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大學篇篇一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苦苦地在世上掙扎。前日聽聞作者馬爾克斯與世長辭,情不自禁地拿起他的《百年孤獨》重溫一次。我沒有能力去評價作者與他的《百年孤獨》,只是認為書是一面照映內心的鏡子,閱讀書籍仿佛就是看到了自己?!肮陋殹笔且环N愛的無能、是團結的對立面。
這本書記載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與小鎮(zhèn)馬孔多百年的坎坷歷程。孤獨的宿命圍繞著這樣一個家族,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預示著他們相同的命運。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每個人的精神歷程都是一個圓。他們從小就孤獨、冷漠,這似乎是這個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點,誠如小說中寫道:“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后,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于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
對他們來說,孤獨仿佛一種神秘的命運,難以抗拒?!苯K點最終回到起點,逃不出去的怪圈,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哀。孤獨的百年,孤獨的馬孔多人們渴望真情,但是怕孤獨的恐懼又無時不刻的侵襲人們,讓人倉皇不安,讓人為了逃避恐懼而相互之間越來越疏遠,作者把“孤獨”——這個無法擺脫的厄運,書寫的如此沉重、細密。
馬爾克斯說“孤獨是一種愛的無能”。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對于“愛”缺乏能力,這是他們家族天性,他洞悉一切的眼神充滿著冷漠,然而這并不代表著他不渴望愛,只是他天性的冰冷,所以在摸到冰,他說“它在發(fā)燒!”——冰的冷在面對人性的冷時也成了溫熱。上?;蛟S就是人性復雜多面中冰冷的一面,內心中總存在著難以觸及的部分,雖然渴望著有人能知道這一部分,和自己共同承擔這份未知,然而別人卻乏于理解,結果我們總會在某些時刻感覺與世界的格格不入,總是會把最真實的自我封鎖起來,所以上校把自己關起來制作小金魚,每次做了25條后又全部熔掉重做,周而復始看似無意義又瘋狂地循環(huán)。然而這就是“愛無能”,我們不愿去溝通,愛就會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
阿瑪蘭妲的一生就是對愛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生。她一次次拒絕了自己所愛的鋼琴師,這種面對愛時的恐懼、惶惑,不正是我們在恐懼那些未知的將來時所表現(xiàn)出的焦灼么,當別人要走進自己的世界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在恐懼什么,躲避什么,然而又武斷地拒絕著。最終鋼琴師絕望地自殺,當我們回絕了愛的時候,所得到的只有悲劇、懊悔的沒有結果的等待。
馬爾克斯還把孤獨這樣定義“孤獨是團結的對立面”。這個家族乃至馬孔多是孤獨的,因為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是游離的,每個人鎖在自己的空間里。這個家族就像一個四分五裂的巨輪在滾動,每一個試圖聚攏家族的人都在徒勞里被消磨,進入了另一種孤獨。烏爾蘇拉殫心竭力地維持著布恩迪亞家族,然而她就像在黑色的壁壘里吶喊,聲音被困住,只有她聽得到來回傳蕩的回音。
桑塔索菲亞忍辱負重默默為家族操勞,但最終所有人像忽略空氣一樣感受不到她的存在。每個人都希望解開別人的孤獨,卻不知自己正處在另一種更悲壯的孤獨之中,然而正是這種交流被阻斷的孤獨成為這個家族衰亡的原因,這種孤獨把這個巨輪推動著,不斷地磨損著它,最終在孤獨里消亡。這個家族的背后站著的是整個拉美大陸,也許直到近代以前,這千百年來美洲的孤立所形成的孤獨的性格是這片土地在中世紀以后蒙受劍與火災難的原因。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大學篇篇二
