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yōu)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03:40:41
最優(yōu)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大全(20篇)
時間:2023-10-31 03:40:41     小編:XY字客

讀后感是表達(dá)讀者對所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的一種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書中的知識。在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dāng)吸取其他讀者的觀點,但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這里有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范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學(xué)習(xí)。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一

《追尋生命的意義》全書第一部分,主要是作者在納粹集中營的所見所聞。那里,沒有道德倫理,沒有行為準(zhǔn)則,沒有人情教化,只有痛苦、疾病和死亡。想象一下,漫天飛雪中,無數(shù)的人赤著腳帶著鐐銬,日復(fù)一日的做著繁重的苦工,沒有食物,沒有溫暖,沒有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相信每個讀者都敬佩著作者的偉大,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才能在重重白色恐怖的迷霧中,找到拯救大眾的方法。

全書第二部分,是作者的“意義療法”的概述,作者從生命的意義這個高度,闡述了生命的意義、愛的意義、苦難的意義和“意義療法”的內(nèi)容。很難以置信的是,這些都是在作者目睹了自己的雙親、哥哥和妻子被送進煤氣間離開人世后,結(jié)合自身的理論知識和思考得到的成果。那是一種什么樣的苦難,在經(jīng)歷了人世間最為慘絕人寰的打擊和飽受饑寒凌虐的現(xiàn)狀中,以一種睿智和飽含憐憫的目光審視世人。后人多將弗蘭克爾博士的研究成果和大師弗洛伊德相比較,兩位大師都是專注于精神官能癥的性質(zhì)及治療。弗蘭克爾博士的見解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它并不排斥弗洛伊德的成果,反而以其學(xué)術(shù)貢獻(xiàn)作為學(xué)說的架構(gòu)基礎(chǔ)。

在通讀這篇短小的“巨著”后,我第一時間想起了《活著》。在福貴老年的時候,也許很多讀者也是充滿好奇,他的生存的意義和精神支柱是什么。成年后短短二十年間,福貴的人生歷程真可謂是由高點一直向下落,直到落入谷底,看不到任何反彈的跡象。人生僅有的溫情被生活一次次的撕碎,什么樣的勇氣能讓他再次提起家珍,提起鳳霞和有慶,還有那小小的苦根,最后在夕陽中,牽著同樣年邁的老黃牛慢慢離去。我一直認(rèn)為,福貴的內(nèi)心其實早死了,活著的只是一具皮囊,不再有溫度,不再有思想,不再有痛感。我不知道意義療法是否可以對福貴有幫助。意義療法的觀點認(rèn)為,人的生命,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個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整合的整體。生理需求的滿足使人活著,心理需求的滿足使人快樂,精神需求的滿足使人有價值感。這樣看來,福貴三個方面都不會再得到滿足,而意義療法是否可以幫助那個可憐的老人呢。

不過,不管怎么樣,意義療法都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在實際的治療中,將各種療法根據(jù)病人自身的情況相結(jié)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個人都應(yīng)該關(guān)注自己生命的價值,而作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地去幫助人們追尋他們生命的意義。這一點值得讓人尊敬和學(xué)習(xí),我想,這也是作者生命的意義吧。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二

奧地利心理學(xué)家弗蘭克爾,以二戰(zhàn)集中營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自傳體的書中,弗蘭克爾博士現(xiàn)身說法,講述他如何親身經(jīng)驗,發(fā)明了“意義治療法,”并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解釋關(guān)押在集中營里的囚徒對待生命的表現(xiàn)。也解釋了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營這樣環(huán)境中能夠堅強的活下來,而有的人早早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弗蘭克爾博士在進入集中營以前是一名醫(yī)生,每當(dāng)他回憶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是快樂的。他想活著,哪怕他只剩下光禿禿的身體,并且隨時會有死亡的可能,但當(dāng)回憶起那片刻的美好,便會整個人都興奮起來,他想沉浸在這個世界里,因為這個世界給了他太多的美好回憶,他不舍的離開這個世界。

活著,只為現(xiàn)在的愛與被愛。弗蘭克爾在集中營里的時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當(dāng)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對話,是那樣的快樂美好。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他愛著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著也一樣在牽掛著他。是牽掛,是愛,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堅持,直到活著離開集中營。

活著,還有對未來的希望。有的時候,我們總會想明天會怎么樣?在集中營的他們一樣,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念頭,支撐著他們活下去。因為誰都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但對于一個樂觀的人來說,未來一定是充滿希望是幸福的,是希望和樂觀讓他們堅持活著。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quán)傾朝野。幸福是每一個微小的生活愿望達(dá)成。當(dāng)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如果你覺得這一切太遙遠(yuǎn),那么你去了解一下大冰筆下武漢商學(xué)院2014級一個叫白瑪?shù)膶W(xué)生,順便翻翻他2016年9月22日的微博,他很好的詮釋了希望這一詞,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有一種沖動,一種想要飛去武漢擁抱他的沖動。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選擇樂觀的活下去,不向命運低頭。這樣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yán)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

同時弗蘭克爾把人的主觀意志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種方法去幫助病人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三點:創(chuàng)造和工作,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說得很對。一個人無論面對怎樣的環(huán)境,都能決定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應(yīng)對。每個人都會有沮喪失意的時候,也不必為此感到羞恥。學(xué)會把自己從悲觀的情緒中拯救出來,自信自尊得去面對,真的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如集中營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種使命的人,他們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會是一個充實的人。我自己也應(yīng)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爾會產(chǎn)生的悲觀的情緒,的確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影響。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才不枉在這個世界來辛苦地走一遭。因為至少,我們的存在并不會因其短暫而失去意義。

我想,是對過去生活的甜美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是對伴侶和家人深深的愛。無論什么樣的環(huán)境,只要你認(rèn)真投入地生活著,并給其他人帶去了幸福時,自己也會感受到充實滿足,此時,生命的意義就存在于生活過程本身!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三

我們活著,我們存在著,從來都是理所當(dāng)然,從來沒有考慮過“我”為什么存在,是否有何特定事業(yè)或者使命等著“我”,我們就這樣心安理得地活下去,而不知追尋生命的意義。

《追尋生命的意義》是精神病學(xué)家弗蘭克爾博士以自己在集中營親身體會為基礎(chǔ),通過三年之久集中營中的遭遇,向我們娓娓道來不斷追尋生命的意義、愛的意義、受難的意義、超級意義,向我們闡述了生活是什么,如何活的問題。

雖然我從未經(jīng)歷過魔鬼般的集中營,但在作者的敘述中我能真切感受到活下去真的很艱難。在集中營中,人不僅受到身體和思想上的嚴(yán)重壓迫,甚至壓迫至處于最最原始的狀態(tài),要知道一個習(xí)慣于豐富的知識生活且思想敏銳的人,這會是怎么樣一個巨大的痛苦。極度的營養(yǎng)不良,讓對事物的渴望都變成了奢求,甚至作者曾經(jīng)聽見一位囚徒朋友的呻吟加上四肢的亂動,很明顯囚徒朋友在做噩夢,當(dāng)作者想要去將這個可憐的家伙喚醒的時候,才意識到,這遠(yuǎn)比不上集中營的現(xiàn)實,與讓他回到更加恐怖的.現(xiàn)實相比,倒不如不喚醒他,這達(dá)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慘境。對于活下去,誰都沒有把握,或許一開始他們就沒有考慮是否能夠活下來。

其實,作者是相當(dāng)強壯的;當(dāng)然,我所說的只是指強大的內(nèi)心。這就是為什么一些身體不太強健的囚徒比強健的人更可能在集中營中生存下去。當(dāng)饑餓、嚴(yán)寒、虛弱、疼痛等各種惡魔死死纏住作者的同時,還要被人嚴(yán)厲的斥責(zé)著去干重重的活時,人隨時都有可能當(dāng)場倒斃,作者卻用對妻子的思念來帶動心中一絲絲力量;作者看見自己的妻子對自己的微笑的時候,這就是動力,動力的源泉;作者想要好好活下去,一邊等到時候回去或者說能瞥見妻子給自己寫的信,一點點驚喜就能滿足作者小小的心愿,產(chǎn)生驚奇的力量,雖然可能永遠(yuǎn)也見不著妻子本人了,可是至少這樣能夠“活下去”。

這一真理就是,愛是人可以立志追求的、最終的、最高的目標(biāo),人的拯救是通過愛或者被愛來實現(xiàn),在世上不再擁有東西的人,只要我們擁有短暫時間來思念我們的愛人,就可以理解幸福。愛遠(yuǎn)遠(yuǎn)超越被愛者的肉體存在。在我們精神存在和內(nèi)心自我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最深刻的意義,至于它是否實際存在,是否還活著,都不再重要。我想作者一定是這么想的,才會成功熬過那段黑色光陰。

