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展示讀者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寫讀后感時,要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不要過多夸大或貶低書中的內(nèi)容。以下是一些流傳甚廣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伎己蛦⑹尽?/p>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一
傾聽孩子讀后感笑口常開的孩子往往朝氣蓬勃。他們在游戲中讓自己和伙伴們都得到快樂。如果成年人和藹可親,允許孩子隨意玩耍,孩子就會有安全感,覺得被人理解,就會發(fā)出歡笑聲。有一種特殊的游戲方式不但讓孩子玩得開心,還可以幫助孩子解除躊躇不安、恐懼和煩惱。游戲以孩子為主,父母的作用是通過笑聲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開朗性格。游戲的要點是親昵、活潑地與孩子接觸,保證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游戲叫做游戲中的傾聽。
孩子不斷成長著,隨著年齡和身體各方面發(fā)展成熟,他們思想也在變化著,而父母們忙于工作,無法隨時與孩子在一起,更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所以,父母要學(xué)會如何與孩子溝通,利用專門的時間與孩子多溝通、多互動。在這個專門的時間,父母們最好放下手邊的雜事,以愉快的心情和孩子進行互動,可以是一起游戲、一起談天等等。不要總想著自己是家長的身份,在這時候,()家長和孩子應(yīng)該是最要好的朋友,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和話語中了解他的想法,同時盡可能的表達對孩子的喜愛和鼓勵,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喜歡的、是被人關(guān)心的'。
這種專門時間應(yīng)該是長期的,這樣會讓孩子的信任感增強。父母可以通過游戲式傾聽來幫助孩子。例如在游戲中充當弱小的角色,做出逗趣的動作,并且在游戲中配合孩子,讓孩子通過這種方式放松自己的情緒。
作為幼師也是如此,除了照顧幼兒們,還要關(guān)注他們的情感等方面。幼師也要學(xué)會把握和幼兒的每一次相處的時間,在吃飯的時間、在游戲的時間,觀察幼兒,不斷地去了解他們。讓幼兒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和愛,讓他的每一天都是充滿活力的。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二
早有耳聞《傾聽孩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書,當拿到手里時真恨不得一口氣看完它。看完后果然受益匪淺!
看了這本書最受用的是再也不會為了孩子的哭泣、發(fā)脾氣而傷腦筋了。以前,每當孩子發(fā)脾氣時我是自己跟著著急上火,他急我更急呀!現(xiàn)在好了,看到他發(fā)脾氣能心平氣和的冷靜對待了。因為書上說了,孩子發(fā)脾氣并不是無理取鬧,那是他的一種發(fā)泄情緒的表現(xiàn),我們所要做的只是陪著他,傾聽他,脾氣發(fā)完后他又是以前那個活潑可愛的寶寶了。
另外,對待孩子的哭鬧也是,沒看書以前的做法是一聽他哭鬧,爺爺奶奶們是連哄帶騙的要使寶寶停止哭泣;而爸爸媽媽呢,則是軟硬兼施,生怕他以后變本加厲??戳藭歪屓涣?,孩子的哭泣是自我療傷的一個過程,有的時候他會為了一點小事情而傷心的哭泣,這個時候,他傷心的已不是這個事情的本身,而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讓他難過的事情,都是以前積累下來的傷痛,當時沒有發(fā)泄出來,現(xiàn)在正在自我療傷,在康復(fù)過程中呢!而我們所要做的還是傾聽,給孩子溫柔的擁抱和撫摸,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他的身邊陪伴他,不會因為他的哭鬧而生氣不理他的。如果可以,還要讓孩子把他傷心的事情告訴你,向你傾訴。你會發(fā)現(xiàn),雨過就是天晴哦!
想哭就哭吧,孩子!爸爸媽媽陪著你!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三
看了《傾聽孩子》這本書后,覺得傾聽也是一種愛的技巧,其實我覺得對孩子的方式,與對待自己的內(nèi)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放假的半個月,我更加感覺《傾聽孩子》太有效了,幾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覺到被接納和愛,以前積壓的問題獲得疏通,同時規(guī)則被孩子接納傾聽里面包括著對孩子或自己的內(nèi)在孩童的感覺和情緒的無條件接納,包括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陪伴、給予愛,傾聽對方的聲音。
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質(zhì)生活上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當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幫助時,他們卻往往因為時間和精力的不足無法滿足他們,情急之中便同意滿足孩子的某個物質(zhì)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從麻煩中解脫出來。當孩子意識到父母的這一弱點時,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難以得到關(guān)注時,他們就會以不斷提高物質(zhì)需求的方式來獲取關(guān)注直到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被“寵壞”了。
物質(zhì)是最容易實現(xiàn)的關(guān)懷,心靈的關(guān)懷卻是需要父母用身心來付出的,無疑也是更艱巨的付出。
傾聽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說我自己(從我的角度出發(fā))就同意或者贊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從你的角度出發(fā),對你的處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難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們可以相互包容,體貼一下對方的感受,而無須放棄自己的觀點。
傾聽這兩個字本身就意味著少說話。不要急于勸說孩子,不要急于發(fā)表意見,而是讓孩子先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好比家長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裝滿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長特別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給孩子一些,然而當孩子的瓶子滿的冒了尖兒的時候,你怎么給他,他都盛不進去,都會灑出來,弄得一團糟。因此我們必須拿出傾聽這個空瓶子來,讓孩子把情緒的珠子傾倒出來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當,才能裝進我們的珠子??奁砻骱⒆痈械絺牧恕T绞菒劭薜暮⒆?,越說明他心里深藏著一些痛苦和壓抑。而哭泣本身能夠愈合孩子的創(chuàng)傷。因此我們要允許孩子發(fā)脾氣、大哭,以排解創(chuàng)傷,發(fā)泄平日里積攢的缺憾。你看剛才傾聽奏效的一個表征就是:杰瑞說出來你平時經(jīng)常對他發(fā)脾氣,他內(nèi)心掩藏了對你的不滿。
當孩子得到有效傾聽之后,會逐漸平息下來,并且開始轉(zhuǎn)變。但我們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煩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夠,因為他們大腦的發(fā)育還沒有成熟到那個階段。他們可能會找到一個補救的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來,并且討好家長。比如杰瑞主動提出用鮮花代替奶油花,并且建議他自己帶著小朋友去游樂場玩兒。我們要悉心捕捉孩子這種細微的轉(zhuǎn)變,并給予積極的響應(yīng)。當孩子出現(xiàn)美好、善良的行為時,我們要由衷地給予贊美,讓這種行為保留下來。
傾聽是一門重要的社會/人際交往技巧,學(xué)會傾聽孩子不僅有助于親子關(guān)系,亦有助于身邊其他的人際關(guān)系,比如夫妻、婆媳、朋友、同事乃至上下級關(guān)系。
