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編寫教案的重要原則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學習。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一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豐富深沉的語義2.了解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按感悟、聯(lián)想、思考的步驟學習課文2.重視品味、學習和借鑒作者的語言技巧。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二、介紹背景及作者: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抑制的思鄉(xiāng)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
端木蕻良(1912-1996),遼寧省昌圖縣人,先后畢業(yè)于南開和清華,學生時代即開始創(chuàng)作,是東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泛汀恫苎┣邸啡?、訂正字音:
端木蕻良熾痛胸膛噴涌泛濫白樺林嗥鳴
山澗斑斕碾豐饒污穢讕語怪誕
亙古默契田壟蚱蜢鎬頭
四、嘗試有感情地朗誦你喜歡的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要求:1、標出你有疑問的字詞和語句。2、標出你喜歡和深受感動的語
五、整體感知:
1、主要內容:
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xiāng)的呼喚,我的內心為此熱血沸騰!
第二段的主要內容是:故鄉(xiāng)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fā)誓要為故鄉(xiāng)母親而戰(zhàn)斗而犧牲!
本文的結構內容看似復雜,實則線索清晰,結果簡單。兩段文字一氣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傾瀉,在結構上有如雙峰對峙,又婉若對仗工整的一副長聯(lián)。
2、結構特點:
思考:本文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
結構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最后直接抒情。
內容相同:都有對故土的回憶和描繪。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1、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
2、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
3、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4、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
類似句子可用換字比較法進行賞析理解,體會詞語的表現作用
六、布置作業(yè):背誦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句段。
第二課時
一、問題討論:
碧綠的白樺林、奔流似的馬群、蒙古狗、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煤塊、赤色的足金、悠遠的車鈴等等;有必要,刪去不好,因為這些都是關東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著關東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讀者充分了解關東大地,感受關東大地的美麗富饒,也可以喚起讀者的想象。
“土壤的香氣在田野里飄揚。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空氣里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秋天,銀線似的······選擇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群、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
小組討論: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于“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fā)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越地發(fā)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fā)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fā)出的誓言”。
含義:作者思鄉(xiāng)的心情就像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就要噴涌而出。
“紅熟的漿液”表層是指“大地深處沸騰的漿液”。深層是指作者內心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般。
作者愿意為了土地不惜奮斗,為了美麗的東北故鄉(xiāng)而奮斗,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表達了強烈而深沉的愛國之情。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wěn),但隨著作者情緒的一步步激動,作者就不滿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詞“她”了,于是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這在修辭上叫“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二、歸納主旨:
作者通過抒發(fā)對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的關東原野的眷念之情,表達“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對國土淪喪的壓抑之情,充滿深沉的愛國熱情。
三、拓展延伸:
交流學完本文后的感想?寫一篇歌頌家鄉(xiāng)的短文,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鼓勵學生對家鄉(xiāng)描寫贊美)。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土地的誓言》,我們要熱愛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土地,因為土地以寬厚似海的胸懷哺養(yǎng)著華夏兒女,土地以豐腴肥厚的身軀滋養(yǎng)著炎黃子孫!我要為土地吟一首詩,那就是土地之詩;我要為土地譜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請允許我輕輕地撥動琴弦,為你歌唱“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勞動,為她打扮,為她梳妝……”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配練》二三四。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二
教學創(chuàng)意:
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由教師指導,自主獲取知識,擴展課堂教學;配以音樂感染學生。
教學結構:
情境導入
——整體感知——品味精彩語句——擴展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計算機lanstar教學軟件、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范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并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p>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后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guī)。對于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后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fā)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布置作業(yè)
(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三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
2、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品味賞析細節(jié)描寫;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方法誦讀法、品析法、精段閱讀法、資料助讀法
課時安排:2~3課時
(第一課時)
同學們熱不熱?(熱),是不是很想快點到秋天,那樣就涼快了?
