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論文的基礎理論(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19:52:22
2023年論文的基礎理論(模板18篇)
時間:2023-10-31 19:52:22     小編:翰墨

總結是對我們的工作和學習進行檢驗和評估的一種方式,有助于我們發(fā)現問題并改進。要注重總結的邏輯性和條理性,使讀者可以清晰地理解。總結是對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和歸納,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一

目前,國內大專院校的數字插畫教育大多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師資力量和教材建設均比較薄弱。當前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由企業(yè)和社會機構承擔,但在培養(yǎng)方式上往往注重技巧訓練、追求畫面的外在效果,較為忽視繪畫創(chuàng)作的文化藝術性,不利于數字插畫人才的良性發(fā)展。事實上,在歐美等國,數字插畫師(概念設計師)基本出自藝術設計類院校的相關專業(yè),需要系統(tǒng)學習解剖、架上繪畫、藝術史、數字圖形圖像學等課程,企業(yè)培訓只是培養(yǎng)實踐經驗的手段,學院教育才是主流。構建科學的數字插畫人才培養(yǎng)體系,需要相關的藝術理論研究成果為依托,完善教材建設、豐富理論教學內容。

3.2利于促進動漫游戲產業(yè)的原創(chuàng)力提升

自從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以來,我國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動漫、游戲產業(yè)的原創(chuàng)能力不斷得以加強。很多項目開始借鑒國外同行業(yè)經驗,更加注重前期的概念設計的投入力度,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游戲作品。例如,騰訊游戲開發(fā)的網絡游戲《斗戰(zhàn)神》。該作的前期概念設定由國內一線的游戲美術師合力完成,人物造型夸張玄奇卻不失中國神話人物的特征,場景華麗宏大,且充滿東方色彩,充分展現出數字插畫的視覺創(chuàng)造力和奇幻文化的魅力。然而,對于中國創(chuàng)意產業(yè)整體而言,高質量的作品和優(yōu)秀的概念設計師仍然數量稀少,數字插畫師的繪畫水平良莠不齊。拙劣的模仿和照抄,貧弱的造型與濫俗畫風依舊充斥著中國的動漫游戲市場。建立數字插畫藝術理論體系,特別是文化研究和批評研究,有助于指導插畫師的創(chuàng)作,推動當前數字繪畫創(chuàng)作者對藝術品質的自發(fā)追求,轉變成自覺的要求。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二

我們現在的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從體系到內容,從人才培養(yǎng)目標到教學方法。都是為工業(yè)經濟服務的,是為工業(yè)經濟和農業(yè)經濟培養(yǎng)人才。知識經濟的到來,必然會向現代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進行猛烈沖擊,提出嚴峻挑戰(zhàn)。

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要大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而現代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是為工農業(yè)經濟培養(yǎng)人才,這就要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必須徹底變革,要將重點放在學生能力上,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不是天生的,他雖然和人的天賦有一定的聯系,但根本上是后天的培養(yǎng)和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的.結果,靠的是創(chuàng)新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應試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有許多弊端。但主要的弊端是在統(tǒng)一的考試內容、形式下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評判學生,它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反而,在很大的程度束縛學生創(chuàng)造性,迫使學生走上“死讀書、讀死書”的死胡同。相對國外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我國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由“應試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轉變到素質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就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為21世紀培養(yǎng)和造就更多的創(chuàng)新人才。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啟發(fā)引導、和學生積極參與的方法指導學生開動腦筋,尋找問題的可能性答案,幫助學生獨立的思考和探索。養(yǎng)成對問題,新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對問題主動思考的質疑態(tài)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學會”又要“會學”。給學生必要的設計、發(fā)明、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方法訓練,使學生了解、掌握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和特點。以及創(chuàng)新主體必備的素質和條件,從而自覺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訓練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能科學地思考,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

電腦、網絡的普及,信息迅速增加與快速流通,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多的教學手段。改變了以前那種一語言、符號刺激為主要信息傳遞方式的教學,而代以圖象、語言、符號多種方法綜合傳遞方式的教學。在教學中使用多種有趣的方法,如演戲法、游戲法、實驗法、模擬法等。比如定理規(guī)律的教學,不再只是在黑板上進行枯燥的推導與口頭講解,而會是根據需要采用各種方法,譬如圖示、討論、計算機模擬、自學、電影、錄象、技巧實習等。也可以是用圖象勾畫出演進的輪廓圖,用音像模擬發(fā)現的過程,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中領悟發(fā)現的奧秘和樂趣。

先進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技術的應用,是教師所做的不再是講解,更多的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學習內容、學習進度提出計劃和建議。教師在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過程中主要是指導學生發(fā)現、思考和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理解教學內容,主動學會寫文章、構思計劃和完成其他學習任務。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三

血和津液,都是液態(tài)物質,亦都具有滋潤和濡養(yǎng)的作用,二者與氣相對而言,都屬于陰。因此,血與津液之間亦存在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血與津液的生成都源于水谷之精氣,由水谷之精氣所化生,故又有“津血同源”之說。津液滲注于脈中,即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如《靈樞·癰疽》說:“中焦出氣如霧,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說明津液滲注于脈,即成為血;若血中的津液成分滲出于脈外,即為津液??梢姸呤窍嗷ヒ来妫豢煞蛛x的。

在病理情況下,血和津液亦多相互影響。如:失血過多時,則脈外之津液,可滲注于脈中,以補償脈內血液容量之不足;與此同時,由于脈外之津液大量滲注于脈內,則又可形成津液的不足,從而出現口渴、尿少、皮膚干燥等病理現象。反之,在津液大量損耗時,則不僅滲入脈內之津液不足,無以補充,甚至脈內之津液亦可滲出于脈外,可形成血脈空虛、津枯血燥等病變。因此,對于失血患者,臨床上不宜采用汗法,《傷寒論》所謂“衄家不可發(fā)汗”和“亡血家不可發(fā)汗”,即是此理。而對于多汗奪津或津液大虧的患者,亦不可輕用破血、逐血之峻劑。故《靈樞·營衛(wèi)生會》又有“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之說,這即是“津血同源”理論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四

本文的重點在于研究數字插畫藝術性,因而筆者認為可參照傳統(tǒng)繪畫研究的方式構建數字插畫的理論研究框架,內容包括:(1)數字插畫史論、人物及作品研究。(2)數字插畫文化研究。(3)傳統(tǒng)繪畫與數字插畫比較研究。(4)數字插畫批評研究。(5)數字插畫創(chuàng)作研究。

5總結

設計藝術史論家王受之先生在其所著《美國插畫史》中評價了美國主流藝術界對插畫藝術的態(tài)度,他指出“插圖之所以不被主流藝術承認,無非是它的明確的商業(yè)性質,然而僅僅用商業(yè)屬性作為口實,忽略插圖的藝術性,實在是過分”。中國數字插畫今天所面臨的尷尬局面并不比傳統(tǒng)插畫有所改善,所以,對數字插畫藝術理論的研究,無論對于中國的新媒體藝術理論研究、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還是對于數字插畫創(chuàng)作而言,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本文的目的也在于此。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五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肺主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脾主運化水液,為水液代謝樞紐。故肺脾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氣的生成和水液代謝兩個方面。

1.在氣的生成方面:肺主呼吸,通過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氣;脾主運化,通過脾的運化,攝入水谷精微之氣。清氣與水谷精微之氣生成宗氣并積于胸中,宗氣走息道助肺呼吸,貫心脈助心以行氣血??梢姡跉獾纳芍饕蕾囉诜纹膳K,故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的說法。網站收集在五行中,脾屬土,肺屬金,脾土與肺金之間是母子關系。故《薛生白醫(yī)案》說:“脾為元氣之本,賴谷氣以生,肺為氣化之源,而寄養(yǎng)于脾也。”

在病理上,肺脾兩臟常互相影響。

2.在水液代謝方面:肺主宣發(fā)肅降,主行水,通調水道;脾位于中焦,主運化水液,為水液升降出入之樞紐。兩臟既分工又合作,在維持水液代謝平衡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水飲經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并由脾上輸至肺,通過肺的宣發(fā),將津液輸布于周身、皮毛,多余的水液,在肺的肅降作用下,經過脾的轉輸,下降到腎與膀胱。升降出入,有序不亂,維持動態(tài)平衡。

在病理上,肺脾兩臟互相影響。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六

摘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是一門核心專業(yè)課程,該文作者通過思考與分析教學過程,結合兒童繪畫心理指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試圖從實際教學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兒童繪畫

美術課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課。社會對應用型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的美術教學已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美術課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只有立足于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發(fā)展特征的美術教學,才能使未來的學前教育者適應崗位的需要。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教學的現狀

