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一
1.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2.你能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個故事嗎?(2分)
3.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3分)
參考答案
1.雙方都不肯放過對方,漁夫發(fā)現(xiàn)了,就把他們——起捉走了。(2分)
2.鷸蚌相爭,漁翁得利。(2分)
3.做事要權(quán)衡得失,化解矛盾沖突,相互謙讓。(3分)
釋義
方——剛剛。
蚌——貝類,軟體動物有兩個橢圓形介殼,可以開閉
曝——曬。
支——支持,即相持、對峙
鷸——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同“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嘴,專指鳥獸的嘴。
雨——這里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對……說。
舍——放棄。
相舍——互相放棄。
并——一起,一齊,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將要。
弊——弊病;害處,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擔心。
為——替,給。
翻譯:
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游說趙文惠王說:“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有個河蚌剛剛打開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地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地嘴。鷸說:“(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會有死蚌了?!焙影鲆矊栒f:“(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來,明天你地嘴不取出來,那就會有死鷸了?!眱蓚€不肯互相放棄,漁夫看見了,就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F(xiàn)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擔心強大地秦國要成為漁夫了。所以請大王再仔細考慮這件事?!壁w文惠王說:“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國地計劃。
道理
鷸蚌相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各種紛繁復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相持不下,就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所以,在生活中應該學會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訴人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lián)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jié)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nèi)部事務也是這樣,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nèi)部爭斗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權(quán)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謙讓,以免顧此失彼,讓別人鉆空子。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二
古時候,趙國有個人叫趙括,他是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就讀了很多兵書,提起用兵作戰(zhàn)來,高談闊(),滔滔不絕,連父親也辯論不過他,趙括自以為能用兵如神,天下無敵,可是他父親總說他只會說空話,沒有真本領(lǐng),不會用兵,更不能當大將。
趙奢死后,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任命趙括為大將。有人()趙王說:“趙括兵書雖然讀得很熟,但是不會靈活()用?!壁w王不聽。
趙括接受兵權(quán)后,不根據(jù)實際情況,生搬硬套兵書上的條文,制定作戰(zhàn)方案。不久趙軍被秦軍圍住,終于全軍覆沒,趙括也在交戰(zhàn)中陣亡。
(1)在文中括號里填上最合適的字。
(2)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閱讀答案:
答案:解析:
1、高談闊論勸告靈活運用
2、滔滔不絕:指話很多,說起來沒個完。
生搬硬套:指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運用別人的經(jīng)驗,照抄別人的辦法。
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3、略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三
傳記文體名。亦單稱傳。是一種常見的 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jù)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diào)查等相關(guān)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謝弘微傳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原文翻譯,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nèi)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目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shù)千卷,遣財?shù)撝龋徊魂P(guān)豫?;祜L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翟、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經(jīng)紀生業(yè),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yè)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zhèn)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xiāng)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shù)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guān)?!笔?,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wèi)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節(jié)選自《宋書?謝弘微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
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diào)未用東鄉(xiāng)君家錢財營葬。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shù)千卷書籍,其余財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yè)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后,他掌管產(chǎn)業(yè),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后,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fā)展,人們見后無不感嘆。
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xiāng)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5分)
譯文: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5分)
譯文:
【答案】
10.d
11.b
12.b
13.(1)品性嚴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事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慎過于常禮。(2)而謝曜喜好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弘微常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
【解析】
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給文言文斷句,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學科網(wǎng)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
【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謝弘微,是陳郡陽夏人。父親叫謝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謝峻是司空謝琰的第二個兒子。謝峻自己無子,就以謝弘微為繼子,謝弘微本名密,因為觸犯了繼母的名諱,所以就用字代名。
