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匯總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2 09:56:21
精選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匯總16篇)
時間:2023-11-02 09:56:21     小編:薇兒

讀后感是對書籍內容和作者觀點的思考和反思,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成長和思維的提升。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悟,對書中的內容進行個人化的解讀和思考。接下來是一些讀后感的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和指導。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一

l、《詩經(jīng)》本只稱《詩》后又以詩三百為代稱。著名篇目《關雌》《氓》、《伐植》、《碩鼠》、《七月》。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chuàng)我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列為五經(jīng)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圣父,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始人。書為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主要作品為《論語》20篇,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如《學而》、《為政》等。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諸子哲理散文,語錄體,列為四書之一。

3、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為《左傳》,《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曹劌論戰(zhàn)》、《曹崤論戰(zhàn)》、《崤之戰(zhàn)》、《燭之武退秦師》等選自此書。我國第1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記載春秋時期史實,富有文學性。

4、孟子,名軻,宇子輿,戰(zhàn)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圣。書由其弟子編輯。主要作品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開頭兒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諸子哲理散文,四書之一。孟子長于論辯,善用比喻,對后世議論性散文的發(fā)展影響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輩。主要作品為《列子》又名《沖虛真經(jīng)》《愚公移山》出于此書。諸子哲理散文。

6、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現(xiàn)存33篇。諸子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

7、荀子名況,字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為《荀子》其中《勸學篇》《天論》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所影響。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說的思想體系。韓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繼承者。屬諸子哲理散文。

9、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主要作品為《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共160篇《察今》、《察傳》等出于此書。收入諸子哲理散文,雜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離騷》《九歌》包括《山鬼》《國殤》等11篇)《天問》《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頌》等9篇。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作為主。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因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離騷》和《詩經(jīng)》中的國風并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11、《故國策》33篇《荊軻刺秦王》《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書。西漢劉向根據(jù)史料編定。屬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代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相互論辯時提出的政治見解和斗爭策略,以及他們的政治活動。對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12、賈誼,又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主要作品為《新書》58篇《過秦論》(上中下三篇)出于此書。另有《論積貯疏》等奏疏《吊屈原賦》等賦《過秦論》等開史論之先河,其賦上承楚辭下啟漢賦,影響很大。

13、劉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為《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并稱。班馬。主要作品為《史記》又名《太史公書》全書130篇,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读H藺相如列傳》《鴻門宴》《毛遂自薦》《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等出于此書。歷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雙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15、班固,字孟堅,班馬之一。主要作品為《漢書》《蘇武傳》出于此。開創(chuàng)斷代的紀傳體史書體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樂府,主要作品為《陌上?!贰ⅰ堕L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前四者見宋代郭茂情編的《樂府詩集》后者見南朝徐凌編的《玉臺新詠》其中《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17、曹操,小名阿瞞,字孟德,追尊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龜雖壽》、《短歌行》《觀滄?!返取贅犯柁o。開創(chuàng)建安風骨新風。魯迅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

18、曹植,字子建,封陳王,謚思,后稱陳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黃雀行》《七步詩》《洛神賦》。

19、諸葛亮,字孔明,別號臥龍,封武鄉(xiāng)侯。有《諸葛亮集》,《出師表》出于此。

20、陳壽,字承祚。主要作品為《三國志》《隆中對》出于此。

21、干寶,字令升。主要作品為《搜神記》《干將莫邪》《東海孝婦》都出于此。是我國最早的短篇小說集之一?多為志怪故事。

22、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靖節(jié),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23、范曄,著《后漢書》《樂羊子妻》、《張衡傳》等出于此。紀傳體斷代史,前四史之一。

24、劉義慶,襲封臨川王。主要作品為《世說》唐時稱為《世說新書》宋時稱《世說新語》《周處》《陳太丘與友人期》等出于此書。屬筆記小說,記載魏晉人物的言談鐵事,與志怪小說相對,可看作志人小說的開端。

25、劉勰,字彥和,晚年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為《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

26、北朝樂府。主要作品有《木蘭詩》、《敕勒歌》《折揚柳歌辭》都被收入《樂府詩集》其中《木蘭詩》為樂府雙璧之一。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駱賓王、盧照鄰、楊炯)。主要作品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閣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主要作品為《詠柳》《回鄉(xiāng)偶書》

29、王之渙,字季陵。主要作品為《涼州詞》《登鶴雀樓》。絕句《涼州詞》被譽為唐代絕句壓卷之作。屬邊塞詩派。

31、王昌齡,字少伯,江寧人。曾任龍標尉,世稱王龍標,七絕圣手。主要作品為《出塞》《從軍行》后人輯有《王昌齡集》善邊塞詩、宮怨詩。

32、王維,字摩潔,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同為盛唐田園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曲門飛鳥鳴澗》《相思》《觀獵》《輛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結為《王右巫集》蘇拭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4、李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與杜甫齊名,人稱李杜。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為《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子夜吳歌》《望天門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謝跳北樓》等,結為《李太白集》屬浪漫主義豪放派,古典詩歌藝術的高蜂。韓愈稱贊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35、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拾遺、杜工部。與李白齊名,人稱詩圣。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為《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三吏?!缎掳怖簟?、《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結為《杜工部集》。現(xiàn)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詩史。首創(chuàng)即事名篇的樂府詩,直接推動了后來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

