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詠懷古跡讀后感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0 18:58:16
熱門詠懷古跡讀后感范文(18篇)
時間:2023-10-30 18:58:16     小編:筆舞

8.讀后感是對讀者個人的思考和感受的表達,每個人的讀后感都是獨特的。4.寫讀后感時,我們應(yīng)該如何擴充自己的閱讀思維和邏輯能力呢?以下是一些感人至深的讀后感范文,讓我們一起探索作品中的深意。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一

作者: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

? ? ? ?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

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

關(guān)山無極。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huán)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

應(yīng)上向黃昏。環(huán)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

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

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

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

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

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二

1、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lǐng)會詩歌主旨。

2、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fēng)。

3、通過討論喚起學(xué)生對歷史人物的關(guān)注及思考。

賞析詩歌,體會感情。

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點撥-研討式。盡可能找詩歌的精彩處與學(xué)生的興趣點相交匯的部位設(shè)疑提問,啟發(fā)引導(dǎo)學(xué)生對詩歌的整體性感受與領(lǐng)悟。

1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昭君出塞、身死異國的悲劇是歷代文人常常詠嘆的題材。從西晉的石崇開始,到南北朝的鮑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寫過詠昭君的詩,其中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最為深刻感人,并被譽為詠昭君詩之絕唱。盡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沒有叱咤風(fēng)云,沒有威風(fēng)凜凜,然而詩歌那蒼涼悲壯的意境,仍能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追溯歷史,走進杜甫的《詠懷古跡》,感受王昭君這一形象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

二、《詠懷古跡》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nèi)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fā)自己的心懷。

三、整體感知

結(jié)合注釋、感知詩歌。思考:這首詩寫的什么內(nèi)容?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怨恨)

四、賞析詩歌

【明確】“群山萬壑赴荊門”,多么雄偉的圖景!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案啊北臼且粋€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點撥之二】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

【明確】引出歌詠對象昭君。

【明確】不同意。常言道:地靈人杰,正是因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鐘靈毓秀,才孕育出昭君這樣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吳瞻泰認為:詩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梢姡髡咴诖耸菑脑伣街娼^引出詠佳人之奇美。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這么一個內(nèi)涵厚重的句子做鋪墊,也說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長在這里的昭君決不只是一個明眸皓齒、秀發(fā)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堅強性格的奇?zhèn)ヅ浴K?,畫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陰柔的秀麗而是陽剛的偉岸,是較為和諧的。(大巧若拙)

【點撥之三】頷聯(lián)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效果如何?

【明確】“一去”對“獨留”,“一”與“獨”同義互文,將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寫得入骨三分??梢?,昭君是多么孤獨!“紫臺”對“青?!?,一個富麗繁華,一個荒涼冷落,對比多么懸殊!“連”對“向”,“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詩解意》)。 “朔漠”對“黃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黃昏”一般指時間,而在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間,即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曠凄清!它是那樣的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為什么?青冢有恨?。∫荒昴?、一天天,向人們展示著千古的悲哀!就這么兩句工整的對偶,內(nèi)涵卻相當豐富:上句寫她生前的不幸與孤苦,下句寫她死后的孤寂與冷落,一句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

【明確】不能用現(xiàn)代的眼光看歷史。囿于當時民族觀念的局限,當時人對周邊少數(shù)民族是恥于同類的,更何況遠嫁匈奴呢?據(jù)《后漢書》記載:昭君遠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鄉(xiāng),然而多次上書希望回故鄉(xiāng)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還要按照當?shù)氐牧?xí)俗再嫁給匈奴王的兒子,直至最后身死異國。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回鄉(xiāng)無望的絕望對她的打擊有多大,就是那種與華夏倫理綱常相悖的習(xí)俗使其無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明確】頸聯(lián)上句“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對此做了交待。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因課文有注釋,可讓學(xué)生講,以訓(xùn)練其表達能力。)

【點撥之五】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

【明確】不是。有人曾為毛延壽鳴不平,寫過這樣兩句詩:“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金圣嘆也曾對此發(fā)表評價,大意是:毛延壽則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終身,難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嗎?搜羅那么多良家婦女充斥后宮專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連親自挑選之勞都不肯費,也未免太過分了??梢?,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點撥之六】 “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明確】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大錯已經(jīng)鑄成,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yǎng)她的父母之邦,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襁@樣一個美女,竟然淪落到如此下場,怎不感動?怎不傷心?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

【小結(jié)】顯而易見,這兩句與上兩句前后呼應(yīng),交叉銜接。正因為元帝“省識春風(fēng)面”,才有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的悲??;正因為昭君“空歸月夜魂”,才有其“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總之,對昭君悲劇的根源做了明確揭示。

【點撥之七】既然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對元帝持何態(tài)度?

