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熱愛、一種追求更高境界的心靈寄托。當面臨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角度和利益關系。9、總結范文可以激發(fā)我們寫作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
山水畫的心得篇一
中國古代山水畫無錫市第一中學中學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性質、畫法、各種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趣味,懂得如何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著重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創(chuàng)造,既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重要藝術傳統(tǒng)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圖片、錄象資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常規(guī))
二.引入新課:
今天學習第十課。(出示課題,開始使用課件)
本課內容為中國古代山水畫欣賞。通過對典型的中國古代山水畫名作的賞析,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性質、畫法,各種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傳統(tǒng)。
1.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性質和它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重要地位:
上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了解到,中國古代繪畫習慣按傳統(tǒng)分成人物、山水、花鳥三個畫科。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主要描寫對象是自然風景。它不但表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與社會審美意識,甚至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中國山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科比人物畫晚,但它在中國繪畫史上得到了突出的發(fā)展,并且在長期的發(fā)展中,形成了多種畫法和藝術風格。主要的有: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青綠山水――青綠是指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和石綠,用這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作“青綠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筆少,著色濃重,如《千里江山圖》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略施青綠兩色,如《游春圖》。
淺絳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
水墨山水――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fā)揮。
1.名詞解釋: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靈感受?!巴鈳熢旎械眯脑础钡拇笠馐?,山水畫家創(chuàng)作既要以自然為師,同時又得力于畫家對自然的感受。它正確地指出了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對后來中國畫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
“南北宗”――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禪宗分為南、北二宗,來解釋自唐至明數(shù)百年的繪畫發(fā)展,他按繪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畫家的身份,將唐以后的山水畫也分為南北二宗,將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家比作“南宗”,將青綠畫法的職業(yè)畫家視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維、李思訓,后世稱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畫,雖然在所描繪的自然景物中包含著畫家對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還是以客觀地描寫自然物為主。代表人物是范寬、郭熙和王希孟。