1.美術課教學目的不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特征。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提高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兒童對美的感受、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兒童良好個性的養(yǎng)成和全面發(fā)展?,F階段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部分美術教師的教學目的不明確,采取以往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示范與學生臨摹,學生的想象空間與自主表現能力被教師的模式化符號取代了。作為未來的學前教育者,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容易模仿他們的老師,不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學前美術教育應該把激發(fā)幼兒審美情趣、對事物的求知欲和表現欲作為美術教育的出發(fā)點,使美術教育成為塑造完整的人的教育。2.美術課教學主要內容不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特征。高職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教學內容主要是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等。其中繪畫是基礎,繪畫教學又以簡筆畫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形象典型、突出的特點,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洗練的筆法,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即成人創(chuàng)造的模式化的符號。關于兒童學習簡筆畫利弊問題的討論較多,美術教育界大多數專家、學者已經取得了如下共識:簡筆畫違背了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規(guī)律;易使兒童形成心理定式,不利于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方法;不利于兒童想象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培養(yǎng);容易使兒童走進平面表達的死胡同。3.美術課教學形式不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特征以往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教學常常采用從示范到臨摹的教學形式,這種方式不僅忽略了兒童感受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更給將要走上講臺的幼師留下效仿模式,使其在將來美術教學中也采用教師示范、學生臨摹的模式。兒童美術教育是以美術手段引導兒童去認識世界、感受世界、表現內心的一種素質教育手段,美術教育活動應該圍繞激發(fā)兒童學習熱情,教會兒童認識的方法,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為主。美術教育中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是永恒的主題,學前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未來的學前教育者,教師應該以幼兒的發(fā)展為導向,提高幼師生的認知能力、鑒賞能力、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使其了解兒童繪畫的心理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樹立正確的美術育人目的觀。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教學的改革建議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遵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教師要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形式等多方面進行嘗試與探索。1.優(yōu)化課程設置。將三學年段的美術教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美術基礎訓練,主要教學內容為線描、色彩、素描等,教學時間為1學年;第二階段進行各種繪畫材料的掌握訓練,主要教學內容是訓練運用綜合材料進行兒童畫創(chuàng)作,使其掌握國畫、版畫等繪畫形式,教學時間為1學年;第三階段進行兒童美術教學訓練,主要教學內容為各種繪畫方法在兒童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兒童美術的特點、發(fā)展規(guī)律等相關理論知識,教學時間為1學年。2.調整教學內容。在第一階段突出、加強線描的教學。傳統(tǒng)認為素描是美術學習的基礎,但該階段的學生基礎薄弱,興趣持續(xù)時間短,在半年多時間內較難掌握素描技法。線描撇開光影關系,學生只研究線條造型,較容易掌握,并且學好線描對后面簡筆畫的學習是很好的鋪墊。線描學習結束后,教師要進行裝飾畫的.教學,將繪畫由立體轉向平面,然后進行色彩教學。由于學生沒有扎實的素描功底,難以開展色彩寫生,可以采用裝飾畫的方式練習色彩的搭配與調合。3.靈活教學形式。第二階段的繪畫材料綜合應用,教師需要結合相關課程進行教學。在幼兒美術教學中,一堂課往往不是單一的繪畫或手工,而是兩者相結合。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將色彩、手工等內容結合起來,這樣課堂會更加生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繪畫教學中,學生可以畫在不同形狀的紙盤或刮畫紙上,畫好后試著用泥巴捏;畫人物時,教師可以把人物表情和手指畫結合,增強學生作品的生動性。一堂良好的美術課應該是多種材料的巧妙結合,靈活應用,這需要教師熟悉各種材料,具有靈活應用各種材料的能力。4、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設計中,教師盡量讓課堂呈開放性。有的課程特別是手工課不需要教師示范。教師應充分準備材料,學生會觀看圖片后會迫不及待地直接創(chuàng)作。有些教學內容必須由教師講解。如,在線描教學中,作品的最終效果由學生自己發(fā)揮,教師可以只示范重點,盡量給學生充足的創(chuàng)造空間。教師還可以用開放性的作業(yè)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教師布置作業(yè)時僅給主題,不限制材料、制作方式,讓學生在作業(yè)中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大學課堂和幼兒園課堂區(qū)別比較大,教師不能用教幼兒的方式教大學生。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在美術課堂上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機會練習。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讓學生做一件折紙作品,課堂上讓學生用編故事的方式介紹做的動物場景,以此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這也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過程。第二,教師可以在網上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幼兒園優(yōu)質課視頻讓學生觀看,體會被教、學、傳教之間的差異。如,在變體美術字教學中,介紹完各種變形方法后,筆者給學生觀看了一段教師指導幼兒將自己的名字變形后印在t恤上的視頻。

學前教育培養(yǎng)的是幼兒園教師,其不僅需要掌握美術教學知識,還需要利用美術為其他課程服務。大學課堂與幼兒園課堂的差別比較大,如何培養(yǎng)出適應幼師崗位需求的人才,如何增強學生的適應力、競爭力,是高職教師應該不斷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樊鈺輝.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6(9).

[2]趙晶,張雨龍.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體系的構建與研究.大眾文藝,2010(20).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七

數字插畫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媒體藝術形式,相對于技術應用成果而言,其美學價值尚未得到藝術理論界的重視與研究。本文試從新媒體藝術理論研究、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繪畫創(chuàng)作實踐、人才培養(yǎng)四個方面探討數字插畫藝術理論研究的意義與必要性,并探討了數字插畫美學理論研究的主要框架與內容。

0前言

數字插畫(也稱cg插畫)是近十年出現的數字媒體藝術形式,伴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而逐漸成熟,廣泛運用于影視動畫概念設計、游戲美術、插畫設計等領域。大眾在消費雜志和欣賞商業(yè)影視作品的同時,間接或直接欣賞插圖就成為一種必然行為。作為一種文化產品,數字繪畫作品營造的唯美、絢麗、奇幻的藝術氛圍通過游戲、電影、動漫影響著當代人的審美觀念。然而,作為新興畫種,數字插畫自誕生之日起即被定位為商業(yè)美術,其藝術價值也未得到學者的足夠關注,這在當今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yǎng)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1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1國內的研究情況

在國內,對于數字插畫的理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軟硬件技術、商業(yè)應用、教學研究,或者關聯領域研究,如王選遙《論電影畫面的靈魂——概念藝術》、趙小林《數碼繪畫與設計藝術專業(yè)基礎教學》等;從美學角度探索數字繪畫藝術理論的論文,在“中國知網”以變換關鍵詞組合的方式進行搜索,可見數篇,包括趙忠波《淺析超現實主義繪畫對現代數字繪畫的影響》、許超《后現代視野下cg插畫設計的美學特征探微》。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國內數字插畫藝術理論研究現狀,總體而言研究的成果有待進一步豐富和系統(tǒng)化。

1.2歐美等國的研究情況

在美國,以出版物為服務對象現代插畫的發(fā)展已經超過百年,形成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繁榮的出版業(yè)造就了一大批技法成熟、風格多元的插畫大師。近來,作為數字技術革命的策源地,美國的數字娛樂產業(yè)異常繁榮,很多從事傳統(tǒng)插畫創(chuàng)作的畫家成功轉型為概念設計師,使用數碼繪圖工具,為電影、游戲和動漫業(yè)服務,數字插畫由此應運而生。不過數字插畫師的成就也一直不為主流藝術承認,其原因同樣源自藝術界對商業(yè)美術的某種長期的“歧視”。在西方的數字藝術行業(yè)內,有關數字繪畫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視覺特效軟硬件開發(fā)使用、表現技法、商業(yè)應用等實用性、技術性領域,鮮見數字插畫藝術理論的研究成果。這一點,從歷年的“acmsiggraph”會議所發(fā)表論文的主題與會議日程安排可見一斑。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八

1.1.1課程的系統(tǒng)性

以高鴻業(y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為例,該教材系統(tǒng)全面,共十一章節(jié)。首先在引論部分全面闡述了西方經濟學的特點、演進過程及為什么要學習經濟學;隨后詳細介紹了商品市場的需求與供給理論,廠商理論、四種市場結構(交換理論)及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分配理論);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實施宏觀調控,從而引出《宏觀經濟學》。由此看出,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結構清晰,邏輯嚴密,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

1.1.2理論假設的抽象性

作為經管類專業(yè)的基礎核心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而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思維方式偏重于感性認識,對教學過程中的邏輯推導、圖形分析、數學公式等內容,很難系統(tǒng)掌握。比如在第二章中重點掌握的彈性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全面理解五大彈性分類且容易混淆。

1.1.3數理統(tǒng)計、圖形分析的復雜性

《微觀經濟學》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運用到很多數理統(tǒng)計知識進行推導,來求證相關的經濟學理論,也需要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各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比如第四章的重要曲線圖:分析規(guī)模報酬遞減規(guī)律的三個階段及短期生產三個階段的總產量、平均產量及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面對兩張類似的曲線圖形,學生很難在課上及時看懂并運用。這就導致學生在不容易牢固掌握的同時,還會喪失對該課程的學習信心。