【小結(jié)】詩歌的主旨雖寫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入題。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

五、朗讀、背誦(體會昭君綿綿無絕期的怨恨之情)

六、歸納寓意

1、簡介寫作背景(為下文歸納寓意做準備。略)

2、討論、歸納。

聯(lián)系寫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遭貶。自己一片赤誠,盡忠進諫,皇帝卻不分忠佞,無辜貶斥自己,當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說。所以詩題叫《詠懷古跡》,顯然作者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詩人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遠離漢宮不分忠佞,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 漂泊西南,有家難歸

(千載之怨) (深沉怨恨)

七、遷移擴展

同樣是“昭君出塞”的事跡,杜甫筆下的昭君是一個把“出塞”引為一生憾事、滿腹“怨恨”的昭君,而在史學(xué)家翦伯贊和劇作家曹禺筆下,昭君卻成了一個為了祖國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團結(jié)而義無反顧、欣然前往的巾幗英雄。請思考:

若以“由昭君出塞想到的……”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你打算選取什么角度來寫?

1、學(xué)生思考討論。(前后四人一組,選代表發(fā)言)

2、教師朗讀例文:《美女賭江山》(原載《語文學(xué)習(xí)》2002年第2期)

八、課外作業(yè):將上面的話題作文擴展成文。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三

1、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lǐng)會詩歌主旨。

2、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fēng)。

3、通過討論喚起學(xué)生對歷史人物的關(guān)注及思考。

【教學(xué)重點】賞析詩歌,體會感情。

【教學(xué)難點】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學(xué)時數(shù)】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二、《詠懷古跡》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nèi)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fā)自己的心懷。

三、整體感知

四、賞析詩歌

【點撥之二】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

【明確】引出歌詠對象昭君。

【點撥之三】頷聯(lián)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效果如何?

【點撥之五】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

【點撥之六】 “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點撥之七】既然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對元帝持何態(tài)度?

五、朗讀、背誦(體會昭君綿綿無絕期的怨恨之情)

六、歸納寓意

1、簡介寫作背景(為下文歸納寓意做準備。略)

2、討論、歸納。

昭君 詩人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遠離漢宮不分忠佞,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 漂泊西南,有家難歸

(千載之怨) (深沉怨恨)

七、遷移擴展

若以“由昭君出塞想到的……”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你打算選取什么角度來寫?

1、學(xué)生思考討論。(前后四人一組,選代表發(fā)言)

2、教師朗讀例文:《美女賭江山》(原載《語文學(xué)習(xí)》2002年第2期)

八、課外作業(yè):將上面的話題作文擴展成文。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四

作者:杜甫

蜀主征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象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

1、蜀主:指劉備。

2、征吳:對吳有企圖。

3、幸:舊稱皇帝蹤跡所至曰“幸”。

4、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幟。

5、武侯句:諸葛亮曾封武鄉(xiāng)侯,其祠在先主廟西。常:一作“長”。

6、一體句:正因他們君臣一體,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顧宸所謂“平日抱一體之誠,千秋享一體之報?!?/p>

【】:

當年劉備謀攻東吳曾到達三峽;

他駕崩時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宮。

想象里儀仗旌旗仍在空山飄揚;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難尋影蹤。

古廟的松杉樹上水鶴筑巢棲息;

每年三伏臘月跑來祭祀的'村翁。

諸葛武侯祠廟長年在附近為鄰;

生前君臣一體死后的祭祀相同。

【】:

這首詩是推崇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關(guān)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對他們的祭祀,烘托其遺跡之流澤。但是對于玉殿的虛無縹緲,松杉棲息水鶴,詩人發(fā)抒了無限感慨。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五