36、岑參,曾任嘉州刺使,世稱岑嘉州。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等,結為《岑嘉州詩集》。

37、盂郊,字東野。與賈島并稱,著名苦吟詩人。主要作品為《秋懷》《貧女詞》、《游子吟》等,結為《孟東野詩集》。:郊寒島瘦。長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韓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稱韓吏部,韓文公,郡望昌黎,又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主要作品為《師說》、《馬說》《原毀》、《進學解》、《祭十二郎文》等,結為《昌黎先生集》。他主張恢復先秦兩漢散文傳統(tǒng)、掘棄南北朝以來的驕體文;主張文章內容的充實,并唯陳言之務去。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主張以文為詩,力求新奇。

39、劉禹錫,字夢得、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合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主要作品為《陋室銘》、《烏衣巷》、《竹枝詞》等,結為《劉賓客集》、《劉夢得文集》。

40、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合稱元白。主要作品為《秦中吟》、《新樂府》(包括《賣炭翁》等)《長恨歌》《琵琶行》等,自編為《白氏長慶集》后人又編為《白香山詩集》。他是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繼承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傳老嫗可懂。

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東人,人稱柳河東,曾任柳州刺使,又稱柳柳州。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與韓愈并稱韓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捕蛇者說》《三戒》(包括《黔之驢》)、永州八記(包括《小石潭記門《童區(qū)寄信》等散文,《漁翁》《江雪》等詩。結為《柳河東集》他是中國第一個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的文學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發(fā)展的新階段。

42、李賀,字長吉。主要作品為《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結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詞瑰麗,有浪漫主義色彩,風格獨特。被稱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別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主要作品為《阿房宮賦》《江南春絕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結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絕。賦作的散文化傾向對后世影響較大。

44、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主要作品為《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樂游原》、《錦瑟》、(無題》等。結為《李義山詩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長篇政治詩?!稛o題》詩多以愛情為題材,纏綿繡麗,對后代有很大的影響。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主要作品為《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令》等,與其父李碾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王國維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二

中國古代氏族社會時,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現(xiàn)象不能科學地解釋,就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創(chuàng)造了許多故事。神話是純粹的虛構,傳說有歷史的影子,比較著名的有:精衛(wèi)填海、女禍補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黃帝,堯、舜、禹等。

《詩經(jīng)》: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成書于春秋時期,共305篇,亦稱《詩三百》,分為風(十五國風),雅(大雅、小雅)、頌(高頌,周頌,魯頌),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風”。創(chuàng)作方法主要是“賦、比、興”。

《尚書》和《春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為《尚書》,事為《春秋》。“這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甲骨書)最早的兩部書?!洞呵铩肥怯浭碌?,后多散佚,僅留下來經(jīng)孔子整理的魯國的《春秋》,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谷粱傳》,《左傳》?,F(xiàn)僅存左丘明編寫的《左傳》?!洞呵铩泛汀蹲髠鳌肥蔷幠牦w史書。

《國語》是依照戰(zhàn)國時國別來記述各國史實的史書。《戰(zhàn)國策》也同樣,稱為“國別體”,《戰(zhàn)國策》同時也是一部歷史散文集,經(jīng)漢劉向重新改編整理,共三十三篇。

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儒家的著作有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荀況的《荀子》;墨家著作有墨翟的《墨子》;道家著作有老聃的《老子》(道德經(jīng))、莊周的《莊子》(南華經(jīng));法家著作有商鞅的《商君書》、朝非的《朝非子》,兵家著作有孫或孫臏的《孫子兵法》雜家的有呂不韋的《呂代春秋》等,這些著作都是語錄體散文(也稱“記言體”)。

西漢時的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為“本紀”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表”十篇、“書”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妒酚洝肥且徊俊靶攀贰?,“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開后代“二十四史”之先河。

戰(zhàn)國時楚國的屈原因遭讒貶 ,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的新詩體“楚辭”、名篇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漁父》等。

西漢時的政論散文大家有晃錯,名篇《論貴粟疏》《言兵事疏》等。還有賈誼,名篇《過秦論》。

漢賦是一種直接延續(xù)楚辭的新詩體,主要作家有司馬相如,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等,還有楊雄,作品有《甘泉賦》、權乘作品有《七發(fā)》。

班固創(chuàng)作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西漢時的民歌經(jīng)整理成為“漢樂府”。其中的名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壁”。(另一首是北朝民歌《木蘭辭》。)

魏晉時期的曹氏父子被稱為“三曹”。曹操創(chuàng)作了《觀滄海》、《蒿里行》、《龜雖壽》第四言體詩。曹丕的名篇有《燕歌行》、他還撰寫了中國最早的文論,現(xiàn)僅存《典論論文》。曹植則著有《白馬篇》、《洛神賦》等名篇。

“建安七子”指曹丕建安時期的著名詩人。有孔融、陳琳、王桀 、徐干、阮瑀、應玚 、劉楨等。他們多慷慨悲涼之風,被稱為“建安風骨”。他們掀起了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高潮。

與“七子”相頡頏并以才華著稱的還有女詩人蔡琰(文姬),她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

建安以后,司馬氏篡權,進入東晉時期。阮籍的詠懷詩和散文《大人先生傳》,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都對后代文學產(chǎn)生了影響,而陶淵明更成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散文《桃花源記》、詩歌《歸園田居》等,為中國古典文學開辟了一個新境界。