1.2《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式

結合本課程的特點及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教學實踐改革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微觀經濟學體系龐大,內容繁多,教學課時不能滿足內容的需要。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單向傳播知識,普遍缺乏師生之間、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動,從而學習積極性不高,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第二,通俗易懂的案例偏少。西方經濟學起源于西方國家,教材中缺乏適合我國國情的熱點問題的具體案例(比如為何書中列舉的總是牛奶咖啡而是茶葉?),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和運用相關理論解釋現實的經濟問題。第三,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以講授為主,沒有設置學生提問、課堂作業(yè)及案例分析,從而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及學習積極性,學生接受性普遍較差。

2行程式考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正是以往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在民辦高校改革的同時,課程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而行程式考核融入教學過程的應用體現出諸多益處。

2.1教學方式多種多樣

在教學大綱的設計過程中,除了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外,還將設計大量的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小組團隊作業(yè)等等。首先,通過案例教學法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并讓學生嘗試尋找現實世界的熱點問題或經濟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及運用。比如講到商品的價格彈性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列舉不同階段菜價或服裝的價格起伏加以理解價格彈性,通過案例式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其次,設置恰當的課堂討論課時,每講完相關章節(jié)后,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尋找案例制作ppt進行課堂討論,以考察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及ppt制作能力,并加強學生團隊之間的組織及合作能力。最后,導入游戲教學法改善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改變學生對該課程枯燥無味的看法。如在講授第六章完全競爭市場的理論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完全信息的特點,可以設置一個信息傳遞的游戲,讓全班同學參入,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上課積極性。通過行程式考核的課程設計,豐富教學方式,更好的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及課堂參與度。

2.2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

《微觀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以往的考核方式都是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這樣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期末一張試卷也不能完整的反映學生一個學期的表現。按照行程性評估的相關機制,課程學習及成果評價分為三個部分,共占50%:一是考勤及課外作業(yè),不間斷點名以考察學生的上課情況,在課堂理論講解結束后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yè),以測量學生對所學理論、概念的掌握程度。二是分小班小組進行案例討論,測量學生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方法,并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及動手能力,提升其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維。三是團隊考核。通過組建團隊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及應急應變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最后融入期末考試,占50%,評估學生整個學期對所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并考核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2.3融入導師教學,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教師應該大量閱讀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及現實案例,根據教學大綱的設置,選擇生動、通俗易懂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演示所學理論的含義,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除此之外,還應鼓勵學生在課后多聽多看多寫。鼓勵學生參加相關專業(yè)專家、學者的講座,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經濟學領域文獻,擴充其課外知識,開闊其專業(yè)視野,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案例分析、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在強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其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最后,課程結束后設置相應課時的期末課堂成果展示,邀請相關領域教師或專家組成評委,以此考察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案例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力求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

3行程性考核對其他課程的啟示

微觀經濟學理論抽象復雜,數理統(tǒng)計、圖形分析繁多,內容體系龐大,學生在學習中比較吃力,學習興趣也隨著內容的過渡慢慢降低。為了解決這一現狀,本文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基于行程性考核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同時,行程性考核的機制也適用于其他專業(yè),如市場營銷學、管理學、會計學等。也可以行程性考核為平臺,集合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融入案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課后習題演練法、小組團隊作業(yè)和期末課堂成果展示以及前沿課題和互動式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相關熱點事件,突出教師導學、小組自學、課外課內的學習互動。行程式考核具體運用的重點在于分解了學生平時成績,更加看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監(jiān)督能力,關注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教學理念、課程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也對教師的導修水平、專業(yè)領域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傊诋斀窕ヂ摼W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接觸的信息量越來越龐大。因此,不僅是微觀經濟學,任何課程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和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當中要不斷總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求適應不同階段的教學動態(tài)。本文針對這一現狀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行程式考核在微觀經濟學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做出一些探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九

1模式的指導思想

根據21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及我校體育教學模式總體設計方案要求,在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礎上,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點的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為全面素質教育打下了基礎,迎接?1世紀的挑戰(zhàn):

2模式的教學目標

通過模式教學,形成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教學,相互探討,傳授多樣化的體育基礎理論課的教學形式: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評價能力(互評、自評能力)和競爭意識,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由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同時促進師生更加廠泛而牢固的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技術.技能.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為終身體育和終身健康服務。

3教材內容

6教學效果及評價

每位學生準備一、二補習題,他們要查閱大量資料,在查閱資料中學生掌握了大量的體育知識,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石的自覺性,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一人講授下但本人受益,大家也都能獲得很多體育方而知識.同時也能激發(fā)其它同學的積極性.無形中形成一種競爭意識你講得好,我比你講得還要好。體育教學模式應用.有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課堂上學習氣氛濃厚,活躍,促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學習‘增強了創(chuàng)新意識,全面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身心素質。體育能力培養(yǎng)也有向其它工作能力遷移作用‘主要是對語言表達能力有直接作用、龍其對那些表達能力差‘不敢正視同學講話的學生是一種促進和提強,初步調查顯示,體育能為較好的同學、畢業(yè)后各項工作組織能勺都較高教師的集中講授,體現了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導地位、給學生以啟發(fā)和導向.使學生對體育基礎理論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體育基礎理論知識演講競賽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演講水平。也為本教學摸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

【論文關鍵詞】:普通高校;整體設計模式;課程結構

【論文摘要】采用文獻資料和問卷調查法通過對黑龍江省幾所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整體構思.結合健康體育、終身體育、快樂體育制訂一種既適合東北特點又結合本校的具體實際的一種深受師生歡迎體育課整體設計。

0引言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教學理論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基本上沒有脫離凱洛夫體育教育的理論框架。8o年代初,日本和歐美的體育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進人了我國,但從整體的現狀來說,體育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等方法的變化并不明顯,就公共體育課教學的整體模式來說仍存在許多弊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共體育的教學目的,任務,模式等也都發(fā)生了變化.探索論證和設計新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等院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熱點,重點和新深題。因此公共體育改革如何結合自身的基礎,適應新形勢,使體育真正深人實質,如何結合健康體育、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的需要要求,將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落實到體育的教學中,已勢在必行。筆者通過對黑龍江省12所高等院校公共體育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整體構思,試圖創(chuàng)造一種既適合東北特點又結合本校的體育設施,一種深受師生歡迎的整體設計。

1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1.1研究的對象

1.2研究的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體育類權威刊物,以及國內大學體育學院學報,論文期刊網,就其中刊載的有關,教學改革、體育深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合等相關論文作綜述性分析。

1.2.2問卷調查法

依據本課題所需要研究信息,主要針對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場地設施,學生的基本狀況、師資力量、體質測試、體育的興趣、鍛煉時間、鍛煉方法等問題設計的問卷,并對幾所院校的1200人發(fā)放了問卷,問卷函蓋了一至四年級的需要學生.其中,對教師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96份,有效問卷95份有效率為98.7%,對學生發(fā)放問卷1200份,回收1187份,有效問卷1180份,有效率為99.1%。

2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2.1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結果與分析

從12所體育高等院校的調查結果來看,共有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在大一時開設普修課,多以球類滑冰為主,第二學期開設武術,傳統(tǒng)體育和田徑,三、四學期開設專選課;二是從大一時就根據學生的選擇開設專選課,選課內容多數是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結合一些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到大二是不允許重復選項,到冬季一律開設冰上課,碩士研究生開設一年的體育課,內容是根據學生的意愿統(tǒng)選擇;三是普修課從大一上到大二內容統(tǒng)一多以田徑、球類為主,目標明確必修課.三、四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研一開設健身體育課。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黑龍江省普通院校公體的形式以第三種據多占所調查的50%,它的優(yōu)點是體育課函蓋整個大學的學習期間,為健康工作5o年,快樂生活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形式上看也比較靈活,第三種形式最小,所占的比例為8.7%,這種形式繼續(xù)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然比較強化,但對增強體質,掌握三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三種形式占所調查的20%占次席這種形式突出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在學生所喜歡的體育項目中去從事運動既有興趣又有樂趣,在快樂中掌握一些體育的知識和方法,為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提供了條件.第一種形式占所調查的16.7%,它是從第三種形式演變過來的這種形式既兼顧增強體質、三基教學又可根據學生的選擇靈活的去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2.2黑龍江省普通院校公共體育教學形式的結果與分析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所遵循凱洛夫體育教育理論的框架.上世紀80年代初,雖然引進了不少國外的體育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其中以日本的為多)但從整體上說,體育教育理論、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并不明顯,仍存在許多弊端.下面就是我們設計了一個新型的公共體育課的整體構思,即一、二年級開設選修課,三、四年級以體育俱樂部形式開設體育課,研究生開設保健體育科目,內容包括運動科學保健和運動實踐三部分,一般要求學生在1―2級完成規(guī)定學分的必修保健體育課,同時把早操、課外活動列人體育考核的內容之一,形成課內外一體化,我們把這一設想與前面的四種一同以問卷的形式向學生做了調查。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廣大學生都非常喜歡第5種教學形式該形式問卷調查中占66。2%,因為這種教學形式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極積性和主動性,在學生自主選擇的項目中去從事體育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教學思想主張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和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并通過對運動樂趣的體驗逐步形成學生終身參加體育實踐的志向和習慣.另外它與以往體育課程只把體育課教學列入課程范圍,課外體育活動被視為體育課的延伸和發(fā)展的看法不同,它是以整體的觀點,將課內,課外教學活動統(tǒng)一于同一課程范圍,并將選修課與體育俱樂部兩種不同性質和特點的體育課程有機結合起來的新的課程思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達到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身心,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就黑龍江省來說,最早開設體育選修的學校有二十幾年的歷史了,當時所開設的項目無非就是足、籃、排、武術、田徑.后來隨關社會的發(fā)展,更多的體育項目逐漸走人大學校園,為大學的體育選修課注人了活力,但從調查結果看出很多陌生的項目在學校開展的并不好,有的脫離了本校的實際、有的不知如何開展,有的所報人數甚少,各別的學校為了充數開了不具備開課條件的課,結果事與愿違。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健美操、足、籃、排、乒乓球、羽毛球是開展的非常普及的項目,這其中足、籃、排是開展的比較早的項目,而在較早的項目中武術和田徑落到了次席,說明這兩個項目的趣味性不如足籃排,而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深受同學們歡迎,說明這三個項目已深深的被中華民族文化所包容,輪滑在調查中依據4位,是因為它的技術特點與滑冰近似學生愛屋及烏,很自然的對它產生了興趣.處在后幾位的有的是因為該項目競技性太強,與學生的自身基礎、身體素質和個人能力有關,有的是項目很好,趣味性也很強,但缺少該項目的教師,如蹴球集娛樂與競技于一身,場地簡單,設備低廉,易于普及又有深厚的文化低蘊,但是懂這個項目的教師太少。

