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讀后感(匯總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5 10:16:03
韓非子讀后感(匯總8篇)
時間:2023-10-25 10:16:03     小編:翰墨

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jié)后寫出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韓非子讀后感篇一

七種安術(shù),前三種講賞罰、禍福、死生各自依據(jù)的標(biāo)準(zhǔn),第四和第五種講賢不肖和愚智在君主擇臣時的重要性,第六種說明君主一切行事都須遵從規(guī)矩,第七種說明君主施政要注重誠信。六種危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必須依法行事,不可破壞法制;

第二、行政應(yīng)順應(yīng)人情的自然,不可肆意妄為。

在韓非子看來,國家安危的關(guān)鍵在于君主能否以法治國。危害國家和社會的因素,首先在于統(tǒng)治者破壞法制。一個社會的法制被破壞了,為政者隨意妄為,必然使整個國家走向危亡。所以,七種安術(shù),前三種和第六種主要強調(diào)治國行政應(yīng)當(dāng)有法度規(guī)矩,任何情況下不能憑借一己的主觀情感和臆斷。

用人方面,韓非所強調(diào)的同樣是“有尺寸而無意度”。韓非認為,賢能和不賢能是需要通過辦理具體事務(wù)的檢驗加以判定的,絕不可以憑借君主喜愛還是厭惡。

第七種安術(shù)講誠信,這也是韓非反復(fù)強調(diào)的。因為法無信不立,君主言出必行,才能在全社會建立起信賞必罰的牢固信念,而賞罰是法令的核心內(nèi)容。誠信和法令都是治理國家的必要手段。君主倘若靠欺騙愚弄百姓來行政,也就意味著摧毀了君主和法令的權(quán)威,可以得逞于一時,但需要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和政治成本,而且一定不可能長久。

韓非討論安危之道時,著重分析了法治與人心之間的關(guān)系,提出:一個好的社會,應(yīng)當(dāng)是安定有序的,這符合人情人心,因為人們更喜歡在安定有序的社會中生活。法律是達到安定有序的有效手段。因此,一個理想的社會應(yīng)該是:“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臨之而治,去之而思?!?英明君主的治國之道忠于法律,他制訂的法律忠于民眾的心愿,所以用它來治國,國家就能治理得好,去掉了它,民眾就會思念。)

如此說來,“利人之所害”云云,其實都是指君主做事顛倒是非,無法無天,導(dǎo)致社會混亂。人們朝不保夕,自然“不樂生”“不重死”。一個民不樂生、民不重死的國家,其安危也就不言而喻了。

韓非子讀后感篇二

《韓非子》里有個“智子疑鄰”的典故,現(xiàn)在常被用來討論感情親疏對認識事物準(zhǔn)確性的影響問題。說實話,我覺得挺淺薄,也不那么讓人信服。

就按照那故事本身來說,事情發(fā)展的結(jié)果根本不用說,這還用想嗎,就想電視劇的劇情一樣,當(dāng)然是打110報警直接把鄰居當(dāng)嫌疑犯啦,難道還能懷疑自己兒子不成?把自己的兒子當(dāng)賊看,落下一個“子不教,父之過”的罵名嗎?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我們假設(shè),事情的真相就是是兒子監(jiān)守自盜。那么,我的意思也仍然是,我寧愿永遠不知道這個結(jié)果,寧愿永遠停留在對鄰居錯誤的懷疑中。

對所謂真相的探究,真的就比情感的平衡來得重要?我想那個父親也和我想法一樣,可能韓非子的故事里面就真是兒子偷的,父親早就知道了,可是,不是鄰居,就是兒子,換了是你,你也會毫不猶豫地斷定鄰居就是小偷。什么六親不認,法理難容,別再說這一套了,都是口頭話,到時還不是側(cè)著臉,一面不忍地舉報鄰居。這是情感作的怪,那血融于水的'感情啊,每個人都寧愿內(nèi)心愧疚一輩子,也不想看著親人的落魄痛心揪肺。

