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8 06:08:11
最新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通用20篇)
時間:2023-10-28 06:08:11     小編:靈魂曲

讀后感可以增強我們對所讀作品的記憶,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挑選書中的某個片段或摘錄,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展示自己的思辨能力。下面是一些精選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一

三年前,朋友送給我一本《了凡四訓》,當時讀完后,我半信半疑,覺得內(nèi)容迷信離奇,不足以信。后來,王小虎校長在大會上多次提及此書,讓我再次有機會拿起它,這次再讀后感受不太一樣,結(jié)合自己我談些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決口舌爭端問題。不再隨意評論攻擊其他國學和玄學界的前輩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實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點評。其次,對評論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評要接受,惡意的攻擊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于給自己褒揚的人要知道感恩。

陰陽五行的觀點是,一個事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總是有兩個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備善惡,善惡的評判取決于你的視角。這個視角往往又決定在時間和空間的位置。在適當?shù)臅r間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決身體不佳的問題。由于想的多傷神,說的多傷精,運動少導致脾無法運化而肥胖。

解決的辦法,我將學生以6人以小組,分成8組,每組選出一位負責任的組長,當我的教學任務(wù)偏重時,我可以吩咐組長去執(zhí)行,如平時的聽寫默寫,作業(yè)訂正,都可以由組長去檢查落實。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動,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動。同時在課前也要進行一些唱歌練聲練氣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據(jù)五行學的觀點,人要得到一樣東西,必然會失卻一樣東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錯,卻無法改過,不是沒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點的同時會增加自己東西,但也會失去東西。因此在改過的'時候,必須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種只有得到,沒有失去的觀點,不是陰陽五行學的理論,事實上也不存在。不過一般大眾比較喜歡聽。

再次,要修煉自己的心境。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為,這是內(nèi)修的方法。以準提境作為自己護身符。如唐太宗說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為境可以知興衰,以人為境可以明得失。

在《了凡四訓》中,有個功過格,寫著他積善的過程記錄。還有一個就是準提咒。很多人看了就過去了。其實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個方法之一。

鏡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鏡子一樣,雖然印射出世界的萬象,但本身還是一層不染。就像我們說的五行可以有萬物類像,但五行本身的定義沒有變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現(xiàn)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里要想好的事,這樣你的心境就會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鏡子出現(xiàn)了不好的東西,鏡子不會反對,它會接受。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看到了,遇到了不順利的境況,首先不是拒絕,而是接受。所謂風風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鏡子,希望這個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這個心像雖然在鏡子中,但要改變,還是要自己去處理。也就是大家說的,先接受它,再處理它,這樣才能放下它。

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沒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區(qū)別,我們現(xiàn)在做不到,那么就多接觸好的東西。其實世間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東西成就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病方為貴,無傷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財?shù)搩上嚯S。最后,必須拋棄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世界的方法。這樣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錯誤,也才能靈活的處理各種關(guān)系,并知道自己的錯誤。如果以自我為中心,一切的決定以為是自己的,那么根本沒有辦法抵擋魔鬼的誘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么大運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壞。大多數(shù)人到了這個時間段自然會認為要這樣做,并認為這是自己的意志。其實很多時候,是一種選擇。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成功,是為了成長。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長,那么獎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賞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宮正樹,他說:我下棋不是為了勝負,而是為了追求棋道,因此總是認真的下每一盤棋。

好書不厭百回讀,今后的工作中,我應把《了凡四訓》作為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常讀常悟,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二

了凡在開始靜坐時,三天三夜都沒有妄念,看似非常入定,其實是因為他顛倒夢想,聽天由命。表面上看起來很努力,其實是心灰意冷。禪師說,你怎能把為人一世的愿望一并舍掉呢?看到這里意識到,本心不是讓我們無欲無求,讓我們知道自己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全力以不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本心的修行事中修,在做事的過程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識。關(guān)于正定與邪定,最近感悟特別深刻,感覺自己就陷入了邪定當中,活在了幻想的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當中,對現(xiàn)實生活處于嚴重的逃避。而且自己用物欲把自己框住了,對于很多事物都失去了原始的動力與激情。這是失去生命本源的動力的,需要通過慢慢地跟外界接觸,恢復內(nèi)心的活力。