2.4普通高校俱樂部運動的分析

高校俱樂部是采取按運動項目設置的,它是對運動項目進行管理的方法.一般來說高校體育俱樂部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課外體育俱樂部、課內體育俱樂部和課內外結合的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俱樂部是比較早就形成的.它是以拓展學校體育功能,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習慣和行為為主要目標,它主要以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出現,一直被各大學普遍采用,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課內體育俱樂部是近幾年來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點,它以現代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依托,廣泛的借鑒國外的一些模式,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而形成;課內外結合的俱樂部是伴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提出的,它是以終身教育的思想為指導,課內外一體化的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成立俱樂部的大學逐年增加,有的隸屬公共部,有的隸屬學工部,有的隸屬團委,但發(fā)揮的作用是相同的,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高校體育俱樂部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涵,打破了傳統(tǒng)的相對落后的教學模式,使整個高校的體育教學具有連續(xù)性和整體性,把體育課堂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的拓展了高校體育教育的空間;第二,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視學生為體育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的選擇,認為教學活動的過程就是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的過程這種方式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使學生的個性可以在行為中展示出來.可以極大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第三,高校體育俱樂部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待于進一步地加強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

2.5與日本東京大學教學的對比分析

東京大學是日本高等教育的龍頭,設有法學、文學、理農,經濟,藥教育教養(yǎng)等十學部(院)共有教職員各約4000人,學生24000人,東京大學的保健體育課由東京大學生命環(huán)境系下屬的身體運動科學研究室負責,該研究室目前共有22名教師和2名教務人員,開設各1年的身體運動和健康科學講義必修課程以及運動實技必修課,其中面向一年級學生的運動計劃設計和人體的基本運動主要講授體力測定的基本方法利進行體力測定實習,類似于我國的學生體質健康評價,第二學期的呼吸循環(huán)與健康有關的生理學知識,這些科目稱為“共通授業(yè)”,為一年級學生的必選科目,面向二年級學生開設運動實技科目,學生可以根據身體的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東大冬季學期的運動實技科目有13個運動項目,兩個綜合課程(體能訓練,在方傳統(tǒng)體育)。除此之外,作為學生活動課程的體育會或俱樂部是日本東大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大的在校生,研究生、畢業(yè)生和教職員都可以加人運動會.會員有權參加各種項目講習會和其他運動會組織的活動,場地設施的使用,運動器材的租用等.目前東大運動會共有48個正式注冊的運動部,而我們的整體構思是一、二年級開設選修課,開設選修課為學生提供2o左右個運動項目,其中民族項目不少于四項,因為我們的基礎體育教育不如發(fā)達國家,必須從體育興趣愛好的角度去開發(fā)學生的體育潛能,另外,我們必須結合我們本省的實際情況,如場地設施不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我們就在冬春之交和秋冬之交去完成1o學時的理論課,主要講授運動處方的制訂,人體的基本運動,專項的規(guī)則,才判方法和技戰(zhàn)術,在三、四年級以俱樂部的形式開設體育課,俱樂部以體育部牽頭,由教務處來注冊。每個俱樂部必須有l(wèi)一2名體育教師做指導,每年有2―4學分,學生的成績,主要根據出勤率,學習態(tài)度,運動的體會努力和進步程度進行綜合評價,有時也包括技能評定,每個俱樂部每年要有內部比賽二、三次,專題講座1―2次,每周的下午都有活動.研究生開設保健體育科目,內容有運動科學保健和實踐,在實踐課中我們選擇了10項左右的運動項目供學生選擇,主要以本地開設的比較普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在保健方面主要講授民族傳統(tǒng)養(yǎng)生內容,從而更具有地方特色,突出了民族體育在普通高校中應有的地位。

3結論與建議

(1)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沒有跟上教育改革的大潮有的教學模式已不受學生歡。

(2)有的學校也進行改革的試嘗但沒有與本校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項目的設計上求多,求新求異,脫離北方特點。

(3)公共體育課的整體設計即考慮了東北的特點突出了能力培養(yǎng),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思想。

(4)黑龍江省大學體育應采取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相結合,必選和自選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構成具有地域和學校特色,豐富合理的學科課程結構而不應局限于運動項目的多樣化。

(5)黑龍江省普通高校應重視體育俱樂部和社團的建設把學生體育俱東部和社團活動納入體育課程建設的軌道,拓寬體育學科課程時空的局限。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一

教學結構主要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教學思想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過程的結構形式。通過教學結構能夠反映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進程的教育理輪和教學理念,因此教學結構能夠綜合體現出教學理論、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傳統(tǒng)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組成,而現代教育方式中增加的點就是媒體,包括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cai課件等各種資源,這些新資源的加入對教學結構得以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中心,教師通過示范、講授和媒體輔助將知識向學生灌輸或傳授,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種教學結構,教師是教學的權威,教材是灌輸的內容,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媒體是教師講授的一種工具。顯然這種教學結構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更不能體現出各自的個性特征,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十分不利?,F代教育技術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后,實際上是對教學結構進行改革?,F代化信息技術主要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網絡資源將社會信息分布改變,教材、教師已經不是學生唯一獲取知識的渠道,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查詢資料,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互動和學習,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基礎水平、興趣愛好來選擇學習的內容,因此學生占據了體育學習中的主動地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認知主題積極構建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學習是學習者一種主動行為,教學過程應該是將學生已有知識進行整理并轉化,構建主義還認為,學生應該積極主動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為此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首先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然后學生通過自身知識和興趣選擇學習方案和內容,主動獲取新知識,不斷培養(yǎng)自身創(chuàng)新力。

2.2高校體育知識的優(yōu)化

如今社會快速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學也在不斷改革以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這就對體育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萍嫉目焖侔l(fā)展促使很多學科在科研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將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實現了傳統(tǒng)理論和概念的突破。如果高校體育教師沒有對體育教學領域中豐富信息進行掌握,沒有及時更新落后的體育知識,就無法提高自身素質,自然無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體育人才。計算機和網絡的發(fā)展,使現代信息得到真正優(yōu)化,對教學信息的優(yōu)化也能更容易實現。高校體育教師應該通過網絡信息服務、電子郵件等形式對體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及時了解,積極參與世界各科研組織活動,經常瀏覽體育新聞和賽事等,還可以適當的.進行存儲便于教學。因此,現代教育手段有利于高校體育知識的優(yōu)化,教師還能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資源,然后傳授給學生,促進大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擴充和更新。

2.3學習興趣和體育意識的優(yōu)化

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善于營造體育課堂的氣氛、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教學方式不斷豐富等手段,加強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還要不斷摸索更加生動活潑、豐富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符合大學生好奇心,還能營造輕松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情,從而調動大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采取多媒體技術制作三維動畫,將各項體育運動過程清晰完整的呈現給學生,通過逼真的演示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降低運動的技術難度,還能加深學生對運動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趣味性,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思考,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往往能夠實現教師無法企及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能將無聲的教學內容變得繪聲繪色、動靜結合,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自身對體育學習有興趣并自覺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因此高校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激發(fā)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求知欲,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奧運會、世錦賽,讓學生欣賞運動員優(yōu)美、嫻熟的動作,讓課堂處于美妙的氛圍中,調動學生情緒從而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還可以錄制學生在課堂練習的動作,讓學生對自己的動作進行評價并改正,既實現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題地位,也能促使學生自覺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去。