東晉的干寶撰出我國第一部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劉義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集《世說新語》。

劉勰是南朝梁代的文藝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北朝地理學家酈道元撰寫《水經(jīng)注》四十卷

唐代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發(fā)展的頂峰。

“初唐四杰”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盛唐時期的`王之渙的《涼州詞》、《登鸛雀樓》是絕句的珍品。邊塞詩人王昌齡被稱為“七絕圣手”。孟浩然,王維則成為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作家。王維工音律、善詩畫,宋代蘇軾曾說:“味摩詰詩,詩中有畫。”岑參和高適則是唐代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是中國豪放派浪漫主義詩人的高峰,世稱“詩仙”。

杜甫,字子美,別稱杜工部,世稱“詩圣”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高峰。

后人評論:李詩思疾而語豪,杜詩思苦而語奇。“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薄袄疃盼恼略?,光焰萬丈長?!?/p>

中唐時期的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成為“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余為柳宗元和北宋時期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之首。與擅寫寓言體散文的柳宗元并稱“韓柳”。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元稹共同領導了中唐時期的“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名篇《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廣為流傳。

賈島和孟郊是“苦吟詩人”,時稱“郊寒島瘦”。

晚唐時期政治周凋敝,民不聊生。杜牧憂國憂民,李商隱則情思纏綿,詩句含蓄,并稱為“小李杜”。

北宋時期詞大量涌現(xiàn)。其影響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他與北宋時的柳永、南宋時的女詞人李清照,成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而北宋的蘇軾,南宋的辛棄疾,則以“慷慨悲壯”的詞風成為“豪放派”詞人的領袖。并稱“蘇辛”。

陸游是南宋最杰出的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等,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九千三百多首詩,在文學史上當屬罕見。

元代出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文學樣式一曲。元曲分為劇曲和“散曲”。元雜劇有四大家 ,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湯顯祖(《牡丹亭》)、王實甫(《西廂記》)。散曲亦有“四大家”之說,即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其中馬致遠被稱為“曲狀元”,他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被稱為“秋思之祖”,其中運用的“鼎足對”被人極為稱頌。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三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四

1.先秦文學。先秦文學有兩源,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对娊?jīng)》分為風雅頌,反映現(xiàn)實三百篇;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碩鼠》與《伐檀》。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叫屈原。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儒墨道法兵雜名,陰陽縱橫小說農(nóng)。儒家《論語》及《孟子》,墨家《墨子》傳世間。道家《老子》及《莊子》,法家韓非著名篇。歷史散文有兩體,分作“國別”和“編年”。前者《國語》《戰(zhàn)國策》,后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皹犯p璧”人稱贊,建安文學推“三曹”。田園鼻祖是陶潛,“采菊”遺風見節(jié)操?!妒酚洝肥组_紀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班固承續(xù)司馬意,《漢書》斷代創(chuàng)新招。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云霄?!俺鰩煛倍砻笫?,《桃花源記》樂逍遙。辭賦盛行易空洞,張衡《二京》似驚濤。文學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唐詩鼎盛巍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高考學習方法。王楊盧駱溢華彩,律詩、絕句形初現(xiàn)。浪漫詩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難》?,F(xiàn)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一般。樂天倡導新樂府,“琵琶”“長恨”留名篇。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塞邊。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天下傳。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敗如塵煙。韓柳古文創(chuàng)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唐代傳奇已成熟,名作當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宋詞如海甚汪洋,分成婉約與豪放。柳永秦觀李清照,風花雪月多柔腸。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去”氣昂昂。磊落坦蕩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作華章。范公作品雖不多,《岳陽樓記》放光芒。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家邦。人生自古誰無死?后世感懷文天祥。編年通史第一部,《資治通鑒》司馬光。《夢溪筆談》小百科,沈括從此美名揚。

5.元明清文學。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shù)各不同。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漢卿。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象最鮮明。其余三家鄭馬白,還有《西廂》留美名。明清戲劇佳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長篇都是章回體,“四大名著”是高峰?!度辶滞馐贰凡荒芡?,《聊齋志異》甚流行。尚有短篇擬話本,編訂“三言”馮夢龍。方苞開創(chuàng)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五

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

第一部語錄體儒家經(jīng)典散文作品——《論語》

第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第一部專記一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

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曹丕的《典論?論文》

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劉勰的《文心雕龍》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鐘嶸的《詩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夢溪筆談》

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水經(jīng)注》

第一部著名的戲曲作品——關漢卿的《竇娥冤》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吳承恩的《西游記》

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個人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第一部中篇小說——魯迅的《阿q正傳》

第一部雜文集——魯迅的《墳》

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魯迅的《吶喊》

第一部散文詩集——魯迅的《野草》

新文學史上影響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詩集——郭沫若的《女神》

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寫成的民歌體敘事長詩——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

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魯迅的《狂人日記》

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第一個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1921年成立,發(fā)起人沈雁冰、鄭振鐸、葉紹鈞

第一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第一位女詩人——蔡文姬

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

第一位著名女詞人——李清照

新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郭沫若

第一位兒童作家——冰心

第一個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葉圣陶

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六

在我們很多人的意識中,中國文化常識可能更直接地和我們從小所上的語言課、歷只課相關聯(lián)吧,自從離開學校后,學生時代學到的很多知識都還給了老師。

拿到了這本《中國文化學識》,讓我有了重新回到學校還要做作業(yè)的感覺。

首先翻看了目錄,給我的感覺就一個字:全。目錄一共包含二十個大類,大到世界、天文,小到音樂、美食,可以說無所不包,更讓我們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身為華夏兒女,心中總有一種自豪感。