深奧的我不會,我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說籃球。現(xiàn)在假設(shè)中國隊要再跟美國隊打一場球,你讓我下注,押哪個隊?你盡可以告訴我中國隊一直沒贏過美國一場球,你盡可以告訴我美國現(xiàn)在是世界第一,你甚至可以告訴我半場人家已經(jīng)大比數(shù)拋離了,可我跟你說,我死活就是要押中國隊!盡管姚明打不進籃下,盡管大郅被人壓著來欺負,盡管全隊完全沒有了脾氣,可是,我依然會支持他,也會千辛萬苦地挑出他的好,姚明蓋了美國人的球,大巴把對手撞得滿地找牙……我喜歡nba,喜歡看美國球星打球的激情,但這都不影響我對中國隊的支持,這就是情感作的怪。

我時常懷疑,現(xiàn)代人是不是過于聰明了?親兄弟算賬,有糾紛也不找老長輩調(diào)解,卻喜歡直接奔法院了;夫妻間要自由,出現(xiàn)問題也不再寬容忍耐了,干脆搞離婚二次選擇;在網(wǎng)上看到甚至有先進的知識分子提倡,號召學(xué)習(xí)西方家庭,孩子長到18歲再要錢就給爹媽寫借條了!你看,我的天啊,多少愚昧的行為,打著理性的旗幟,沖破情感的脆弱防線。難道那一切無謂的東西,竟比感情更重要,比能相聚在一起的緣分更矜貴嗎。

我是個愚人。我自以為所謂理性或真相,永遠是相對的,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因為人間有情。時常聽到一句話叫“情有可原”,就算是最嚴明公正的法院審判官,也都一樣受到情感的左右。我一直都相信我的父母,相信我的姊妹和朋友,相信盡管我錯了,他們一樣會在背后支持我;我相信善良,相信真誠,相信這些信仰本身能夠給我?guī)碚嬲男腋!?/p>

韓非子老人家留下這個典故,所要告訴后人的真正意思,就真是要見仁見智了。我寧愿相信俄羅斯一位智者所說:理性是蒼白的,而情感之樹常青。

韓非子讀后感篇三

這幾天,我閱讀了《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里面《曾子殺彘》的內(nèi)容令我印象最深。

《曾子殺彘》講述的是曾子的妻子出門買東西,兒子纏著也要去,于是妻子騙他說,他不跟著去,回來就給殺豬給他吃。兒子就留在家里。曾子回來聽說了此事,就要去殺豬,妻子攔住了他說只是騙兒子的。但曾子還是把豬給殺了。

曾子做到了講誠信。

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豆腐。我來到賣豆腐的阿姨攤前,說:“要兩塊豆腐!”阿姨一聽,頓時就來了精神,裝了兩塊豆腐給我,還找了我一元一角。我看到那一角錢,心想一角錢算什么?能買到什么?于是就不屑地說:“阿姨,這一角錢就給你了吧,我不要了!”阿姨聽了,對我說:“干我們這行的,哪能多貪圖你的錢呢?做人要講誠信?!蔽衣犃耍t著臉低下了頭,拿了錢,腳踩西瓜皮似的溜走了。

這時,門口傳來了幾聲敲門聲,我走過去打開門。一看是阿姨,正愁一肚子氣沒處撒,剛想破口大罵,阿姨氣喘吁吁地說:“你這孩子,怎么讓你拿一角錢你就不拿一塊錢呢?!蔽业暮韲迪癖皇裁炊伦×怂频模f不出話來。阿姨把一塊錢塞在我手里,轉(zhuǎn)身就走了。等到阿姨的身影消失在轉(zhuǎn)角的地方,我才回過神來,有些結(jié)巴得說了句:“謝……謝謝阿姨?!?/p>

原來是我錯怪阿姨了。

我想:阿姨不就是“曾子”嗎?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讓我們帶著誠信,與誠信同行。

韓非子讀后感篇四

《韓非子》就是一種悲觀哲學(xué)。

任何一種思想,都能解釋身邊的世界。

《韓非子》就是一種悲觀哲學(xué)。

單純的人看這本書,自然大搖其頭,罵道這真是畜生寫的書。

可是,單純是一種惡,是比邪惡還要嚴重的惡。

自己選擇邪惡,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能解釋的通;而單純?nèi)俗鱿铝耸虑?,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就比如十字軍里面單純的騎士們。

