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近代史讀后感(案例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7 21:09:02
專業(yè)近代史讀后感(案例18篇)
時間:2023-10-27 21:09:02     小編:翰墨

讀后感是讀書后基于個人的理解和感受所寫下的一種心得體會。那么在寫讀后感時,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們可以從書中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閱讀后的感受是每個人獨特的,以下是一些讀者們的寫作感受,或許你會有共鳴。

近代史讀后感篇一

不知不覺這門課程已經過去,雖然很短暫,只是概括地敘述了這段歷史,但這門課程卻留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鴉片戰(zhàn)爭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關注世界形勢、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暫時地鎖住了他人,卻永久的鎖住了自己。缺乏對世界形勢的正確認識,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當時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被資本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驚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軟弱無力,以及賣國求得茍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關在鳥籠的鷹,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鷹,長期的安逸無憂會使翅膀軟弱無力,只有將之放飛蒼穹,不斷經歷風雨饑餓,才能使其啄鋒爪利,成為真正的強者,鴉片戰(zhàn)爭以前的清政府統(tǒng)治的中國就是一只被關在籠中的鷹,臃腫無力,鴉片戰(zhàn)爭打破了其閉關鎖國的牢籠,將之放入殘酷的現(xiàn)實中去,不斷地打擊,不斷地經歷風雨,終于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專制這層厚厚肥肉。因此,只有緊跟世界局勢,不斷使自己接觸這世界的殘酷競爭,才能更好的發(fā)展提升自己,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

抗日戰(zhàn)爭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論你是國土面積世界第三大國,還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國家,都不例外,一個相當于中國一個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國發(fā)動了八年的抗戰(zhàn)才能將他徹底打敗,這是一種什么實力,這更可突出實力的重要性。我們渴望和厭倦戰(zhàn)爭,但我們不能將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壞決定我們的命運,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處境要靠自己來爭取。

因此,必須加強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的實力來保護自己才是可靠的。

解放戰(zhàn)爭讓我們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實地為人民著想,才能得其擁護。代表大地主階級,買辦性大資產階級的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權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進行獨裁統(tǒng)治,雖然擁有優(yōu)勢的兵力,優(yōu)良的武器,占據著國內重要的城市,在戰(zhàn)場上卻是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被趕到中國臺灣,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卻是越戰(zhàn)越勇,越戰(zhàn)兵力越強大,最終取得這場力量懸殊的戰(zhàn)爭。關鍵是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決了農民關心的根本問題——土地問題。不論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農民的利益為主要目的,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農民為自己利益而進行的斗爭,使廣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一致抗敵,最后在劣勢情況下取得勝利。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歷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里面的每個片段都記載了各階層人民的經驗和智慧,只有懂得這些道理才能勝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已流傳了千代,但真正能夠弄懂的卻是沒有幾個,中國共產黨的出現(xiàn)將這一理論運用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最終引領了一個新的時代。

如今歷代國家領導人都非常注意發(fā)展及解決三農問題、實施科學地發(fā)展觀,廢除“皇糧國稅”,正使中國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端,我們有信心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前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代已經在不遠處向我們揮手致意。

懷著崇敬的心態(tài)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后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全盤西化”

口號

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蛟S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chuàng)的學術傳統(tǒng),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后,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tài)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tǒng)”所取代。這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可以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很輕松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該了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么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么產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帶給自己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近代史讀后感篇二

看了《中國近代史》這本書讓我感觸頗多。

存在》等著名論斷,鼓舞了氣勢。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傾”錯誤,采勸直面攻擊”“機會主義”錯誤,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遵義會議”解決了在當時具有決定好處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并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展了“萬里紅軍長征”,挽救了黨的實力。

