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在人生經(jīng)歷中,對所得經(jīng)驗進行思考和總結的一種心靈體悟。感悟應該具備獨特性和原創(chuàng)性,避免陳詞濫調(diào)和俗套的表達。推薦給大家一些關于感悟的電影和紀錄片,希望能夠讓大家在觀影中有所收獲。
中庸心得感悟篇一
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chuàng)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yǎng)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yè),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chuàng)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yè)知識,精通本專業(yè)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業(yè)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tài)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一、時刻警醒自我
對于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yè)和學生。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著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游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huán)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yǎng)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wěn)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fā)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師們?yōu)榘駱?,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yǎng)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于個體。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yè),加強師德修養(yǎng)。由于教師的職業(yè),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yè),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yǎng),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后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系。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jīng)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yè)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jié)課,都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過程,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huán)節(jié),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于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yè)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里面總存在學困生。對于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nèi)〉玫狞c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于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銳地了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教師讀書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yè)、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系主導在教師,據(jù)有關調(diào)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tài)度是決定師生關系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在于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系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系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tǒng)認知受到了挑戰(zhàn)。而且,師生關系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lián)系。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系出現(xiàn)趨于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系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系一般。
一、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主動經(jīng)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遇事冷靜,不隨便發(fā)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guī)的學習,具有依法執(zhí)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yè)的特質修養(yǎng)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zhèn)洹?、“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yōu)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yǎng)層次的追求。
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tài)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于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fā)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教師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chǎn)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么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shù)?,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shù)?,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chǎn)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愿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師要經(jīng)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xiàn)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yǎng)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xiàn)。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里,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系,但處理不好,會產(chǎn)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后根據(jù)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系,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fā)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于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于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fā)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fā)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系,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教育是事業(yè),而教師是職業(yè)。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yè),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系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恒的主題?!敖逃淖罡呔辰缡遣涣艉圹E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倍嗝礃銓嵉囊痪湓?。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tài)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并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于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nèi)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課、批改作業(yè)?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并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么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恒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周期性較長的工作,也許作為我們來說,體會到的只是重復:上課、作業(yè)、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diào)的重復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經(jīng)過多次思想工作,頑固不化的調(diào)皮學生愛上了學習;經(jīng)過耐心輔導,成績落后的學生迎頭趕上……這些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結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從事著教育這一事業(yè),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恒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中庸心得感悟篇二
不知何時始讀茅盾的《子夜》,總之今天早上讀完,胡亂在微信讀書里面寫了幾句,也就是了。
茅盾在談其寫作動機時,講道:“1920__年我到日本走了一趟約二年后,1930年春又回到上海。這個時候正是汪精衛(wèi)在北平籌備召開擴大會議,南北大戰(zhàn)方酣的時候同時也是上海等各大都市的工人運動高漲的時候?!痹谒蒺B(yǎng)身體之際,洞悉了上海的背景以及交織其中的社會關系。反映在作品中的就是其民族資本家的各種關系,各大企業(yè)盤旋于吳、趙二巨頭手下,見風使舵,經(jīng)濟局勢風云詭譎,隨著二巨頭的勢力起伏而生起的大堆事件,也與當時的社會相關聯(lián);偶有穿插家庭瑣事情節(jié),也是為社會背景服務的。
同樣作為“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趙伯韜相比,更具“正義性”,聯(lián)系我們學過的知識來看:民國時期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具有妥協(xié)性和軟弱性。但通常忽視了其具有的革命性。如果說趙伯韜是買辦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帝國主義的掮客,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的話,那么吳蓀甫就是革命的那批民族資產(chǎn)階級,他獨立而又倔強,且個人魅力十足。通過閱讀作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吳蓀甫在他的家庭中的地位與封建家長“有過之而無不足”的,即便是面對他的父親——吳老太爺,他也只是頗盡孝心,但其實他并不喜歡老爺子,在其死后更是一頭扎進他的“實業(yè)”熱潮之中。反觀趙伯韜,雖也極具商業(yè)頭腦,到底是靠日本人起來的,與吳蓀甫相差萬分,這樣的人恐怕連民族資本家也算不上的了罷!
