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3 06:26:07
最熱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大全(16篇)
時間:2023-11-03 06:26:07     小編:GZ才子

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使得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但也帶來了信息泛濫和碎片化的問題。寫一篇完美的總結(jié),我們也可以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和方法,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名人名言,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伎己蛦l(fā)。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一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01、學習其養(yǎng)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yǎng)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正是由于他對養(yǎng)生之道的重視,才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zhàn)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0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0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zhèn)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p>

04、學習其為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xiàn)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鞍翚饧乳L,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二

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半年,終于看完了這本長篇。讀這本人物傳記類型的歷史小說,收獲頗多。人物傳記總是讓人從他人的人生中看到世事之多變無常,也如一面鏡子可照見自己的人生。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平太平天國之亂,后又在官場中抉擇,保身立命,不越藩籬一步。倡洋務,辦書局,雖一介書生卻戎馬半生,官至兩江總督。

他善于自省,即使是垂垂老矣之時,寫日記的習慣也是只要拿得起筆就仍堅持。他在反省時曾寫下這樣的一段話:

“靜中細思,古今億百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shù)十寒暑,僅須臾耳,當思一搏。大地數(shù)萬里,不可紀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夜僅一榻耳,當思珍惜。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一毛耳,當思多覽。事變?nèi)f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過太倉之粒耳,當思奮爭。然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p>

他善于識人用人。他自認在帶兵打仗方面,既無才能又無經(jīng)驗,所以不斷告誡自己讓手下將才充分施展其才,并不斷發(fā)現(xiàn)、物色人才。籌建水師時,啟用落魄書生彭玉麟,此人德才兼?zhèn)?,為平長毛之亂立下不朽功勛。左宗棠在曾國藩遲暮時與之冰釋前嫌,寫道:“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毋負平生。”

曾國藩在靖港慘敗時也曾想過輕生,在家國與個人之間也曾進退兩難,在風云詭譎的封建王朝末世之下仍心憂于救亡圖存,在每一次困厄時都憑著自己堅守的“道”堅持下來。

即使合上書頁,曾國藩的一生仿佛仍歷歷在目,精彩而又跌宕。雖說我還是讀得不夠精,但仍然學到了很多處世之道。也許當再經(jīng)歷一些世事以后會更有感觸吧。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三

讀過這本書后,讓我認識到一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的正面價值,儒家文化的包容性、儒家文化的彈性、儒家文化的活力。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xiàn)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蟆?/p>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墒堑劝〉龋褪遣灰娝X,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一個資質(zhì)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動下,可以達到什么樣的高度。

我不期望我能做多大的官,賺多少薪水。但我將好好學習曾先生的長處,努力為社會、為企業(yè)、為家庭做出更多的貢獻。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四

雖是囫圇吞棗式讀完第一次,卻也是獲益良多。以前了解甚少,讀完卻被曾文正公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無論從學識、人品、性格還是格局,都深深被折服。感觸最深之處有五:一是其立志做圣人之后,幾十年如一日的自省自律;二是對于左宗棠,真正做到了相忘于江湖,相比于左,足現(xiàn)其胸懷;三是對于大局的思考以及當前形勢的預判及把握,足見其格局;四是其開放的心態(tài)以及對知識的學以致用;五是其與家人及朋友的聯(lián)系,書信的往來,也讓我佩服。

喜歡讀人物傳記,正是喜歡從別人的人生閱歷,去提取豐富自己的人生。這本書讀完已經(jīng)深深地被曾文正公所折服,這是值得多翻閱的一本書。不過讀來可以覺察,作者寫作中的個人感情色彩還是很濃的。

最后,也發(fā)現(xiàn)了歷史的了解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維度切入,正如這之前對于太平天國的了解就知之甚少,只有歷史書上學到的`,只知道被鎮(zhèn)壓而失敗,所帶的感情色彩都是偏向太平天國一方。而從本書所處的角度,卻讓我認識到不同的另一方,也是讀本書最大的一收獲。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五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xiàn)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的教育理論,直至今日仍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作為新世紀的復合型教師,我相信只要付出我們的哪里,必定會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造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寧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六

前段時間在好友的推薦下,利用每天早上坐地鐵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的終于把曾國藩家書看完了,感觸頗多,他之所以這么有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時常反思自己的`過錯,勸誡他人,在讀書的過程中,感覺就是面對面在和曾老對話,從他的日記中也可以看出其實曾老也是一位很普通的人而已,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的家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

曾國藩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究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繼成為“孔子、孟子、朱熹”之后的又一儒學大師。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寫日記了,曾老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人無完人,他年輕時也犯過很多的過錯,但是他懂得每日反思自己的的得失,他取得了在別人看來很大的成就,在做人做事方面,卻依然低調(diào)謙虛,才有這樣的成就,我有個同事他對我的影響也是很大,堅持寫了好幾年的日記,這是一個好的習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呢,從開始寫日記開始,已經(jīng)寫了幾個月了,現(xiàn)在回頭看看當時的自己做的事情有時候還挺好笑的。

也有很多不對的地方,這也是一種成長,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呀,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堅持持續(xù)輸出和反思下去。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七

曾國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不知道反復誦讀了多少遍,還在繼續(xù)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進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兒好處??墒?,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還讀什么書?”然后將那篇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蹦琴\的'記憶力很好,聽過幾遍文章就能背下來,而且也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后,還要背一遍書,再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jīng)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雖有天賦卻沒有勤奮,還是落了個不知所終。

故事中,曾國藩并不聰明,但他留名千古;賊記憶力雖好,卻做著雞鳴狗盜的勾當。看來,沒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八

