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散文集讀后感(匯總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4 13:36:14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匯總21篇)
時間:2023-11-04 13:36:14     小編:筆硯

讀后感是對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一部電影等作品后的個人體驗和感受的總結(jié),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內(nèi)容,提煉出其中的價值觀和思想意義。我剛剛讀完一本好書,心情非常激動,有必要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下這種情感。讀后感是我對作品的真實反應(yīng),通過寫出來可以更好地消化和思考。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參考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范文,借鑒他人的思路和表達(dá)方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讀后感佳作,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進(jìn)一步思考和探索。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一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這樣一些人被歷史記住,甚至使山河易姓。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濤起伏,一時思緒萬千。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歷史上的他曾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任地方小官。而在他任這小官時,僅八個月,他就除鱷,興修水利,贖放奴婢,興辦教育,干了四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設(shè)身處地的想想,韓愈是被貶啊,他干嘛“多管閑事”呢?他是個貶臣,老老實實等機(jī)會便是,他干嘛主動參政???可他不這么認(rèn)為,他認(rèn)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認(rèn)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這是什么原因,因為他心系百姓!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為奉獻(xiàn)于民,求成于心。

幾百年后,歷史又等來了一位蹣跚的老者,他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則徐。

“若__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多么洶涌澎湃的豪情壯志。但他太天真了,這不是他說了算,得聽皇帝的。上職一年半后,他就被貶到伊犁。在此途中他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不管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別人論功行賞,他依然要發(fā)配伊犁。每每讀到這里,我心中總是憤懣不平,為林則徐喊冤。有時我還覺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則徐又不是那種離開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無能,奸人當(dāng)?shù)溃悄悴荒堋笆廊私宰砟阋沧?,世人皆濁你也濁”嗎但林則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熱的,他不會因朝廷不重用而不關(guān)心國事,他依然為國效力,像一只老黃牛,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是什么讓他忍受了身體與心靈的折磨,一次次為國建功而不上褒獎名單?是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愛國愛民,心系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憑合法職位,貪贓營私的官員,無論大奸巨貪都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林則徐與“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的韓愈,之所以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當(dāng)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jìn)步連在一起時,就會被社會所承認(rèn),被人們托舉出來。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二

梁衡的文章一開始我并不喜歡,那篇《晉祠》雖然寫得真的不錯,但是我不喜歡那種冗長的文章,所以,對于這個作者也沒太大的印象。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麗》,依舊是沒什么太大感覺。直到他寫的三篇散文作節(jié)選為課外讀物發(fā)下來,《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桿拍遍》、《亂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課之后,當(dāng)時就被他筆下的三個人物所深深折服。這三個人物都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同時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風(fēng)范,感覺他們在梁衡的筆下都鮮活了起來,一點一點向我們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開始找梁衡的文集,卻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我也買過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歡他的文風(fēng)。總覺得他寫的文章不夠大氣,有點優(yōu)柔寡斷的感覺。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種很明顯的被吸引被點撥,霎時有一片清明的感覺。

終于,我還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學(xué)生讀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欄桿拍遍》看完。辛棄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年輕時血氣方剛,奔走沙場,卻在南歸之時被奪去手中的鋼刀,只能以羊毫軟筆寫下一首首悲憤、無奈、自嘲的詞。最讓我動容的還是那首《永遇樂》。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边@首詞是我第一次看到,卻被其中所隱藏的無奈嘲諷所深深震動。他該有怎樣的失意才會覺得自己的姓氏是“艱辛”“酸辛”“悲辛”“辛辣”,覺得自己就是不能夠擁有美好的事物!

還有一篇《大無大有周恩來》,是總理誕辰百年之時所寫。那些冗長的歷史在梁衡的筆下一點不顯繁復(fù),反而,每一件都令周總理無私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深深被這個自己無緣親眼見到的總理所感動。

諸如此類的寫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覺作者筆下的人是個鮮活、生動、立體的偉人,并不是一個個已經(jīng)歸為歷史、素不相識的不相干的人。每一個都令人敬佩,由衷的敬愛。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寫景、記事、抒情、說理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讀。

看完這本書,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三

梁衡的。

散文。

精美樸實獨特而富有韻味。那讀者讀了寫了什么感悟呢?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梁衡散文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讀梁衡的第一篇文章是《晉祠》,他細(xì)膩的描摹令我羨慕。例如寫樹“那周柏,樹干勁直,樹皮皺裂,冠頂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偃臥于石階旁,宛如老者說古;那唐槐,腰粗三圍,蒼枝屈虬,老干上卻發(fā)出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微風(fēng)拂動,一派鶴發(fā)童顏的仙人風(fēng)度。其余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柳,無不顯出滄桑幾經(jīng)的風(fēng)骨,人游其間,總有一種緬古思昔的肅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它的樹皮卻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絲紋不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其余有的偃如老嫗負(fù)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蔭護(hù)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庇昧硕喾N修辭,把樹的姿態(tài)寫的具體生動,各不相同,令人拍案叫絕。