談起商業(yè),其實很多人自然也不甚懂,文學專業(yè)的人大概更不能夠懂得了,算起來,我也是懵懵懂懂。這里也不涉及商業(yè),說到底,所有的情節(jié)都與時代背景以及人性有關。吳蓀甫倘在今時,恐怕是一個十足能干的企業(yè)家了罷!他熱心為廠,一門心思“實業(yè)救國”,順便賺取利益(這才是商人的本性),與趙伯韜的“純欲望”之流以及杜竹齋的見風使舵之輩自然不同。他不近女色,不似強東之流,自然對他的事業(yè)發(fā)展是有好處的,但也因為這樣,他忽略了對家庭關系的照顧,這也是為何姐夫杜竹齋到頭來還要背叛自己去迎合趙伯韜的勝利的原因。他只以鐵腕之力總管家庭與事業(yè),看似強悍實則缺乏變通,老子講“柔弱為本”,在吳蓀甫這里是沒有的,所以他的破產(chǎn)既是時代所為,也是個人性格所為。倒也不全怪他,假如他似趙伯韜之流依附帝國主義,那么他也不是我們?nèi)ケ瘎〉闹魅斯恕?/p>
引人注意的我認為要數(shù)其中的女性形象為最。同輩分的比較來看,林佩珊和四小姐惠芳鮮明對照,一個任意外向,一個極端內(nèi)斂,一個毫無主見,一個偏愛禁閉。這才是作者意欲表現(xiàn)的特殊時代之矛盾:封建與開放共存的社會背景下,自然就進化出不同的女性性格。上海與鄉(xiāng)下,不僅是地方的差異,更是思想的對立。林佩珊穿衣時尚、性格外向隨和,敢愛敢恨,與范博文相處遭反對后又和杜新籜“相戀”,雖然常說不懂情愛,但卻盡情體驗,因為不想和姐姐一樣“選擇不愛的人結婚,或是結婚后發(fā)現(xiàn)不愛”(作品中她是不懂愛情,很奇怪,不像新女性,大概還在發(fā)展階段吧!);惠芳穿衣習慣承襲封建女性、性格自閉,與男子幾乎沒有任何交流,見到最多的就是范博文,一下子觸動心性卻又不知如何表達,上海待了兩個月仍然難以適應,拾起老太爺?shù)摹短细袘泛蟾硬荒軓淖晕抑凶呙摮鰜恚詈蠼?jīng)張素素點撥,最后才承認“性”的萌發(fā)。這一對比的女性形象就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思想的狀況,當然現(xiàn)在也同樣存在:接受開放與回歸禁閉,這就是心底的兩個“自我”,書中的主人公何嘗不是游離于這兩個端口,徐曼麗開放之語云云,殊不知她也只是在其中一端而已,被人包養(yǎng)的姘頭罷了!這與古時候的妓女還有所不同,至少她是自由的。
《子夜》是沒有批判的,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只有呈現(xiàn)與揭露。趙伯韜壞,吳蓀甫就不壞嗎?范博文花,杜新籜就不花嗎?連只在乎“政權”的屠維岳都有憐香惜玉的心思呢?——“女工們也是活的人,她們有思想、有感情,尤其糟的是她們還有比較復雜的思想、烈火一般的感情?!绷峙瀣幧頌閰侨?,心里想的卻是別人,這在一夫一妻制看來,也是“花”的吧!但她沒有不守婦道,只把情愫藏在心底。她的妹妹林佩珊在婚姻之前做多重選擇,這對捍衛(wèi)個人自由和幸福來說,無話可說,但即便在今天,假如一個男人,他的結婚對象曾經(jīng)有過好幾段感情經(jīng)歷,這大概也是不能被他輕易接受的吧!很多人反而喜歡惠芳那樣禁閉的人。
所以,“開放與封建,自由與禁閉”是一直存在的,《子夜》中雖呈現(xiàn)了當時的對立與矛盾,但其實更昭示著長久的矛盾與對立。這樣看來,主旨倒與薩特的《禁閉》異曲同工了!
中庸心得感悟篇三
"中庸"這個詞語自古就赫赫有名,它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道德準則。中庸主張在生活中處處遵循中道,不偏不倚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和困境。相較于極端的行為方式,中庸更能體現(xiàn)一種平和、穩(wěn)定的心態(tài)。我最近深入研究了中庸的哲學思想,并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到了其中的智慧,進一步加深了我的理解。以下,我將分享我對中庸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第一段:中庸的涵義及意義
中庸是一種恰如其分的平衡狀態(tài)。它強調(diào)不偏不倚,不偏向極端,同時也意味著擺脫人際關系中的價值判斷。在中庸的哲學思想中,人們被各種利益和誘惑包圍,但是只有保持中庸的心態(tài),才能處理一切問題,與人相處融洽,克服人生的困難。這種中庸的態(tài)度讓我們不致于被過渡的情緒所驅使,從而能夠冷靜地思考,并作出明智的決策。因此,中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二段:中庸的實踐方式
在實際應用中庸哲學思想時,最重要的是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我們需要學會在沖突中保持平靜,不要被情緒左右。人生常常充滿無數(shù)的選擇和抉擇,而中庸要求我們以冷靜、理性的態(tài)度應對。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選擇和決策,保持中庸的態(tài)度,以合適的方式處理這些沖突和抉擇。而實現(xiàn)中庸,則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道德品質,如寬容、公正、平和等,這些品質都能夠幫助我們在矛盾和抉擇中維持平衡。
第三段:中庸的心態(tài)對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
中庸將我們從過度的情緒波動中解放出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過度的情緒波動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中庸能夠幫助我們保持心態(tài)的平穩(wěn)。當我們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往往會感到沮喪和消沉,而中庸的心態(tài)能讓我們及時調(diào)整思維,轉換視角。同時,中庸也了塵世間很多煩惱,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能夠使我們減少壓力,保持健康。
第四段:中庸的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
中庸作為一種道德準則,對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人們常常被各種利益和沖突所困擾,利己主義甚至道德淪喪。而中庸則能夠幫助人們保持理性和公正。當人們遵循中庸的原則,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他人,時刻保持自己的中立,便能打破惡性循環(huán),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在中庸的影響下,人們會更加平等地對待他人,不落到極端。
第五段:中庸對個人的提升
中庸作為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煉。在修煉中,人們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品質,并在面對各種抉擇時保持冷靜。通過修煉中庸,我們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此外,中庸對于我們的自信心也是一種挑戰(zhàn),它要求我們冷靜地面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的修煉過程將使我們不斷成長和進步。
總結:中庸的理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正面的影響。在面對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時,人們常常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選擇。而中庸思想的應用會幫助我們擺脫困境,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各種挑戰(zhàn)。同時,中庸也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契機。盡管中庸的實踐并不容易,但只要我們保持中庸的心態(tài),我們將能夠在生活中更加從容地面對各種困難,并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