現(xiàn)在開始參加外界的活動了,也愿望多多跟人交流了,慢慢地打開了自己的心扉,讓自己增加生命的參與感與體驗感。

之前對本心有很多的`幻想,總覺得只要堅持靜坐學習本性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都不知自己內(nèi)心想要的是需要自己通過積極主動的努力付出實踐才可以得來。而且本心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只有在做的過程當中才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獨立思考,不斷讓自己的自我意識提升,甚至提升思想的維度。最近見了很多人,給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積極主動爭取,被動等待只會讓自己錯失很多機會。

在最近的生活當中,發(fā)現(xiàn)念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特別大。當自己處于抱怨、憤怒、恐懼的時候,吸引來的東西都是抱怨、恐懼、憤怒的,而且會影響人的心情,做事的態(tài)度以及做事的結(jié)果。當我抱怨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反思過去的生命當中,自己業(yè)障真的太重了。仗著自己有點聰明才智,鋒芒畢露,不把別人放在眼里,攻擊打壓別人。而且心氣特別高,老想著自己很厲害,想要出人頭地,成就欲爆棚。尤其是在跟人相處的過程中,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只想著自己痛苦,說話毫無顧忌,不考慮別人能否接受。而且生活中由于理想與現(xiàn)實相差甚遠,于是整天怨天尤人,虛度光陰。這個狀態(tài)跟袁了凡一模一樣的。而自己對自己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知道層面,沒有戒,更沒有懺悔,因此依舊重復著之前的模式,身心沒有得到改變。接下來需要加強戒的力量,尤其是拜懺,要增加改過自新的勇氣和魄力。

本心的成長是調(diào)心的過程,最近工作上遇見了一件事情,自己接納了自己的抱怨,然后整個念頭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做事情就會高效了很多,還出現(xiàn)了創(chuàng)造力。那一刻,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接納的力量,也是我接下來要好好加強的點,訓練接納的力量。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三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來訓誡他的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读朔菜挠枴饭卜譃樗膫€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方”、“謙德之效”。文章雖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nèi)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與渾厚。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读朔菜挠枴分刑岬健案倪^之法”,即: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熬呤侨?,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奔词钦f,如果能發(fā)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绊毷刮掖嫘闹菩?,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币驗橹t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的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反躬內(nèi)省,及時發(fā)現(xiàn)弊病,極力改過,贏得新的生命;因為謙虛,我們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氛圍,有助成長。

《了凡四訓》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細細研讀會對我們的自身修養(yǎng)大有幫助。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四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寫給他子孫的家訓,里面比較精彩的反而是袁了凡兄弟五人記錄的他們的父親袁仁先生和他們的母親的家訓,而袁仁(了凡之父)先生又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他的父親的諄諄教誨,所以很清晰就能看到這四代人在安身立命中的一脈相承及青出于藍,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再加上又是在浩如煙海的各種文章中脫穎而出,可見其經(jīng)典。而聯(lián)系到我們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及方式,更加值得學習了。

了凡先生用一本《了凡四訓》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yǎng)善德。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就是說樂于助人,好施舍的人,這樣才能把壞的命運變成好的命運。每當要對父母、孩子發(fā)火的時候總會想到書中的片段。

少一些埋怨,多一份耐心,做孩子好的榜樣,對人對事不必過于計較。吃虧才是福。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五

這兩天在看一本書《了凡四訓》,雖未讀完,深有感觸,受益良多。好的東西,想和身邊親近的朋友,同共受益。我建議兩件事情,您如果愿意的話,可以試著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話,您可以嘗試去堅持一下。能堅持一段時間,您可以嘗試堅持下去,堅持更長的時間。如果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會受益匪淺,乃致終身。