接下來的毛澤東領導時期讓我折服,抗日戰(zhàn)爭全過程、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無時無刻讓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審時度勢、先見性與戰(zhàn)略性。他能夠在危機關頭作出決定性的正確決定,能夠在讓士氣低落的戰(zhàn)士看到勝利的曙光,能夠顧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能夠不顧個人安危、挺身情愿走進蔣介石的圈套里,他能夠“熊掌與魚兼得”、看清國民黨本質、制定周密計劃,他能夠看清國際國內環(huán)境、看出世界發(fā)展主流、抓住機遇。建國后,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改造(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同時并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大躍進”“__十年”,毛澤東盡管有錯誤,但是“人無完人”,“熟能無過”年紀的上升也會使決定產生錯誤思想。每個人都有思想,作為領導更期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他是為國家而急、為國家經濟發(fā)展而急、為社會進步而急、為深陷貧困的廣大人民群眾而急。他有被中國人民稱頌的資格與權利!

近代史讀后感篇三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說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告訴了我不少關于晚清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雖然我們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但是時勢造英雄,中國的英雄們經過一番努力的戰(zhàn)斗,最終換來了今日的安寧與和平!

197月1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終于誕生了!共產黨人用嶄新的理論和務實的精神為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沉寂多年的中國大地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為了拯救災難深重的祖**親,共產黨人前仆后繼,嘔心瀝血;為了祖**親不再受到欺凌,一批批共產黨人燃燒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那封建黑暗勢力的絞殺下,在帝國主義的炮火中,共產黨人用自己的脊梁筑起中華民族不朽的長城。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趕走了侵略者,帶著對光明的憧憬,一步步走出暗無天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

祖國大地萬象更新,舊貌換新顏。仰望藍天,神州飛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峽工程,曠世神奇。從此,中國人民從一個輝煌邁向另一個輝煌,東方巨龍在全世界人民驚詫的目光中騰飛、再騰飛!

掩卷長思,我慶幸我屬于這個古老而年青的國度;我慶幸我屬于這個偉大而輝煌的時代;我慶幸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

近代史讀后感篇四

沒有教科書的教條、沒有過多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也沒有大陸版過多的刪節(jié),這版中國近代史讓人覺得更加真實。作為中國近代史,作者并沒有單獨去敘述近代中國的衰敗與民族解放運動的偉大,而是從對近代有較大影響的清朝一直寫到二十世紀末期,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們所認為的近代史范圍,但正是“超出”的這部分才讓我們對我們的國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當前的圖書市場上,介紹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充塞著各大書店,但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書一樣的避重就輕,要么就是標準的主旋律,讓人看了感受不到歷史的氣息。對于這本書的大陸版則更讓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頁的書到了大陸就少了四百頁,其中缺少的內容則不言自明。當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內容之外,能夠成系統(tǒng)的寫清中國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畢竟中國這段時間發(fā)生了太多太復雜的東西。

第一歷史已經隨著時間而消逝,書本上的第二歷史將隨著文化的傳承而代代相傳,但是歷史的真相是不容掩蓋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會一定會尊重歷史,不會將歷史用于自己的統(tǒng)治,那種《1984》下的社會必將受到人民的審判和歷史的懲罰。

近代史讀后感篇五

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圖存、上下求索的歷史。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縱論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對這段歷史做了客觀、深刻的觀察與思考。

《中國近代史》這本書最早出版于1938年,全書篇幅不長,但在近代史研究中的分量卻極重,可謂這個領域的“開山之作”。作者蔣廷黻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史學大家,19留學美國,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先后任南開、清華歷史系主任,是梁啟超“新史學”主張的接班人。1935年他被蔣介石請到國民政府做官,做過外交官、行政院政務處長等職位。1949年后去了臺灣,一直擔任中華民國駐聯(lián)合國代表。蔣廷黻正是利用了精通外語和外交官的身份,將清宮原始檔案與多國外交文獻做對比,把中國放在了世界大潮里研究,才得出了“實現(xiàn)近代化,才能救國”的觀點。

