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論語心得體會字篇一
于是當(dāng)時靈機一動。就拿他的姓名開涮,說“知道蔡姓的來歷嗎?古漢語中,蔡是龜?shù)囊馑?...”——朋友,你知道我說完后的結(jié)果嗎?對了,那人勃然大怒,不歡而散。回頭一想,這事確實是我不對,因為我犯了說話的大忌——沒有顧及人家的尊嚴。后來就找機會向這名同事表示了真誠的歉意。
語言就像是一把倚天寶劍,拿在武功高的人手里,可以行俠仗義,可以鏟惡除奸。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讓一個小孩子拿到這把寶劍,他可能會隨意揮舞,一不小心就會害人害己。
看看上面的現(xiàn)金句“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是對語言的重視,“敏于事而慎于言”這是對語言的態(tài)度。
在古代,有人主張干脆就少說甚至不說話,我想現(xiàn)在來看未免可笑。我們應(yīng)當(dāng)盡量成為語言的高手,讓它為我們的生活服用,只是與人說話時要慎重,不論是單獨談話還是在眾多的場合,都切記千萬不要信口開河,就像一個拿著寶劍的小孩胡亂揮舞!
另外還有一事要注意,中國人過去有句話講,“熟而忘禮”,這真是人的通病,我們對初認識的人,一般來說都能做到慎言,但是一旦日久天長,相互熟悉了,有時就無所顧忌了。其實不管是熟人還是生人,說話時都要維護人家的尊嚴,要慎言。所以要學(xué)人家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這一點浩然也做得不好,說出來這些心得,與大家共勉吧!
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易經(jīng)》上說:“天高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辈诲e,古人所言不虛,我們的社會并非平等,而是有貴有賤,有尊有卑。過去不是說三教九流嗎?就是說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何者為尊,有權(quán)者為尊,何者為貴,有錢者為貴。既無權(quán)又無權(quán)的小民,自然要自卑而下賤了。所以飯店的服務(wù)生見了經(jīng)理難免唯唯諾諾,門衛(wèi)見了大款總要點頭哈腰。像子路這樣,穿著破布袍子和有錢人在一起,不卑不亢,實在難得。
要我看,尊卑貴賤雖然是一種事實,但卻是最不合理的地方。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上天的眼里,人都是平等的,每個的生的時候,沒有唅著金子出生的,死的時候,上帝也不會為大款高官派專車。所以在上帝的眼里人并沒有貴賤之分
我們?nèi)祟愄柗Q是萬物之靈,其實從億萬年的眼光看,我們?nèi)祟惡螄L不是宇宙中可憐的過客?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有這樣石火電光中論尊卑貴賤,有什么意義?
所謂的尊卑貴賤都是以勢力的眼光看的結(jié)果,其實一個人干什么,能做多大的官,發(fā)多大的財,自己能把握的不多,不能不承認有很大的命運因素。所謂富貴莫強求是也。但是從人性上來看,就是眾生平等,沒有貴賤區(qū)別。
可是現(xiàn)實世界,畢竟是一個尊卑的世界。這也是個事實。陶淵明當(dāng)縣令要接見上司,就得卑躬屈膝,可是他終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于是隱居了,這是惹不起躲的起的哲學(xué)。多少有點消極逃避的味道。相比之下,子路既不躲起來隱居,又不卑不亢的與權(quán)貴交往,這樣的境界要更高。
怎樣達到這樣的境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也,就是保持平常心,凡事通過正當(dāng)?shù)呐Γ艹晒统晒?,不成功就算了,不做非份之想,不做非份之想,就能保持人格的獨立。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
與西方人相比,中國的尊卑意識更強。還記得有一位作家出國后,看到白人青年器宇軒昂的干著清掃工的活,清理著草坪;看見門衛(wèi)不卑不亢地為大人物開門。覺得非常驚訝。其實如果承認生命是平等的,這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不管人是干什么的,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況且小人物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偷不搶,能安身立命、養(yǎng)家糊口就很了不起了,有什么好自卑的?這一點,我們真應(yīng)當(dāng)向人家學(xué)習(xí)。
所以,見了大人物,見了大款,不要自卑,要有自己的尊嚴。生命是平等的,人性是平等的,為什么要自卑呢?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運,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我們沒有錢沒有權(quán),這的確不是件另人高興的事,但如果既沒權(quán)又沒錢,再沒有了尊嚴,那豈不是更輸?shù)靡桓啥袅恕?/p>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欲,不逾矩”
讀論語心得體會字篇二
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曾經(jīng)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說明《論語》這本儒學(xué)中的“圣經(jīng)”有太多太多的營養(yǎng)等待我們?nèi)ノ ?/p>
一翻《論語》我們一定會看到“仁、德、孝、學(xué)、禮、和、知”這七個字,它們整部論語的核心,更是整個儒學(xué)的核心??梢哉f儒學(xué)的核心是《論語》,而《論語》的核心便是這七個字,我們便要讀懂這七個字。
讀懂它們不容易,兩千多年來多少名人在思考這個詞題到今天也說不清楚,以下是我的個人見解。
“仁”即愛人,善待身邊的每一個包括陌生人。這一點與墨家類似,但是儒學(xué)沒有一味的愛人?!白釉唬何ㄈ收吣芎萌耍軔喝??!闭f的便是這個道理。那些好人要愛,知錯能改的人要愛,唯獨犯了大錯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愛。愛人有限度,有底線,所以說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沒有底線。
“德”即道德,與道家有些相同之處。但道家提倡順其自然,但孔子認為“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憋@然孔子認為道德不能順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孝”即孝道,孔子在《論語》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但拋棄這些渣滓,乘下的都是精華?!靶┮舱?,其為仁之本與!”會讓我們終生受用。
“學(xué)”即思學(xué),按照王守仁的話說是“知行合一”。這正是對“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這一句學(xué)習(xí)秘決的高度概括并提純。