中庸心得感悟篇四
中庸十七章,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部集中體現(xiàn)智慧和道德準則的經(jīng)典著作。通過讀中庸十七章,我深深地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道德原則對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本文將從五個方面來表達我對中庸十七章的心得體會和感悟。
首先,中庸十七章強調(diào)“誠”字的重要性。在這個信息多元化、虛偽的社會中,許多人追求著表面的華麗和虛假的虛榮,缺乏真誠和純粹的內(nèi)心。而中庸十七章提醒我們,只有真實的個體和純粹的心靈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內(nèi)心的寧靜。通過誠實待人、真實對待自己,我們可以建立起真誠的人際關系,擁有真摯的友誼。
第二,在中庸十七章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被強調(diào)。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復雜而多樣,往往缺乏互相尊重和理解。然而,中庸十七章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真正的和諧與平衡,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尊重和理解他人。只有通過平等和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才能建立起和諧的社會關系,實現(xiàn)人際和社會的和諧。
第三,中庸十七章中涉及到人對待困境的態(tài)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在中庸十七章中,強調(diào)了面對困境時應持有的平和心態(tài)和正確的思維方式。只有用冷靜的態(tài)度和智慧的決策來應對困境,我們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中庸十七章還提醒我們,困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接受并學會面對它,而不是回避或逃避它。
第四,中庸十七章強調(diào)個人的行為和品德對社會的影響。中庸十七章認為,個人的行為和品德是社會的基礎和支柱。每個個體都應該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修養(yǎng),言行一致才能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僅對自己有益,也能為社會建設和諧的體系做出貢獻。
最后,中庸十七章強調(diào)個人的修養(yǎng)和內(nèi)外修身的重要性。中庸十七章認為,個人的修養(yǎng)決定了一個人的修身和他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只有通過不斷的修身養(yǎng)性,個人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進而影響和改變他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同時,個人的內(nèi)外修身也需要相輔相成,只有內(nèi)外兼修,才能達到真正的道德境界。
總結起來,中庸十七章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經(jīng)典,通過閱讀中庸十七章,我深替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道德原則對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中庸十七章強調(diào)了誠實、和諧、困境應對、個體的行為和品德,以及個人的修養(yǎng)和內(nèi)外修身的重要性。這些原則不僅對我們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指導意義,也對社會和諧、進步和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秉持著這些原則,努力成為一個真誠、和諧、堅韌、有擔當?shù)娜恕?/p>
中庸心得感悟篇五
《中庸》中句句哲理,值得我細細研讀。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君子之行,自覺自悟自律自警??鬃诱f:“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無論是通達順遂還是身處困厄乖蹇,一時一刻也不敢懈怠,不敢放縱自己。無論日常事務如何繁雜,都能夠排除外界的干擾,專注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凝神靜修,永遠保持心境平和寧靜,須臾不離道義的原則。固守著,堅持著精心的呵護著,培育著內(nèi)心的美好道德,使內(nèi)心回歸明凈,塑造真實美好的自我。
作為一名山大人,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越是在隱蔽的地方越加小心自礪,不留下愧憾;越是在細微的小事上越是用心盡力,不出現(xiàn)疏漏。因而,在平時生活中,即使在獨處的時候也要恭敬謹慎,心懷戒惕,嚴格自律。細讀《中庸》,漸漸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鏡子,照的見別人也找的見自己。自己的心鏡照見自己的人性,別人的心境,照見的是你的人品。因此任何事都不可疏忽。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之道,就想要去遠方,必須先從腳下起步;又宛如要登上高山,必定先從低處出發(fā)。面對消逝的歲月,仰望掩埋著先祖業(yè)績的廢墟,我們在大路上走來走去,卻總是不知道要去哪里,從何處做起。我們平庸,因而我們對于美好的未來總是仰望,而不知道如何接近,認為高遠而不可抵達,這正是我們平庸的根本原因。事要一件一件地辦,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蔽覀兪翘斓亻g孤獨的旅行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睆淖畋拔⒌氖伦銎?,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疤煜轮拢浦谑?始不可制,制之在末。”也許這世上有很多是我們不能改變的,所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從自己做起,從最近處著手,使自己順其自然,一步一步的取得成功。
身在山大,每一天都在成長,每一天都在進步。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蔽覀兪翘斓亻g孤獨的旅行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廣泛學習,深入探索,周密思考,明辨甄別,忠實奉行。人生也有涯而求之無涯。學習是畢生的事業(yè),時間是永恒的'主題。學問之道在于堅持不懈地日積月累別無捷徑。一切的成就都是建立在長期的堅實的積累之上的,不要抱有幻想。沒有相當?shù)姆e累工夫,幻想著在某一方面做出驚人的成果或是取得突破都是不可能的。蘇軾說:古之立大事業(yè),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撥之志。唯有樹立積土成山,駑馬十駕的治學精神,才有可能求得真知,成就事業(yè)。
不偏不倚的立身處世哲學,不折不扣的太平和合境界。獨愛中庸。
中庸心得感悟篇六