范寬《溪山行旅圖》絹本水墨
[1][2]
山水畫的心得篇二
山川?壯麗之辭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笔呛蔚刃沱愔梢灾瓜⒁粋€人那狂躁不安的心。山川,那一座座巍峨高聳云天,青樹挺拔,云霧遮掩,飄然勝似仙境。四季之山,或青翠,或深沉。千古文人墨客無不為之震撼。
聽,山川出聲了,那是壯麗的言辭。
流水?婉約之辭
聽,流水出聲了,那是婉約的言辭。
大地?淳樸之辭
“我全部的詩歌,總是與土地一脈相承?!卑嘌壑械拇蟮?,厚重而淳樸,寬容而滄桑。大地是母親,無論是華夏兒女,還是碧眼西人,都是大地的兒女。自然的一切都在大地上孕育,春夏秋冬,霜凍嚴寒,它,始終默默奉獻著。它的超凡脫俗少有人欣賞,人們看到的只有山水白云,但那些都是大地的美麗,還有更美的,是它的靈魂。
聽,大地出聲了,那是淳樸的言辭。
自然萬物,不論風起風散,云卷云舒,它們都有屬于自己的聲音。當你用心去聆聽時,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包含了華美的詞句。這――山水畫卷,便是一堂語文課,陶冶了你的心靈,洗滌了你的魂靈。
山水畫卷也是一堂語文課。
聽聽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山水畫的心得篇三
一、引言
山水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的重要流派,它以山水自然景觀為主題,通過畫家的筆觸和構圖展現(xiàn)出山水之美。作為一位熱愛繪畫的愛好者,我對山水畫也時常加以研究和實踐。通過近年來的學習和體驗,我對山水畫的獨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下是我對山水畫的心得體會。
二、山水之美
山水畫的第一魅力在于可以展現(xiàn)山水之美。山有高峻險峭,有云霧繚繞,山腳下有汩汩流動的小溪;水有江河湖海,水波蕩漾,有晴空萬里下的波光粼粼。這些山水景色的多樣性給了藝術家充分的創(chuàng)作空間和無限的想象力。通過作品,藝術家可以將自然風光傳遞給觀者,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美妙。
三、意境的表達
山水畫的第二魅力在于可以表達深沉的意境。一幅成功的山水畫不僅僅是畫家對自然景物的簡單再現(xiàn),更要表達出畫家對景物的情感和內心的感悟。藝術家通過構圖、色彩和筆墨的運用,營造出獨特的氛圍和意境。有的作品可以讓人感受到寧靜與平和,有的作品則帶來豪放與激昂。通過山水畫,藝術家可以將自己對美的理解和情感表達,進而引發(fā)觀者的共鳴與感動。
四、提升審美情趣
山水畫的第三魅力在于可以提升觀者的審美情趣。中國山水畫融合了文人雅士的詩詞意境和繪畫表現(xiàn)力,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抒發(fā)自然情趣的手法,給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啟迪。觀賞山水畫,可以使人心情愉悅,脫離塵俗繁囂的都市生活,進入到一個寧靜、淡泊的境界。同時,觀者在欣賞山水畫的過程中,也會對美的要素和構圖技巧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從而提升了自己的審美水平。
五、傳承民族文化
山水畫的第四魅力在于可以傳承和弘揚中國的民族文化。中國山水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通過傳統(tǒng)繪畫的學習和實踐,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和掌握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技法和精髓,更能夠理解和感受中國古人對大自然的獨特觀察和理解。山水畫的學習和從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古代的藝術傳統(tǒng),并將其與現(xiàn)代文化相結合,使傳統(tǒng)藝術在當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六、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我對山水畫的學習和實踐,我對其獨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山水之美、意境的表達、提升審美情趣以及傳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山水畫都具有令人著迷的魅力。因此,我會繼續(xù)在山水畫的道路上深耕細作,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水平,并將山水畫的精神和藝術傳遞給更多的人們,以期使山水畫這一瑰寶的藝術得以發(fā)揚光大。
山水畫的心得篇四