“禮”是“克己復(fù)禮”,這可以說是孔子被現(xiàn)代人指責(zé)的一個地方。在我看來,它其實是指不能越過的道德底線,“禮”是道德中的法律。
“和”為和諧,現(xiàn)代社會缺少這個,如同人人心懷“和”便不會鋌而走險去犯罪,不會對貪污抱有一絲幻想,不會為了貪欲去侵略他國。
“知”便是“智”。正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水變幻莫測,飄乎不定。沒有實體,卻實實在在在那里。有明,純潔,可以一眼看穿,但是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這便是智慧。
這七個字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一眼望不到頭,我也只在這海邊撿些貝殼暗自竊喜,卻可能永遠也見識不到這遼闊的大海。
讀論語心得體會字篇三
這個寒假我過得頗有收獲,因為除了和家人一起享受著天倫之樂的日子之外還能有時間讀讀書,看看電視。其中在cctv10的百家講壇中收看了于丹教授的《莊子》,自己也買來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細細品讀。
一直以為讀《論語》需要有足夠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和耐性,也覺得自己沒有興趣去讀那樣“過時”的書。然而在學(xué)校開展《論語》導(dǎo)讀之后,老師們開始了讀《論語》的熱潮,我也在收看了“百家講壇”的節(jié)目后被專家、學(xué)者們的淵博學(xué)識和娓娓道來的易懂并且有現(xiàn)實意義的道理所感染。于是我也就開始了讀《論語》,并有了一點點的收獲和一點點的心得體會。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它對于我們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有著實際的意義。書中涵括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讀了《論語》我才知道了它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鬃诱且源藖碛绊懰牡茏?。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他們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把那種生活的態(tài)度、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我們說孔子是圣賢,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
大家讀《論語》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詞:君子。我們直到今天還常常將其作為做人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說某某人非常君子。作為一個教師同時也是一個班主任,我希望自己能向孔子所說的“君子”靠攏、看齊,同樣用我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我的學(xué)生,影響我的學(xué)生!
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biāo)準(zhǔn)。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與內(nèi)心。當(dāng)他的內(nèi)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yǎng),而后表現(xiàn)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fēng)度??鬃右苍退膶W(xué)生討論過何為君子。他謙虛地說“不憂”,“不惑”,“不懼”這三點他自己都做不到?!叭收卟粦n”,就是說,一個人有了一種仁義的大胸懷,他的內(nèi)心無比仁厚、寬和,所以可以忽略和多細節(jié)不計較,可以不糾纏與小的得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內(nèi)心安靜、坦然。
知者不惑,在當(dāng)今社會,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是一個繁榮時代帶給我們的迷惑。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nèi)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當(dāng)我們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煩惱也就沒有了,這就是孔子所說的“知者不惑”。
“勇者不懼”,當(dāng)你的內(nèi)心足夠勇敢,足夠開闊,你就有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個真君子做到了內(nèi)心的仁、知、勇,從而就少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zé),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xué)習(xí)的終極目的。
做一個內(nèi)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為君子的前提。但僅有這個是不夠的,孔子心目中的君子,不僅是一個好人,還要是偉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懷天下,奮發(fā)有為??鬃釉?jīng)說過,“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一個人如果整天想的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么這個人就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這樣一份擔(dān)當(dāng),后來就演化成了中國儒家人格中所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應(yīng)該有培養(yǎng)國家所希望的一代新人的職責(zé)。就如馮校所說的“有本事,靠的住”的人。我不僅要教授給我的學(xué)生專業(yè)知識,還要著重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高尚品格,做一個文明人,現(xiàn)代人!
以上是我讀《論語》后的一點體會,在往后的時間里我更會抽出個人的休息時間再慢慢品讀它,領(lǐng)會、學(xué)習(xí)里面的精髓,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進而去影響我的學(xué)生,使之轉(zhuǎn)化成為一種內(nèi)在的性格、品質(zhì)。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9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