中庸是一本中國古代經(jīng)典著作,被譽為“治學之宗、理道之寶”。其中的第一章被稱為《中庸心得》,這一章節(jié)以“誠意正心”為核心,通過對心性修養(yǎng)的闡述,引導讀者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美。閱讀《中庸心得》給我?guī)砹松羁痰捏w會和感悟,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論述我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中庸心得》告訴我們?nèi)诵牡闹匾浴械拈_篇便引用孔子的一句話:“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夫!”可見,中庸被視為至高無尚的道德標準。而實現(xiàn)中庸的首要條件就是心。人心是思想、情感和意志的核心,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和品德。只有凈化心靈,使其受到崇高的價值觀的引導,才能真正達到中庸之德。這讓我深深地明白了人應該注重心靈修養(yǎng)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內(nèi)在的自我管理和提升,才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
其次,《中庸心得》強調(diào)了誠實與正直的重要性。書中提到:“愿正性之心,生誠致之情?!边@句話表明誠實是中庸之道的基石。人若能誠實的待人處事,以真心實意地對待他人,就能建立起與人的親近和信任。而正直則是誠實的體現(xiàn),隨時保持一顆正直的心,并以正直的行為來應對各種誘惑和考驗。讀完《中庸心得》后,我深感誠實和正直的重要性,只有以這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世界,才能建立起真誠的人際關系。
第三,《中庸心得》告訴我們?nèi)艘卣袕娬{(diào)“勿自欺也”。人生在世,面臨各種誘惑和困惑,容易迷失自我,放松自律。而《中庸心得》提醒我們要堅守內(nèi)心的準則,不隨波逐流,不為外界的雜音所干擾。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環(huán)境中,都要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堅持正確而真實的道德行為。只有守正乃能實現(xiàn)中庸之德,自己的人生才會更加有價值和有意義。
第四,《中庸心得》讓我認識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書中說:“反欲則格?!边@是告訴我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欲望和行動,糾正自己的過失和失誤。人們常常是別人的評判和批評才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而《中庸心得》告訴我們應該主動審視自己,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和偏差。我們要學會正視自己,不回避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通過大量的自問自省,我深刻認識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只有時刻關注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
最后,《中庸心得》提醒我們要保持沉著冷靜。書中提到:“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膘o修身是人們修養(yǎng)心性的有效方法,它要求我們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和冷靜。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往往容易焦慮和沖動,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而中庸之道就要求我們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被外界的喧囂所累,能夠從容地面對各種境遇和挑戰(zhàn)。只有在沉靜中修身,才能真正達到中庸之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通過閱讀《中庸心得》,我深感人心的重要性,誠實與正直的重要性,守正的重要性,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及沉著冷靜的重要性。這些都是人們在修煉中庸之道時應該注意的方面,也是現(xiàn)代社會急需的品質和態(tài)度。只有以這樣的信念去指導自己的行為,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卓越和社會的進步。讀完《中庸心得》,我深信中庸之道是我們奮斗和追求的目標,只有通過對自身的不斷修煉和追求,才能實現(xiàn)真理和道義的完美。
中庸心得感悟篇七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而“中庸”作為儒家學派的重要篇章,凝聚著儒家學說的核心理念。其中的第十七章,更是一部探討人生哲學的精華。通過對這一章的深入研讀,我有了許多心得體會和感悟。
中庸第十七章以“言必信,行必果”為題,凸顯了儒家所倡導的道德準則。言必信,意味著一個人說話必須真實可信、言出必行。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現(xiàn)代社會中的種種虛偽行為。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嘴上說一套,實際行動卻完全相反。他們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核心,為了達到目的不惜說出一些虛假的承諾。然而,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讓我們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保持真實可信,堅守誠信道德,這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而下半句“行必果”則教導我們要有責任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人如果只是空談而不付諸實踐,那么其言論也必然失去其說服力。相反,如果一個人言出必行,將自己的理念付諸實踐,無論成敗與否,都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與認可。正如俗話說,“人無完人”,我們也不可能事事成功。但只要我們付出了努力,并且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沒有遺憾。
中庸十七章中所闡述的“言必信,行必果”這一道德理念,不僅僅適用于個人行為,更應該貫徹到整個社會當中。誠實是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核心要素。如果每個人都能以誠信為準則,維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那么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安寧。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道德滑坡”的現(xiàn)象,什么為了獲得金錢、權力或名譽,不擇手段的行為都會蔓延開來。這些行為給社會帶來了隱患,而我們作為普通人,要時刻警醒自己,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同時也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
在我的體會中,“言必信,行必果”還與一個人的修養(yǎng)與境界密切相關。只有內(nèi)心修煉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言行一致?,F(xiàn)代社會,尤其是在商業(yè)領域,誠信常常受到考驗。只有當我們擁有了高水平的修養(yǎng)與境界,才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才能以一種更高的境界去看待人與事。同時,在人際交往中,只有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使得我們的品德得到提升,讓我們的人格成為他人眼中的良好形象。