賞析詩歌意象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效果。

體會詩人吟詠昭君同時寄托的深沉悲慨。

預(yù)習(xí)法:誦讀法;揣摩法。

課件與視頻

1課時

名人導(dǎo)入三峽風(fēng)光,地杰人靈。荊楚之地,湖北秭歸,不僅孕育了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也生長著一位傾國傾城的姑娘,她就是王昭君。(板書課題)

詩人回眸杜甫,字子美。親歷“安史之亂”,詩懷憂國憂民。人稱“詩圣”,贊譽其“窮也兼濟天下”的高尚情懷,褒揚他登峰造極的七律藝術(shù)。

背景剪影因好友嚴武突然病逝,失去了生活依靠的杜甫離開了成都草堂,乘舟沿江直至夔州,繪山川之壯闊之美,抒憂國憂民之思。

初讀感知

1.視頻朗讀。

2.集體朗讀(配樂)。

3.自由朗讀,思考:

1)詩人從哪些方面追懷王昭君的故事?

2)故事中你讀出了王昭君哪些情感?

3)詩人詠懷王昭君的用意有哪些?

一、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鐘靈毓秀之鄉(xiāng),山水奔騰之勢,為昭君村的展現(xiàn)勾勒出闊遠壯盛的背景,表現(xiàn)不同于尋常閨閣女子的身世遭遇,突出其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聯(lián)的特殊性。

赴:極富動態(tài)和氣勢,表現(xiàn)了荊門山的雄奇美麗,引出昭君的不同凡響。

二、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為了祖國民族的安寧和平,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大漠的征途,昭君用美麗的青春和生命維系著中原與匈奴幾十年的友好往來。

紫臺:壯麗繁華的漢宮朔漠:荒寒蕭索的大漠

青冢:青春容顏的埋葬黃昏:黯淡無邊的凄涼

藝術(shù)效果:色彩鮮明,兩兩對應(yīng)。

一“連”字訴說了昭君關(guān)山迢遞的迷茫凄傷與生命荒寒的歲月悠長;

一“獨”字勾勒出昭君背影的孤獨寂寞,寓形象于意象之中,兩相襯托,曠古凄涼;

一“向”字透露出永恒的悵恨,以漸進的動態(tài)感傳達了玩味不已的神韻。

三、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

貌若天仙卻不受寵幸,被遣匈奴仍懷念故國;生命已逝卻魂歸故鄉(xiāng),清冷幽寂只聞環(huán)珮作響。

畫工的顛倒妍媸,元帝的昏庸大意,造成了昭君一生的悲劇。一個“空”字流傳著昭君綿綿不盡的深沉遺恨。

四、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琵琶聲響,亙古悠長;揮淚泣血,幽怨情長。王嬙,不僅是一個深明大義舍小為大的和親使者,而且是一名日夜思鄉(xiāng)借曲抒怨的悲苦宮女。這才是血肉豐滿真實可信的明妃,才是有性格有情結(jié)的中原姑娘。

怨恨:詩眼。一怨元帝昏庸,二怨遠赴他域,三怨終老番邦。

千百年中世代累積和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和鄉(xiāng)土最深厚的共同情感在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身上表現(xiàn)的尤是深沉悲涼。

寫作用意

借古抒懷:詩人著眼昭君被統(tǒng)治者所遠遣所拋棄的那種悲慨和寂寞孤獨,借她想念故土夜月歸魂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鄉(xiāng)的心情。

課堂小結(jié)“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杜甫詠懷古跡,表達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悲。

板書設(shè)計

昭君杜甫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遠離漢宮不分忠佞無辜遭貶

異域終生空歸環(huán)珮西南漂泊有家難歸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六

原文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注解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guān)山無極?!彼纺罕狈缴衬感倥又?。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huán)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應(yīng)上“向黃昏”。環(huán)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譯文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

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

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七

1、背誦《詠懷古跡(其三)》,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

2、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感受詩人的怨憤之情,品味詩歌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

3、了解《詠懷古跡》的寫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懷的心情,學(xué)會鑒賞詠史詩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教學(xué)重點背誦詩歌,品味語言,領(lǐng)悟情境教學(xué)難點鑒賞詠史詩的一般方法