如今人們都想知道作者到底是怎么勇敢地活了下去或者獲得什么、得到什么。為此若要想活下去,就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生活在等著我,我愛的人或愛我的人在等著我的歸來;這些受難、這些苦痛,我要讓他們用尖銳的刀子把價值刻在我的身上,把這當(dāng)作一場夢,只是時間持續(xù)了久了一點而已,不斷給予自己精神動力,這一切的一切就是幫助我們在惡劣環(huán)境下生存下來的秘訣。

就像中國當(dāng)代著名作家周國平一樣,他曾經(jīng)在《人與永恒》里說過: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屬于尋求的過程之中。本來生命的意義僅僅在于愛,如今生命的意義問題是無解的,愛的好處使人對這個問題不求甚解而已。

所以無論是劫后重生的偉大的弗蘭克爾博士,還是活在當(dāng)代的我們,或許生命的意義重在變化著,但從未停止存在過。根據(jù)作者的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途徑來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

(1)通過創(chuàng)造一種工作或一件實事;

(2)通過體驗?zāi)臣禄蛴鲆娔硞€人;

(3)通過我們對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態(tài)度,甚至通過真、善、美,通過愛。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四

《追尋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e?弗蘭克爾是精神醫(yī)學(xué)家、心理醫(yī)生、猶太人,二戰(zhàn)時期被投入奧斯維辛集中營。出獄后他根據(jù)獄中經(jīng)歷,總結(jié)出一套意義療法,用于治愈神經(jīng)官能癥,效果很好。

一:作者沒有用大量筆墨放在奧斯維辛的酷刑、苛責(zé)及死亡,而是通過幾個事例說明了獄中生活的殘酷與磨難。

獄中經(jīng)常進行的“換營”,病弱及無力工作的俘虜被淘汰送往煤氣間或火葬場,淘汰的方法是全體俘虜群毆或分隊格斗,想想都覺得血腥;俘虜沒有名字,只有編號,這編號就刺在皮膚上,或繡在衣褲上,在換營隊伍即將離去時,如果有可能,每個人都會盡可能想辦法弄到另一個“號碼”來代替他加入換營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這些猶太人被關(guān)進集中營之前基本都是社會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這屠宰場一樣的集中營里,人被剝奪了尊嚴(yán),道德就成為最沒用的東西,每個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盡可能活下去,為此不惜采取各種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為只會發(fā)生在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社會會催生文明的行為,惟愿世界越來越美好。

二.什么樣的人能活著走出集中營呢?

作者說他們中的精英都沒能挺過奧斯維辛的磨難。活下來的是三類人:

第一類就是“酷覇”們。一般來說,這些人是俘虜中最殘暴的人,由納粹警衛(wèi)挑選出來或者他們毛遂自薦,他們的個性恰恰適合擔(dān)當(dāng)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們還會被刷下來,因此他們格外賣力,打起人來,比納粹警衛(wèi)還狠。因效忠納粹,他們在獄中的待遇格外好,成為俘虜們羨慕的對象,只是不知道出獄后這些人境況如何。記得幾年前看過《朗讀者》,女主角因做過納粹看守而受審,估計“酷覇”們后來的日子并不好過。人真的不能為了一時一事的'好處,做喪盡天良的事情。

第二類存活下來的人是那些為了生存毫無顧忌,或偷或搶,甚至不惜出賣朋友以自保的俘虜,因為唯如此才能活下來。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談?wù)摢z中的經(jīng)歷,因為不堪回首,因為再也不能接受過去的自己,沒有那段經(jīng)歷的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就連這本書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慮到真實性才是其最大的價值,作者才鼓起勇氣,公開陳述他的信念。

第三類人是像作者一樣,盡快認(rèn)清現(xiàn)實,適應(yīng)環(huán)境而僥幸生存下來的人,如作者所言,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為了讓納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會被送往煤氣間,他每天用玻璃刮臉,腰桿挺直,以使自己看起來氣色良好,完全能勝任工作;作者還利用自己心理醫(yī)生的特長幫助酷覇,分析他在愛情和婚姻上的難題,提出治療建議,以此博得酷覇的關(guān)照,躲過了幾次被送往煤氣間的厄運;就餐時還能得到豌豆湯,得以度過了黑暗無光、忍饑挨餓的日子。

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夾縫中,仍能攻破縫隙,露頭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五

在集中營中,囚徒的所有財產(chǎn)和權(quán)利都被剝奪,不僅饑寒交迫,而且隨時會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體弱有病的囚徒很快會進毒氣室,在這里,生命顯得格外渺小脆弱??墒菗?jù)弗蘭克爾觀察,身體不那么強壯,卻有豐富的精神活動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來,他本人就是實例。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將我像封條一樣置于你的心上,愛,就會像死一樣強壯?!?/p>

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xiàn)實中的空虛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來的`希望:將來,我們會再次擁有這些幸福時刻!

為了活下去,囚徒們小心地節(jié)省食物,從死者身上“交換”衣物,調(diào)換轉(zhuǎn)移到其它集中營的名單,冷漠地注視著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這種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環(huán)境里,人們在動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卻神奇地保持了對藝術(shù)和大自然之美的熱愛,甚至感受更為強烈?!耙晃磺敉?jīng)_了進來,招呼我們?nèi)ゲ賵鲇^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們看見險惡的云在西邊閃閃發(fā)光,整個天空布滿了從鐵紅到血紅、形狀和顏色不斷變化的云,然后,在幾分鐘的寂靜后,一位囚徒對另一位囚徒說:‘世界多美啊!’”在艱難絕望的環(huán)境里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之為人的特殊之處吧!也正是這種特殊性,反過來,給絕境中的人們帶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有自由選擇用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環(huán)境,是積極地艱難地利用每一個條件活下去,還是放棄生的欲望,向命運低頭。態(tài)度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yán)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

弗蘭克爾把人的主觀意志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種方法去幫助病人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三點:創(chuàng)造和工作,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說得很對。一個人無論面對怎樣的環(huán)境,都能決定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應(yīng)對。每個人都會有沮喪失意的時候,也不必為此感到羞恥。學(xué)會把自己從悲觀的情緒中拯救出來,自信自尊得去面對,真的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如集中營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種使命的人,他們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會是一個充實的人。我自己也應(yīng)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爾會產(chǎn)生的悲觀的情緒,的確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影響。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才不枉在這個世界來辛苦地走一遭。因為至少,我們的存在并不會因其短暫而失去意義。

當(dāng)我把這本書一氣讀完,掩卷沉思: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想,是擁有并珍惜所有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勇氣和力量的美好事物,是對過去生活的甜美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是對伴侶和家人深深的愛,是對自己將發(fā)展成長為怎樣一個人的好奇。無論任何職業(yè)、地位、財富和種族,當(dāng)一個人有所擔(dān)負(fù)、認(rèn)真投入地生活著,并給其他人帶去了幸福時,他自己也會感受到充實滿足,此時,生命的意義就存在于生活過程本身!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六

上周剛看完畢淑敏的《心靈游戲》,對其內(nèi)容我就不說了。我只說我讀到的一些東西。作為一名心理醫(yī)生,當(dāng)然對來訪者的任何相關(guān)資料都要保密。當(dāng)有記者問及她一些相關(guān)的問題時,她當(dāng)然堅守著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她這樣回答記者道: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在咨詢室里我遇到的最多的問題是,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就像弗蘭克爾博士所說的:人們要關(guān)注的并不是獲得快樂或者避免痛苦,而是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

作為學(xué)應(yīng)用心理學(xué)的我來說,也算是第一次聽到咨詢師這么直接的回答。我有的不止是震驚,也有了簡單的.習(xí)慣,因為我開始了更廣闊的視野。今天收到朋友發(fā)來的信息說他的生活中少了酸甜,更多的是苦辣的滋味,以前都不太喜歡雨天,現(xiàn)在卻鐘愛雨天,喜歡聽雷聲,聽雨打落在地面的聲音,他說生活變化的太快了。我說樂觀的人感覺周圍任何時候都是很活躍的,而悲觀點的人則會感到周圍變得冷清了很多。他說現(xiàn)在的自己喜歡獨處卻又害怕孤單,從來都很矛盾,卻還不清楚自己究竟是為了什么而努力,為什么而活著,覺得生活太過簡單。今天剛剛讀完維克多e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我相信畢老師的這番回答更是絕妙的。值得每個人去思考。而這個時候,我的好朋友又恰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雖然他沒有到去咨詢室的地步,沒有重大的因生活事件的打擊或生活的挫折而心靈被扭曲或者想不明白很多事。我很慶幸自己讀了這樣的書,我相信我可以幫助我的朋友尋找到些什么,或許他再也不會問任何人這樣的問題了。