暑假期間,我一直跟著阮老師學畫山水畫。今天,我像往常一樣來到美術班上課。剛坐下,阮老師就走了進來,說:“通過前期我們對山石、樹木、人物的練習,今天,大家把這三樣組合在一起,畫一幅畫。大家可以從書上選擇學過的來自由組合,自由發(fā)揮?!蔽衣犃耍s緊拿出老師前幾天發(fā)的山水畫專用筆,又拿出兩個盤子,倒上淡墨和濃墨,之后,我便開始構思了。
我打開《芥子園畫譜》,選擇好要畫的山、樹和人,開始準備動筆了。書中“畫樹起手四岐法”中講到“畫山水必先畫樹,樹必先干,干里加點則成茂林,增枝則成枯樹。”我先用筆沾了淡墨,又在筆尖沾了一點濃墨,在畫紙的右上方,自上而下開始畫樹干。樹干極好畫,只要用心就行了??赡菢淙~卻不一樣了,我用老師教的“小混點”畫樹葉。畫樹葉不僅要用心,還要慢慢地點,每一處都要點上才好看。不僅要點好,還要有濃淡區(qū)別,那樣才不單調。畫好這棵樹,我又在畫紙的左上方用“點杏樹干法”畫了兩棵杏樹。
畫好樹之后,就是石頭了。畫石頭時筆一定不能太濕,越干越好,因為筆干才能畫出石頭那種粗糙的感覺。我按照老師教的畫法,在畫紙的左下方畫了塊大石頭。
我時而濃墨潑灑,時而淡墨輕抹,時而工筆細描,絲毫不敢放松。隨著筆落,兩位好友在山花爛漫的山中相對而坐,開懷暢飲的畫面躍然紙上。我突然想起李白的詩來:“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p>
山水畫的心得篇五
輾轉反側。半夜,邂逅一幅山水畫。
山水畫靜靜地掛在黯淡的墻壁上,黑白線條分明。昏黃的燈光就著窗外淡淡的月光,交織成一片混濁的世界。沒有風,夏夜很悶熱。蟬聲還未到來。與一幅畫對峙,夜深人靜,我和它靠得很近,近到可以觸摸故鄉(xiāng)的溫情。
從母親的懷抱里走出來,走向更大的世界,十幾年了,這座城市,這個房間,困住了我大片時光。長大了就會生出翅膀,就必須到更遠的地方飛翔。我記住母親的話。
現(xiàn)在,面對這幅畫,故鄉(xiāng)隱約其中。
水波輕輕蕩漾開來,閃著層疊的光,我在里面看到童年時自己的樣子,母親很慈祥地撫摸著我的頭。我忽然感覺像是一場夢。山水之間,那么久遠的時光,都浮上來。我開始奔跑,穿過崎嶇的山路,鄉(xiāng)親們朝我張望。綠樹掩映之間,我終于看到自己的家,雞鴨在房前屋后覓食,老黃狗蹲在門口,一切,依然熟悉的樣子。
我曾找尋過無數(shù)出口,釋放我對故鄉(xiāng)的想念。酒?;蛘邿??;蛘呤捝慕值郎蠠o聲的飄蕩?;貞?,是一種無可名狀的煎熬,在骨子里噬咬。然而,我卻忽略了那幅畫,那幅仿似故鄉(xiāng)的山水畫。
山水畫在我的`視線中開始動起來,所有丟失的時光悉數(shù)返回。
父親坐在堂屋,吧嗒吧嗒抽著旱煙。清晨五點。這時會準時響起父親的催促聲:太陽都快出來了,還不起來?!我躺在床上扭著身子,極不情愿又不得不服從父親的威嚴,快速穿好衣服,在墻角的旮旯里,瞇著還未睡醒的眼睛摸索著那條再熟悉不過的牛鞭,光著腳丫牽著我的牛上山去。
許多孩子已經先到了。起早讓牛吃清新的草,這是每家每戶每天爭先恐后要做的事。牛在前面吃草,孩子們在后面玩。陽光從天空灑下來,透過樹叢,夾雜著清風里青草的芬芳。蜿蜒巍峨的大山,蓄滿我無憂的童年。
大山以外會是什么樣的世界。那些奇思怪想,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遠方。不斷有人走出去,卻再也沒有回來。我聽大人們講他們的故事,模模糊糊的。
月亮升起又落下,霧靄把山林籠罩得越來越濃厚。翻開小人書,那時候,書里的神仙會來和我作伴,黑夜里,我們互相捉迷藏。他們把我的水彩筆帶走了,我很傷心,以后我還用什么來描繪我的圖畫啊。
然后,大片大片的雨水落下來,流進村旁的小河。豐盈的雨水,很快就把我的童年拔高。父親仍然抽著旱煙,卻沒了當年喊叫的底氣。我看到他的額角日益滄桑的皺紋,像山道上雨水過后的蚯蚓,痛苦地扭曲著。
那個四季如春的山村,在我成長起來的歲月里,就真的不屬于我?我站在低矮的老屋前,這片熟悉的土地,越來越親切。我看到許多蟄伏的時光,在大山里明明滅滅,若隱若現(xiàn),并最終淪為一種聲音:走出去,才能脫離貧窮?;秀敝校悦5纳铰飞?,一輛一輛馬車經過,遠方沒有盡頭。望不見的山坡上,傳來母親空空的嘆息。
現(xiàn)在,在陌生的城市里,月光下,花兒開的很燦爛,也很憂傷。誰在柏油馬路上經過,踩不出半點足跡。那一段青澀的青春,成為故鄉(xiāng)最幸福的懷念。
坐在這樣一幅山水畫里,潮水漲起來,讓自己成舟。渡誰呢?也許誰也渡不了。畫里畫外,不是一個世界。從那些舊時光里蘇醒,我需要找尋的,也許只是一種記憶,一種潛藏在內心始終如一的溫暖,我需要它們一直陪伴著我,慰我傷痕,解我思念。在這個城市穿行,它們成為我最大的支撐,給我最為清澈的濯洗。
山水畫的心得篇六
山川?壯麗之辭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笔呛蔚刃沱愔梢灾瓜⒁粋€人那狂躁不安的心。山川,那一座座巍峨高聳云天,青樹挺拔,云霧遮掩,飄然勝似仙境。四季之山,或青翠,或深沉。千古文人墨客無不為之震撼。
聽,山川出聲了,那是壯麗的言辭。
流水?婉約之辭
聽,流水出聲了,那是婉約的言辭。
大地?淳樸之辭
“我全部的詩歌,總是與土地一脈相承?!卑嘌壑械拇蟮兀裰囟緲?,寬容而滄桑。大地是母親,無論是華夏兒女,還是碧眼西人,都是大地的兒女。自然的一切都在大地上孕育,春夏秋冬,霜凍嚴寒,它,始終默默奉獻著。它的超凡脫俗少有人欣賞,人們看到的只有山水白云,但那些都是大地的美麗,還有更美的,是它的靈魂。
聽,大地出聲了,那是淳樸的言辭。
自然萬物,不論風起風散,云卷云舒,它們都有屬于自己的聲音。當你用心去聆聽時,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包含了華美的詞句。這――山水畫卷,便是一堂語文課,陶冶了你的心靈,洗滌了你的魂靈。