謝弘微孩童時期,風采充溢,但卻端莊謹慎,遇上適當?shù)臅r機才說話,他繼父的弟弟謝混有知人之名,見到謝弘微,認為他不同于尋常之人,謝混對謝思說:“這個孩子深沉早慧,將成為才行出眾之人,有這樣的兒子,滿足了?!敝x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貧寒,而繼父產(chǎn)業(yè)卻很豐盈,他卻只承繼接受了繼父的幾千卷書而已,遺產(chǎn)俸祿,一概不加過問。
謝混的風格高尚峻潔,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謝靈運、謝瞻、謝翟、謝弘微等人因賞析文義而聚會,曾經(jīng)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烏衣巷,所以稱之為烏衣之游。謝瞻等人才氣橫溢,機智善辯,文辭流暢,謝弘微每每以簡約的言語使眾人信服,謝混特別敬重他這一點,稱他為微子。義熙八年,謝混因為是劉毅的同黨被誅,公主便把謝混家事托付給謝弘微。謝弘微為謝混家經(jīng)營生計,管理產(chǎn)業(yè),辦事如同在官府辦公一般,一枚錢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賬冊記載。謝弘微調(diào)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因為謝混在前一朝代獲罪,東鄉(xiāng)君節(jié)義可嘉,高祖允許她回歸謝氏。從謝混死,到這時已有九年,但謝混家屋宇整齊,倉廩充盈,仆人聽從使喚,各有所業(yè),和平常沒有什么不同,田地的開墾種植,比原來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親戚,朋友故舊,凡是來看東鄉(xiāng)君回歸的人,進門見到這么齊整的家境,沒有誰不感慨嘆息,甚至有人為之流淚,深為謝弘微的德義所感動。謝弘微生性謹嚴端方,舉止必定遵循禮度,事奉繼父的親族,恭敬小心,超過常人。太祖鎮(zhèn)守江陵,以謝弘微為宜都王文學。謝弘微因為母親去世離職,居喪期間以孝道著稱,除服后超過一年,仍舊素食不變。謝弘微的兄長謝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謝弘微為他多時吃素食,哀戚超過常禮,雖然服喪期滿,還是不吃魚肉。謝弘微從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長如同事奉父親,兄弟之間非常友愛和睦,當代沒有人能夠趕得上。謝弘微口中從不說別人壞話,而謝曜則喜歡評議人物,每當謝曜在言談中涉及別人時,謝弘微就常用別的話題岔開。
元嘉九年,東鄉(xiāng)君薨,留下資財非常多,園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數(shù)百人,而謝弘微一無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營辦東鄉(xiāng)君喪事。謝弘微說:“親戚之間爭奪財產(chǎn),可算是最為鄙賤之事,現(xiàn)在財產(chǎn)多則分用,少則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還去管它?!痹问耆ナ溃罆r四十二歲。謝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衛(wèi)千人營辦喪事,一直到葬事完畢。朝廷追贈謝弘微為太常。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四
乾隆二年冬,子以大雪留滯揚州,同人約為平山堂之游。時方浚運河,小秦淮一帶,半為河水所注,又益以雪。紅橋左右園亭半入水中,括木怪石,浮動水面。
予不過平山已六年,堂前萬松皆成蔭。徘徊第五泉上,旋酌酒堂東之平樓。松風吹雪,沁我心脾。因與坐客言斯堂古跡累遷,而志乘不詳。明陸儼山集云:“揚州平山胡安定祠乃舊司徒廟改作。其東別作廟未成?!痹钗宸濉哆^平山堂故址》詩云:“蜀山有堂今改作,騎馬出門西北行,自注:“今為司徒廟。”以兩公之言合之,元已改平山堂為司徒廟,明又改司徒廟為安定祠,是今之安定祠,乃前此之平山堂。
(選自全祖望《鮚墻亭集》,有刪節(jié))
5.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時方浚運河浚:疏通
b.以今之堂址、廟址、祠址按之按:考察
c.曾有宿留于此,而得祠歟祠:祠堂
d.同人即令予詮次席間語為是堂記詮:選擇
6.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和友人飲酒時,談及平山堂在元已改成司徒廟,到明改作胡安定祠,并在其東面新建了座司徒廟。
b.舊揚州城只是跨過蜀岡,但并未將蜀岡全圍在城里。等到舊城遷徙后,蜀岡即西山就全在揚州城外了。
c.李庭芝任軍職時,吸取以前有人占據(jù)平山堂居高臨下攻打揚州城的教訓,越過西山修了堡城守衛(wèi)揚州。
d.作者原本計劃踏雪尋訪山后揚州城的舊址,但因為天氣非常寒冷,山路又被雪封住了,最終未能成行。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豈宋時山址尚高,其后歲久,漸夷而漸下歟?或有鑒于兵禍,故夷而下之歟?(5分)
(2)春風幾度,陳跡何常,予之叨叨,得毋為山靈所笑邪?(5分)
8.作者對平山堂的哪些方面進行了考證?請根據(jù)全文加以概括。(4分)
5.c
6.a(chǎn)
7.(1)難道宋朝時這里的山勢還挺高,以后天長日久,變得越來越平越來越低嗎?或許是吸取兵禍的教訓,所以鏟平它使它的高度降下來嗎?(共5分。每句1分)
(2)歲月流逝,古跡怎可永在,我的絮絮叨叨的話,恐怕會被山神取笑吧?(共5分。前三句,每句1分;最后一句2分)
8.改建情況,與揚州城位置關(guān)系,地勢變化,“五神”身份。(共4分。每點1分,符合文意即可)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五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即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
趙括既代廉頗,系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君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君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釋】
趙括:趙國大將,兵敗長平,趙國遂敗亡。
奢:趙奢,趙括的父親,趙國的大將。
難:駁倒。
廉頗:趙國的大將。
約束:指紀律號令等。
縱:出動
【譯文】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jīng)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然而(趙奢)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生死相爭的,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么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了。”
趙括代替廉頗以后,全部改變了原有的紀律和規(guī)定,撤換并重新安排軍官。秦將白起出動變化莫測的軍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士氣大亂。四十多天后,軍隊士兵饑餓,趙括帶領(lǐng)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zhàn)斗。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于是幾十萬兵士投降于秦國,秦國把他們?nèi)炕盥窳恕?/p>
[]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六
【原文】:
觀書
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注釋】:于謙,字廷益,浙江錢塘人
【翻譯】:書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一眼掃過就是三千字,讀書專心致志,胸無雜念。堅持經(jīng)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永遠清澈。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金鞍玉勒的貴公子尋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卻不信我的書房中別有一番春景。
【賞析】:該詩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直,博學多聞。他的勤學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亮節(jié)一樣名傳后世。這首詩寫詩人自我親身體會,抒發(fā)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
詩的'首聯(lián)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頷聯(lián)用夸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態(tài)。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shù),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無一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頸聯(lián)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xiàn)詩人持之以恒的精神?;钏?,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jīng)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永遠清澈?!皷|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尾聯(lián)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者流所有以領(lǐng)略的!