我想我可以作為中介者,來傳達(dá)弗蘭克爾教授的這些理念,讓我身邊的所有的帶有疑惑與迷惘的人清楚自己現(xiàn)在的境況,自身心理的一種狀態(tài)。弗蘭克爾博士有時詢問正在經(jīng)受著許多或大或小磨難的來訪者。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七

在集中營中,囚徒的所有財產(chǎn)和權(quán)利都被剝奪,不僅饑寒交迫,而且隨時會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體弱有病的囚徒很快會進毒氣室,在這里,生命顯得格外渺小脆弱??墒菗?jù)弗蘭克爾觀察,身體不那么強壯,卻有豐富的精神活動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來,他本人就是實例。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皩⑽蚁穹鈼l一樣置于你的心上,愛,就會像死一樣強壯?!?/p>

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xiàn)實中的空虛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來的希望:將來,我們會再次擁有這些幸福時刻!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八

《追尋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是精神醫(yī)學(xué)家、心理醫(yī)生、猶太人,二戰(zhàn)時期被投入奧斯維辛集中營。出獄后他根據(jù)獄中經(jīng)歷,總結(jié)出一套意義療法,用于治愈神經(jīng)官能癥,效果很好。這本書就由這兩部分組成:獄中的劫難和意義療法介紹。

讀這本書緣于吳伯凡的推薦,在我眼中吳伯凡屬于博古通今、世事洞明的大家。他每年要讀三四遍的書,自然地引起了我的興趣。

只是讀到現(xiàn)在仍然不知道吳伯凡為什么如此鐘愛這本書,但某些事還是觸發(fā)了一些我的感悟。

獄中經(jīng)常進行的“換營”,病弱及無力工作的俘虜被淘汰送往煤氣間或火葬場,淘汰的方法是全體俘虜群毆或分隊格斗,想想都覺得血腥;俘虜沒有名字,只有編號,這編號就刺在皮膚上,或繡在衣褲上,在換營隊伍即將離去時,如果有可能,每個人都會盡可能想辦法弄到另一個“號碼”來代替他加入換營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這些猶太人被關(guān)進集中營之前基本都是社會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這屠宰場一樣的集中營里,人被剝奪了尊嚴(yán),道德就成為最沒用的東西,每個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盡可能活下去,為此不惜采取各種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為只會發(fā)生在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社會會催生文明的行為,惟愿世界越來越美好。

作者說他們中的精英都沒能挺過奧斯維辛的磨難。活下來的是三類人。

第一類就是“酷覇”們。一般來說,這些人是俘虜中最殘暴的人,由納粹警衛(wèi)挑選出來或者他們毛遂自薦,他們的個性恰恰適合擔(dān)當(dāng)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們還會被刷下來,因此他們格外賣力,打起人來,比納粹警衛(wèi)還狠。因效忠納粹,他們在獄中的待遇格外好,成為俘虜們羨慕的對象,只是不知道出獄后這些人境況如何。記得幾年前看過《朗讀者》,女主角因做過納粹看守而受審,估計“酷覇”們后來的日子并不好過。人真的不能為了一時一事的好處,做喪盡天良的事情。

第二類存活下來的人是那些為了生存毫無顧忌,或偷或搶,甚至不惜出賣朋友以自保的俘虜,因為唯如此才能活下來。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談?wù)摢z中的經(jīng)歷,因為不堪回首,因為再也不能接受過去的自己,沒有那段經(jīng)歷的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就連這本書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慮到真實性才是其最大的價值,作者才鼓起勇氣,公開陳述他的信念。

第三類人是像作者一樣,盡快認(rèn)清現(xiàn)實,適應(yīng)環(huán)境而僥幸生存下來的人,如作者所言,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為了讓納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會被送往煤氣間,他每天用玻璃刮臉,腰桿挺直,以使自己看起來氣色良好,完全能勝任工作;作者還利用自己心理醫(yī)生的特長幫助酷覇,分析他在愛情和婚姻上的難題,提出治療建議,以此博得酷覇的關(guān)照,躲過了幾次被送往煤氣間的厄運;就餐時還能得到豌豆湯,得以度過了黑暗無光、忍饑挨餓的日子。

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夾縫中,仍能攻破縫隙,露頭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被投入奧斯維辛的猶太人,入獄前大多生活水平較高,從他們?nèi)氇z后被收繳的飾物就可以看出來。入獄后,最初的反應(yīng)是震驚,等他們一步步被剝奪了人的所有權(quán)利,才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活著走出集中營成為他們的唯一的目標(biāo)。為此他們?nèi)淌芨鞣N各樣的身心折磨:無法刷牙、一件襯衫穿半年,直到毫無襯衫的樣子、一連幾天不能洗澡、用臭鞋當(dāng)枕頭。而就是這樣惡劣的生活條件竟然治愈了作者的淺睡易醒癥。等俘虜們適應(yīng)了這樣的生活之后,他們就進入了獄中生活的第二階段:冷漠,就是情緒死亡的狀態(tài)。因為冷漠是自衛(wèi)的妙招。每當(dāng)有人死去,眾俘虜一哄而上,挨著那余溫未散的尸體,有的搶到一盤吃剩的馬鈴薯、有的搶了死者的外衣,有的換下死者的木鞋,還有一個因抓到一根繩子高興萬分的,全然忘記了身邊的死者。

人一旦冷漠,現(xiàn)實就變得模糊起來;俘虜們一切的心力和情感都關(guān)注在一件事上:活命。每天傍晚,當(dāng)俘虜們由工地返回營區(qū)時,常常會松一口氣地嘆道:“又活了一天”。

此時有些俘虜們開始在饑餓中畫餅充饑,談?wù)撟约合矚g的美食以消解自己的饑餓感,但這種方法事與愿違,被想象中的美食挑動起來的味蕾絕不滿足于每天只發(fā)一次的面包,這些人往往是最先掛掉的。反倒作者的做法比較英明:即使一片面包也分次吃完,在遇到任何難處的時候,他都會拿出一點面包來,放到嘴里大聲咀嚼,靠食物所給的安慰支撐下去。

慢慢地俘虜們將獄中生活常態(tài)化了,他們開始了苦中作樂,以在絕望、孤獨的集中營生活中,遁入過往的生活,找到一個避難的港口。于是獄中出現(xiàn)了“宗教熱”、“招魂術(shù)”,大家聚在一起看夕陽,甚至還有藝術(shù)節(jié),節(jié)目有歌曲、詩朗誦、講笑話。

第一次聽說奧斯維辛還有藝術(shù)節(jié),真的印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話: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yīng)得了。

作為一名心理學(xué)家和精神科醫(yī)生,作者通過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jīng)歷和自己的觀察,發(fā)明了意義療法。他發(fā)現(xiàn),即使在奧斯維辛這樣極端的環(huán)境中,人仍然有選擇的自由:盡管有人選擇做“酷覇“;有人選擇茍且,但仍然有人選擇將自己僅余的面包讓給別人,并行走在各房舍間安慰別人。這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行為讓作者明白: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而恰恰是一個人的選擇決定了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事實上,每個日子,每個時刻都在為人提供選擇的機會。寫到這里,我明白了吳伯凡每年讀這本書的理由,所有的生活內(nèi)容都是有意義的:忙碌而積極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機會了解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價值;悠閑的生活,使人有機會體驗美;而既缺乏創(chuàng)意、又忙碌的生活,則使人有機會提升人格情操。人生的痛苦也有其意義,就像集中營的生活,使人體會生命的脆弱與堅強、人性的殘暴與悲憫。作者則將獄中所受的一切苦難看作一項有趣的心理學(xué)實驗,平靜地迎接每一場苦難。

意義療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其中一個例子,我印象深刻。一位夫妻恩愛的老先生因妻子去世郁郁寡歡,作者寥寥數(shù)語讓老先生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他說:“你和妻子感情深厚,如果你先她而去的話,她會怎么辦”?老先生說:“她會很痛苦?!弊髡哒f:“對啊,現(xiàn)在你妻子不用遭罪了,由你代替她了?!崩舷壬D時覺得他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我們終將發(fā)現(xiàn)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于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不同使命。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九

將我像封條一樣置于你的心上,愛,就會像死一樣強壯?!ヌm克爾以前從未認(rèn)真思考過生命存在的意義,活著的意義,當(dāng)我讀了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之后,我感觸很多,我想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定位,新的認(rèn)識,新的理解。