人性本惡。

所以要提放身邊的大臣、妻妾、兒女。

“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蔽也皇窍嘈拍愕闹倚?,而是相信你不敢背叛我。

孤獨的王,冷酷的王,憂傷的王,強大的王。

這就是韓非子所假想的王。

韓非不相信人。

不相信有幸福存在。

韓非只相信人是弱肉強食。

韓非對人的認識是,人是一種趨炎附勢的動物,人為了自己什么都可以出賣。

人是什么,《商君書》中有言,“民固服于勢,寡懷于義。”老百姓只是服從權(quán)勢,而不感恩仁義。

《韓非子》中舉了很多例子,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魯國國君的園林失火,士兵都去搶財物。

國君說,我現(xiàn)在該怎么辦呢,誰救火我就賞誰?旁邊的人說,不能賞賜他們,要下命令說,誰不救火我殺誰。

命令下達,果然火被救了下來。

考慮到現(xiàn)實,我不得不說,韓非子說的對。

人就是這樣的吧。

只會考慮為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會想到報恩。

韓非子想,既然如此,請允許我以天下人為芻狗。

信任在韓非子這里,是沒有市場的。

孔子講“忠恕”,而在韓非子看來,全是不干正事的吃閑飯的人。

“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比伺c人之間,就是血淋淋的利益。

我有難,你只會趁火打劫。

讀完《韓非子》,我覺得他說的很對。

我還準(zhǔn)備找《商君書》、《戰(zhàn)國策》、《左傳》、《資治通鑒》等書來看一遍。

可是我和朋友聊了一次天,我動搖了。

我很崇拜武則天,我就說,現(xiàn)在窮人家的女孩子,尤其這些女大學(xué)生,我的女同學(xué)們,不要再和窮小子花前月下了,趕緊嫁入豪門才是正事,嫁入豪門就要開始積蓄力量,準(zhǔn)備奪權(quán)。

就像武則天一樣。

可是朋友說,人生應(yīng)該是和妻子感情深厚,朋友你來我往,孩子健康成長,武則天是很可憐的人。

朋友認為這才是正常的人生。

他認為我想的東西太偏離“現(xiàn)實”了。

而我認為他想的東西太理想化了。

我們都認為我們看到的是現(xiàn)實,對方的是“幻覺”。

我疑惑了。

人生到底該怎樣?幸福為何那么遠?我也開始心慈手軟了。

我不再那么冷酷不愛笑了。

我也開始不再一個人讀《韓非子》了。

我的觀點受到了朋友的影響。

我也開始想信任人了。

這樣下去,我做不了事業(yè)。

記憶中,很久前的我,也是愛笑,愛交朋友,愛玩,愛睡覺,愛起哄的人。

我說不清是對是錯。

我該相信什么?我該相信“真情”嗎?我該懷疑嗎?

我懷疑很多東西的存在。

道德,愛情,親情,友情,事業(yè),幸福。

我一一否定了這些。

我看到弱肉強食中強者就是道德,“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愛情,貪婪的父母和痛苦的子女構(gòu)成了所謂的親情,用過就扔的朋友,邪惡中誕生的事業(yè),一只heroin就可以解決的幸福。

是我太單純,還是什么原因?古人說,“明哲保身”,明白道理,是為了保全自己的。

自己最重要吧。

如果信仰受到他人的侮辱,我會用自己的生命來祭奠。

如果信仰受到自己的懷疑,我真的堅持不下去。

我該相信什么呢?

世界中的真理,到底是什么呢?殺戮,還是仁慈?