一是節(jié)約糧食。

二是不吃有恩于人的動物,戒一種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樣樣種種,都是從天地自然索取而來,而無一回報。谷物糧食乃天地自然,給予人得以生存的恩賜。我之淺見,珍惜糧食,就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對自然的回報。而對食物的浪費,其實是生活中最容易發(fā)生的小過失,但也是最容易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讓這種損耗福報的小過失,成為累積福德的善舉。狗、牛、羊,戒一種肉。全素艱難,戒一種肉是易行、能行之善。 每一個生命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動物雖死,但被殺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體內(nèi)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終會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損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貧,與寡母相依。少年時遇一老者為其算命,五十三歲終,無子。中年時遇一禪師,禪師說: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會被生命定數(shù)拘束而無法超越。極善之人,福德隨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數(shù)不定。極惡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隨其行惡而曰趨折損,所以命數(shù)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絲毫不差。聽了禪師之語后,發(fā)愿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后,復又發(fā)愿三千件、一萬件。如此力行向善,命運得改,安然度過五十三歲,并得一子。在六十九歲寫下此書以警示兒子,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何趨吉避兇,讓不好的事情遠離自己,就是從身邊的小善累積起來而獲得的。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益處。午飯時讓兒子吃完粒米,不剩絲毫。隨后兒子上學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應該勸告身邊親近的人,而寫此信,如有冒犯請您諒解。

愿我的朋友健康平安。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六

《了凡四訓》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nèi)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與渾厚。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jīng),但很多高僧大德卻把它當作佛經(jīng)一樣尊重。如在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這本書達百萬冊以上。細細品讀《了凡四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chuàng)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边@是《了凡四訓》中關(guān)于“立命之學”的直接詮釋。何謂“立命”?即是指創(chuàng)造命運、改變命運,不為其所束縛、禁錮。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創(chuàng)造和改變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來,他和云谷禪師在禪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彼卮鹫f:“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痹乒榷U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圣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彪S后,云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于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現(xiàn)在呢,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夠成為政府高官,貧困戶能成為百萬富翁……這正如《了凡四訓》所講,“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發(fā)心去改,善莫大焉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再偉大的人,再有聲譽的人,也難免會犯錯誤。有些人,因為一點小錯誤,斷送了性命;有的人,因為犯下錯誤,成為千古罪人。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致命的,絕大多的過錯是能夠避免或是改過的。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訓》中提到“改過之法”,即: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熬呤侨?,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即是說,如果能發(fā)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于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zhèn)饕病_^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了凡四訓》與佛經(jīng)有著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為善”、“護善念”。那么,又應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癡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欲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fā)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現(xiàn)在前,那么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绊毷刮掖嫘闹菩?,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边@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如果說積善是自我的修行,專注于自身的話,那么,謙虛則是在人際關(guān)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態(tài)度。試想,一個不知道謙虛的人,是多么魯莽和無知啊!“無知者無畏”,不知謙虛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兑捉?jīng)》謙卦上說:天的道理,不論什么,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的道理,不論什么,凡是驕傲自滿的,也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jīng)過,必定會充滿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受害,謙虛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fā)覺它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復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后,定能走出生活與情感中的種種陰霾,并能發(fā)無上慈悲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當一個通情達理的智者。

2.袁了凡的《了凡四訓》讀后感

3.了凡四訓讀后感范文

4.了凡四訓讀后感1000字

5.了凡四訓讀后感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七

都是一些道聽途說的例子,大部分應該都是以訛傳訛胡編的,還好都勸人向好。大概是封建思想的產(chǎn)物吧。

有一點值得肯定:做好事卻不深究其中的客觀道理,就自稱是做了好事。知道其實是造孽,浪費了一番苦心不說,還沒好處。

了凡認為,對自己好的好事不算好事,對別人好的好事才是真的好事。這在現(xiàn)代社會的風氣里,不太可能流行起來。經(jīng)濟學中認為每個人都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就會推動社會變得更好,雖然也有外部性等例外,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要以經(jīng)濟人的利益為首。

