,我們都能一一找出原因。
本劇真實的主人公是周樸園?;蛟S他不是戲份最多的,或許他不是個性最鮮明的,整部戲的所有人員都和他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由此,就涉及到了本劇的構(gòu)思和主旨。作者是想通過寫周樸園和他身邊的人之間的一些事情,來影射到所有當時的有權(quán)有勢的富商家族的領(lǐng)導(dǎo)者。周樸園或許不是一個平凡的父親——他在商海乘風(fēng)破浪、運籌帷幄,但他是個普通的父親、普通的丈夫、普通的男人。他實際上有三個兒子,但每一個都是他的心?。褐芷紵o法變得剛強起來,自己也只能為止提供經(jīng)濟的支持而非精神的溝通和鼓勵,同時,還要眼看著他愛上四鳳,重蹈自己當年的覆轍而無能為力;魯大海屬于從小就沒再見過,終于相見卻是以敵人的身份;周沖也是令人不放心的一個,思想太過單純天真,而且無法很好地進行親子間的交流——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父親。而說起他的丈夫職責(zé),只能說他只有一個妻子,就是繁漪?;蛟S因為商業(yè)或名譽上的原因,這兩個十分不和的人成了一對,周樸園于是只有以忙碌和工作需要為借口,做一些看似“荒謬”的事情。一旦他擁有了以上兩條煩惱,他怎不是個普通的在家里受雙方面壓力的男人?在外,他面臨著更多的困擾:為了企業(yè)的利益,要狠下心來做任何事情,包括犧牲工人的生命;為了企業(yè)的聲譽,要“敢于”采取任何手段,束縛任何人,包括妻子和兒女;為了所謂的“忠義”,甚至不得不放棄一些作為人最基本的感情,包括愛情。所以,作者從周樸園的方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現(xiàn)狀——每個人都生活在網(wǎng)中,看不清生活,看不清世界。
至于巴金所說自己在《家中》“沒有給讀者指出一條明確的路”就草草收尾,曹禺就很好地避免了這個問題。就他自己多次在多處提到,曹禺最喜歡的是繁漪這個人物,意在表明他欣賞這樣敢于反抗的人,并且提倡這種特立獨行不受壓迫的精神,這已然是為讀者指明的道路了。至于魯大海,我原本也是很欣賞的,但后來才明白了他行事魯莽的方式,對于那個時代也是很不適合的,而曹禺恰恰通過“逃跑”這樣一個結(jié)局反映出:盲目的抗爭其實沒有什么效果,不會改變?nèi)魏稳撕褪?,反倒是最終可能傷了自己。其實世上的事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亂世的事更是這樣。
我讀《雷雨》,只是因為自己能與文學(xué)大師進行某種程度上的交談而欣慰。我也看過很多當時那個年代的影視作品,也都明白它們想表達的又是什么,與其說是一種希冀,一種祈求,不如說是一種內(nèi)心深處感情的觸發(fā)罷了。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6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