讀晉祠的另一感受是讀書要多積累,多背誦。正如梁衡所說“我每在提筆寫作時,腦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閃過許多文學(xué)巨人的影子,自覺不自覺地向他們借詞、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匯攏到一起,從自己的筆管里流了出來。我中學(xué)讀書時,語文教師講過一件文壇軼事,說韓愈每為文時,先要將司馬遷的文章痛讀一遍,以借其氣。當(dāng)時聽得朦朦朧朧,現(xiàn)在卻真感到其言不謬。這篇小文也是這樣。比如歐陽修《醉翁亭記》寫山,朱自清《松堂游記》寫樹,柳宗元《小石潭記》寫潭,這些在本文的山水、樹各節(jié)中都能找到影子。另外還有,《史記》寫人狀物之筆力剛勁,我在寫木龍、石虎時,雖數(shù)字,卻實賴太史公之氣;徐志摩寫康橋風(fēng)光時色調(diào)之艷麗,我在寫山水綠陰時,實向他借過顏料?!敝挥小昂穹e”才能“薄發(fā)”。朱熹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應(yīng)是一樣的道理。

至于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應(yīng)該是《夏感》吧。作者視角獨特,另辟蹊徑,贊美夏天。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jié)。也許,春的百卉萌發(fā)能給人一種再生的愉悅,春的萬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暢快的釋放吧,也許,秋的收獲能給人一種成熟的滿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緒得到淋漓的宣泄肥,所以,吟春詠秋,古今舞文弄墨者,幾乎趨之若過江之娜。而夏呢?也許它太熱太醉太稠密太有點“濃得化不開”了,因此,總不免給人一種失和諧超力度負(fù)荷過重之感。如是,怎能得到和普通百姓一樣地受著“快樂原則”所支配的騷客文士的心理認(rèn)同?怎能不被他們付諸閱如!即使有人寫寫,也難免寫成“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干燥炎熱的風(fēng)”,“兇惡的嘶叫著”,“人象快干死的魚”,“大地在高熱度中發(fā)抖(引自茅盾、老舍、高爾基、羅曼羅蘭諸人作品)—一種作為藝術(shù)內(nèi)容中苦悶壓抑象征的夏感,或者,寫成“日常睡起無情思”.(楊萬里),“手倦拋書午夢長”(蔡榷》—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無可奈何的失落之情的夏感??墒?梁衡同志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份金的夏季?!表氈?這種贊美本身就很值得我們贊美。

《夏感》中寫到“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jīng)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其實,“那春天的靈透之氣”所積蓄所釀成“磅礴之勢”,正是一種“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偉力的奔突,一種由孕育到豐登的“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律動,一種印著人類巨大的鈐記的創(chuàng)造之波的流瀉。作者熱情謳歌的,就是這樣一首力、生命與創(chuàng)造的詩。

“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jīng)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p>

這是梁衡的散文《夏感》,描寫了夏季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生活勞作的情狀,表現(xiàn)了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抒發(fā)了對金黃色的夏季的情有獨鐘。梁衡,山西霍州人,長期從事新聞寫作和新聞出版管理工作,創(chuàng)作了大量新聞作品和文學(xué)作品。梁衡散文,一般以思想性議論性見長,其散文語言多敘述和議論。

其次,本文語言讀來頗有書卷味,常常文白相間,顯得雅致。如“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biāo)志著事物的終極?!闭Z句具有對稱性、旋律感,簡潔精練,富有文言味。讀來不免讓人躍躍欲試,也來個:夏之色為金之黃,如稻浪如麥香,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也來個:冬之色為寒之白,如冰雪如霜花,孕育著新的生命力。如“春日融融,秋波澹?!保Z句蘊籍凝煉,有節(jié)奏感,與后面的散句相映成趣,富有變化之美。

且在描寫人們辛勤勞作的場景時,引用了古詩句“田家少忙月,五月人倍忙”加以印證,那種憫農(nóng)的情感,不由讓人想起唐代李紳的“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讓人想起同樣是白居易《觀刈麥》里的“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讓人想起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里的“小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甚至想起峻青在《海濱仲夏夜》里的描述:“夜風(fēng)輕飄飄地吹拂著,空氣中飄蕩著一種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軟的沙灘上還殘留著白天太陽炙曬的余溫。那些……勞動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的來到了這軟綿綿的沙灘上,他們浴著涼爽的海風(fēng),望著那綴滿了星星的夜空,盡情的說笑,盡情的休憩?!?/p>

哦!聯(lián)想太豐富了,打住!趕快收回脫韁的野馬,否則就離題萬里啦。還是書接上回,續(xù)談《夏感》的語言特色。其三,本文語言不經(jīng)意間顯出剛性氣質(zhì)。梁衡散文的語言都有男性化的風(fēng)格,不顯造作,風(fēng)格氣質(zhì)自然表現(xiàn)。如“熱風(fēng)浮動著,飄過田野,……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這一段,由具體描寫推進(jìn)到概括性描述,伴隨著寫景,視野逐漸開闊,“磅礴”、“滾動”、“升騰”,語言中的大氣張露出來?!跋奶斓搅恕彼淖謫为毘删?,斬截、響亮。再如“終于沸騰”、“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yuǎn)處的山、天上的云”、“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他們肩上挑著夏秋兩季”、“我卻要大聲贊美”等等,字里行間情感態(tài)度明朗,語調(diào)高亢,無不張揚男子大氣。

首先從選材角度,梁衡先生就體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之處,正如他在結(jié)尾處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的確,說起夏,大家第一反應(yīng)基本都是毒辣的陽光、居高的溫度、暖濕的風(fēng)和炎熱的空氣,總之很少有人會覺得夏季很美,會去欣賞夏的風(fēng)景,而梁先生卻注意到了,他從自己獨到的角度,給我們呈現(xiàn)了夏天的魅力。

在梁衡先生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時,曾多年駐節(jié)在黃河流域,對黃河這條母親河以及流經(jīng)的土地有著獨特的情感?!断母小匪鑼懙南奶?,正是北方那黃河流域的夏季。黃河流域代表了中華數(shù)千年的燦爛文明,在他的筆下,黃土地的夏天,令他熟悉,也令他感到美,《夏感》中的夏天,也因此有了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和作者的感情寄托。

