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益活動開展的工作總結(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41:36
2023年公益活動開展的工作總結(三篇)
時間:2023-06-06 15:41:36     小編:zdfb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nèi)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目偨Y書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公益活動開展的工作總結篇一

我校大隊部根據(jù)上級文件要求,結合本校的特點制定出一套完美的活動方案。一系列的活動按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第一階段:宣傳學習

1.9月28日,我校舉行“文明禮儀伴我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首先由大隊長吳家祺向全校師生發(fā)出倡議,號召大家在“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活動中,認真學習禮儀知識,提高文明素養(yǎng),向不文明行為告別,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和感染周圍同學。隨后,學校大隊輔導員林春香老師向全校師生宣布本學期本學期學校少先隊工作將以“文明禮儀伴我成長”作為活動主題,開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競賽、評比活動。全體師生在熱烈氣氛中進行互動,大家紛紛表示要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努力爭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學生。

2.學校大隊部利用校園廣播站、墻報,宣傳文明禮儀知識,提高學生禮儀素養(yǎng)。

3.各班制作張貼文明禮貌用語。

4.通過《致家長一封信》、家校通,讓家長共同參與,形成家校一體教育網(wǎng)絡,教育學生養(yǎng)成文明習慣。

第二階段:行動實施階段

自從“文明禮儀伴我成長”活動啟動以來,在校園內(nèi)掀起了學習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努力提高學生文明素質的熱潮。

(1)各班班主任組織學生閱讀學習《小學生文明禮儀知識》《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指導學生學禮儀、知禮儀、懂禮儀。

(2)各中隊輔導員利用中隊會舉辦一次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中隊會。讓學生了解,其實禮儀就在我們身邊。

(3)各年段按計劃紛紛開展如下活動:

一年段各班輔導員老師重視思想教育,紛紛利用班隊會和學生一起學習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

二年段開展編寫“說文明話、辦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的宣傳童謠(順口溜)活動,大力倡導禮儀風、文明風,爭做文明好少年。二年段的學生雖然年紀小,但卻不甘落人后,他們在老師、父母的協(xié)助下,紛紛創(chuàng)編了好聽、好記的文明禮儀歌謠、順口溜。三年段舉辦“文明禮儀手抄報比賽”,在比賽中各班同學踴躍參與,積極創(chuàng)作,一張張精美的手抄報在同學們認真查找資料和精心設計下誕生。

他們在作品上盡情揮灑,各顯所長:設計版面,查找資料,勾畫圖案,一張張小報各有千秋,異彩紛呈。各班在初選的基礎上,各推選出六張進行年段評比。最終評選結果:侯奕磊、顏詩睿等六位同學獲得一等獎;許菁菁、蔡君楠等十二位同學獲得二等獎;林德榮、林嘉儀等十五位同學獲得三等獎。四年級舉行“文明禮儀就在我身邊”講故事比賽,自選故事題目,盡情表現(xiàn),真可謂內(nèi)容豐富、異彩紛呈,有的引經(jīng)據(jù)典,慷慨陳詞,用歷史故事來告訴大家文明禮儀美德的可貴;有的聯(lián)系身邊故事,告誡大家文明行為無處不在,講文明講禮儀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打動觀眾,讓大家從這些精彩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比賽現(xiàn)場學生都熱情高漲,全心投入,活動氣氛非?;钴S。最終:卓依諾獲一等獎;伍文堯、柯瑩穎獲二等獎;陳裴然、林曉彤、陳安琦獲三等獎。他們精彩的故事,豐富的表現(xiàn),標準的普通話,使廣大學生感受到了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生“講文明、懂禮儀”的意識,為弘揚校園文明風尚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推廣作用。

第三階段:考核評比表彰階段

活動自開展以來,養(yǎng)小的校風、學風有了較大的轉變,全體少先隊員的文明意識明顯提高,每個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和感染周圍同學,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但我們知道,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一如既往,長期不懈的堅持著。我們一定會認真總結經(jīng)驗,改正不足,努力將文明禮儀教育作為一項常規(guī)工作堅持不懈地抓下去,讓文明之風永駐養(yǎng)小校園。

公益活動開展的工作總結篇二

慈善教育是學校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是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社會、扶危濟困觀念的有效途徑。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tǒng)美德,進一步推進千校慈善教育項目的開展,豐富活動載體,增強全校師生的慈善意識,引導他們用心靈感受慈善、用行動體驗愛心,根據(jù)區(qū)教體局《關于對慈善教育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總結的通知》精神,現(xiàn)對我校慈善周教育活動進行總結?,F(xiàn)將我校慈善教育進校園活動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精心籌劃,建立機構。