課型新授課教學(xué)方法課內(nèi)語文教學(xué)法

教具器材朗讀帶多媒體

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背負著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走進了朔風(fēng)勁草的茫茫大漠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了歷史的青冢里。

唐大歷年間,漂泊半生,歷盡滄桑的杜甫,來到了昭君的家鄉(xiāng)——湖北秭歸。在勢若奔馳的山林間,遙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將通過《詠懷古跡(其三)》這首詩去尋找答案。(板書)

看到標題我們應(yīng)該猜得出來,《詠懷古跡》是一個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別為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是一組七律詩組。與《秋興八首》同作于大歷元年的秋天。我們已經(jīng)講到,這一年,安史之亂雖然已經(jīng)結(jié)束,但國家仍然動蕩不安,詩人依舊客居他鄉(xiāng)。吟詠古跡,追思歷史人物的同時,詩人也抒發(fā)了自己一生漂泊,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1、欣賞課文錄音。

2、自讀詩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語調(diào)與感情,讀出韻味。

3、生利用文下注釋自由輕聲譯讀詩文,不懂得地方做標記。

4、學(xué)生齊讀,(請學(xué)生結(jié)合注釋,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復(fù)述詩歌主要內(nèi)容。)

明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里有生長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離開漢宮,(命運)便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相連,獨留下青冢向著黃昏。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面容,空有她那懷念故國的魂魄月夜歸來。即使千年過后,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著她內(nèi)心的怨恨之情。

結(jié)合時代背景及作者身世,理解詩歌。(此處可由學(xué)生自由提問題,沒有問到的師補充預(yù)設(shè)的問題。)

1、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你讀出主人公了么?(王昭君)

2、對于出塞的昭君,多數(shù)人看到的是她沉魚落雁的美麗,而這首詩當中,你讀出了昭君怎樣的心事?用一個詞。(怨恨)

(試)明確: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遠嫁異邦,遠葬他鄉(xiāng),月魂空歸,思念故鄉(xiāng)的幽怨。)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

(對畫師的無恥行為怨恨)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p>

“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樂,正是昭君在訴說著她的怨恨!這兩句從側(cè)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對她的贊揚,又有對她的同情。讀到這里,我們的耳邊好像又響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聲!

明確:群山萬壑赴荊門

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從側(cè)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兩千多年前,一個青年女子遠離父母之邦,嫁到異域,并在那里度過一生,確實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毅力,而這雄偉的山川簡直就是她那堅強的性格的象征。

6、佳句鑒賞:學(xué)生自由鑒賞(這首詩歌當中,我認為有兩句詩寫得非常美,我自己很喜歡,不知道有沒有同道中人?)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明確:“獨”實寫青冢,虛寫昭君遠離故土的境遇,更寫出了昭君遠離故土后心靈的孤獨之情。

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明確: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歸漢,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yǎng)她的故鄉(xiāng),可見其懷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強烈??!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

明確:唐玄宗天寶五年,作者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為華州司功。

昭君詩人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遠離漢宮不分忠佞,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漂泊西南,有家難歸

(千載之怨)(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詠嘆王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王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評此詩時說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詩歌的主旨雖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

詩人漂泊異地,遠離故鄉(xiāng),處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鄉(xiāng)之情,也借昭君遺恨絕域,曲折表達自己失遇無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請我們輕輕地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想象長城外才盛開的那些清香,想象風(fēng)沙呼嘯的沙漠下,騎馬壯的英雄,還有那,夕陽下的青冢,望向故鄉(xiāng)。(播放蔡琴的《出塞曲》)

西施灘崔道融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西施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1、兩首詩都針對“紅顏禍水”這一傳統(tǒng)的歷史觀念,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淺之別。請作簡要分析。

2、兩首詩的作者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時,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請結(jié)合兩首詩的三、四句作簡要賞析。

1、崔道融的詩同情西施,為西施個人鳴不平,立意較淺。

羅隱的詩寫出了“家國興亡自有時”的自然規(guī)律,立意較深。

2、崔詩“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借景抒情、比喻)