開篇形容夏天是“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貼切表現(xiàn)了夏天通常給我們的感受。而后的一段描寫十分精彩,“一鍋水”慢慢冒泡升騰之景,細(xì)草茂密如厚發(fā),青煙凝如黛色長墻,優(yōu)美的景色其實正是我們身邊的夏天,新奇的比喻卻更富有渲染力。蟬兒長鳴、太陽烘烤大地、麥浪、遠(yuǎn)山、云、車,一連串的意象透露出的色澤與氣勢,正是在告訴人們,夏天來了。

這一段描寫是為了鋪墊接下來夏天的色彩的,但是單單欣賞這段文字,已經(jīng)細(xì)致的烘托了一個夏天前奏的氛圍,已經(jīng)是一副迷人的景致了,而接著對夏天特有的黃色的描寫,更為生動。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biāo)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dāng)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yīng)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這是一段有關(guān)夏天為什么是黃色的以及黃色的象征意義的議論,通過寫春色之綠和秋色之赤,與夏天一樣,都象征了一個季節(jié)的特色,而夏天在春秋之際,更具有“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意義,其象征作用十分重要。而“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作者想表達(dá)的對夏天的贊美和熱愛。

寫完夏天之景,開始描寫夏天的人。與寫景時的詞匯豐富相比,描寫人物時顯得尤其簡單,揮、彎、流、割、打、聽、看、追肥、澆水??一系列的簡單動詞,卻很好地描繪了農(nóng)民在夏季的忙碌與辛勤。

最后,作者才發(fā)表了自己的感慨,“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這一句又是在描寫夏天的農(nóng)民,也表現(xiàn)了黃河流域的人是他所喜愛所贊賞的,愛一個地方,也連帶著愛上了那里的人。梁衡先生也正是通過這樣一篇散文,抒發(fā)了自己對黃河流域的人和事的熱愛之情。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四

今天,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小桔燈》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動。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戰(zhàn)期間革命者在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的渴望,贊揚了他們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文中描寫的中心人物是一個地下黨員的女兒。當(dāng)時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地逮捕,屠殺地下黨員,白色恐怖籠罩著重慶上空。小姑娘的父親是位地下黨員,因黨組織遭到破壞,而離開了家。母親也因受到特務(wù)的追蹤毆打而吐了血,然而,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樣驚慌失措,哭鼻子,而是能夠幫著或替大人做事。這對于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來說該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當(dāng)我讀到小姑娘獨自一人上山,到鄉(xiāng)公所樓上打點話給媽媽請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靜地回答了作者的問話這一段時,我感到她是多么地勇敢,鎮(zhèn)定啊!正因為她堅信:總有一天革命會勝利,總有一天父親會回來的,到那一天,人民群眾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大家的生活就會好了。所以,她有這種勇氣,有這種膽量!

在讀到作者問她吃過東西了嗎?鍋里是什么?她笑著回答:“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時,我的心里感到一陣酸楚。年夜,這是多么誘人的時刻呀!我已經(jīng)度過了13個年夜。每當(dāng)這時,我不僅能夠受到父母的疼愛,全家人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餃子,還觀看五光十色的煙花,傾聽著辟辟啪啪的鞭炮聲。我感到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我的心里別提有多美了!可是這些東西對這位小姑娘來說卻一樣也沒有,她的母親被打傷,父親出走而不知下落,過年只能吃紅薯稀飯。然而,她仍充滿著樂觀精神。這是一個多么堅強,多么了不起的姑娘啊!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五

梁衡的作品中可見智慧的哲思與感悟,充滿大氣磅礴的深刻思想。充溢的激情蘊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別有的那份厚重與沉實,避免了簡單的抒情與表白,顯示出大。

散文。

的氣韻。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梁衡散文》讀后感3篇,歡迎大家閱讀。

梁衡的文章一開始我并不喜歡,那篇《晉祠》雖然寫得真的不錯,但是我不喜歡那種冗長的文章,所以,對于這個作者也沒太大的印象。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麗》,依舊是沒什么太大感覺。直到他寫的三篇散文作節(jié)選為課外讀物發(fā)下來,《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桿拍遍》、《亂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課之后,當(dāng)時就被他筆下的三個人物所深深折服。這三個人物都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同時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風(fēng)范,感覺他們在梁衡的筆下都鮮活了起來,一點一點向我們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開始找梁衡的文集,卻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我也買過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歡他的文風(fēng)??傆X得他寫的文章不夠大氣,有點優(yōu)柔寡斷的感覺。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種很明顯的被吸引被點撥,霎時有一片清明的感覺。

終于,我還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學(xué)生讀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欄桿拍遍》看完。辛棄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年輕時血氣方剛,奔走沙場,卻在南歸之時被奪去手中的鋼刀,只能以羊毫軟筆寫下一首首悲憤、無奈、自嘲的詞。最讓我動容的還是那首《永遇樂》。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這首詞是我第一次看到,卻被其中所隱藏的無奈嘲諷所深深震動。他該有怎樣的失意才會覺得自己的姓氏是“艱辛”“酸辛”“悲辛”“辛辣”,覺得自己就是不能夠擁有美好的事物!

