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yōu)夏日絕句讀后感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2 17:25:17
最優(yōu)夏日絕句讀后感范文(16篇)
時間:2023-11-02 17:25:17     小編:QJ墨客

閱讀后的感悟和思考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契合,是書籍啟發(fā)與讀者思考的結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有深度、有思考的讀后感呢?首先,要認真閱讀所選書籍,理解其內容和意義。在讀的過程中,可以做好筆記,記錄下自己對書中重要內容和亮點的理解和思考。讀后感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觀點,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寫法。其次,讀后感要有邏輯結構,要能夠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梢苑譃楹喴榻B書籍的主要內容,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感悟,以及總結歸納的部分。最后,讀后感要有個人的情感表達和情感共鳴,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與書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進行對比和聯(lián)系,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更深入地理解書中的意義和價值。以下是一些經典的讀后感范文,其中包括了對不同文學作品的評價和思考,希望可以給你帶來靈感。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一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盡管離現(xiàn)在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仍為我們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是聞名中外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shù)的詩人,像滿天星斗一樣。這些詩人所作的詩保存在全唐詩中。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是從側面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zhàn)爭;抒發(fā)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總之從自然現(xiàn)象、政治動態(tài)、勞動生活、社會風俗,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眼睛,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比如鋤禾就寫了勞動人民的辛苦,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詩句數(shù)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句數(shù)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guī)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呢!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呢!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發(fā),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tǒng),并且大大發(fā)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fā)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chuàng)造了風格特別優(yōu)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chuàng)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fā)展史上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典詩歌的音節(jié)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的律詩,由于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chuàng)造和發(fā)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以后還要漫漫品味這唐詩三百首。

今天上了文學院開設的第一節(jié)《中國古典文獻學》課程,原本認為艱澀的.課程,在吳浩軍教授的精心備課和個人實例講述下被上得妙趣橫生,學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對中國古典文獻及其保存、保護有了更為崇高的理解和體會。

課后,為完成考察作業(yè)而拜讀了葛兆光先生為《古詩文要籍敘錄》寫的再版序言。還未讀過的舍友問起來:“你讀完有沒有千思萬想洶涌出來的感覺?”我的回答是“沒有”,因為我的感受就是沉淀后的娓娓道來,而不再那般頂禮膜拜。

葛先生的這篇序言可一分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華書局重印舊著的事,十七八年后再版寫序,自然回想起了當年的種種艱辛。為了給導師金開誠先生編寫教材而接下撰寫《古代文學要籍介紹》(后定書名為《古詩文要籍敘錄》)的任務,當年還心高氣傲的葛兆光先生決心拋開講義,徹底推陳出新,這必然要面臨巨大的考驗。嚴寒酷暑、精力與時間的投入,除了這些都還烙印在葛先生的記憶中外,還有的,就是從故紙堆里發(fā)現(xiàn)資料的喜悅感。

第二部分,葛先生開始介紹《古詩文要籍敘錄》,其體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獻的成書、刊刻和流傳;二是考察內容的缺佚和真?zhèn)危蝗怯懻撨x本和注本的優(yōu)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書、對比???、注釋討論的過程中,收獲頗豐――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處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細讀的一部分――文獻學的意義。葛先生認為,他與導師金開誠先生的這次合作,是他后來做學問的基礎,有了這些打底夯實,才有了后來的巨大造詣。目錄學讓人迅速查找資料,??睂W使人發(fā)現(xiàn)新知,“小學”用以判斷學術,于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獻的意義。

讀過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后,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獻與文獻學,變得親切了許多。對我們個人來說,背負著巨大的民族責任去學習文獻學,雖是動力,卻也是束縛。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說的,對這一學問的學習,不像百米賽跑般激動人心,而更像馬拉松――后半程見功力,學習文獻學時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積累,也將是本錢。

意義,在于個人的追尋,而不在于他人的灌輸。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來說服自己,“為什么”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我們一定要做下去!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二