在本書總論中,作者說近百年的中華民族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獨立富強是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必經途徑就是近代化。作者還對近代化做了進一步解釋:利用科學機械,組織近代民族國家,趕超西洋人。作者在書中把中國的衰落歸結為三點:科學,技術,民族觀念。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從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太平天國、義和團到辛亥革命,這是中國人學習西方近代文明、追求富強的進步過程。這些事件的本質都是在中國遇到生存危機時,所進行的各種探索。作者將各種探索歸納為中國近代史上救國救民的四個方案:自強運動、變法運動、拳匪運動和近代化方案。注意這里面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救國方案,蔣廷黻先生對這四個方案進行了成敗得失的評價,自強運動是洋務派發(fā)起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作者認為受倡導者對西方文明的認識有限和當時政治制度及時代精神所限的影響,這是個不徹底的方案。

戊戌變法的主旨是變更政治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該方案比自強運動更加近代化,但因強大的頑固勢力的反對而流產。作者認為太平天國的失敗,證明我國舊式的民間運動不能救國救民族,而義和團運動是反對西洋化、近代化的,是開歷史倒車的,注定失敗。對于孫中山提出的“近代化”革命方案,作為認為是幫助中國走出危機的最優(yōu)先級方案,也是唯一正確的方案。

蔣廷黻先生對四種救國方案的評價,與我們教科書主流評價有相同之處,也有兩點明顯不同。一是教科書主流將義和團運動定性為愛國性質,因為沒有正確的革命綱領而失敗,而本書中作者認為義和團運動抵制代表先進文化的洋人,因此被劃入了反動之列;二是對孫中山革命方案的評價。作者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方案,但實際上,由于孫中山沒有健全的革命黨和革命軍來推動,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這個救國救民方案也失敗了。

今天去讀這本書,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全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工作,比如外交上的韜光養(yǎng)晦,積極加入世貿等,都是圍繞中國的近代化、現(xiàn)代化進行的努力探索,也是對蔣廷黻所提民族復興問題的實踐解答。

近代史讀后感篇六

終于讀完了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這套灰不溜秋的書,分上下冊。當然,我看的是后浪出版社的。

作者寫下了1600-20xx年間,中國從泱泱大國淪為半殖民地,走向滅國的邊緣,而今,又回到泛泛之輩,里的重大事件。全書1083頁,以一個外國人的視野來看中國發(fā)生的一切。作者睿智,客觀,邏輯的思維,笑看過去,儼然一本通鑒。

舞臺上,依然還是只有幾個人,圍繞著權力中心,著你死我活的較量,重復著“王始帝國”的故事。

常拿凹面鏡看自己,顯得自己巨牛無比。拿凸面鏡看別人,大象在眼里也成了螞蟻。我只想找面平面鏡,還原真實的自我。

一部中國近代史,一部近代中國人們的苦難血淚史。書的`內容國人都清楚。西方人邏輯的思維用在分析中國的事有些不妥,你站在一個邊境線外,通過一些材料,作邏輯推導,得出結論。然而,我們是醬缸文化,對邏輯免疫。

在神氣的國度里,發(fā)生神氣的事。神氣,神氣,再神氣?。ㄗ罱餍信叵w)這才是行文之道。

近代史讀后感篇七

1840年,成為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一、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zhàn)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

1840年,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悍然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古老的、落后的中國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戰(zhàn)敗了,1842年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后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xié)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又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和英法俄又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尤其是沙俄掠奪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外國侵略勢力伸向中國內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國又發(fā)動侵略中國的中法戰(zhàn)爭,清政府又簽訂了《中法新約》,列強取得了在中國修筑鐵路的權利。1894年中國又在甲午戰(zhàn)爭中失敗,被迫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賠款達到兩億兩白銀,帝國主義強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然而帝國主義為了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進一步控制中國,19--年八國聯(lián)軍又共同反動了侵華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本息超過10億兩白銀,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