【閱讀訓練】:
(1)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2)頸聯(lián)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首聯(lián)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抒發(fā)了作者對書的喜愛和樂于讀書之情。
(2)一是用典,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句,寫出了讀書使人不斷獲得新的知識;二是比喻,勤奮攻讀讓人不斷增長新知,就像東風吹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七
杏花書屋,余友周孺允所構(gòu)讀書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巖公為御史,謫沅、湘時,嘗夢居一室,室旁杏花爛漫,諸子讀書其間,聲瑯然出戶外。嘉靖初,起官陟憲使,乃從故居遷縣之東門,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謂孺允曰“他日當建一室,名之為杏花書屋,以志吾夢”云。
公后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歸而沒于金陵。孺允兄弟數(shù)見侵侮,不免有風雨飄搖之患。如是數(shù)年,始獲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園中構(gòu)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huán)藝以花果竹木,方春時,杏花粲發(fā),恍如公昔年夢中矣。而回思公洞庭木葉、芳洲杜若之間,可謂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進士科,士方登第時,則長安杏花盛開,故杏園之宴,以為盛事。今世試進士,亦當杏花時,而士之得第,多以夢見此花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榮名者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間關(guān)嶺海十余年,所謂鐵石心腸,于富貴之念灰滅盡矣,乃復以科名望其子孫。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夫公之所以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歿,曾幾何時,向之所與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雖蠖屈于時,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諸孫皆秀發(fā),可以知《詩》《書》之澤也。《詩》曰:“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谷,貽孫子。于胥樂兮!”吾于周氏見之矣!
14.下列對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原創(chuàng)】
a.以志吾夢記;記錄。
b.周環(huán)藝以花果竹木種植。
c.而諸孫皆秀發(fā)俊秀
d.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懸掛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力等級]:b
[難度系數(shù)]:0.69
15.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原創(chuàng)】
a.因于園中構(gòu)屋五楹相如因持壁卻立
b.而士之得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哉
c.夫公之所以為心者如此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d.而人方望其大用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能力等級]:b
[難度系數(shù)]:0.69
16.下列關(guān)于本文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改編】
a.本文一、二段先敘述杏花書屋的建造由來,再敘述書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經(jīng)歷,并描寫書屋建造情況和環(huán)境景物,然后抒發(fā)作者“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的感慨。
b.第三段由杏花書屋的名字聯(lián)想到唐代進士及第之后的杏園之宴的盛況,并指出玉巖公“于富貴之念灰滅盡矣”,但仍有期望子孫后代有功于國家的思想。
c.作者贊美玉巖公敢于直言,不怕觸怒皇帝,是有氣節(jié)的表現(xiàn);他身處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擊而能寄希望于未來,是心胸開闊、意志堅定的表現(xiàn)。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巖公昔日的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與周氏父子的道德風范是不能同日而語的,最后祝周氏子孫秀發(fā)。
[命題意圖]:本題理解并分析文章內(nèi)容。
[能力等級]:c
[難度系數(shù)]:0.67
17.根據(jù)文意,翻譯下面語句。(8分)
翻譯:
翻譯: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等級]:c
[難度系數(shù)]:0.65
18.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3分)【原創(chuàng)】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能力等級]:b
[難度系數(shù)]:0.66
答案:
14.c(c項“才能出眾。)
15.a(a項,于是;b項取獨,代詞;c項……的原因,用來……的;d項轉(zhuǎn)折,假設(shè))
16.a(周孺允是杏花書屋的主人,但一、二段敘述的是周孺允的父親玉巖公的事跡;第二段中抒發(fā)“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的感慨并非僅僅局限于作者本人。)
17.(1)玉巖公因為直諫之事觸犯了天子,輾轉(zhuǎn)到了嶺南地區(qū)十幾年時間,所謂鐵石心腸,對于追求富貴的念頭已經(jīng)是灰飛煙滅了,但玉巖公仍以科名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孫。(4分,得分點:忤、間關(guān)、乃,句意通順各1分。)
(2)如今距離玉巖公的亡歿,并沒有多長時間,但以前和他同時考中進士做官的人,一時富貴興盛顯赫,可他們的后代中就有現(xiàn)在不知在哪地方的。(4分,得分點:去、歿、曾幾何時,句意通順各1分。)
翻譯:他履行古人的道德準則,皇帝任用他為諫議大夫,他擔任這個職務已經(jīng)五年了,看他的品德好像與隱居在野時一樣,他難道會因富貴而改變自己的心志嗎?”我回答說:“哪里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呢?現(xiàn)在陽先生擔任職位的時間,不能說不長久了;了解國家的政治得失,不能說不熟悉了;然而他從沒有說過一句關(guān)系國家政治的話。
參考譯文:
杏花書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讀書室。孺允自己曾說他的先父玉巖公擔任御史,在玉巖公謫戍到沅、湘一帶時,曾夢到自己居住在一間房子里,室外杏花爛漫,自己的幾個兒子在房子里讀書,朗朗的讀書聲傳到戶外。嘉慶初年,玉巖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從原先住的地方遷到縣的東門,也就是他現(xiàn)在居住的房子。玉巖公曾經(jīng)指著房子后的一塊空地對孺允說:“他日應當在那里建造一棟房子,命名為杏花書屋,以此來記錄我昔日的夢?!?/p>
玉巖公后來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還沒有來得及榮歸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巖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動蕩不安、很不穩(wěn)定的禍患。像這樣好幾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慶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巖公的居室,趁此機會在園中建造了五間房屋,藏書達萬卷,用玉巖公昔日命的名,懸掛在門楣之上。把花果竹木種植在院落的四周。當春天到來時,杏花爛漫,整個院落如玉巖公昔年夢中之境。再回想玉巖公昔日謫戍在沅、湘一帶的情景,真可謂是醒來所見的現(xiàn)實是虛妄的,而夢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實的。走上這個廳堂,追思玉巖公,怎能不感慨萬千!