今天休息時,我從古詩集中讀到了一首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寫的《夏日絕句》這首詩。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被后人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風,委婉、細膩、清秀,大多數(shù)都是以北宋滅亡為界限,她的詩反映了當時戰(zhàn)亂帶來的災難,抒寫深沉的憂患情懷。這首詩金兵入侵中原,砸爛了宋王朝的瓊樓玉苑。后來趙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的丈夫為了保住生命不思平叛,臨陣脫逃了,后來李清照為國家和丈夫感到深深的.恥辱,就在路過烏江時,借著項羽的悲壯,創(chuàng)作了此詩來暗自諷刺國家和丈夫。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痹姷牡谝痪湟馑际牵寒斎嘶钪臅r候,就應該做人中的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的有價值,要做鬼中的英雄。第二句是:到現(xiàn)在,我們都還敬佩項羽的偉大壯舉,那種寧可對著烏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敵人,回江東保自己的生命的氣節(jié)。李清照用這種借古諷今的手法,用偉大的寧死不屈的豪杰項羽來諷刺自己丈夫和皇帝那貪生怕死,遇到危險只考慮自己,不顧他人的生命安危,自私的這種表現(xiàn)。

這首詩表達了李清照的愛國情懷,同時又諷刺了南宋統(tǒng)治者們屈辱偷生的這種行為。一個詞風委婉、細膩、清秀的女子能寫出這樣的與她風格完全相反的詩,可真是巾幗不讓須眉??!我們也要向李清照這樣的詩人學習,學習她的風骨和氣節(jié)!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三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同學們瑯瑯的讀詩書聲在走廊回蕩。這不是李清照寫的夏日絕句嗎?那激動的情懷啊。

當時,金兵滿山遍野,有點像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感覺。他們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王朝一片混亂,只好被迫南逃,從此有了南宋。

到后來,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不但不思平叛,還居然用繩子臨陣脫逃!一個大將軍居然逃跑!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無比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李清照詩性大作,創(chuàng)出此詩。同時也暗諷了南宋王朝和自己的丈夫。

這首詩是寫給李清照丈夫的,提醒他回去治理國家、軍隊的。這是一首懷古抒情詩。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的英雄豪杰的氣魄展現(xiàn)在眼前,讓人肅然起敬?!爸两袼柬椨穑豢线^江東?!焙髢删涓桧烅椨鸬谋瘔阎e,不茍且偷生的精神。在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xiàn)出的英雄氣概相當可貴?!安豢线^江東”精神,實因感慨時事,借史以抒寫滿腔愛國之情,以此來諷刺南宋王朝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言行。整首詩主次分明、起調高亢,鮮明而強烈地提出人生的價值取向,激起人的愛國情懷,是首極致的愛國佳作。

其實,當時宋代的岳飛也是和項羽一樣的英雄。他是聞名中外的抗金英雄,是個舍已為人的大英雄,最后竟被秦檜一個奸臣害死了!

在我們身邊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中的七十二烈士,也是名副其實的英雄,他們甘愿犧牲自我,為廣大人民群眾換來一個繁榮、昌盛的祖國!在祖國危難的時刻,他們有勇氣挺身而出,不懼犧牲自己生命,拯救了祖國,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翻開中華歷史篇章,從屈原、杜甫、陸游、李清照等愛國詩人,到岳飛,文天詳、林則徐愛國人事,到李大釗、劉胡蘭等更多革命英雄事跡,無不教育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做個有價值的人,要豎立堅定的愛國情懷,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肮?jié)義廉退,顛沛匪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四

當時,金兵滿山遍野,有點像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感覺。他們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王朝一片混亂,只好被迫南逃,從此有了南宋。

到后來,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不但不思平叛,還居然用繩子臨陣脫逃!一個大將軍居然逃跑!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無比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李清照詩性大作,創(chuàng)出此詩。同時也暗諷了南宋王朝和自己的丈夫。

這首詩是寫給李清照丈夫的,提醒他回去治理國家、軍隊的。這是一首懷古抒情詩。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的英雄豪杰的氣魄展現(xiàn)在眼前,讓人肅然起敬?!爸两袼柬椨?,不肯過江東?!焙髢删涓桧烅椨鸬谋瘔阎e,不茍且偷生的精神。在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xiàn)出的英雄氣概相當可貴。“不肯過江東”精神,實因感慨時事,借史以抒寫滿腔愛國之情,以此來諷刺南宋王朝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言行。整首詩主次分明、起調高亢,鮮明而強烈地提出人生的價值取向,激起人的愛國情懷,是首極致的愛國佳作。

其實,當時宋代的岳飛也是和項羽一樣的英雄。他是聞名中外的抗金英雄,是個舍已為人的大英雄,最后竟被秦檜一個奸臣害死了!