的作家史鐵生最喜歡秋天的菊,更對秋天產生了懷念之情,那今天讓我們共同欣賞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課題)
1、作者簡介:
史鐵生雙腿癱瘓又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因突發(fā)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愿,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yī)學研究;年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3、誦讀課文,初析文章
讓學生細讀一遍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明確:深沉、略帶傷感、“我”:不耐煩、暴躁,母親:央求、親切
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帶著以下問題品味課文
(1)你覺得“我”是一個什么脾氣的人?(性情暴躁、脾氣暴怒)
(3)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知道母親愛什么?那文章中提到的作者幾次秋天看菊花?(3次,母親,我)
(4)作者前后生活態(tài)度有什么改變?(用文中語句回答)是誰促進了作者生活態(tài)度有了那么大的轉變,以至于直接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母親)
4、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第二課時)
(對文本細節(jié)的剖析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讀出其中的情味。這些細節(jié)應該是滲透著愧疚、追悔、懷念的。品析與朗讀、表演相結合。)
第一次賞花(精析第一節(jié))
首先,師邊有感情的朗讀第一節(jié),邊逐句分析人物性格。
其次,找出重點分析
1.一組對比性的動詞:(動作)
“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著
母親:躲出去聽我的動靜進來撲過來抓住忍住哭
明確:母親忍受著我暴躁的脾氣,忍受著兒子癱瘓對自己的打擊,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堅定的鼓勵兒子。
2.一組重疊詞:(動作、神態(tài))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
明確:刻畫了細膩深沉的母愛,她讓“我”盡情地發(fā)泄心中的苦痛,又強忍著內心的悲傷。突出母親的謹慎小心和慈愛細心。對兒子的體諒、包容和理解,無私的關愛呵護兒子。
第二次賞花
1.母親為什么“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
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母親不同的態(tài)度和心情。
我:“什么時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央求般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結合兩次賞花體味情感
(1)我對母親情感的變化
一組否定含義的詞: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沒有回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明確:自己從沒有考慮過母親的感受,從未為母親著想,對母愛的渾然不覺,母親的去世激起了“我”對生命的感悟,對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2).母親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語言)
a、“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b、“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
明確:母親本要和我相依為命,共度難關的,臨別人世時母親對孩子是多么不舍、牽掛和惦記。
第三次賞花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戳司栈?。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艷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為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托。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懷著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地痛心與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史鐵生筆下對親情的回憶與感悟,讓人感覺親切而意味深長。
思考:文章題目為什么叫“秋天的懷念”,作者懷念的是什么?
明確:懷念母親對兒子博大無私的愛;懷念母親堅毅的性格;以勇敢面對人生的決心,以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板書設計
人物形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雙腿癱瘓暴怒漫不經心重面生活
“我”暴怒無常發(fā)火馬虎應付好好兒活
性格暴躁“我可活什么勁!”無所謂
體貼細膩勸阻喜出望外
母親執(zhí)著堅毅忍住哭聲不知所措臨終牽掛
“好好兒活”興奮投入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四
課 ? ?型:新授課
研究課題:培養(yǎng)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學創(chuàng)意:
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由教師指導,自主獲取知識,擴展課堂教學;配以音樂感染學生。
教學結構:
情境導入??——整體感知——品味精彩語句——擴展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計算機lanstar教學軟件、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范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并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后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guī)。對于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后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fā)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布置作業(yè)?(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五
同學們,我們已經疏通了《木蘭詩》的字、詞,串講了詩句的大意,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首詩。先檢查一下朗讀作業(yè)完成情況。
點一生讀課文。
一生評議:她讀的很流暢,但前后語調一致,沒有區(qū)分悲傷、憂愁和喜悅的感情。
師:同學們讀的很不錯,評的也很不錯。這堂課我們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讀出對人物的感情,對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斷對一個人該持有什么樣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練習。
代父從軍?5——6
辭官還鄉(xiāng)?3
征途想家?4——5
屢建戰(zhàn)功?1——4
一生上去連線,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結論為:
代父從軍?5——6
辭官還鄉(xiāng)?3
征途想家?4——5
屢建戰(zhàn)功?1——4
生:代父從軍、征途想家、屢建戰(zhàn)功、辭官還鄉(xiāng)。
師:很好,思路很清晰。這就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么一篇千古傳誦的名篇,這么一個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fā)現的,擦亮靈魂的眼睛,從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鏡頭,讀一讀精彩的片斷。
生:木蘭征戰(zhàn)回家時,“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情景很感人。
師:能不能具體點?