了凡舉孔子的例子說明,人做善事不應該只看眼前的好處而要看長遠的利弊。不談?wù)撘粫r而談?wù)撻L遠,不談?wù)撘粋€人而談?wù)撊煜隆S袝r候看起來不道義反而是道義,看起來不符合禮節(jié)反而符合禮節(jié),看起來不誠信反而誠信,看起來不仁慈反而仁慈。

文中有言,韓愈說過:“如果想要勸人家一時,用嘴說就行了;如果要規(guī)勸百世的人,就要寫成書籍。”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可能他沒有考慮過萬一后人不讀書怎么辦吧,但是不對,不讀書總有人會讀,只要讀了就會影響些人,一些人就可以影響其他人。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八

本篇細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了凡敘述十個案例以論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第二部分從八個對立面去精細論述“善”(為什么要細致論述“善”了,因為“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第三部分是將生活中的善行歸為十大類,可對照而推而廣之。

在這里,我將簡述了凡從八個對立面(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對善的細致描述,很有啟發(fā)意義。

善的真假,判斷標準,是否有益于他人。一個人的言語,行為,態(tài)度都是表象,動聽的言語,友善的行為,恭敬的態(tài)度,為世人所喜,但并不一定對他人有益。因此,存公心,有根心(真心),無企圖是真善。

善的端曲,判斷標準,善心純不純正。純正為端,有雜念為曲。如上所說,人的行為表現(xiàn)可以選擇,但是內(nèi)心是否真的純凈。

善的陰陽,判斷標準,是否為公眾知曉。做善事被公眾知曉為陽善,不被公眾知曉為陰德。陽德的回報是“享世名”,名與實不符多有“奇禍”;陰德回報是“天報之”,為自己,家人,子孫所享。所以古人多勸多積陰德。

善的是非,判斷標準,是否有益于社會,是否從長遠角度考慮。很多善的行為,對于個人來講是道德水平極高的表現(xiàn),但是不能用自己的高標準去要求或者號召普通民眾,普通民眾會因為難以做到,或者說會因為相形見絀,反而不做這類善事了。反而非善。

善的偏正,判斷標準,好心辦好事,為正;壞心辦壞事,為偏。好心辦成了壞事,為正中偏,壞心也可能辦成好事,為偏中正。

善的半滿,判斷標準,積善心誠,勤積善,施心真為滿;心不真,誠,為半。與你實際的貢獻的并沒有關(guān)系,心真誠,即使能力很小也為滿;心不真誠,即使能力很多也為半。

善的大小,判斷標準,引用原文:“故志在家國,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p>

善的難易,判斷標準,引用原文:“難舍處能舍,難忍處能忍”則為難。

具體了解了善的內(nèi)涵,本著一顆真誠心做事情,就是那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了。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九

讀了知過,認識了知過,那我就談?wù)勎业母邢?,知過有知道過去的意思,往深了里講還有一點,就是知道自己過去所犯下的錯誤,換個角度可以說,知過等于反思。在了凡四訓里云谷禪師問了凡,你應不應該有兒子?了凡回答,不應該。在古時候生兒子是很重要,光宗耀祖就夠這個,現(xiàn)在了凡回答了不要,就說明他首先很誠實。

其實他能充分的了解自己的錯誤,并能詳細的把每一點列舉出來這需要勇氣,而了凡就具備了這一點,這為他的將來成就奠定了基礎(chǔ),也為改命劃下了起點。其實按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了凡的那些錯誤并不是很大的錯誤,但了凡卻很重視它們,現(xiàn)在我就一一列舉說明。一開始他先說了自己福薄,不是當官的料,因為當官不是給自己當?shù)模墙o千千萬萬百姓當?shù)?,所以心胸要開闊。然后他講了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這句話是說性情急躁,心急的人因為沉不住氣,所以做事毛燥,感別人一種毛手毛腳的感覺,這種人成不了氣候。