近代史讀后感篇八

中國,一個在歷史上以往顯赫一時的國家,從1840年到1949年的4月,因清朝政府的腐敗,自高自大,認為“天朝物產豐富”,閉關鎖國,再不與外國來往。之后,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林則徐虎門銷煙,卻不料清廷的昏庸懦弱,向惡徒妥協(xié),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墮落,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已開始了向世界證明自我身份的征程?;仡櫧癯?,我國在世界的地位上也是一日千里,在里約奧運會上,我國屢戰(zhàn)屢勝,奪得70塊獎牌,其中金牌26塊,位居世界第三!這足以見證了我們此刻的充足實力。

此刻的我們,不再是那個受盡外國欺凌的舊中國了,我們有發(fā)達的工農業(yè),先進的科學技術,其中不乏有多項領先于世界的技術。就因為我們強大了,我們發(fā)展了,外國也對我們恭敬有加,在與國外交往中,我們有朋友,有合作伙伴,有對手,也有敵人,即便敵人也不敢對我們輕舉妄動了!為什么?原因很簡單——落后就要挨打。你落隊了,別人就欺負你;你強大了,別人就尊敬你。雖然今日的勝利十分輝煌,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歷史,讓我們喊出心底的愿望:勿忘國恥,繼續(xù)振興中華!

近代史讀后感篇九

近代史老師最大的價值是推薦了兩本書,一本是陳岳麓先生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本是蔣先生的中國近代史。并且個人更喜歡后者,培養(yǎng)了對歷史的興趣,改變了看問題非黑即白的邏輯。

在這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中,作者將近代中國的激蕩八十年娓娓道來,講述了列強轟開國門時的剿夷派與撫夷派的作為,從洪秀全,曾國藩兩個人物去解讀太平天國起義,然后是變法自強。此書作于民國時期,語言卻十分口語化,幾乎找不到古詩句(引用材料除外),更沒有馬克思的術語,不在語言上設置閱讀障礙,而是用別樣的觀點引人入勝。

在總論中,作者說近百年的中華民族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獨立富強是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必經途徑就是近代化。作者還對近代化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利用科學機械,組織近代民族國家,趕超西洋人。

作者把中國的衰落歸結為三點:科學,技術,民族觀念。其實民族觀念的背后是政治體制,是思想文化,我覺得最根本的是政治體制。在封建集權體制下,產生了這么一批好大喜功,妄自尊大的官僚,產生了這么一批仁義道德至上,極為重視個人名譽,固步自封的官僚,產生這么一批只知宗族,不知國家的民眾。這個國家看上去文明禮化,尊卑有序,卻從來不知道平等是什么東西,更不知個人,自我在哪兒。

從剿夷派和撫夷派看什么叫愛國。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愛國?這個無從判斷。因為這是一個道德判斷。就如同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一個好人一樣。如果非要找一個標準的話,那就是看他所做的,不要聽他所說的。如果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是對國家有利的,不管他的動機如何,他都是愛國人士。如果一個人占領了道德的制高點,所作所為甚至所言,只是滿足了道德上的虛榮心,卻不考慮這么做是否對國家有益,那他就是不愛國的。對國家有益是指對國家的實際物質利益,并非道德上的。在面臨列強的槍炮時,如果按照強硬派所說,那么中國人都去當炮灰了,這可能會得到別人道義上的贊揚,但這明顯是損失國家利益的,是極其不明智的做法。

還有一點,無論是剿夷派,還是撫夷派,都沒有這個觀念:國家之間是平等的,我們強調的是有權有勢就高人一等。英國貿易之初想要通過談判外交與中國通商,卻因使者不肯跪拜,惹得乾隆這位西方人眼中的開明皇帝不快,通商也就無從談起。

改良能夠取得穩(wěn)固的成果,減小成本,但是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把握好節(jié)奏,然后水到渠成。但近代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越來越激進,越來越等不及。洋務運動從近代工業(yè)上撕開一個小口,然后逐漸擴展到民用工業(yè),然后是培養(yǎng)技術人才,建立新式學堂,從學習西方技術,逐漸就會引進西方的思想。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轉變無疑是漫長的。革命不會縮短路程?!皝y是容易的,撥亂反正是困難的”改良需要平和的環(huán)境,不僅僅是國外環(huán)境,還有國內環(huán)境。這使人不得不惋惜從鴉片戰(zhàn)爭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浪費的十幾年的光陰。