生: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都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么多年,擔心了這么多年,木蘭回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
師:說的好。
生:我覺得木蘭很不簡單,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個花家的小女子,大膽地走向戰(zhàn)場,克服了想家、思念親人的情緒,與男兒一樣過著艱苦的野外露營生活,立了大功,我覺得她很勇敢、堅強。
師:不錯。你剛才說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聽了可能要不高興的,你覺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兒。
師:改的好。我覺得你的感受很細膩,注意到了一些細節(jié)性的東西。把表現木蘭征途想家的段落給大家朗讀一遍,好嗎?(生讀)
生:木蘭辭官還鄉(xiāng)的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對爹娘是那樣孝順,為了孝順,把一個女孩子最寶貴的青春留在了戰(zhàn)場;為了孝順,她舍棄許多人苦苦追求的榮華富貴,回家報答雙親養(yǎng)育之恩。
生: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娘親啊!
師: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師:有沒有人能唱,一丁點?
生唱:平了……賊……兒……
生:孝敬爹娘。
師:還有呢?
生: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
生多人:勤勞、孝順、勇敢、剛強、機智、有短識、純樸高尚。
師:這么多優(yōu)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實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提議,每人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熱情謳歌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女兒花木蘭。這里有幾個參考題目:
1.爹爹,讓女兒替你去出征
2.媽媽,我回來了
3.英雄頌歌
4.中國,請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5.絕響
師: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fā)前,送別,征戰(zhàn)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開始吧,說不定你有詩人之才而你還不知道呢。
生寫。
師:把自己的詩跟大家交流一下,誰先來?
生:朝廷軍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戰(zhàn),花家沒有男子漢,我愿替父去出戰(zhàn)。(掌聲)
師:還挺壓韻的,寫的不錯,下一位?
生:古往今來幾英雄,木蘭當數排第一,英勇機智殺數敵,是我中華好兒女。(笑,掌聲)
師:啊,是一首打油詩嗎,也還不錯。
生:看,火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木蘭啊,勇敢地代父從軍!老母親,淚眼簌簌,再三囑咐兒要小心;老爹爹,顫顫巍巍,送嬌女踏上征程。木蘭,你是咱中華民族的好兒女,我們?yōu)槟泸湴?,我們?yōu)槟阕院溃。ㄕ坡暎?/p>
師:不錯,結尾還可改含蓄一點。
生:匈奴們去死吧!讓木蘭的劍,沾染敵人的血;讓木蘭的精神,輝映著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兒不會辜負您,請您等待兒凱旋歸來的那一天。(掌聲)
師:有氣勢,散發(fā)著一股英雄豪放之氣。
生:娘呀!是你把我養(yǎng)大,教給我勞動謀生的本領;爺呀!是你教我武藝,使我成將不死沙場。爺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報答不盡!(掌聲)
生:媽媽!媽媽!兒回來啦!兒不孝!兒不孝!沒能留在您的身邊。今天,兒回來了,再也不離開您了!您知道嗎?兒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平了賊兒快馬加鞭,兒趕回來孝敬您?。。ㄕ坡暎?/p>
師:誰言兒不孝,兒還是孝的,那是一種大德大孝。大家的詩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了詩的殿堂,詩的海洋。老師也寫了一首,念給你們聽:
歷史,請永遠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當侵略者的鐵蹄踏碎了你
一個普通女子的生活夢想
你義無返顧的邁出了
這歷史的、壯麗的、詩的一步
天空的雄鷹被你驚呆了
廣袤的中華大地被你驚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義的你驚呆了
是雙親的恩情養(yǎng)育了你
是北方這片柔情的土地滋潤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蘭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蘭(掌聲)
師:同學們的詩寫的很好,老師寫的也不錯,為什么我們都能寫出這么好的詩?