一本著名的書,直到最近才決心翻開。一口氣讀到中間,卻發(fā)現(xiàn)人名有點混淆了。趕緊在網(wǎng)上搜索,發(fā)現(xiàn)混淆人名的不在少數(shù),也發(fā)現(xiàn)了網(wǎng)上早已有百年孤獨家族的家族譜。對著家族譜閱讀是很好的方法。
讀罷此書,一開始并沒有感覺到像外界傳的那樣好看而有意義。靜下來細細回想,卻有一番風味涌進腦海。
像書名一樣,作者講了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有著孤獨性格成員的家族的誕生與滅亡。家族的祖先在一片荒蕪人煙的'地方安定下來,在不受打擾的小天地里過著祥和、另人向往的生活。當外界的人或者物更多的涌進這片小天地時,它開始悄然演變,就像人類的進化一樣,它也要發(fā)展,開始有了戰(zhàn)爭、工廠等等,甚至還出現(xiàn)彩票。讀至彩票時,我恍然明白彩票的由來,也佩服人類聰明的智慧,當然更佩服作者的博識。這分明就是一部人類的發(fā)展史。
由于外界東西的不斷涌入,馬孔多村逐漸受其影響發(fā)生變化。一開始外界的信息促進小村落的發(fā)展,后來就走向沒落。我們自己也一樣,一定、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好的與壞的統(tǒng)統(tǒng)都要接收,好在自己有選擇的余地,可以決定哪些被接受,哪些被剔除。
不管活著的人生是充滿精彩還是遍布不幸,人總會從出生走向死亡,這是規(guī)律使然;一個村落的發(fā)展,也會從無到有再到無,從開始建造、發(fā)展再到走向沒落;……整個人類,當然也不會逃出大自然的規(guī)律。佛說,人生苦短,不應計較不愉快的事情。理論,誰都懂得,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恐怕很難有人能夠做到吧。就像上學時學習功課一樣,書一看就懂,但是一考試就傻眼。只有親身經歷,才會引發(fā)自己對生活更深刻的思考,理論再多,也只是理論罷了,頂多是加快、加深自己的反思。人是有感覺的,生來就是要體驗人生的百態(tài),體會各種生活的滋味??鞓返纳钍且环N態(tài)度,也是一種理想,然而,恐怕只有經歷過酸甜苦辣各種滋味的人才會知道自己更喜歡哪種口味,遇見這種味道時才會格外珍惜。
孤獨,在我看來,就是自己心靈上的寧靜超過了自己的底線。處在繁雜的都市中,往往期盼內心的寧靜,最渴望能夠擁有靜靜的一段時間,翻翻書,哪怕什么都看不懂。而寧靜夠了,卻又向往回歸紛雜的世界。就是這么奇怪。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大學篇篇三
這本書我連看了三遍。
第一遍,我被其天馬行空怪誕離奇又順理成章妙不可言的表述方式吸引。當時我的感覺是,這本書內涵太豐富,而以我的智商,未必能領略其中一二。我在頂禮膜拜中迫不及待地看完這本書,對其中重復使用的n個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人名,以及錯綜離奇的人物關系也無暇梳理清楚。就如同墮入一見鐘情的情人的情網(wǎng),被其富有獨特氣質和魅力的外表,蘊含太多灼見的思想吸引,難以掩飾傾慕之情,急于了解關于他更多的東西。同時,受書中人物無望的孤獨氣質影響,我的心仿佛也逐漸冷卻凍結。
第二遍,由于是緊接著看的,我依然處于熱戀狀態(tài),在我親自賦予情人的閃耀光環(huán)中,在其幻景環(huán)生、深邃寬廣的懷抱中,我又一次忘情暢游,洞察人間細微、領略世間萬象。而心中那份孤獨,更加冰冷堅硬。
第三遍,還是緊接著看的,但由于見慣和了解的深入,情人頭頂?shù)墓猸h(huán)已不那么耀眼奪目,熱切的心情也逐漸恢復冷靜,我才可以按照自己理解能力的節(jié)奏瀝清人物的名字和關系,才可以用心領悟作者每一個表象后隱喻的事實。此時,心中凍結成塊的孤獨,已到了我不愿容忍的地步。
不得不承認,《百年孤獨》非同尋常的表現(xiàn)藝術,就像梵高壓抑迷亂的畫作,巴赫深沉悲壯的樂曲那樣,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撥通讀者大腦中前所未有的神經元連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罷不能地隨著作者的牽引穿越百年滄桑,閱盡馬孔多那個特定時空里,個人情欲的巔峰和心靈的谷底,家族注定的興旺和無望的衰落,社會暫時的繁榮和實質的倒退,最終看透世相,淪陷于孤獨。