我認(rèn)為書中所貫徹的思想是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并為之而奮斗一生,傾盡心力。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三點:創(chuàng)造和工作,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以及受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意義,能在創(chuàng)造和工作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福的,能在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快樂的,能在受苦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運的,所以正在苦難中的我們,要好好活著,不為自己,只為上帝在蕓蕓眾生中選擇賜予我們的那一份幸運。

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當(dāng)長期處于一種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人的所有價值都被摧毀,時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這時人們的心理會在高壓下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這種痛苦無望的生活還有任何意義嗎?二戰(zhàn)期間因弗蘭克爾猶太人身份,遭納粹逮捕,在奧斯維辛、達(dá)豪等集中營度過了三年艱難的歲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營死亡,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經(jīng)受著饑餓、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經(jīng)被集中營摧殘地破敗不堪,但是,他仍舊堅持活著,直到最后從集中營走出來。并且花了很長時間完成了《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富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因為他知道活著的意義,正如尼采說的一句話:知道為什么而活著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怎樣活著的問題。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有自由選擇用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環(huán)境,是積極地艱難地利用每一個條件活下去,還是放棄生的欲望,向命運低頭。態(tài)度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yán)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

在艱難絕望的環(huán)境里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之為人的特殊之處吧!也正是這種特殊性,反過來,給絕境中的人們帶去了活下去的力量。他在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tài)度的自由!”人都有選擇的自由,與生俱來。我從未經(jīng)歷過死亡,但是我見證過瀕臨死亡的人,他們都還選擇繼續(xù)活著,不是茍延殘喘。

在農(nóng)村有很多中風(fēng)的老人,身體大部分部位都動彈不得,但是他們依舊不做死亡的選擇,甚至那些兒女不聞不問的老人,他們依舊頑強地活著。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蘭克爾的想法是類似的,我不知道會這樣的理解對不對,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就是能夠去選擇更好的選擇,在死亡與活著,顯而易見,活著是更好的選擇。

弗蘭克爾是個毋庸置疑的哲學(xué)家,能夠在集中營非人的生活中堅持活下來并且創(chuàng)立意義治療法的哲學(xué)家,“刺激與回應(yīng)之間有一段空間,幸福就在那里!”他在書中提到在集中營殘酷生活中他經(jīng)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與心愛的妻子對話,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義,因為只有活著,才能有下一次與妻子的遇見,即便是幻想,那也應(yīng)該是屬于活著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離集中營,弗蘭克爾倒是不再去思考,因為太遠(yuǎn),不能作為生命的意義所在。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xiàn)實中的空虛。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

以前從未認(rèn)真思考過生命存在的意義,活著的意義,當(dāng)我讀了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之后,我感觸很多,我想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定位,新的認(rèn)識,新的理解。

我認(rèn)為書中所貫徹的思想是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并為之而奮斗一生,傾盡心力。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三點:創(chuàng)造和工作,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以及受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意義,能在創(chuàng)造和工作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福的,能在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快樂的,能在受苦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運的,所以正在苦難中的我們,要好好活著,不為自己,只為上帝在蕓蕓眾生中選擇賜予我們的那一份幸運。

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當(dāng)長期處于一種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人的所有價值都被摧毀,時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這時人們的心理會在高壓下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這種痛苦無望的生活還有任何意義嗎?二戰(zhàn)期間因弗蘭克爾猶太人身份,遭納粹逮捕,在奧斯維辛、達(dá)豪等集中營度過了三年艱難的歲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營死亡,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經(jīng)受著饑餓、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經(jīng)被集中營摧殘地破敗不堪,但是,他仍舊堅持活著,直到最后從集中營走出來。并且花了很長時間完成了《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富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因為他知道活著的意義,正如尼采說的一句話:知道為什么而活著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怎樣活著的問題。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有自由選擇用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環(huán)境,是積極地艱難地利用每一個條件活下去,還是放棄生的欲望,向命運低頭。態(tài)度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yán)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

在艱難絕望的環(huán)境里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之為人的特殊之處吧!也正是這種特殊性,反過來,給絕境中的人們帶去了活下去的力量。他在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tài)度的自由!”人都有選擇的自由,與生俱來。我從未經(jīng)歷過死亡,但是我見證過瀕臨死亡的人,他們都還選擇繼續(xù)活著,不是茍延殘喘。

在農(nóng)村有很多中風(fēng)的老人,身體大部分部位都動彈不得,但是他們依舊不做死亡的選擇,甚至那些兒女不聞不問的老人,他們依舊頑強地活著。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蘭克爾的想法是類似的,我不知道會這樣的理解對不對,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就是能夠去選擇更好的選擇,在死亡與活著,顯而易見,活著是更好的選擇。

弗蘭克爾是個毋庸置疑的哲學(xué)家,能夠在集中營非人的生活中堅持活下來并且創(chuàng)立意義治療法的哲學(xué)家,“刺激與回應(yīng)之間有一段空間,幸福就在那里!”他在書中提到在集中營殘酷生活中他經(jīng)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與心愛的妻子對話,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義,因為只有活著,才能有下一次與妻子的遇見,即便是幻想,那也應(yīng)該是屬于活著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離集中營,弗蘭克爾倒是不再去思考,因為太遠(yuǎn),不能作為生命的意義所在。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xiàn)實中的空虛。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一

讀完了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思緒有些亂,也許是讓我觸動處太多,無從一一思考。但總感覺有東西要冒出來,雖然不成熟,但還是寫了下來。

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以物質(zhì)來衡量成功的社會里,但對這種成功的追求與獲得并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滿足,反而使人們心底的空虛感日益加強。常常腦海中會冒出這樣的問題“我這樣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生活能夠給予我什么?若像這樣不能找到生活的意義,不知道目標(biāo),人就會逐漸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為目前社會人們生存壓力加大,競爭日益增強,人們會逐漸產(chǎn)生消極的觀念,抑郁的情緒。

也許應(yīng)該像弗蘭克爾提到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我們要這樣問自己“我們能夠給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對我們的期待,然后認(rèn)真生活下去,讓生活來慢慢揭示答案。

這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留給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許是世間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從不會逝去”。正是安迪對生活的希望,對自由的追求,才讓他在監(jiān)獄里能夠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蘭克爾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觀點,人越是投身于所愛的事業(yè)或人,對自己越是遺忘得多,他就越能實現(xiàn)自我。這可以從《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成功看出來,本是準(zhǔn)備匿名發(fā)表的這本書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執(zhí)著于對成功的追求,反而離成功越遠(yuǎn);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實現(xiàn),那么就永遠(yuǎn)實現(xiàn)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實現(xiàn)自我。

這與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個主要問題,職業(yè)、社會和性上,人只有對其充滿興趣,樂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終就會取得成功。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我想每個看到這本書的人,當(dāng)想象若自己在這樣的集中營生活,肯定沒有幾個能夠相信自己可以活下來,但是實際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當(dāng)初看《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沒有人相信安迪能夠用一把小錘子鑿出一條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潛力是沒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個人都有成功和飛躍的機會。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二

《追尋生命的意義》是一部令人鼓舞的杰作,本書作者奧蘭克爾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人,我深信信任何讀過此書的人,都能從他無比痛苦的經(jīng)歷中,獲得拯救自己的經(jīng)驗。他因猶太人的身份,被德意志納碎關(guān)進了臭名昭著的集中營,漫長的牢獄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別無余物。他畢生視為生命的手稿,被挺進隊員撕毀。他的雙親,兄弟姐妹、新婚不久的妻子,不是死在牢營里,就是被送進煤氣間。像這樣一個喪盡一切,飽受饑寒,隨時都可能死亡的人,憑借著超人的精神意志追尋著生命的真諦,不斷的實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因此,他的話必然值得我們洗耳恭聽。

書中處處流露著他真實的自我,有大多的感悟,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有待抉擇的事情,隨時隨地都會有的,人無時不刻不在做出抉擇。而你的抉擇,恰恰決定了你究竟會不會屈從于強權(quán),任其剝奪你的真我及內(nèi)在的自由。從這個角度上說,一個人之所以變成怎樣的人,其實是他內(nèi)心抉擇的結(jié)果,而非純是環(huán)境因素使然。環(huán)境只能影響人,但不能決定人。任何人無論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根本上都可以憑他個人的意志和精神,來決定他要成為什么樣的子。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痛苦自應(yīng)有其意義。痛苦正如命運和死亡一樣,是生命中不可抹殺的一部分。沒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無法完整。

一個人若能接受命運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負(fù)起自己的十字架,則即使處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中,照樣有充分的機會去加深他生命的意義,使生命保有堅忍、尊貴、與無私的特質(zhì)。否則,在力圖自保的殘酷斗爭中,他可能因為忘卻自己的人性尊嚴(yán),以致變得與禽獸無異;險惡的處境,提供他獲致精神價值的機會,這機會他可以掌握,也可以放棄。但他的取舍,卻能夠決定他究竟配得上或配不上他所受的痛苦。