劉詩“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保▽Ρ取⒎磫枺?/p>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八

【內(nèi)容】:

支離東北風(fēng)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一生坎坷。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fēng)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被后世詩家尊為“詩圣”。有《杜工部集》。

注釋: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邊境。

庾信:梁朝詩人。云雨:宋玉在《高唐賦》中述楚襄王游高唐,夢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臨別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陽臺,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縣。

明妃:即王昭君。據(jù)《西京雜記》:“元帝后宮既多,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昭君自恃其貌,獨不肯與,工人乃丑圖之,遂不得見?!焙螽嫻っ訅郾粴ⅰS腊矊m: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伊呂:指商朝伊尹,周朝呂尚,皆開國名相。

蕭曹:指蕭何、曹參,均系輔佐劉邦建漢的名臣。

簡析:

這五首詩是詩人游江陵、歸州一帶,訪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廟、武侯祠,因古跡懷古人并自我傷感而作,一氣貫成,為一組詩,亦可分首獨詠。第一首寫庾信。詩人一直是贊美庾信的,詩中由庾的遭遇聯(lián)系起自己的境況。“且未還”既指自己不能從西南回長安,也指庾信不能從北朝回江陵。第二首寫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詩人崇拜他的詞章,又深感同樣的悲涼寂寞,感慨中對國運的興衰懷有諷喻。第三首寫王昭君,全詩從“怨”字落墨,并使發(fā)出無窮怨恨之聲的琵琶作為昭君的化身,別具一格。第四首通過老百姓對劉備崩駕地的四時祭祀之勤,表達了對劉備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時對詩人的飄泊生活不勝感慨,將荒涼的景象寫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對諸葛亮更高的評價,藝術(shù)感染力極強,不象是在發(fā)議論。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九

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里有生長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旦離開漢宮,(命運)便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相連,獨留下青冢向著黃昏。

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面容,空有她那懷念故國的魂魄月夜歸來。

即使千年過后,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著她內(nèi)心的怨恨之情。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十

教學(xué)重點 背誦詩歌,品味語言,領(lǐng)悟情境 教學(xué)難點 鑒賞詠史詩的一般方法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xué)方法 誦讀、聯(lián)想釋疑、品讀鑒賞

教具器材 多媒體

教????? 學(xué)????? 過????? 程 補? 充

課前抽學(xué)生背誦《秋興八首》,檢查學(xué)習(xí)及復(fù)習(xí)情況。 一、導(dǎo)入 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背負著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走進了朔風(fēng)勁草的茫茫大漠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了歷史的青冢里。 唐大歷年間,羈旅半生,歷盡滄桑的杜甫,來到了昭君的家鄉(xiāng)——湖北秭歸。在勢若奔馳的山林間,遙想8xx年前的美人,杜甫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將通過《詠懷古跡(其三)》這首詩去尋找答案。(板書) 二、題解及背景介紹 看到標題我們應(yīng)該猜得出來,《詠懷古跡》是一個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別為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是一組七律詩組。與《秋興八首》同作于大歷元年的秋天。昨天我們已經(jīng)講到,這一年,安史之亂雖然已經(jīng)結(jié)束,但國家仍然動蕩不安,詩人依舊客居他鄉(xiāng)。吟詠古跡,追思歷史人物的同時,詩人也抒發(fā)了自己一生漂泊,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三、聽示范朗誦,學(xué)生正音并認真品味詩歌情感。(幻燈鏈接)

明確詩歌風(fēng)格:沉郁怨憤的感情。 四、學(xué)生齊讀,請學(xué)生結(jié)合注釋,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復(fù)述詩歌主要內(nèi)容。 明確:

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里有生長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離開漢宮,(命運)便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相連,獨留下青冢向著黃昏。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面容,空有她那懷念故國的魂魄月夜歸來。即使千年過后,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著她內(nèi)心的怨恨之情。 五、結(jié)合時代背景及作者身世,理解詩歌。 1、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你讀出主人公了么?(王昭君)

明確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遠嫁異邦,遠葬他鄉(xiāng),月魂空歸,思念故鄉(xiāng)的幽怨。)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 (對畫師的無恥行為怨恨)????????????