就如序言中所說,中華文化并不是最悠久的,但卻是最連續(xù)的,而且是古文明中目前還存于世的,也許這與我們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但無論如何,我們終歸是幸運的。

通常我們接觸到的文化常識的書,更多的都是側重于文化知識的介紹,尤其是歷史故事、人物傳記等等,對于一些我們學習中用較少的`建筑、美容服飾、工商賦稅等等,基本都一筆帶過,而且我們所學習歷史的時候,都是將中國和世界人為地分割開來講述,但在這本書里,對于我們平常接觸較少的方面,都給出了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闡述和說明,而把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更是放在了第一章。這樣的處理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更容易引起我們深入書中的興趣。

歷史好寫卻也難寫,寫太細節(jié)了,內容太多,讓人感覺啰嗦,寫太籠統(tǒng)了又會被人誤解對歷史沒有研究,更難寫出新意。這本書既然包含了這么多的內容,那么在詳盡方面定有所不足。確實,每個章節(jié)中的每個題目都是簡單介紹了一下,并沒有詳細展開,因為這只是一個常識性的定位,而不一定要精細,也符合書名中的標準。

對這本書的整體感覺就是全面、精練但并不難,所以非常適合作為一本文化常識的啟蒙或初級教育使用。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七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哪些常識是需要每個人記在心上的呢?如果你還不了解,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復習一下中國古代文學常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我國第一部個人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4.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5.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圣陶。

6.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游記。

7.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龍須溝。

9.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墨。

10.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圣和亞圣。

12.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4.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我國的魯迅。

15.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16.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品德辭令儀態(tài)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tǒng)稱三伏。夏至節(jié)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jié)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群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師婆(巫婆)牙婆虔婆藥婆接生婆。

1.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

2.中國四大發(fā)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

3.中醫(yī)四診:望聞問切。

4.戲曲四行當:生旦凈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云山。

6.四大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8.泰山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反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

9.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黃鶴樓騰王閣太白樓。

10.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11.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李寶嘉)二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吳研人)老殘游記(劉鄂)孽?;?曾樸)。

12.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尋夫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魚)王昭君(落雁)貂禪(閉月)楊玉環(huán)(羞花)。

14.古代四美:音樂珍味文章言談//良晨美景賞心樂事。

15.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曾補之張來。

16.四史:史記漢書君漢書三國志。

17.歷史上四大書院:廬山白鹿洞長沙岳麓衡陽石鼓。

18.我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劉白羽楊朔秦牧。

19.古代祥瑞四靈:龍鳳麒麟龜。

20.宋中興四詩人:陸游楊萬里范大成尤袤。

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jīng)。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

17.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0.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24.三王:夏禹商湯周公。

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釋道。

27.三公:周時,司馬司徒司空。

1.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李寶嘉)二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吳研人)老殘游記(劉鄂)孽?;?曾樸)。

2.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尋夫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魚)王昭君(落雁)貂禪(閉月)楊玉環(huán)(羞花)。

4.古代四美:音樂珍味文章言談//良晨美景賞心樂事。

5.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曾補之張來。

6.四史:史記漢書君漢書三國志。

7.歷史上四大書院:廬山白鹿洞長沙岳麓衡陽石鼓。

8.我國古代有四個大城市稱四京:東京-汴梁西京-長安南京-金陵北京-順天。

9.古代祥瑞四靈:龍鳳麒麟龜。

10.宋中興四詩人:陸游楊萬里范大成尤袤。

11.科考四級及錄取者稱謂:院試-秀才鄉(xiāng)試-舉人會試-貢生殿士-進士。

12.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

13.有很高史學和文學價值的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

1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15.三書指:魏書蜀書吳書后人將其合為一本稱三國志。

16.左思的三都賦指:蜀都賦(成都)吳都賦(南京)魏都賦(鄴)。

17.南朝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眺。

18.三瘦詞人指:李清照三個名句是:

19.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20.知否,知否?應是肥紅瘦。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八

因為在做關于《節(jié)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研究》這一課題,所以最近多接觸關于傳統(tǒng)文化、中外文化、節(jié)日文化等類似的書籍,而我對傳統(tǒng)文化尤為感興趣,所以就打開了王力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這本書,徜徉書中,趣味多多。

讀傳統(tǒng)文化的書一般都感覺比較枯燥晦澀,甚至會有大量的生僻字不知其音其意。這本書涉及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傳統(tǒng)文化涵蓋面之廣自不用說,且文筆風趣詼諧,插圖精美,圖文結合,穿插故事、文獻等,配有相關注釋,讀來不覺無味深奧,通俗易懂,趣味橫生。書中的插圖,或是關于器皿,或是關于建筑,或是關于絲帛……線條清晰,真實可感,觸摸上去好像在和中國古代的這些精品做最親密的接觸,不禁感慨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和厚重。

本書簡介中就是一連串的發(fā)問“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個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結是什么樣子么?你知道黃帝戰(zhàn)蚩尤的真相么?”……真想做一位學識淵博、旁征博引的老師,如果真能在語文教學中,必要之時,將這些知識、故事、文獻信手拈來,延伸引用,我的課堂肯定頗受歡迎吧。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是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才能給予學生最好的文學滲透。