通過書中的觀點,我覺得孩子的確不會存心跟我們?yōu)殡y,大多數(shù)時間是我們誤解他們或者我們的要求孩子們力有不逮!傾聽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和耐心才行?。?/p>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四
《傾聽孩子》讀后感看了《傾聽孩子》這本書后,覺得傾聽也是一種愛的技巧,其實我覺得對孩子的方式,與對待自己的內(nèi)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孩子感覺到被接納和愛,以前積壓的問題獲得疏通,同時規(guī)則被孩子接納傾聽里面包括著對孩子或自己的內(nèi)在孩童的感覺和情緒的無條件接納,包括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陪伴、給予愛,傾聽對方的聲音。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質(zhì)生活上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當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幫助時,他們卻往往因為時間和精力的不足無法滿足他們,情急之中便同意滿足孩子的某個物質(zhì)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從麻煩中解脫出來。當孩子意識到父母的這一弱點時,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難以得到關(guān)注時,他們就會以不斷提高物質(zhì)需求的方式來獲取關(guān)注直到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被“寵壞”了。
傾聽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說我自己(從我的角度出發(fā))就同意或者贊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從你的角度出發(fā),對你的處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難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們可以相互包容,體貼一下對方的感受,而無須放棄自己的觀點。傾聽這兩個字本身就意味著少說話。不要急于勸說孩子,不要急于發(fā)表意見,而是讓孩子先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好比家長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裝滿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長特別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給孩子一些,然而當孩子的瓶子滿的冒了尖兒的時候,你怎么給他,他都盛不進去,都會灑出來,弄得一團糟。因此我們必須拿出傾聽這個空瓶子來,讓孩子把情緒的珠子傾倒出來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當,才能裝進我們的珠子??奁砻骱⒆痈械絺牧?。()越是愛哭的孩子,越說明他心里深藏著一些痛苦和壓抑。而哭泣本身能夠愈合孩子的創(chuàng)傷。因此我們要允許孩子發(fā)脾氣、大哭,以排解創(chuàng)傷,發(fā)泄平日里積攢的缺憾。當孩子得到有效傾聽之后,會逐漸平息下來,并且開始轉(zhuǎn)變。但我們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煩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夠,因為他們大腦的發(fā)育還沒有成熟到那個階段。他們可能會找到一個補救的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來,并且討好家長。比如杰瑞主動提出用鮮花代替奶油花,并且建議他自己帶著小朋友去游樂場玩兒。我們要悉心捕捉孩子這種細微的轉(zhuǎn)變,并給予積極的響應(yīng)。當孩子出現(xiàn)美好、善良的行為時,我們要由衷地給予贊美,讓這種行為保留下來。
通過書中的觀點,我覺得孩子的確不會存心跟我們?yōu)殡y,大多數(shù)時間是我們誤解他們或者我們的要求孩子們力有不逮!傾聽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和耐心才行??!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五
傾聽,是一種容納、理解,是一種愛的技巧。傾聽孩子要與孩子站在統(tǒng)一緯度,這個緯度不僅是思維在一個緯度,身高也在一個緯度,很喜歡我們幼兒園的教育宗旨: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請蹲下來和我講話。這就是同一個緯度。
德國教育學(xué)家卡爾?威特說:“我認為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在表示尊敬,表達關(guān)心,也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他就變得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學(xué)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問題?!?/p>
曾經(jīng)看過一個故事: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某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時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降落傘先跳下去?!?/p>
現(xiàn)場的觀眾早已笑得東倒西歪,林克萊特卻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個自作聰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聽孩子把話講完。沒想到,孩子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林克萊特問:“為什么要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主持人林克萊特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能夠讓孩子把話說完,并且在“現(xiàn)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仍保持著傾聽者應(yīng)該具有的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這讓林克萊特聽到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純真、最清澈的心語。一顆純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說中得到了釋放,在傾聽中得到了呵護。這是一次詩意的交流。
傾聽與拒絕傾聽,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得到的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其實,仔細想想,教育有時簡單得只需要一次充滿善意、理解與信任的靜靜的傾聽。孩子感覺到被接納和愛,以前積壓的問題獲得疏通,同時規(guī)則被孩子接納傾聽里面包括著對孩子或自己的內(nèi)在孩童的感覺和情緒的無條件接納,包括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陪伴、給予愛,傾聽對方的聲音。
傾聽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說我自己就同意或者贊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從你的角度出發(fā),對你的處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難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們可以相互包容,體貼一下對方的感受,而無須放棄自己的觀點。傾聽這兩個字本身就意味著少說話。不要急于勸說孩子,不要急于發(fā)表意見,而是讓孩子先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自己的工作里要讓愛和耐心是成為本能,讓傾聽成為習(xí)慣。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六
早有耳聞《傾聽孩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書,當拿到手里時真恨不得一口氣看完它??赐旰蠊皇芤娣藴\!