山水畫卷也是一堂語文課。
聽聽吧……
山水畫的心得篇七
山水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受到眾多藝術家的熱愛和追捧。作為一種反映大自然景色的藝術形式,山水畫的魅力在于它所表達的深遠意境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在我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我對山水畫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體驗,深受其啟發(fā)。接下來,我將從辨析山水畫的特點、探討山水畫的歷史傳承、分析山水畫的審美意義以及討論山水畫的技法等方面,來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理解山水畫之前,我們需要明確它的獨特特點。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一個重要門類,具有“寫意”、“以形寫神”和“以神寫景”的特點。與寫實主義繪畫不同,山水畫更注重藝術家對景物的個人表達和感受。它通過墨色、筆法、構圖等手法,將大自然的壯麗美景展現(xiàn)在紙上,給觀者帶來深入思考和美的享受。正是這種特點,使得山水畫區(qū)別于其他繪畫形式,并且成為中國文化獨特的精華。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對山水畫的歷史傳承的研究,來了解它的演變和發(fā)展過程。山水畫起源于中國古代,經歷了不同時期的變遷和創(chuàng)新。在早期的傳統(tǒng)山水畫中,藝術家主要通過勾勒線條和點彩的方式來描繪山水景色,達到以神寫景的目的。而到了宋代,畫家們開始注重用墨色來表現(xiàn)山水的神韻,形成了“破墨”、“點石”等獨特技法。明清時期,山水畫受到詩詞、文學的熏陶,藝術家更加注重表達情感和思想,使得山水畫在藝術性和內涵上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fā)展。
進一步分析山水畫的審美意義,我們可以看到它對人們心靈的熏陶和感受起到了重要作用。山水畫以其恢弘壯麗、寧靜深遠的風景呈現(xiàn),引發(fā)了觀者心靈上的共鳴和反思。在觀賞山水畫時,我們常常被其意境所打動,不僅能欣賞到自然景色的美妙,更能感受到藝術家對于人生哲理和情感的獨特詮釋。山水畫不僅了解了藝術家對大自然的理解,也傳達了人們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具有深遠而豐富的文化內涵。
最后,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山水畫的技法。山水畫的所用工具有很多,如毛筆、墨、紙等,而筆法、構圖和繪畫技巧都是畫家們需要不斷研究和實踐的方面。在我的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掌握好毛筆的運用和用墨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毛筆的運用要靈活,根據(jù)畫面的需要來選擇細筆和粗筆,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和畫風。而用墨的技巧則需要掌握好濃淡的變化和干濕的運用,以表現(xiàn)出山水畫特有的墨色韻味。另外,合理的構圖也是山水畫中不可忽視的方面,通過合適的布局和透視畫法,可以使畫面更具有層次感和立體感。
總結起來,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重要門類,有著獨特的特點和審美意義。通過對山水畫的歷史傳承的研究和技法的實踐,我對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山水畫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寓意和情感表達的方式。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我將繼續(xù)努力,更好地揭開山水畫的神秘面紗,展示大自然的美麗和人生的哲理。
山水畫的心得篇八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開始了國畫的學習。
開始上課了,老師先教我們怎樣使用毛筆,長長的,細細的毛筆拿在手里,就像一根不聽話的鞭子,它一會兒粗,一會兒細,一會兒向東歪,一會兒又朝西歪,弄的我手忙腳亂,一會兒就暈頭轉向了。老師又教我們調色了,白色的,圓圓的調色板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黃色加上綠色可以調出三種顏色:一種是深綠色:一種是淡綠色;另一種是淡黃色,真神奇呀!我大筆一揮,這兒點一下,那里畫一筆,白色的宣紙上不一會兒就五顏六色了,面目全非了。
“叮鈴鈴”下課了,我們抬起了頭,互相一看,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一張張小臉變成了一張張花貓臉,而且身上也沾了顏料。國畫課真有意思呀!