3結論

總之,當今社會已經進入現代化技術信息的時代,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也應該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體育教學進行優(yōu)化,促使大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二

要推行改進的教學模式,需構建一套全面的測評系統(tǒng),以更加準確地把握學生真實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分類。該測評系統(tǒng)應具備四大模塊: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和操作題,涵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難度與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水平相當。測評系統(tǒng)的構建可由計算機課程教學團隊共同承擔,并在每學年開課之前組織學生進行測評,依據測評結果設置好學生后續(xù)學習課程,做好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便是課程考核,它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態(tài)度起到正面引導作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互動性,也能促進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和專業(yè)技能的提高。以我院為例,為充分配合改進的分層分類需求導向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對學生的成績評定采取彈性的考核方式。首先考核內容要體現專業(yè)特色和教學中的重難點,其次考核項目中加入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表現情況,最后要加大任課教師的成績設定主控權以及成績評定權,即課程承擔教師可自行安排和設置所授班級的考試形式、考試內容和考試評判。

3.2拓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根據我院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涉及計算機應用技術,包含的信息量大,知識更新速度快,而教學對象則面向一群思維活躍、個性時尚、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藝術類學生,要想調動該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其內在的潛能,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不斷適時更新教學內容,并針對學生特點拓展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目前,我院推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如下:

(3)再以項目推動教學法檢驗教學效果,主要是通過上機練習,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技能;

(4)最后以小組討論教學法進行教學回顧、評價與總結,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式學習,培養(yǎng)其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此外,我院現拓展的教學手段有:

(2)課程教學團隊精心策劃和組織了“崇文杯”計算機信息技能大賽,并積極將其樹立成為一個品牌在校內逐年推廣下去,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又為我院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計算機學習氛圍。

(3)教師利用手機微信平臺,與學生建立互動,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計算機相關疑難問題。除了上述已有教學手段外,我院教學團隊還著力于拓展其他教學手段,包括:舉辦計算機技術與音樂藝術相融合的前沿知識講座和各類競賽活動,鼓勵和組織學生多參與校外的各類計算機相關大賽,如文藝演出海報制作大賽、音樂作品網站制作大賽、音頻編輯與制作大賽以及影視作品大賽等,帶領學生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各類與計算機技術相關聯的社團,如動漫社團、音像社團和影視社團等。

3.3組建高師資水平的教學團隊

藝術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正處在一個轉折時期,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學團隊。教師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充當了更多重要的角色,不僅是課程建設的規(guī)劃者,課程發(fā)展的推動者,也是課程教學的組織和管理者。只有不斷加強教師的師資水平,才能保障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這要求教師需:

(4)積極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與其他藝術院?;蚋叩仍盒K囆g院系溝通交流課程建設和教學情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更好地服務在校學生。

3.4構建豐富的教學資源與網絡學習的平臺

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學時少,教學內容涵蓋范圍廣,優(yōu)質教學資源匱乏,課程后期實用性和可拓展性強等特點,往往課程結束后,學生依舊對所學內容很感興趣,但脫離了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大環(huán)境,學生的后續(xù)再學習缺乏了動力。因此,教學團隊應積極開展院級計算機課題教學研究,加強教學資源的建設,為學生營造一個能溝通交流的探索發(fā)現式學習環(huán)境,實現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學習,將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的教模式改變成學生自發(fā)的學模式。現階段與今后我院教學團隊開展的課程教學研究中,除了教材的編寫、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外,還將著力于網絡學習的平臺的構建,該學習的平臺將用于分享大量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傳播校內各類活動資訊。

4結語

改變現有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將計算機技術與音樂藝術相融合,既滿足學生共性的基本要求,也滿足其個性化的需求,是音樂類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而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團隊,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全面的測評系統(tǒng)與彈性的考核方式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與網絡學習的平臺,是實現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我院教學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在教學資源構建上已初見成效,下一步會加強網絡學習的平臺的構建,以更好地促進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三

高校體育教學也在不斷改革和發(fā)展,還使用原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已經逐漸顯現出更多的不足和缺陷。所以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理念摒棄,將教師授課過程和學生活動過程緊密融合,建立活力、全新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是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課堂教學、體育活動和運動訓練,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另外兩種方式已經逐漸被忽視和弱化。而事實證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注重課程及學科特征,不僅不能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功能和價值,還對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影響,尤其在高校擴招之后,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大學生超過萬人,已經無法合理分配場地、器材、師資等資源,體育教學的矛盾越來越嚴重。針對上述問題,高校教學應該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通過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全面、多樣化的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已經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該重要的問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學主要有以下兩點優(yōu)勢:第一,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多樣。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文字、視頻、動畫、技術動作圖片等形式向學生展示體育課程中的動作技能。還可以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運動館的技術動作,養(yǎng)成大學生對正確技術動作的感觀和認識。體育教學能夠將多種方式融合,受到的約束條件較少,不僅節(jié)省教師時間,還能提高體育教學效率?,F代教育技術手段為教師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教學方式,體育教學資源得以擴展和延伸,有效提供了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第二,教學層次多重化、教學時間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體育教學,大學生不會受到教課時間的限制,可以自由選擇時間進行學習,自己分配時間,還可以靈活支配教學計劃中體育教學的固定課時。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可以自己定學習時間和學習科目,因此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式是教師根據固定的教學內容來授課,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而現代教育技術方式,教師的任務是制定教學計劃和大綱,學生自行選擇學習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學實際上是將教師為主題轉變?yōu)閷W生為主題的教學模式。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四

孟菲斯(memphis)是由意大利一群青年設計師組成的后現代主義設計集團,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成為影響西方社會藝術設計潮流的一股力量,是國際公認的后現代主義設計思潮的代表。其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者,年近七旬的老翁愛多爾·索塔薩斯(ettoresottsass),是意大利設計界的宿將,曾加入“阿基米亞集團”,但不久即退出。1980年,他在米蘭與七名不滿30歲的青年設計師組成“孟菲斯”。“孟菲斯”一名來源于美國歌曲《藍色的孟菲斯》,是美國西部田納西州一個小城的名字。同時,“孟菲斯”也是古代埃及都城的名字,是尼羅河畔的古老城市。除索塔薩斯之外,參加孟菲斯集團的設計師還有阿爾多·齊別克(aldocibic)、米切爾·達·盧齊(micheledalucchi)、馬可·查尼尼(marcozanini)、馬丁·貝定(martinebedin)、馬提奧·蘇恩(matteothun)、安德列亞·布蘭茲(andreabranzi)、雷達茲(radice)、喬治·蘇登(georgesouden)和拉查里·帕斯奎爾(nathaliepaasquier)。他們沒有發(fā)表任何宣言,也沒有公布自己的主張,因為他們都反對任何限制設計思維的固有觀念。

雖然索塔薩斯聲稱他們不想宣布什么宗旨和宣言,即“沒有自己的形態(tài)和標志的百科全書,但卻通過它的能力與生命描繪了打破過去、走向未來的百科全書?!辈贿^通過孟菲斯成員的設計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其無形的設計思想,其主旨都是為了打破藝術設計界“現代主義”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

一、開放式的設計思想

在孟菲斯看來,整個藝術設計界從包豪斯成立到20世紀60、70年代的幾十年一直宣揚的功能主義、包豪斯思想、未來主義等等,都是企圖對設計原則做出一個思辨性的、邏輯性的、唯理性的結論。設計服務于生產生活,這樣無形之中就鑄成了一種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孟菲斯對現代主義設計所倡導的設計思想和生活方式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整個世界是通過感性來認識的,并不存在一個先驗的模式等待設計師去探索。索塔薩斯說:“世界是憑感官發(fā)現的地方,我不談及某一種形態(tài),而只是提出一種姿態(tài)。設計對于我來說,是一種討論生活、社會、政治、飲食,甚至于設計本身的途徑?!痹O計不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種假設;不是一種宣言,而是一個步驟、一個瞬間。這里沒有確定性,只有可能性;沒有真實性,只有經驗性;沒有“那是什么”,只有“發(fā)生了什么”。就這樣,孟菲斯創(chuàng)造了一種現代社會中無視一切模式、突破一切框框的開放式設計思想,與以現代主義設計中以功能為主旨的設計理念形成鮮明對照。

二、對功能的新解釋

設計的形式與功能的關系是現代主義設計著力闡述的問題,“少即是多”、“形式服從功能”代表了現代主義設計的主要思想?,F代主義對產品功能的研究促進了人體工學的新發(fā)展,滿足人體工學中數學和物理要求,因此也成為現代主義設計追求的目標。而索塔薩斯認為,這是一種誤解。他說:“當你試圖規(guī)定某產品的功能時,功能就從你的手指縫中漏掉了。因為功能有它自己的生命。功能并不是度量出來的,它是產品與生活之間的一種可能性。當查爾斯·依姆斯設計出他的椅子之時,他其實并不是設計了一把椅子,而是設計了一種坐的姿勢。也就是說,他設計了一種功能,而不是為了一種功能而設計。他認為功能不是一種生理的、物理的系統(tǒng),而是一種文化系統(tǒng)。設計師的責任不是去實現功能,而是去發(fā)現功能?!霸O計是一種積極的、對人的行為的修飾方法”。孟菲斯成員之一,青年設計師勃蘭齊說:“新的功能就是新的自由”。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功能便可以把設計師的工作從冷酷、嚴峻的計算和公式中解放出來,像詩人和畫家一樣,向著樂觀、果斷、熱情洋溢的新境界邁進。