總的來說,中庸十七章所闡述的“言必信,行必果”道德準則,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誠信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石,只有堅守誠信,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同時也要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與境界,提高個人品德素質。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堅守這一道德準則,用于自身言行,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中庸心得感悟篇八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圣人之道"?!吨杏埂芬粫怯绍髯铀?,是一部至理明言的經(jīng)典之作。讀完《中庸》這部經(jīng)典之后,我深感其中蘊含的智慧和思想遠遠超出了言語所能描述的范圍?!吨杏埂纷屛覍W到了許多道德與倫理的原則,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悟和感悟。
首先,我深深被《中庸》中"不偏不倚"的思想所感動。其中的"中正"理念告訴我們,人生不應偏向任何一方,而應保持平衡和穩(wěn)定。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被外部環(huán)境影響,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然而,《中庸》告訴我們,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沉穩(wěn),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堅持自我,并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這種"不偏不倚"的心態(tài)是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應該努力追求的。
其次,我深受《中庸》中"誠"的思想所啟迪。"誠"在儒家思想中被視為最高的道德準則,是真實、可靠、不虛偽的表現(xiàn)。人們常說"誠實為本",而《中庸》則將"誠"具體化為一種行為準則和人際交往的原則。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種種誘惑和騙局,但只有堅持"誠"的態(tài)度,才能樹立起信任和被信任的良好形象。誠實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負責。只有以"誠"為中心,我們才能建立起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
第三,《中庸》中提到的"中庸之道,無事不見調(diào)而不忍"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人際關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jīng)_突和紛爭。然而,《中庸》告訴我們,不要過于偏激和沖動,要保持客觀和冷靜的態(tài)度。只有站在對立雙方之外,保持中立的立場,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判。雖然這種"不見調(diào)而不忍"的理念在實踐中可能會帶來一些困難和不便,但正是這種心態(tài)讓我們能夠超越自身利益,以更高尚和智慧的態(tài)度對待問題。
第四,《中庸》中提到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學而不厭"意味著不停止不斷地學習和探索;"誨人不倦"意味著不斷地傳道和教育他人。只有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只有不倦地傳道和教育他人,才能讓自己的智慧和經(jīng)驗發(fā)揮出更大的價值。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要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不要停止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最后,《中庸》中反復強調(diào)的"明明德"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明明德"是指要明晰道德準則和目標,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要從個人的修養(yǎng)開始,逐漸擴展到家庭、社會和國家,為整個社會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只有每個人都能做到"明明德"并從個人修養(yǎng)做起,整個社會才能夠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fā)展。
總而言之,讀完《中庸》之后,我深深感悟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智慧對于我們的生活和人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庸》中的思想不僅是儒家學說的精華,更是為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我希望能夠將《中庸》中的思想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堅持中庸之道,做一個有道德、有責任心的人。
中庸心得感悟篇九
中庸是一種處事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中庸》是孔子的弟子子思所編的一篇經(jīng)典著作,文中詳細地論述了中庸的含義和實踐方法。在讀完《中庸》后,我深有感悟,并且對于中庸的體會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段:中庸的含義及其重要性
中庸即“中”、“庸”兩個字的結合,其中“中”是指均衡、和諧,遵循事物的本然規(guī)律,不偏不倚;而“庸”則是指適度、適中,不偏不離。中庸的含義即是在做事、處事的過程中,做到“中庸”之道。保持中庸的態(tài)度,既不偏激、極端,也不消極、懶惰。中庸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人在擺脫極端情緒的同時,保持理性思維,做出明智的決策。
第二段:中庸的應用范圍
中庸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無論是學業(yè)、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系,中庸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在學業(yè)上,我們不能只追求學習的成績,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要保持均衡發(fā)展;在工作上,過于急功近利會導致粗心大意,缺乏深思熟慮,而中庸則可以使我們慢慢積累經(jīng)驗,尋找平衡點;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身心的均衡,既要努力工作,也要重視家庭和休閑;在人際關系中,中庸可以使我們不陷入極端的爭斗,保持和諧的交往。
第三段:實踐中庸的方法
在實踐中庸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價值觀,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其次,要學會權衡利弊,綜合各種因素來做出決策。不管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要有一個平衡考慮的角度。再次,要學會調(diào)整心態(tài),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他人的不完美。與人相處的時候,要學會包容和接納。
第四段:中庸的好處
