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我們也應注意科技對我們的影響??偨Y要有一個明確的結構和框架,以便更好地展現所總結的內容。這些范文不僅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更能讓我們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和教訓。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一
《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讓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本課的理念,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的比較方法分散的、不規(guī)范的感性認識作為教學的基礎,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情境中上升到科學的、規(guī)范的理性認識,并在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評價,并通過有效的評價方式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
1.讓課堂充滿情趣。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了一種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對所學內容產生的濃厚興趣。
本節(jié)課在導入新課時,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以森林游戲為活動背景,可愛的小動物們?yōu)榛顒又鹘?,學生以小動物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游戲中,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zhàn)性的探索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和活動動機。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生動地、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在小動物們的翻牌游戲過程中,學生興趣高昂,躍躍欲試,這時分四人小組也進行同樣地翻牌游戲,讓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上了一個臺階,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2.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得發(fā)展。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數學教學已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chuàng)造等活動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教師的作用是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能夠探索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索。本節(jié)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小動物們?yōu)榱送瓿勺陨淼娜蝿?,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有關的數學知識。
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注意保護學生探究的熱情,對于出現的不同觀點,正確的加以肯定、贊賞,請他們盡可能地說明理由,同時發(fā)動全班學生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教師應該鼓勵、引導他們,使學生自尊心受到尊重、保護,學習積極性、興趣也得到提高,這樣,探究的熱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激發(fā)與保護。本節(jié)課學生經歷的學習過程是完整的,獲得的體驗是深刻的,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二
一、教學背景:
學生已掌握“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三方面的知識。接著,我們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教予學生探討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的能力。由于這是一節(jié)把現代教育技術融于小學數學教育的實踐課。因此,要求學生會初步操作電腦。
二、設計理念: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掌握原有知識(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知識面進行拓寬。除了會比較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外,還會比較事物的遠近、厚薄、寬窄等等。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是無窮無盡的。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教科書上學過的知識。
1、電腦顯示:
數學王國里的兩只小精靈“聰聰”和“明明”出現在電腦屏幕上。這時聰聰說:“同學們,我叫‘聰聰’?!泵髅鹘又f“我叫‘明明’。您們好!我們倆是‘數學王國’的兩只小精靈。你們想到我們的‘數學王國’里游玩嗎?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數學活動和游戲??珊猛胬?!”聰聰接著說:“可是,去數學王國要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而這些知識我們可能在教科書上沒學過。你們有信心做對嗎?”
教師接著問學生:“你們有信心嗎?有信心的請舉手。”(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都舉手,建立自信心。)。
2、出示復習題。
教師指出:同學們聰聰有話要跟我們說。我們一起安靜地聽聽聰聰要說什么,好嗎?(電腦放出聰聰的話)。
聰聰說:“同學們你們要去數學王國必須到玩具房里面取兩樣東西。一是在最高的那個柜子上有三條鑰匙,你們必須取最長的那條鑰匙。二是在最多玩具的那個木箱里有一個“多拉a夢”,請你把他帶上。你別小看他。有困難的時候他可是你的好幫手噢!只要你把“多拉a夢”按一下,他就會發(fā)出聲音召集小朋友來幫忙。(老師提示學生把“多拉a夢”放在桌面的右下角的正方形筐里。)。
3、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復習題。
(二)進入“數學王國”,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
1、進入“數學王國”。
電腦放出明明的話:同學們,你們都很聰明?,F在,我們一起去“數學王國”好嗎?請大家跟我來。接著畫面出現了一個寫著“數學王國”四個大字的門口。但是通向“數學王國”有兩條路,一寬一窄。這時老師引導學生說出兩條路的異同,并提出問題:應該走哪條路呢?我們聽聽聰聰是怎樣說的好嗎?電腦放出聰聰的話:同學們請大家由較寬的路進入。然后,用你們剛才拿到的鑰匙打開大門。(老師引導學生完成。)。
2、遨游“數學王國”。
(1)比大小。
老師引導學生參加游戲一:釣魚。電腦顯示一個小魚池。魚池里有大魚和小魚。請學生把釣到的大魚放在大筐里,把釣到的`小魚放在小筐里。每條大魚5分,每條小魚2分??纯凑l的分數最高。老師指出,請大家注意,放錯了位置不給分。
(2)比厚薄。
老師說:同學們,你們肚子餓了嗎?老師請大家吃三文治。(電腦顯示兩塊厚薄不同的三文治。)。
在大家面前有兩塊三文治。它們有什么不同呢?(老師引導學生說出兩塊三文治的異同。)。
其中較厚的已經過期了,不能吃。請大家把厚的三文治放到垃圾筒。把薄的三文治放在碟子里。
(3)比遠近、比直曲。
電腦顯示兩條河,一直一曲。在兩條河上都分別有兩條遠近不一的船。老師指出河的對岸還有很多有趣的游戲。我們一起乘船過去玩,好嗎?但是,直河上較近的船才是通向對岸的,別乘錯船噢!(老師引導學生完成此題。)。
(4)自由活動時間。
過河以后,老師指出在這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和游戲。你們可以自由活動,自己選擇參加哪項活動和游戲。做對了會加分,還有獎品。相反,做錯了會扣分的。你們要認真思考。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按一個“多拉a夢”,老師聽到多拉a夢的呼叫就會來幫助你的。附近的同學聽到哪位同學需要幫助的,也可以離開座位幫助他們。(電腦顯示一個游樂園的環(huán)境。游樂園里有很多小動物和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游戲等待著同學們的參加。)。
(三)提出問題,并小結。
自由活動時間過后,老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這次活動或在日常生活中,你發(fā)現有哪些事物是可以用來比較的?它們可以比什么?(老師引導學生交流和討論。)。
最后,老師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可以用來比較的。它們有的比厚薄、有的比曲直、有的比遠近、有的比多少等等。只要我們小心觀察,努力探索,就會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是數學,處處有數學。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三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聯(lián)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長短作比較的事物。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懂得大小、多少是要在比較中確定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引入。
開課前,先組織大家做正說反做的游戲。如:教師喊起立,學生就坐下。教師喊向左轉,學生就向右轉。
剛才,小朋友根據游戲的要求做出了意思相反的動作,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組意思相反的詞。揭示課題:比一比。
二、在觀察比較中學習意思相反的詞。
教師小結:手指、腳趾數量一樣多,長短可不一樣,引出手指長,足趾短。教讀,齊讀,
注意足是平舌音。
2.引導學生多角度進行比較。老師和大家一起開展我會比的活動,讓一高一矮對比鮮明的兩位學生站在講臺上,比一比,他們有什么不同,看誰觀察最仔細,找出的不同點最多。
師相機用紅筆板書:高、矮、大、小、長、短、多、少等詞語,邊板書邊教大家讀生字。
當學生比出一高一矮時,師相機引出哥哥高,弟弟矮的'句子,并讓兩個學生分別拿哥哥和弟弟的卡片貼到高和矮的前面。
師相機引導:地球與太陽比,誰大誰小?出示太陽大,地球小的句子。那地球同月亮比呢?就變成地球大,月亮小。
3.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長短作比較的事物。小朋友,在周圍的事物中還有什么高、什么矮,什么多、什么少,什么冷、什么熱?請先說給同桌聽,然后再說給全班聽。
師相機引導漢字和字母的對比。并出示句子漢字多,字母少。并讀一讀句子。
三、認讀生字,指導朗讀。
1.誰能看著拼音把四個句子讀一讀?其他同學當小評委。
2.小朋友,這些戴小紅帽的字娃娃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我們叫叫它們的名字。(齊讀10個生字。)。
3.在這些新朋友中,哪些字娃娃的名字容易念錯?你給大家提個醒。(少、手、長是翹舌音,足是平舌音。)。
4.生字娃娃脫掉拼音小帽了,你還認識它們嗎?(生搶讀。)。
5.這些生字娃娃想回家,我們來幫幫它們。
做送生字娃娃回家的游戲。(部分學生手拿字卡,把生字送回課文句子中去。其余學生跟教師一起讀或背句子。)。
手指足趾哥哥弟弟。
太陽地球漢字字母。
6.教師引讀句子,再背誦。
四、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1.孩子們真能干,很快就背熟了課文,老師要獎勵大家,只要你用鮮花上的字組一個詞或用字說一句話,鮮花就送給你。
2.小朋友得到了鮮花,心里可高興了,我們不僅會認,會給生字娃娃找朋友,還要會美美地寫字娃娃,怎樣才能把字娃娃寫得美美的?細心觀察的孩子,請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小的豎鉤寫在豎中線上,手的豎鉤也寫在豎中線上,第三畫橫寫在橫中線上)。
3.指導寫字。
師相機指導長、足的書寫,生書空,師范寫,認識。
學生按筆順描寫一個,然后仿寫一個,再獨立寫一個,同桌互相評價。哪個字寫得好就獎朵。
小紅花,并說出好在哪里。
五、拓展訓練。
展示帶有反義詞的成語。請學生讀一讀,記一記。
七(上)八(下)(東)倒(西)歪(南)來(北)往。
(前)仰(后)合(左)思(右)想(大)同(小)異。
像這樣帶有反義詞的成語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查找?guī)в蟹戳x詞的詞語。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1個筆劃“豎勾”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課前預習要求:
1.中找出本課要學的生字,做上記號。
2.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3.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熟為止。
課前準備:
1.本課掛圖。
2.詞語卡片:黃牛、花貓、鴨子、小鳥、杏子、桃子、蘋果、紅棗熟字卡片:棵。
3.錄音帶:兒歌《一邊大,一邊小》。
4.把本課生字卡片貼于黑板上。(拼音部分折疊起來。)。
一、認讀生字詞。
1.昨天你們在家預習時都作了哪些工作?本課的生字都會認了嗎?老師把生字上的拼音都去掉,再把他們從書上搬到黑板上,你們還會認嗎?自己認認看。哪些字你記不起來了,你可以看看書,或者向你的同座請教一下。
2.你再讀這些生字時發(fā)現那些字音不容易讀準?提示一下同學們。
[設計說明: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自己找出難點,并提示其他同學,培養(yǎng)其成就感]。
3.認讀生字卡片。
4.這些生字組成詞語以后,你還會認嗎?(讀詞語卡片,讀完后貼于黑板上)。
[設計說明:初步建立字詞概念;給生字變換語言環(huán)境,鞏固識字。]。
5.(出示掛圖)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設計說明:初步滲透看圖方法――從整體到部分]。
6.對照圖,再讀詞語卡片,看看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引導學生把詞語卡片貼于對應的事物旁邊。)。
7.用一句話說說,圖中都有些什么?
[設計說明: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
二、學習量詞。
1.圖中的這些事物各有多少呢?
(1)當學生用上“群、堆”時,先引導學生從生字卡中找出來,再相機點撥,了解他們表示的數量較多。
(2)當學生說到“一棵紅棗樹”時,出示“棵”字,引導學生說出“一顆棗”后,比較“棵”與“顆”。
2.我們的課本把這些都編進了一首有趣的兒歌里,不信,你讀讀看。(學生自由朗讀)。
三、指導讀文。
1.指名讀短文。訪問其中一名學生:是看漢字讀的還是看拼音讀的?提示學生讀書時,會讀得要看漢字讀,遇到困難再借助拼音讀。
[設計說明:主要目的是讀準字音,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2.聽兒歌錄音,鼓動學生隨著節(jié)奏做拍手游戲。
[設計說明:既可作為課中游戲活動,又營造了兒歌的朗讀氛圍,出示了朗讀樣板]。
3.這個孩子(指錄音)讀的好嗎?你們可以比她讀得更好。同做同學互相讀讀看。
[設計說明:激發(fā)朗讀欲望,促進合作學習]。
4.指名讀、齊讀,老師、學生拍手伴奏。
四、理解短文,指導說句。
1.看看課題“比一比”,到底在比什么呢?
[設計說明:在充分的讀文后,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比大小,比多少。]。
2.指導說句:________比________多,________比________少。
________比________大,________比________小。
[設計說明:此練習既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又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五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p。27《圖形拼組》。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各種圖形的紙片、圓紙片、膠水、剪刀。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的實際操作,加深對圖形的感性認識,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fā)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lián)系,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觀察和動手實踐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在擺一擺中體驗各種圖形之間的轉換與聯(lián)系。
(二)教材分析:《圖形拼組》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qū)分所學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這里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一些特征。
(三)學情分析: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有意注意時間短,但經過一學期多的系統(tǒng)訓練,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在課堂上更多地還是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練習呈現方式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覺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愿意接近數學。
(四)設計理念及意圖:這節(jié)課通過先創(chuàng)設學生到聰聰、明明作客這樣一個情境引入,再讓學生參與活動來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先是通過觀察:“這些圖形娃娃里藏著有什么秘密呢?”讓學生說一說,然后引導學生動手折一折,進行比較,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長方形變成正方形,使學生認識到圖形和圖形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再把圓形變成正方形、把正方形變成4個三角形等等。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過渡自然、連貫。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組辦法。教師及時貼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導和鼓勵的作用。整堂課,教師盡可能讓學生多嘗試、多動手,讓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去探索、去體驗、去創(chuàng)造,并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圖案美、數學美。
(一)情境導入,活躍氣氛。
1、課件出示聰聰、明明兩張圖片,邀請學生到他們家玩。學生四人搭火車唱著歌前進。
學生:按四人一組側身,左手搭在前排學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車的輪子繞圈滾動。唱:火車頭,嗚嗚叫,拉著車廂快快跑,轟隆隆,唱著歌兒,向前進,向前進,向前進。
2、認識聰聰、明明家門口的圖形娃娃。
學生觀察回答,教師同時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3、研究長方形的秘密。
師:小朋友們自己先想一想,再說給同桌的伙伴聽。(學生自主學習、反饋1)。
生1:我發(fā)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fā)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fā)現?(反饋2)。
生:我發(fā)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的。
學生之間可以有疑問地進行自主評價,同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驗證。
4、學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并上臺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圖形,發(fā)現了圖形里藏著好多好多的秘密,其實我們還可以讓圖形來變魔術。就看我們的小朋友們怎么變,怎么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圖形變變變”(課題出示)。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餅拼盤”。要求學生用圓形變成一個正方形的月餅?請小朋友們打開我們的書第28頁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討論一下應該怎么做?一生上臺講解。學生自主學習。
4、聰聰明明的媽媽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聰明,她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個好玩的游戲————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游戲已有千年的歷史,它是中國人發(fā)明的,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個正方形分成7份得來的,大家認真的觀察七巧板是由幾塊什么圖形組成的?現在就用七巧板來拼圖,比比看誰拼的圖最好看。學生動手。
5、剛才小朋友們拼得實在是太棒了,我把你們拼的圖案都集中在電腦里面,大家請看。
這些都是你們自己動腦筋,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拼出的美麗圖案,真不簡單,可見,將來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就在你們里面。
(三)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去了聰聰明明的家,自己親手做了兩道菜,知道了圖形之間有那么多的秘密,也用圖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圖案,我們成了小小設計師、廚師。今天我們在聰聰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應該要回去了,小朋友們準備好,我們要坐火車回來了。(放音樂)。
上課開始,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導入,旨在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自主去評價,并不意味著放棄教師必要的指導。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注意去傾聽,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發(fā)現評議點,從而適時引導學生介入評價。如長方形的上下、左右兩條邊是否一樣長,需要動手折一折,這些都是要教師加以肯定的評議點。
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發(fā)現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從中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時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創(chuàng)設讓學生幫助別人做“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溝通幾種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及做“家務”的樂趣。
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學生能輕松地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中采用了開放式的練習,讓學生自己設計拼擺“七巧板”的圖案,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fā)展,創(chuàng)造欲得到滿足,進一步體會到“圖形的拼組”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整個活動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全體學生能積極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之中。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
這一環(huán)節(jié)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五、教學片段實錄:
師:好,聰聰、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們家打扮的真漂亮,有這么多的圖形娃娃在門口歡迎你們,你們想進去看看嗎?他們有問題要考考小朋友們:在這些認識的圖形娃娃中你認識哪些圖形?(出示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師:這么多的圖形娃娃,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里藏著什么秘密。請小朋友們拿出桌上長方形的紙折一折,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說給你的伙伴聽一聽。
生1:我發(fā)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fā)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fā)現?