生:因為我們走進了木蘭的內心世界。
生:因為我們都喜愛木蘭。
師:的確,不是我們的詩寫的好,是木蘭這個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應該與詩相配。放聲朗讀,把你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吧?。ㄉ杂勺x)
師:誰愿意為大家朗讀?
生讀。(掌聲)
師:評一下,還有一點什么不足?
生評:前面還可以,后面喜悅的感情沒讀出來。
生評:“旦辭爺娘去……”一節(jié)應讀出木蘭的想家、孤獨、想哭的心情。
生評:段和段之間沒有停頓。
師:把這些意見揉進朗讀中去,效果會更好,還有誰愿為大家朗讀?
生讀。(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師:讀的真是棒極了。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了木蘭的精神品格,我們才可能朗誦的這么好。大家對這首詩還有什么疑問,提出來一起解答。
生:木蘭回鄉(xiāng)后怎么不去相親?
生:她當然要去相親的,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就拍了木蘭相親的事。
生:木蘭回來了,家人是笑還是哭?
生:母親也許會哭,弟弟肯定會笑。
生:這眼淚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母親的哭,是高興的哭;母親的淚,是含笑的淚。
生:花木蘭為什么要去從軍?
生:因為朝廷要她父親出征,而父親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蘭又沒哥哥,她弟弟還小,所以只有她去。(掌聲)
生:為什么她姐不去?
生:因為她姐沒她那么勇敢。
生:因為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能成為花木蘭。(掌聲)
生:木蘭為什么不當官?
生:因為木蘭的生活理想是守在親人身邊,過一個普通婦女的農耕生活。
師: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終生無怨無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yè),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下課?。ㄕ坡暎?/p>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六
一、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樹立學好本領將來報答故鄉(xiāng)養(yǎng)育之恩的決心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豐富深沉的語義
2.了解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三、過程與態(tài)度目標
1. ? 按感悟、聯(lián)想、思考的步驟學習課文
2. ? 重視品味、學習和借鑒作者的語言技巧。
導學思路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悟
2.導師配樂范讀課文第一部分。
4.全體同學配樂朗讀課文,感悟和體會作者對故鄉(xiāng)的一片赤子之情。
三、學習探究
1、 ? 課文第一部分寫了什么內容,是怎樣寫的?
(1)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自主閱讀思考,并在課堂筆記上記下自己的感悟。
(2)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師生共同總結明確:
2、 ? 指導學生按上述方法探討課文第二部分的內容與寫法,明確:
四、拓展閱讀
閱讀孫犁的《老家》一文,完成練習
老 ? ?家
孫 ?犁
現在,夢中思念故鄉(xiāng)的情緒,又如此濃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實在說不清楚。
是的,從我這一輩起,我這一家人,就要流落異鄉(xiāng)了。
人對故鄉(xiāng),感情是難以割斷的,而且會越來越縈繞在意識的深處,形成不斷的夢境。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舊的終歸要消失。
1、查詞典,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寒暄 ? 解嘲 ? 縈繞 ? 桑梓 ? 情節(jié)
2、解釋“夢中每迷還鄉(xiāng)路,愈知晚途念桑梓”這兩句詩的含義。
3、作者說“這些年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也不想再回去了”為什么?
4、文章末尾“但是,新的正起突起,舊的終歸消失”是什么意思?