一個人如果懂得為何而活的人,那么他幾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床怀鰝€人生命有何意義、有何目標(biāo),因而覺得活下去沒什么意思的人,最是悲慘了。這種人很快就會迷失,而這種人一聽到鼓勵的話,典型的反應(yīng)便是,“我這輩子再沒什么指望了”。因此,我們應(yīng)該認(rèn)清一個事實。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nèi)松泻沃竿?,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我們不該繼續(xù)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rèn)清自己無時不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面對這個追問,我們不能以說話和沉思來答復(fù),而該以正確的行動和作為來答復(fù)。到頭來,我們終將發(fā)現(xiàn)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于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不僅如此,每個人都必須認(rèn)清: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間孤單而獨特的一個人。沒有人能替他受苦而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機遇就在于他賴以承受痛苦的態(tài)度。

一個人不能去尋找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天職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體地去實現(xiàn)的。他的生命無法重復(fù),也不可取代。所以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機遇去完成其獨特的天賦使命。生命中的每一種情境向人提出挑戰(zhàn),同時提出疑難要他去解決,因此生命意義的問題事實上應(yīng)該顛倒過來。人不應(yīng)該去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么。他必須要認(rèn)清,“他”才是被詢問的人。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fù)責(zé)”來答復(fù)生命。

縱觀全書,書中的故事,其實就是在探討人類最深切的問題。書中沒有干澀的說教和無病呻吟的吶喊,打動我的是那些赤裸裸的生存境況和閃耀其中的人性光輝。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三

《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的作者弗蘭克爾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出了他的答案。 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希望您喜歡!

讀完了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思緒有些亂,也許是讓我觸動處太多,無從一一思考。但總感覺有東西要冒出來,雖然不成熟,但還是寫了下來。

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以物質(zhì)來衡量成功的社會里,但對這種成功的追求與獲得并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滿足,反而使人們心底的空虛感日益加強。常常腦海中會冒出這樣的問題“我這樣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生活能夠給予我什么?……”,若像這樣不能找到生活的意義,不知道目標(biāo),人就會逐漸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為目前社會人們生存壓力加大,競爭日益增強,人們會逐漸產(chǎn)生消極的觀念,抑郁的情緒。

也許應(yīng)該像弗蘭克爾提到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我們要這樣問自己“我們能夠給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對我們的期待,然后認(rèn)真生活下去,讓生活來慢慢揭示答案。

這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留給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許是世間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從不會逝去”。正是安迪對生活的希望,對自由的追求,才讓他在監(jiān)獄里能夠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蘭克爾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觀點,人越是投身于所愛的事業(yè)或人,對自己越是遺忘得多,他就越能實現(xiàn)自我。這可以從《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成功看出來,本是準(zhǔn)備匿名發(fā)表的這本書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執(zhí)著于對成功的追求,反而離成功越遠(yuǎn);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實現(xiàn),那么就永遠(yuǎn)實現(xiàn)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實現(xiàn)自我。

這與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個主要問題,職業(yè)、社會和性上,人只有對其充滿興趣,樂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終就會取得成功。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我想每個看到這本書的人,當(dāng)想象若自己在這樣的集中營生活,肯定沒有幾個能夠相信自己可以活下來,但是實際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當(dāng)初看《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沒有人相信安迪能夠用一把小錘子鑿出一條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潛力是沒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個人都有成功和飛躍的機會。

最近讀了一本心理學(xué)家弗蘭克爾寫的《追尋生命的意義》,感觸頗深。他以自身在集中營里的悲慘經(jīng)歷,并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解釋關(guān)押在集中營里的囚徒對待生命的表現(xiàn)。也解釋了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營這樣環(huán)境中能生存下來,而有些人為什么又放棄生命!集中營里毫無人性可言,生活在里面的人,時刻都在死亡的邊緣,生病或者受傷,只要失去了勞動能力就會面臨死亡。這樣一個生與死只在一念之間,并且飽受各種折磨的讓人痛不欲生的集中營里,選擇放棄生命的不占少數(shù),但是也有人一直堅持活著!心理學(xué)家弗蘭克爾總結(jié)為以下三方面。

活著,只為過去美好的回憶。佛蘭克爾在進入集中營以前是一名醫(yī)生,每當(dāng)他回憶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就感覺特別好。他想活著,哪怕集中營里的生活再痛苦,當(dāng)回憶起那片刻的美好,便會整個人都興奮起來,多想一直這樣沉浸在里邊,更不舍的離開這個世界。

活著,只為現(xiàn)在的愛與被愛。弗蘭克爾在集中營里的時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當(dāng)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對話,他愛著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著也一樣在牽掛著他。是牽掛,是愛,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堅持,直到活著離開集中營。

活著,還有對未來的希望。有的時候,我們總會想明天會怎么樣?在集中營的他們一樣,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念頭,支撐著他們活下去。因為誰都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但對于一個樂觀的人來說,未來一定是充滿希望的,是希望和樂觀讓他們堅持活著。

或許,當(dāng)你靜下心來、閉上眼睛,想起兒時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是會覺得特別美好;想起每次離家時爸爸媽媽的叮囑,回家時他們高興的樣子,心里總是特別的溫暖;想起和朋友一起談理想時候的情景,對未來總是有那么多期待。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或許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

或許生命的意義就是這么簡單,或許人本來就是這么簡單,或許這個世界也不復(fù)雜!思考生命的意義,才會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意義,才會去做最真最善最好的自己;而追尋生命的意義,就存在于生活過程本身!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呢?生命到底有何意義?我想每個人都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不同的人對于生命的意義一定有不同的解答,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也可能會對生命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明白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的人,他們有更加強大的力量去面對生活給他們的打擊與痛苦??梢?,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對我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仔細(xì)想想,生命對于我自己來說有什么意義呢?是為了自己快樂,或者是為了別人快樂?還是努力地去做一切事情,就是為了自己能夠舒適地活著?我們一無所有來到這世界,不管怎么努力,到最后還不是一無所有地離開,那些東西看上去屬于我們,可是實際上,它們是不屬于任何人的,因為你不能永遠(yuǎn)地?fù)碛幸粯訓(xùn)|西。這樣想來,作為一個普通人,就這樣平平淡淡地生存,似乎有那么一點無聊。不過試想一下,如果我是一名生活在納粹集中營里每日受盡苦難,連溫飽都無法滿足,甚至每一秒都活在也許下一秒就會消失在這個世界的不安和恐懼之中的俘虜,我又能堅持活多久呢?人似乎都有一種生存的本能,但是如果他靜下來開始思考活著的原因時,似乎根本無法解釋這種強烈的本能。生活這么艱難,充滿了難以預(yù)料的痛苦,然而大多數(shù)人還是選擇痛苦地活著,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的作者弗蘭克爾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出了他的答案。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對于自己身陷集中營的慘痛體驗的描述,也是他作為一個科學(xué)家的觀察總結(jié)。一個普通俘虜每天生活在集中營里,會有怎樣的心理歷程?這就是作者想要研究的問題。我著實佩服作者超然的視角和冷靜的頭腦。處在那樣艱難的一個環(huán)境中,連生命都受到了威脅,卻依然能夠立足內(nèi)心,以專業(yè)的態(tài)度去記錄每一個要點,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想像一下書中描寫的場景:在冰天雪地中,穿著不能稱作鞋的“鞋”,雙腳長滿了凍瘡,饑寒交迫,還要忍受獄頭的打罵做繁重的工作。這個時候,俘虜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樣在晚飯時間多得幾顆豆子,怎樣穿著這樣單薄破爛的衣服熬過冬天,怎樣避免被換到陌生殘暴的獄頭手下??這個時候的人的想法是多么的現(xiàn)實和卑微,毫無雄心壯志可言。然而他們除了小心翼翼地計劃著如何活得更久一點,還能想些什么呢?在痛苦讓人難以忍受的時候,作者會游離于當(dāng)前的環(huán)境,在心里和摯愛的妻子聊天。我想那個時候作者是幸福的。正如作者所說:“能夠運用想像力從現(xiàn)實中抽離,是人獨一無二的本領(lǐng),幫助人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里存活?!?/p>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有自由選擇用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環(huán)境,是積極地艱難地利用每一個條件活下去,還是放棄生的欲望,向命運低頭。態(tài)度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yán)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