每一個通讀過《韓非子》的人,都會深深地被其中閃爍的智慧的光芒所吸引。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長河中,浩瀚的思想史星空里,韓非子的思想始終耀眼,雖不如儒家思想那樣被統(tǒng)治者奉為正統(tǒng),道家思想那樣被文人志士推崇,但卻真真正正推進了歷史的進程,加速了社會的進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今日仍未磨滅。

作為法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韓非子總結(jié)了前輩法家人物的思想,把商鞅的發(fā)“法”,申不害的“術(shù)”,慎到的“勢”三者結(jié)合在一起,明確闡述了法、術(shù)、勢三者結(jié)合的法家思想體系。

所謂“法”,是指國家的法律、法令、規(guī)章制度。

法必須編著成文,設(shè)置在官府里,公布與老百姓中,讓所有人都知道、都遵守。

難能可貴的是,韓非子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等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觸摸到了法治的核心思想――公平、平等。

“術(shù)”是指君主考察、舉拔、控制群臣的一整套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具體的考核、檢驗下級工作的程序,也包括一些藏于心中、不可告人的秘密心術(shù)。

“勢”是指君主的權(quán)勢。

他對

于君主來說,這三者缺一不可。

直到今天,這些思想仍然發(fā)揮著作用。

同時韓非子站在新興階級的立場上,看到了“亂世”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形成了一種發(fā)展的歷史觀。

認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進化的,不是循環(huán)往復(fù),更不是今不如昔,因此應(yīng)該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甚至還曾從人類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改變方面分析歷史發(fā)展的軌跡,接近了唯物史觀的邊緣。

他把以往的歷史發(fā)展分為上古、中古、近古和當(dāng)今四個階段,認為“上古競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謀,當(dāng)今爭于氣力”,時代不同,治國方法也應(yīng)不同,所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他嘲笑主張復(fù)古守舊,不知變通的人是“守株待兔”,他清楚地意識到新興階級代表著當(dāng)時歷史前進的方向。

這些在當(dāng)時可謂驚世之言的思想,在今天來看幾乎已經(jīng)是大家所共認的基本常識,由此可見韓非子的智慧。

韓非子人性思想的核心是“性本利”,他認為人人皆有好利惡害之心,一方面君主應(yīng)利用人的這一特性,做到賞罰分明,另一方面更要時刻警惕大臣,不要輕信他人,尤其是枕邊之人。

在《八奸》之中,“同床”位列第一,其次為“在旁”,而在《備內(nèi)》中,更是明確提出了連自己的妻子兒女也要嚴加提防。

這些觀念,雖然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認,即使在當(dāng)今他們?nèi)匀皇菍?dǎo)致違法犯罪、貪腐的原因。

同時韓非子也提出了一些解決此類現(xiàn)象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兩條就是嚴刑峻法和建立牽制考核制度。

他在《有度》中明確提出執(zhí)法者有力,國家才能強大,決不能允許他人在法律制度之外耍小聰明。

同時也在《八經(jīng)》、《揚權(quán)》、《用人》等文章中,多次提到了要運用多種手段對群臣進行考核,如設(shè)置監(jiān)察機構(gòu),公開宣傳等。

也提出在防止大臣大權(quán)獨攬的同時,更不要出現(xiàn)“胳膊粗過大腿”的`現(xiàn)象。

這些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發(fā)人深省。

韓非子的思想中也留下了許多維護加強君主集權(quán)的理論,具有明顯的獨裁、專制、反民主的色彩,成為后世封建專制主義的開端,但考慮到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狀,這些思想是有存在的理由的,事實證明也是有效的,這些思想為秦朝統(tǒng)一的封建帝國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實行的正是韓非子的一套法制理論。

不得不承認,在封建社會初期,韓非子的思想起到了強化國家政權(quán),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作用。

從總體上看,韓非子的思想屬于務(wù)實派,符合當(dāng)時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也有一些偏激的地方。

比如輕視工商階級,在《五蠹》明確提出了工商之民是危害社會的五蠹之一;否定“仁義”在治國之中的作用,認為“仁義”靠不住,批判儒、墨兩家的學(xué)說。

在《有度》中,將廉、忠、仁、義、智闡述為亂世的產(chǎn)物,更在《顯學(xué)》中,明確指出,儒墨兩家不是白癡就是騙子,與算命先生一樣不可信;忽視民眾的主觀能動性,認為民眾本來就傾向于服從權(quán)勢,須靠韁繩和馬鞭來統(tǒng)治,而民眾的見識猶如嬰兒哭鬧,不足采納。