還有一篇《大無大有周恩來》,是誕辰百年之時所寫。那些冗長的歷史在梁衡的筆下一點不顯繁復(fù),反而,每一件都令周無私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深深被這個自己無緣親眼見到的所感動。

諸如此類的寫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覺作者筆下的人是個鮮活、生動、立體的偉人,并不是一個個已經(jīng)歸為歷史、素不相識的不相干的人。每一個都令人敬佩,由衷的敬愛。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寫景、記事、抒情、說理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讀。

看完這本書,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翻開潔白的卷帙,首先竟是被梁衡先生的幽默吸引了。書中說“我想許多同學(xué)對我這個作者,大概也會感覺到有一點神秘。1984年我讀研究生時有一位同班同學(xué),他的兒子正上中學(xué),學(xué)我的《晉祠》,他就說:“這作者是我的同學(xué)?!蹦呛⒆友鲱^看著父親,足有幾秒鐘,然后說:“這人早死了吧?!?0xx年“六一節(jié)”,北京101中學(xué)舉辦師生與作家見面會。校方問作協(xié),能不能找到我。好像我已經(jīng)失蹤??”讀到此處,就不禁笑了起來。想起原來老師和我們的一段對話。師問:“知不知道梁衡是誰?”生答:“不知道!”師問:“怎么會不知道,初一學(xué)過了他的《夏》的呀?”生答:“哦??還是不知道?!睅焼枺骸爸恢乐熳郧宓摹洞骸?”生答:“知道!”“那知不知道梁衡的《夏》?”“不知道!”師暈了??讀梁衡的第一篇文章是《晉祠》,他細(xì)膩的描摹令我羨慕。例如寫樹“那周柏,樹干勁直,樹皮皺裂,冠頂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偃臥于石階旁,宛如老者說古;那唐槐,腰粗三圍,蒼枝屈虬,老干上卻發(fā)出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微風(fēng)拂動,一派鶴發(fā)童顏的仙人風(fēng)度。其余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柳,無不顯出滄桑幾經(jīng)的風(fēng)骨,人游其間,總有一種緬古思昔的肅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它的樹皮卻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絲紋不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其余有的偃如老嫗負(fù)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蔭護(hù)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庇昧硕喾N修辭,把樹的姿態(tài)寫的具體生動,各不相同,令人拍案叫絕。讀晉祠的另一感受是讀書要多積累,多背誦。正如梁衡所說“我每在提筆寫作時,腦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閃過許多文學(xué)巨人的影子,自覺不自覺地向他們借詞、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匯攏到一起,從自己的筆管里流了出來。我中學(xué)讀書時,語文教師講過一件文壇軼事,說韓愈每為文時,先要將司馬遷的文章痛讀一遍,以借其氣。當(dāng)時聽得朦朦朧朧,現(xiàn)在卻真感到其言不謬。這篇小文也是這樣。比如歐陽修《醉翁亭記》寫山,朱自清《松堂游記》寫樹,柳宗元《小石潭記》寫潭,這些在本文的山水、樹各節(jié)中都能找到影子。另外還有,《史記》寫人狀物之筆力剛勁,我在寫木龍、石虎時,雖數(shù)字,卻實賴太史公之氣;徐志摩寫康橋風(fēng)光時色調(diào)之艷麗,我在寫山水綠陰時,實向他借過顏料?!敝挥小昂穹e”才能“薄發(fā)”。朱熹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睉?yīng)是一樣的道理。至于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應(yīng)該是《夏感》吧。作者視角獨特,另辟蹊徑,贊美夏天。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jié)。也許,春的百卉萌發(fā)能給人一種再生的愉悅,春的萬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暢快的釋放吧,也許,秋的收獲能給人一種成熟的滿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緒得到淋漓的宣泄肥,所以,吟春詠秋,古今舞文弄墨者,幾乎趨之若過江之娜。而夏呢?也許它太熱太醉太稠密太有點“濃得化不開”了,因此,總不免給人一種失和諧超力度負(fù)荷過重之感。如是,怎能得到和普通百姓一樣地受著“快樂原則”所支配的騷客文士的心理認(rèn)同?怎能不被他們付諸閱如!即使有人寫寫,也難免寫成“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干燥炎熱的風(fēng)”,“兇惡的嘶叫著”,“人象快干死的魚”,“大地在高熱度中發(fā)抖(引自茅盾、老舍、高爾基、羅曼羅蘭諸人作品)—一種作為藝術(shù)內(nèi)容中苦悶壓抑象征的夏感,或者,寫成“日常睡起無情思”.(楊萬里),“手倦拋書午夢長”(蔡榷》—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無可奈何的失落之情的夏感??墒?梁衡同志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份金的夏季?!表氈?這種贊美本身就很值得我們贊美。《夏感》中寫到“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jīng)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逼鋵?,“那春天的靈透之氣”所積蓄所釀成“磅礴之勢”,正是一種“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的偉力的奔突,一種由孕育到豐登的“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律動,一種印著人類巨大的鈐記的創(chuàng)造之波的流瀉。作者熱情謳歌的,就是這樣一首力、生命與創(chuàng)造的詩。

梁衡的散文,精美,樸實,獨特,而富有韻味。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這樣一些人被歷史記住,甚至使山河易姓。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濤起伏,一時思緒萬千。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歷史上的他曾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任地方小官。而在他任這小官時,僅八個月,他就除鱷,興修水利,贖放奴婢,興辦教育,干了四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設(shè)身處地的想想,韓愈是被貶啊,他干嘛“多管閑事”呢?他是個貶臣,老老實實等機(jī)會便是,他干嘛主動參政啊?可他不這么認(rèn)為,他認(rèn)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認(rèn)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這是什么原因,因為他心系百姓!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為奉獻(xiàn)于民,求成于心。