山水畫的心得篇九
說起宜興著名的畫家,大家一定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徐悲鴻、吳冠中等聞名世界的繪畫大師,但最讓我熟悉的還是在我身邊的山水畫家―我的師公蔣煥余。
師公于1963年出生在名人故里――宜興芳橋,他以前在宜興市實驗小學教過書,是我媽媽的師父,因此我尊稱他為“師公”。師公非常愛畫山水畫,是個勤思善問的人。此外,師公還希望成為一個善良低調的人,故自號“一善”,也自稱“陽羨布衣”。
師公在宜興非常有名望,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次提到他,大家總會翹起大拇指“嘖嘖”贊嘆。而他,不管外面有多熱鬧,都只是安靜地在他的家里或工作室里專心致志地研究山水畫。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師公的工作室找他,剛到門口的時候,側耳一聽,里面寂靜無聲,我還以為沒人在呢,但是一進門,就看到他側著身子作畫的身影。只見他的面前擺著一大塊木板,木板上還貼著一張米白色的宣紙,他一會兒緊緊地注視著眼前的宣紙,全神貫注地作畫,一會兒又慢慢地閉上雙眼,看似是在閉目養(yǎng)神,其實是在構思呢!我們剛到的時候,他只畫了一小部分,可等我們放輕腳步,準備坐下來的時候,他已把那座“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高山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勾勒得栩栩如生,我和爸爸媽媽見了,都沉浸到那幅畫的優(yōu)美意境中去了。這時,他要換筆,一回頭就看見了我們,于是,一聲聲“喝――茶,喝――茶”的招呼聲便從他嘴里慢悠悠地說了出來,真像是在唱山歌呀!我差點兒笑出聲來!
這就是我的師公,一個幽默風趣、有著藝術氣息、留著山羊胡子的山水畫家。
山水畫的心得篇十
筆法,是運用毛筆的方法,包括執(zhí)筆法、筆鋒的運用和各種用筆的技法。執(zhí)筆法和筆鋒的運用是只談用筆,而各種用筆的技法,則是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筆、墨、水三者是魚水關系,不沾水、不沾墨的凈筆不會出形,純水、純墨不用筆也難上畫面,潑墨、潑彩也要用筆因勢利導。為講述方便則將筆法與墨法分開講。
執(zhí)筆法
古人把執(zhí)筆方法歸納為擫、押、鉤、格、抵五個字。
“擫”是用大指肚緊貼筆管的內側?!把骸笔怯檬持傅谝还?jié)貼住筆骨外側和大指內外配合?!般^”是用中指第一、第二節(jié)彎曲如鉤地鉤住筆的外側?!案瘛笔菬o名指第一、二節(jié)之間的骨節(jié)緊貼筆管用力把中指向內的筆管擋住并向外推?!暗帧笔怯眯≈竿性跓o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鉤。
學會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后,再學運腕,用五字執(zhí)筆法還要做到“指實掌虛”,掌不僅要虛還要豎起來,“掌豎才能腕平”,“腕平才能懸肘”。懸腕是把手腕離開桌面,懸腕的運動軸心在肘。其旋轉的幅度可以加大。如畫大幅作品,是站在案前作畫,還必須懸肘,懸肘的運動軸心在肩,旋轉的幅度大于懸腕,但畫工筆人物面部五官的細微處,必須枕腕來畫,即把手腕靠在桌面上,這樣指頭也得以穩(wěn)定,便于描繪其精細處。
筆鋒的運用
毛筆的筆頭分三段,最尖的部位是筆尖,中部是筆腹與筆管相接處為筆根。筆鋒有中鋒、側鋒、順鋒、逆鋒的區(qū)別。
中鋒是將筆管垂直,筆尖正好留在墨線中間,畫出的線條挺拔流暢,中鋒也叫正鋒,或叫正用筆。用中鋒畫的線沒有明顯的粗細變化。畫時提、按用力比較均勻,行筆較穩(wěn)。若用力不勻,有輕有重,則線條會有粗細變化。
側鋒是筆管與紙面不垂直,筆管傾斜,行筆時筆管所指的方向和所畫的線條方向也有一定的角度,筆尖不在墨線中間, 筆尖的一邊光,筆腹的一邊毛,并有飛白的效果,側鋒線條一邊輕、一邊重,有一種切削感。
順鋒是指筆從懷內至懷外(由左向右):由上向下,這樣的筆鋒呈順勢,叫順鋒用筆。
逆鋒則與順鋒向相反的方向行筆,筆鋒也采用逆勢。正用和倒用都可以逆行筆,于筆鋒推進中,受阻散開自然形成飛白效果。按筆的輕重,行筆的快慢,畫出的效果也不相同。
筆鋒的運用還有:“提按”、“轉折”、“虛實”、“滑澀”、“頓”、“戳”、“揉”等方法。
用筆通常容易有三種毛病,即“版”、“刻”、“結”。“版”,缺少腕力,下筆猶豫不定,勾畫出的形狀不準確、不自然、扁而平缺少立體感。
“刻”,筆跡顯露,運筆呆滯,轉折的地方出現(xiàn)不應有的棱角。
“結”,筆跡遲頓,該散的地方散不開,運筆不流暢。
筆法必須服從為客觀形象造型的要求,同時必須接受畫家思想感情的指揮,所以由于描繪對象和畫家個性感情的不同,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筆法和藝術效果。
?(1)立意