弗蘭克爾把人的主觀意志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種方法去幫助病人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三點:1、創(chuàng)造和工作;2、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3、受苦。我想他說得很對。一個人無論面對怎樣的環(huán)境,都能決定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應(yīng)對。每個人都會有沮喪失意的時候,也不必為此感到羞恥。學(xué)會把自己從悲觀的情緒中拯救出來,自信自尊得去面對,真的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如集中營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種使命的人,他們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會是一個充實的人。我自己也應(yīng)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爾會產(chǎn)生的悲觀的情緒,的確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影響。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才不枉在這個世界來辛苦地走一遭。因為至少,我們的存在并不會因其短暫而失去意義。

不過不論如何,意義療法都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在實際的治療中,將各種療法根據(jù)病人自身的情況相結(jié)合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每個人都應(yīng)該關(guān)注自己生命的價值,而作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地去幫助人們追尋他們生命的意義。這一點值得讓人尊敬和學(xué)習(xí),我想,這也就是作者生命的意義吧。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四

將我像封條一樣置于你的心上,愛,就會像死一樣強壯?!ヌm克爾 以前從未認(rèn)真思考過生命存在的意義,活著的意義,當(dāng)我讀了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之后,我感觸很多,我想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定位,新的認(rèn)識,新的理解。

我認(rèn)為書中所貫徹的思想是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并為之而奮斗一生,傾盡心力。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三點:創(chuàng)造和工作,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以及受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意義,能在創(chuàng)造和工作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福的,能在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快樂的,能在受苦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運的,所以正在苦難中的我們,要好好活著,不為自己,只為上帝在蕓蕓眾生中選擇賜予我們的那一份幸運。

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當(dāng)長期處于一種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中,人的所有價值都被摧毀,時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這時人們的心理會在高壓下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這種痛苦無望的生活還有任何意義嗎? 二戰(zhàn)期間因弗蘭克爾猶太人身份,遭納粹逮捕,在奧斯維辛、達(dá)豪等集中營度過了三年艱難的歲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營死亡,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經(jīng)受著饑餓、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經(jīng)被集中營摧殘地破敗不堪,但是,他仍舊堅持活著,直到最后從集中營走出來。并且花了很長時間完成了《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本富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因為他知道活著的意義,正如尼采說的一句話:知道為什么而活著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怎樣活著的問題。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有自由選擇用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環(huán)境,是積極地艱難地利用每一個條件活下去,還是放棄生的欲望,向命運低頭。態(tài)度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yán)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對妻子的思念和愛,讓他在腦海中無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與她生動有趣地談笑。愛,超越了時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給擁有愛的人帶去了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有力的支持。

在艱難絕望的環(huán)境里保持對愛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尋找光明和希望,我想,這就是人之為人的特殊之處吧!也正是這種特殊性,反過來,給絕境中的人們帶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他在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tài)度的自由!” 人都有選擇的自由,與生俱來。我從未經(jīng)歷過死亡,但是我見證過瀕臨死亡的人,他們都還選擇繼續(xù)活著,不是茍延殘喘。

在農(nóng)村有很多中風(fēng)的老人,身體大部分部位都動彈不得,但是他們依舊不做死亡的選擇,甚至那些兒女不聞不問的老人,他們依舊頑強地活著。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蘭克爾的想法是類似的,我不知道會這樣的理解對不對,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就是能夠去選擇更好的選擇,在死亡與活著,顯而易見,活著是更好的選擇。

弗蘭克爾是個毋庸置疑的哲學(xué)家,能夠在集中營非人的生活中堅持活下來并且創(chuàng)立意義治療法的哲學(xué)家,“刺激與回應(yīng)之間有一段空間,幸福就在那里!”他在書中提到在集中營殘酷生活中他經(jīng)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與心愛的妻子對話,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義,因為只有活著,才能有下一次與妻子的遇見,即便是幻想,那也應(yīng)該是屬于活著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離集中營,弗蘭克爾倒是不再去思考,因為太遠(yuǎn),不能作為生命的意義所在。過去的甜美回憶,同樣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安慰,也許只是曾有過的微小的成功,也許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可曾感受到的喜悅和滿足,留在了這些回憶中,彌補和滋潤了人們在現(xiàn)實中的空虛。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五

獄中經(jīng)常進行的“換營”,病弱及無力工作的俘虜被淘汰送往煤氣間或火葬場,淘汰的方法是全體俘虜群毆或分隊格斗,想想都覺得血腥;俘虜沒有名字,只有編號,這編號就刺在皮膚上,或繡在衣褲上,在換營隊伍即將離去時,如果有可能,每個人都會盡可能想辦法弄到另一個“號碼”來代替他加入換營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這些猶太人被關(guān)進集中營之前基本都是社會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這屠宰場一樣的集中營里,人被剝奪了尊嚴(yán),道德就成為最沒用的東西,每個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盡可能活下去,為此不惜采取各種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為只會發(fā)生在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社會會催生文明的行為,惟愿世界越來越美好。

作者說他們中的精英都沒能挺過奧斯維辛的磨難?;钕聛淼氖侨惾?。

第一類就是“酷霸”們。一般來說,這些人是俘虜中最殘暴的人,由納粹警衛(wèi)挑選出來或者他們毛遂自薦,他們的個性恰恰適臺擔(dān)當(dāng)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們還會被刷下來,因此他們格外賣力,打起人來,比納粹警衛(wèi)還狠。因效忠納粹,他們在獄中的待遇格外好,成為俘虜們美慕的對象,只是不知道出獄后這些人境況如何。記得幾年前看過朗讀者》,女主角因做過納粹看守而受審,估計“酷霸”們后來的日子并不好過。人真的不能為了一時一事的好處,做喪盡天良的事情。

第二類存活下來的人是那些為了生存毫無顧忌,或偷或槍,甚至不惜出賣朋友以自保的俘虜,因為唯如此才能活下來。這或許解釋3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談?wù)摢z中的經(jīng)歷,因為不堪回首,因為再也不能接受過去的自己,沒有那段經(jīng)歷的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就連這本書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慮到真實性才是其最大的價值,作者才鼓起勇氣,公開陳述他的信念。

第三類人是像作者一樣,盡快認(rèn)清現(xiàn)實,適應(yīng)環(huán)境而僥幸生存下來的人,如作者所言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為了讓納粹和酷霸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會被送往煤氣間,他每天用玻璃刮臉,腰桿挺直,以使自己看起來氣色良好,完全能勝任工作;作者還利用自己心理醫(yī)生的特長幫助酷霸,分析他在愛情和婚姻上的難題,提出治療建議,以此博得酷霸的關(guān)照,躲過3幾次被送往煤氣間的厄運;就餐時還能得到豌豆湯,得以度過了黑暗無光、忍饑挨餓的日子。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夾縫中仍能攻破縫隙,露頭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被投入奧斯維辛的猶太人,入獄前大多生活水平較高,從他們?nèi)氇z后被收繳的飾物就可以看出來。入獄后,最初的反應(yīng)是震驚,等他們一步步被剝奪3人的所有權(quán)利,才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活著走出集中營成為他們的唯一的目標(biāo)。為此他們?nèi)淌芨鞣N各樣的身心折磨:無。法刷牙、一件襯衫穿半年,直到毫無襯衫的樣子、一連幾天不能洗澡、用臭鞋當(dāng)枕頭。而就是這樣惡劣的生活條件竟然治愈了作者的淺睡易醒癥。等俘虜們適應(yīng)了這樣的生活之后,他們就進入了獄中生活的第二階段:冷漠,就是情緒死亡的狀態(tài)。因為冷漠是自衛(wèi)的妙招。當(dāng)有人死去,眾俘虜一哄而上,挨著那余溫未散的尸體,有的搶到一盤吃剩的馬鈴薯、有的搶了死者的外衣,有的換下死者的木鞋,還有一個因抓到一根繩子高興萬分的,全然忘記3身邊的死者。

人一旦冷漠,現(xiàn)實就變得模糊起來;俘虜們一切的心力和情感都關(guān)注在一件事上:活命。每天傍晚,當(dāng)俘虜們由工地返回營區(qū)時,常常會松一口氣地嘆道:“又活。

此時有些俘虜們開始在饑餓中畫餅充饑,談?wù)撟约合矚g的美食以消解自己的饑餓感,但這種方法事與愿違,被想象中的美食挑動起來的味蕾絕不滿足于每天只發(fā)一次的面包,這些人往往是最先掛掉的。反倒作者的做法比較英明:即使一片面包也分次吃完,在遇到任何難處的時候,他都會拿出一點面包來,放到嘴里大聲咀嚼,靠食物所給的安慰支撐下去。