然后他談到了直心直行,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耍性子,在那時對這種風氣是很不看好的,當然我并不是說這種風氣在現(xiàn)實社會里好,除了女孩子以外,如果一個男性經(jīng)常性的鬧脾氣,我想周圍不會有人喜歡他的,相對的就是輕言妄談,也就是說話要穩(wěn)重,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下一點是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這一句是說地下不干凈會長東西,會生五谷雜糧;水要是太清了就沒有魚。為什么?魚在清水里,它也知道會被人家捕去,所以它不會在清水里游。也可以說地里頭很干凈沒有穢物,是不會生長植物的。而了凡提到這一點的時候想說的是有潔癖的人也是不好的,要把握到“中”這個度。最后一點是和氣能育萬物,我想這點大家都有體會,你對人好,別人對你好,這是相對的。

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前面說的那些是講存心的,后面則從生理上說為什么不應該有兒女。喜歡強出頭,喜歡喝酒,晚上熬夜,這都是傷身之舉。

通過以上的知過,了凡知道自己有這么多毛病,所以他開始懺悔,用佛門講就懺除業(yè)障,業(yè)障除掉如何除去呢,這就要通過修行,把毛病一點點的修正過來,只有知錯能能改才能有效,不然光知過有什么用呢。當能把這些業(yè)障都一點點的解決了,那么改命就已經(jīng)開始,這是從內(nèi)向外的轉(zhuǎn)變,所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求人不如求已。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所撰寫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內(nèi)容,集中概括總結(jié)了我國封建時代的道德倫理思想的精華,由于清代及民國初年的高僧賢德們的推崇、印行,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我國民眾的`人生和道德實踐發(fā)生了重要影響。

“立命之學”中提到了改造命運的原理有兩個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斷惡。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正是印證了這樣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論轉(zhuǎn)變?yōu)橄嘈抛约嚎梢愿淖兠\,即在生活中不斷的行善,而不作惡事,他的這種轉(zhuǎn)變也正是信仰的轉(zhuǎn)變,從信仰宿命論而改為信仰福善禍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觀。正如其所說“余初號學海,是曰改號了凡,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過之法”顧名思義,就是不僅要積極為善,而且還要知非改過。正如孟子所說“人恒過,然后能改?!痹S先生將改過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和從心上改,并且論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第一種層次僅僅是從表面上改變,即把毛病找出來一樣樣地改。第二種層次就是從理解道理的角度出發(fā),道理明白了,過錯自然就會消除,正如此所說“其馀種種過惡,皆當據(jù)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第三是從心上改,即“過有千端,惟心所造,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币馑际钦f因為人們有不正當?shù)乃枷胨赃@些思想才會發(fā)展成千萬種過錯,一個人如果能凈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滿心間,那么其他不正當?shù)乃枷刖筒粫栉圩约旱男撵`,自然就不會犯錯誤。這是袁黃先生論述改過的最高境界。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一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誡他兒子,也就是后來廣行于世的《了凡四訓》。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該好好感悟并指導我們心靈修為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凈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為: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么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于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diào)整你自己,你怎么應對,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適應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nèi)松^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什么是改過?就是自己只有不斷改變調(diào)整提升自我,才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優(yōu)點,別人的缺點不足。如果你總是看到自己的弱勢不足缺點,看到別人的優(yōu)勢,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進自我,就ok。

什么是積善?想法做事處世,一般人都是從自我角度出發(fā),很難發(fā)自內(nèi)心的從別人的角度來想。人就是要成為一個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個對別人有幫助,讓別人開心的人。不斷這樣想,這樣做,你將成就別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什么是謙德?人都是很自以為是的,很難做到謙卑和謙虛。很多人都毀在這個方面。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二

我是從7月份開始讀《了凡四訓》,這本書讓人讀后受益匪淺,它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份的內(nèi)容。目前,我所在的組學了前三個內(nèi)容,積善之方還在學習之中,尚未讀完。

前言部分介紹這本書是的內(nèi)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等于佛經(jīng)。所以從中認識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贊嘆的。還讓我懂得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以及改變命的方法,命運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實現(xiàn)的。我覺得改過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養(yǎng)性,從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純凈。善良,不起絲毫的妄念,順從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誠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讓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心,我們要管好自己的這顆心,不管在心里種什么種子,都可以開花結(jié)果。我想把福德種在心里,把寬容種在心里,把慈悲種在心里。在工作當中,要經(jīng)常檢討自己,當工作犯錯的時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決方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長。

最后,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樹木有了根,自然能夠成長開花結(jié)果。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學習這本書,并按照古圣先賢地教育理論來教育自己的后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加和諧美好。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三

《了凡四訓》深為曾國藩、稻盛和夫等東方哲學家的推崇厚愛,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為人入世最樸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敬天畏人、積善修德!