片戰(zhàn)爭失敗了,卻沒有給中國帶來什么震撼。她已經麻痹了,或者已經狂傲到感知不到疼痛的程度了。曾國藩在日記中雖提及此事,卻并不明了這件事的歷史意義,他仍埋首與古籍。林則徐剛開始也是對洋人一無所知,以為用“民心”就可以戰(zhàn)無不勝,后來才意識到這不過是拿民眾當炮灰,于是睜眼看世界??蓯旱氖悄切┮娮R到洋槍洋炮厲害,還守著“民心”不放,只在嘴上逞強。李鴻章值得人佩服,有眼光有能力。明治維新以后,李鴻章就認為日本不可小覷,主張發(fā)展中國的海軍??稍谝话闳搜壑?,日本不過彈丸之地,根本不值得一提。這也是為什么甲午戰(zhàn)敗使國人如此震驚。

近代史讀后感篇十

讀完這本書,我大概了解了: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百余年時間里,在中國的土地上,經歷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壓迫和反壓迫的歷史事件,它們如實地記載了外國列強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實地記載了革命和進步力量與反動勢力的殊死較量;如實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終勝利的輝煌歷史。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這是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zhàn)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些條約給中國人帶來了野蠻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華戰(zhàn)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勿忘過去,面向未來!用我們的勤勉與奮斗去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未來!

這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fā)的。

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于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國永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近代史讀后感篇十一

《中國近代史》是蔣廷黻先生的經典著作,他以冷靜客觀的態(tài)度,敘述了從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以學術的形式表達了關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翻開這本書的封面,內文插圖赫然是一張著名的《時局圖》,令我過目不忘。圖中虎代表英國、青蛙代表法國、鷹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本,它們正在瓜分中國,這就是悲慘的中國近代情形。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到達了幾百個。一系列的侵華戰(zhàn)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

這也是一段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盡管有人低頭服軟、賣國求榮,可是廣大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的戰(zhàn)斗,涌現(xiàn)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也出現(xiàn)了前仆后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zhàn)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取得了鎮(zhèn)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zhèn)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zhàn)中表現(xiàn)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體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除了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下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哪里,就在哪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fā)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xiàn)了許多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兩次大規(guī)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勢力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同時,還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1900年爆發(fā)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為捍衛(wèi)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它失敗了,但表現(xiàn)出的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這是中國人民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fā)展,實現(xiàn)政治提高。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xiàn)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tài)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在歷經浩劫后,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chuàng)辦軍事、民用工業(yè),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盡管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可是洋務運動在必須程度上促進了中華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甲午戰(zhàn)爭后又興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可最終還是失敗了。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不能救中國。此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斗爭,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墒切梁ジ锩]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隨著.....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已久的正確方向。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并不斷開創(chuàng)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讀完這部經典著作,我深刻地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個人如果不思進取,夜郎自大,總有一天會被其他人超越,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而一個國家如果不圖強,整日閉門造車,輕則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讓利益,重則被分裂甚至亡國。清政府長時期沉浸在自以為是強國的美夢中,卻不知西方列強早已在多方面遙遙領先,這種強弱差距造成了這樣一段坎坷的歷史。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并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自強不息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使中國越來越強大,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近代史讀后感篇十二

懷著崇敬的心態(tài)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終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我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理解西洋文化不可?!薄叭P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蛟S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chuàng)的學術傳統(tǒng),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后,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tài)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tǒng)”所代替。這本書不僅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并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能夠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很簡便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樣回事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當了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么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樣產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我?guī)Ыo自我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近代史讀后感篇十三