立意是美術作品的靈魂,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立意的高低,決定了繪畫的寓意深度以及藝術魅力。倘若無立意而構圖,必然隨筆填湊,胸無主宰。構圖隨“意”而立,才能產生相適應的構圖來完成作者的繪畫意圖。
(2)取勢
山水畫的構圖,首要是取勢。所謂“勢”是一種形象的動感。古代山水畫論中,早就提到:“畫山水大幅,務以得勢為主。山得勢,雖縈紆高下,氣脈仍是貫串,林木得勢,雖參著相背不同,而各自通暢。水得勢,雖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為庸。山坡得勢,雖交錯而不繁亂。何則?以其理然也?!眱?yōu)秀的山水畫作品,總使人感到有氣魄。而有些畫卻使人感覺像園林中的假山或盆景一樣,主要就是沒有畫出大山應有的氣勢?!皠荨迸c透視的處理有關,有些景物,通過透視的處理,就可以表現(xiàn)出它的氣勢來。
(3)賓主關系
一幅畫要有一個主題,要突出它的重點所在。切忌零散支離,平均對待,沒有一個主要支點。畫中的主題便是主,陪襯便是賓。確定賓主,不僅要賓主分明,而且還要互相呼應,不能各自獨立。有賓無主就散亂,有主無賓就單調乏味。只有賓主安排合適,畫面才感到舒服。
(4)虛實、疏密、輕重的處理
就表現(xiàn)對象而言,在一般情況下,樹木是密處,山石是疏處。樹石是實處,云水是虛處。但有時畫面需要,也有把山石處理為厚重堅實,而樹卻處理得簡淡。在一般情況下,山石、建筑物、樹木是重,而云彩等為輕。但有時在畫面上靜止的東西雖大卻輕,運動的東西雖小卻重,就涉及到輕重均衡的處理問題,中國山水畫對輕重、大小的適當配置,要取得像中國桿式秤有變化的平衡,絕不能取天平秤的平均。一幅畫在考慮這些方面時,重要的是虛、實二字。而在虛實處理中,畫面的四條邊及四個角的處理極為重要,因為它關系畫面的遠效果,也就是第一感覺。一般應禁忌畫面圖像與四條邊成平行態(tài)勢,以及圖像動態(tài)間成對角線形。并特別注意禁忌對四條邊及四個角的虛實處理雷同,要注意變化。所謂“計白當黑”,即是這個道理。如山石本實,可是用云煙一遮就虛了。又如水是空明虛處,可添上舟楫島嶼、倒影之類的東西就實了。我們所說的虛并不是不畫,而是有計劃地不畫,不畫之處仍然感覺有畫。往往畫虛的地方用淡墨或干枯的濃墨,用筆也要簡略一些,寥寥幾筆便要意足。
(5)透視與光暗
山水畫采用散點透視法,作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用移動視點的辦法來觀察景物。也就是說把視點逐步向前移,向后推,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動,從這座山到那座山,一邊看,一邊畫,面面觀,前顧后盼,把看到的景物,不受視域的限制,集中在一個畫面之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謂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觀照方式。這種移動視點的透視就是山水畫的傳統(tǒng)透視一一散點透視。在實際運用時,也不能違背焦點透視的規(guī)律,一根線應該是向上的,絕不能向下,近距離的物體應該是大的,不能小了。不然的話會感覺不舒服。
另外,西畫強調光,其光源也是從單一方向而來,所以是統(tǒng)一的。而山水畫一般不強調光,而且光源也不一定要求統(tǒng)一,可以從多方面來。大多數(shù)山水畫的光照,也采取自上而下,或者偏于上。
(6)三疊兩段與開合
古人提到山水畫時,說畫面可作“三疊兩段”的處理。所謂“三疊”,就是“一層地、二層樹、三層山”。所謂“兩段”,就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分明隔做兩段”?!叭B兩段”是古代山水畫中的一種構圖程式,但它不是必須遵守的法則,所以畫家還是要根據(jù)自己對自然景觀的審美體會,靈活運用,不可硬套。
所謂開合,“開”一般是指把景物鋪開。而為了防止景開得亂而散,就要把過散的點聚起來,然后突出主體,使其集中,這就是“合”。實際上開是制造矛盾,合是統(tǒng)一矛盾,小開合包含在大開合之中。矛盾制造得尖銳而又統(tǒng)一得好,畫就越有氣勢,藝術感染力就越強??傊?,要在考慮構圖時,取勢避免平,要突出重點;實際處理時,繁簡、輕重、虛實都要注意。