看了這本書最受用的是再也不會為了孩子的哭泣、發(fā)脾氣而傷腦筋了。以前,每當孩子發(fā)脾氣時我是自己跟著著急上火,他急我更急呀!現(xiàn)在好了,看到他發(fā)脾氣能心平氣和的冷靜對待了。因為書上說了,孩子發(fā)脾氣并不是無理取鬧,那是他的一種發(fā)泄情緒的表現(xiàn),我們所要做的只是陪著他,傾聽他,脾氣發(fā)完后他又是以前那個活潑可愛的寶寶了。
另外,對待孩子的哭鬧也是,沒看書以前的做法是一聽他哭鬧,爺爺奶奶們是連哄帶騙的要使寶寶停止哭泣;而爸爸媽媽呢,則是軟硬兼施,生怕他以后變本加厲。看了書就釋然了,孩子的哭泣是自我療傷的一個過程,有的時候他會為了一點小事情而傷心的哭泣,這個時候,他傷心的已不是這個事情的本身,而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讓他難過的事情,都是以前積累下來的傷痛,當時沒有發(fā)泄出來,現(xiàn)在正在自我療傷,在康復(fù)過程中呢!而我們所要做的還是傾聽,給孩子溫柔的擁抱和撫摸,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他的身邊陪伴他,不會因為他的哭鬧而生氣不理他的'。如果可以,還要讓孩子把他傷心的事情告訴你,向你傾訴。你會發(fā)現(xiàn),雨過就是天晴哦!
想哭就哭吧,孩子!爸爸媽媽陪著你!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七
螞蟻通過觸角的碰觸來向媽媽傳遞愛和信息。而森林里此起彼伏的清脆鳴叫,是小鳥在和鳥媽媽聯(lián)系。
有一個小孩,最喜歡和媽媽玩“呼喚”的游戲:
叫一聲:“媽媽――!”
媽媽回答:“哎――!”
再叫一聲:“媽媽――!”
媽媽回答:“哎――!”
孩子和母親都是那么的幸福,呼喚、應(yīng)答多少遍都不厭倦。
當孩子呼喚爸爸媽媽,呼喚不來的時候,孩子還會做很多的嘗試,生病是不是就能得到媽媽的關(guān)注和照顧了?調(diào)皮是不是就能吸引父親的注意力了……有很多情況,背后,都是孩子在呼喚愛呢!家長要長一雙慧眼,來識別孩子愛的呼喚啊。
洋洋五歲,是好朋友的兒子,他們夫妻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有一天中午,我正走過一樓的兒童游戲區(qū),要到三樓去講課,在邁上樓梯的一瞬間,我突然聽到背后有小狗“汪汪”的叫聲沖我而來。其實這叫聲已經(jīng)有一小會兒了,只是我剛才在和同事們打招呼沒有留意到,現(xiàn)在一下子意識到那好像和我有關(guān)。我就轉(zhuǎn)過身來找,果然,是五歲的小男孩洋洋坐在游戲區(qū)的小板凳上,高興地看著我,原來是他在學(xué)小狗叫??磥?,他早就看見我了,怕我發(fā)現(xiàn)不了他,就一直學(xué)小狗叫,引起我的注意,這是他跟我打招呼的方式。
好久不見,一看到洋洋,我馬上高興地沖了過去,蹲下來對他說:“洋洋,過來擁抱一下?!苯K于引起我的注意和強烈反應(yīng),洋洋“咯咯咯”歡快地笑著,柔軟的小身體就撲到了我懷里,我就抱著他,然后開始跟他聊天。很快,要講課了,準備上樓的時候,我說:“好了,洋洋,我要去講課,咱們要道別了。”我們就互相飛吻一下來道別,非常深情的,很愉快、很開心,接下來,洋洋滿足地自己在一邊玩著。
就像洋洋會用學(xué)小狗叫對我打招呼,希望我能聽見他,給了我驚喜和不同的感受一樣,每一個小男孩、小女孩都會有自己的方式來呼喚,呼喚在乎的人、呼喚周圍的世界、呼喚愛。
當幼小的他們用了這些方式來呼喚愛,得到了父母和周圍的理解與回應(yīng)的時候,他們小小的柔軟的心靈就感到非常滿足,心中生不出什么煩惱、憂愁、懊悔,高高興興地扭過頭去繼續(xù)玩自己的玩具,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其實,孩子天生并非很多人形容的那樣是一張白紙、一無所知,他們滿身滿心充盈著柔軟的愛。
剛呱呱墜地的那一聲響亮啼哭,充滿著被聽見、被看到、被擁抱、被溫暖、被呵護的愛的渴望。小嬰兒,開始的時候是用哭,漸漸地學(xué)會用笑、用表情、用動作、用語言、用行為來與周圍互動,向父母親表達需要、呼喚愛。嬰兒是完滿的、一應(yīng)具足的,老子《道德經(jīng)》中就講“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把嬰兒的狀態(tài)作為至高的境界形容給世人。當父母不能夠明白孩子的呼喚愛而錯對他的時候,孩子在世間的挫敗和坎坷就在生命軌跡中開始出現(xiàn)了。
在這幾年從事親子教育的過程中,每每聽到父母們愁悶無奈地向我傾訴現(xiàn)在的孩子有多么難搞難管難教;向我描述孩子有那么多讓人頭疼的這樣那樣的各種“問題”,什么網(wǎng)絡(luò)成癮有之、什么不聽話有之、什么好動叛逆有之;向我抱怨在工作如何忙精力如何有限的情況下還要操心擔憂孩子,生活怎么這么苦!