五、仿寫訓練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七
1、引導學生反復吟詠,熟讀成誦。
2、細細品味,重點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課型設計
品讀課
預習要求
了解作者及“曲”的有關常識。
教學設想
馬致遠的這首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流暢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復吟詠、細細品味的佳作。全文僅5句,28字,純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卻做到了簡約與深細相依,靜景與動景相映,景色與情思相融。教學中為避免空洞、枯燥的講解,宜采用多種形式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誦讀、配畫、改寫等形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畫、說、寫中受到熏陶,培養(yǎng)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并小結,之后投影關于“曲”的常識。
關于“曲”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古典詩歌體裁。它是配樂歌唱的詩。
曲有散曲與劇曲之分。只供清唱吟詠之用,不進入戲劇的散篇作品,叫散曲;進入戲劇的唱詞,稱劇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兩種。
《天凈沙、秋思》就屬散曲中的小令。
二、誦讀,整體感知內容。
1、課題及作者:
課題由兩部分組成,與詞相似,“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即“秋的思念”。
作者馬致遠,元代戲曲家,有“曲狀元”之稱。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是一首需要反復吟詠、細細品味的佳作。
2、學生自由誦讀。
提示:朗讀應講究抑揚頓挫,在朗讀中要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與詩人同悲同喜。
3、檢查誦讀情況。
通過抽讀,小組讀了解情況,并對誤讀的地方予以更正。
4、聽范讀。
5、給這首曲配一幅畫。
激趣:有個詞叫“詩情畫意”,說的是具詩畫的意境,詩畫這兩種藝術形式往往融會在一起,即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好畫,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筆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間筆畫)。
(1)學生動筆繪畫,教師巡回觀察。
(2)完成后讓學生互評優(yōu)劣,并對優(yōu)勝者予以表揚
(3)出示教師的簡筆畫。(投影在大屏幕上)
6、熟讀成誦。
三、品味,體會獨特的意境和奇特的表現手法。
1、思考:
(1)曲中哪些語句寫景?寫了多少種景物?(用“____”畫出),并用括號括出這些景物特征的修飾語。
(2)文中哪句抒情?抒寫了一種怎樣的情懷?它與曲中的景物描寫有何關聯(lián)?
2、品味語言,體會獨特的意境和表現手法。
作者寫景,既不夸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語言凝練,言簡意豐,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請你張開想象的翅膀,翱游其間。
讓學生用“從(詞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的句式說話,品味意境,填補作者留下的藝術空白。
或用“我認為用得好(或寫得好),好在”的句式說話,體會其奇特的表現手法。
學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對于想象力豐富、語言有獨創(chuàng)性的學生要及時表揚。
3、教師在學生將這首詩的意境和表現手法挖掘夠了基礎上讓學生動筆寫。
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簡短的寫景、抒情散文。
要求:緊扣原作,展開想象,盡量填補作者留下的藝術空白。
4、當堂抽查學生的改寫,并作評價。?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八
一、故事導入。
本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見上文)
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
(一)讀課文
1.聽一聽
聽老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時,請同學們圈點勾畫生字詞。
2、記一記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你勾畫了一些生字新詞,你為什么覺得它們重要?
3、想一想
本文向我們講述一個什么故事?(閱讀提示: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來進行概括。)
(二)、再讀課文
1、再讀課文,感知文意。
注意文中四個人物的情態(tài)表現,結合課文說說“我”這個人怎么樣?妻子、母親、兒子的性情又怎么樣?(閱讀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無形的。例如,“我”說“走大路,委屈了兒子,沒有寫兒子的反應,應該加以想象,也沒有寫妻子的反應,也應該加以想象。)
2、在散步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兒?(瀏覽第六、七段)
(1)合作探究:在解決分歧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誰的權力最大?
(可以說每個人做得都好,研討中對每個人物作簡要的分析并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注意品評,讀出感情。)
(三)、品讀
1、讀一讀
從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2、品一品
這篇短文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這是本文語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句式整齊,互相映襯,很有情趣,寫出了一家人的和諧、溫馨。例如: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請從文中再找出幾個這樣的句子,反復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再完成以下練習。
a、 整個小區(qū)內,王老師家的燈,總是清晨亮得最早,______________。
b、 珍惜時間的人,把時間當做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一悟。
這樣平常的小事兒,作者卻能反映出一個重大的主題,這樣的寫法就是“以小見大”。找出文中有預示性的句子。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文中第六段,一處把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說成“分歧”;請你和同學一起,找出文中另外幾處這樣寫的地方,探討以下三個問題:
a、這篇短文為什么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b、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把你的看法,或和同學交流的意見大膽寫在下面)
c為什么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這么鄭重其事?