顏士(原名閻吉才),號古跡山人,癡墨齋主,1942年生于山東省榮成市?,F(xiàn)為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齊魯書畫院畫家,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海外交流中心副主任,歐陽修藝術研究會研究員,新加坡“星中國際美術”藝術會永久理事,威海畫院特邀畫家。顏士先生作畫,擅長于用潑、破墨法,其山水畫純樸自然、天真幽淡,可謂情景入妙,筆境兼奪。而其獨特的散峰用筆,使得作品雄強豪放中含俊秀飄逸之氣,剛健篤實中不失綽約婉媚之風,真可謂粗中有細、剛中有柔,深得其父顏地(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著名國畫大師)之真?zhèn)鳎环Q為“顏派傳人”。在繼承其父親筆墨的基礎上,又博采其諸位大師之長,先后從師山東著名畫家彭昭俊、劉寶純,北京畫院著名國畫大師陳維信、郭傳璋、浦松窗,國畫大師何海霞、尹瘦石、李可染的悉心指教。將潑、破、積墨法與散用筆融為一體,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顏士先生遍游了黃山、廬山、嶗山、泰山及西北名山大川,汲山水之靈氣,壯胸懷以無限,佳作迭出,技法日臻成熟。其藝術成就先后在《瞭望》、《大眾日報》、《河南日報》,《農民日報》,《濟南日報》《威海日報》、《煙臺日報》《山東法制報》《青島日報》《威海晚報》等報刊發(fā)表專題報道,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威海市電視臺,榮成市電視臺先后專題采訪報道過。2006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顏士山水畫集》。傳略及作品分別載入了《中國書畫家》、《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中國美術書法家作品大匯》、《跨世紀著名書畫藝術家精典》、《齊魯書畫家辭典》,本人被評為中國書畫藝術家名人。2004年作品“高山流水迎勁松”被中國人民大會堂收藏。作品廣為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外賓、華僑視為珍品收藏,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美展,及獲獎并舉辦個人畫展。
近日,“文化中國·億畫云杯”首屆全國少兒網絡書畫大展正在火熱進行中。
山水畫的心得篇十一
畫家亨利曾說,繪畫就是拉根線條去散步。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繪畫和玩的關系。教學《學畫山水畫》第一課時,我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水墨之間盡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線條的濃淡干濕和曲直粗細的變化,感受水墨線條的豐富性和動態(tài)美。學生用水墨的點線表現(xiàn)人物、動植物和場景,表現(xiàn)實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現(xiàn)愉快的事和煩惱的事。無論學生的水墨嘗試是什么樣的效果,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優(yōu)秀的,體驗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涂抹的喜悅,創(chuàng)造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上中國山水畫一課時,也可以制作古詩詞與畫相結合的課件,供學生學習欣賞,同時也可以帶領他們欣賞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觀。在許多自然風光中,留下了歷代詩人名人的詞句,為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學生介紹這些自然風光的同時,給他們介紹歷代學者文人寫下的詩篇,使學生從景色中領略文學描寫之美,并為我們祖國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作品的畫意又理解了詩詞的含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山水畫的心得篇十二
本課教學內容可歸結為欣賞。評述和造型。表現(xiàn)兩個學習領域,為此我安排兩課時完成,此為第一課時。
選取教材內中國元四家之一倪瓚的《漁莊秋霽圖》和教材之外英國著名風景畫家康斯泰勃的《干草車》進行欣賞、對比、評價。希望通過分析找出各自特點,以此深刻主題,使學生了解追求意境是中國畫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對意境的創(chuàng)造是山水畫家畢生追求的意境。
初中學生對作品欣賞的能力和對作品的評價能力都很薄弱,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我們美術課程欣賞。評述領域特別強調的。課堂上學生對于著名的美術作品有一種看熱鬧的感覺,麻木、無動于衷,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無法給他們以心靈的觸動,這使得我們美術教師的任務更顯艱巨。
好在大多數(shù)同學有極大的興趣極高的熱情,教師娓娓道來能夠吸引他們,今后的教學中還是重在引導吧!