以前唐代人重視進士科,讀書人將要登第的時候,正是長安杏花盛開之時,所以人們都把新進士的杏園宴當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進士,也是在杏花盛開之時,讀書人考中,常常把夢見杏花作為考中的前兆。這是世俗對榮華不能忘記成為這樣的。玉巖公因為向皇帝進諫而觸犯了皇帝,(被貶謫)在嶺南地區(qū)輾轉(zhuǎn)轉(zhuǎn)移十幾年的時間,所以他的心腸像鐵石般剛強,對于追求富貴的念頭已經(jīng)灰飛煙滅了。但玉巖公仍用科舉功名來希望自己的子孫。大約古代的君子,愛自己的國和自己的家,不僅鞠躬盡瘁;竟至對他們的后代子孫,仍然希望他們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無止境地為國效力。玉巖公的良苦用心大約就在上述這些吧。
如今距離玉巖公去世,還沒有多長時間,但以前和他同時中進士做官的人,一時富貴興盛顯赫,可他們的后代就有現(xiàn)在不知淪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雖在目前還不得志,但人們正期望他們能被重用。并且玉巖公的本家孫輩都才華出眾,散發(fā)秀美的神采,可以憑著這知道受到了《詩》《書》傳家的影響啊?!对娊?jīng)》中說:打如今開了頭,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祿就留給子孫。大家都歡樂無比??!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詩經(jīng)》所說的情形?。?/p>
[杏花書屋記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原文翻譯]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八
作者:徐渭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爐、蛾眉、秦望之屬,以十數(shù),而小者至不可計。至于湖,則總之稱鑒湖,而支流之別出者,益不可勝計矣??こ勤蜢?,在臥龍山之臂,其西有堂,當湖山環(huán)會處。語其似,大約繚青縈白,髻峙帶澄。而近俯雉堞,遠問村落。其間林莽田隰之布錯,人禽宮室之虧蔽,稻黍菱蒲蓮芡之產(chǎn),畊漁犁楫之具,紛披于坻窪;煙云雪月之變,倏忽于昏旦。數(shù)十百里間,巨麗纖華,無不畢集人衿帶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當時龜齡所稱“蓮女”“漁郎”者,時亦點綴其中。于是登斯堂,不問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無聊之事,每一流矚,煩慮頓消。而官斯土者,每當宴集過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獨規(guī)制無法,四蒙以辟,西面鑿牖,僅容兩軀??椭髯貣|,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觀,還則隨失。是為坐斥曠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東一面,令客座東而西向,倚幾以臨即湖山,終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諸景,若舍塞而就曠,卻晦而即明。工既訖,擬其名,以為莫“豁然”宜。
既名矣,復思其義曰:“嗟乎,人之心一耳。當其為私所障時,僅僅知我有七尺軀,即同室之親,痛癢當前,而盲然若一無所見者,不猶向之湖山,雖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徹,即四海之疎,痛癢未必當吾前也,而燦然若無一而不嬰于吾之見者,不猶今之湖山雖遠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觀之,其豁與不豁,一間耳。而私一己、公萬物之幾系焉。此名斯堂者與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義,將以共于人也,次而為之記。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徐渭集》
建在湖山環(huán)抱會合的地方。要說這景色象什么,大體上是青山白水相間、回旋纏繞,象女子的發(fā)髻那樣高聳,象瑩潔的長絹那樣清澄。而低頭近看可見城墻,遠處可聞村落里的人聲。其間樹木、草地、田地、沼澤錯雜分布,人群、鳥類、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蓮、芡等出產(chǎn),耕地和捕魚用的犁、槳等工具,散亂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煙云迷濛,忽而皓月當空,從早到晚變化非常迅疾。在方圓近百里之間,無論巨大的壯偉場面或細微的美好景物,莫不匯集在人們的衣襟帶上。有時來到游船上飲酒,游人的歌聲與笑聲此起彼落,就象當年詩人張志和所描寫的“蓮女”、“漁郎”,也時時點綴其間。此時登上這座堂,不論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來的刺激或內(nèi)心的.煎熬,而感到壓抑或無聊的事,只要一顧盼這大好景致,煩惱憂慮就會頃刻消散。而在這里當官的,每當宴請過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廚師來此。只是這座堂修筑得毫無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僅向西開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兩個人??腿俗诔瘱|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觀看景色就必須離座轉(zhuǎn)身,等轉(zhuǎn)回來景色就隨之看不見了。這是由于放棄了空曠明亮,而自取晦暗閉塞的緣故。我非常不滿這種狀況,于是把西面和南面兩堵墻全部開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東墻沒有打通,又讓客人改為座東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對著湖山,直到席終也不會消失。從此以后,剛才所說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棄了閉塞而達到了開闊,擺脫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畢以后,打算為它起名,覺得沒有比“豁然”更適宜的了。