中庸的好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庸可以使人避免極端情緒的影響,保持理性思維;其次,中庸可以使人在做決策時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再次,中庸可以使人在人際關系中保持和諧交流,避免爭斗和沖突;最后,中庸可以使人在生活中達到身心的平衡,追求內(nèi)心的安寧。
第五段:我對中庸的體會和感悟
在我個人看來,中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態(tài)度,它可以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冷靜和淡定。在我的工作中,中庸讓我能夠從容地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不被極端情緒所左右。在與人相處中,中庸讓我學會了包容和理解,保持和諧的溝通。在生活中,中庸讓我能夠平衡工作與生活,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
總之,中庸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實踐起來卻不容易。要做到中庸,就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心態(tài),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堅持追求心靈的平衡和和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
中庸心得感悟篇十
上學的時候讀《中庸》,根本讀不懂;聽老師講,反而更加糊涂。現(xiàn)在在《師資建設》工作了,漸漸的領悟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中庸是儒家所倡導的一種最高思想境界和思想方式。。中,不偏不倚,庸,平常。既不過分也無不足。
《中庸》強調(diào)中庸之道是人們片刻也不能離開的,但要實行“中庸之道”,還必須尊重天賦的本性,通過后天的學習,即《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之謂性”,是說人性是由天賦予的?!奥市灾^道”,是說循著這種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認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說“修道之謂教”。實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問題,也是修道的問題,這是發(fā)展了孔子“內(nèi)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边@是《中庸》里面最為重要的一句話,實際上把所有儒學都講完了。喜怒哀樂之未發(fā),是個什么狀態(tài)?關鍵是“未”字,表明了古人修養(yǎng)不是在錯誤的觀念和思想到來之后再進行修正,而是在思緒紛飛之前便能清明自覺。而一旦心念之前便自覺,那么隨后思緒所及無不是自然合乎規(guī)矩道德。道理說起來不難,理解也不難,只是做起來難。我們大多習慣于跟自己的思維打交道,思維要起未起之前的那一段心態(tài),不是很容易抓住??芍爸小钡谋旧聿⒎窍才罚侵笇ο才返某种袪顟B(tài),就是說對喜怒哀樂等情欲要有一個適中的度的控制,過度的喜不叫喜,過度的樂也不叫樂。朱熹注釋說:“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fā),則性也。無所偏倚,故謂之中。平時能持中,一旦表現(xiàn)出來,就能中節(jié),這就叫和。因為效果的“和”決定于方法的“中”,所以程頤解釋中庸一詞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辈灰渍f的是不可更易,不是別的不可更改,而是“中”的原則的不可更易。今天也沒有人罵你,所以不怒;今天也沒有中一百萬給你,所以你也沒有喜;今天沒有傷心的事,所以沒有悲哀;今天也沒有愛國獎券中了那么高興,平平淡淡,此心不動。一點都沒有喜怒哀樂,喜怒哀樂沒有發(fā)動的時候,這種情況這種境界叫“中。
《中庸》還闡述了學習程序,并強調(diào)“擇善而固執(zhí)之”的勤奮不懈精神。它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為學必有的過程。它又說:“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痹诮逃纤岢龅臑閷W程序與頑強的學習精神,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好好體會《中庸》的思想。并將這種思想融入到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中去。
中庸心得感悟篇十一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為一種道德觀念,是孔子和儒家尤為提倡的。中庸屬于道德行為的評價問題,也是一種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說,不偏不倚謂之中,平常謂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對立雙方的任何一方,使雙方保持均衡狀態(tài);中庸還可以稱為“中行”,“中行”是說人的舉止、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對立的雙方互相牽制,互相補充??傊?,中庸是一種折衷調(diào)和的思想。
中庸之道與沒有原則、人云亦云不同,這是一種必要的協(xié)調(diào)必不可少的關系。在職場中很多時候往往需要這種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因為職場也是一個大家庭,如果一味地講究個性,沒有團體合作意識,會搞得一團糟,也不利于集體的發(fā)展。因此,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保持一個中庸之道,確實在是明智之舉。
中庸心得感悟篇十二
穿越歷史的回廊,多少曾輝煌的盛世頃刻間付諸東流,多少曾經(jīng)披金戴銀的帝王瞬間消逝。
所以,請別怪秦始皇專政,他只是為了延續(xù)更久的不朽的傳奇;也別怪曹操多疑,因為有多少帝王是被自己的親信所殺。而又有多少帝王為我們留下多少次的盛世,但獨獨有他,為我們留下的是不朽的詩篇。
出生在帝王之家是他的無奈,從小,他比別人學得更多,也比別人懂得的更多。他一直小心翼翼的渴望被父親關注又不想鋒芒過大。從小,他便被養(yǎng)在了這樣勾心斗角的帝王之家。
登上皇位的他,并沒有過多的興奮,他開始規(guī)劃政治藍圖,渴望書寫華麗的一章,他想像秦始皇嬴政一樣一統(tǒng)天下,也想像漢武帝劉徹一樣將國家發(fā)揚光大,更想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樣發(fā)展到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他懷有滿腔的抱負,躍躍欲試,可不幸就這樣發(fā)生在他身上。被奪下皇位的他卻依舊被養(yǎng)在宮中,承受著更多的恥辱。
在此后的.幾年,他沒有一天不在悔恨自己的亡國之恨。書寫下一章又一章的詩篇:從《相見歡》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到《望江南》的“多少恨,昨夜夢魂中”最后再到《虞美人》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沒有一天他不在悔恨。最終,他還是選擇在這無盡的長廊中留下一個背影。我想把他叫住,也想叫他不要這樣消極,卻無奈他走的太過匆忙!但也許就是這樣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一生。
或許他不是最精干的帝王,但他也不是最昏庸的;或許他不是最優(yōu)美的詞人,但他也不是最無為的。他的一生,抑制了太多的愿望與抱負,一直都在維持中庸之道,卻不曾想過自己表露心跡的詞將會成為千古絕唱。
我愿在這落花無情的皇宮與他暢飲一場,因為他值得?;蛟S,他的命運是悲哀的,就連詞句中也與李清照一樣流轉著悲傷,但他一定是個明君,只因他之后的悔恨與他的努力。
多少千古風流人物,有的只是過客,有的背負罵名,有的名揚天下。唯有他,追求中庸之道,透過一個背影站在世人的面前。讓我高舉杯子,為你干杯,李煜!