書中講了君子要立命、改過、積善、謙徳!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nèi)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內(nèi)?。欢较蛲怦Y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聞而不怒,雖讒焰熏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幡然舍己而從之,且為艷稱而廣述之。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由我。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四

我親愛的孩子:

從開始看《了凡四訓》,我就在認真的思索,什么是該給你的真正正確的教育。今天我在看第二篇,“改過之法”,在心里也慢慢有了答案。

人生很長,因為前路漫漫而未知。人生也很短,回望,過往皆為虛度。如何不虛度,又能讓未知的路途盡量平坦,就要明白:厚者常獲福,薄者常近禍。心底淳厚、待人厚道、知恩圖報,如此行事必會遠禍而近福。對人刻薄、心胸狹窄、斤斤計較、不知感恩,如此一來必會近禍而遠福,損人害己。

今天我要把自己向了凡先生學習的三點教給你。

第一,知恥之心。要有羞恥心。有羞恥的學生,自然會在學習上力求上進。有羞恥心的人,在社會中也會自覺維護自己的尊嚴,在道德上反省和自律。知恥能給人上進的力量、自我約束的力量。

第二,敬畏之心。知道畏懼,就能喚醒自身的良知,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每一個人,對于父母、老師、長輩,都應該心存敬畏,言行舉止禮貌恭敬。萬物皆有感知,縱使我們在別人看不到地方,也要約束和管理自己的行為,不能做壞事,花草樹木,風雪云雨都是壞事的見證者。

第三,勇敢之心。一個人最大的勇敢,就是改正自己的過錯。人不能改掉自己的過錯,大多是因為拖沓、懶惰,畏懼艱難而退縮,所以必須勇敢發(fā)奮,有錯誤即刻改過,不能消極等待。

如果在教室里撿到了東西,要盡量找到是誰丟失的,歸還別人,或交給老師。不能占為己用,一針一線,不告而自用,即視為偷。心存羞恥,就會正確對待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這樣的話小事。如果你能從內(nèi)心對于成績的好壞存在羞恥心,我相信你一定會認真去對待學習。

花草魚蟲雖小,都是生命,對生命存有敬畏之心,你就不會隨意去傷害任何的生命。對老師真正的敬畏體現(xiàn)在,對老師勞動成果的尊重,上課就應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yè)。溫暖的暖從三年級一直錯到四年級,在學習上,從今天開始,努力做一個勇敢的勇士吧!一切的錯字錯題都是“紙老虎”,認真對待,勇敢地戰(zhàn)勝懶惰的自己!

給你寫這封信的時候,我也反省了自己今天的過錯。不應該在抱怨的壞情緒中度過,這個飄雪、詩意的下午,有很多事情在等著我去做,有很多道理在等著我去明白,我也應該對生活更勇敢。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五

了凡先生告訴兒子袁天啟命是可以改的,但命要怎樣改呢?所謂"斷惡修善,災消福來,趨吉避兇,避禍納福"這是改造命運的原理。既然懂得行善來改命,那為什么不是馬上積極行善而是先要改過呢?了凡先生告訴我們其實行善的第一步就是改過。改過的根本:由心改過。只有從心改過,方能有效的行善。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過不能及時的改正,雖然修善,善中夾雜著惡,善不純,功難顯,命難改。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說"人恒過,然后能改"可見改過的重要性,同時了凡先生提出了改過必要的三要素對我頗有觸動,即第一要發(fā)恥心,知恥才能正在從心里正視改過的必要性;第二要發(fā)畏心,敬畏才真正地愿意付出實際行動去改過;第三要發(fā)勇心,改過需要勇氣,我們常常不改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