三、樹立產品語義的新內涵

孟菲斯設計師們認為產品是一種自覺的信息載體,是某種文化體系的隱喻或符號。當設計師完成了產品的設計時,他不僅肯定了一種有使用價值的產品,而且也肯定了某一種有特定文化內涵的價值指標。勃蘭齊說:“作為現代運動的一部分,所有工業(yè)設計及觀念都建立在外在環(huán)境的基本性質和內在結構的合理性基礎上。這就是說,形式、結構和功能的協(xié)調具有語義上和社會價值上的意義。從文藝復興時代、基督教時代到工業(yè)革命時代都是這樣。”因此,孟菲斯設計師們在設計實踐中總是竭力表現富有個性的文化涵義,或者天真自然,或者矯揉造作,或者滑稽幽默,或者怪誕離奇,使產品的符號語義呈現出獨特的個性情趣,由此派生出關于材料、工藝、色彩、圖案等諸多方面的獨創(chuàng)性來。

四、賦予材料以人文涵義

孟菲斯設計師們不僅把材料看成是設計的物質保證,而且還是一種積極交流感情的媒介,是設計師表現自我的一面鏡子。“不同的材料組合、廉價材料與貴重材料的組合、粗糙材料與光潔材料的組合、發(fā)光材料與不發(fā)光材料的組合,使產品成為一個和諧的復雜系統(tǒng),一個以體量感或表面肌理感為語言的詩篇,一個新的、富有表現力的天地。孟菲斯對于材料的態(tài)度是感性而非理性的,他們不考慮材料的真實感。大理石像塑料、或者塑料像木材,在孟菲斯看來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材料本身的肌理、花紋、色彩、濃度、透明度、發(fā)光度、反光率以及它們所具有的表現力。孟菲斯用材料沒有限制,木材、塑料、玻璃、賽璐珞片、油漆、氖管燈、彩色燈泡、玻璃纖維、鋁材、大理石……,一切無所不用。當時被設計師廣泛采用的三聚氰胺塑料膠合板,色彩鮮艷,花紋種類繁多,被大量運用在酒吧,舞廳等游樂場所的裝飾中,因而被認為是一種很“俗氣”的材料,但孟菲斯設計師很喜歡用它,也將這種材料大量用于客廳、臥室和餐室家具設計上。人們對它的淺薄、粗俗、簡單等貶義,被孟菲斯代之以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品格,用來表達一種酣暢的、活潑向上的設計意圖。

五、裝飾不是罪惡

功能主義者的口號“裝飾是罪惡”(盧斯語),遭到了孟菲斯的批判。孟菲斯設計師十分重視裝飾,把裝飾作為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就像木材的紋理是由內部結構決定一樣。米切爾·達·盧齊說:“材料和裝飾是組成產品的細胞,我們應當做到研究細胞比產品更多”。他們認為,功能主義者反對裝飾是因為他們是以理性的態(tài)度、邏輯的態(tài)度對待設計?!皶r代不同了,人與世界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更有彈性,更少說教,更少嚴肅性。因此,裝飾的時代又到了”。喬治·蘇登說:“裝飾屬于電子時代,正如功能主義屬于機械時代一樣”。孟菲斯設計師一般采用抽象圖案來裝飾,使它布滿產品表面,變產品的靜態(tài)為活躍的動態(tài)結構。他們對表面色彩的考慮,也有其獨立思考,認為色彩是傳達產品信息的最迅速、最直接、最富有感情的手段。但他們不喜歡照現代主義者所規(guī)定的色彩學法則和配色規(guī)律辦事,往往不去區(qū)分什么是主色調、什么是襯托色,而喜歡采用色調差別很大的色塊并列,產生一種顫動的視覺效果,甚至不惜互相干擾,以創(chuàng)造一種風趣、滑稽、詼諧、戲謔的后現代情調,造成亦莊亦諧的效果。索塔薩斯宣稱:“孟菲斯的家具是非常感人的,它只能與感情熾烈的人們在一起,與高度發(fā)展、自我完善的人們在一起,也許這些人明白,如何在社會中生活而無需任何制度或文化的保護。”

在設計藝術界,也有的反對者認為:孟菲斯的設計是一種“文化冒險”(cultureventure),他們的產品只有藝術家才能喜歡,沒有什么市場效應,他們設計的產品都很昂貴,一般消費者購買不起,這與他們追求面向大眾文化的設計理念格格不入。孟菲斯認為:當前社會中,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都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通過現代傳播媒介(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的無孔不入的宣傳,消費者選擇合乎心意的產品的可能性大大增長,對他們的個性化的消費傾向也提供了更多的滿足率。即便是藝術家喜歡的商品,也很快會因為潮流的普及而迅速流向普通消費者群。另外,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內容對藝術的日見重視,使人們的藝術水平普遍比過去大為提高,藝術已經不再是少數精神貴族的占有物,藝術家與普通人之間的鴻溝在一天天地被填平,這一現象使人們對產品的普遍文化內涵產生更高的要求。

由于孟菲斯強調設計的個性化,因此,他們設計的產品一般生產量都不大,使一部分熱衷于“趕時髦”的“新潮一族”,更加以得到孟菲斯產品為榮,這樣的廣告效應也是孟菲斯聲譽鵲起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這樣的社會根源,孟菲斯集團的設計師們也明智地宣布:孟菲斯也終將成為過去。它的成員之一喬治·蘇登也說:“孟菲斯的模式便是擴充模式的范疇,永不滿足它已做的工作。”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五

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一部分,肩負著人才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滿足社會各領域對人才的計算機應用技能的需求和增強人才的社會服務能力,教育部高等院校計算機指導委員會對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進計算機教育的改革,促進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加強對學生實踐與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不同的高等院校有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和方案,不同的專業(yè)方向對計算機知識儲備和技能有不同的需求。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音樂類藝術院校公共必修課的重要部分,即要體現文科類計算機課程的實用性,還要承載著音樂專業(yè)的特殊性。如何將計算機技術與音樂藝術相融合以及如何改革與發(fā)展計算機基礎教學,是教學工作者函待解決的問題。

1音樂類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情況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技術與專業(yè)學科彼此滲透,融合的愈加密切。以上世紀80年代midi技術為例,其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就給音樂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計算機音樂與計算機繪譜軟件應運而生。然而,如何將音樂類藝術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與音樂專業(yè)學科相結合,充分體現出學科的前沿性與交叉性特點,使學生既能成為出色的專業(yè)人才,也能成為所從事的專業(yè)領域的計算機應用人才,是現階段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所面臨的首要問題。這要求教學工作者需根據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和專業(yè)應用的需求,從宏觀上統(tǒng)籌規(guī)劃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體系結構和內容設置,使計算機技術與專業(yè)學科間的關聯更加合理化,更加符合藝術院校計算機教育的本質和社會的期望。音樂類藝術院校普遍存在重專業(yè)輕通識,加之社會就業(yè)壓力的不斷增加,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重視程度不高。然而,當今社會就業(yè)面遠遠超過專業(yè)寬度,計算機技術滲透力度大,社會分工細,職業(yè)選擇范圍廣且變動更加頻繁,畢業(yè)生只有具備更加全面的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計算機通識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此外,教學對象個體差異大、教學學時安排有限、教學內容統(tǒng)一以及教學資源趕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速度,這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面臨的第二大問題。以我院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為例,課程分兩學期完成,每學期36課時,上學期重在理論知識和基礎軟件應用方面,下學期重在多媒體技術應用方面,教學模式為專業(yè)分班統(tǒng)一授課,理論與上機實訓一體,每位教師均承擔所分配班級一年的教學。該模式下的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和共享資源有限,很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也很難持久地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2計算機基礎課程

“2+x”教學模式要解決現階段音樂類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面臨的問題,首先需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統(tǒng)一專業(yè)集中式教學改成分層分類需求導向式“2+x”教學,加大上機實訓比重,重組課程結構和教學團隊。其中具體課程結構設置,“2+x”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分為:基礎型+提高型+(發(fā)展型/興趣型)、提高型+發(fā)展型+(興趣型);教學團隊由面向基礎型、提高型、發(fā)展型和興趣型教學的教師組成,并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參與課題項目的研究與教學情況的交流。目前,我院正全面推進課程結構和教學團隊的重組,以及新的教學模式的試行,在保持原先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由兩學期教學的基礎上,追加多門發(fā)展型和興趣型課程,加大在校學生的選擇空間,并將必修范圍內的課程由每學期36課時增加到48課時,以期來滿足學生個體學習的需求和享受更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同時促進我院教師共同學習,提高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推進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的規(guī)范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性。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六