已經(jīng)命名了,又反復思索它的含義,想道:“唉,人心其實和這堂一樣啊。當它被私利所障礙時,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軀,即使是同居一室的親人,他們的痛癢就發(fā)生在他眼前,卻裝作什么也看不見,不就象原先的湖山,雖然近在眼前,卻被遮蔽了一樣嗎?等到所障礙他的東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遙,痛癢不一定發(fā)生在我眼前,反而鮮明得好象無不縈繞在我眼前,不就象現(xiàn)在的湖山雖然遠在百里以外,卻透過窗戶就能看到一樣嗎?由此看來,人心的豁達與不豁達,距離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顧一己私利、與以天下萬物為公的細微差別,全維系在這上面了。這是為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勵的啊,難道只是為了湖山的勝景嗎?”我既已為了這些用意而命名這座堂,本是準備公之于眾人的,于是依次寫下了這篇記。
(鄧長風)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九
原文:
杏花書屋,余友周孺允所構(gòu)讀書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巖公為御史,謫沅、湘時,嘗夢居一室,室旁杏花爛漫,諸子讀書其間,聲瑯然出戶外。嘉靖初,起官陟憲使,乃從故居遷縣之東門,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謂孺允曰“他日當建一室,名之為杏花書屋,以志吾夢”云。
公后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歸而沒于金陵。孺允兄弟數(shù)見侵侮,不免有風雨飄搖之患。如是數(shù)年,始獲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園中構(gòu)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huán)藝以花果竹木,方春時,杏花粲發(fā),恍如公昔年夢中矣。而回思公洞庭木葉、芳洲杜若之間,可謂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進士科,士方登第時,則長安杏花盛開,故杏園之宴,以為盛事。今世試進士,亦當杏花時,而士之得第,多以夢見此花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榮名者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間關(guān)嶺海十余年,所謂鐵石心腸,于富貴之念灰滅盡矣,乃復以科名望其子孫。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夫公之所以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歿,曾幾何時,向之所與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雖蠖屈于時,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諸孫皆秀發(fā),可以知《詩》《書》之澤也。《詩》曰:“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谷,貽孫子。于胥樂兮!”吾于周氏見之矣!
參考譯文:
杏花書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讀書室。孺允自己曾說他的先父玉巖公擔任御史,在玉巖公謫戍到沅、湘一帶時,曾夢到自己居住在一間房子里,室外杏花爛漫,自己的幾個兒子在房子里讀書,朗朗的讀書聲傳到戶外。嘉慶初年,玉巖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從原先住的地方遷到縣的東門,也就是他現(xiàn)在居住的房子。玉巖公曾經(jīng)指著房子后的一塊空地對孺允說:“他日應當在那里建造一棟房子,命名為杏花書屋,以此來記錄我昔日的夢?!?/p>
玉巖公后來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還沒有來得及榮歸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巖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動蕩不安、很不穩(wěn)定的禍患。像這樣好幾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慶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巖公的居室,趁此機會在園中建造了五間房屋,藏書達萬卷,用玉巖公昔日命的名,懸掛在門楣之上。把花果竹木種植在院落的.四周。當春天到來時,杏花爛漫,整個院落如玉巖公昔年夢中之境。再回想玉巖公昔日謫戍在沅、湘一帶的情景,真可謂是醒來所見的現(xiàn)實是虛妄的,而夢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實的。走上這個廳堂,追思玉巖公,怎能不感慨萬千!