從書店買回這本書時,我草草瀏覽了一下目錄和內(nèi)容,發(fā)現(xiàn)本書全是古文,記載的全是曾國藩與其父母、兄弟、祖父之間的書信往來,我一面感嘆這本書將會很難讀一面也在欣喜,看完這本書我應該就能學會寫信了吧。

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很少寫信了,一方面是沒有時間,現(xiàn)代化的快節(jié)奏之下,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寫信;另一方面是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不會寫信了,通信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手機微信廣泛普及,人們習慣了新式的網(wǎng)絡用語,如何提筆,如何寫信早已拋擲腦后。此時,這樣一本晚清名臣的家書則剛好可以把我們帶回那個書信年代,讓我們感受古人的真摯情誼與厚重的書信文化。

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作者人生閱歷、個人情感的結(jié)晶。而對于散文、自傳、家書、詩集類文學作品更是如此,它們更真實、更直接的貼近作者的個人生活和思想情感??匆粋€人的文章如何,便可推敲這個人的生活習性、人格品行如何。在書的扉頁,除了曾國藩的人物生平之外,還赫然寫著——“千古第一完人”。嚴于律己,勤于治學,忠君愛國,恪守孝悌……曾國藩一生追求圣賢之道,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儒學禮義。他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常常講述自己的言行志向,督促自己也勉勵弟弟們用功讀書,“弟弟們在家,不知每天怎么用功?我自從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然懶惰如故,但是每天用楷書寫日記,每天讀十頁史書,每天記一條茶余偶談,這三件事沒有一天間斷過。弟弟們每人自己立下功課,一定要每天不間斷,就算是行船,走路,都要帶在身邊?!痹鴩J為,人不讀書就算了,如果自稱讀書人,就一定要不斷學習。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都是分內(nèi)的事。

在曾國藩的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何為長兄如父。在收錄的家書中,曾國藩寫給弟弟們的家書最多。書法作文之道、讀書學習之法、修身立德之方,曾國藩在家書中事無巨細,一一道來,對弟弟們諄諄教導,寄予厚望。他告訴弟弟們行事要光明磊落,不取不義之財,“如果不是合乎道義得到的,就不要輕易接受。要做好人,第一要緊的就是在此處下手?!薄K銊畹艿軅儗W⒅螌W,“追求學業(yè)之精,別無他法,只有專注而已。諸位弟弟們要在學業(yè)上努力保持專注。”他還時常自責,擔心自己做兄長的不夠負責,教導不當,“我受了父親的教誨,卻不能教導弟弟們功成名就,這是我深深慚愧的地方。他人與我結(jié)交,多有從我這兒受益的,唯獨我自己的弟弟不能受益,這又是我深深悔恨的地方?!?/p>

個人際遇通常與國家、社會的大環(huán)境大背景緊密相連,從道光二十一年到同治十年,三十余年間,數(shù)百封家信,不僅傳達了曾國藩對家人的深深掛念,也投影出晚清動蕩的歷史下曾國藩仕途的沉浮軌跡。道光二十年間,雖然鴉片戰(zhàn)爭摧毀了國門清王朝逐漸動蕩,但曾國藩初入仕途只是小小的內(nèi)閣學士,只能一心治于學,在書信中也十分重視弟弟們的讀書教育;咸豐年間,太平軍起義暴亂,曾國藩任團練創(chuàng)建湘軍,奉命鎮(zhèn)壓太平軍,國家動亂,家書漸少,書信中也多為軍事策略和軍中形勢的探討;同治九年,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但清王朝早已腐朽落后,曾國藩試圖整改也有心無力,在書信中有難言的悲哀。

閱讀曾國藩的家書就像是細品一杯清茶,淡淡的寧靜的,有回甘。這是一份寄托著深沉思念與情懷的家書,亦是一份包含人生智慧的經(jīng)典。還沒看完全書,但我覺得我已經(jīng)收獲了超越寫信的更多的東西。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曾國藩家書》,但是當中許多曾國藩本人的主張,我都并不覺得陌生,反而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因為這些思想都是我爸爸從小到大一直在我耳邊念叨的。我在學習上碰上了什么難題、我在生活中遭遇了怎樣的困境,我爸開導我的方法跟曾國藩開導他的弟弟或是孩子們幾乎是大同小異。所以在閱讀的同時,我就不自覺地將曾國藩的一些主張同自己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相結(jié)合,從而產(chǎn)生了一些感悟。這些感悟主要從兩個方面出發(fā),一是自我的充實,二是自我對他人的充實。

自我的充實,這一方面我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理解。首先即是對知識直接的汲取,閱讀、實踐,我們獲得知識的方法各異,但不同的方法都指向同一個終點,即自我的不斷完善。但是我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把“終點”定得較近。認真復習是為了期末取得高分,取得高分是為了綜測成績能夠名列前茅,優(yōu)秀的成績又服務于獎學金的評定和保研名額的爭取。每個學期的期末階段,大家都會變得焦慮,我也不例外。有時候我會想,這種焦慮的源頭是什么呢。我們把期末成績看得太重,但是它并不是衡量我們對知識汲取程度的唯一標準,我們因為綜測費心費腦,但參加某一活動是為了開闊見識提高能力,而不是是為了綜測的一兩分。我會用這種想法來安慰自己,告訴自己要看向事物的“終點”,但是過一會兒又會變得更為焦慮。如何減輕這種焦慮呢,曾國藩的一個主張或許會有幫助。在他看來,學習的過程比學習的結(jié)果更為重要,多次考取秀才未中,他并不氣餒,因為他認為他在備考的過程中盡心盡力了,也學到了許多知識,這就足夠了。結(jié)果是由上天注定的,但是我們可以在過程中更為精進,更加勤勉。即便結(jié)果不盡人意,我們在這過程中也不至于一無所獲。