生3:我還發(fā)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的。
生4:(學生站起來問)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剛才把長方形的上面與下面折了一下,發(fā)現了上面的那條邊與下面的那條邊是一樣的。
生4:我也試一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高興的笑著說)是啊,是啊,我也發(fā)現了。
生5:陳老師,我也用“生3”的方法,發(fā)現了長方形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
師:是嘛,那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生6:陳老師,我剛才通過對折,發(fā)現了一個長方形可以變成兩個正方形。
課堂上出現一陣混亂,有個小朋友說是,有的小朋友說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這個長方形對折之后,不是兩個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對折之后是兩個正方形。(如下圖:)。
生8:我剛才把長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而且可以擺出不同的圖形。(如下圖:)。
在這個學生的啟發(fā)之下,其他的學生紛紛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個個長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歡的圖形。
六、教學反思:
小學生學習數學與具體實踐操作活動分不開,重視動手操作,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數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能力,而動手操作可以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使腦、手、口在同時動的基礎上從直觀現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現知識的構成過程,分散難點,以便把新的知識內化成符合自己認識水平的知識結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為此,重視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成了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圖形拼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從操作入手,引導學生在自主評價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過程,發(fā)展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學生最初的發(fā)現比較表面,后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知道了長方形有哪些特點、長方形可以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變成其它圖形,使知識逐步趨于完善。正是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發(fā)現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反思,展開了積極的討論甚至爭論,真正使學生介入了思維活動。學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實踐中動手操作的樂趣。這無疑對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么,為什么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發(fā)展呢?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幾點啟示:
1、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不僅能真正確立起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的主體地位,也能確立他們評價主體的地位,使他們能擺脫習慣于接受老師指導、評價的束縛,樹立動手操作的信心,獲得“我能行”的體驗。
2、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要求學生關注自己或他人的學習過程,能有效地引發(fā)學生對動手操作進行深入地反思。要對自己或別人的發(fā)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必須去傾聽,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還需改進。這種思維活動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學生對圖形的特點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是培養(yǎng)其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3、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一個人的發(fā)現也許是不夠完善的,但大家都來動腦筋,都來參與,就可能得到一個比較完善的發(fā)現。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對學生自主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調動大家都來參與動手操作的合作過程。特別是在合作過程中的交流與對話,必將會點亮每個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揚棄中凝煉思維,發(fā)展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評價是評價的最重要的一種,教師在課堂里應充分利用,但是在課堂實踐中,實施自主評價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逐漸改進。
自主評價比較費時,因此進行一次自主評價,需要教師花較大的精力。教師要在有效的準備時間里做到高質量的自主評價教學,就需要平時多積累對學生個體的了解程度,做到教學自主評價時能有的放矢。這方面,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一些新教師往往顯得手足無措。因此在新課改教學中,提高自主評價質量,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
在學生方面來說,自主評價的一個問題是有的時候學生往往說不到“點”上,有時甚至會離題很遠。雖然促進學生的擴散性思維是新課改的目標之一,但是在一堂課上如果沒有一個主題,則會對該課的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學生出現跑題時,教師應該及時的予以補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堂主題上來。這時候教師就要把握一個“度”。合理地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既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某一點,也不能讓由學生思維信馬由疆。這方面也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總之,自主評價教學應該由學生與教師共同來完成。在自主評價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拓展性思維既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改的基本方向,因此應該引起教師的充分重視。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六
活動目標:
1、通過目測、體驗和操作感受兩個物體的輕重。
2、對學習和探索感興趣。
3、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類輕重不同的物品。
2、翹翹板教具二個,小動物卡通形象若干。數字及輕重標記若干。
3、課前組織小朋友到戶外玩蹺蹺板,體驗平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輕與重的問題。
二、感知體驗引導幼兒用提一提、掂一掂等辦法感知哪個物品重,哪個物品輕。
三、交流討論:
1、通過幼兒玩翹翹板的經驗,引導幼兒將輕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翹翹板上會怎樣?為什么?有何辦法可以讓翹起的一邊沉下去?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并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頭垂下去,輕的一頭翹起來?!保▽W習詞匯:垂、翹)。
2、說一說,兩個物體之間誰重誰輕?
3、比一比,三個事物之間比較誰最重,誰最輕?引導他們將其排序。
四、完成畫冊上的練習。
教師小結:大小一樣,材料不同輕重也不一樣、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樣,輕重也不一樣。
活動延伸:
請幼兒生活中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蹺蹺板,并比較三人中誰最重誰最輕,請幼兒排序。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復習感知兩個或三個物體之間的高矮、長短、大小、厚薄、輕重關系,體會高矮、長短、大小、厚薄、輕重相對性,建立比較的意識,能對事物進行高矮、長短、大小、厚薄、輕重的比較。
2、能力目標:掌握比較高矮、長短的一般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想像、推理能力與表達與傾聽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引導學生探究比較輕重、長短、高矮的一般方法,會比較輕重、長短、高矮、大小、厚薄、粗細、寬窄。
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比較的方法。
教具準備:
實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這個教室上課,你高興嗎?你發(fā)現這個教室與我。
們以前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生:這個教室大,以前教室小。這個教室的電視大,以前教室的電視小。
師:哦,這就是在比一比大小。那你們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比大。
小你還能想到哪些物體能進行比一比?生:比長短、比高矮、比厚薄、比寬窄、比粗細等。
師:嗯,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比一比,你學會了什么?比一比,誰上課最。
遵守紀律,誰最會聽課,誰最會發(fā)言。你們做得到嗎?