另外了凡先生提出改過的方法分三個層次分別是:第一層從事上改,即把毛病找出來一一改正;第二層從理上改,即從理解道理的角度出發(fā),道理明白了,自然會加以改正;第三層從心上改,即人有不好的思想所以才會發(fā)展成千萬過錯,一個人如果凈化自己的心靈和思想,這樣犯錯的次數(shù)也會大大降低,從而改過之舉就成了沒必要的了。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六

了凡四訓不得了,啟發(fā)很大,教人行善。

我接洽到了seo賺錢模式,發(fā)現(xiàn)破命之說跟seo賺錢的模式有著很大的類似性。

seo呢,你首先選好你要做什么產(chǎn)品,什么詞,這是第一步,定位。第二步就是去建網(wǎng)站,天天更新文章,外鏈做優(yōu)化。等時光到了,取得了良好排名之后,實現(xiàn)盈利。

而立命呢,你首先許下宿愿,許下命,這是第一步,立命。第二步就是每天去行善,多做善事,等功德積夠了,你所盼望的命,天然可能實現(xiàn)。

以了凡的觀點,行善積德,是立命的方式。假如說,我們相信了凡所說,那項轉(zhuǎn)變運氣的,就去行善積德吧,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我們這一輩的父母們大多都相信命運數(shù)理,他們初一十五拜神禮佛,愈甚者逢三六九都拜神禮佛。都是為了子女們積德。子女們這一輩大都相信無神論且不說,不積陰德也不說,就是千萬不要總是去積惡,把父母們辛辛勞苦為你求來積來的善德都抵過掉了。

我們家是逢三六九拜神的,我媽說過,在以前,你們小的時候,我只是初一十五有拜神明,但是當初,兒女們都出去外面了,我就開端逢三六九也拜神念心了。不外我媽也很愉快,由于還真的,有多事件都是心想事成的。

我呢,我個人,從小到大,你們也曉得,咱們這一輩是在新中國的無神論下長大的,從小就崇尚西方,不相信有鬼神之說。但是,越長大,我是越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聽過了太多的事,不禁你不相信,而且,你會發(fā)明,年紀越大的人越信任這種貨色。我是屬于相信型的,然而與孔夫子一道的立場,敬而遠之。

同樣那句話,如果你見過我所見過的,聽過我說聽過的,經(jīng)歷過我所閱歷的,你就會批準我的觀點。所以不要妄加批駁。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七

人生在世,就要在修的問道方面有所成就,如果想做一個有益于世,頂天立地的人,就必然在立命,改過,積德和培養(yǎng)謙德四個方面下功夫。《了凡四訓》里就強調(diào)了人的命運完全可以自己掌握,一生的成敗完全取決于自身所作所為,正所謂其中的“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訓》雖然篇幅不多,但寓意內(nèi)涵十分深刻,它結(jié)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展現(xiàn)出了真善美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孝”四個篇章,論證了“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愿皆成”之理。

它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流傳至今。

當我讀完《了凡四訓》后,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許多幸福,說法,和做法都有些不正確。

當我們到達一個層次,就會發(fā)現(xiàn)命運無時不刻地在注視著我們,監(jiān)督的我們,而我們卻無法看見它,感受它的存在。但我們只要一心向善,行得正,坐得端,做得直,為自己積功累行,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

我們?nèi)绻胍吋軆?,納福而免禍,且不說行善,首先要能改正過錯。改正過錯,須發(fā)三心——恥心,畏心與勇心,具備了這三心,則有過即可改,正如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陽光,難道還要擔心它不消散嗎?“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當我做到了改過,就要學會行善,而善圖惡的區(qū)別就在于善是一心為別人著想,而惡事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這些,就正所謂“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自我?!?/p>

現(xiàn)在社會這個大染缸是許多人迷失了方向,人們的妄想,欲望不僅沒有被控制住,而且還在一天天膨脹!他們胡作妄為,還以為不會有報應,真是自欺欺人!人們要早日回頭,千萬不要等到惡報降臨的才悔悟,到時候那真是欲哭無淚啊!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八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這本書是他用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書中他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讀了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zhuǎn)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