4、預習過程中,你還發(fā)現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趕快提出來吧!
三、總結梳理
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九
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
投入了我軟軟的柔波。
我流過一座森林,柔波便蕩蕩地
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過一座花叢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艷的花影兒
編織成你的花冠。
無奈呀,我終于流入了,流入了那無情的大?!?/p>
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吹折了花冠,擊碎了裙裳!
我也隨著海潮漂漾,漂漾到無邊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兒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
9.給全詩分三層,并簡要概括層意: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10.詩中的“無心”隱喻的是。
11.“無心”的.“我”和“無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兒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現了什么?
13.“小河”最終歸入無情的大海,暗喻了。
14.本詩前半部分的感情是,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15.“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16.全詩借助什么物象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詩中的比喻有什么好處?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十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運用好詞好句,學會寫簡短的解說詞。
2、能力目標: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感悟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閱讀想象畫面,欣賞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媒體的運用ppt課件
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1、師:相傳在四百年前廣東新會的天馬村有一條小河,河中有塊泥潭小島,一天一只仙鶴看中了這兒環(huán)境優(yōu)美便銜來一根榕樹枝,說也奇怪這棵榕樹很快的生長起來枝繁葉茂,遠看像浮動的綠洲。一個美麗的清晨,這只仙鶴帶來了成千上萬只仙鶴,每于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嘎嘎呼喚,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為壯觀。那一片和鳴諧調的天籟之聲,“人間那得幾回聞”,成了南國的一道奇觀——鳥的天堂。板書課題《鳥的天堂》。
3、質疑:“鳥的天堂”指什么?為什么叫“鳥的天堂”?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次序時間作者見到了什么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品讀“美麗奇特的大榕樹”
在學生整體感知后,進行自主閱讀,要求:找出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各抒己見。
1、師板書(畫一棵榕樹)一株榕樹便天堂,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觀看視頻資料)
2、你看到了一顆怎樣的樹?(大、綠、茂盛、生機勃勃……)要求學生把他想到的寫在黑板榕樹上。
3、作者看了榕樹后有什么感慨?(板書:“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4、認真讀讀課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點: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茂盛的榕樹,看不見主干在什么地方。
師:四百多年前,河中一個泥墩、一棵榕樹長期繁衍,形成枝葉覆蓋1萬多平方米。相當于150個多媒體教室那么大)(哇!)
師:稱贊它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我有機會看請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樹木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進泥土里。
教師結合課件介紹畫面
師:稱贊它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上,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師:怎樣理解“臥”?
師:稱贊它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齊讀第7自然段。
(2)生命力旺盛的特點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四):總結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十一
1、掌握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中描寫母親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理解母親是怎樣關心照顧“我”,體會母親細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間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父母親的情感。
1、讀懂課文,體會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感悟人間真情。
2、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來表達真情實感。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搜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了解作者。
課時安排:
2課時。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自姼?-----課件出示冰心的《紙船――寄母親》。
3、教師進行總結性引入:是啊,這首詩歌道出了詩人冰心奶奶的心聲――用紙船寄托對母親的綿長思念。思念母親,是因為母親的偉大無私。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同樣表達無愛的偉大無私,和子女對母親的綿綿思念的課文――《秋天的懷念》。
4、板書課題,帶領學生深情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
冰心的《紙船――寄母親》語言平實樸質,情感真摯,扣人心弦。以此詩都如新課,容易勾起學生內心情感的涌動,激發(fā)學生探究課文的迫切欲望。同時,也為本文授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誦讀中感悟真情,做好了情感鋪墊。
1、播放課文錄音,師生齊齊靜心聆聽。
2、自由交流:聽了課文錄音,你知道了些什么?