其次就是如何更好地汲取知識。我還記得,在高三的時候,因為學習任務繁重,班上的衛(wèi)生和公共區(qū)的衛(wèi)生都特別糟糕。年級的督導老師譚老師提醒了很多次,但是我們班還是沒有改善。又一次不合格后,一個大課間,譚老師直接進了我們班,開始訓斥我們。他說,學習是非常重要,但它并不是唯一。學習并不是我們逃避衛(wèi)生、逃避勞動的借口。我們在做衛(wèi)生時的表現(xiàn)會直接https:///反映到我們的學習情況上。比如說,做衛(wèi)生敷衍了事的人,它必定是沉不下心來學習的;不注意細節(jié)角落的同學,在考場上肯定會吃粗心的虧。曾國藩的思想與譚老師的這一番話也有不謀而合之處,曾國藩他十分注重細節(jié),每天堅持靜坐、勞動、反思,不會認為這些事情浪費時間,反而認為它們能夠促進我們更好地學習思考。如何更好地汲取知識,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的本身就是對知識進行不斷地吸取。課本知識、專業(yè)知識,這些都不是學習的唯一,我們學習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我們的專業(yè)能力,高分通過期末考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看了解了多少專業(yè)知識,更要看自己是否提升了能把專業(yè)知識轉(zhuǎn)為實踐的能力、自己的學習習慣(比如說拖延癥、丟三落四的毛病)是否有了改善,自己對專業(yè)的認知是否有了更深的覺悟。中考、高考、考研,這些只是人生的一個節(jié)點,節(jié)點并不會決定終點。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都要找到真正的終點,把目光放長遠,這是避免焦慮的一大良劑。

自我對他人的充實,即為人處世之道。在我小的時候,我爸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人用心吃得虧,做事用腦罷得蠻。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一舉一動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與社會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所以在決定我們的行為之前,我們必須考慮自身的做法會對他人、對社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曾國藩為一代文臣,卻組建了一支剽悍的湘軍。這與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曾國藩待人真誠熱情,愿意與他人同!甘共苦,在利益關(guān)系上處理謹慎,甘愿吃虧。他認為占別人的小便宜,日后肯定需要耗費更大的代價來歸還,所以在他弟弟收取他人錢物時,他進行了勸阻教育。我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在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內(nèi)卷”日益橫行的時代,更多人會選擇錙銖必較,分秒必究。這種計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雙方所要共同承擔的,與其這般苛刻不饒人,不如吃點虧,以小失換大得。

當然,《曾國藩家書》所反映的道理并不只是以上幾點,只是相對于其他來說,這幾方面對我有較大的觸動。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滄海桑田只是片刻之時。但是真理不會隨著時代的洪流而消散,在當下的社會,我們?nèi)詰獙υ鴩乃枷胗懈畹乃伎肌?/p>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guān)懷、關(guān)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吹墓P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lián)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就應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透過電話、信息、微信、網(wǎng)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shù)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xiàn)代人能夠說已經(jīng)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xiàn)。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guān)心和關(guān)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透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看曾公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忙家人和親朋。看到這些,我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zhì)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此刻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以前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lián)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以前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tài),在當今物質(zhì)極度禮貌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对鴩視芬粫?,從很多家書里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此刻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但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書,我有點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積淀。所以說,改變?nèi)说乃刭|(zhì),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這天,現(xiàn)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zhì)的超前發(fā)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zhì)和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fā)展文化和教育。經(jīng)濟能夠改變?nèi)说纳顮顩r,而文化和教育能夠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zhì)。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就應是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xiàn)代人正在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充滿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么浮躁和狂熱,也許每個人的心兒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構(gòu)建和諧社會,和諧來自于民眾深厚的文化積累和道德修養(yǎng),除此也許別無他法。

曾公作為歷史上一位毀譽參半的人物或者領(lǐng)袖,我們不去評說其史上的功與過,只就其人性中最閃光最完美的一點就足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詩結(jié)束此文,“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p>

《曾國藩家書》以信為媒介,通過字里行間,將“晚清第一名臣”,一位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以更親近的方式躍然紙上。歷史書最開始帶我們了解的曾國藩,是洋務運動中深謀遠略的人物,他扶大廈之將傾,挽危難時之狂瀾,但也不免帶有史書之上被高高端起的距離感?!对鴩視肥占砹似湓谛奚?、勸學、治家、理財、交友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以隨想而至,鎮(zhèn)定自如的一篇篇文字,將我們拉近至這位名臣的面前。

《曾國藩家書》,以娓娓道來,真實細密的四百三十五通家書,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更以百年之外的悉心叮囑與言傳身教,默默影響了如今我們的家國觀、人生觀、價值觀……穿越百年而來,跨越巨變之實,我們與曾國藩之間,盡管被無數(shù)的歷史變遷與經(jīng)久的時代跨越相隔,但他的字字良言,句句妙語卻仍能讓人受益頗深。四百三十五通家書,四百三十五次的感悟與叮囑,也是四百三十五次的文化傳遞與繼承。我們站在上百年之外,去細細聆聽或是字斟句酌,均能有所獲益。在本書中,盡管涉獵內(nèi)容甚廣,包含范圍縱深,但對于我來說,其修身養(yǎng)性之內(nèi)容格外引人深思。