對于我來說,這種孤獨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頭、一塊冷漠的冰塊或一坨堅硬的鋼鐵,可以刀槍不入但失去了女人柔情似水卻具有滲透化解以柔克剛的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優(yōu)越感。這不是我喜歡的狀態(tài)。歲月的磨礪雖然也給了我的小心臟一個堅硬的外殼,但只是為了呵護內里的柔軟、溫暖。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比馬爾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這些智慧和想法表達出來,讓人們喜歡看,能打動人、震撼人,甚至對讀者產生更久遠實質的影響,需要的是表達的藝術,而馬爾克斯恰恰掌握了這門藝術。
若要深入挖掘這本書的在表達方面的藝術,那我不知還得看多少遍,而且得寫成一本書而不是一篇文章就能敷衍。這里先從大的方面分享幾點我對這本書表達藝術的粗淺認識。
1、場景
這里先談一談我對夢的認識,以為我表達對這本書魔幻般場景描寫的看法作為鋪墊。雖然我對夢沒有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但我看過有關夢的科普知識,翻過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以及了解過其它關于夢的零零碎碎道聽途說。我也有將以上知識融合后為自己解夢的經驗。()以我的認識,夢是人的身體狀況、周圍環(huán)境、所思所想、親身經歷等多方面綜合因素在潛意識里的反映。
看到馬爾克斯魔幻化的場景描述,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為馬孔多尋找與新興發(fā)明連接的捷徑時,經過的那片天地間一片永恒的幽暗、開辟出來的道路轉瞬被新生植物再次封閉的著魔之地;費爾南達生活的那個陰風慘慘、三十二個鐘樓的喪鐘齊鳴、經年累月每天午休傳來的刻板消沉的鋼琴曲、墓園長磚鋪地的深宅;老年庇拉爾?特爾內拉開的飼養(yǎng)草鷺、鱷魚、響尾蛇等動物,彌漫著混沌初開氣息的“萬牲妓院”……令人不可思議又覺順理成章,不同于現(xiàn)實社會又源于現(xiàn)實生活,其象征意義同作者要表達的意圖映射得如此完美,與夢境同出一轍。我不禁驚嘆作者簡直是一個通靈的人,一個造夢者。在作者營造的一個個夢境中,我們的潛意識或者說第六感積極調動起來,感受我們白日生活不曾有過的感受,深入作者思想的深處。
2、人物
馬爾克斯塑造的人物,個性鮮明,甚至可以說極端、夸張。比如,對科學癡迷到不惜灼傷身體、燒毀房屋最后發(fā)瘋被捆于栗樹上至死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超然脫俗到一切隨性、不喜歡穿衣服、不諳人情世故、最后飛升上天,美得令男人看一眼便墮入情網(wǎng)不可自拔、渾身散發(fā)著令男人致命的誘人體香而自己渾然不覺的美人兒蕾梅黛絲;未出生時就在腹中哭泣,發(fā)動過32場起義,冷酷到對任何人沒有感情,最后靠重復制作小金魚排遣孤獨的的奧雷利亞諾上?!囆g總是高于生活的,書中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是作者對眾生百態(tài)洞悉后的提煉。
3、基調
這本書描寫的無疑是一場場悲劇。比如充滿活力的烏爾蘇拉老去后無力挽回的家庭衰敗;感情強烈、勇于反叛的麗貝卡自丈夫死于槍殺后將自己囚禁于家里孤獨至死;寄托家庭重望的何塞.阿爾卡蒂奧沒有成為教皇,卻被曾經一起玩樂的伙伴溺死于水池;書中最純凈完美的一抹亮色小蕾梅黛絲,懷著一對雙胞胎死于投錯杯的鴉片酊;革命轟轟烈烈卻無任何意義;科學被遺忘;宗教表面上的莊嚴實質上的荒誕;幾千名被鎮(zhèn)壓殺害的香蕉園工人隨著漫長的雨季和政府掩蓋真相的宣傳被人們遺忘;隨著羊皮卷謎底的揭曉,延續(xù)百年歷經風雨變遷最后只剩下一個人的家族被颶風卷走,永遠不再出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隱喻了作者對國家對民族的憂患意識,用悲劇的方式表達更具震撼力,更發(fā)人深省。
4、其它細節(jié)
這本書可以說從頭到尾,字字璣珠,語言風格我前所未見,有時候甚至搞不清楚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但即使這樣都覺得很好很自然,比我所看過的其他任何文學作品更能深入人心。舉一個例子:“有這位勇士的陪伴時間流逝得飛快,它的名字帶有懷舊色彩,他的手指移動棋子時的輕微顫抖不易察覺”。