在我們身邊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中的七十二烈士,也是名副其實的英雄,他們甘愿犧牲自我,為廣大人民群眾換來一個繁榮、昌盛的祖國!在祖國危難的時刻,他們有勇氣挺身而出,不懼犧牲自己生命,拯救了祖國,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翻開中華歷史篇章,從屈原、杜甫、陸游、李清照等愛國詩人,到岳飛,文天詳、林則徐愛國人事,到李大釗、等更多革命英雄事跡,無不教育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做個有價值的人,要豎立堅定的愛國情懷,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肮?jié)義廉退,顛沛匪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墨香悠悠)。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五

南宋女詩人李照清博學多才、智慧過人,著作了許多古詩詞?!断娜战^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我就感觸甚多。

每當讀起“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東”的詩句時,我就會懷念起*千千萬萬個*英雄:黃繼光、董存瑞、王進喜、狼牙山五壯士等等。他們有的為了*的利益而犧牲,有的為了祖國的'興旺而犧牲,但他們都是我們永遠忘不掉、永遠銘記在心的*英雄。因為*英雄的這種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詩里說的一樣: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做一個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壯烈,有價值,要做一個鬼中英雄。到現(xiàn)在,還敬佩項羽的偉大壯舉,寧可要對著烏*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敵人,不肯回*東茍且偷生。這是一首頌詠歷史時候的詩。詩中懷念、贊美了歷史上的英雄項羽,稱頌他作為英雄生,也作為英雄死,寧可壯烈犧牲,也不茍且偷生的英雄氣概。詩中前兩句為佳句,壯志豪情,廣為傳誦。

這首詩也借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協(xié)的*求榮行為。也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我們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詩人們學習,愛國愛*。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六

讀著讀著,我眼前漸漸浮現(xiàn)出她——李清照的形象:遙望皎潔的明月,忍不住心中對項羽的思念。然而她只是一介女流之輩,在古代這么充滿封建、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卻能有如此大的作為,心中有如此深的愛國情。

她凝視著茫茫月夜,讓自己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讓顛沛流離、境遇孤苦的后期生活的點點滴滴,化成一篇篇瑰瑋的文字,流傳千古。

或許,我們只能從她韻味聲長的詞中讀懂她的感情,讀懂她那顆滾燙的愛國心,讀懂她那種不怕困難、頂天立地的精神。

李清照,她是悠閑而又憂傷的,早期的生活也算是平靜幸福的,但南渡以后,金兵入侵,生活凄涼貧苦,但她心中那份遠大的報負從未改變,是古代罕見的偉大女詞人,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F(xiàn)在,男女平等,有很多堅強的女人。但我最欽佩的是她。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

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瞧!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

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再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應該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經死了,也應該成為鬼中的英雄!

多么鏗鏘有力的詩句呀!這讓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些為國家犧牲的英雄。邱少云、戚繼光等人為了國家的昌盛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戰(zhàn),他們都不是貪生怕死之人,為了人民的利益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炙熱的鮮血演繹出無數(shù)壯麗的詩篇。

他們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寧可死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他們的豪情、大義凜然已經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是我心中的一座座豐碑,但他們都是堂堂七尺男兒,而李清照卻是一個女子,一個生長在封建社會的女子,她對生與死的看法,讓我一個生長在現(xiàn)代社會的小女孩感到了震驚,從而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她將永遠留在我心中,生根發(fā)芽,我將永遠為她驕傲。

作為當代的小學生,我現(xiàn)在只有刻苦學習,學好本領,將來長大以后才能繼承先烈們努力開辟的光輝道路,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用自己滿腔的熱血來好好熱愛祖國,發(fā)揚祖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成為一位合格的中國人,讓祖國這條東方巨龍永遠騰飛在世界的東方。

《夏日絕句》中的李清照是一個高潔、慷慨的靈魂,她激勵著我成為一個女中豪杰,在屬于自己的“藍天”上涂抹一道亮麗的色彩。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七

南宋女詩人李照清博學多才、智慧過人,著作了許多古詩詞。《夏日絕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我就感觸甚多。

每當讀起“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時,我就會懷念起中國千千萬萬個人民英雄:黃繼光、董存瑞、王進喜、狼牙山五壯士等等。他們有的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有的為了祖國的興旺而犧牲,但他們都是我們永遠忘不掉、永遠銘記在心的革命英雄。因為人民英雄的這種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詩里說的一樣: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做一個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壯烈,有價值,要做一個鬼中英雄。到現(xiàn)在,還敬佩項羽的偉大壯舉,寧可要對著烏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敵人,不肯回江東茍且偷生。這是一首頌詠歷史時候的詩。詩中懷念、贊美了歷史上的英雄項羽,稱頌他作為英雄生,也作為英雄死,寧可壯烈犧牲,也不茍且偷生的英雄氣概。詩中前兩句為佳句,壯志豪情,廣為傳誦。