慢慢地俘虜們將獄中生活常態(tài)化了,他們開始了苦中作樂,以在絕望、孤獨的集中營生活中,遁入過往的生活,找到一個避難的港口。于是獄中出現(xiàn)了“宗教熱”、“招魂術(shù)”,大家聚在一起看夕陽,甚至還有藝術(shù)節(jié),節(jié)目有歌曲、詩朗誦、講笑話。

第一次聽說奧斯維辛還有藝術(shù)節(jié),真的印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話:人無論任何境遇,都適應(yīng)得了。

作為一名心理學(xué)家和精神科醫(yī)生,作者通過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jīng)歷和自已的觀察,明3意義療法。他發(fā)現(xiàn),即使在奧斯維辛這樣極端的環(huán)境中,人仍然有選擇的自由:盡管有人選擇做“酷霸“;有人選擇茍且,但仍然有人選擇將自己僅余的面包讓給別人,并行走在各房舍間安慰別人。這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行為讓作者明白: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一不能被剝奪。

而恰恰是一個人的選擇決定了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事實上,每個日子,每個時刻都在為人提供選擇的機會。寫到這里,我明白3吳伯凡每年讀這本書的理由,所有的生活內(nèi)客都是有意義的:忙碌而積極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機會了解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價值;悠閑的生活,使人有機會體驗美;而既缺乏創(chuàng)意、又忙碌的生活,則使人有機會提升人格情操。人生的痛苦也有其意義,就像集中營的生活,使體會生命的脆弱與堅強、人性的殘暴與悲憫。作者則將獄中所受的一切苦難看作一項有趣的心理學(xué)實驗,平靜地迎接每一場苦難。

意義療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其中一個例子,我印象深刻。一位夫妻恩愛的老先生因妻子去世郁郁寡歡,作者寥寥數(shù)語讓老先生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他說:“你和妻子感情深厚,如果你先她而去的話,她會怎么辦”?老先生說:“她會很痛苦?!弊髡哒f:“對啊,現(xiàn)在你妻子不用遭罪了,由你代替她了?!崩舷壬D時覺得他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我們終將發(fā)現(xiàn)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于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不同使命。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六

余華先生的《活著》是在大學(xué)畢業(yè)前五月份看的一本書,當(dāng)時不知道為什么要看,但是就從圖書館的書架上順手拿下,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它在等《追尋生命的意義》,冥冥之中,終于等到你。

《活著》的結(jié)局是福貴孤身一人牽著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過往,《追尋生命的意義》的結(jié)尾時弗蘭克爾博士從集中營走出來,同樣是全家去世獨自一人。

我一直對生活很樂觀,即使是悲劇我也覺得悲劇之后終會等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不幸的是《活著》沒有,而《追尋生命的意義》做到了。

二戰(zhàn)期間因弗蘭克爾猶太人身份,遭納粹逮捕,在奧斯維辛、達(dá)豪等集中營度過了三年艱難的歲月。除了妹妹,父母、兄弟、妻子都集中營死亡,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經(jīng)受著饑餓、寒冷和拷打的折磨,生命已經(jīng)被集中營摧殘地破敗不堪,但是,他仍舊堅持活著,直到最后從集中營走出來,而且還寫下《追尋生命的意義》。

帶著疑問,我閱讀了很多讀者的讀后感,大部分都是在寫那種所謂的很空洞的生命的意義的東西,有的還涉及到了博士的意義療法,說實話,這些我都不是很懂,我只是在尋找你為什么不選擇死亡的原因,你卻告訴我你要用你的悲慘經(jīng)歷來治愈別人,從而走出集中營花了很長時間寫下《追尋生命的意義》。

我從未經(jīng)歷過死亡,但是我見證過瀕臨死亡的人,他們都還選擇繼續(xù)活著,不是茍延殘喘。

在農(nóng)村有很多中風(fēng)的老人,身體大部分部位都動彈不得,但是他們依舊不做死亡的選擇,甚至那些兒女不聞不問的老人,他們依舊頑強地活著。農(nóng)村講究“喜葬”,認(rèn)為老人活到80歲左右沒有被病痛太多折磨而去世就是上輩子積福積德。但是我又碰到過那些活到80多歲的老頭老太太,他們盡管疾病纏身,卻仍舊不選擇死亡。

生活中的老人好像和主人公弗蘭克爾的想法是類似的,但是我又找不出什么他們生命的意義所在,直到看到一篇初二的學(xué)生寫的書評,他說他最欣賞的就是開篇的第一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都還有選擇自己態(tài)度的自由!”我不知道會這樣的理解對不對,但是貌似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就是能夠去選擇更好的選擇,在死亡與活著,顯而易見,活著是更好的選擇。

福貴是個粗人,他不懂什么意義治療法,但是即便還只剩下一頭牛,他還是選擇活下來,因為只有活著才可以去回憶,有回憶才會重新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或者他活著的意義就是能夠憑借回憶來記起自己曾經(jīng)幸福生活過。

弗蘭克爾是個毋庸置疑的哲學(xué)家,能夠在集中營非人的生活中堅持活下來并且創(chuàng)立意義治療法的哲學(xué)家,他在書中提到在集中營殘酷生活中他經(jīng)常能幻想看到自己的妻子,能與心愛的妻子對話,這便是存活下去的理由和意義,因為只有活著,才能有下一次與妻子的遇見,即便是幻想,那也應(yīng)該是屬于活著的人的幻想。至于到底是否能逃離集中營,弗蘭克爾倒是不再去思考,因為太遠(yuǎn),不能作為生命的意義所在。

余華在《活著》當(dāng)中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蛘卟恍业模皇腔钪?,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余華先生總算有一個對于活著的回應(yīng)。但是,最后弗蘭克爾還是沒有說出生命的意義所在,只是提供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第一,創(chuàng)造和工作;第二,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第三,受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生命的意義,能在創(chuàng)造和工作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福的,能在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快樂的,能在受苦中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運的,所以正在苦難中的我們,要好好活著,不為自己,只為上帝在蕓蕓眾生中選擇賜予我們的那一份幸運。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七

《追尋生命的意義》,此書是一位舊友推薦給我的,拿到書時,我被它的紅色亞光封面驚嚇到了,舌根泛起了微微的鐵銹味。其中的黑色實心圈就像一個個無盡的深淵吸引著我去書中探索。本書的作者弗蘭克爾來自二戰(zhàn)時期的奧地利,他是一位心理與精神病學(xué)家,在飽受集中營之苦后,幸運地活了下來。他還大量引用集中營的經(jīng)歷來完成此書??梢匀绱苏f,如果沒有二戰(zhàn),就不會有這本書。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自傳(雖然他本人并不認(rèn)為這是自傳),他將囚徒對于集中營生活的精神反應(yīng)分為三個階段:初入,適應(yīng),及解放后。他對各個階段囚徒行為上的不同進行精神上的解釋,從而引出第二部分,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自古以來,許多中外文人學(xué)者都在思考一個宏大的命題,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很清楚這本書是作者對于“意義療法”的論證,大部分都是在寫生命的意義的本來意義。不過我能從中得到一些思考,便通過此文來表達(dá)了。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許多人都疲于奔命,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呢?

生命的意義是一種美好的狀態(tài)。

匈牙利詩人斐多菲曾作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笨梢娮杂墒潜壬蛺矍檫€要重要的東西。而對于集中營的囚徒們,別說自由了,就連基本的人權(quán)都被剝奪了,他們被迫與世隔絕,見不到自己的家人,甚至被關(guān)入毒氣室,面對死亡。難道這樣的情形下,囚徒們就失去了生的希望嗎?沒有,因為他們?nèi)耘f在尋找生命的意義。

在這里弗蘭克爾提到了,內(nèi)心豐富的人,往往會比較樂觀的面對人生的苦難。就如蘇東坡,被貶海南時,還能在羊肉的剩骨中剔出山珍海味,在奔波中履行為人民服務(wù)的義務(wù);如司馬遷,在牢獄中,即使受到最恥辱的宮刑也不會輕易結(jié)束生命,因為他有完成《史記》的重大使命;又如熊頓,在與癌癥抗?fàn)幤陂g積極、樂觀,著成漫畫《滾蛋吧!腫瘤君》,給癌癥病房送來陽光。他們都擁有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不是學(xué)識淵博,就是有某些未完成的使命,或是為自己而活,亦或是為他人而活,他們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

作者弗蘭克爾,在進入集中營的時候,被沒收了一份重要手稿,他認(rèn)為這份手稿的丟失,是他堅持下去的原因之一。他是個心理學(xué)家,深知“習(xí)慣于豐富的知識生活且思想敏銳的人,可能會遭受很大的身體痛苦,但是他們的內(nèi)心則較少受傷害?!彼跃退闼惶?,也活了下來。