二、復習內容。
(一)師出示實物。
2、比寬窄。出示圍巾,讓生說出比較什么?誰寬誰窄。還可以比什么?
3、比粗細。出示筆。讓生判斷比什么?
4、比大小。同學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出示桔子,這是什么?桔子。它大嗎?不大。為什么?再出示荔枝?現在它大嗎?大。師小結:只有一個物體不能進行比較,需要兩個以上物體才能比出大小。再出示蘋果,讓學生判斷三種水果,誰最大,誰最小。
師:剛才不論比大小、比厚薄、比寬窄、比粗細,都是幾個物體在比?一個物體能進行比較嗎?生:沒法比。生:一個物體不能比。師:必須兩個以上才能進行比較。
(二)比輕重。
生:蘋果重。
師:你怎么知道蘋果重。生:用手掂的。師:真不錯。師:還有別的辦法嗎?
師:老師呀有一個辦法,就是用秤秤。出示課件:引導生觀察:天平秤的一。
頭是蘋果,另一頭是三個桔子。蘋果和桔子誰重呀?生:一樣重。師:為什么?生:因為秤兩頭一樣高。
再引導生觀察第二幅圖:蘋果和桔子誰重?生:蘋果重。師:為什么?生:因為放蘋果的這頭壓下來了,蘋果輕。桔子的那頭高高在上,所以桔子輕。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呀!學會了比較輕重。那蘋果和桔子除了比輕重,還能比什么?生:比大小。
師:對了,相同的物體不僅可以比大小,還可以比輕重。
(三)比長短。
1、活動一。
師:比完了輕重,現在老師手里呀,有兩根繩子,你知道要比什么嗎?師出。
示兩根長短不一的繩子。
生:比長短。
師: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描述它們嗎?
2、活動二:猜一猜。
(1)再拿出兩支長短不同的粉筆,錯開用手捏住一端,讓學生猜一猜誰比誰長?
(2)說說為什么?
(3)手放開給學生看,為什么與有些同學想象的不一樣?
(4)教師小結:要讓人一眼看出誰比誰長,最好一頭對齊比。
3、活動三。
(1)出示課件,出現一條直繩,另一條彎曲的繩子。
(2)你能說出誰長誰短嗎?為什么?
生:一根線是直直的,另一根線是彎曲的,拉平后比直的繩子長。
四、比高矮。
1、師:剛才我們把粉筆平著放,是比長短。那現在我把粉筆豎著放,可以比什么?
生:比高矮。
(1)師:那現在,你想跟小伙伴們比比高矮嗎?
找兩名生進行比高矮。并請小朋友說一說:誰高,誰矮?他們是幾個在進行比較。
讓生演示一個在臺上,一個在臺下,或一生踮起腳尖比,行不行?為什么?
生:因為不在同一高度。不公平。
師:比高比矮時必須注意:兩個或兩個物體以上才能比較,比的時候一定要。
在同一高度。在臺上、臺下、凳上都行,只要在同一高度。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辦法比,也可以用面對面的辦法比。
生:老師高。師:為什么?剛才是×××高,為什么他又變矮了?
生:因為他和老師一比,他是矮的。
教師小結:高矮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比身高游戲。
下面,咱們來做個小游戲,自己和同桌比一比,看誰高誰矮?全班互動參與。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次復習或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可以用來比較的。它。
們有的比粗細、有的比大小、有的比厚薄、有的比長短、有的比高矮、有的比寬窄等。只要我們小心觀察,就會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是數學,處處有數學。四、課間活動休息。
拍手唱兒歌。
駱駝高,山羊矮,高和矮比一比。狐貍尾巴長,兔子尾巴短,長和短比一比。
大象大,蝸牛小,大和小比一比。老虎重,猴子輕,重和輕比一比。
五、拓展練習。
出示課件,兩個物體進行比較。
2、出示課件,在三個物體間比一比大的、長的、高的。
3、出示課件圖片,根據主題圖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大小、長短、高矮、粗細嗎?
六、作業(yè)。
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給自己的父母聽。
七、板書設計。
比一比。
粗―--細厚――薄寬――窄。
大――小輕―重長―短。
高――矮。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八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聯(lián)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長短作比較的事物。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懂得大小、多少是要在比較中確定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引入。
開課前,先組織大家做正說反做的游戲。如:教師喊起立,學生就坐下。教師喊向左轉,學生就向右轉。
剛才,小朋友根據游戲的要求做出了意思相反的動作,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組意思相反的詞。揭示課題:比一比。
二、在觀察比較中學習意思相反的詞。
教師小結:手指、腳趾數量一樣多,長短可不一樣,引出手指長,足趾短。教讀,齊讀,
注意足是平舌音。
2.引導學生多角度進行比較。老師和大家一起開展我會比的活動,讓一高一矮對比鮮明的兩位學生站在講臺上,比一比,他們有什么不同,看誰觀察最仔細,找出的不同點最多。
師相機用紅筆板書:高、矮、大、小、長、短、多、少等詞語,邊板書邊教大家讀生字。
當學生比出一高一矮時,師相機引出哥哥高,弟弟矮的句子,并讓兩個學生分別拿哥哥和弟弟的卡片貼到高和矮的前面。
師相機引導:地球與太陽比,誰大誰小?出示太陽大,地球小的句子。那地球同月亮比呢?就變成地球大,月亮小。
3.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長短作比較的事物。小朋友,在周圍的事物中還有什么高、什么矮,什么多、什么少,什么冷、什么熱?請先說給同桌聽,然后再說給全班聽。
師相機引導漢字和字母的對比。并出示句子漢字多,字母少。并讀一讀句子。
三、認讀生字,指導朗讀。
1.誰能看著拼音把四個句子讀一讀?其他同學當小評委。
2.小朋友,這些戴小紅帽的字娃娃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我們叫叫它們的名字。(齊讀10個生字。)。
3.在這些新朋友中,哪些字娃娃的名字容易念錯?你給大家提個醒。(少、手、長是翹舌音,足是平舌音。)。
4.生字娃娃脫掉拼音小帽了,你還認識它們嗎?(生搶讀。)。
5.這些生字娃娃想回家,我們來幫幫它們。
做送生字娃娃回家的游戲。(部分學生手拿字卡,把生字送回課文句子中去。其余學生跟教師一起讀或背句子。)。
手指足趾哥哥弟弟。
太陽地球漢字字母。
6.教師引讀句子,再背誦。
四、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1.孩子們真能干,很快就背熟了課文,老師要獎勵大家,只要你用鮮花上的字組一個詞或用字說一句話,鮮花就送給你。
2.小朋友得到了鮮花,心里可高興了,我們不僅會認,會給生字娃娃找朋友,還要會美美地寫字娃娃,怎樣才能把字娃娃寫得美美的?細心觀察的孩子,請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小的豎鉤寫在豎中線上,手的豎鉤也寫在豎中線上,第三畫橫寫在橫中線上)。
3.指導寫字。
師相機指導長、足的書寫,生書空,師范寫,認識。
學生按筆順描寫一個,然后仿寫一個,再獨立寫一個,同桌互相評價。哪個字寫得好就獎朵。
小紅花,并說出好在哪里。
五、拓展訓練。
展示帶有反義詞的成語。請學生讀一讀,記一記。
七(上)八(下)(東)倒(西)歪(南)來(北)往。
(前)仰(后)合(左)思(右)想(大)同(?。┊?。
像這樣帶有反義詞的成語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查找?guī)в蟹戳x詞的詞語。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九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91頁。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推理能力。
2、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和探索的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能說出用“湊十法”計算的算理,并體現算法多樣化。
教學課件、小棒。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20以內進位加法中的《9加幾》,你還記得我們重點講了什么方法嗎?(湊十法)。那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有關《9加幾》的知識,看看大家是否真正掌握了。
(一)大家一起來。
多媒體有關9加幾的口算體,學生進行搶答。
算完后,挑2—3道題,讓學生用“湊十法”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又快又準的。
如:9+8=17,見9想1,把8分成1和7,9+1=10,10+7=17。
(二)小火車開起來。
出示下列的連加法,學生開火車進行口算,為呈現新課做鋪墊。
7+3+2=8+2+5=6+4+1=。
7+3+4=8+2+6=6+4+5=。
7+3+9=8+2+7=6+4+8=。
(一)播放動畫,引出問題。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9加幾》,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關20以內進位加法中的8、7、6加幾。(師板書,生齊讀課題)。
師: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小動畫,看看動畫里講了什么。播放教材主題圖運動會跑步動態(tài)情境(8個小朋友跑在前面,后面又有5個小朋友跑過來的情境)。
問:動畫中告訴我們哪些數學信息,讓我們求什么?