中庸心得感悟篇十三
對于環(huán)境的理解是隨著時間而逐步改變的`。有段流傳很廣的名言是這么說的,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周圍的環(huán)境,就要想辦法努力改變它;如果不能夠改變環(huán)境,那就努力去適應環(huán)境;如果不能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就想辦法再換個環(huán)境試試。樹挪死,人挪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墒?,如果換個環(huán)境仍然沒有辦法適應呢?照著這個思路思考下去最后會得出一個什么結果。雖然有點哲學上一辨到底的意味,但有些東西把牛角尖鉆透了之后,反而知道該如何輕松面對了。就象經(jīng)歷過的人,無所畏懼。但這種無所畏懼和無知者無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含義。后者是初級階段,前者提升的層次更高,視野更開闊。
中國人講中庸之道是有道理的。老祖宗幾千年的東西,畢竟對后世有所啟迪。以前對于中庸的理解非常的片面狹隘,總以為是抹殺個性之事,這其實是不懂得如何通過中庸求同存異,揚長避短。中庸之道,個人的理解,更多的是為了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找到彼此承接的平臺,哪怕對方與你的差異完全是一南一北,你仍然可以從個人愛好,或者是某些不為人道的小秘密找到話題。
更多的時候持有中庸這樣一種態(tài)度,可以急事緩辦,可以將不好辦的事情改變過來,扭轉局勢。以退為進,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在戰(zhàn)場上,一個人在沒有學會如何進攻敵人之前,先學會保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股神說得非常有體會:投資最重要的是想方設法保存原有資本,第一條如此,第二條、第三條同樣如此。
什么樣的光芒最長久?不是突然一現(xiàn)的流星之光,只有恒星那并不太強的光,夜夜可見,永遠在天空中閃亮。又想起登高必跌重,一步步行去,踩踏實了,最為穩(wěn)妥。
中庸并不是放棄自己的立場,雖然許多時候中庸意味著保持中立,但中庸絕不等于平庸。怕就怕,過于聰明,起點不高,看得不遠,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自以為是最誤事。因此才會有“難得糊涂”這樣精妙的語言。
中庸是一種處世態(tài)度,它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標。因此,學會中庸,給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中庸與雄心壯志并不矛盾。年輕時候愛走極端,隨著閱歷的增多,逐步明白了,中庸,會給人帶來更多的回旋余地。
中庸心得感悟篇十四
上學的時候讀《中庸》,根本讀不懂;聽老師講,反而更加糊涂?,F(xiàn)在在《師資建設》工作了,漸漸的領悟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中庸是儒家所倡導的一種最高思想境界和思想方式。中,不偏不倚,庸,平常。既不過分也無不足。
《中庸》強調(diào)中庸之道是人們片刻也不能離開的,但要實行“中庸之道”,還必須尊重天賦的本性,通過后天的學習,即《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之謂性”,是說人性是由天賦予的?!奥市灾^道”,是說循著這種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認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說“修道之謂教”。實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問題,也是修道的問題,這是發(fā)展了孔子“內(nèi)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边@是《中庸》里面最為重要的一句話,實際上把所有儒學都講完了。喜怒哀樂之未發(fā),是個什么狀態(tài)?關鍵是“未”字,表明了古人修養(yǎng)不是在錯誤的觀念和思想到來之后再進行修正,而是在思緒紛飛之前便能清明自覺。而一旦心念之前便自覺,那么隨后思緒所及無不是自然合乎規(guī)矩道德。道理說起來不難,理解也不難,只是做起來難。我們大多習慣于跟自己的思維打交道,思維要起未起之前的那一段心態(tài),不是很容易抓住??芍爸小钡谋旧聿⒎窍才?,而是指對喜怒哀樂的持中狀態(tài),就是說對喜怒哀樂等情欲要有一個適中的度的控制,過度的喜不叫喜,過度的樂也不叫樂。朱熹注釋說:“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fā),則性也。無所偏倚,故謂之中。平時能持中,一旦表現(xiàn)出來,就能中節(jié),這就叫和。因為效果的“和”決定于方法的“中”,所以程頤解釋中庸一詞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辈灰渍f的是不可更易,不是別的不可更改,而是“中”的原則的不可更易。今天也沒有人罵你,所以不怒;今天也沒有中一百萬給你,所以你也沒有喜;今天沒有傷心的事,所以沒有悲哀;今天也沒有愛國獎券中了那么高興,平平淡淡,此心不動。一點都沒有喜怒哀樂,喜怒哀樂沒有發(fā)動的時候,這種情況這種境界叫“中。
《中庸》還闡述了學習程序,并強調(diào)“擇善而固執(zhí)之”的勤奮不懈精神。它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边@是為學必有的過程。它又說:“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痹诮逃纤岢龅臑閷W程序與頑強的學習精神,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好好體會《中庸》的思想。并將這種思想融入到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中去。
中庸心得感悟篇十五
《大學中庸》這本書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學》,一部分是《中庸》,它們都是《禮記》中的一部分。
《大學》包括十一章的內(nèi)容,分別是經(jīng)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修身齊家,齊家治國,治國平天下?!洞髮W》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diào)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不只是內(nèi)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說的“三綱領”,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三重境界,弘揚德行,使民眾自新,達到教化天下的極致。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說的“八條目”。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边@段話是《大學》的經(jīng)述,也是這本書的總領,揭示了大學的宗旨,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棄舊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確定志向,志向確定才能心靜不亂,心靜不亂才能神思安穩(wěn),神思安穩(wěn)才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有收獲。