曾國藩在其書信之中,不乏有對為人處世之道的探討。在為人品德上,他堅持“自強,堅忍”。在第四篇“致沅弟”中,曾國藩多次強調(diào):“然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玉汝于成”,“唯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而已”。曾國藩一生之所以成功,歸結(jié)于“堅忍”二字。用梁啟超的話來說:“如果曾國藩沒有堅強的意志和足夠的忍耐,那么他的一生也必是失敗的。”曾國藩也在自己無數(shù)次危難關(guān)頭的抉擇中彰顯著自己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1864年徽州城一戰(zhàn),在最初判斷失誤導致落敗后,曾國藩并未一蹶不振,而是用殘兵設計策略苦守堅持,等待轉(zhuǎn)機,最終得以渡過難關(guān)。著眼于自身,我們亦需要修煉這樣一份堅忍功夫。遇事不妥協(xié),不萎靡,盡管困心橫慮,仍要咬定牙根,徐圖自強,最終玉汝于成。

在立身處世上,曾國藩則有一顆不圖虛名,居安思危的淡泊之心。他多次在給家中晚輩的信中強調(diào)“息怒忍耐”、“功名得失,皆有定數(shù)”、“樹大招風,不圖虛名”等,他強調(diào)做人要踏實,做事要盡力而為,切不可投機取巧。而之所以多出此言,也與曾國藩護弟心切有關(guān),他深知自己位高權(quán)重,而歷史上同等身份的人很難善始善終。他既擔心在自己全盛之時難以保護幼弟,又怕衰落之際會牽連親人,因此無時不刻強調(diào)腳踏實地,不投機取巧的重要性,借此來保護家人平安。曾國藩的淡泊與踏實一定程度上也是他深謀遠慮的結(jié)果,而身居高位之人又能有曾國藩一般的心性與遠見卓識,也實屬難得。曾國藩的這種見識與謀略對于我們來說,更不失為一份難能可貴的經(jīng)驗財富。

而在學習讀書方面,曾國藩又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他給家中小輩的信中,幾乎都是在強調(diào)讀書的重要性。他教導“唯讀書能變化氣質(zhì)”、“讀書須能涵泳體察”、“讀書要明事理”等,還詳細指出“讀古文之要義”、“述為不學四要事”、“用筆、作文之法”諸如此類,娓娓說來,細細講解,不僅強調(diào)了學習之重要,也提供了許多有效的學習方法。而曾國藩之學習,也不是一味地死記硬背,按圖索驥。他十分重視對學問應用的靈活變通,他早年在京城時信奉儒家,治理湘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采用法家,晚年功成名就后則轉(zhuǎn)向了老莊的道家,而太平天國起,曾國藩臨危受命組織湘軍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的時期,他又轉(zhuǎn)而推崇法家嚴刑峻法思想主張??梢哉f,讀書使曾國藩一生多變,而曾國藩也認為只要每天有新的進步,就能達到圣人的境界。

覽讀《曾國藩家書》,一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形象便緩緩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曾國藩跨越了歷史,褪去了固有的軍事家、政治家的冰冷形象,以一個更加溫暖、更有溫度的面貌重新展示了他自己,也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受益頗深。初次閱讀,只淺淺領(lǐng)略了曾國藩在為人處世與自我修養(yǎng)方面的人格魅力、豐富經(jīng)驗。我相信在后續(xù)的閱讀中,這本書在理財、交友、為政等諸多方面也會帶來更多的啟發(fā)。

假期在老師推薦下讀完《曾國藩家書》,一本以“一家之言”,惠及數(shù)代萬家的傳世之作。在書中,這位曾笑傲官場、久戰(zhàn)沙場的歷史大家,以一位平和的老者之姿,將他畢生所得的人生之道,同他的家人、后代娓娓道來,傾訴衷腸,惟愿眾人能在其中習得一二。的確如此,讀完頓覺通透不少,現(xiàn)以此文作分享與總結(jié)。

該書為曾國藩寄給家中子弟的書信集,成書于19世紀中葉。這本集子記錄了清道光30年間至同治10年間,長達30年的翰苑和戎馬生涯,數(shù)量達1500余封。所涉內(nèi)容極為廣泛,包括修身篇、治學篇、齊家篇、為政篇、處世篇、治軍篇、用人篇、師友篇、理財篇、養(yǎng)生篇,共十大方面的內(nèi)容,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及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它更是做人處世之典范,齊家教育之真言,為官從政之精髓,治國安邦之旗幟。曾氏家書,行文流暢,格式自由,揮灑自如,字字箴言,將人生哲理、世故大道蘊含在平淡家常之中,讓人讀來不覺枯燥乏味,除去至真道理,更飽含一絲真情與溫馨。

前半部分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脈絡展開,后半部分則以待人接物、處事日常為主要內(nèi)容。

對于畢生的追求,曾國藩認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是指培養(yǎng)“孝、悌、仁、義”等品德,使自己思想端正、修身齊家。而修業(yè)則指的是提升“詩文作字”的能力,記誦圣人的經(jīng)典文章,提高自己的學問。他繼承了孔孟的觀點,認為讀書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增加學問和能力,從而使自己成為君子甚至圣賢,而讀書的好處從大處講可以為國效力,從小處講則可以修業(yè)謀生。

進德和修業(yè)這兩件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xiàn)。何以實現(xiàn)?曾國藩在接下來的數(shù)封信中向諸弟闡釋:如“勸宜力除牢騷”、“不宜露圭角于外”、“做人須要有恒心”、“專而精,紛而散”、“注意平和二字”、“戒傲戒惰”、“必須自立自強”等話語。在同治十年,曾國藩慶祝了自己的六十大壽,也在這個特殊時間回顧自己的一生,總結(jié)出四條修身經(jīng)驗,分別是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所謂“慎獨”是指有德行的人在獨處時也會小心謹慎,而小人在獨自一人時則會由于缺乏約束做一些越軌之事;“主敬”是指待人接物要恭敬有禮,辦事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求仁”是指對萬事萬物都要懷抱一顆真誠的仁愛之心,要有寬廣的心胸;“習勞”則是曾國藩經(jīng)常強調(diào)的“勤勞”。