我每次都覺得很是心痛,替父母,也替孩子。
養(yǎng)育孩子是人生中很享受的事情,現(xiàn)代的很多父母們迫于生活壓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業(yè),把人生中最多最精華的時間用來陪客戶、老板、同事,反而要擠出時間和精力才能和自己最最親愛的孩子、愛人、家人在一起。在一起的時候還惦記著工作,做不到全身心有品質(zhì)的陪伴。又在自然的、美好的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光,感受的是“操心”、“擔憂”這樣的黃連。帶孩子成長是不容易的,有時是苦些,不過,孩子的成長也帶給我們很多快樂和享受??!這同樣考驗父母的智慧。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有品質(zhì)的陪伴和關(guān)注像小樹苗需要陽光一樣,是孩子精神世界、孩子心靈成長必需的養(yǎng)分。
當必需的養(yǎng)分缺乏的時候,出于本能,孩子就會開始呼喚、開始尋找。為了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也許孩子會表現(xiàn)得很乖巧,期待得到你的關(guān)注、肯定。你看到了,同時關(guān)注、肯定孩子,有了聯(lián)結(jié),孩子心就安了。下一次,他同樣表現(xiàn)得乖巧。不過,往往,在孩子表現(xiàn)很好時,父母往往覺得沒問題,也許就忽略了聯(lián)結(jié)。此時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開始嘗試其他方法,比如搗亂、不聽話。孩子只要搗亂,通常便會引起父母注意。但此時父母用的方式大多是懲罰、說教、訓(xùn)斥,或置之不理,這些都不是有效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相反,孩子沒有真正被看到,呼喚愛的聲音沒有得到回應(yīng),也許,會變本加厲地搗亂,結(jié)果父母會怎樣,可想而知。
讓我心痛的是,當孩子心理上出現(xiàn)一些狀況、有很大困擾的時候,家長認為是孩子出“問題”了,便想把孩子送到我這里或送到別的專家那里“解決”。如果真一定要有一個頗為準確的描述,我想說孩子們只是暫時感染了流行肆虐的“愛的匱乏菌”。這種“愛的匱乏菌”近些年來在社會上、家庭中大肆流行,這種病菌不是其他人,而正是由被感染的孩子的父母,在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心情陪伴孩子的時候乘虛而入悄悄潛伏下來,在父母們看不到、聽不到、忽略掉孩子想方設(shè)法發(fā)出的各種各樣的呼喚愛的信號時,自內(nèi)而外從孩子心里、身體里洶涌爆發(fā)出來??上У氖?,父母們還帶著孩子四處求醫(yī)問藥,解決之道是在父母那里啊。
讓我心痛的是,常常是父母們拿孩子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換句話說自己的經(jīng)驗、知識、智慧不夠,不能“擺平”孩子的時候,就認為是孩子有問題,而不能反躬自省,自己才是“愛的匱乏”病菌的制造者。只有用心地傾聽孩子呼喚愛的密碼,破譯它,把孩子需要的愛給他,才能夠停止制造新的“病菌”。
我同樣心痛父母們。父母們那樣愛孩子,恨不能把所有最好的都給孩子。有時給不了,不是不愿意,而是不會?。?/p>
“我”是一切的本源,當父母們忽略自身的需要、忽略自己對自己的愛、忽略自己對自己的呼喚時,是沒辦法聽到孩子呼喚的。
我想表達的是,親愛的父母們,我們也開始好好愛自己,有機會常傾聽自己內(nèi)心愛的呼喚吧!一口氣寫到這里,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真希望孩子們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能記得你的父母也曾經(jīng)是小孩,他們也需要愛,也需要孩子給的愛。希望孩子們也能聽到、聽懂父母愛的呼喚。
于是我們應(yīng)該在生活中有所醒覺:
當奶瓶里只剩下一口奶,你的嬰兒已經(jīng)吃飽,他用小小的舌尖奮力推開剛才還緊緊嘬住的奶嘴,小臉扭到一邊,別以為他是在跟你搗亂,是故意跟你過不去,非得浪費你辛辛苦苦掙錢買來的那一口奶粉。孩子已經(jīng)吃飽,雖然他還不會說話,可是已經(jīng)準確地把“吃飽了”的訊號傳遞出來。如果你不甘心,又將奶嘴塞到孩子嘴里,他會再把奶嘴頂出來。如果你還是不依不饒,卷起袖子說:“我就不信了,你這個孩子,今天一定得把奶給我喝完?!比缓蟛灰啦火埖卦侔涯套烊o孩子,孩子用力頂、哭啊、鬧啊,也沒有你勁大,最后只好含著眼淚把那口奶喝下去了,你這才和顏悅色地拍拍他:“寶貝,這才乖嘛?!焙⒆拥男撵`于是受挫,有挫敗感,在與父母的這次互動中、三番五次的較量中明白了:自己“飽了”的感覺是不重要的,父母的要求遠比自己的感覺重要。所以,當孩子用他的動作、眼神、哭鬧、情緒、語言表達出某種呼喚的時候,智慧的你,一定是能夠識別并正確回應(yīng)的。
當孩子沉迷于網(wǎng)絡(luò),上網(wǎng)成癮的'時候,你擔心說這個世界太花哨了,這個社會太復(fù)雜了,你說是科技發(fā)展的負面影響造就了電腦兒童。
如果你做到了用心陪伴孩子,孩子被父母充分地愛、接納、關(guān)注,網(wǎng)絡(luò)、游戲、電視是不能夠把孩子吸引到“上癮”的程度的。
在網(wǎng)絡(luò)虛擬的世界里,孩子覺得不辛苦就能獲得關(guān)心、關(guān)注;養(yǎng)一個虛擬的寵物就可以來寄托自己的愛;打游戲過關(guān)時感覺自己被肯定……虛擬世界里的一切,現(xiàn)實世界中都有,只是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太匱乏,呼喚了多少次父母都聽不到、感覺不到,他的呼喚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其實,現(xiàn)實世界的豐富比寬帶寬廣得多??!只是智慧的父母要首先創(chuàng)造寬廣、豐富的空間,讓孩子聽到、看到、感覺到。
當孩子自己封閉自己,不愿意和人交往,不愿意和父母說話時,他是在呼喚:我想方設(shè)法用全部的力量呼喚你們,可是你們都聽不到我的呼喚、看不到我在呼喚,既然是這樣,我就把自己的心門關(guān)上了。連這都是一種提醒:請你們聽到我的呼喚!