4、香溪水畔聰穎異常的那個女子,自從踏入宮門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這一生的孤獨。毛延壽的一顆喪父落淚痣,讓昭君做了三年冷宮人。然后,一紙和親書,她的美便終老在了單于父子的懷抱——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p>

“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樂,正是昭君在訴說著她的怨恨!這兩句從側(cè)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對她的贊揚,又有對她的同情。讀到這里,我們的耳邊好像又響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聲! 5、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聯(lián)一開始并沒有寫她的怨恨,寫的是什么?這樣寫的目的又是什么? 明確: 群山萬壑赴荊門 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從側(cè)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兩千多年前,一個青年女子遠離父母之邦,嫁到異域,并在那里度過一生,確實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毅力,而這雄偉的山川簡直就是她那堅強的性格的象征。

6、佳句鑒賞??????? (這首詩歌當中,我認為有兩句詩寫得非常美,我自己很喜歡,不知道有沒有同道中人?)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明確:

“獨”實寫青冢,虛寫昭君遠離故土的境遇,更寫出了昭君遠離故土后心靈的孤獨之情。

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明確:

7、《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的情懷,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明確:

唐玄宗天寶五年,作者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為華州司功。

昭君??????????????????????????????????????? 詩人??????????????????????????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遠離漢宮????????? 不分忠佞,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 漂泊西南,有家難歸 (千載之怨)???????????????????????????????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詠嘆王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王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評此詩時說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六、小結(jié) 詩歌的主旨雖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 詩人漂泊異地,遠離故鄉(xiāng),處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鄉(xiāng)之情,也借昭君遺恨絕域,曲折表達自己失遇無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請我們輕輕地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想象長城外才盛開的那些清香,想象風(fēng)沙呼嘯的沙漠下,騎馬壯的英雄,還有那,夕陽下的青冢,望向故鄉(xiāng)。(播放蔡琴的《出塞曲》) 七、補充,鑒賞詠史詩的三步驟。 1、所描寫的古人、往事是怎樣的。(弄清史實) 2、為什么要描寫古人的這段往事?詩人在詩中表現(xiàn)什么態(tài)度?(體悟感情) 3、這種態(tài)度用什么方法表達?(分析技巧) 學(xué)以致用:

西施灘????? ??? 崔道融

宰嚭亡吳國, 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 似有不平聲。

西? 施 羅? 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明確: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十一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注解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guān)山無極?!彼纺罕狈缴衬?,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huán)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應(yīng)上“向黃昏”。環(huán)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賞讀此詩,要突出兩點:

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杜甫善于在敘事詩中塑造人物形象,而律詩主要用于抒情,雖有敘事成分,不過是作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擔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務(wù)。這首詩卻略有不同,它雖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過塑造王昭君的動人形象實現(xiàn)的。詩開頭,以“群山萬壑赴荊門”寫王昭君的出生地,從側(cè)面烘托昭君不同凡響的高大形象。接著敘述王昭君悲壯的一生,詩中出現(xiàn)了兩個典型的鏡頭,“一去”寫出昭君“關(guān)山度若飛”的氣概,“獨留”表現(xiàn)了昭君孤苦孑然的哀傷?!爱媹D”句揭示了造成她悲劇的原因,“環(huán)佩”句形象地表現(xiàn)了昭君的故土之思。最后,人們從琵琶聲里聽到昭君悲苦的申訴,禁不住既贊揚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不幸的遭際,進一步從側(cè)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二是詩人借古抒懷。這首詩表面看,是寫昭君的遭遇,寫昭君的怨恨,實際上是借詠古跡以感己懷。杜甫當時身處異地、遠離故園,處境和昭君相似。作者寫昭君“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字面上固然是贊嘆昭君對故土的依戀,實際上也是寫自己“身在夔州,魂歸故園”。杜甫一生的遭際也與昭君相似。昭君才華卓立,美貌超群,因漢元帝昏庸,不得不遠嫁異鄉(xiāng),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杜甫一生,濟世之志甚高,濟世之才甚異,但終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負。肅宗朝雖任職京師,也只不過是一左拾遺。還因疏救房?,觸怒肅宗,差點獲刑。雖然獲救,卻終被疏遠,郁郁辭官,漂泊西南?!皭澩镆粸I,蕭條異代不同時”(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杜甫置身明妃村中,瞻仰前人遺址,思想自己身世,怎能不老淚縱橫,而心有戚戚焉。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十二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十三