預設:前面跑步的.有8人,后面跑步的有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跑步?
如何列算式?(8+5=13)。
(二)合作探究,多種方法學習8加幾。
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這么快?先找人說一說,然后同桌之間互相討論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師可以提示學9加幾時,用了什么哪些方法,巡視同桌討論情況,適時指導。
匯報方法:指名說一說用了什么方法計算的。(預設:點數,接數,畫圖,擺一擺等等)。
教師相機板書,并鼓勵孩子們想出的各種計算方法。
(三)方法總結,反饋補充。
教師對學生所說的方法進行補充并總結,計算8+5=?時,可以用點數,接數,畫圖,擺一擺,湊十法。
(四)重點突破,解決問題。
重點講解用“湊十法”計算8加幾?;貞泴W習9加幾,我們是如何計算的。
1、利用湊十兒歌,幫助回顧舊知。
師生拍手一起唱兒歌:1湊9,2湊8,3湊7來,4湊6,倆5相湊就滿十。
2、理解“湊十法”思維過程,熟練說出算理。
師:要想湊成十,見9想1,見8想幾呢?(想2)(見7想3,見6想4,見5想5)。
師指導學生利用湊十法說計算8加幾的算理(板書指導說明):見8想2,把5分成2和3,8+2=10,10+3=13(指名反復練習算理,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3、練習鞏固。
用湊十法計算下列各題:8+3=8+6=8+7=。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8加幾。
(課件出示公交車,車上有關于8加幾的計算題)師:去羊村必須要坐公交車,司機叔叔給我們出了幾道難題,大家能答對嗎?那我們開火車進行口算,口算后就可以出發(fā)啦!
(二)自主學習,用“湊十法”探究6、7加幾。
計算:7+6=6+5=。
自學提示:
1、用“湊十法”完成上面兩題。
2、跟同桌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生自主學習討論,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用湊十法說說算理。
(出示懶洋洋、喜羊羊、小灰灰、灰太狼等人物圖片)問:你想跟誰去玩呢?想跟誰玩就點開哪個人物,每個人物后面有關于8、7、6加幾的練習題。
師:向慢羊羊村長總結匯報,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生自由談論)。
這節(jié)課你們學的開心嗎?羊村的孩子們也非常開心,他們祝大家學習快樂!我們下次再見吧!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建立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態(tài)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2、初步認識鐘表,會看鐘表上的半點時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認識半點的方法,并會認半點時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認識半時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自備小鬧鐘一個,電腦課件一套,小動物的頭飾多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電腦出示一組整點時刻,讓學生認,并說一說,你是怎么認的(先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
2、師:請認真觀察這些鐘面,你發(fā)現了什么?
(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二、認識半點
出示鐘面:7時半、8時半
2、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得出規(guī)律:鐘面上半時時,分針指著數字6,而時針總是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
出示二個鐘面上的表示的時刻,
3、認一認電腦出示圖片(即書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師:請你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幾時在干什么?
4、出示7時、7時半
(教師小結)
三、練習反饋,激活思維
1、請你在你的鐘上面撥一個你最喜歡的半點時刻,并說一說你為什么最喜歡這個時刻?
2、準備幾把椅子,在椅子上掛出畫有整時半時的鐘面圖片,請幾位學生戴上標有相應時刻的頭飾,玩就各位的游戲。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或者提出問題,并能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獲得數學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fā)現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引入課題
(一)情境創(chuàng)設師:我們前邊學習了如何解決問題,今天就和老師一起來復習一下本冊我們學到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情境鋪墊,解決問題:
(一)情境一:猴子。
1.他們先來到樹下,準備摘梨:課件呈現情境圖,分步呈現兩個已經條件。
2.誰來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嗎?引導學生發(fā)現,沒有問題,不能解決。
3.誰來提一下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樹上還剩幾只猴子?
4.誰能完整地把這個問題敘述一遍?
5.這道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幫助他們解決嗎?來,試試看!
6.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7.指名匯報,集體講評,教師畫出線段圖并完整板書解題過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們來分桃子,課件呈現情境圖:分步呈現圖與已知條件。
2.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看圖,得出:已知我們班27人,每人分1個桃子后,還剩4個。
3.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提出:一籃有多少個桃子?
4.你會解決嗎?請獨立解答。
5.學生解答完成后,讓學生匯報,并請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線段圖,并板書解答過程。
6.小結: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可對照線段圖來觀察)
(1)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引導學生得出:相同點是:都是已知兩個條件,求一個問題,不同點是:第一題求部分,而第二題求總數。
(2)引導學生發(fā)現:這1道題是已知整體,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減法解決;第2題是已知部分,求整體或總數,所以用加法解決。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兒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課件呈現情境圖:
2.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3.課件呈現問題(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導學生發(fā)現:
(1)因為問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數,而沒有問牡丹。所以,這個問題與牡丹的盆數無關,也就是說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為我們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學生獨立解答。而后匯報,講評。
6.小結:
(1)如果沒有剛才那位同學的提醒,你會不會出錯呢?
(2)我們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應該怎么辦?
7.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評價,不正確或不完整,教師要幫助其修改或補充。
(2)提出問題后,學生分析,解答。
(四)情境四:分糖。
1.課件呈現情境圖:
2.學生觀察:小明和紅紅分別有多少塊糖?紅紅還剩多少塊?小明還剩多少塊?
3.呈現問題:
(1)紅紅吃了多少塊糖?
(2)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3)指名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4)如果學生沒能匯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5)根據結果,帶領學生再次理解“已知總數求部分”、“多余條件”。
4.小結:這個問題和前面的問題解決方法一樣嗎?引導學生發(fā)現:
(五)情境五:運梨。
(1)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2)指名匯報,注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3)如果學生沒能匯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4)前面所解決的問題結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題結果是多樣的;
(2)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種方法,第一次運走的數量與再次運走的數量發(fā)生變化。教師可以舉例說明。
5.呈現問題2:小平呢?