孩子需要愛,看起來是多么的執(zhí)著、簡單。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方式來呼喚愛,希望父母能夠真正看到他、聽到他、感覺到他。
親愛的父母們,濾去嘈雜的噪聲,留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聲呼喚吧!心里有愛的你、智慧的你會絲絲分辨得出,那是天籟之音。
親子如是
1.你自己通常呼喚愛的方式是什么呢?
2.你能辨別出孩子的特別的呼喚愛的方式嗎?
3.此刻,你內(nèi)心的感受是什么呢?
4.你有話要對孩子說嗎?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八
作為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那么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同樣也是愛每一個孩子的。不管一天的工作多么辛苦,但只要看見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就什么煩惱都會拋之腦后了。
有時候周末放假了尤其是放長假了,心底里最想念的還是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很多人都說在幼兒園工作的老師都是幸福的,而且越活越年輕。是的,與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雖然孩子們有時候會有點調(diào)皮,但是沒關(guān)系的這就是孩子們。
其實一開始剛進入幼兒園工作時,我并不知道如何與孩子去溝通、去游戲。那時候的我總以為小孩子可能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會,所以很多時候總是喜歡“自己覺得應(yīng)該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但時間長了慢慢的我也把自己變成一個大小孩,才發(fā)現(xiàn)孩子真的不是這樣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小小的身體里,有自己小小的小心思,有自己喜歡的做事方式,我們常常會說孩子們都是一個個“小機靈鬼”。孩子們不會無緣無故的發(fā)脾氣,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做一些奇怪的事情。
作為成人的我們要有榜樣作用,有時要有一定的權(quán)威,但有時也要在孩子們游戲中是一個弱者,去觀察、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當我們走近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有的時候事情并不是我們眼睛里能看到的表面現(xiàn)象。
孩子們就是在各種沖突中學(xué)會解決問題,學(xué)會分享。老師不能先入為主的替代孩子們?nèi)ソ鉀Q問題,而是引導(dǎo)他們自己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傾聽者的身份是很恰當?shù)摹?/p>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九
笑口常開的孩子往往朝氣蓬勃。他們在游戲中讓自己和伙伴們都得到快樂。如果成年人和藹可親,允許孩子隨意玩耍,孩子就會有安全感,覺得被人理解,就會發(fā)出歡笑聲。有一種特殊的游戲方式不但讓孩子玩得開心,還可以幫助孩子解除躊躇不安、恐懼和煩惱。游戲以孩子為主,父母的作用是通過笑聲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開朗性格。游戲的要點是親昵、活潑地與孩子接觸,保證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游戲叫做游戲中的傾聽。
孩子不斷成長著,隨著年齡和身體各方面發(fā)展成熟,他們思想也在變化著,而父母們忙于工作,無法隨時與孩子在一起,更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所以,父母要學(xué)會如何與孩子溝通,利用專門的時間與孩子多溝通、多互動。在這個專門的時間,父母們最好放下手邊的雜事,以愉快的心情和孩子進行互動,可以是一起游戲、一起談天等等。不要總想著自己是家長的身份,在這時候,家長和孩子應(yīng)該是最要好的朋友,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和話語中了解他的想法,同時盡可能的表達對孩子的喜愛和鼓勵,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喜歡的、是被人關(guān)心的。
這種專門時間應(yīng)該是長期的,這樣會讓孩子的信任感增強。父母可以通過游戲式傾聽來幫助孩子。例如在游戲中充當弱小的角色,做出逗趣的動作,并且在游戲中配合孩子,讓孩子通過這種方式放松自己的情緒。
作為幼師也是如此,除了照顧幼兒們,還要關(guān)注他們的情感等方面。幼師也要學(xué)會把握和幼兒的每一次相處的時間,在吃飯的時間、在游戲的時間,觀察幼兒,不斷地去了解他們。讓幼兒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和愛,讓他的每一天都是充滿活力的'。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十
當我看了作者帕蒂?;蒈綐贰秲A聽孩子》這本書后,讓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傾聽”的意義,“傾聽”這兩個字本身就意味著少說話,不要急于勸說孩子,不要急于發(fā)表意見,而是讓孩子先表達自己的情緒?,F(xiàn)在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質(zhì)生活上滿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當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時,卻往往因為時間和精力的不足無法滿足他們,情急之中便同意滿足孩子的某個物質(zhì)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從麻煩中解脫出來。當孩子意識到父母及老師的這一弱點時,知道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難以得到關(guān)注時,他們就會以不斷提高物質(zhì)需求的方式來獲取關(guān)注,直到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被“寵壞”了。