這首詩也借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協(xié)的賣國求榮行為。也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我們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詩人們學習,愛國愛人民。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八

南宋女詩人李照清博學多才、智慧過人,著作了許多古詩詞?!断娜战^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我就感觸甚多。

每當讀起“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時,我就會懷念起千千萬萬個英雄:黃繼光、董存瑞、王進喜、狼牙山五壯士等等。他們有的為了我們的利益而犧牲,有的為了祖國的興旺而犧牲,但他們都是我們永遠忘不掉、永遠銘記在心的英雄。因為英雄的這種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詩里說的一樣: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做一個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壯烈,有價值,要做一個鬼中英雄。到現(xiàn)在,還敬佩項羽的偉大壯舉,寧可要對著烏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敵人,不肯回江東茍且偷生。這是一首頌詠歷史時候的詩。詩中懷念、贊美了歷史上的英雄項羽,稱頌他作為英雄生,也作為英雄死,寧可壯烈犧牲,也不茍且偷生的`英雄氣概。詩中前兩句為佳句,壯志豪情,廣為傳誦。

這首詩也借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協(xié)的不脛行為。也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我們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詩人們學習愛國的思想。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九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讀完《絕句》這首詩讓我聯(lián)想到春天來了小河睡了一冬醒過來了。河岸上紅艷艷的桃花開了柳樹也發(fā)了綠芽一排排的垂柳在風中搖曳著長長的柳條垂向水面像一個個披著長發(fā)的姑娘一片紅霞綠云嫩草長滿山坡野花也開了似乎在和那滿樹的桃花爭艷一陣陣春風送來了花草的芳香。小河歡樂地唱起來了歌唱春天的到來贊美春姑娘描繪的風景畫。山崖上半空中燕子在銜著濕泥忙筑巢得意地飛翔著山坡上的桃樹杏樹梨樹的花兒你謝了我開我開了他放開個沒完美麗的鴛鴦還在沙灘上曬太陽呢。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他描寫春天美好動人的景色詩意優(yōu)美格調清新自然流暢。他是認真觀察才寫出這么美的詩來的我要向他學習。

我喜歡春天我喜歡這首詩。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古詩中重點字的意思和在詩中的含義。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3、通過熟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詩文,結合具體語境展開想象,從而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寧死不屈的品質,感悟其強烈的愛國熱情。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悟詩人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收集愛國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咀嚼詩句——溫情。

1、(投影出示)《靜夜思》。

學生齊讀。

2、提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生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4、過渡:“詩中寓情,情中育詩”,我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種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愁,觸摸到了那細膩的情感。那再讓我們來感受一種濃烈的情感。

(設計意圖:“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為突破口,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庫,讓他們在感受詩人情思的同時,激起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明白古詩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二、初讀尋疑——釀情。

2、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歸納并出示。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4、詩人為什么會懷念項羽?這和她所要表達的感情有什么聯(lián)系?

5、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出示詩人和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積累在學語文的過程中是比較重要的,新課標中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三、細讀品味——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品讀3、4句。

a.提問:從哪兩句詩看出詩人懷念項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齊讀。

b.引導:那從哪一個字可以看出詩人對項羽深深的懷念?

重點理解“思”字后,指名讀。

c.點撥:詩人為什么如此懷念他?誰能向我們介紹一下項羽這個人物?

學生回答。

引述: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這種寧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詩人深深地懷念呢?孩子們,讓我們把詩人這種深深的懷念之情讀出來吧?。R讀)情感再濃烈一點(齊讀)。

d.冥想:(播放音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進行引述)。

點撥:此時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孩子們,請用你的聲音表現(xiàn)出對項羽這個英雄人物的懷念之情,請你聲情并茂地傳遞對他的崇敬。

引讀: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a.生齊讀出示:生當作人杰,死亦當鬼雄。

b.提問:“人杰”、“鬼雄”你是怎樣理解的?