韓非子的思想之所以未湮沒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是因為他思想的精髓就是對侵淫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的今人來說,仍然振聾發(fā)聵,受益匪淺。

它像刻薄的解剖刀,把官場政壇的血腥真實剖開;它像無情的顯微鏡,將人情世故丑陋本質(zhì)放大,這正是《韓非子》的難得之處。

因此,可以相信無論社會如何發(fā)展,韓非子的思想仍會發(fā)揮出它耀眼的光芒,指引人們前進,閃耀在中國思想史的星空中。

先秦諸子中,最另類的當(dāng)屬法家學(xué)派。

儒、墨、道三家至多是創(chuàng)立學(xué)說或是躬身實踐,法家則不然,法家的思想學(xué)說是要拿生命作交換的,用流血的方式來奠基。

流血犧牲的不僅僅是平民或貴族,其中還有法家的人物。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商鞅與韓非。

商鞅之死,簡而言之是因為其得罪了太子贏駟這個未來的國君。

韓非則不一樣,司馬太史說韓非死得很冤,入秦沒多久就被下獄致死。

連自己的主張和抱負都來不及實現(xiàn),就被李斯、姚賈陷害,死在了云陽大獄里。

從表面上看,韓非之死是因為李、姚二人的陷害。

然究其本因,韓非是死在自己的學(xué)說上的,是死在自己手里的。

作為韓國的王族子弟卻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

于是韓非閉門著書,在此期間寫下了《說難》一文。

所謂“說難”即游說國君之難。

而且,只要你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的命給搭進去。

但是,作為專制主義代表的法家一旦離開宣傳、游說人主,便一無所用其技。

所以即便知道游說之難,也要義無反顧地去游說君王。

其實從韓非入秦到韓非死于云陽大獄這一過程可以清楚的知曉,韓非只能算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家與陰謀學(xué)家,而非一個合格的實踐者。

這就是為什么韓非會斗不過同樣是陰謀家的李斯。

韓非自己在《說難》中坦言:“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比欢n非卻給秦王寫了一道書,大談存韓之益處。

韓非自稱韓國早已“與郡縣無異”,并稱秦國應(yīng)該攻打的應(yīng)該是趙國,因為趙國“聚士卒,養(yǎng)從徒,欲贅天下之兵,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計也?!壁w國才是秦國的首要敵人,而韓國早已形同秦國的郡縣了,不具有威脅秦國的能力。

秦國若是攻打韓國,只會讓“天下明趙氏之計”,對秦國沒什么好處。

此外,韓非還當(dāng)著秦王的面指責(zé)姚賈“以王之權(quán)、國之寶外自交于諸侯”。

還因為姚賈的“前科”要秦王注意。

就這樣,韓非與姚賈結(jié)下了梁子。

不過,韓非也許不知道,他的一篇存韓書,同時也和秦王結(jié)下了梁子,讓嬴政對韓非的好感度與狂熱度驟然下降。

韓非子讀后感篇五

七種安術(shù),前三種講賞罰、禍福、死生各自依據(jù)的標(biāo)準(zhǔn),第四和第五種講賢不肖和愚智在君主擇臣時的重要性,第六種說明君主一切行事都須遵從規(guī)矩,第七種說明君主施政要注重誠信。六種危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必須依法行事,不可破壞法制;第二、行政應(yīng)順應(yīng)人情的自然,不可肆意妄為。

在韓非子看來,國家安危的關(guān)鍵在于君主能否以法治國。危害國家和社會的因素,首先在于統(tǒng)治者破壞法制。一個社會的法制被破壞了,為政者隨意妄為,必然使整個國家走向危亡。所以,七種安術(shù),前三種和第六種主要強調(diào)治國行政應(yīng)當(dāng)有法度規(guī)矩,任何情況下不能憑借一己的主觀情感和臆斷。