后現代主義發(fā)展的文化背景還在不斷的發(fā)展和繁衍,隨著周遭環(huán)境的變化,藝術的創(chuàng)造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和繁衍。不斷發(fā)展的陶瓷藝術以其絢麗多姿,色彩繽紛形式展現著有容乃大的氣魄。從陶瓷藝術表達形式上,現在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曾經一度受到現在主義思潮的影響,一些創(chuàng)造大師曾經使用自己創(chuàng)造藝術的實踐為陶瓷文化的純粹審美做出相應的貢獻,由于受到時代發(fā)展、文化背景以及個人原因的影響,使得陶瓷藝術留下的一定的空白并且拘泥于一定的界線之內。這給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陶瓷藝術的繼續(xù)發(fā)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和超越界線的可能。后現代主義思潮對陶瓷藝術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其打破了現在主義思潮下陶瓷藝術發(fā)展的限制和壁壘。后現代主義思潮是對現在主義思潮的批判繼承,其在現在主義思潮優(yōu)良因素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東西,充分地反映了目前文化發(fā)展的成果,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夠給予實踐廣泛的指導。

在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的陶瓷藝術的表達形式也取得了新的發(fā)展,其在繼承原有陶瓷藝術表達形式的基礎上,以更加豐富多彩和多遠化的形式展示著藝術的價值和魅力,闡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fā)展。使其成為一種更加具有返璞歸真和文化氣息的特征,能夠更真實地反映當代的文化氣息和人文特征。從陶瓷藝術的意義上而言,與其說后現代主義是一種廣泛的文化現象的概括,不如說后現代主義是一種藝術設計的思潮和運動形式。且不談后現代主義對于藝術設計領域存在著多深以及多廣的影響,它最終都是給藝術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文化氣息,使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中更多地融入當今的生活文化。后現代主義思潮的這些特征,對于陶瓷藝術的設計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沖擊,使得陶瓷藝術向著不斷調整創(chuàng)造方法,充分展現生活文化和藝術氣息的方向發(fā)展,使得陶瓷藝術更加富有現實意義。后現代主義思潮對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特征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使創(chuàng)造的初衷和元素得到回歸,陶瓷藝術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擊下提出了“打造生活陶瓷”的理念,使陶瓷藝術一方面充分地展現出藝術杰作的無限魅力;另一個方面又使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成果服務于廣大人民的生活,促進人們的生活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獲得極大的發(fā)展和進步?,F在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回歸其創(chuàng)造初衷和元素,開始從生活以及文化藝術審美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地發(fā)現陶瓷藝術應該服務的方向以及服務的形式,而不是從陶瓷藝術的設計出發(fā)發(fā)現陶瓷藝術的使用價值以擴大生產和需要。簡單而言,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擊,使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改變了原有的風格,從原來的以陶瓷藝術激發(fā)人們的需求,改變成了從人們的切實需求出發(fā),融合生活和文化元素創(chuàng)作新的藝術成果。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形式的不斷改變,正是使創(chuàng)造陶瓷的初衷和元素不斷回歸的表現?!吧钐沾伞蹦繕说奶岢?,是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的一項重要的指引,其主張在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作方面采用傳統(tǒng)的工藝和方法,陶瓷藝術的服務對象不斷地指向廣大人民群眾,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的靈感來源于人們現實生活和當代文化氛圍?!吧钐沾伞钡膭?chuàng)造理念,使得陶瓷藝術的一切創(chuàng)造元素都來源于人們生活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符合人類個性化的使用功能需求和審美需求,充分地尊重人與自然的客觀存在性。

二是陶瓷藝術增強了對自然和未來的關注。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的陶瓷藝術打破了以往的“幾何化”和“模式化”以及批量生產的模式,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加重視自然規(guī)律和環(huán)境的客觀存在性以及人的個性選擇,對人在造物過程中的運動方式和形式給予了充分的考慮。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盡最大的努力從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以及規(guī)律中尋找元素,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藝術技能和水平。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的陶瓷藝術在深刻呼喊著人類,我們的發(fā)展應該建立的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基礎上,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應該以犧牲自然和自身為代價,更不應該不計后果的盲目發(fā)展。因此,可以看到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的陶瓷藝術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客觀實在性以及相互關系,更加關注自然和社會的未來。

2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陶瓷創(chuàng)造的多元化模式

后現代主義思潮主張的一個理念就是在現在社會文化的基礎上,保持一個多元化世界的存在和發(fā)展。陶瓷藝術作為一個時代物質和精神文明的代表,其受到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擊,創(chuàng)造過程也不斷地進入多元化模式。

(1)歷史與現在,共性與個性并存與共生。后現代主義是在現代主義基礎上,批判和繼承發(fā)展來的思潮,它是在繼承歷史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這種思潮的沖擊下,陶瓷藝術的發(fā)展也出現了歷史與現在并存的模式,在對歷史優(yōu)良陶瓷藝術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的審視其存在的不足,充分考慮現在人類活動的需求,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陶瓷藝術。陶瓷藝術的發(fā)展一方面充分的肯定歷史的客觀存在和現實的客觀存在,在充分尊重歷史和現實客觀存在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陶瓷文化的發(fā)展和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另一方面,現在陶瓷藝術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其與各地積極的思想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得世界各個民族積極地加入到現在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的潮流中。

(2)追求文化共享和人文關懷。陶瓷藝術無論是從內容、形式、風格和特征方面還是表達方式、方法方面,都受到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深刻沖擊。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方面,不僅能吸收后現代主義的廣泛性。同時在表達方法和方式方面,也呈現出了以往創(chuàng)作無法比擬的多樣性。在創(chuàng)造思想方面,其不僅繼承了原有創(chuàng)造思想的客觀、樸實和嚴謹。同時又發(fā)揚了現代社會文化的主觀性、想象性、自由性和多元化的模式。在表達方式和方法上,現代陶瓷藝術同時考慮材料工藝和技術工藝,同時考慮繼承和發(fā)展因素??傊?,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擊下,陶瓷藝術不僅體現出人類文化的共享性。同時還考慮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個性化,體現出對人文的關懷。

3小結

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出現和發(fā)展以及現代陶瓷藝術的不斷發(fā)展,都是現代社會文化不斷發(fā)展的產物。后現代主義思潮主張的文化的繼承、發(fā)揚和廣泛生,決定著現代陶瓷藝術的廣泛性,歷史和現在共存性。后現代主義思潮重視的人與自然的客觀存在性和和諧發(fā)展的理念,決定著現代陶瓷對自然共性和人類活動個性的充分考慮,體現著陶瓷藝術的個性和共性共生的模式。后現代主義對于文化多樣性的包容,決定著現代陶瓷藝術發(fā)展的多元化模式??傊诤蟋F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現代陶瓷藝術正在不斷地調整其文化發(fā)展方式以及藝術創(chuàng)作模式,使其能夠更加符合人與自然的客觀存在性,社會文化發(fā)展性。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七

《藝術概論》從學科上講,屬于藝術學范疇。藝術學是系統(tǒng)研究有關藝術的各種問題的科學,包括藝術理論、藝術批評、藝術史。對于學習藝術的學生,對于理論的掌握十分重要。每一位有成就的藝術家,大多數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典范。中國有嵇康、顧愷之、梅蘭芳,西方有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他們既是優(yōu)秀的藝術家,又能通過對藝術規(guī)律的發(fā)掘成為一流的總結者。但是,高校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對于理論的學習常常認識不足,一方面有輕理論,重創(chuàng)作的傾向;一方面對于深奧的理論,有畏難情緒,裹足不前。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教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立足學生現狀,步步引導,將他們帶進藝術理論學習與研究的大門,讓他們深切領略學問的魅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可能性與重要意義。

以下,將從三個方面探討藝術類高?!端囆g概論》教學中如何深入淺出、寓教于樂的方式。

一、引導學生意識到理論的重要意義,引發(fā)學生探究理論的興趣

此刻,教師的回答是:是當時被譽為“喜劇王子”的英國籍的明星勞倫斯·奧利弗。為什么會降半旗?不僅僅因為他表演上的成就,最為關鍵的是他在理論上的貢獻。他為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改編為電影制定了一套規(guī)范,莎士比亞的劇作原本為舞臺劇,奧利弗成功地將它轉化為電影的形式,并成功保留了原作的精神,而且人們發(fā)現,他制定的這一套規(guī)范,很難后人被超越。

隨著這一問題的產生,教師順應這一心理傾向,繼續(xù)介紹理論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意義:從理論起源的角度來講,藝術魔力無邊,但是,人們對于藝術常常不甘心只流于體驗和欣賞,想留住它,想再創(chuàng)造,希望發(fā)掘出藝術魅力的展現中具有規(guī)定性、規(guī)律性的東西。希望以理性分析和歸納的方式讓藝術中的魔力因素凝固下來,成為可追溯、可復制、可再現的永恒原則——也就是藝術得以存活的它的靈魂,它的心。