談談你這兩句詩的理解。

c.指導朗讀:一個內斂、含蓄的女詩人卻有如此寬廣的胸襟,人們怎么不為之動容呢?所有的女生讓我們站起來,把這種氣魄讀出來。(女生讀)你們的決心老師感受到了。來,男生們,拿出你們的男兒氣概。(男生讀)面對浩瀚的江水我們一起來吧?。◣熒R讀)。

指名讀,并請學生相互評價。引導“亦”應重讀。

e.點撥:孩子們,我們的女詩人此時此刻想表達出一種什么情感?

(生答)。

這份寧死不屈的愛國熱情真是蕩氣回腸呀!讓我們再次感受這份濃烈的情?。R讀全詩)。

(設計意圖:以誦讀體味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注重在誦讀中涵泳、意會、體味。創(chuàng)設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轉化成豐富的形象,讓豐富的形象又生發(fā)出更為多彩的畫面,這樣靜態(tài)的閱讀中注入了動態(tài)的生成,使隱含的意境逐漸顯現(xiàn)。讓學生憑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時空,感受詩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釋情。

1、講述:在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文人過客如李清照一樣抒發(fā)著自己的愛國熱情,讓我們走近他們去感受那份摯熱的情感吧!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愛國詩篇,并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2、提問:那這一首首愛國詩篇,這一顆顆赤誠的心與你有什么關系呢?(生答)。

3、總結:是呀!愛國熱情是不會受空間限制,也不會隨時間而減少的。我們欣賞古人,我們佩服古人,我們會把他們傳承下來的愛國熱情繼續(xù)加溫,讓崛起的中國更加強大。

(設計意圖:教師除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還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獨特感受,引導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再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學生的骨血,為他們的生命著上民族的底色。)。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古詩的精練,喜歡讀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感受項羽寧死不屈的品質和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小小古詩朗誦家(背誦古詩,揭示課題)。

1、背誦自身知道的古詩,爭當小小古詩朗誦家.

2、揭示課題,簡介詩人。

二、合作學習,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我會讀。

(1)同學自由讀。

(2)同桌讀,你讀我認真聽,注意糾正字音。

(3)請生讀,其余同學評一評,教師相機指導。

(4)聽示范朗讀。

2、我會認。

(1)自瀆古詩、勾畫生字、并讀一讀。

(2)考考同桌。

(3)匯報學習情況,游戲:讓美麗的星星出來吧。

3、我想問。

同學自由質疑,感知古詩。

三、讀中感悟。

1、同學自瀆古詩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交流。

四、深情朗讀,深入體會。

1、聽課件朗讀。

2、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讀這首古詩,看誰讀得。

3、配樂朗讀,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4、多種形式賽讀,讀出感情。

5、配樂齊讀。

五、熟讀成誦。

六、拓展。

1、把這首詩有感情的背誦給家長聽。

2、把這首詩的意思講給同學聽。

七、板書。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十二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思:懷念。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江東:指長江下游一帶。

[譯詩、詩意]。

活著的時候應當作人中的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思憶項羽,

他在慘遭失敗之時,寧可自殺也不愿逃回江東。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

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

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中華文學歷史煙波浩瀚,文壇名匠如銀河沙數(shù),燦若星斗,不勝俯拾,個個文才逼人、才華奪目。其作品任憑后人深品或淺酌,每每韻味渾綿,悠然余香,令人酣醉,使人流連。拍案叫絕之處感慨古人修養(yǎng)之深邃、造詣之高遠、品德之厚重,顯現(xiàn)的文學藝術之魅縈索不去,賞心奪魄。這也許就是當代古典文學愛好者癡愛于斯、情迷于斯的原由所在。

在繁星璀璨之中,因個人的主觀本真性情、客觀后天熏陶、外因環(huán)境鑄造,人們在色彩紛呈或星光閃爍之時,都會沿自我價值取向索引,鐘情其中的某一種文風或偏愛某種流派特色。

在眾多的古典詩詞名家之中,我所情有獨鐘之人,首推李清照。對于八大家之類的作品,只是欣賞而不鐘情。李清照以其自然細膩的文筆、婉約優(yōu)美的文風、清新精巧的砌詞,在辭賦之壇一枝獨秀。輕下筆,將女性脈脈似水點染到極盡之境,濃蘸墨,將女性的纖纖柔弱刻畫到極至淋漓。柔潤,潤到稱絕,凄美,美到無比。