以前唐代人重視進士科,讀書人將要登第的時候,正是長安杏花盛開之時,所以人們都把新進士的杏園宴當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進士,也是在杏花盛開之時,讀書人考中,常常把夢見杏花作為考中的前兆。這是世俗對榮華不能忘記成為這樣的。玉巖公因為向皇帝進諫而觸犯了皇帝,(被貶謫)在嶺南地區(qū)輾轉(zhuǎn)轉(zhuǎn)移十幾年的時間,所以他的心腸像鐵石般剛強,對于追求富貴的念頭已經(jīng)灰飛煙滅了。但玉巖公仍用科舉功名來希望自己的子孫。大約古代的君子,愛自己的國和自己的家,不僅鞠躬盡瘁;竟至對他們的后代子孫,仍然希望他們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無止境地為國效力。玉巖公的良苦用心大約就在上述這些吧。
如今距離玉巖公去世,還沒有多長時間,但以前和他同時中進士做官的人,一時富貴興盛顯赫,可他們的后代就有現(xiàn)在不知淪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雖在目前還不得志,但人們正期望他們能被重用。并且玉巖公的本家孫輩都才華出眾,散發(fā)秀美的神采,可以憑著這知道受到了《詩》《書》傳家的影響啊?!对娊?jīng)》中說:打如今開了頭,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祿就留給子孫。大家都歡樂無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詩經(jīng)》所說的情形?。?/p>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十
雜畜:混在一起喂養(yǎng)。
畜:圈養(yǎng)。
稍:漸漸地。
頗:很。
馴:順從,馴服。
為狼:是狼。
就:靠。
作:發(fā)出。
伺:窺探。
未覺:沒有醒。
信:確實。
貽:留下
逸:逃走。
陽:表面上。
陰:背地里。
不測:這里指難以揣測的陰謀和企圖。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十一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選自《 》 由南北朝時期南朝 組織一批文人編寫。(2分)
2.解釋加點的字(詞)。(4分)
(1)陳太丘與友期行 ( ? )
(2) 去后乃至( ? )
(3) 尊君在不( ? )
(4) 太丘舍去( ? )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分)
1、(2分)《世說新語》 劉義慶
2、(4分)(1)約定 (2)才 (3)通“否 ”,表否定 (4)離開
3、(2分)有人感到很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也不回頭看。
4、(2分)為人處事,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二: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與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車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慚”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語句回答)(1分)
4.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2分)
5.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2分)
1.(4分)(1)約定 (2)才 (3)丟下、舍棄 (4)拉
2.(3分)君:對對方的敬稱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詞。
3.(1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
4.(2分)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為人處理,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統(tǒng)一)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xiàn));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xiàn))。”朋友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
《陳太丘與友期》這一章出自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記述了陳元方與來客對話時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同時贊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
《陳太丘與友期》全文僅有103個字,卻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關(guān)于守信與不守信的一場辯論),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說明了為人處世,應該講禮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nèi)容,真可謂言簡意贖了。如果不是在語言的`精煉上造詣高深,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
《陳太丘與友期》的精煉語言,體現(xiàn)在文章的始終。一開頭,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幾個關(guān)鍵詞語,把事情、時間、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這些交代中,還把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一個守信,一個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讀者面前。
文章的結(jié)尾,雖只客寥數(shù)語,但卻字字生輝?!皯M”、“下"、“引”三個動詞,把友人知錯欲改的心態(tài)及行為刻畫得入木三分。對元方鄙棄“無信”的那股倔強勁兒,也用“人門,不顧”四個字,描繪得維妙維肖。就在最能體現(xiàn)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層 (子斥友人)中,盡管作者用了比開頭和結(jié)尾要多得多的筆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煉。單就敘述的句子來說,在敘述友人問元方時,由“問”到“怒”,感情急劇變化,充分表現(xiàn)了友人那粗魯無禮的性格。而在敘述元方批駁友人的怒斥時,則選用語氣平和的“答曰”、“曰”這類詞,這對表現(xiàn)元方不懼怕友人的怒斥、知書達理、善于應對的性格,起到了絕好的作用。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十二