(2)學生獨立解決。
(3)指名匯報,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師生共現給予評價。
(六)情境六:母雞下蛋。(同數相加)
1.課件完整呈現情境圖:從圖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匯報,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
(7)情境七:分裝雞蛋。(減去相同的數)
1.課件完整呈現情境圖:從圖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裝滿是什么意思?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匯報,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連減法、列表法、畫圈法)
三、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一)全課總結
1.哪個同學來說一說: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些什么?
(二)拓展延伸
1.課件呈現情境圖:(各種商品及相應的價格)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3.同桌互相合作,討論交流完成。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二
課前思考:
《“數學好玩”——分扣子》是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內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動中積累分類的經驗。在一年級上冊中已涉及到了分類的知識——《整理房間》,所以孩子已有了分類的基礎。本課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分類,通過“議一議”“做一做”“想一想”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從頭到尾”思考問題,并進行評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分扣子的實踐活動,了解分類是需要標準的,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標:經歷實際操作的過程,初步提高把握圖形特征、抽象出多個圖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數據的能力。在回顧、整理、交流活動中,初步學會全面合理地評價活動過程和方法等,發(fā)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標: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教學難點:根據分類的結果,體會分類的標準不同,但結果一樣。
教學準備:課件、扣子教具若干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生:1.可能是提出建議的這個怪物?
2.可能是個子最高的那個怪物等。
二、探究新知。
1、活動一:
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并出示板貼。
師:數三聲請全班同學坐好,【及時表揚】老師在黑板上也準備了扣子,可以拿下來換位置,請你到前面來分一分。兩個人一起,邊分邊說。
選一小組學生上臺,先匯報按照什么分,再動手分一分。
師:他們把扣子按什么分的?分成了幾類?每種分法還能繼續(xù)往下分嗎?
生:按形狀分成了圓形和方形(或者按扣眼數量分成了兩個扣眼和四個扣眼)。還能繼續(xù)分。繼續(xù)按照扣眼數(或形狀)。
師:最后經過了幾次分類,分成了幾類?
生:經過兩次,分成了四類。
師:請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分的?【ppt展示,并讓學生根據圖片說一說】。
生:按照形狀分——再按照扣眼數分。
師:剛才老師聽到有同學說還有其他的方法?誰能來講講別的方法?
選一小組學生上臺,先匯報按照什么分,再動手分一分。
師:觀察一下,同樣的扣子,兩次分類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分類的順序顛倒了。
師:那分類的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ppt展示兩次分類的結果】。
生:分的結果是一樣的。
2、活動2: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活動,誰來讀一讀?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請一組學生上臺分一分。
師:大家看,他們第一次是按什么分成的兩類?
生:顏色。
師:我們先看紅色,紅色扣子還能繼續(xù)分嗎?快看他們第二次把紅色繼續(xù)分,按什么分的?
生:按形狀分的。
師:白色的有形狀問題嗎?
生:沒有。都是圓形。
師:那么繼續(xù)看紅色部分,還能繼續(xù)分嗎?按什么分?
生:可以按扣眼數分。
師:那白色還可以按照扣眼數繼續(xù)嗎?
生:可以,并且動手分一分。
師:老師看大家那么積極,是不是還有不同的分法?【出示ppt】。
生:按顏色——形狀——扣眼數,最后分成6類。
師:顏色分完之后,如果不按形狀分,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先按扣眼,再按形狀。
師:那么我們看看還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生:分的結果都一樣。
師:通過剛才兩次分扣子的活動,誰能說說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想法?請翻開書,填寫自我評價表。填完后,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給對方一點鼓勵或者提醒?!拘〗M活動中我們也要互相幫忙,互相提醒】通過今天學習的分類知識,看看能不能幫助小熊一家解決剛才的難題。
三、鞏固練習。
小熊弟弟提了第一個問題:“城堡的主人是不是頭上有角?。俊薄皩Π?,是有角?!蹦憧矗艿艿芤粋€問題,把怪物們分成了兩類,一類是(頭上有角的),一類是(頭上沒有角的)。怪物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光知道這個怎么能猜得出來?”那倒是,這樣頭上有角的怪物有13只呢,小熊弟弟非常會觀察,看完了頭上,接著觀察臉。他問道:“城堡的主人臉上有胡子嗎?”“不,沒有胡子。”怪物們又開始吵吵了,“光知道這個能猜出主人嗎?”熊弟弟兩個問題問完,頭上有角,臉上沒有胡子的怪物有9只,又變少了。
生:還有5只。
生:只有兩只了。
師:這兩只怪物長得太像了,都是頭上有角,沒有胡子,身上花花綠綠,穿著紅色鞋子。最后一個問題會問什么?“主人是有牙齒呢還是沒有牙齒呢?”這兩個怪物對視了一下,一個忽然捂住了嘴巴“這個不能告訴你”,熊弟弟一下子就猜出來了,這個頭上有角,臉上沒有胡子,身上花花綠綠,穿著紅色繡花鞋,沒有牙齒的就是主人。熊弟弟通過5問題,5次分類成功找到了主人,這時候主人說:“不,你們不能走!”熊弟弟嚇了一跳,“為什么呀?”“和我們一起玩吧,今天是我的生日?!毙⌒芤患液凸治飩兌冗^了快樂的一天。熊弟弟通過分類的方法把城堡的主人找出來了,所以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要善于動腦筋。
一天結束了,城堡的主人很開心:“你這么聰明,我要送給你一份禮物!這些盒子里只有一個裝著真正的禮物,只能提出三個問題,把有禮物的盒子找出來,你們能幫小熊弟弟完成嗎?”
生:有禮物的盒子有沒有蝴蝶結?
有禮物的盒子是花花的還是一個顏色的?
有禮物的盒子是圓柱還是長方體的?
師: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分類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匯報自己學到的知識。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通過體驗統(tǒng)計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通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從統(tǒng)計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統(tǒng)計觀念。
教學重點:
1.初步體驗統(tǒng)計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統(tǒng)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感受統(tǒng)計的必要
1.昨天我們聊到了一件事,就是六一那天我們去哪舉行入隊儀式,都可以選擇去哪來的?(課件出示)
2.你昨天選擇的是哪?還記得嗎?
4.想去哪的人都有,到底選擇去哪呢?(板書內容)
你有什么好辦法?
舉手,什么意思?(2)投票,什么意思?
6.那要想知道去哪的人多,我們就要先看看每個地方有多少人喜歡去?
二、體驗統(tǒng)計過程
(一)整理數據
1.老師昨天把同學們選擇的地方都打在了表格里。(出示表格)
你能一眼看出每個地方的有多少人喜歡嗎?
2.那怎么辦呢?
(1)數一數:怎么數?分類數一數,這個辦法我們倒是用過,可以試試!
還有其它辦法嗎?
(2)分四類:什么意思,說明白點?誰再說說!
我來重復一遍,看看是你說的意思嗎?
(3)這個辦法,我們還真是很少用,今天我們就來體驗一下?
1.請你們拿出1號題卡。我讀一個,你們就在相應的位置,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一個。
師生共同經歷分類整理的過程。
2.匯報數據:
(1)快數一數,每個地方有多少人喜歡去?
(2)誰來匯報?有跟她數據不一樣的嗎?