幾百年后,歷史又等來了一位蹣跚的老者,他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則徐。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多么洶涌澎湃的豪情壯志。但他太天真了,這不是他說了算,得聽皇帝的。上職一年半后,他就被貶到伊犁。在此途中他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不管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別人論功行賞,他依然要發(fā)配伊犁。每每讀到這里,我心中總是憤懣不平,為林則徐喊冤。有時我還覺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則徐又不是那種離開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無能,奸人當(dāng)?shù)溃悄悴荒堋笆廊私宰砟阋沧?,世人皆濁你也濁”嗎但林則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熱的,他不會因朝廷不重用而不關(guān)心國事,他依然為國效力,像一只老黃牛,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是什么讓他忍受了身體與心靈的折磨,一次次為國建功而不上褒獎名單?是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愛國愛民,心系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憑合法職位,貪贓營私的官員,無論大奸巨貪都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林則徐與“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的韓愈,之所以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當(dāng)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jìn)步連在一起時,就會被社會所承認(rèn),被人們托舉出來。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六

最早聽到豐子愷這個名字還是在初中的時候,老師拿了一幅他的漫畫給我們看,畫的什么現(xiàn)在不記得了,但還記得確實很幽默。所以在圖書館看見這個名字就毫不猶豫的借下來了,雖然我明白自己不是很愛看散文。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寫各種各樣的景色,高中時有一次老師布置寫散文,我已經(jīng)盡量在寫景色了,可老師還是覺得寫景色的篇幅太少,一直對只是寫景的文章比較“敬畏”。可晚上回宿舍看了幾篇以后才知道,原來散文可以這么有趣!

每一篇文章的出發(fā)點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發(fā)的感想都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或是每個人都會有共鳴的。這樣的小事有很多,比如說朋友沒有幫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太太搬東西,家里的花貓、養(yǎng)過的大白鵝、有凹陷的椅子甚至是幾枝扁豆桿都可以寫進(jìn)文章里,那都是人們平日里都能見到的東西,很平常,可在豐子愷的眼里他們似乎都有了存在的意義,有了優(yōu)缺點或是與社會上的某些現(xiàn)象有關(guān)。而有的東西,你只要仔細(xì)的觀察了,都會發(fā)現(xiàn)他有趣的地方。吃瓜子也可以寫出很長篇幅的文章來,我倒是從上面學(xué)到了一種新的吃法,不過還沒嘗試過呢!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寫的關(guān)于兒女們的文章。他覺得大人們的生活和孩子們“天真、健全、活躍”的生活比起來是“變態(tài)的,病的,殘疾的”,“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時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的見到。我比起他們來,真的心眼已經(jīng)被世智塵勞所蒙蔽,所斫喪,是一個可憐的殘廢者了”。字里行間都能看到他對孩子們的愛,有趣的是描寫夏天他們父子們吃西瓜的場景,每個孩子吃西瓜時的滿足感表現(xiàn)的都不一樣最小的孩子是笑嘻嘻搖擺著身子,一邊嚼西瓜,一邊發(fā)出像花貓偷食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引起了大一點的孩子的共鳴,于是他發(fā)表了他的詩:“瞻瞻吃西瓜,寶姐姐吃西瓜,軟軟吃西瓜,阿韋吃西瓜”,然后又引發(fā)了更大的孩子們的散文、數(shù)學(xué)的興味。想想這都是一群多么可愛的小孩啊,也只有愛他們的父母才能如此細(xì)致的觀察他們。都說父愛深沉,其實也是很強烈的,只是一般的沒有表現(xiàn),而豐子愷在文章里舒緩的表達(dá)著強烈的父愛。

還有很多篇幅是用來祭奠緣緣堂的,那是豐子愷的住所,是他自己一點點設(shè)計、規(guī)劃撿起來的,付諸了很多的心血,所以當(dāng)知道那里被日本人炸了以后非常悲傷。緣緣堂在他的眼中完全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自己獨特個性的人,春夏秋冬的各有一番風(fēng)景,那樣帶著感情的描寫讓向來不愛看風(fēng)景描寫的我都認(rèn)認(rèn)真真的看下去了。還有豐子愷帶著一家老小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逃難的經(jīng)歷,讓我了解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是那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他們路上也碰見了一些唯利是圖、坑害別人的人,其實他們也就只是想活下去,每個人就算他壞也是有原因的,他壞也不可能是徹底、完完全全的壞。我無法想象如果自己是個一家之主,在那么動亂的年代肩負(fù)一家人的性命,要怎么去處理所有的事情,這可能就是男人的責(zé)任吧,要有一顆多么強大的心!

我現(xiàn)在知道南方人過年真的和北方很不一樣,一樣的還是繁雜的過年程序,哪天該干哪些事都明明白白。不過現(xiàn)在每年過年都越過越?jīng)]意思了,是因為我們長大了還是因為那些傳統(tǒng)就在我們長大的短短二十來年就消失殆盡了那么多?!