設計意圖:
《秋天的懷念》一文感人至深,課文的錄音如泣如訴,再配上音樂的渲染,讓文本與師生內心情感共生。“靜心聆聽”給師生帶來的定然是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禮,課文已經開始占據學生稚嫩而易動情的心靈,有一探為快的欲望。
3、師生共同交流作者的境況和寫作背景。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fā),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表達了作者在病中的思想變遷,只是這種思想的變化蘊含在母愛和愧疚中。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十二
(一)知識教學點
掌握文學常識及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領會“熟能生巧、藝無止境”的道理,使之力戒驕傲自矜的不良習氣。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欲抑先揚,波瀾橫生的構思美,以及人物刻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情趣美。
二、學法引導
1.學習這篇課文,可以先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反復誦讀課文,以達到熟背。
2.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疏通全文,理清故事的脈絡,了解故事的內容,領悟“熟能生巧,藝無止境”的道理。
3.揣摩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來安排材料,做到詳略得當,且怎樣通過生動傳神,細深入微的描寫來突出人物性格的。
4.寫一篇瀆后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求統(tǒng)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掌握文言實詞含義,積累文言詞匯,能夠準確直譯文章。
解決辦法: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教師明確重點、難點處的字詞含義,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去感知。
2.難點
分析文章寫作特色及人物性格。(在疏通文意基礎上,請學生來復述故事概梗,從而總結出文章情節(jié)起伏,人物性格復雜,描寫細致人微的特點。)
四、課時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教學掛圖。
3.學生制作生字新詞的知識卡片,課堂交流。
六、師生互動設計
1.強化誦讀訓練,指導學生識記文言實詞含義。
2.準確直譯文章,能夠當時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3.理清文章結構,明確主旨。
4.通過課堂討論分析文章寫作特色。
七、教學步驟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位優(yōu)美的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2、揣摩語言,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課前準備:
1、學生熟讀課文,會生字,能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了解作者的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對,我們說到北方冬天的時候,我們的腦海里總是浮現出那白雪皚皚的畫面,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也會想到呼嘯的北風,迎面如刀割的凜冽寒風。總之,北方的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既有美麗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風。然而,在北中國有這么一個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而且冬天里沒有呼嘯的寒風,卻有著無限的溫暖,那水不但不結冰,反倒冒著點熱氣,同學們,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老舍的腳步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溫情吧。
二、板書課題:濟南的冬天——老舍(課件顯示)
三、作者簡介
作者原名舒慶春,我國現代作家,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他所寫的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作品,在中國文壇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散文也寫得清新優(yōu)美,《濟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過很多地方,如英國的倫敦,山東的濟南。他曾先后在濟南住過七年,雖然僅僅是七年,但時短情長,他對濟南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把濟南稱作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正因為這樣,所以作者在寫濟南的時候,是懷著深厚的感情來寫的。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作者的深情吧。
四、朗讀感知:播放示范錄音,在聽錄音的時候,要聽準字音,注意語速、語氣和語調。
邊聽邊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濟南的冬天?
五、生字詞的掌握
(一)讀一讀,寫一寫
(二)解釋重點詞語
六、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天氣、山和水)
七、思考: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是什么?(無風聲、響晴、溫晴)
八、思考: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那么文中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的。(通過對比的手法,與北平、倫敦和熱帶對比,突出了濟南是塊寶地,流露出了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
九、思考:作者分別寫了什么環(huán)境下的山?山的特點分別是什么?(陽光下的小山、小雪下的小山和城外遠山,特點分別是可愛、秀氣和淡雅)
十、思考: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暖、綠、清亮)
十一、美的欣賞: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
十二、美的發(fā)現:劃出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并寫出自己的體會。
提示:我認為__最美,美在__。
十三、美的創(chuàng)造:導游冬天的濟南
請同學做小導游,追隨老舍的足跡,向游客介紹冬天的濟南。
十四、課堂小結
十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并注音。
2、寫作練習:寫家鄉(xiāng)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來寫。?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96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