然而,之所以鐘情于她的原由,不是她的柔可憐惜。在漫天繁星一般的詩河詞海中徜徉之時,當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絕句觸眼際、入腦海的瞬間,那種電光火石般的思維碰撞之強烈,是相當震撼的。

李清照和著她的絕句,仿佛手捧著一種精神境界,溯時空長河,坦然從容地微笑著向我走來。她的光芒令其他星光黯然平淡,令其他光彩默然失色。她也許不是風華絕代之佳人,不是巧奪天工之才女,但在我心目中的所占一席地之高之穩(wěn),是其他任何才華風流的才子名匠所難以比擬的。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吧斪魅私?,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

“當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w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huán)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xiàn)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迸~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jié),痛恨宋朝當權者茍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

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jié),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屈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絕句,不是只因其藝術的功力,不是只因文字的機巧,當浩然正氣貫于心胸與文學才華渾然一處時,下筆之處,天地驚鬼神泣之力,是緣于她的精神凝聚,氣節(jié)支撐。

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有人曾這樣的點評項羽,“項羽拔山蓋世之雄,喑嗚叱咤,千人皆廢,為什么身死東城,為天下人笑?他的失敗原因‘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兩句話包括盡了。當其敗北之時,如果渡過烏江,卷土重來,尚不知鹿死誰手。而項羽向天長嘆:‘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我而王,我何面見之?縱不言,籍獨無愧于心?’英雄一世卻沒能戰(zhàn)勝自己的自尊心!放棄了一線生機?!?/p>

從作者的切入角度和某個層面上說,我不反對這樣的評說,但那只是就其切入角度的層面而言。縱觀歷史長河之內,英雄無數(shù)風流無盡,項羽的慷慨赴死報江東父兄,從容舍身慰男兒之身,如此氣節(jié),在他英雄之軀訇然倒地之時,騰空而起,凌云直上,流傳千里,摧人至今。寧可無愧而死,不肯慚愧而生,這是項羽之生命換來的抉擇之筆,書寫著一種忠貞:忠貞于英雄之名,忠貞于大丈夫之氣。

聯(lián)想到“霸王之別姬”可見其人文渲染和人格的魅力所至,造就出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慷慨氣節(jié)、悲壯正氣。

李清照本女兒之身。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一個坎坷漂泊的女子,一個滄桑憔悴的女子。筆墨所抒人杰之“杰”,高出眾人幾層之上;鬼雄之“雄”,豪踞鬼神遍及之處。一個“思”字,標示她的思想所向、志向所指,何等的無畏生死之氣。

此一絕句在她溫香縈繞、弱吟嬌嘆的文字中,異筆突運,異軍突起,這是她另一種的底蘊顯露,是她別一種的氣質光彩,是亡國之悲忿、愛國之強烈、命運之不屈的錚錚風骨和鏗鏘見證。

星光燦爛的古典文學長河,群星璀璨無比,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一路走過之處,給后人留下的斑斕印記。無法計數(shù)的才子佳人以其流光溢彩的才華,在文學史上取得了濃墨重筆書寫自己名字的資格。

但無論青天白日之下,還是明月當空之時,打開詩詞集錦,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絕句,其浩然正氣,傲然風骨,總會使人肅然起敬,凝神起思,思而鐘情!

何謂做人風骨,何謂做人氣節(jié),從李清照這位以婉約凄美而嬌峙文壇的女子身上,我們可以找到最為精準的答案吧!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十三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一首雄渾宏闊的詠史詩,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言志詩。

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趙明誠罷守江寧,李清照與丈夫具舟去蕪湖。沿江而上時經過和縣烏江(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處)。該詩可能作于此時。李清照在這首詩中,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楚霸漢之爭中最后以失敗而結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項羽,表示了欽佩和推崇。這首五絕,通過歌頌一位失敗了的英雄——項羽,表現(xiàn)了詩人崇尚氣節(jié)的精神風貌。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茍且偷安,也是一個有力的諷刺。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xié)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十四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為了讓同學更好地認識李清照,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有關李清照《夏日絕句》的讀后感文章,歡迎品讀!夏日絕句讀后感1

南宋女詩人李照清博學多才、智慧過人,著作了許多古詩詞?!断娜战^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我就感觸甚多。