作者: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guān)山無極?!彼纺罕狈缴衬?,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huán)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應(yīng)上“向黃昏”。環(huán)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

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

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

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

這是杜甫經(jīng)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兩字,是怨的終結(jié)。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絕唱。”信然。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十四

詩文賞析:

《詠懷古跡五首》是杜甫大歷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寫成的一組詩。夔州和三峽一帶本來就有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跡,杜甫正是借這些古跡,懷念古人,同時抒寫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感。這首詩詠懷了劉備,贊頌諸葛亮與劉備生前一體的親密關(guān)系。寄與了自己境遇的苦悶。全詩平淡自然,寫景狀物形象明朗。

第四首詠懷的是永安宮。詩人稱頌了三國時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關(guān)系,抒發(fā)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負難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對劉備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遺跡之流澤。詩歌先敘劉備進襲東吳失敗而卒于永安宮,繼嘆劉備的復(fù)漢大業(yè)一蹶不振,當年的翠旗行帳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覓得蹤跡,玉殿虛無縹緲,松杉棲息水鶴。歌頌了劉備的生前事業(yè),嘆惋大業(yè)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間的荒涼景象。最后贊劉備諸葛亮君臣一體,千百年受人祭祀,表達了無限敬意,發(fā)抒了無限感慨。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十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注解】:

1、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2、肅清高:為其清高而肅然起敬。

3、三分割據(jù):指魏蜀吳鼎立。

4、紆籌策:曲折周密地展運策略。

5、伯仲之間:伯仲本指兄弟,這里是說不相上下,也即當于伊呂間求之之意。伊、

呂,商代伊尹,周代呂尚,皆輔佐賢主的開國名相。

6、指揮若定:言諸葛亮治政用兵從容鎮(zhèn)定。

7、失蕭曹:意謂蕭、曹雖也是宗臣,比之諸葛亮未免不及。

8、祚:帝位。

【韻譯】:

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

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遺像,肅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勢,是經(jīng)他策劃運籌;

千百年來,他才能象鸞鳳振羽云霄。

他輔佐劉備,同伊尹呂尚難分上下;

指揮從容鎮(zhèn)定,蕭何曹參不能比超。

時運不好,東漢帝業(yè)實在難于復(fù)興;

心志雖堅,終因軍務(wù)繁艱死于積勞。

【評析】:

進謁武侯祠而追懷諸葛亮。全詩以議論為主,稱頌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深入,蕩人胸襟、動爾情懷。但其中把漢室不能恢復(fù)歸咎于氣運,卻是宿命觀點。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十六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賞析