在“齊家”上,曾國藩首先強調(diào)“家和”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家中,只要兄弟和睦,一團和氣,那么這個家庭一定會越來越興旺。其次,他還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培養(yǎng)良好的家風,重視子孫后代的教育,期望后代都能兢兢業(yè)業(yè)。他認為門第太大會出事端,于是并不打算將自己積攢的家業(yè)留給子孫后人,而是認為子孫圖強不愁沒飯吃。除此之外,他還崇尚嚴厲的家風與規(guī)矩。雖然對待家人嚴而有威,但平時也是平易近人,他希望弟弟們嚴守家訓,將曾家的優(yōu)良家風繼承下去。他在信中正式提出他的治家八字訣:書、蔬、魚、豬、早(早起)、掃(經(jīng)常打掃屋子)、考(考妣)、寶(維持良好鄰里關(guān)系)。

談到“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有一套自己的理論:為官清廉,不靠做官發(fā)財;行事勇毅,直言勸諫皇帝;深謀遠慮,富有政治遠見;為人謙遜,從不驕奢淫逸;以勤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在治軍和用人上,對于武器和人的關(guān)系,他認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殺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軍隊治理上,主張以禮治軍,以紀律嚴軍,使軍隊以愛護百姓為第一要義,并親自作《愛民歌》以勸導官兵;在用人上,主張賞罰分明、寬嚴相濟。另外,他在治國上還堅持與時俱進,雖出身科舉卻并不迂腐,認識到西方技術(shù)的優(yōu)勢,極力主張向西方學習,“制造船炮,為中國自強之本”,后致力于創(chuàng)辦西方科技工業(yè)的洋務運動。他是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并付諸實踐的先驅(qū)者。

在最后部分,曾國藩分別從尊師交友和理財養(yǎng)生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他曾苦口婆心勸誡在外學習的弟弟:“取明師之益,無受損友之損”。他自身對待師長是極為敬重的的,認為有才學的師長和有志向的朋友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交友拜師要專一,所謂“交不在多,得一人勝百人;交不在久,得一日喻千古”,與人結(jié)交時一定要專心經(jīng)營。與良友應殷勤親近,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親賢臣,遠小人”都是這個道理。關(guān)于理財,曾國藩最大的特點在于不主張將財富留給后人,認為“子孫之貧富各有命定”,也“不宜留債與后人”。為富不笑貧,主張“富貴氣不可太重”,人生財富無需盈滿。對于養(yǎng)生,他的思想似乎先同時期人一步:起早猶如千金妙方;飯后走數(shù)千步是養(yǎng)生第一秘訣;治身宜不服藥(是藥三分毒;當然在自身不能自愈的情況下還是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用養(yǎng)心和平之法醫(yī)治失眠等。

七試中舉,年輕時猶如“憤青”,罵同僚,罵皇帝,最終華麗轉(zhuǎn)身,成為“晚晴中興第一名臣”。毛澤東說他:“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笔Y介石評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蓖ㄟ^此書,他從一個學者對讀書治學經(jīng)驗之談、一個成功者對事業(yè)奮斗經(jīng)歷、一個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袒露的角度,向世人傳播為人治世之道,成功的以“一家之言”惠及千萬家。

《曾國藩家書》收集、整理了曾國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間信件往來的精華部分,書中通過教導讀書、研究學問、修身、立志、堅持等方面,讓我們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國藩的真,從而對曾國藩有了更深一層地了解。

讀其家書,我是深有體會,以下是我的一點感想。

在其家書中,我們看到了曾國藩對長輩的尊敬。這點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但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和曾國藩一樣做到呢。曾國藩凡有什么都會先跟長輩商量或告訴長輩一聲,而不是自作主張,不理會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我們許多人雖然都很尊重自己的長輩,但是往往都是浮于表面的,許多時候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認為長輩的思想已經(jīng)落后了,我們會做出自己認為對的選擇,無論對錯我認為遇事就應該有商有量,這樣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決。曾國藩的父親曾在書中對其弟說過,境遇難得,光陰不再。是啊,時間很快就會過去,人的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夠成為一家人是極其不易的,能夠成為和睦家庭中的一員,有人關(guān)心,有人呵護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東西,一直在我們眼前,我們身邊甚至是我們自己都有著太多這樣鮮明的例子了只是我們一直以為是理所當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的感受就是曾國藩對于讀書的獨到理解。曾國藩認為讀書的目的有二: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yè)之事。讀書的目的,一為提高道德修養(yǎng),二為有立足之本?,F(xiàn)代人讀書似乎更注重后者,使讀書功利化之風氣愈演愈烈。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無立足之本則無心潛心讀書,讀書的過程不注重道德修養(yǎng)就會成為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二者也是共進共退的過程,如有偏頗應及時矯正。與其思考讀書何用,不如把時間用在讀書上,去書中尋求答案,而不是靠一顆空洞的大腦去苦思冥想而不得解。正是專注的讀書習慣,持之以恒的堅持,讓曾國藩能夠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讀書、日記、書法,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課,即使身居高職依然堅持如一。這正是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要努力,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曾國藩每日堅持日記可謂“吾日三省吾身”之極致。很可怕的是我們自身有時候不敢反省,明知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卻不敢面對,一昧逃避再逃避,這應該也是墮落的根源吧。真的很佩服曾國藩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讀書,看似條件好多了,但是仔細想想,其實也沒有。一方面,他們很難立常志,因為現(xiàn)在家庭富裕的太多了,如果從小家庭教育在立志方面的教育缺失,很多學生不知道讀書是為了干嘛?我們父母輩那一代大都出身貧苦,于是從小就為了改變自身甚至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而努力考大學,所以從不懈怠。如今的學生不努力也可以獲得衣食無憂的條件,那么考大學干什么呢?另一方面,現(xiàn)在的學生相對于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生而言,需要抵抗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有人說,想要毀掉一個學生,給他一個手機就夠了。對于成人而言,手機的誘惑都無法抵御,何況心智尚未完全的孩子?讀書確實是有趣的,但是對于尚未培養(yǎng)出趣味的學生而言,游戲肯定要比讀書有趣得多。那么想要他們讀書且有恒地讀書,更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讀書貴有恒”,說來容易,實行起來很難。一方面,要立遠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生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要是父母或者老師給孩子德志向不過就是溫飽或者小康等物質(zhì)理想,孩子不努力也能達到,那怎么怪他不努力呢?二是心無旁騖。只有在志向遠大的基礎上,有恒地讀書,才能有一番作為。這時,排除干擾,心無旁騖就顯得格外重要。正如無痕書友所說:“總覺得自己身上的浮躁之氣太重,不能完全歸結(jié)于大環(huán)境,還是自己不能做到內(nèi)心恬淡寧靜?!眱?nèi)心的恬淡寧靜,才是讀書有恒的初始和皈依。