監(jiān)控:a數據正確。
b數據不正確
總數不對,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夠快速判斷出誰錯了?(算總數)
他的總數和咱們班人數沒對上,她一定錯了。
他的是不是就一定對了呢?咱們班有這么多人呢,借助別人的結果檢驗自己的,這個辦法不錯。
總數都對:你有什么辦法,能夠判斷出誰錯了?咱們班有這么多人呢,大家互相借鑒一下,借助別人的,反思自己的,會學習。我們看看電腦給我們的正確答案是什么?(電腦出示答案)
(1)你用什么記錄的?為什么選擇畫對鉤?
(2)你為什么選擇畫正字?
小結:我們在學習百以內數的認識時,學習了5個5個的數,它把這個知識用到了今天的學習中,真有想法。
畫正字記錄的方法數起來確實比較方便,今后,你們也可以試著用用這種方法。
(二)描述數據
1.剛才我們一起合作,找到了這樣一組數據。
(1)其實為了區(qū)分地點和數據我們一般可以畫上線(課件演示:把邊線畫出來)可以加上邊線。
區(qū)分每個地方,還要豎著畫出線。
這一列代表什么?這一列呢?這樣就是一個統(tǒng)計表了。
(2)看著這個統(tǒng)計表,你都能讀懂什么?
(3)從這個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喜歡去哪的人最多嗎?(手勢)
喜歡去哪的人最多呀?我們應該選擇去哪?
好,我們班就選擇去游樂場了。
喜歡去游樂場的人最多是我們的首先選擇去游樂場,萬一出現問題,我們還可以選擇人數第二多的,去海洋館。
3.研究統(tǒng)計圖
統(tǒng)計里還有一種表達數據的方式,能讓我們一眼看出誰最多,誰第二多,想看看嗎?
(1)直接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你能一眼看出誰最多,誰第二多嗎?怎么看出來的?
(2)看這個圖,你還能讀懂什么?(頻數范圍、表示的人數、橫向表示的地點)
(3)每個地方有多少人喜歡去,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4)(添加輔助虛線)看來左邊的數還真有用,它能一下子讓我們看出每個地方有多少人喜歡去。
這么方便的表達數據的方式,叫統(tǒng)計圖。
(三)分析數據
1.讀懂數據:體會統(tǒng)計圖表各自的優(yōu)越性。
這些數據我們既可以用統(tǒng)計表表示出來,也可以用統(tǒng)計圖表示出來,下面我們就看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來回答幾個問題,看誰反應快。
嗯,統(tǒng)計圖挺好的!
(2)喜歡去天安門和喜歡動物園的一共有多少人?這回你看哪算的?怎么又看統(tǒng)計表了?
統(tǒng)計表也挺好的。
(3)他倆到底誰好呢?
小結:看來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各有各的好處,要解決的問題不同,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很重要。
總結:結合選擇去哪舉行入隊儀式這件事,我們收集整理了數據,用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表達了數據,而且通過分析數據決定選擇去游樂場,這個過程就是在進行統(tǒng)計。(板書課題:統(tǒng)計)
(四)鞏固練習
1.我們班的問題處理完了,咱們看看一班同學的情況。(展示統(tǒng)計表)
為了讓一班的張老師也能一眼看出他們班的情況,幫他們把這些數據在統(tǒng)計圖里表達出來,會嗎?(拿出2號題卡,自己根據這些數據涂色。)
2.反饋學生的統(tǒng)計圖,提出意見。
(1)出示正確的。這個同學涂的對嗎?
(2)出示錯誤的:先出示數據不對的:有問題嗎?你想提醒我們點什么?
再出示沒對齊的:有問題嗎?你又想提醒大家點什么?(如果有改正的,直接出示,提醒:雖然他錯了,但我仍然想表揚它,因為它非常有反思能力,發(fā)現問題及時改正。)
出示不太好看的,他也對齊了,數據也對了,你想對她提點建議嗎?
(3)怎么畫才能又對、又快、又好呢?
小結:對齊、對準數據和地點,做出標記鉤邊線。再涂色,就能涂得對、快、好。(邊說、邊展示涂色方法)
3.來,現在我們給一班老師點建議,他們班應該選擇去哪?
小結:通過統(tǒng)計,我們班和一班都確定了要去的地方,你們可以把這種方法和其它班交流交流,讓他們也盡快確定要去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統(tǒng)計班里同學們的視力(2)喜歡吃什么蔬菜(3)每天下午都誰參加課外班
2.不僅是這些,老師也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展示圖片)
總結:看來真是這樣,統(tǒng)計在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用統(tǒng)計的方法來研究問題,用數據來說話,可以使問題解決得更加合理。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四
5以內數的加法
1、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學會加法算式的讀法,會進行5以內數的加法計算。
2、通過與同伴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3、在具體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初步培養(yǎng)應用意識。
5以內的加法計算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課件、小圓片、小棒、數字卡片若干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上課。
同學們好,請坐。
一、小朋友們,前面我們學習過5以內數的分成,我們一起來拍手說一說吧。
同學們說的真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幅圖,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這位同學看到了猴子,這位同學看到了小鳥,還有那位同學,他看到了桃子。孩子們,看一幅圖畫的時候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這樣就能有序的找出圖畫中有關的數學信息。
誰能有序的說一說圖畫中的數學信息?
你來說。
說得真好:左邊有4只小鳥,右邊有1只小鳥。
你來說。
說得真清楚:樹上有4個桃子。
這位同學,你來說。
他說了有關猴子的信息,石頭上有2只猴子,樹上有3只猴子。
你還想說什么?
真好,他發(fā)現山上還有5個小朋友,還有1朵紅花、2朵黃花。
1、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個信息呢?
真棒,我們一起把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說一說:
巖石上有2只猴子,樹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幾只猴子?
說得真完整。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哦,你說用數一數的方法。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1、2、3、4、5、有5只。
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我們一起用小棒來擺一擺。
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邊擺兩根,表示石頭上的2只小猴子,右邊擺3根小棒,表示樹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們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
同學們,你知道嗎?我們剛才擺的過程可以列算式來表示:2+3=5。
你見過這樣的算式嗎?你知道這個符號+是什么符號嗎?
同學們真棒,認識這個符號是加號。
你知道該怎么讀這個算式嗎?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3加2等于5。
2、我們解決了猴子的問題,根據上面的信息,你還能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嗎?
這位同學提出:一共有幾只小鳥?
那位同學提出:一共有幾個桃子?
這兩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你能列出算式來嗎?
誰來說一說你列的算式。
你來說。4+1=5,2+2=4
誰來說說4+1=5中的4和1分別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你來。
真好。這里的4表示左邊的4只小鳥,1表示右邊的1只小鳥。5表示一共有5只小鳥。
2+2=4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呢?給你的同桌說一說。
三、自主練習
同學們,看這幅圖,我們解決了三個不同的問題,認識了加號,知道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自主練習。
第1題,用你的學具擺一擺,填一填,給同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第2題。請你自己填一填。誰來說說你怎么填寫的?
3+1=4,2+3=5
有和他不一樣的嗎?