用人方面,韓非所強調(diào)的同樣是“有尺寸而無意度”。韓非認為,賢能和不賢能是需要通過辦理具體事務(wù)的檢驗加以判定的,絕不可以憑借君主喜愛還是厭惡。

第七種安術(shù)講誠信,這也是韓非反復(fù)強調(diào)的。因為法無信不立,君主言出必行,才能在全社會建立起信賞必罰的牢固信念,而賞罰是法令的核心內(nèi)容。誠信和法令都是治理國家的必要手段。君主倘若靠欺騙愚弄百姓來行政,也就意味著摧毀了君主和法令的權(quán)威,可以得逞于一時,但需要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和政治成本,而且一定不可能長久。

韓非討論安危之道時,著重分析了法治與人心之間的關(guān)系,提出:一個好的社會,應(yīng)當(dāng)是安定有序的,這符合人情人心,因為人們更喜歡在安定有序的社會中生活。法律是達到安定有序的有效手段。因此,一個理想的社會應(yīng)該是:“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臨之而治,去之而思?!?英明君主的治國之道忠于法律,他制訂的法律忠于民眾的心愿,所以用它來治國,國家就能治理得好,去掉了它,民眾就會思念。)

如此說來,“利人之所害”云云,其實都是指君主做事顛倒是非,無法無天。人們朝不保夕,自然“不樂生”“不重死”。一個民不樂生、民不重死的國家,其安危也就不言而喻了。

韓非子讀后感篇六

如果要說一部代表先秦法家思想的著作,我認為非《韓非子》莫屬了?!俄n非子》是一部提倡法治權(quán)謀,宣揚君主專制的法家思想代表作。構(gòu)思精巧,描述非常生動,善于用樸實且幽默的語言闡述深刻的道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君無術(shù)則弊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以一無,皆帝王之具也”,這就是韓非主要思想高度概括,一個國家要安定繁榮,君王就得遵循法治、權(quán)術(shù)和權(quán)勢的法治思想。韓非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刑不避大夫,賞不遺匹夫”的主張,在《韓非子》中的《定法》、《難勢》等篇幅中都有體現(xiàn)。這就是告訴我們,法治制度下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平民百姓還是皇親國戚,也就是常常聽到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概念,這是能使國家安定的基本政策。這個主張對于后世歷朝歷代法治制度的建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治國之道的人的條件,韓非在《孤憤》中也給與了論述,“智術(shù)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同時他還對所謂“重臣”給與了解釋并且論述了當(dāng)他們掌握大權(quán)后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這一論也受到了歷史無數(shù)事實的論證。

韓非的哲學(xué)思想遵從老子的思想,是早期樸素唯物主義的代表。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他“道理相應(yīng)”的唯物主義思想,在《解老》和《喻老》通過“矛盾”的論證。就是我們很熟悉的矛與盾的寓言故事就是出自《韓非子》,這個有趣的小故事生動形象的闡述了事物的兩面性的辯證思維。韓非的有些政治方面的主張是與儒家、墨家相悖的,所以他批判孔孟和墨子。他主張依法治國,而且要用重典,他認為罪行不管輕重,只有重刑罰才能減少犯罪。很顯然是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wù)的,這是要鞏固國家的權(quán)威,但是他沒有想過這樣做卻得不到民心,有違“得民心者得天下”。韓非這些政治主張在《顯學(xué)》、《六反》中都有集中體現(xiàn)。

我們有很多非常熟悉的成語典故都出自《韓非子》,如之前列舉的“自相矛盾”,還有“守株待兔”、“濫竽充數(shù)”等,都是富含深刻寓意的成語故事。

這么看來,我們從小在無形中就受到了法家的哲學(xué)思想的熏陶了。

韓非子讀后感篇七

統(tǒng)一之后的路該怎么走,韓非并沒有給出答案。通讀《韓非子》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韓非所有治國主張的前提,是這個國家處于敵國威脅的外部環(huán)境下。然而秦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之后,威脅就徹底消失了、如何在天下太平下治國,韓非似乎沒有想到。也許他想到了,可還沒來得及寫出,就死在了秦國的大獄里。