這本書描寫的不是表面人們看到的或人們寧愿認為的現(xiàn)象,而表現(xiàn)的是最原始、真實的人性。比如阿瑪蘭妲表面大家看到的是一個溫柔端莊、負疚自責的處女,而在背地里卻在后輩身上尋求有不倫之嫌的慰藉。
這本書是馬爾克斯40歲時完成的,馬爾克斯關于《百年孤獨》的寫作意圖敘述為“我要為我童年時代所經受的全部體驗尋找一個完美無缺的.文學歸宿”。從書中可以看出馬爾克斯的童年應該經歷了很多不幸,這些不幸刺激著一個天生的文學家敏感而富有洞察力的心靈,隨著歲月的增長不但沒有淡去,而是時常在夢中以各種形式呈現(xiàn),并且隨著作者對人類社會和人性認識的不斷深入,輪廓更加清晰。前面說過,這本書內涵太豐富。首先我領悟有限,其次在一篇文章里不可能盡書,暫且分享如是。
最后再提一句,以作為我對看這本書入戲太深而引起孤獨心境的一個交代。每個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每個人有自己特有的氣質,每個人最好尋找適合自己的精神歸宿。書中的羊皮卷預言了布恩地亞家族的滅亡,可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誰能預言得了,也許是理論物理揭示宇宙起源那一刻,那一刻又何時能夠到來。也許我們的生活的星球終將毀滅,但史蒂芬.霍金說了我們要抬頭望星球,不能光低頭看腳下。只要悲觀存在,樂觀就不會死亡。
呵呵!恭喜我,心中那截死去的木頭煥發(fā)出生機、那塊冷漠的冰塊如春水消融,那坨堅硬的鋼鐵成為盔甲,呵護我內心的柔軟、溫暖。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大學篇篇四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的一部小說,他以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筆法寫出了加勒比海沿岸小城馬貢百年的歷史我定位它是繼《創(chuàng)世紀》之后,首部值得讀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小說,當然了,這部巨著也被后人譽為“魔幻小說界璀璨的明珠”。
首先,這部作品的題目首先給讀者以深遠的思索,其次,它還體現(xiàn)了哥倫比亞人民的現(xiàn)實而又充滿創(chuàng)新的生活。
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并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薄栋倌旯陋殹防锩枋龅哪菢右粋€幾乎神話般的世界,那里有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同時也融入了人類百年生存的斗爭歷史和凝聚的經驗和精神,同時還提出了對現(xiàn)代人和社會命運發(fā)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討。所有這一切的內涵意義使《百年孤獨》成為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
小說情節(jié)曲折起伏,稍稍令人迷惘。小說主人公布恩迪亞上校出生于小城馬貢里的一個貴族家庭。這個家族先后由衰轉盛,由盛轉衰的百年興衰史,一百年的時光輪轉,又回到了從前。故事情節(jié)曲徑通幽,引人入勝。給人以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思索。這部作品還這本書以很大篇幅地把政客們的虛偽,統(tǒng)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不過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說,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里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墻。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一部家族的興衰歷史,可能不只是反應區(qū)區(qū)一個家族,還可能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乃至于整個人類社會。作者以小見大,對人類的發(fā)展和前途的擔憂和希望在筆尖如同潛龍游走一般隱藏在間行間。固然,是需要讀者用心去讀才能領悟和發(fā)現(xiàn)的。細細地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無限的智慧結晶。