福州治侯官,于閩為土中,所謂閩中也。其地于閩為最平以廣,四出之山皆遠,而長江其南,大海在其東,其城之內(nèi)外皆涂,旁有溝,溝通潮汐,舟載者晝夜年于門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宮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閩山,東曰九仙山,北曰粵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蓋佛、老子之宮以數(shù)十百,其瑰說殊絕之狀,蓋已盡人力。
光樣卿、直昭文館程公為是州,得閩山嵚崟之際,為亭于其處,其山川之勝,城邑之大,宮室之榮,不下箄席而盡于四矚。程公以謂在江海之上,為登覽之觀,可比于道家所謂蓬萊、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閩以險且遠,故仕者常憚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事其耳目之樂,非獨忘其遠且險,又將抗其思于埃之外,其志壯我!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聞,既新其城,又新其學,而其余功又及于此。蓋其歲滿就更廣州,拜諫議大夫,又拜給事中、集賢殿修旗,今為越州,字公辟,名師孟云。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3分)
a.石錯出其間錯:交錯
b.舟載者晝夜屬于門庭屬:聚集
c.其城之內(nèi)外皆涂涂:灘涂
d.以寓其耳目之樂寓:寄托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累數(shù)驛乃以得平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其地于閩為最平以廣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
c.閩以險且遠若屬皆且為所虜
d.程公能因其地之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雖其土長川居之人,非生而習水亊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4分)
(2)人以屋室巨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4分)
請簡耍概括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因。(4分)
答案:
6.c(道路)
7.d(d憑借;a才/競?cè)?;b并列/目的;c而且/將要)
8.(1)即使是本地土生土長生活在水邊的人,如果不是生來就熟悉水性,也不敢擔任起行船的職貴。(雖:即使;土長川居:本土生長又住在水上;習水事:熟悉水性;以舟楫自任:擔起行船的職貴。每點1分)
(2)人們用自己房屋的巨大華麗相互夸耀,即使是卑下貧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華盛。(矜:夸耀:下貧:卑下貧苦的人:豐:使……華盛;其:自己的*每點1分)
譯文:
福州的州治所在候官,對閩地來說是土地的中部,就是所說的閩中。它是閩地最平坦寬廣的地方,離四面的山都很遠,而閩江就在它的南邊,大海就在它的東邊。城內(nèi)外都有路,路旁有小河,小河可以溝通大海,船載的人和貨物晝夜都可以聚集在家門。山上多大樹,工匠中有很多是手藝精湛的。人們競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華麗,即使是下等貧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寬敞。而佛教、道教之徒,他們的廟觀又特別壯麗。城中有三座山,西邊的叫閩山,東邊的叫九仙山,北邊的叫越王山,三座山鼎足而立。沿著山勢,佛教、道教的廟現(xiàn)有數(shù)十上百處,它那宏偉奇異絕然不同的形狀,也許已經(jīng)用盡了人工之力。
光祿卿、直陽文館程公主政福州,在福州的高聳處,建了一座亭子,這里的山水勝景,城池的宏大,宮室的繁榮,不用走出竹席就盡可觀望四面景色。程認為這里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觀看,可以和道家所說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并列,所以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閩地由于道路險遠,所以做官的常害怕到此任職,程公能夠依照這地方的長處筑亭,用來寄托他耳目的歡樂,不但忘掉了它路遠而險峻,又將他的思想提高出于塵埃之外,他的志向多么壯闊?。?/p>
程公在這個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聞名,既改造了城墻、又革新了學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時間又辦到了建亭這件事。他一年以后就改任廣州知府,隨后又赴任諫議大夫,接著任給事中、集賢殿修撰,現(xiàn)在擔任越州知府,他的字是公辟,名字叫師孟。
[道山亭記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原文翻譯]
杏花書屋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說虎文言文的閱讀答案篇十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黃祖舜,福州福清人。登進士第累任至軍器監(jiān)丞入對言縣令付銓曹專用資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無良者上然之。
權(quán)守尚書屯田員外郎,徙吏部員外郎,出通判泉州。將行,言:“抱道懷德之士,不應書干祿,老于韋布。乞自科舉外,有學行修明、孝友純篤者,縣薦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異者,州以名聞,是亦鄉(xiāng)舉里選之意。”下其奏禮部,遂留為倉部郎中,遷右司郎中、權(quán)刑部侍郎兼詳定敕令司兼侍講。進《論語講義》,上命金安節(jié)??保补?jié)言其書詞義明粹,乃令國子監(jiān)板行。薦李寶勇足以冠軍,智足以料敵,詔以寶為帶御器械。