真的沒有想到自己能把一本散文集每篇文章都看了,是佩服豐子愷還是佩服自己呢!呵呵,看完一整本書就是有滿足感??赐晟⑽募屛矣X得生活更加有趣了,就像他描寫了一只鵝,甚至讓我有了自己也養(yǎng)上一只的沖動。看完書,有時不經(jīng)意的想到一兩個小細(xì)節(jié),也會微微一笑??磥砩⑽倪@東西和談戀愛一樣,也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七

秋白不朽,不朽在何處?我翻遍他很薄卻又很厚的36頁人生,想找到答案,卻又很茫然。

他是一個藝術(shù)家嗎?不錯,他是一個才子,詩書、刻印、翻譯,樣樣精通,也曾影響了一代文學(xué)人。但在文學(xué)史上,只看到梁實秋在悠閑,魯迅在疾呼,徐志摩在康橋,找不到瞿秋白的一席之地。這也難怪,他短暫的一生根本不容他勻一點時間給美文或治學(xué)。

他是一個政治家嗎?不錯,他曾是黨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批判陳獨秀,主持“八七”會議,決定武裝斗爭,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但很快又被自己人打倒,永不重用。

那么至少他是一個烈士了?是的,在獄中從容斗敵,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泣天地動鬼神。但偏偏又有一些《多余的話》:“不,我是一個多重色彩的人?!?/p>

他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他是中國典型的知識分子,有著一副多么秀氣但又有幾分蒼白的面容,有著文弱書生的古典美和迂腐之氣,有著幾千年沉淀積累的知識分子的愛國和責(zé)任。卻偏偏沒有學(xué)會聰明、世故,見風(fēng)使舵或者一些政治家的圓滑、權(quán)術(shù)。為了國家危難,他不惜以珠玉之身撲火,毫不可惜,不像梁實秋、陳望道之流懂得避讓,修成金身;又因為知識分子本身的缺陷,不懂政治權(quán)謀,被擁上浪尖卻又被拋下政治的深谷;又因為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和迂腐作怪,他甚至連一個完整意義上的烈士都算不上。

我突然有些明白了,秋白不朽,在于他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而不朽,像朱自清、文天祥那樣。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哺育了他的才俊,也造定了他多難坎坷的生命。他一生都在苦覓,卻一事無成,沒有傍到一個好的渡口?!耙挾桑挾?,渡何處”其實是他不屈,卻又略帶傷感、迷惘一生的寫照。他一生都在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卻一直沒有找到。只是憑著一腔熱血與信念,奮斗,碰壁直至死亡。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這樣一些人被歷史記住,甚至使山河易姓。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濤起伏,一時思緒萬千。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歷史上的他曾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任地方小官。而在他任這小官時,僅八個月,他就除鱷,興修水利,贖放奴婢,興辦教育,干了四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設(shè)身處地的想想,韓愈是被貶啊,他干嘛“多管閑事”呢?他是個貶臣,老老實實等機(jī)會便是,他干嘛主動參政啊?可他不這么認(rèn)為,他認(rèn)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認(rèn)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這是什么原因,因為他心系百姓!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為奉獻(xiàn)于民,求成于心。

幾百年后,歷史又等來了一位蹣跚的老者,他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則徐。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多么洶涌澎湃的豪情壯志。但他太天真了,這不是他說了算,得聽皇帝的。上職一年半后,他就被貶到伊犁。在此途中他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不管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別人論功行賞,他依然要發(fā)配伊犁。每每讀到這里,我心中總是憤懣不平,為林則徐喊冤。有時我還覺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則徐又不是那種離開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無能,奸人當(dāng)?shù)?,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濁你也濁”嗎但林則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熱的,他不會因朝廷不重用而不關(guān)心國事,他依然為國效力,像一只老黃牛,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是什么讓他忍受了身體與心靈的折磨,一次次為國建功而不上褒獎名單?是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愛國愛民,心系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憑合法職位,貪贓營私的官員,無論大奸巨貪都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林則徐與“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的韓愈,之所以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當(dāng)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jìn)步連在一起時,就會被社會所承認(rèn),被人們托舉出來。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曾推薦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她曾經(jīng)說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但由于當(dāng)時沒有太多的時間,到了大學(xué)的時候才有了空余的時間來看一下,看過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說過看一篇文章,應(yīng)該注意里面的知識和思想內(nèi)容以及審美,我們看一本書,雖然不是上政治課,但其中的思想也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會構(gòu)成我們認(rèn)識社會、人生的參照系。

從中我感覺當(dāng)我們看一本書時,要學(xué)會審視其中的內(nèi)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學(xué)其精華,這樣才算真正的讀一本書。這些使我認(rèn)識到了讀書的真正的意圖和方法。原來我讀書就只是看一下,不會走太多的內(nèi)心,只是名符其實的讀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時,不會太深入內(nèi)心。雖然和梁先生講的有點出入,但也相當(dāng)于沒讀。但這不禁使我想到現(xiàn)在的好多讀者,他們讀了一本書,情緒太過于投入其中,使得他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從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觀所惑,對整個現(xiàn)實的世界都有了錯誤的認(rèn)知,從而釀成了許多悲劇。這就正如梁先生所說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觀點或建造的文學(xué)世界,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學(xué)會審視。這樣才能真正的從書中汲取到營養(yǎng),不算白讀一本書,不正確的閱讀只會適得其反。

梁先生在《晉祠》中寫的古晉名勝晉祠,在文中他說晉祠的山美、樹美、人美,使我對現(xiàn)今的另一非常熱門的現(xiàn)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F(xiàn)在的人們很喜歡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閑的時候就會去旅游。但現(xiàn)在的旅游我感覺更是一種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勝古跡去照個像留個影記個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區(qū)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參觀一下,不管有多累。曾經(jīng)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說“旅游最重要的是尋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讓靈魂得以升華,而不是只是一個任務(wù),讓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義”。