這便有了和藝術的起源、繁榮、流衍并駕齊驅的藝術理論。

讓學生認識到,作為藝術的起源、過程、范圍、規(guī)則的形而上抽象提煉的理論,在藝術的創(chuàng)造、發(fā)展過程中意義非凡。理論家們希圖以此勘破藝術的秘密,尋求一種放之四海,具有概括性、普遍性的審美規(guī)范。這一理論提升的努力,與藝術創(chuàng)作并駕齊驅,相互影響,與時俱進。同時,在隨后的教育過程中以實例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們逐漸了解先進、超前的藝術理論,如何能推動藝術的極大發(fā)展。許多學生對前衛(wèi)的后現代藝術感興趣,比如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大師達利,他的作品前衛(wèi)、怪誕、夸張、扭曲、深刻,正是受到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以及精神分析理論的影響。

在講解的過程中,則從達利的自傳開始,以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真實的心路歷程,讓學生們清晰地認識到達利的作品是如何解析自我,如何借鑒弗洛伊德心理學的“三我”層次,來建構自身嶄新的感知方式、創(chuàng)新藝術表現手法。從其作品實例的分析開始,由此層層深入,從作品進入到理論玄奧的世界。生動形象、由淺入深的講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熱情。

二、結合實例,讓學生形象地見識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聯

藝術學院學生,因為高中階段相關文化知識的.積累比較薄弱,對于藝術作品、對于自身所從事的專業(yè)認識不足,停留在比較感性的階段。而且由于中國文化在近現代之后出現的斷層,對于藝術內涵與思想性的感知與把握相當欠缺。而中國的藝術家,若要真正達到大師的境界,有前途、有潛力,將來其作品能夠參與國際競爭,對于理論的關注與掌握相當重要。

所以,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見識經典作品與深刻理論的關聯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務。但是這一問題雖然亟待解決,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課堂上將理論與經典文化結合,有效地傳授知識并激發(fā)學生的神圣感、好奇心是必須做到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介紹美國藝術理論家蘇珊·朗格的“藝術是情感的符號”這一觀點時,結合《紅樓夢》分析,在偉大的作品中,一個真正的大藝術家,是如何開掘情感、升華情感。結合“情感說”的理論闡釋與來源,讓學生們了解《紅樓夢》是如何突破狹隘的“情”的范圍,寫廣義的、遼闊的情感。正如《紅樓夢》開篇所言:世俗寫男女之情的作品,“動不動就才子佳人,千部共出一套。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如劇中之小丑然?!倍都t樓夢》則突破了這種淺薄的定勢思維,超出了一般的男女私情,功利之情,寫天地古今男女不能盡之情。故事中既有寶玉與黛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純真愛情,也有更多的純潔又深厚的友情、同情、關愛之情。如寶玉與晴雯,互相尊重、平等相處、相互扶持,突破了封建時代主仆之間的尊卑;寶玉與香菱,相互信任,寶玉為香菱找裙子一段,突破了禮教對女性的壓抑、歧視。再如寶玉對劉姥姥虛構中的女孩念念不忘,盤算著去拜祭她的亡魂。

在一個嚴酷禮教統(tǒng)治飛環(huán)境中,主人公偏要做一個情感的采集者,珍視情感的每一處幽暗的閃光,達到崇高圣潔的人生態(tài)度的境界。

這種經典分析的方式,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年輕人的心靈,同時深刻地體會到“情感論”所闡發(fā)的豐富內涵。

學術論文

相關信息

與學生高中階段所寫的讀后感、觀后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何在教學中逐步引導學生實現這一轉換與提升,也是大學本科階段必須面臨的問題。

教學的第一步,是讓學生了解,藝術評論與論文和一般觀后感相比,在理論上的要求更加嚴格、規(guī)范。它們必須以一定的藝術理論為標準、為評價的依托,對某些具體的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者進行分析與評判。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將優(yōu)秀的藝術評論作品介紹給學生,更有示范作用的是在講授的過程中,將一種理論的分析介紹用學術論文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就能得到直觀的學習。前提是教師備課的環(huán)節(jié)即成為論文寫作的環(huán)節(jié),一步一步,教學生如何列出分析層次,層層深入地說理,并最后提出個人的見解。

例如在講解“藝術模仿自然”這一藝術本質說時,結合《孔雀》這部經典電影,分析藝術是如何在模仿現實生活的自然。在介紹這一學說的歷史源流與內涵之后,結合影視作品中的實際,展開討論。首先,藝術如何模仿生活的真,如何誠實、到位地還原影片中的時代場景,讓觀眾首先建立發(fā)自內心的信任感。其中包括環(huán)境的真、人物的真、情節(jié)的真,細節(jié)的真;其次,藝術如何模仿生活之善,藝術家如何尊重日常生活,以更真切博大的胸懷揭示殘忍真相背后的深情與溫暖;第三,藝術如何模仿生活之美,如何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展現詩意的美,展示理想主義的光芒。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自身感受,層層推進,逐步領略藝術理論的延展性與深刻性。在這一過程中,模仿老師授課布局與推進的方式,得到學術與思想的訓練,最終進入到理論學習與研究的大門中。

總之,藝術理論的學習,在當今藝術類本科生的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涉及到藝術作品的靈魂、精神是否能被真正領會,以及學生在將來的創(chuàng)作中能否借鑒當代藝術理論研究的成果,體驗辨析、融會貫通,臻于經典的問題。

但是,在學習的開端,教師有責任循循善誘,幫助他們克服陳見與畏難,興致盎然地進入到理論豐富多彩的世界,以此擴大藝術思想的視野,懂得已有的范圍,認清自身所處的位置,確立目標,勵精圖治,尋找藝術思想創(chuàng)新的可能。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八

任何從事經營和生產活動的企業(yè)都需要擁有三大資本:財力、物力、人力。其中人力資源是最重要、最關鍵的資源。

首先,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力資源優(yōu)劣之間的競爭。其次, “人”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被定義為最重要的生產力構成要素。一個企業(yè)如果沒有建立起完備的用人機制,沒有制定好行之有效的人力資源戰(zhàn)略,要想實現企業(yè)最終的目標和證明自我價值都是不現實的。

人員管理戰(zhàn)略必須以企業(yè)管理戰(zhàn)略為指導,企業(yè)管理是制定人員管理戰(zhàn)略的前提和基礎。此外,人員管理戰(zhàn)略是企業(yè)管理職能戰(zhàn)略之一也是企業(yè)戰(zhàn)略不可或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營管理戰(zhàn)略的實現起著巨大的推動和支持作用。同時又是實現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的有效保障。更重要的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于人力資源已成為企業(yè)的第一資源。人員管理戰(zhàn)略對企業(yè)管理的整體戰(zhàn)略、財務管理、技術開發(fā)、生產制造、供應管理、市場營銷等所有企業(yè)職能的確定和施行都有著駐足輕重的作用。

人員管理對企業(yè)管理的促進作用分析

1鼓舞士氣,提高工作激情,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激勵是在組織環(huán)境中激發(fā)、指導和維持行為的過程。組織行為學認為,激勵主要是指激發(fā)人的動機或工作熱情,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激勵無論是對企業(yè)生產效率的提高還是對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世界著名潛能學研究專家安東尼·羅賓就曾指出,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窮的,問題在于我們用什么手段、怎樣去激發(fā)這種潛能。

實行以“人格”為本的人員管理,無疑有利于鼓舞士氣、提高員工的工作激情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學者曾通過調查發(fā)現,人格因素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占了20%到30%之間。而近來的學者在用預測人格觀點的確實性等方法來研究人格對激勵的影響時,對結果進行分析,也發(fā)現人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激勵的效果。以“人格”為本的關鍵在于對員工人格的尊重,增強員工對企業(yè)的情感,樹立主人翁意識,員工感到自己是企業(yè)的主人,從而激起更大的熱情、干勁倍增。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業(yè)文化

企業(yè)文化是組織環(huán)境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元素。隨著我國的教育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企業(yè)中的知識型員工群體便日益壯大,他們的氣質與性格也有其特點,他們一般具有較強的個性和自己獨立的價值觀念,喜歡擁有一個民主、自由、寬松、能夠自我管理的工作環(huán)境,這類的員工往往流動性比較大,他們的工作效果難以加以度量,其工作的過程也是難以進行直接監(jiān)控的。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對知識型員工實施以尊重人格和獨有的價值觀念為主的以“人格”為本的人員管理,就能營造一個團結、融洽的工作氛圍,激發(fā)員工的自尊心、責任感、成就欲,從而增強企業(yè)活力,形成良好的企業(yè)文化。正如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ibm)總裁小托馬斯·沃森說:“一個企業(yè)的基本哲學對成就所起的作用,是遠遠超過其技術或經濟資源、組織結構、發(fā)明創(chuàng)新和時機選擇所能起的作用。

因此,人員管理戰(zhàn)略是作為企業(yè)管理戰(zhàn)略的核心而存在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59038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