學校慈善教育的關鍵在于前期的策劃和后期的落實。為了使慈善教育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我校在工作前期重點做好了落實到位,為慈善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二、高度重視,做好校內(nèi)宣傳教育工作。

1.成立組織機構。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以政教處、教導處、少隊部等部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慈善教育活動領導小組,明確了人員分工與職責,對活動的開展做了細致安排。

2.做好教職工的宣傳學習。首先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教育局關于落實教體局《關于對慈善教育活動的開展》的通知,使每個教職工增強慈善理念,懂得“扶貧、救災、助老、助殘、助孤、助困、助學、助醫(yī)”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進一步理解開展公益、捐贈活動的重大意義。

3、通過多方位開展活動。學校主要圍繞“四個一”開展:一是開展一次慈善愛心宣傳活動?;顒又芷陂g,學校利用周一升旗儀式時間,召開師生動員大會,并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廣播等進行慈善教育宣傳,營造濃厚的慈善愛心宣傳氛圍;二是開展一次慈善愛心教育活動。全校各班級組織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對學生集中進行一次慈善愛心教育;三是開展一次慈善愛心體驗活動。學校組織每個學生寫一篇慈善心得體會,每位教師撰寫一篇慈善征文。

三、立足體驗,提升慈善效果。

實踐體驗是實施慈善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提高慈善教育有效性的必要途徑。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挖掘學校及社會資源,在校內(nèi)、校外開展了一系列的慈善教育體驗活動。

1.校內(nèi)活動,精彩紛呈。

在學生中開展了以“心微笑、愛飛揚”的慈善故事大賽、征文比賽以及“感恩社會、情暖人間”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還開展了以“捧一顆關愛之心、伸一雙友愛之手”為主題的隊會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讓慈善教育的理念內(nèi)化為孩子的感性體驗,在全校師生中形成了慈善教育的良好氛圍。

2.小手帶動,輻射社會。

在慈善教育中,我們非常重視對家庭、社會的輻射、帶動,希望在“小手拉起大手”的激勵中,讓更多家長投入到慈善事業(yè)之中。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的主題隊會、慈善教育講座,給學生講自己的慈善故事。我們還通過學生的“感恩行動”,向家長傳遞“愛的思想”,促進“愛心相傳”的效果。

通過這次活動,使全校師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一次為人民服務,奉獻愛心,團結互助的教育。深深地懂得奉獻才是我們生命中最可貴的情感,只有懂得關愛他人的人才能真正關愛自己。

公益活動開展的工作總結篇三

社會公益活動是直接服務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無償?shù)牧x務勞動,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點和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義務感和責任感,學習和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務和生產(chǎn)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另外社會公益活動對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和加深他們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的理解都有重要的意義。我校多年來一直堅持鼓勵學生參加社會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現(xiàn)將公益活動的具體內(nèi)容匯報如下:

一、主要內(nèi)容

(一)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宣傳服務活動。

1、組織開展維護穩(wěn)定、反邪教、禁毒知識等宣傳教育活動。

2、組織開展防災避險、消防安全演示、疏散安置、急救技能演示、防范自救等方面宣傳或演練。

3、組織開展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用水用電、交通安全等宣傳教育活動。

(二)開展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活動。對學校周邊進行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掃,倡導垃圾分類,清除衛(wèi)生死角,整治“臟亂差”現(xiàn)象,服務市容環(huán)境整治,創(chuàng)造優(yōu)美怡人的生活環(huán)境。

二、活動特點

1、準備較充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正是因為有了詳實的考慮、周全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活動才有了成功開展的前提,并且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們就有了詳細的計劃及活動部署。

2、密切配合多方面的積極協(xié)助和努力,是活動得以完成的保證。如在活動中,學生會各部門及各班負責人推選參加活動的人員。

3、分工具體安排合理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少先隊負責人就已經(jīng)將合理分配,同時也注意到宣傳組織及工作時間的協(xié)調。

4、活動影響范圍大在校內(nèi)發(fā)揮了很好的社會效益。達到了此次公益活動的最終目的。

三、活動結果及意義

1、活動雖然小,卻含義深遠,反響良好。讓學生們動起來,體驗生活的良好效果得以彰顯。

2、我們以高質量完成了社會公益性的活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51307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