不知不覺這門課程已經過去,雖然很短暫,只是概括地敘述了這段歷史,但這門課程卻留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鴉片戰(zhàn)爭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關注世界形勢、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暫時地鎖住了他人,卻永久的鎖住了自我。缺乏對世界形勢的正確認識,盲目崇拜自我,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當時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明白天空有多大。被資本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驚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軟弱無力,以及賣國求得茍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關在鳥籠的鷹,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鷹,長期的安逸無憂會使翅膀軟弱無力,僅有將之放飛蒼穹,不斷經歷風雨饑餓,才能使其啄鋒爪利,成為真正的強者,鴉片戰(zhàn)爭以前的清政府統(tǒng)治的中國就是一只被關在籠中的鷹,臃腫無力,鴉片戰(zhàn)爭打破了其閉關鎖國的牢籠,將之放入殘酷的現(xiàn)實中去,不斷地打擊,不斷地經歷風雨,最終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專制這層厚厚肥肉。所以,僅有緊跟世界局勢,不斷使自我接觸這世界的殘酷競爭,才能更好的發(fā)展提升自我,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

抗日戰(zhàn)爭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論你是國土面積世界第三大國,還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國家,都不例外,一個相當于中國一個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國發(fā)動了八年的抗戰(zhàn)才能將他徹底打敗,這是一種什么實力,這更可突出實力的重要性。我們渴望和厭倦戰(zhàn)爭,但我們不能將和平的期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境”好壞決定我們的命運,自我的地位,自我的生活處境要靠自我來爭取。

所以,必須加強自我的實力,用自我的實力來保護自我才是可靠的。

解放戰(zhàn)爭讓我們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僅有切實地為人民著想,才能得其擁護。代表大地主階級,買辦性大資產階級的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權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進行獨裁統(tǒng)治,雖然擁有優(yōu)勢的兵力,優(yōu)良的武器,占據著國內重要的城市,在戰(zhàn)場上卻是節(jié)節(jié)敗退最終被趕到臺灣,而.....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卻是越戰(zhàn)越勇,越戰(zhàn)兵力越強大,最終取得這場力量懸殊的戰(zhàn)爭。關鍵是.....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決了農民關心的根本問題——土地問題。不論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農民的利益為主要目的,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農民為自我利益而進行的斗爭,使廣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齊,一致抗敵,最終在劣勢情景下取得勝利。

“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史為鏡能夠知興衰”,歷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里面的每個片段都記載了各階層人民的經驗和智慧,僅有懂得這些道理才能勝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已流傳了千代,但真正能夠弄懂的卻是沒有幾個,.....的出現(xiàn)將這一理論運用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最終引領了一個新的時代。

如今歷代國家領導人都十分注意發(fā)展及解決三農問題、實施科學地發(fā)展觀,廢除“皇糧國稅”,正使中國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端,我們有信心在.....的正確領導下前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代已經在不遠處向我們揮手致意。

近代史讀后感篇十四

我讀了《中國近代史》這本書的讀后感,讓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認識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緒兩位皇帝的老師。向光緒帝引薦康有為,維新變法時期支持光緒帝進行改革,后被慈禧罷黜歸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記》。是一部具有極高史料價值的研究清末歷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書在學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幾年被上海圖書館(貌似)購得。

這些歷史人物,深深的記在了我的心里,他們的好,我都記住了。

我要像李鴻章那樣,為中國的未來做奉獻,書上說:

李鴻章拜謁格蘭特將軍陵時,更折服了美國人,他們是這樣描述的:……他站直了身體,用極其悲傷的聲音低吟道:“別了?!彼乃季w回到了17年前與格蘭特將軍會面時的場面,當時他們相談融洽,因為他與將軍一樣都曾經為了拯救祖國而久歷沙場?!铠櫿略诿绹艿降慕哟囊?guī)格、禮遇和受歡迎的程度,是后來訪過美的中國領導人如鄧小平等人無一能望其項背的。而李鴻章對美國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國人的好感,終于在后來八國聯(lián)軍事件的談判中得到了回報。