《曾國藩家書》給我的啟示遠遠不只這些,我還需要好好的學習。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九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guān)懷、關(guān)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吹墓P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lián)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就應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透過電話、信息、微信、網(wǎng)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shù)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xiàn)代人能夠說已經(jīng)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

雖曾湘潭大勝,對于靖港之戰(zhàn),曾要求其每一次的失敗都要吃透,常說“悔生吉”,總結(jié)反省失敗,自省后決定嚴厲整頓,凡臨陣脫逃一律不再錄用,并且將表現(xiàn)并不好的弟弟趕回家鄉(xiāng),大公無私。

接著,曾國藩反思后把保衛(wèi)長官作為一項制度,這也是其優(yōu)于綠營軍散漫無力,上下不齊的一大策略。保住長官,才有個人發(fā)展的機會。

悔生吉,失敗后反思的重要性,古往今來眾多戰(zhàn)役生活工作中凡是相互影響,激勵戰(zhàn)斗,上下親睦,各護其長背后必定有嚴格的原則或制度。我們也需要學習善于用制度解決一些用道德解決的.問題。

這項制度在后來的城陵磯之戰(zhàn)中也發(fā)揮作用。兩名都是猛將軍官,危急關(guān)頭,互不上下,然曾軍的親兵抓住機會在其軍官危觀時機,保護長官,刺傷對方軍官,贏得戰(zhàn)役。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一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歷史對曾國藩的評價。

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巨變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復雜的民族斗爭把他推向了風口浪尖,塑造了他復雜的思想和性格。

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從軍、創(chuàng)業(yè)、治學。曾國藩的功過留給更深刻的讀者去評判。我想說的是,在我閱讀了他的家書來信之后,關(guān)于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nèi)容。

曾國藩是五兄弟中的老大。作為哥哥,他承擔著弟弟學習生活、修養(yǎng)等方面的重擔。

他的家書多次提到祖父曾玉屏的家訓。從世故、政治事務、保持家風、保養(yǎng)身心等方面的諄諄教誨,充分體現(xiàn)了他作為兄長的作風。

其中一本是專門為負責家務澄弟和曾國荃寫的。

曾國藩堅持訓練弟弟們讀書,做一個好人,讓我印象深刻。

咸豐帝八年元月,曾國藩寫信給弟弟曾國荃,說做人要誠實。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誠實的,只是因為滄??吹枚?,閱歷多,有時或多或少帶著一點機巧權(quán)變,所以自己學壞了。

事實上,他補充道,當變革的藝術(shù)并不總是那么唾手可得的時候,讓人們徒勞地笑又有什么用呢?他反思自己,認為“把自己誠實的本性還原到真實的面目,恢復內(nèi)在的本性”更好,因為智者首先要做一個誠實的人,爭取平等。

他勸弟弟盡快恢復到老老實實的本性,不要走權(quán)變的那條路,它會越來越卑微。他認為即使別人對你很狡詐,你仍然對對他很真誠和誠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別人的意見會被消除。

縱觀人類歷史,任何偉人都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并不是一個偉人,但這些諄諄教誨揭示他的內(nèi)在修養(yǎng)。

當我深入閱讀,不禁被感動了,所以想要讀很多遍。直到深入到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有衡量自己的尺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xiàn)在才越發(fā)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二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腐敗的滿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為中國近代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盡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曾國藩是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夢想和道德修養(yǎng)。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于當天的日記里,對自我的錯失,毫不留情,并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到達監(jiān)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個人一讀。古語云:盛可是三代。而曾國藩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和科學家。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培育出來的最為優(yōu)秀的成功者。儒家文化要求人們進取地應對人生,投入社會,在有限的生命期間里,使自我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的發(fā)揮。在全球經(jīng)濟越來越趨向于一體化的時候,民族的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僅有對自我嚴格訓練,才能培養(yǎng)出較高的本事和素養(yǎng),應對世界。

人生在世,幾乎都渴望成功,誰都不愿意做一個失敗者。對于曾國藩的歷史評價,至今或許還有分歧,但他是一個成功者,應當是不爭的事實。他修身立志,儲才養(yǎng)望,奠定了成就事業(yè)的基礎。

曾國藩的修身表此刻:為人表里一致,內(nèi)心的一切都能夠公之于眾。有恒心,生活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在嚴格修身的同時,為自我樹立一個的遠大志向。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發(fā)奮苦讀,博覽群書,如諸子、兵書、水利等方面實學書籍,以此完善充實自我的知識結(jié)構(gòu),為做事而儲備真才實學。