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書中也有涉及。比如中元節(jié)是中國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去世親人的節(jié)日,又叫“盂蘭盆節(jié)”或“河燈節(jié)”。盂蘭盆是梵文音譯,原意為“從苦難中拯救”。這個故事和目犍連(也就是中國民間目連戲的男主角目連)救母的故事有關。傳說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成就神通后,欲度化父母,以報生養(yǎng)哺育之恩。結果送給母親的飯食一遞到母親手上就化成火炭。佛陀說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我們都要集結佛法僧三寶的力量,超度我們的七世父母。這個故事的`內涵,其實還遠比它表面上看要來得深刻。實際上,佛教界內的人大多認為盂蘭盆的故事講的就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轉化的原因。

其實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小說中關于中元節(jié)的描寫并不少。中元節(jié)作為寄托哀思,為已逝親人祈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歷史甚至比清明節(jié)更為悠久,意義也不在清明節(jié)之下。它已被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各地均有不同的民俗活動,類似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上巳節(jié)和寒衣節(jié)。

僅以中元節(jié)為例,關于節(jié)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的運用需要篩選、提取、比對、舍棄。關于節(jié)日文化中的消極思想是糟粕,需要摒棄,涉及的詩詞文化、哲學思想、節(jié)日意義則是精華,可以酌情保留。同一節(jié)日的不同資源需要深思熟慮,找準切入口;不同節(jié)日的文化資源,也要需要對比和取舍。這要看這種節(jié)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是否必要,是否有意義,是否有積極意義。這是一個長期研究和思考的命題。

我看《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與其說是研究,更像是一種“掃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刻,真正感悟絕非一朝半夕之事。了解未知領域或不精通的領域,是一種自我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讀書多一點,發(fā)現(xiàn)多一點,懂得多一點,僅希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或課題研究中有所價值,有所運用。這是一種責任,需要堅持。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九

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在人們日常交際和書信往來中往往要運用到。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為動作涉及對方。如拜讀:指閱讀對方的文章;拜辭:指告辭對方;拜訪:指訪問對方;拜服:指佩服對方;拜賀:指祝賀對方;拜識:指結識對方;拜托:指托對方辦事情;拜望:指探望對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如奉達(多用于書信):告訴,表達;奉復(多用于書信):回復;奉告:告訴;奉還:歸還;奉陪:陪伴;奉勸:勸告;奉送、奉贈:贈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動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的上款):請保存;惠臨: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惠顧(多用于商店對顧客):來臨;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惠贈:指對方贈譽(財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對待對方。如恭賀:恭敬地祝賀;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請:恭敬地邀請;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賀對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垂愛(都用于書信):稱對方對自己的愛護;垂青:稱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垂問、垂詢:稱別人對自己的詢問;垂念:稱別人對自己的思念。

“貴”字一族。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干:問人要做什么;貴庚:問人年齡;貴姓:問人姓;貴恙:稱對方的病;貴子:稱對方的兒子(含祝福之意);貴國:稱對方國家;貴校:趁對方學校。

“高”字一族。稱別人的事物。如高見:高明的見解;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高齡:稱老人(多指六十歲以上)的年齡;高壽:用于問老人的年齡;高足:稱呼別人的學生;高論:稱別人的議論。

“大”字一族。尊稱對方或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稱年長的男人;大哥:可尊稱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稱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媽、大娘:尊稱年長的婦女;大爺:尊稱年長的男子;大人(多用于書信):稱長輩;大駕:稱對方;大師傅:尊稱和尚;大名:稱對方的名字;大慶:稱老年人的壽辰;大作:稱對方的著作;大札:稱對方的書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動涉及別人。如敬告:告訴;敬賀:祝賀;敬候:等候;敬禮(用于書信結尾):表示恭敬;敬請:請;敬佩:敬重佩服;敬謝不敏:表示推辭做某件事。

“請”字一族。用于希望對方做某事。如請問:用于請求對方回答問題;請坐:請求對方坐下;請進:請對方進來。

“屈”字一族。如屈駕(多用于邀請人):委屈大駕;屈就(多用于請人擔任職務):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處于(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榮,用于對方來臨。如光顧(多用于商家歡迎顧客):稱客人來到;光臨:稱賓客到來。

“俯”字一族。公文書信中用來稱對方對自己的行動。如俯察:稱對方或上級對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請對方同意擔任職務;俯念:稱對方或上級體念;俯允:稱對方或上級允許。

“華”字一族。稱對方的有關事物。如華誕:稱對方生日;華堂:稱對方的房屋;華翰:稱對方的書信;華宗:稱人同姓。

“老”字一族。用來尊稱別人,有時特指老年人或。如老伯、老大爺、老太爺:可尊稱老年男子;老前輩:尊稱同行里年紀較大、資格較老、經(jīng)驗較豐富的人;老兄:尊稱男性朋友;老總:尊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某些高級領導人(多和姓連用,后也稱一些企事業(yè)第一把手為老總.)。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處,表示感謝):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謝):領教;叨擾(受到款待,表示感謝):打擾。

“雅”字一族。用于趁對方的情意或舉動。如雅教:稱對方的指教;雅意:稱對方的情意或意見;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指正批評。