讀完《百年孤獨》,我感慨萬千,可能并不能全部用文展現(xiàn)出來,所以,希望大家和我,用心去交流和溝通。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大學篇篇五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是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xiàn)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我初次接觸百年孤獨這本書時,覺得晦澀難懂,吸引我的只是書中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
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對抗著孤獨,但最終都一一失敗,那張羊皮紙上的語言,仿佛注定了這個家族的命運。
《百年孤獨》描述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恩怨情仇。其中,我最欣賞的是最具帶入感的便是烏拉蘇拉的女兒阿瑪蘭妲。阿瑪蘭妲繼承了外祖母內斂端莊的品質,年輕時和母親的遠房表親麗貝卡爭奪意大利鋼琴師皮埃特羅,卻始終無法阻止皮埃特羅迎娶麗貝卡。終于在婚禮舉辦前夕,阿瑪蘭妲意欲毒死麗貝卡,卻一經失手毒死了自己尚是少女的嫂子?;槎Y被迫延遲時,麗貝卡開始愛上了阿瑪蘭妲的大哥,皮埃特羅也發(fā)現(xiàn)自己漸漸愛上了阿瑪蘭妲。情況如阿瑪蘭妲之意,阿瑪蘭妲卻以“我們不再是當年那個繡花寫詩的少女和撫琴奏曲的少年”為由拒絕了皮埃特羅,以致皮埃特羅以自殺結束生命。阿瑪蘭妲痛心不已,燒傷自己的右手,纏上黑紗,任大好青春年華如煙消逝。此后,雖有馬爾克斯上將的苦苦追求,卻依然得不到阿瑪蘭妲對他的真愛。由此阿瑪蘭妲帶著處女之身為自己織起了壽衣,結束了自己的百年孤獨。
阿瑪蘭妲因為太愛而不敢去愛,因為用情太深而心生畏懼,在缺失家人關愛和初戀失敗后,她即使領悟到如何用愛去擺脫孤獨,卻也無聲無息的將自己永遠禁錮于孤獨之中。
愛與被愛都是一種能力,是我們這一生的功課,有能力去付出,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要用世俗的條條框框去束縛自己;也有能力去接受,不要一味的拒絕然后慌亂而跑。
無論是對親人、朋友或者是伴侶,相信每個人都想去愛,也渴望被愛。
愛與被愛就是我們不枉活一世的`理由。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大學篇篇六
《百年孤獨》是我高中時讀過的一本很好的書,它主要講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zhèn)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xiàn)實與虛幻,展現(xiàn)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讀完之后我對生命有了一個更加理性的認識,其實每個人都是孤獨地出生,在這世間恍惚幾十年并不漫長的日子轉眼就遠去了,然后再孤獨地死去。
生命注定是個悲劇,因為我們從沒有融入世界,世界永遠是身外之物。如果有幸,能在茫茫人海尋得一個身體與靈魂都與自己萬分契合的人,與之存在一種可以稱之為愛情的聯(lián)系,然后一起承受生命中不可逃離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宿命的孤獨??墒沁@般的幸運艱深難得。有的已失去了愛的能力,有的愛的深沉卻無處安放,有的死在這愛里……在所有的愛里,孤獨有增無減。
生命只是一場幻夢。讀到最后,萬物歸一,才明白鏡子之城的'意義。書中家族中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盡管不可避免地與他人打交道,但自己的個性太過鮮明,有人帶著恨過一生,有人帶著遺憾過一生。其實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一生是完美的。好好活著,人也就一輩子。
孤獨是什么滋味?
是不放糖的咖啡?
是兩指間的煙火?
是抽空了的軀干?