生命的意義在于受難。

托斯綏夫斯基曾經(jīng)說過:“我所懼怕的只有一件事情:他們的難受沒有價值?!鼻敉絺兯?jīng)歷的苦難是有價值的,他們承擔(dān)痛苦的方式是一種真正的內(nèi)在成就。每個人都在不斷地面對挫折,但是如果一點點挫折都能把某人擊倒,那他的內(nèi)心實在是太脆弱了?!皼]有殺死我的,使我更加強大”,尼采如此說道。

生命的意義在于愛。

當(dāng)一個人通過愛去了解另一個人的時候,你能發(fā)現(xiàn)被愛人的本質(zhì)和特征,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重要性,從而升華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生命。被愛的人,會通過對方的愛,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qū)崿F(xiàn)潛在的可能性。

生命的意義不僅在于此,追尋生命的意義是每個人終其一生所要做的事情。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何不靜下心來好好地讀幾本書呢?也許在其中,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八

在集中營待過的我們,都還記得那些在各房舍之間安慰別人,并把自己僅余的面包讓給他人的人。這種人即使寥如星辰,卻足以證明: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痛苦正如命運和死亡一樣,是生命中無可抹殺的一部分。沒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無法完整。

他忘了艱困的外在環(huán)境通常能給人一個機會。讓人超越自己,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成長。他不把集中營的困境看成是考驗內(nèi)力的試金石,他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輕蔑他,當(dāng)他是無足輕重的萬一,他寧可闔上眼皮,耽溺于過去,這樣的人自然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了。

一個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無可取代,自然容易盡最大心力為自己的存在負(fù)起最大責(zé)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責(zé)任為某件尚未完成的工作或某個殷盼他早歸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無法拋棄生命。他了解自己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

愿我一直能謹(jǐn)記,在任何境遇下,我都有選擇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不要盯著成功——你越是盯著它并把它當(dāng)成靶子,你就越容易脫靶。因為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它一定是自然而來的,而且,只有作為一個人對于一種比他自身更大的事業(yè)的奉獻(xiàn)的無意識的副作用,或者作為對于他人而非自己的奉獻(xiàn)的副產(chǎn)品,它才能夠產(chǎn)生。

尼采的話存在著許多的智慧:知道為什么而活著的人幾乎能承受任何怎樣活著的問題。

盡情地享受生活,好像你已經(jīng)獲得重生;而不要像你初次那樣,錯誤地來做今天的事。人主要關(guān)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十九

最近讀了一本心理學(xué)家弗蘭克爾寫的《追尋生命的意義》,感觸頗深。他以自身在集中營里的悲慘經(jīng)歷,并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解釋關(guān)押在集中營里的囚徒對待生命的表現(xiàn)。也解釋了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營這樣環(huán)境中能生存下來,而有些人為什么又放棄生命!集中營里毫無人性可言,生活在里面的人,時刻都在死亡的邊緣,生病或者受傷,只要失去了勞動能力就會面臨死亡。這樣一個生與死只在一念之間,并且飽受各種折磨的讓人痛不欲生的集中營里,選擇放棄生命的不占少數(shù),但是也有人一直堅持活著!心理學(xué)家弗蘭克爾總結(jié)為以下三方面。

活著,只為過去美好的回憶。佛蘭克爾在進入集中營以前是一名醫(yī)生,每當(dāng)他回憶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就感覺特別好。他想活著,哪怕集中營里的生活再痛苦,當(dāng)回憶起那片刻的美好,便會整個人都興奮起來,多想一直這樣沉浸在里邊,更不舍的離開這個世界。

活著,只為現(xiàn)在的愛與被愛。弗蘭克爾在集中營里的時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當(dāng)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對話,他愛著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著也一樣在牽掛著他。是牽掛,是愛,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堅持,直到活著離開集中營。

活著,還有對未來的希望。有的時候,我們總會想明天會怎么樣?在集中營的他們一樣,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念頭,支撐著他們活下去。因為誰都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但對于一個樂觀的人來說,未來一定是充滿希望的,是希望和樂觀讓他們堅持活著。

或許,當(dāng)你靜下心來、閉上眼睛,想起兒時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是會覺得特別美好;想起每次離家時爸爸媽媽的叮囑,回家時他們高興的樣子,心里總是特別的溫暖;想起和朋友一起談理想時候的情景,對未來總是有那么多期待。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或許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

或許生命的意義就是這么簡單,或許人本來就是這么簡單,或許這個世界也不復(fù)雜!思考生命的意義,才會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意義,才會去做最真最善最好的自己;而追尋生命的意義,就存在于生活過程本身!

追尋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篇二十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呢?生命到底有何意義?我想每個人都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不同的人對于生命的意義一定有不同的解答,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也可能會對生命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明白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的人,他們有更加強大的力量去面對生活給他們的打擊與痛苦。可見,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對我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仔細(xì)想想,生命對于我自己來說有什么意義呢?是為了自己快樂,或者是為了別人快樂?還是努力地去做一切事情,就是為了自己能夠舒適地活著?我們一無所有來到這世界,不管怎么努力,到最后還不是一無所有地離開,那些東西看上去屬于我們,可是實際上,它們是不屬于任何人的,因為你不能永遠(yuǎn)地?fù)碛幸粯訓(xùn)|西。這樣想來,作為一個普通人,就這樣平平淡淡地生存,似乎有那么一點無聊。不過試想一下,如果我是一名生活在納粹集中營里每日受盡苦難,連溫飽都無法滿足,甚至每一秒都活在也許下一秒就會消失在這個世界的不安和恐懼之中的俘虜,我又能堅持活多久呢?人似乎都有一種生存的本能,但是如果他靜下來開始思考活著的原因時,似乎根本無法解釋這種強烈的本能。生活這么艱難,充滿了難以預(yù)料的痛苦,然而大多數(shù)人還是選擇痛苦地活著,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的作者弗蘭克爾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出了他的答案。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對于自己身陷集中營的慘痛體驗的描述,也是他作為一個科學(xué)家的觀察總結(jié)。一個普通俘虜每天生活在集中營里,會有怎樣的心理歷程?這就是作者想要研究的問題。我著實佩服作者超然的視角和冷靜的頭腦。處在那樣艱難的一個環(huán)境中,連生命都受到了威脅,卻依然能夠立足內(nèi)心,以專業(yè)的態(tài)度去記錄每一個要點,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想像一下書中描寫的場景:在冰天雪地中,穿著不能稱作鞋的“鞋”,雙腳長滿了凍瘡,饑寒交迫,還要忍受獄頭的打罵做繁重的工作。這個時候,俘虜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樣在晚飯時間多得幾顆豆子,怎樣穿著這樣單薄破爛的衣服熬過冬天,怎樣避免被換到陌生殘暴的獄頭手下。這個時候的人的想法是多么的現(xiàn)實和卑微,毫無雄心壯志可言。然而他們除了小心翼翼地計劃著如何活得更久一點,還能想些什么呢?在痛苦讓人難以忍受的時候,作者會游離于當(dāng)前的環(huán)境,在心里和摯愛的妻子聊天。我想那個時候作者是幸福的。正如作者所說:“能夠運用想像力從現(xiàn)實中抽離,是人獨一無二的本領(lǐng),幫助人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里存活?!?/p>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一個人被剝奪到只剩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他仍然有自由選擇用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環(huán)境,是積極地艱難地利用每一個條件活下去,還是放棄生的欲望,向命運低頭。態(tài)度的選擇,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嚴(yán)和意義。對妻子的愛以及完成這本書愿望就是支撐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在任何情況下,即使是在最悲慘的境遇中,生命始終具有其潛在意義。

弗蘭克爾把人的主觀意志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種方法去幫助病人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弗蘭克爾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他將找到生命意義的方法總結(jié)成了三點:

1、創(chuàng)造和工作;

2、體驗?zāi)撤N事物或愛一個人;

3、受苦。我想他說得很對。一個人無論面對怎樣的環(huán)境,都能決定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應(yīng)對。每個人都會有沮喪失意的時候,也不必為此感到羞恥。學(xué)會把自己從悲觀的情緒中拯救出來,自信自尊得去面對,真的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如集中營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種使命的人,他們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會是一個充實的人。我自己也應(yīng)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爾會產(chǎn)生的悲觀的情緒,的確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影響。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才不枉在這個世界來辛苦地走一遭。因為至少,我們的存在并不會因其短暫而失去意義。

不過不論如何,意義療法都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在實際的治療中,將各種療法根據(jù)病人自身的情況相結(jié)合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每個人都應(yīng)該關(guān)注自己生命的價值,而作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地去幫助人們追尋他們生命的意義。這一點值得讓人尊敬和學(xué)習(xí),我想,這也就是作者生命的意義吧!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557901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