這本書對我的收益非凡,從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時期的歷史故事。

清王朝在我以前的看法中,是一個自甘墮落的王朝,然而事實上,它卻有過自強的掙扎。

七下歷史中,我們有提到過它“閉關鎖國”“一口通商”,說這是自給自足式的小農經濟形成國人腦中“天朝無所不有”這種錯覺帶來的產物。的確,清王朝是太自負了。被打之后我們才失掉了自信。此時只有民族的復興才是通往強國之路。

我們去學習西方先進的軍器,派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去西洋,在國內所建造的有工業(yè)化痕跡的制造廠商,建立多所“外國語學?!薄渲凶畲蟮膭訖C無外乎是國防,我們總不能一直被欺負啊!于是軍事建設也占比最多。自強運動的領袖們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但他們近代化得不徹底(非常關鍵)。全國上下先進的東西是變多了,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國人陳舊的心智和國家陳舊的政治。這就像下了極大的決心,卻一直在為“表面功夫”而努力。領袖們雖為“領袖”,進行過與外國的交涉,也出過國,但他們所了解的只停留在表面,也只允許他們停留在表面:學軍備。然而真正需根除的是舊制度、舊社會。

這就要求領袖們去深入了解外國的政治思想、理念,學到“內核”。這一點,也是孫中山先生與這些領袖的大不同之處。

當然,也不可否認他們把中國的自強向前推進了一步。

發(fā)生在清末的那若干不平等條約,不過是不得已。不得已因軍備落后而簽,不得已因內部起義(內亂)干擾而無法專心外交而簽。唯一對中國有利可尋的條約,是琦善所簽。他也正因超時人的外交觀念而認作是“漢奸”“賣國賊”。

所以,清王朝的掙扎的不徹底,使致了一個受強者凌弱的形象。我們不是不愿自強,而是不懂自強。

近代史讀后感篇十五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當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系變差了。并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fā)現(xiàn)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系,最終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后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zhàn)敗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說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不能夠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之后,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終失敗了。

可是好幾場對外戰(zhàn)斗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明白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期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于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于戰(zhàn)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zhàn)爭失敗以后,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墒嵌?,法,德三國卻在之后自愿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忙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占領中國北方。最終,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終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tǒng),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應當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并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近代史讀后感篇十六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構成到瓦解的歷史。它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xiàn)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xiàn)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xiàn)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這本書的作者是蔣廷黼。他是個很厲害的人物,為什么呢?他出生于1895年,也就是說,他寫的都是他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這就厲害了,他領悟了許多我們過了這么久可能還沒有領悟到的道理,那他真是太偉大了?!爱斁终呙?,旁觀者清”,生生的被他變成了“當局者清,旁觀者迷”。所以這是我十分敬佩他的其中一點。

他寫的書十分有邏輯,并且感覺思維既貼近當時那個時代,又超出了那個時代。我跟我父母討論了一下這本書,雖然我讀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很深刻的體會,可是我父母卻說這本書寫的很好。

我詢問了他們原因,他們以前受過的教育都是:從一個角度評判整個歷史,相對來說,角度比較單一。那里面并沒有否認他們是英雄,而是客觀的給予他們一個正確的評價。就比如林則徐:老式教育是,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這本書里寫的是,苛刻的,不考會慮大局的??墒撬晕乙庾R到了,可是人民卻陷下去了。

那為什么我的父母覺得這本書很好,可是我的感覺卻不深呢?這是因為“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正是因為此書寫的與他們學的不一樣,他們才有深刻的體會??墒俏覀儚男【褪艿竭@種良好的教育,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此書出版與中國華僑出版社,利用政治學和歷史學結合所寫,新華書店經銷,字數188千字,特點是精煉油和經典,5月第13次印刷。這本書受人追捧,也值得讀好多遍!

近代史讀后感篇十七

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國主義的侵華史,是一部反動政府的投降賣國史,但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奮斗史!