中國人喜歡歷史。這種喜歡,除因歷的人物和事件能帶來一種欣賞樂趣外,還因為歷史能給人以啟示和教益。曾國藩認為,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恒心?!昂恪弊顬橹匾?,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廢。讀書如此,做人做事也應當如此。

(一)普通人照樣能夠成就事業(yè),改變命運的關(guān)鍵在自我奮斗。曾國藩成為后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那里,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靠、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毛澤東可作為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時候,與教師楊昌濟談到自我的務農(nóng)之家時,楊昌濟“以農(nóng)家多出異材,引曾國藩、梁任公之例為勉之?!贝嗽拰γ珴蓶|的鼓勵是相當大的?,F(xiàn)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有一處提到了曾國藩,對曾國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青年時期正是人的夢想和抱負的構(gòu)成期,曾國藩的言行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確實產(chǎn)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zhì)。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是應試教育,過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能夠做官,此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考博士,有了學位后便好去求職,應試教育的負面是:培育出來的人缺乏應對復雜多變社會的本事,缺乏成就事業(yè)所必須具備的其他的相關(guān)知識。曾國藩在進京后的不少家書中,都要那幾個迷戀科舉考試的弟弟從科舉中走出來,去讀一些于身心學問有益的書。而他卻更加身體力行,拜師訪友,求學問道。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曾國藩才有了一個學問和人格的升華,為他日后的事業(yè)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人的綜合素質(zhì)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比作一門學問的話,技能則如同專業(yè)知識,綜合素質(zhì)則好比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扎實雄厚,相關(guān)的專業(yè)則較為容易掌握。此刻的社會變化得快,專業(yè)門類越來越多,人在學校里的專業(yè)學習決不可能都學到,到了社會后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其立身之本則在人的綜合素質(zhì)上,這是其一,還有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事業(yè)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擔當?shù)闷稹H说木C合素質(zhì)的高下,在事業(yè)成就的大小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主席曾評論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他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終一個集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給我的啟示是: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需要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潤。這種啟示,因為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而顯得更親切,更實用,也更有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提高。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三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guān)懷、關(guān)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吹墓P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lián)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應當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經(jīng)過電話、信息、微信、網(wǎng)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shù)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xiàn)代人能夠說已經(jīng)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墒?,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我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我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xiàn)。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guān)心和關(guān)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經(jīng)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看曾公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可是總是盡力的幫忙家人和親朋??吹竭@些,我感動了,并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zhì)生活十分富足,可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此刻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以往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lián)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以往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tài),在當今物質(zhì)極度禮貌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对鴩視芬粫校瑥暮芏嗉視镂覀兌寄軌蚩闯鲎鳛闉楣僦说脑畹钠D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此刻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可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戳嗽募視矣悬c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積淀。所以說,改變?nèi)说乃刭|(zhì),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今日,現(xiàn)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zhì)的超前發(fā)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zhì)和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fā)展文化和教育。經(jīng)濟能夠改變?nèi)说纳顮顩r,而文化和教育能夠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zhì)。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應當是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xiàn)代人正在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充滿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么浮躁和狂熱,也許每個人的心兒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構(gòu)建和諧社會,和諧來自于民眾深厚的文化積累和道德修養(yǎng),除此也許別無他法。

曾公作為歷史上一位毀譽參半的人物或者領(lǐng)袖,我們不去評說其史上的功與過,只就其人性中最閃光最完美的一點就足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最終,以曾公的一首詩結(jié)束此文,“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p>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四

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wǎng)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

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guān)懷、關(guān)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此募視惺艿降氖撬亲永锬欠輰胰说臐鉂庥H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zhì)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五

近來讀曾國藩傳記類書籍,很敬佩這位晚清名臣對世事的練達,對天下大勢的預判。時勢造英雄,沒有太平天國之亂,晚清不會出曾國藩,就不會有所謂的“中興”之論。歷史向來很輕佻,玩笑間就把這人間的家國天下給弄的面目全非。

對于太平天國的評價,曾國藩之論可謂確實。太平天國14年,亂了中華半壁江山,異端邪說、殘酷屠戮,有清以來最大的國亂之殤。時至18世紀末,全球文明方興未艾之際,中華民族卻遭受如此慘遇,不能不說文明之頹,民族之禍以此為甚。

曾國藩忠君之論固然習自千年儒學之教化,然放眼當時的世界,實在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太平天國之逆正是這些自謂大儒的儒學大家教化的結(jié)果。儒學眼里有君,權(quán)力之下養(yǎng)儒獨權(quán)。儒學最終異化成上位之工具,權(quán)力之勢下賞玩兒的優(yōu)伶戲子。有國學大師如今講國學,還在字挑句論、旁征博論的贊賞祖宗的英明偉大,殊不知就算一個黃口小兒,集20__年之時間,話語留存也能摘出幾句人話來。儒學之禍,異端邪說在先,才會有太平天國愚民造禍于后。

儒學之慘劇于中華民族實在是千年大殤,扼殺了文明的萌芽,終于讓文明胎死腹中,錯過了與世俱進的文明巨流,慘遭世界淘汰,羸弱屈辱達一個世紀之久,時到如今余禍不斷。筆者對當今的國學熱很是反感,循經(jīng)導軌,翻古引今,實在是文明之世的逆流。如果我們自詡的國學大家們,能夠看清如今的文明發(fā)展大勢,不再故紙堆里找出路,然后引經(jīng)據(jù)典的指導今世,中華民族或許會發(fā)展的更好。