“玉”字一族。用于對方身體或行動。如玉體:稱對方身體;玉音(多用于書信):尊稱對方的書信、言辭;玉照:稱對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芳鄰:稱對方的鄰居;芳齡(多用于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年齡;芳名(多用于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名字。

“賢”字一族。用于平輩或晚輩。如賢弟:稱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齡小的男性;賢侄:稱侄子。

此外還有鼎力(用于請托或感謝):大力;足下:稱對方;包涵:請人原諒;斧正:請人改文章;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時客人請主人不要送):止步;笑納(用于請對方收下禮物):請接納收下;府上:稱對方房屋;指正(用于請人批評自己的作品或意見):指出錯誤,使之改正;賜教:給予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見面):仰慕已久;璧還:歸還物品,等等。

謙辭,是人們日常交際和書信往來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謙虛的言辭。

“家”字一族。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戚。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小”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生(多見于早期白話):青年讀書人自稱;小可(多見于早期白話):謙稱自己;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于問對方問題;敢請:用于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于麻煩對方做某事。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十

1.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

2.中國四大發(fā)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

3.中醫(yī)四診:望聞問切。

4.戲曲四行當:生旦凈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云山。

6.四大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8.泰山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反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

9.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黃鶴樓騰王閣太白樓。

10.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11.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李寶嘉)二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吳研人)老殘游記(劉鄂)孽?;?曾樸)。

12.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尋夫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魚)王昭君(落雁)貂禪(閉月)楊玉環(huán)(羞花)。

14.古代四美:音樂珍味文章言談//良晨美景賞心樂事。

15.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曾補之張來。

16.四史:史記漢書君漢書三國志。

17.歷史上四大書院:廬山白鹿洞長沙岳麓衡陽石鼓。

18.商丘應天府。

19.古代祥瑞四靈:龍鳳麒麟龜。

20.宋中興四詩人:陸游楊萬里范大成尤袤。

21.科考四級及錄取者稱謂:院試-秀才鄉(xiāng)試-舉人會試-貢生殿士-進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

23.有很高史學和文學價值的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

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三書指:魏書蜀書吳書后人將其合為一本稱三國志。

26.左思的三都賦指:蜀都賦(成都)吳都賦(南京)魏都賦(鄴)。

27.南朝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眺。

28.三瘦詞人指:李清照三個名句是:

29.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30.知否,知否?應是肥紅瘦。

31.新來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3.鄭板橋(鄭燮)的三絕指:繪畫詩作書法。

34.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36.高爾其的自傳體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嗇鬼指:老葛朗臺夏洛克潑留希金。

38.老舍小說《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饑荒》。

41.元末明初吳中四杰:高啟楊基張羽徐賁。

42.元雜劇的四大愛情?。骸肚G釵記》《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

1.英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骸豆防滋亍贰独顮柾酢贰秺W賽羅》《麥克佩斯》。

2.四言詩是:我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體不勤中的四體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語)地水火風組成的宇宙四種元素。

5.管仲把禮義廉恥四道德看作治國的四個綱。

6.四六文指;駢文的一種,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間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義禮智信。

11.五常(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12.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宮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宮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稱:天子-崩諸候-薨大夫-卒士-不祿平民-死。

16.唐代五大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歐陽洵褚遂良張旭。

17.五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本游記》《紅樓夢》《金瓶梅》。

18.五谷:稻麥黍菽麻。

19.五彩:青黃紅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21.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趙樹理。

26.五葷:(佛語)大蒜韭菜薤蔥興渠。

27.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臟:心肝脾肺腎。

31.五陵:高祖長陵惠祖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藝經(jīng)傳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35.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的六藝指:禮樂書數(shù)射御。

36.造字六書: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37.詩經(jīng)六義措:風雅頌賦比興。

38.六部;戶部吏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親;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清期親迎。

41.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都建都建康,史稱六朝。

42.六畜:馬牛羊狗豬雞。

43.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來陳師道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婦女懷孕。

45.六塵佛教名詞)聲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

46.六合:天地(上下)東西南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詞)眼耳鼻舌身意。

48.科舉考試中的五魁:各級考試的第一名。

1.經(jīng)典四書:大學中庸孟子論語。

2.四大類書: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全語文。

3.戰(zhàn)國四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5.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

6.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

8.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9.楷書四大家:唐-顏真卿柳公權歐陽洵元-趙孟頫\\\。

10.書法四體:真(楷)草隸篆。

11.文房四寶:湖筆微墨宣紙端硯。

12.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的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13.古代秀才四藝(文人雅趣):琴棋書畫。

14.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

15.書四庫:經(jīng)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20.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千阮瑀應瑒劉楨。

22.七政(七緯):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戰(zhàn)國七雄:趙魏韓齊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安陽。

26.神話八仙: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東漢魏宋晉齊梁陳隋。

29.四時八節(jié)中的八節(jié)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揚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鱔金農(nóng)黃慎高翔鄭燮羅聘。

33.九州指: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孫曾孫玄孫。

35.九章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

36.九歌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說家。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⑼谬埳唏R羊猴雞犬豬。

45.十二時: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脯時日入黃昏人定。

46.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惡不赦中的十惡指: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1.英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麥克佩斯》。

2.四言詩是:我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體不勤中的四體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語)地水火風組成的宇宙四種元素。

5.管仲把禮義廉恥四道德看作治國的四個綱。

6.四六文指;駢文的一種,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間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義禮智信。

11.五常(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12.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宮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宮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稱:天子-崩諸候-薨大夫-卒士-不祿平民-死。