全書共分為四章,開篇的第一章【立命之學】中袁先生就講述了自己從“被命數(shù)所困”到“努力改變命運”的真實經(jīng)歷,讀了之后我深有感觸。

從他的故事,讓我們切實的了解到,【立命】之意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命運,改變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所束縛、禁錮。

因果之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定數(shù),但是也并非不可改變。關(guān)于命數(shù)已定,云谷禪師這樣描述:“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蔽业睦斫馐牵喝说拿鼣?shù)雖定,但要看我們對待它的態(tài)度。行極善的人們,命運是固然拘束不住他的,因為他不斷的累積善果和福報,這極大的福報可以消抵原本命里的不吉變?yōu)榧?而行惡的人,命數(shù)同樣不能確定的,因為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極大的惡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報變成禍事。

我們的命運終究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可以通過我們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改變,我們才是它的主人。

正如書中袁了凡追問命數(shù)是否可改時云谷禪師說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句的意思是說:個人的命數(shù)是由自己造就,而福澤也是需要由自己去求得;個人造惡,就自然折福,個人修善,就自然得福。緊接著禪師又列舉出佛經(jīng)里的句子--“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來證明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改變命運的事實。但要注意,這句并不是鼓勵大家為求功名富貴、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這樣單純只為一己貪念而為善,沒有真心誠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業(yè)障。

我覺得,在現(xiàn)代的社會當中,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例子有很多,他們都是經(jīng)過不斷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達到的。要想有所改變,我們就應該從現(xiàn)在起在平日里有所積累。有這樣一句古語--“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多讀書、多學習,多做有意義的事、多做善事,不要學習不良嗜好,不做惡人。要心存善念、積德行善,無貪念、無惡念。只要這樣每時每刻的累積,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樣,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正如《了》文后面章節(jié)中所說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十九

《了凡四訓》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了自己小時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輩子的造化。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一直對算命這個說法很反感。后來云谷禪師傳授的改變自己命運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無大小,只要有心,處處可行善。

改過之法,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達到這樣思想境界,如此徹底的人又有多少。許多人知道自己有過,往往抱著僥幸心理,或者想著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蛘咧烙羞^,遲遲沒有付諸行動。我想,只要覺察到自己有過,哪怕沒有像作者說的那樣勇猛徹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點點也是好的。

積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種方法方式。作者講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滿,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時很難區(qū)分。行善時需要對善事仔細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顧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幫助他人,但結(jié)果反而是使他的結(jié)果更壞。常人很難分辨。以后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覺察。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大概有十種:1、與人為善2、愛敬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為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舍財作福8、護持正法9、敬重尊長10、愛惜物命。

其中與人為善,感觸比較深。與我家先生相處十幾年,受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與人為善。認識他之前,我看到的別人,大多是懷疑,不信任,帶著敵意。覺得別人都是不友善的。

記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們的汽車在路上被人追尾,對方司機是個滿身酒味的五十多歲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覺自己的車無緣無故被人追尾,仗著得理對對方夫妻一通指責抱怨發(fā)脾氣,而我的先生卻是溫和的教對方如何打保險公司電話,如何打交警電話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項,當時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后在交通事故處理完,對方妻子說:“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么賠償我們都會配合,如果是你,我們就不賠你。因為我先生的行為,讓后續(xù)理賠的事情順暢許多。我自慚形穢。

謙德之效。謙虛使人進步。

了凡四訓讀后感精簡篇篇二十

”命由天做,福自己求”了凡先生的人生,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yè)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會有好結(jié)果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nèi)齻€心:

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

二,發(fā)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

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

勇于改正錯誤,戰(zhàn)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改正,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读朔菜挠枴犯嬖V我們?nèi)绻憬裉炜吹揭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兩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1、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記在本子上,經(jīng)常拿出來看。

2、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氣,凡事慢三拍,要發(fā)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

3、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寬容。

4、凡事都要想到兩面性,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

5、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

6、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16842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