當你讀了《百年孤獨》后,或許會別有滋味在心頭。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大學篇篇七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說中創(chuàng)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而又生動可信的現(xiàn)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這本書以馬孔多這樣一個曾經安靜而又單純的小村落為端點,講述了生活于其中的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歷史。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村落組建人之一阿爾卡蒂亞的兒子。父親老布恩迪亞曾是一位極富進取心,勇于開拓的有志青年,直到吉卜賽人踏入了這個與世隔絕的村落,并帶來了外面的世界不可思議的發(fā)明。他與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成為密友,將一腔熱忱在磁石、天文、煉金幾件事世界奇觀上消耗殆盡,這或許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先兆。此后相同的命運又一次次地在布恩迪亞家族人身上不斷重演,他們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命運輪回之中,直到一個世紀后家族最后一個孩子死去,奧雷里亞諾·巴比倫翻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在一百多年前所寫的關于家族歷史的預言。
看似只是一個設計精密、情節(jié)波瀾的懸疑神秘故事,實際映射了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xiàn)實。
在這個家庭中,歲月的痕跡已經磨平了所有的回憶,將他們變成廢料,垃圾和污物,讓這個無數(shù)辛勞換來的家庭破碎,墮落。且造且毀,且毀且造,固執(zhí)于自我,孤獨的宿命不斷重演。
奧雷里亞諾上校發(fā)動的幾十次戰(zhàn)爭,不是為了理想,而只不過是為了他那純粹的、罪惡的自大。他視高傲為力量,所有的成功或是失敗都會讓他迷失,他經逼近過權利的極致,為此他放棄了許多東西,而最終,他也像放棄那些一樣,堅定的放棄了權利和榮耀,終其一生周而復始的在祖父的煉金房里鑄造小金魚。而最后才發(fā)現(xiàn),戰(zhàn)爭已經將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永遠的奪走了,在臨終時,那些無法刪除的百年記憶儼然成為了無法避免的折磨,就如同他將會無法避免的死去一樣。
還記得馬爾克斯上?!氨瘋厍脫舭l(fā)報鍵”說“馬孔多在下雨”,他儼然已經認識到了戰(zhàn)爭摧毀了太多,而換來的只是奧雷里亞諾的冷言冷語“別反混了,八月下雨很正常。”本性憂郁,生來孤獨的上校對下雨毫無感觸,絕對理性地勸說革命同僚別犯渾。權利、戰(zhàn)爭已經改變了他,沒有“愛”,沒有“回憶”。
人心如鐵是否真的足以經受這樣多的痛苦和折磨?對于命運,我們是否要逆來順受?怨恨和迷失究竟摧毀了多少的生命?不,我們要有一顆平和慈悲的.心,無畏的勇氣始終堅定方向。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大學篇篇八
這個周末沒有回家,待在學??磿?,近日把加西亞馬爾克斯最富盛名的一本書——《百年孤獨》看完了。看書的開始就對這本書的名字產生了很濃的興趣,百年的孤獨,而人的一生不過百年。
書里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家族的故事——布恩地亞家族,一個小鎮(zhèn)的故事——馬貢多鎮(zhèn)。布恩蒂亞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從第一代到第七代,而家族人之間的關系卻混亂不已,看書的時候我的心不止一次的感到羞恥和冰冷,無論是父母、夫妻、兄弟還是姐妹之間都沒有感情(有也只是欲望),所以人人孤獨終老。你不斷地為書中的人嘆息,為他們的愚昧無知,冷漠自私和那讓人恐懼的欲望。其實他們之中也不乏聰明、有創(chuàng)造力(雖然有時很荒誕)并且無比執(zhí)著的人,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有的人是在半路上迷了路,不記得也不想回來了,有的是對自己所追求的并不信任,半路放棄。
書中有很多魔幻的情節(jié),作者在想象力天馬行空的時候,還能對家庭瑣事娓娓道來,把握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角色的性格,書中寫了家族中的`很多代人,而且后幾代幾乎都是以祖輩的名字命名的,但作者沒能讓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搞混人物。在作者創(chuàng)造的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似乎沒有“干凈的愛”和“完美的人”,甚至是丑陋無比的,他就這樣把人性最壞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你面前,讓我這個在二十一世紀看慣童話和美好結局的人一時有點難以接受,讓我在看到最后結局的時候冒出了現(xiàn)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噢,這就是個活生生的悲劇!”
的確,這個家族(甚至于這個小鎮(zhèn))沒有一個人的結局是好的。當然,大家都說這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被新世界隔離在外,最后消失在這個世界了。大的歷史背景我并不看重,我更為看重的是書中人性的刻畫。我想再過幾年后人生閱歷豐富后來看這本書應該會有更深的感觸吧,希望能走好自己的路,就算迷了路也還能記得回家的路。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76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