對此我深感認(rèn)同。如今太多的已經(jīng)不懂得發(fā)現(xiàn)美,只是麻木的去景點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務(wù)似的?,F(xiàn)在的人們太浮躁,不會真正的靜下心來去真正的感受我們的生活,更別談去發(fā)現(xiàn)美,人們只會麻木的照相取景,不會真正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升華靈魂。正如梁先生在晉祠的感受:春來黃花滿山,徑幽而香遠(yuǎn);入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無論何時抬級登山都清悅神爽。梁先生真正的在景區(qū)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既放松了心情,又升華了靈魂,是真正的旅游者,大自然的欣賞者,是我們都應(yīng)該做到的。

最后,梁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人皆可為國王》。一開始其便寫了國王的權(quán)高位重,一國之財任其所用,一國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很自然就成了人人的目標(biāo)。

但接著梁先生就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時候長短并不是絕對的,王亦有局限。王也有其所不能得到的。當(dāng)然也不是人人都想成為王,有的人只喜歡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不被權(quán)勢而折腰。但其實如今的社會是多元的,國王也是多元的,每個人在其行業(yè)中在其領(lǐng)域內(nèi)都可成為王。接著告誡我們只要努力,人人皆可稱王。正如北宋的劉永,雖被仁宗貶謫,但其在他的領(lǐng)域——詞域中成為了他的王。所以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會成為自己的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也不用自卑,更無須驕傲,努力便可成為自己心中的王。

這就是我讀梁先生的散文的感想,相信之后我會真正的學(xué)會讀書,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美,學(xué)會努力,不怨天尤人,我相信我的人生將會更加美好。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八

積北宋兩三百年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想起宋政治之黑暗,心中一陣悸動;但想到辛棄疾,仿佛又看到了曙光。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從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個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確定了他的詞除了文學(xué)氣質(zhì)之外還有一種特點。

當(dāng)年,人民不滿于金的侵略,辛棄疾在22歲時也便拉起一支義軍,后與耿京義軍合并。他奉勸耿京南下歸宋并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這幾天又生變故,部將叛亂,耿京被殺,他擒叛將,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余人南下歸宋。不料世事難測,他南下歸宋之后,失去了快刀利劍,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為歷史留下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辛棄疾愿為國棄疾,可當(dāng)大權(quán)由一個昏庸的人掌握,忠臣是否還有說話的機(jī)會?只有將諫言咽下,將忠心深藏,登危樓,怒拍欄桿,痛拍欄桿,這時的他對朝廷仍抱有一絲希望,可到了晚年,便明白報國無望,只得哀嘆:

辛棄疾的詞,是在時代的運動里,磨出來的。他時而被夾在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到一邊,被迫冷靜思考。正是寄予宋幾百年動蕩,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九

本書從筆者十余年的教師、校長培訓(xùn)的工作經(jīng)驗出發(fā),結(jié)合我對名師、名校長的研究,試圖通過生動的故事闡述對做好的教師的理解和定位,為當(dāng)下教師的發(fā)展給出方向。下面是關(guān)于《做最好的老師》的。

讀后感。

歡迎閱讀。

我最近讀完了梁衡的兩部散文集《覓渡》與《洗塵》,不禁為其中睿智而深刻的語言所折服。

散文集中很大一部分由歷史散文構(gòu)成。其中《把欄桿拍遍》與《亂世中的美神》給我的印象極其深刻?!栋褭跅U拍遍》化用了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的詩句,散文中評論了他由武到文的一生。辛棄疾年輕時曾起義抗金,南下歸宋后,本想為國出力,卻終生不受重用。盡管報國無門,他仍然心系天下,那顆藏于鄉(xiāng)間的愛國之心仍跳動不止?!秮y世中的美神》則是以李清照為主題,她的前半生幸福完美,但突如其來的喪夫、亡國之痛給了她沉重的打擊。盡管往昔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復(fù)返,李清照卻未對生活失去希望,這幾乎致命的打擊反而讓她登上了古典。

詩詞。

的巔峰。

散文集的另一大組成部分便是游記散文了。這些散文不僅有著鮮明生動的語言,它們所表達(dá)的主旨更是超乎“游”之外。如《烏梁素海,帶傷的美麗》中,就以烏海當(dāng)年湖中躍起的魚兒如“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的生動景象與如今船尾翻起的浪“黃中帶黑,像一條剛翻起的犁溝”形成對比,突出了作者對此感到的痛惜與無奈,呼吁人們保護(hù)那正在逝去的自然之美。而《一顆懷抱炸彈的老樟樹》中,描繪了那棵接住炸彈的老樟樹旺盛的生命力:“簡直就是火山噴出地面后突然凝固的一座石山”,或許這段描寫不僅是為了表現(xiàn)樹的頑強生命力,更是象征著革命力量的永不消逝。

這兩部散文集,不僅體現(xiàn)了梁衡高超的文化功底,更顯出了他深刻睿智的哲思。

國慶期間,我閱讀了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欄桿拍遍》,這本書將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由于時間上的關(guān)系,我只來得及將第一單元中的內(nèi)容細(xì)細(xì)品讀。這本書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作者是通過10個歷史名人來談?wù)危勅松?,論哲學(xué);第二個單元,是在講一個作曲家,一個歌唱家,一個科學(xué)家和一個在生活的艱辛中創(chuàng)造奇跡的老人家的事跡;第三個單元,則是在寫關(guān)于藝術(shù)的內(nèi)容。