儒學之妖在于傍權(quán)為美,一個個軟骨頭教化出來的東西,實在是愚昧的妖孽。時到如今,中國還沒有一個學識大家,能夠研究透自17世紀以來,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大潮和未來發(fā)展的大勢。動輒還以幾千年所謂的文明自居,簡直是愚昧至極。

曾國藩之遇,是機遇弄人,時勢造勢。于晚清則幸甚,于民族也是一種幸甚。敗頹相比,歷史總算對中華民族不薄,選了一個相對輕一點的。然,假如沒有太平天國之禍,就不會有曾國藩之遇,文明東進,歷史或許改寫。歷史沒有假如,也不會有假如。曾國藩之后,戊戌變法之敗,孫氏黨國登場,中華民族還是沒有趕上文明發(fā)展的大潮,往邪路一路遠奔。

曾國藩讀書心得典故篇十六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后世對他的評價極高,“晚清中興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傳后世的不多,可是極有分量,讀之,讓人受益無窮,從《曾國藩家書》能夠略知一二。

名為“家書”,實則不然。作品用書信體的格式,文字淺顯易懂,資料意味深長,仔細品讀,覺得它像糧食,能夠維持精神生命的延續(xù);又像醫(yī)院,能夠療救心靈的傷痕;也像超市,豐富的東西任由你的取舍......

曾國藩認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有志之人才不甘為下流之輩;第二要有識。有識,則知學問不盡,不敢以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要有恒,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對于看書的過程,要一本一本的看,一本書沒有看完,必須不要看其他的書,東翻西閱,都是為外界所左右的緣故。此外,讀書人還講究養(yǎng)氣,即心平氣和,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坦坦蕩蕩。講究保身,即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太多的欲望,只會給人帶來煩惱,而過分的勞累,會讓人身心疲憊、萬念俱灰。第三謹言。讀書人說話要時時刻刻細心留意,所謂“禍從口出”。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關(guān)于讀書人的功名,是一個經(jīng)久的話題,幾千年的仕途歷史,能夠說是對讀書人“成者為王,敗則為寇”終極評價,可是曾國藩對于這一評價標準,也有他自我的見解。從家書中他得知四弟、六弟未能考中,心里悵然,他認為科名無早遲,是前生注定的,絲毫不能勉強。讀書人的兩個目的:一是加強品德修養(yǎng),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之道,以期不辱沒先人;二是讀書取功名之道來成就一番事業(yè),以延續(xù)自我的生命。而延續(xù)生命最大的事情,莫過于養(yǎng)活自我。農(nóng)民,手藝人,商人,勞力養(yǎng)活自我,讀書人勞心養(yǎng)活自我,都是一樣的。讀書人的勞心,如果考中,則在朝中食俸祿,如果不中,或教授于鄉(xiāng),或為食客門吏,或入幕為賓,這一切都需要計算自我的本事才能食之無愧。退一步說,即使榜上有名,朝中為官,也須計算自我的才德,不至于將來尸位素餐。然而這一切,究竟是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則由自我做主,可是世間沒有業(yè)精而衣食無著的人,就像農(nóng)民的耕種,即使有荒年,也必須會有豐年,就像商人的商品被積壓滯銷,也必須會有暢銷的時候。那么讀書人,如果業(yè)精,終究會得功名,即使不得,也必須會有其他辦法養(yǎng)活自我。在曾國藩看來,功名不是主要的,謀生才是關(guān)鍵。

在他的這種教育理念下,兒子曾紀澤不但在中國的詩文書畫方面皆有造詣,對西方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以及語言學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有過許多學術(shù)專著,他還自學了多國文字,通曉英文,之后成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比曾紀澤小九歲的曾紀鴻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政治腐敗,科場舞弊成風,曾國藩恰好封了侯爵,他怕兒子誤入歧途,在開考前特地囑咐兒子不可“場前不可與州縣往來,進身之始,務知自重”,發(fā)榜前,再次叮囑兒子自重。曾紀鴻多次應試不中,之后自學成才,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數(shù)學家,有數(shù)學專著傳世。兩個兒子的身上,體現(xiàn)了曾國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則由自我做主”此等見識,才是大遠見。

萬物盛衰,自有定數(shù)。在曾國藩與家人的書信來往中,曾有一事:曾國藩給家里寄了一千兩銀子,交代了用六百兩家用和還債,四百量用于饋贈親友,曾家并不富裕,作為家里的長子,要支付家里的各種費用以及弟弟們讀書的學費,曾國藩自我也是經(jīng)常借錢度日,可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曾國藩為什么還要擠出錢來周濟親戚呢?其中原因,用他自我的話來說,認為是自我家運太盛,不可不格外細心,以為持盈保泰之道。曾國藩是清朝歷史上升官最快的人,創(chuàng)下了“十年七遷”的記錄,這樣的奇跡,固然跟他的政治才能有關(guān),可是另一方面,也跟他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分不開。曾國藩出生平民,沒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然而他熟諳官場的險象環(huán)生,如履薄冰的官場經(jīng)歷讓他步步細心,為了自我的仕途經(jīng)濟,不僅僅嚴格要求自我,甚至嚴格要求家人,生怕由于自我的官職在改變家人經(jīng)濟狀況的同時,滋長了家人的不良習氣,所以要在自我也困難的情景下資助親戚,并且在還債一事上也格外細心,“舊債盡清,則好處太全,恐盈極生虧;留債不清,則好中不足,亦處樂之法也”。窮形盡相不好,得意忘形也不妙。

除了以上四點,《曾國藩家書》的看點還有很多,比如關(guān)于家和,關(guān)于交友,關(guān)于治軍等等,讀一部家書,閱曾國藩的千古風流,讀一部家書,看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讀一部家書,乃知心若從容,身何勞苦!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709213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