物質(zhì)是最容易實現(xiàn)的關(guān)懷,心靈的關(guān)懷卻是需要我們用心來付出的,無疑也是更艱巨的付出。我們很難要求孩子和我們的看法一致,但是至少我們和孩子可以相互包容,體貼一下對方的感受,而無須放棄自己的觀點。有時,孩子會沒有理由的哭泣,哭得不依不饒,無法收場,很多時候,父母把這樣的哭泣視作“任性”,企圖用呵斥、武力等方法制服,卻發(fā)現(xiàn)收效甚微。其實,哭泣表明孩子感到傷心了。越是愛哭的孩子,越說明他心里深藏著一些痛苦和壓抑,而哭泣本身能夠讓孩子獲得釋放與關(guān)注。傾聽,是一門藝術(shù),讓我們細心去學(xué)習(xí)它,揣摩它,將它運用于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你一定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不會存心跟我們?yōu)殡y,大多數(shù)時間是我們誤解了他們或者我們的要求讓孩子們無法完成,當我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掌握傾聽藝術(shù),就一定能走進孩子心靈的!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從《傾聽孩子》這本書中知道了許多有關(guān)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讓我知道在孩子的種種表現(xiàn)面前應(yīng)該做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讀過之后,感觸頗多,傾聽是通向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橋梁?!皟A聽會加深孩子對你的信任”,可以使你成為他們的朋友。
現(xiàn)在我剛接手小班,因為小朋友們的年齡比較小,剛剛開始接觸老師和小朋友,孩子們對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所以在新學(xué)年開學(xué)那段時間,班級里真是狀況百出,有的小朋友哭著喊著找媽媽;有的不會自己倒水著急的直跺腳;有的按住所有玩具不讓其他小朋友玩……其中有個孩子叫徐子涵,她剛來到班級時給我們幾位教師的感覺就是小大人,她從來不會因為父母的接來送往而哭鬧,但是慢慢我發(fā)現(xiàn)她很自我,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時,她經(jīng)常會有推倒別人、搶別人玩具的舉動,對此我試圖和她談心,但她對我的話題很少感興趣,后來我看見她對班級里的新玩具興趣濃厚,于是我就像個孩子似的和他一起做游戲,漸漸地,徐子涵喜歡找我玩,喜歡找我說話,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共享玩具了,正如《傾聽孩子》一書中說的那樣:“作為傾聽者,你要抓住時機,在玩耍中幫助孩子通過大笑來松弛某種情況?!蔽覀兛梢岳糜螒蚶c孩子的關(guān)系,幫助他們建立交往的意識與自信。
傾聽,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么重要??!孩子需要父母的關(guān)注,需要被傾聽,但如何才是最有效的傾聽呢?打個比方,家長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裝滿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長特別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給孩子一些,然而當孩子的瓶子滿得冒了尖兒的時候,你怎么給他,他都盛不進去,都會灑出來,弄得一團糟。因此我們必須拿出“傾聽”這個空瓶子來,讓孩子把情緒的珠子傾倒出來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當,才能裝進我們的珠子。學(xué)會“傾聽”你一定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世界里有驚人的樂趣,多傾聽孩子的心里話,要比單純的對孩子說教到的效果要好很多。做孩子的朋友要比做孩子的教師要快樂得多!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十一
新學(xué)期開學(xué)快兩個月了,我更加感覺《傾聽孩子》太有效了,幾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覺到被接納和愛,以前積壓的問題獲得疏通,同時規(guī)則被孩子接納,傾聽里面包括著對孩子或自己的內(nèi)在孩童的感覺和情緒的無條件接納,包括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陪伴、給予愛,傾聽對方的聲音。
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質(zhì)生活上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當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和幫助時,卻往往因為時間和精力的不足無法滿足他們,情急之中便同意滿足孩子的某個物質(zhì)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從麻煩中解脫出來。當孩子意識到父母及老師的這一弱點時,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難以得到關(guān)注時,他們就會以不斷提高物質(zhì)需求的方式來獲取關(guān)注,直到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被“寵壞”了。物質(zhì)是最容易實現(xiàn)的關(guān)懷,心靈的關(guān)懷卻是需要我們用身心來付出的,無疑也是更艱巨的付出。