16.唐代五大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歐陽洵褚遂良張旭。

17.五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本游記》《紅樓夢》《金瓶梅》。

18.五谷:稻麥黍菽麻。

19.五彩:青黃紅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21.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趙樹理。

26.五葷:(佛語)大蒜韭菜薤蔥興渠。

27.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臟:心肝脾肺腎。

31.五陵:高祖長陵惠祖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藝經(jīng)傳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35.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的六藝指:禮樂書數(shù)射御。

36.造字六書: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37.詩經(jīng)六義措:風雅頌賦比興。

38.六部;戶部吏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親;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清期親迎。

41.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都建都建康,史稱六朝。

42.六畜:馬牛羊狗豬雞。

43.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來陳師道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婦女懷孕。

45.六塵佛教名詞)聲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

46.六合:天地(上下)東西南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詞)眼耳鼻舌身意。

48.科舉考試中的五魁:各級考試的第一名。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十一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nóng)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

15、《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nóng);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歡迎大家去閱讀由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古代文學作品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加油哦!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十二

《后漢書?梁鴻傳》中介紹漢代梁鴻和孟光的愛情故事時說:“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绷壶櫭刻齑蚬せ貋?,妻子孟光都為梁鴻準備好了飯菜,跪在梁鴻面前,不敢仰視丈夫,雙手舉著盛有飯菜的托盤,舉得與自己的眉一樣高,請自己的丈夫吃飯。梁鴻呢,也是跪著將托盤接下來。梁鴻與孟光的愛情故事,其精髓就在于夫妻之間要相敬如賓,要有距離,距離產(chǎn)生美。太過親昵,沒有距離,反而會適得其反。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十三

“宮商角徵羽,琴棋書畫唱……”,這是歌曲《龍文》里的一句歌詞,我開始不懂什么叫做“宮商角徵羽”,只覺得譚晶唱得婉轉動聽,充滿中華古風的詩情畫意,更誤認為是作詞人為了押韻而賣弄的文字把戲。近期,我看了一本叫《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書,方知“宮商角徵羽”就是我們上學時音樂課上的“12356”,此乃古代文化里有關樂律方面的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涵蓋了“天文、歷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共14個范疇的古代文化內容,幾乎是無所遺漏地將日常生活里碰到的常識項目一一列舉。

常識,百度百科給出了如下定義。普通知識,即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包括基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勞作技能、基礎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此書封面上“常識”字,給很多人造成一種直覺:“‘常識’?我百度一下就知道了,還要花錢買嗎?”但是,我要說,不讀這本書,中國古代文化里的很多東西,我們永遠都不得知。

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成年人,一個自詡為生活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智能社會的成年人,在讀完王力先生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書后,內心如打翻的調味瓶,五味雜陳。咱在古人的常識面前,就是一個無知的孩子,一切都是那么新鮮、那么神奇、那么有趣。只能忽閃著雙眼,連連發(fā)出一聲聲的喟嘆!

在天文、歷法兩章中,看著二十八星宿那陌生而又怪異的名字,捧著厚厚的古代漢語詞典,像是在啃一個風干了五千年的燒餅,硌牙!但在堅持不懈的咀嚼中,一個被遺忘了的世界慢慢在心中復活,在宗法、禮俗、職官、科舉幾章里,為我們呈現(xiàn)了遠古的禮樂之邦,禮崩樂壞后的百家爭鳴,以及在儒道思想維系了兩千多年的皇權時代。隨著閱讀的深入,卻發(fā)現(xiàn)古代先祖在天文、歷法、地理、樂律上的常識,與我卻是猶如天書,除了對祖先的高山仰止,內心悄然升起一絲惴惴不安。自己作為一個年近不惑的中國人,對祖先的常識竟然只剩驚嘆和嘆服,不得不反思是什么模糊甚至抹掉了祖先們遺留下來的常識。

王力先生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書中,行文非常樸實平靜,不疾不徐的羅列著遙遠過去的點滴常識,但這種羅列,竟然有一種考古般的儀式感和莊嚴感,慢慢的清理著那層歷史的塵土,給我們證實著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存在過的璀璨,這璀璨的歷史之光,逼視著我們的眼神,拷問著我們的靈魂。讓口口聲聲號稱自己是那個偉大民族的后裔的我們,實在羞愧難當,除了方方正正的漢字字型以外,還有哪一點傳承證明今與古的的聯(lián)系?祖先生活的常識竟能以陌生的美感讓我驚訝;時光流轉的太快總是把后人的記憶匆匆填滿。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每一步都好象踩在前人的腳印上,俯身就能擷取昔日的生活片斷,看真切了,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不曾偏離片刻。

反觀當今大數(shù)據(jù)時代,信息之光讓我們一個個都淹沒在數(shù)據(jù)的海洋里,忘卻了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意蘊,就我而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與其說是求知,更像是一種“掃盲”,了解未知領域或不精通的領域,是一種自我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作為新時期的檢察人應該讀書多一點,發(fā)現(xiàn)多一點,懂得多一點,學有所用,學有所悟,然后將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發(fā)揚下去,這是一種責任,需要堅持。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十四

【直稱姓名】

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于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

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陸游號放翁,文天祥號文山,辛棄疾號稼軒,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楊萬里號誠齋,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關漢卿號已齋叟,吳承恩號射陽山人,方苞號望溪,吳趼人號我佛山人,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鶚號洪都百煉生。

【稱謚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

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鄙下?lián)“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lián)“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

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

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花嶺記》有“經(jīng)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jīng)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眲t是文天祥的官職?!杜c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爵名】

《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睹坊◣X記》“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读赐鳌贰皩幠夏舷拢顜浻Y歡寧南,致敬亭于幕府”,寧南是明末左良玉爵號寧南侯的省稱。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xiāng)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名將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大書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劉基封爵誠意伯,人們以誠意伯相稱。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十五

多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常識,有利于同學們的寫作,以下為您帶來中國古代文學常識匯總,歡迎瀏覽!