那今后怎么辦?這個問題擺在了秦始皇君臣的面前。

于是我們在《史記》的《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看到了李斯與淳于越的爭論。很多人都認為這場辯論代表了法家(李斯)與儒家(淳于越)思想的碰撞。最終李斯贏得了勝利代表了法家的勝利,隨后的焚書坑儒更標(biāo)志著儒家在秦朝的徹底失敗。于是秦朝繼續(xù)奉行法家的治國路線,結(jié)果搞得不得人心,最后在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才統(tǒng)一的大帝國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就灰飛煙滅了。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賈誼說是。他在給漢文帝的奏疏就明確的表示,正因為商鞅在秦朝走法家的路線,使人們個個不講仁義禮儀,風(fēng)俗敗壞,人心大亂,才會落得“身死國滅,為天下笑”的下場。

那我們就來看看秦朝,準(zhǔn)確的說統(tǒng)一之后的秦國到底有沒有完全遵循韓非的主張呢?

答案是否定的。

《韓非子》很明確的表示,國家的強大是建立在耕戰(zhàn)之上的,那么我們就來看看統(tǒng)一之后秦始皇有沒有注重這兩項呢。顯然他更只重視了“戰(zhàn)”:他派蒙恬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從匈奴手里奪取了河套地區(qū),并征伐大量的民夫修筑長城,還修建直道方便軍隊的調(diào)動和糧食的運輸。應(yīng)該說統(tǒng)一后秦始皇在武功方面下的功夫不比統(tǒng)一之前要小??稍诒U限r(nóng)耕的舉措,在《史記》當(dāng)中卻十分罕見,這跟漢初歷代皇帝頻頻發(fā)布詔書恢復(fù)農(nóng)業(y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征匈奴、修長城、建阿房宮,以及無休止的巡游,不僅嚴重的破壞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任性的放縱自己窮奢極欲,這其實跟韓非的主張完全背道而馳。

只有在這個基礎(chǔ)上君主實行威權(quán)政治才能行的通。而秦始皇卻只顧獨斷專行,卻忘記了來獨斷專行的資本是什么?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及至后面的二世,更是張口韓非閉口韓非,可偏偏沒有領(lǐng)會到韓非的精髓或者說核心,結(jié)果樹威樹得越狠,秦朝完蛋得越快。所以我認為,秦朝“成也法家、敗也法家”的說法是不準(zhǔn)確的。實質(zhì)上,從戰(zhàn)國到秦朝,社會是處于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轉(zhuǎn)型。那么在戰(zhàn)國時期產(chǎn)生的思想,也面臨著轉(zhuǎn)型的問題。如何讓法家的思想成功轉(zhuǎn)型,從統(tǒng)一的法寶變成治國的法寶,顯然秦始皇沒能向歷史交出滿意的答卷,這才是秦國從強盛迅速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韓非子讀后感篇八

《韓非子》是一部傳遞法家思想的歷史名著?,F(xiàn)在我用最淳樸的語言來向你介紹《韓非子》中的四則寓言故事。

一: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這篇短小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呢?經(jīng)韓非子所說,又經(jīng)歷考證,韓非子是為了告誡君主:“現(xiàn)在社會上的言論,都說一些漂亮動聽的言語,君主往往只看到了它們表面的文采而忘記了它們是否有用”

二: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這篇幽默的小短文,在我看來,這是韓非子要告誡人們?nèi)粢`活干事,不能像鄭人一樣固執(zhí),在生活里,不能受某樣?xùn)|西約束自己,那么你最后必定會鬧出一個像鄭人一樣的大笑話,更深層的意思是讓我們不要注重尺碼這樣物體的表面。

三: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此故事短小精悍,一語道破,告訴了人們要做一塊真材實料,不可以像南郭處士一樣,渾水摸魚,濫竽充數(shù),另外,此文章還從側(cè)面批評了當(dāng)時君王的昏庸無能,為了一個處士,在民間搜刮幾百人的糧食供處士享用。

四:韓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誠不。

《韓非子》雖然非儒家文化,但其反應(yīng)的道理本質(zhì)未改,對做人很有幫助,希望更多的人去體驗一把法家文化。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83605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