傾聽這兩個字本身就意味著少說話,
不要急于勸說孩子,不要急于發(fā)表意見,而是讓孩子先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好比家長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裝滿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長特別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給孩子一些,然而當孩子的瓶子滿的冒了尖兒的時候,你怎么給他,他都盛不進去,都會灑出來,弄得一團糟。因此我們必須拿出傾聽這個空瓶子來,讓孩子把情緒的珠子傾倒出來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當,才能裝進我們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傷心了。越是愛哭的孩子,越說明他心里深藏著一些痛苦和壓抑。而哭泣本身能夠愈合孩子的創(chuàng)傷。因此我們要允許孩子發(fā)脾氣、大哭,以排解創(chuàng)傷,發(fā)泄平日里積攢的缺憾。
當孩子得到有效傾聽之后,會逐漸平息下來,并且開始轉(zhuǎn)變。但我們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煩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因為他們大腦的發(fā)育還沒有成熟到那個階段。他們可能會找到一個補救的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來,并且討好家長。我們要悉心捕捉孩子這種細微的轉(zhuǎn)變,并給予積極的響應(yīng)。當孩子出現(xiàn)美好、善良的行為時,我們要由衷地給予贊美,讓這種行為保留下來。
傾聽是一門重要的社會、人際交往技巧,學(xué)會傾聽孩子不僅有助于親子關(guān)系,亦有助于身邊其他的人際關(guān)系。通過書中的觀點,我覺得孩子的確不會存心跟我們?yōu)殡y,大多數(shù)時間是我們誤解他們或者我們的要求孩子們力有不逮!我們必須重視與孩子的對話,學(xué)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傾聽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和耐心才行啊!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十二
長假一過,又要回到正常的生活軌跡啦!
平淡生活的種種煩惱又浮頭了,包括,娃不聽話~
so,翻翻書柜,瞄到這本舊書,看看里面有沒有解藥~
er,我這種功利讀書的心態(tài)雖然不好哈~但是讀的過程還是很認真滴!這不,感到有所收獲馬上分享讀后感。
先來一則我家的小故事。圖中這個小朋友,臨睡前發(fā)現(xiàn)了零食柜里有我新買的夾心果汁糖(天啊~你知道那有多好吃嗎~)
然后嘛~就是一個小學(xué)三年級的小朋友,明知道睡前吃糖的種種壞處,也要哭鬧一會,說要非吃不可。
好好好,哭就哭,鬧就鬧。正好我那天晚上也不太累,心情也不糟,任由她在我懷里哭鬧。反正我是雷打不動不允許吃。
我懂了。問題的本質(zhì)不是那顆糖。我們倆確實有一段時間沒有享受過這樣的“特別時光”了。
最后,就有了一坨奇怪照片。她莫名地不知道被什么搓中笑點,胡亂扮鬼臉,還讓我拍下來。
嗯,到書里找答案唄~
孩子都是善良的,需要跟我們建立感情紐帶
這本書的討論基礎(chǔ),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智慧的存在。
他們天生樂于和我們交流、游戲、合作、和睦相處。
他們需要和養(yǎng)育者建立情感連接是他們生命中重要的需要,就像需要營養(yǎng)和睡眠一樣。
而所謂的“傾聽”,表現(xiàn)為陪伴孩子盡情地哭、笑。
可能他們“失?!绷?。有些時候不那么可愛:發(fā)脾氣、發(fā)怒、失去理智、挑戰(zhàn)大人、攻擊同伴。
這些,可能都是需要我們關(guān)注、陪伴、傾聽的求助信號。他們可能遇到困難了,也可能隱藏了一些傷痛。
孩子出現(xiàn)這些情況,原因可能是他感到沮喪,或者對某件事情失去信心了。
例如,一個好奇的孩子到了超市,被禁止觸碰任何商品;實際上他的學(xué)習(xí)行為被否定了。又或許他正處于敏感時期而心情不好:早起、作業(yè)遇到困難,等等。
也可能是在發(fā)對不公,為自己爭取權(quán)力。例如,同伴之間沖突時,大人的處理讓孩子感到有所偏袒,不論是偏袒自己還是對方,都有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公正而憤怒。甚至是一些戲劇性的原因。例如,一個孩子無緣無故發(fā)脾氣,可能是在幼兒園受到小朋友的欺負,而不懂得表達與反抗。
(一)確保自己是冷靜的。如果大人也被激怒,就只會關(guān)注自己的情緒,而無法心平氣和地陪伴。所以,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二)了解問題的本質(zhì)。一個不喜歡自己生日禮物的小朋友,可能并非不喜歡,而是想獲得大人的關(guān)注。因為孩子的意識和能力所限采取了錯誤的方法。
(三)留在孩子身邊,關(guān)懷與傾聽。這時的孩子可能正在經(jīng)歷狂風(fēng)暴雨。他所需要的不是講道理或說教。我們與他在一起,平視對方,給予愛撫和關(guān)懷。
回到一開頭:孩子總是善良與智慧的。他們天生不喜歡背負不良情緒。
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急需一個排解的出口。有父母的陪伴,讓他們擁有更多時間和能量調(diào)整。反之,不良情緒的'累積,會造成更加驚人的后果。
而父母需要示范的是,在家庭或夫妻間,如何成為傾聽者,讓孩子了解他也有責任擔當傾聽者的角色,而不總是被傾聽的人。
是的。他的情緒蓄謀已久。你面對他的不理智行為說“不”,正是一把“罐頭起子”,讓他的負面情緒傾瀉而出。
回到開篇我家的例子。我和知知的這次互動,是為一次“傾聽”。我們沒有討論任何問題,過程中只是哭啊笑啊。結(jié)尾是,我們彼此都更親近了。也許就是書中所說的孩子的不良情緒得到了疏解。