每當讀起“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時,我就會懷念起中國千千萬萬個人民英雄:黃繼光、董存瑞、王進喜、狼牙山五壯士等等。他們有的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有的為了祖國的興旺而犧牲,但他們都是我們永遠忘不掉、永遠銘記在心的革命英雄。因為人民英雄的這種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詩里說的一樣: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做一個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壯烈,有價值,要做一個鬼中英雄。到現(xiàn)在,還敬佩項羽的偉大壯舉,寧可要對著烏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敵人,不肯回江東茍且偷生。這是一首頌詠歷史時候的詩。詩中懷念、贊美了歷史上的英雄項羽,稱頌他作為英雄生,也作為英雄死,寧可壯烈牲,也不茍且偷生的英雄氣概。詩中前兩句為佳句,壯志豪情,廣為傳誦。

這首詩也借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協(xié)的賣國求榮行為。也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我們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詩人們學習,愛國愛人民。

夏日絕句讀后感2

《夏日絕句》這首詩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痹姷拈_頭兩句破空而起,勢如千鈞,先聲奪人地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杰的氣魄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肅然起敬。這兩句詩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因其崇高的境界與非凡的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后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點出其原因所在。項羽最壯烈的舉動當屬因“無顏見江東父老”,放棄暫避江東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殺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xiàn)出來的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在宋廷南渡時尤顯可貴。詩人盛贊“不肯過江東”的精神,實因感慨時事,借史實來抒寫滿腔愛國熱情。“至今”兩字從時間與空間上將古與今、歷史與現(xiàn)實巧妙地勾聯(lián)起來,透發(fā)出借懷古以諷今的深刻用意。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借項羽的壯舉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正氣凜然。

夏日絕句讀后感3

古代是一本多姿多彩的文化書,每頁記錄著不同的文化,翻開唐詩這一頁,瀏覽一下,你的心情跟著那詩中欣喜若狂的快樂而轉變,跟著那詩中怒發(fā)沖冠的悲憤而轉動……讀著這些,你會被深深地感動,沉沉地入迷。

我讀過不少古詩,領略過那些詩人不同的感情。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最能感動我的,還是——《夏日絕句》這首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朝的女詞人李清照,她,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之一。這首詩中,先寫了那些貪生怕死、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tǒng)治者,后寫項羽失敗于劉邦,不肯忍辱偷生,最后自刎。在這首詩中,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那種慷慨、英雄無畏的精神。其中用了一個“思”字,直接抒發(fā)胸懷,寫出了那些英雄對死的看待?!吧斪魅私埽酪酁楣硇邸?。又是一個多么鏗鏘的句子。古今中外,有多少的英雄豪杰,為國家的統(tǒng)一,民族的存在,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慷慨就義!但是,不管他們生也罷,死也罷,他們永遠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的光輝形象,永遠留在我們的腦子里,誓不抹滅。不!單留在我們腦里還遠遠不夠,我們得讓這些英雄世代流傳,用他們來激勵世人該怎么做。

這首詩不但表達了古今中外英雄氣概,也寫出了她愛國、為人、救國的宣言,她的氣概凜然可敬。也正是這凜然可敬的氣概,讓我驚嘆,讓我感動,讓我震撼,她堂堂一個女子,竟作出如此蕩氣回腸詩,難道不是所說的“巾幗不讓須眉”?是呀,別感嘆自己渺小,你依然可以像她及她寫的詩中的英雄一樣閃著耀眼的光芒。所以,我們要好好讀書,你現(xiàn)在的努力就說明你愛你自己的祖國,你現(xiàn)在的努力就是你將來建設更美好的祖國的未來的基礎。

同學們,這首詩如此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每次一看到、一聽到、一讀到、一想到。就會禁不住打顫,禁不住在心里生根發(fā)芽。相信我,它也能發(fā)出無窮的魅力,也會讓你成為我一樣深深地陶醉、感動在其中。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十五

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借項羽的'壯舉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這首詩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夏日絕句讀后感篇十六

從古到今,中華上下五千年,許多人觸景生情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流傳千古。

在這些詩中,我最喜歡的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有《漱玉集》。她擅長書畫,精通音侓。雖存詩不多但詠史抒懷,卻充滿慷慨悲憤之情。

生當做人杰觀后感大全,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借古諷今,接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協(xié)的行徑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愛國情懷。詩人抒寫了對人生應有的.態(tài)度,顯示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光明磊落的情懷。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項羽為列,有力的地諷刺了只顧套命茍且偷生的南宋君臣。這首詩語言質樸,氣概豪壯,諷刺尖銳。

活著應該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鬼中英雄!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82625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