兼權(quán)給事中。張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資任,祖舜言:“武臣守闕者數(shù)年,今素食無代,坐進崇秩,曷以勸功?乞為之限制?!彼煸t勛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戶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臨安官田僅為畝一千一百,計其請而給田,則不過數(shù)十人?!笔虏恍小1Ax郎梁舜弼、漢弼,邦彥養(yǎng)孫也,并閣門祗候,祖舜言:“閣門不可以恩澤補遷?!敝刂輨蛉噬椅牡钚拮?,知新州韓彥直升秘閣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學,不可幸得?!惫寿Y政殿學士楊愿家乞遺表恩,祖舜言:“愿陰濟秦檜,中傷善類?!苯詫嬈涿G責缱?,贈太傅,祖舜言:“熺預其父檜謀議,今不宜贈帝傅之秩?!弊穵Z之。
遷同知樞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劉汜敗,王權(quán)走,上將誅權(quán)以厲其余,祖舜言:“權(quán)罪當誅,汜不容貸。劉锜有大功,聞其病已殆,權(quán)、汜誅,锜必愧忿以死,是國家一敗兵而殺三將,得無快于敵乎?”上嘉納。薨于官,謚莊定。
(節(jié)選自《宋史·黃祖舜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進士/第累任至軍器監(jiān)丞/入對/言縣令付銓曹/專用資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無良者/上然之。
b.登進士/第累任至軍器監(jiān)丞/入對/言縣令付銓曹/專用資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無良者/上然之。
c.登進士第/累任至軍器監(jiān)丞/入對/言/縣令付銓曹/專用資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無良者/上然之。
d.登進士第/累任至軍器監(jiān)丞/入對/言/縣令付銓曹/專用資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無良者/上然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調(diào)。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p>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蚪逃聵I(yè)?!睹献印分杏校骸爸斺孕蛑蹋曛孕┲x?!?/p>
c.國子監(jiān)是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學,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而非教育行政機構(gòu)。
d.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jīng)的機關(guān),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黃祖舜認為州縣應該選拔舉薦守道德講仁義的讀書人,其中品行特別優(yōu)秀的,還要把姓名報于朝廷。
b.黃祖舜曾兼任侍講,向朝廷進獻《論語講義》一書,受到好評,皇帝還讓國子監(jiān)刻板發(fā)行。
c.黃祖舜代理給事中一職時,多次制止了權(quán)貴家族之人如張浚家人、梁邦彥養(yǎng)孫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請求。
d.金主完顏亮南侵,劉汜兵敗,王權(quán)逃跑,皇帝要誅殺王權(quán)以儆效尤,黃祖舜制止了此事。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武臣守闕者數(shù)年,今素食無代,坐進崇秩,曷以勸功?(5分)
(2)熺預其父檜謀議,今不宜贈帝傅之秩。(5分)
答案:
4、【答案】d
【解析】關(guān)鍵在于“登進士第”的`固定搭配,以及“言”字后面屬于直接引語,所以后面斷開。
5、【答案】c
【解析】國子監(jiān),也是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gòu)。
6、【答案】c
【解析】文中梁邦彥家并未有什么不合理請求。另外黃祖舜只是進言朝廷,而未有“制止”請求的行為。
【解析】:譯出大意給1分;關(guān)鍵字“守闕”、“素食”、“崇秩”、“以曷”4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譯文:秦熺參與他父親秦檜的陰謀計劃,現(xiàn)在不適宜追贈他皇帝老師的官職。
【解析】:譯出大意給1分;關(guān)鍵字“預”、“謀議”、“贈”、“秩”4處,每譯對一處給l分。
【全文翻譯】黃祖舜,福州福清人??贾羞M士后,多次升遷至軍器監(jiān)丞。入朝應對,進言說:“縣令的任免權(quán)交付給銓選部門,只根據(jù)資歷,為何不委托給郡守,可以淘汰那些特別壞的人。”皇上認為他的話很對。
黃祖舜代理充任尚書屯田員外郎,后調(diào)任吏部員外郎,離京去泉州做通判。將要出行,進言說:“那些守道德講仁義的讀書人,不響應詔書求取俸祿,到老未仕。請求在科舉以外,如有學問和品行優(yōu)秀光明,孝順親長友愛兄弟至純至善的人,由縣舉薦到州,州郡延請他們到學校,來給眾多的讀書人做出表率;其中品行特別優(yōu)異的人,州郡把姓名報知皇上,這也是由鄉(xiāng)里考察推選的意思。”皇帝將他的奏章下發(fā)到禮部,就留他在朝廷任倉部郎中,后又升遷為右司郎中、代理刑部侍郎兼詳定敕令司兼侍講。黃祖舜向朝廷進獻《論語講義》,皇帝命令金安節(jié)校對,安節(jié)評價這本書明晰精粹,于是皇帝就讓國子監(jiān)刻板發(fā)行。黃祖舜推薦李寶,言其智勇雙全,皇帝下詔任命李寶為帶御器械。
黃祖舜兼代理給事中。張浚病逝,他的家人奏請留下五十多個使臣打理家產(chǎn),黃祖舜說:“武將充當空缺職務官好幾年,如今白吃飯的官員又沒有人被替換,平白地被提升為高官,用什么來勉勵眾人建功立業(yè)呢?”請求限制張家?;实塾谑窍略t功臣家的士兵保留五分之一。戶部奏請把官田授予淘汰的使臣,祖舜說:“淘汰的使臣一千六百多人,臨安官田僅為一千一百畝,計算他們的請求來分給他們官田,不超過幾十人能得到田地?!贝耸聸]能施行。保義郎梁舜弼、梁漢弼,是梁邦彥的養(yǎng)孫,都被封為閣門祗候,黃祖舜說:“閣門官不可以因為恩澤補遷?!背刂葜畡蛉噬斡椅牡钚拮?,新州知府韓彥直升為秘閣修撰,祖舜言:“修撰的官職本是給為文學之士準備的,不可憑皇帝寵幸得到?!币压实馁Y政殿學士楊愿家乞求遺表之恩,黃祖舜說:“楊愿暗地里幫助秦檜,污蔑傷害好人。”最終沒有發(fā)表這些詔命。秦熺死,追贈太傅,黃祖舜說:“秦熺參與他父親秦檜的陰謀計劃,現(xiàn)在不適宜追贈他皇帝老師的官職。”朝廷奪回追贈的官職。
黃祖舜升遷知樞密院事,金主完顏亮侵犯淮水,劉汜兵敗,王權(quán)逃跑,皇帝將要誅殺王權(quán)來警示其他人,黃祖舜說:“王權(quán)論罪理應誅殺,劉汜也不容寬恕。劉锜有大功,聽說他的病已嚴重,誅殺王權(quán)、劉汜,劉锜必愧疚憤恨而死,國家打了一次敗仗而三將皆死,這難道不是使敵人高興嗎?”皇上贊許并采納了他的意見。黃祖舜在官位上去世,謚號為莊定。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83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