書里面有更多詳細的說明和例子。作為讀書筆記,很自私地只寫個梗概,是以留爪~希望拋磚引玉,可以引來和大家更多的討論。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十三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它是日本作家黑柳子所寫的作品。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一所小學(xué)和一個小女孩的真實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學(xué)校退學(xué)后,來到巴學(xué)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dǎo)下,一般人眼里的“怪怪”的小豆豆慢慢變成了一位大家能接受的小孩子。
當小豆豆來到班里后,才知道原來教室是用電車改造的,座位還可以亂坐的。她覺得很有趣,和之前的學(xué)校大不相同。吃午餐時更加有趣,什么“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呀。原來山的味道是土地里長的,海的味道是海里養(yǎng)的。
我覺得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非?;顫娍蓯?。再加上她那善解人意的品德,很惹人喜歡。從此小豆豆的生活變得無憂無慮了。要是我也能像她一樣就好了。我也希望能上這樣的學(xué)校,有這樣的同學(xué)們。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十四
故事講的是小王,因為受不了下崗夫婦摩托車的轟鳴聲和女孩吹簫時的難聽,所以向朋友訴說了苦衷。他來到朋友家,用耳朵聽到聾啞小孩學(xué)說話,那聲音含糊不清,很是刺耳。朋友卻用愛聽,感覺聲音不那么刺耳,反而很美妙。小王用心,用愛,聽到了下崗夫婦的艱辛與收獲,聽到了小姑娘的勤奮與進步。
用耳朵聽聾啞孩子的聲音,很刺耳;如果用心,用愛去聽,就感覺很動聽,很欣慰。這世間的聲音,有動聽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
是啊,用愛傾聽。生活中,無論在哪里,類似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
我樓上的奶奶年紀大了,走起路來有點跛腳。每天早晨,我都會被“嘩”的聲音吵醒,然后,被“沙沙沙沙”的動靜吵起床。時間久了,我都想上去找個說法。這到底是什么聲音?原來,樓上的奶奶每天早晨都要往地下灑點水,再用掃帚掃干凈。一天,兩天,一星期,三星期,一個月,我試著用心,用愛去聽每天早上的這段聲音,漸漸地,漸漸地,我能聽出奶奶的勤勞,這段掃地聲仿佛是奶奶叫我起床的鈴聲呢!
如果你沒有用愛去傾聽,那么這個世界上,許多被掩藏的美妙與和諧的聲音,將會離你遠去,你得到的只有刺耳與聒噪的音律。愛,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用愛去傾聽這個美好的世界上那些漸漸離我們遠去的聲音。讓這些聲音伴我們走過無數(shù)個春夏秋冬,走過人生這條漫長的道路。
傾聽孩子的感受讀后感篇十五
生命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而發(fā)現(xiàn)的方法除了眼睛觀察外,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傾聽和感悟。
讀過馬克-郭士頓先生《只需傾聽》這本書,讓我有多了一份感知世界的能力--用心傾聽。也讓我明白在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好多的問題是由于溝通不暢導(dǎo)致的,如果我們能溝通順暢那么好多的`問題如同事間的誤解、夫妻間的吵架、領(lǐng)導(dǎo)的不理解等一系列問題將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世界銷售記錄保持著喬。吉拉德說過,“我更愿做一個富于反應(yīng)的傾聽者。說話并不能銷售,傾聽卻可以”。由此可見,傾聽精神能更多的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書中談到傾聽是一門邊思考邊注意的藝術(shù),是對傳遞來的信息的完全理解,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聽別人講話。很多人一提到溝通就是認為要善于講話,其實在職場里面溝通既包括如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包括怎樣傾聽別人意見。
平時喜歡看《魯豫有約》這檔節(jié)目,經(jīng)常在想為什么魯豫能把一個談話類的節(jié)目做得這么精彩這么讓人回味無窮。細細回憶起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傾聽”在其中發(fā)揮著巨大的能量,魯豫不僅僅是聽到了對方談話的內(nèi)容,而且能夠用心了解對方的感受和情緒,發(fā)掘其中有價值的東西。絕大多數(shù)人和別人溝通的時候,掛的是高速檔。他們說服、鼓勵,他們爭論、督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讓對方產(chǎn)生了抗拒心理,但當你傾聽、提問,把你聽到的話如實反饋給對方,當你這樣做得時候,這意料之外的“低速檔”將會把他們拉向你,這就是馬克-郭士頓的觀點。我們都知道在英文中,hear和listen兩個都代表著聽,但側(cè)重點不同,前者是聽到后者是傾聽。如果你與別人交流時,全神貫注的聽別人講話,這不僅讓別人大受鼓舞,更重要的是雙方都受益。有一次和老同學(xué)坐火車出差,路上無所不談,但是后面的談話有點不融洽,仔細回想其中的問題是我總讓對方覺得有做老師的味道。馬克-郭士頓告訴我們積極的回饋信息并不是評判,也不是做別人的老師,而是表示理解別人的話。
如果有一天你在與別人交流時,能把對方的“不是”變成“是”,那么意味著你的溝通技巧又上了一個臺階。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04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