1、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學派化人物有:韓非子。

5、屈宋:指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宋玉。

6、揚馬:指西漢揚雄、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陳琳、劉楨、徐干、阮禹、應玚。

9、初唐四杰: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0、唐代詩人屬于邊塞詩派的有:王昌齡、岑參、高適、王之渙、李頎。

11、元白:指中。

唐詩。

人元稹和白居易。

12、三蘇:是蘇軾、蘇洵、蘇轍。

13、唐宋八大家: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軾、蘇洵、蘇轍。

14、宋代詞人中屬于豪放派的有:蘇軾、辛棄疾。

15、宋代詞人中屬于婉約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16、元代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7、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18、桐城派:清中葉最著名的一個。

散文。

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1、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

3、莊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國古代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5、茍子是戰(zhàn)國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韓非子是戰(zhàn)國末期法家思想員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壇的領袖,開風氣之先,影響一代詩風。

9、曹植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

10、陶淵明: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園生活為內容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

11、鮑照:是南朝劉宋時期成就最高的詩人,其樂府詩對唐代詩人有很大影響。

12、王維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繼屈原之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14、杜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15、岑參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主要代表。

17、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袖,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上的著名詩人。

19、歐陽修是北宋詩人革新運動的領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21、蘇拭是宋代文藝創(chuàng)作成就最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也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

23、陸游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25、關漢卿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

26、馬致遠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

27、王實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雜劇作家。

28、張養(yǎng)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謙是明代著名的詩人。

30、湯顯祖是明代成績最高的劇作家。

31、馮夢龍是明末通俗文學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詩文理論家。

33、李漁是清初杰出的戲劇理論家和創(chuàng)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國清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

35、梁啟超是最早高度評價和極為提倡小說創(chuàng)作的人。

36、黃遵憲是“詩界革命”的一面旗幟。

37、龔自珍是近代歷史開端之際得風氣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學家。

1、《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采自15個地區(qū)的詩,其中大多數(shù)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產(chǎn)生地王都附近的詩;“頌”有《周頌》、《魯頌》、《商頌》,是用于宗廟祭祀的詩?!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2、《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墩撜Z》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

3、《戰(zhàn)國策》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洲說各國或互相辯難的言論和行動?!稇?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雜史書,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散文總集。

4、《左傳》記敘了春秋時期250多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外交等方面的歷史事實。《左傳》是我國早期的編年體歷史著作,同時也是具有文學價值的散文名著。

5、《史記》記敘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同時它也是一部偉大的傳記文學作品。

6、《西廂記》寫書生張生與崔相國之女鶯鶯追求婚姻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故事。

7、《世說新語》記載了東漢末年至東晉年間許多貴族、名人的言談逸事?!妒勒f新語》是一體按內容分類的筆記小說集。

8、《三國演義》以蜀漢與曹魏的斗爭為主線,描寫了自漢末群雄逐鹿至西晉統(tǒng)一歷史進程。《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

9、《西游記》以孫悟空為中心,寫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黑暗勢力,要求戰(zhàn)勝自然、克服困難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xiàn)實?!段饔斡洝肥且徊可窆中≌f。

10、《紅樓夢》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籬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著重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

11、《聊齋志異》描寫歌頌愛情。抨擊科舉制度的-敗。揭露現(xiàn)實政治的-敗和政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熱情地歌頌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

12、《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寫南明王朝興亡的歷史,“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p>

13、《長生殿》一方面頌揚李、楊之間生死不渝的愛情,表達了作者的愛情理想;另一方面又譴責他們荒淫禍國,企圖達到“垂戒來世”的目的。

14、《牡丹亭》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離死合的愛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禮教的主題。

15、《樂府詩集》是唐五代以前樂府詩的總集。

16、《西廂記》是元雜劇,是我國古典雜曲國的不朽著作。

17、《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

18、《國語》是一部國別體史書。

19、《聊齋志異》是清初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文學成就最高的志怪傳奇文言小說。

20、《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最杰出的諷刺文學的代表作。

21、《紅樓夢》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讀后感篇十六

10.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圣和亞圣。

12.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4.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我國的魯迅。

15.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16.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品德辭令儀態(tài)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tǒng)稱三伏。夏至節(jié)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jié)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群為臣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師婆(巫婆)牙婆虔婆藥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農(nóng)。

五帝:黃帝顓瑣帝嚳堯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釋。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

23.三山五岳: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25.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chuàng)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jié)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jīng),述說戒律為律,闡發(fā)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28.三省六部:三?。褐袝?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zhí)行)。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29.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30.三吳:吳郡吳興會稽(丹陽)三國:魏蜀吳。

31.三秦:雍王(西)塞王(東)瞿王(陜西北)。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67367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