這是《詠懷古跡五首》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fā)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jù)《一統(tǒng)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逼涞刂?,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shù)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fā)揮想象力,由近及遠,構(gòu)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本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杜甫寫三峽江流有“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長江二首》)的警句,用一個“爭”字,突出了三峽水勢之驚險。這里則用一個“赴”字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生動。這可說是一個有趣的對照。但是,詩的下一句,卻落到一個小小的昭君村上,頗有點出人意外,因引起評論家一些不同的議論。明人胡震亨評注的《杜詩通》就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币馑际沁@樣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適合,不協(xié)調(diào)的。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則又是另一種看法。他說:“發(fā)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鐘靈毓秀,始產(chǎn)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币馑际钦f,杜甫正是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她。楊倫《杜詩鏡銓》說:“從地靈說入,多少鄭重。”亦與此意相接近。究竟誰是誰非,如何體會詩人的構(gòu)思,須要結(jié)合全詩的主題和中心才能說明白,所以留到后面再說。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鼻皟删鋵懻丫?,這兩句才寫到昭君本人。詩人只用這樣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從這兩句詩的構(gòu)思和詞語說,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賦》里的話:“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guān)山無極。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钡?,仔細地對照一下之后,我們應(yīng)該承認,杜甫這兩句詩所概括的思想內(nèi)容的豐富和深刻,大大超過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詩解意》說:“‘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說得很對。但是,有神的并不止這兩個字。只看上句的紫臺和朔漠,自然就會想到離別漢宮、遠嫁匈奴的昭君在萬里之外,在異國殊俗的環(huán)境中,一輩子所過的生活。而下句寫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黃昏這兩個最簡單而現(xiàn)成的詞匯,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藝術(shù)匠心。在日常的語言里,黃昏兩字都是指時間,而在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間了,它指的是那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它是那樣地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想到這里,這句詩自然就給人一種天地?zé)o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而沉重之感。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边@是緊接著前兩句,更進一步寫昭君的身世家國之情。畫圖句承前第三句,環(huán)珮句承前第四句。畫圖句是說,由于漢元帝的昏庸,對后妃宮人們,只看圖畫不看人,把她們的命運完全交給畫工們來擺布。省識,是略識之意。說元帝從圖畫里略識昭君,實際上就是根本不識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劇。環(huán)珮句是寫她懷念故國之心,永遠不變,雖骨留青冢,魂靈還會在月夜回到生長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詞人姜夔在他的詠梅名作《疏影》里曾經(jīng)把杜甫這句詩從形象上進一步豐富提高: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想珮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這里寫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不是長安的漢宮特別動人。月夜歸來的昭君幽靈,經(jīng)過提煉,化身成為芬芳縞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边@是此詩的結(jié)尾,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diào),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據(jù)漢劉熙的《釋名》說:“琵琶,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卻曰琶?!睍x石崇《明君詞序》說:“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迸帽臼菑暮藗魅胫袊臉菲?,經(jīng)常彈奏的是胡音胡調(diào)的'塞外之曲,后來許多人同情昭君,又寫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樂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詩歌里就密切難分了。

前面已經(jīng)反復(fù)說明,昭君的“怨恨”盡管也包含著“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xiāng)土,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積累和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鄉(xiāng)土和祖國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杜甫的詩題叫《詠懷古跡》,顯然他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的。他當時正“飄泊西南天地間”,遠離故鄉(xiāng),處境和昭君相似。雖然他在夔州,距故鄉(xiāng)洛陽偃師一帶不象昭君出塞那樣遠隔萬里,但是“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洛陽對他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xiāng),正好借昭君當年相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鄉(xiāng)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說:“只敘明妃,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后來諸家,總不能及?!边@個評語的確說出了這首詩最重要的藝術(shù)特色,它自始至終,全從形象落筆,不著半句抽象的議論,而“獨留青冢向黃昏”、“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劇形象,卻在讀者的心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十七

蜀主征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唐詩三百首之杜甫:詠懷古跡·其四。

翠華想象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注解】:

1、蜀主:指劉備,古詩大全《唐詩三百首之杜甫:詠懷古跡·其四》。

2、征吳:對吳有企圖。

3、幸:舊稱皇帝蹤跡所至曰“幸”。

4、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幟。

5、武侯句:諸葛亮曾封武鄉(xiāng)侯,其祠在先主廟西。常:一作“長”。

6、一體句:正因他們君臣一體,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顧宸所謂“平日抱一體

之誠,千秋享一體之報。”

【韻譯】:

當年劉備謀攻東吳曾到達三峽;

他駕崩時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宮。

想象里儀仗旌旗仍在空山飄揚;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難尋影蹤。

古廟的`松杉樹上水鶴筑巢棲息;

每年三伏臘月跑來祭祀的村翁。

諸葛武侯祠廟長年在附近為鄰;

生前君臣一體死后的祭祀相同。

【評析】:

這首詩是推崇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關(guān)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對他們的祭祀,烘托其

遺跡之流澤。但是對于玉殿的虛無縹緲,松杉棲息水鶴,詩人發(fā)抒了無限感慨。

詠懷古跡讀后感篇十八

劉備出兵伐吳就駐扎在三峽,無奈戰(zhàn)敗歸來去世在永安宮。

昔日翠旗飄揚空山浩浩蕩蕩,永安宮湮滅在這荒郊野廟中。

古廟里杉松樹上水鶴做了巢,每逢節(jié)令仍舉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廟就在先王廟臨近,君臣共同享受著禮儀和祭禮。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540205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