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清王朝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著絕對優(yōu)勢,清朝封建統(tǒng)治日趨腐朽,無力抵抗外來侵略,為資本主義入侵供給了機會。

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西方列強用武力迫使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經過《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侵奪中國主權和巨額財富,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財政、文教、國防等大權,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則盲目自大、閉關自守,到外國資本主義打進來后只經過短暫對抗,當明白外國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權,而是要通商貿易和掠奪財富,便開始屈膝投降,出賣民族利益,把鎮(zhèn)壓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敵視人民的丑惡嘴臉。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法戰(zhàn)爭期間,中國在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的情景下,清政府竟與法國侵略者簽訂出賣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清政府實行妥協(xié)投降路線,壓制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致使戰(zhàn)爭全面失敗。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以慈禧為首的清朝權貴逃亡西安。戰(zhàn)爭結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一副丑惡奴才嘴臉。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各自在不一樣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割據一方,混戰(zhàn)不已,北洋軍閥政府走馬燈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見,腐敗無能、軟弱透頂、閉關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根源。

雖然清政府極端愚昧腐朽,可是,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過斗爭,從反帝到反封建,廣大人民群眾一向是主力軍。無數次大大小小抗擊外國侵略者英勇悲壯的斗爭,如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反對八國聯(lián)軍侵略的義和團運動、以救亡圖存為號召的戊戌維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對賣國獨裁的北洋軍閥的斗爭、要求民主與科學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抗日戰(zhàn)爭、反對北洋軍閥和蔣介石獨裁專制政府的三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等等,構成了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雄偉畫卷。

在外國資本主義侵入中國之初,人民群眾就與反動統(tǒng)治者走著完全相反的道路。當封建統(tǒng)治者軟弱妥協(xié)時,人民群眾擔負起了保家衛(wèi)國、捍衛(wèi)民族利益的神圣任務。

中國各族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英勇頑強地斗爭,以數千萬先烈的犧牲為代價,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淪為殖民地的厄運。歷史充分證明,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中國人民!中國人民是最偉大的人民!中華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偉大的民族!

近代史讀后感篇十八

這本書是迄今為止,我看過的最好的關于中國近代史的書。用一個字評價就是好,兩個字是很好,三個字是非常好。

這里說的一頓飯,是說用吃一頓飯的金錢可以買到,花吃一頓飯的時間能夠讀完。這本小冊子很薄,當當上購買僅需要13元,網上甚至還有8.8元的版本,不可謂不便宜,而讀完之后卻能讓人豁然開朗耳清目明,收獲百倍于其價,性價比之高簡直令人發(fā)指啊!喜歡近代史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經典之作!

而后,左風盛行的久了,就有人出來標新立異,開始站在現(xiàn)代人的角度為古代人矯枉,于是同情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憤青亦有之。但上帝視角本身就十分可笑,因此這樣高高在上的矯枉也就容易過正。

蔣先生算是半個近代史的經歷者,也是歷史學專業(yè)出身,此書著于1938年,期間蔣先生并未親近紅藍兩黨,立場公正客觀,下筆嚴謹清晰,加上學貫中西的教育背景,對世界格局也有比較理性的認識。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大量的統(tǒng)計數字,也沒有各色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而是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角度,清晰的梳理了近代中國格局的脈絡,從英國最初的和平外交受挫,到后來一系列的外交失敗、戰(zhàn)爭失敗,理性的串講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前因后果,以及中西方文化大碰撞帶來的新的社會局面,從思想觀念、文化傳統(tǒng),到科學技術、教育體制,最后再到國家體制、政治體制,無一不闡述的清晰透徹。

中國的近代史,實則是古老中國遍體鱗傷的近代化歷程,多方面多角度的注重這種變化的過程,才是正確認識歷史大勢的關鍵。蔣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正是幫助我們了解近代歷史變化流轉的絕佳著作。

歷史不是數字也不是年代人物,而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是所有人共同作用的結果,保羅所有的必然和偶然,這種奇妙的規(guī)律,才是歷史的魅力之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98891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