每件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知道了這本末始終的程序,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赐赀@部分后,聯(lián)系實際確實是有道理的,學習和做學問都需要一個安靜和平的心智,這樣才能神思安穩(wěn),去思考自己所研究的問題,思慮周詳問題,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規(guī)律。相反如果內(nèi)心急躁,很難去認真全面的思考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
讀《大學》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內(nèi)心的中正,就是謹守天性中頗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惡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因為個體的差異,所犯的錯誤也是各種各樣的,教師面對這些錯誤時,如果心態(tài)過急,難免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傷害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性;而如果教師能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冷靜地分析一下學生出錯的原因,幫助學生找到出錯的根源,教師也就不難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法。所以,我認為教師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是正確對待學生犯錯誤,幫助學生有效改正所犯錯誤的關鍵所在。
古人說:“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協(xié)作、互相鼓勵、直至實現(xiàn)共贏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構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緊隨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
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暗馈痹从诒旧?,與自己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這種自我修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
書是我們的朋友,有的人認為《大學中庸》是“寶”,但有人認為它是“草”。我去認為它是寶!你們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學中庸》哦!
中庸心得感悟篇十六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惟,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聰明的結晶。它以天命之謂性,任性之謂修,修道之謂教的性、道、教三者為根本,深入闡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庸乃人天生敗的聰明根本、誠于中,信于外、正人當慎獨中立、仁者愛人,仁者無敵、誠則明,明則誠、和為貴,不自棄六個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惟和理論。
讀《中庸》,感覺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由于字難認,相反字很收留易,就是意思很難理解。而以前讀《大學》,有良多生僻的古漢字,可是文章意思很收留易理解。但是,我仍是堅持晨讀,并查閱了一些資料輔助理解?,F(xiàn)在,回過頭來,感覺收成仍是不小的。
關于中庸,程頤說:中庸之道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尺度。中庸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學。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謂性,任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燭照通篇。那是一種瞬間綻現(xiàn)的文采。是一個自天之命、由微之顯、從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過程。
忠恕寬收留是不偏不倚的主要原則之一。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收留、體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吨杏埂分兴岢乃嘉?,如中庸之道、至誠無息、內(nèi)省慎獨、隱惡揚善、執(zhí)其兩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正人之道,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陶冶情操、晉升境界、確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非同平常的現(xiàn)實意義,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驚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把握不偏不倚,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與自我相分離,而正人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正人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涵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需有的。無論碰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
全書體例清楚,點評得當,寄意深刻,除了摘錄原文之外,還附有口語注解,并在細讀慢品這一板塊中擷取大量與現(xiàn)代社會人們糊口息息相關、聯(lián)系緊密的故事、寓言、實例等內(nèi)收留,結合本節(jié)所闡述的思惟,帶領我們細細品味《中庸》中所蘊含的人生聰明、處世之道。
可是,要達到至誠的境界又談何收留易呀!特別是我們今天的經(jīng)濟化市場化的社會,達到至誠就更加不易。人道是有良多弱點的,歸根結底一個貪字。自古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道的貪,從而使人們做到滿足常樂。
總之,讀過中庸之后,于為人于處世都受益匪淺,受用終身。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5915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