山水畫的心得篇十三
初中二年級八班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了解,能進行簡單的欣賞。
2、技能目標:讓學生嘗試著山水畫的畫法,掌握一定的筆墨技巧。
3、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悟中國山水畫的能力。
三、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學生在觀賞作品時體會作品的內涵。
2、學生在審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維上有一定的邏輯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賞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體會,并通過自我實踐感受山水畫。
四、教學時間
一節(jié)課(40分鐘)
五、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1、教學內容:
(1)通過作品展示激發(fā)學生興趣。
(2)通過現(xiàn)實的景物與圖片對比分析,感悟山水畫家的內心思想。(3)通過不同畫家的畫面,學會畫家的繪畫技巧。
2、重點:如何分析山水畫的構圖、筆墨技巧、體會意境
3難點:如何進行山石、樹的畫法。
六、教學學具
山水畫作品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先欣賞屏幕的山水畫,由此引入新課,
1、中國畫介紹
2、中國畫的分類
3、中國畫的發(fā)展
二、了解山水畫
三、欣賞山水畫
1、《江山如此多嬌》《萬山紅遍》《富春山居圖》《千里江山圖》
觀賞屏幕上的山水畫圖片,對畫家簡單的介紹,體會畫家感情。
四、學畫山水畫
(一)、山石畫法步驟
介紹山石繪畫是中國畫的基礎,必須掌握山石畫的基本繪畫過程:勾、皴、擦、染、點。
(二)、樹的畫法步驟:
介紹樹木是山水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畫好山水畫要學會畫樹。(1)樹木的結構:
樹木的種類繁多,形狀也千差萬別,但每株樹都是由枝、干、根、葉構成,
它們的生長規(guī)律是:主干粗、枝干細,枝干越分越細。(2)樹干、樹枝的畫法:
畫樹的順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點葉。
作畫步驟:
以一棵樹為例,邊畫邊講解。
畫枝干,一要注意穿插關系,樹枝交叉的最小單位是三根枝條,這三條枝構成的狀態(tài)以不等邊三角形最美。落筆時,從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層層生發(fā)開去自可收到“齊而不齊,亂而不亂”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關系,有收有放,才有風致。
用墨要前枝濃,后枝淡,適當?shù)匕芽臻g距離拉開。(3)畫樹葉
樹葉的表現(xiàn)法雖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點染法和雙溝法。點葉。
點葉從樹端點起,注意疏密、濃淡及樹冠的造型。畫完后,還可在后面添加叢樹和遠樹。
五、學生作品欣賞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六、作業(yè)要求
臨摹一棵樹或多棵樹。
要求線條流暢,墨色有濃淡變化,以體現(xiàn)前后關系。
八、教學策略及設計思路
教學策略: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充分地進行圖畫展示來激發(fā)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好奇心,通過集作品、山石、樹的圖片和現(xiàn)場示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畫山石、畫樹的技巧。
九、教學總結反思:
本課通過講解,達到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了解,并體會樹的塑造。考慮到中國山水畫并不是一下就能學會,所以教師在上課時不能著急,對于學生意象思維的開發(fā)重在培養(yǎng),過度的干涉、強迫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輕松的課堂會讓學生的學習更具主動性,通過作品圖片引導,老師示范會更容易接受。教學中,要求教師必須有耐心和較強的專業(yè)技能。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550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