同學們真棒,全部正確。
第3題,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誰能全部做正確呢。
做得這么好,表揚一下自己吧。
四、總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這節(jié)課,你是怎樣找到數學信息的?提出了哪些問題?你又是怎樣操作的?每位同學的表現都很棒,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同學們再見。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五
1. 能辨認上、下、前、后這些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4. 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1. 上、下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
2.前、后
讓一組學生排成一縱隊,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學會用“前”、“后”來準確描述。
在黑板上貼出小動物貼圖,讓學生用“前”、“后”相互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位置,指名說。
1. 一切行動聽指揮
請幾名學生在教室內隨意走動,當教師說“?!睍r,向全體同學說一說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學的方位詞“上”、“下”、“前”、“后”。
2.畫鼻子
在黑板上畫一動物頭像,讓學生輪流給小動物添上鼻子,做游戲的學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學生可用所學方位詞提醒該同學,讓其順利添上鼻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
左、右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六
設計說明 :小學生在入學前就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生活中也到處都是這些形狀的物體,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并不容易。本節(jié)課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圖形。一年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比較弱,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針對上述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2.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學生通過摸一摸、分一分、說一說、比一比、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獲取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征,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3、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課,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活躍起來,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前準備 :積木 教具 箱子 兩個盒子 學生準備 積木 球 各種形狀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師:觀察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么嗎?
二、探究新知
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組活動)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先玩到這里。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更加方便,我有一個建議,能不能把你們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小組匯報,請同學們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來研究。(出示按形狀分組的情況)
三、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師:我發(fā)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師:(問一名學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學呢?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手中不同的球,說一說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tǒng)稱為球。
師:除了剛才你們手里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師:請同學們把球放在桌子上。
師:老師剛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發(fā)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著球,這是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師: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師:對,球是能滾動的。(板書球是圓形的,易滾動)
(二)圓柱的認識
師:球是圓形的,易滾動請同學們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師: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板書:圓柱)
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著圖畫中堆積在一起的形狀相同的積木,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
師: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通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2.列舉學生不同的發(fā)現。(學生發(fā)現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
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
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大?小結:通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fā)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四)長方體的認識。
師:(教師指著圖畫中長方體的積木)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師:請你從桌子上的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才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么特征。
匯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發(fā)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
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3)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一樣大。(學生發(fā)現這一特征后,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征)
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么?(長方體)
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為長方體。(貼圖并板書)
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們的形狀。
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裝回袋子里。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
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四、鞏固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展示各種圖形)
五、課堂小結
六、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球 會滾動
圓柱 會滾動 能直立
玩、看、摸發(fā)現 正方體有6個面,是平的長方體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七
這學期我繼續(xù)任教一年級(4)班和(5)班的數學。一(4)班的學生人數是58人,一(5)班的人數是60人。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并能按時去完成學習任務。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guī)律,統(tǒng)計,數學實踐活動。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于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guī)律”和“統(tǒng)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罢乙?guī)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初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fā)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tǒng)計是正式教學統(tǒng)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經歷用統(tǒng)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并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加與減(二)”第一課時,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起始課,是在逐一計數的基礎上,積累十進制概念活動經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材通過“古人計數”的故事,滲透自然數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20以內的數,體會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體會20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11~20各數。
2、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感受以“十”為單位的計數方法。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發(fā)明十進制計數法的價值。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我們整節(jié)課設計如下:
一、課前一首歌(數字歌)
課前這首歌的選擇也是為開課做鋪墊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數數為中心,孩子們不但放松了心情,還復習鞏固了數數的方法。
二、復習導入
有了“數字歌”的鋪墊,老師引導復習就容易多了,如老師問道“你能按順序說一說你學過的數嗎?”孩子們就能迅速的說出來。
三、講授新知
1、觀看視頻了解古人計數方法
以一段古人計數的視頻開始今天的新課,不但可以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既體現了需要10以上的計數的必要性,又體現了數字的文化價值。
2、引導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認一認
教師引導學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讓每個學生都經歷把10根捆成一捆的過程。體會到1捆代表1個十,一根代表1個一,合起來是11,用算式“10+1=11”來記錄。學生在經歷數一數、捆一捆,說一說的過程中,自然形成10個一是1個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動中變得具體直觀,易于接受。
(2)撥一撥,認一認
通過微課讓孩子們認識了解計數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借助直觀視頻,認識計數器,并認識數位“個位”和“十位”,進一步借助數位理解11的組成,在充分操作后學習11的寫法,加深對11的組成的理解,最后引導學生對比11這個數,十位與個位上的“1”表示的意義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認識,突破重點難點。
(3)我說你擺:
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重點讓學生經歷19~20的過渡,體會小棒夠10個就可以捆成1捆,鞏固10個一是1個十,計數器上滿十就要進一。
3、歸納小結--流程圖對本節(jié)課進行歸納小結。
四、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一縷陽光(基礎練習)
完成學習單,帶著學生寫一寫,說一說。
你會寫數嗎?有什么發(fā)現?
2、光芒閃耀
猜數游戲,我說你猜
通過這個練習讓同學們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性的練習。
3、光芒閃耀(拓展延伸)
撥一撥,給你兩個珠子,你能撥出幾個數。
引導學生經歷“創(chuàng)造”數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和數位概念,體會的數學的樂趣。
整節(jié)課從動作認知到圖形認知,再到符號認知。學生在充分認識數的過程中,感受數的意義,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十九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huán)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小學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F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yōu)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1、根據兒童發(fā)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
一年級數學比一比教學設計篇二十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22—23頁的內容。
1、在具體的情培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的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圓片若干個,實物展示臺。
學具準備圓片若干個。
(今天,咱們的課題導游是一只漂亮的小狐貍。小朋友們打開課本第22頁瞧一瞧,小狐貍給大家?guī)淼臄祵W問題是什么?(有幾枝鉛筆)
一、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加法意義。
2、教師先拿出兩支鉛筆,再出示3支鉛筆,讓學生口述這一過程,再提問一共有幾支?
3、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出來的?
4、師: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5、引導認識加號,感受加法。
6、說一說算式里數字的含義(教師進一步讓學生對算式的含義進行擴展。)
生1:還可以表示把2個蘋果和3個蘋果合起來。
生2:可以表示把2本書和3本書合起來是5本書。
.......
7、擺一擺。
(1)教師引導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師:小朋友們來個比賽,比一比誰拿得又快又對,拿的圓片個數要和老師拿的一樣多。
(老師利用實物展示臺擺圓片,先擺一個,再擺三個,學生看后依照老師的樣子擺。)
師:很多小朋友拿的非常迅速,你們能對剛才擺的,提個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
生:先拿出1個圓片,又拿出2個圓片,一共有幾個圓片?
師:某某同學已經學會了提問題,真是不錯,那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會呢?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同桌說完,老師還可以再請一兩名學生做個反饋。)
師:同學們會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1+3=4
師:這“1”、“3”、“4”分別表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把抽象的算式放到具體的情況中理解)
(2)放手讓學生自己擺一擺,講一講,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師:現在小朋友自己按照課本擺一擺第2、第3小題的要求擺一擺,邊擺邊說出過程,最后把算式補充完整。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8、提出自己的身邊的加法的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體驗。
(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
學生反饋:
生1:我的筆盒里有3枝筆,筆盒外面有1枝筆,合起來一共有幾枝筆?
(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并學會判斷問題的對錯及思考解題的方法。)
生2:教室一邊墻上有2張畫,另一邊也有2張畫,合起來有幾張畫?
.......
師:只要小朋友善于發(fā)現,在我們身邊能找到許多加法的問題。
9、試一試
(1)引導學生說明圖意,并根據圖意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組織學生結合圖意與同桌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
1、第1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讓其先根據算式擺學具,直觀地得出每個算式的結果。
2、第2題,讓學生根據圖意,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學生可能會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師在集體反饋時注意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滲透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列出不同算式的數學思想。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720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