在第一單元的閱讀中,我覺得自己似乎乘坐了一臺時空穿梭機(jī),回到了作者筆下那個人物的時代,似乎他們所經(jīng)歷的人生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了自己的眼前。在《把欄桿拍遍》這篇文章中,作者再現(xiàn)了一個一生都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辛棄疾。使我對辛棄疾這個偉大的詩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前在學(xué)習(xí)語文的過程中,常常會在教科書中看到他的詩,那是對他的了解,還只是僅僅局限在一個偉大的詩人上,在閱讀過《把欄桿拍遍》后才知道,他不僅僅是一個詩人,他更是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他擁有著炙熱的愛國之心,他空有一片忠心癡情,卻不被重用,這一切的辛酸,辛苦,辛辣,在梁衡先生的筆下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我在閱讀時,內(nèi)心萬分惆悵。短短的一篇散文,卻濃縮了辛棄疾悲慘的一生。

在《亂世中的美神》這篇散文中講述了李清照從歡樂世界迅速跌向愁苦深遠(yuǎn)的人生。她出身官宦人家,也擁有過甜蜜的愛情,可這一切的快樂到了她的后半生就停止了,一切的磨難便從她的后半生開始了,但她并沒有選擇消極地流淚哀愁,而是不惜兩敗俱傷的用自己的力量進(jìn)行反抗,她甘愿承受外界的種種壓力,只為了與命運做抗?fàn)?,她的堅持和堅強令我尤為欽佩!梁衡先生筆下的李清照是那么的美艷動人!她的超群脫俗讓我敬佩不已。

盡管只是讀了第一單元的幾篇散文,但卻讓我深深地愛上了梁衡先生的散文,他將這些人的精神,人格生動形象地描繪在筆下。他筆下的人物似乎都活了起來,引領(lǐng)我走進(jìn)他們的人生,并使我被他們身上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知道梁衡,是從《讀者》雜志中讀他寫的《大有大無周恩來——紀(jì)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而熟悉的。由文而及人,這是我閱讀的一個習(xí)慣,凡是覺得一個作家某一篇文章非常優(yōu)秀,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尋找他的其他作品。碰巧,學(xué)校推薦給學(xué)生閱讀的一本書——《梁衡散文精選》,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本書非常適合我的口味,便迫不及待地向?qū)W生借來,了卻自己對梁衡的虧欠之意。這本書的封面設(shè)計非常經(jīng)典,藍(lán)白相間,透出一股書卷之氣,書香之味。這是一套書中的一冊,是編選的中外名家的散文經(jīng)典,以饗讀者。

“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縫里的一顆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遒勁的龍頭拐杖,別是一種價值。但前提是,你必須是一顆樹,而不是一顆草……”梁衡的散文以小見大,寓意深刻,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

讀梁衡,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欲滅其國,必先滅其文化。中華民族的文化歷經(jīng)五千年而不絕,正是具有憂患意識的知識分子為我們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梁衡就是他們當(dāng)中最優(yōu)秀的代表。如《讀韓愈》、《讀柳永》等歷史名人的起宕的人生,無不感嘆中國之所以在磨難面前堅貞不屈,正是有賴于這些人的脊梁。梁衡的散文非常的優(yōu)美,遣詞造句,無不是匠心獨運,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對仗,更顯大家風(fēng)范。如“身在釣魚臺,心無明鏡臺。鏡中有日月,隨緣照四海?!边@首緬懷趙樸初的五言律詩,無不彰顯文化底蘊之深厚。

讀梁衡,感受忠君報國的人文情懷。這本書中分為《人生篇》和《政治篇》兩部分。無論是《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還是《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愈見光輝的靈魂》,都折射出中國士層獨有的忠君愛國思想。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詩無不以心明志,感召日月。張聞天即使在那動蕩的歲月,仍不是一位革命家的本色。無論自己遭受多大的委屈和打擊,仍然堅信自己的愛國理想。

讀梁衡,感受建黨之艱和建國之難。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痹凇墩纹分刑岬搅宋尹h之初的許多偉人,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如何將黨建造成一艘駛向光明的船,帶領(lǐng)人民推翻三座大山,這是何等的艱難。建國后,我們的方針忽左忽右,傷害了一部人,但是我們能夠在鄧小平總設(shè)計師的帶領(lǐng)下,我們行將在邁向理想的康莊大道上?,F(xiàn)在,提出中國夢,更是符合我們的愿望和理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黨和國家。

讀梁衡,感受人性的光輝和理想的執(zhí)著。在《人生篇》中提到的“走西口”的歌詞,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歌詞背后的艱辛創(chuàng)作過程,無不是人性的真實流露,那種真摯的愛將傳承下去,流芳千古。這些經(jīng)典的歌詞,將傳承不衰。讀這些優(yōu)美的歌詞,無不感到如身臨其境,與之心靈相應(yīng)。在《政治篇》中,讀到的《鄧小平的堅持》,這不但是一個人的堅持理想,更是中國理想的執(zhí)著。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偉人能夠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擔(dān)負(fù)的苦難和不幸。作為平凡的我們,面對困難時,我們?yōu)槔硐攵鴪猿謫?讀讀這些經(jīng)典散文,我們將獲得無窮的力量。

讀梁衡,悟人生,讓平凡的我們變得堅強,讓我們的理想更加豐滿,因為我們要做一棵樹,而不是一顆草。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

人生在世,無人不景仰。我們景仰成功人士擁有的寶貴財富,景仰才子才女擁有的淵博學(xué)識,景仰貴族子弟擁有的出眾氣質(zhì)。這些景仰無非是出于羨慕,但并未有努力追求的念頭。但自讀了梁衡作家的散文后,我有了深深的感觸,從不知道景仰亦可以是一種幸福。

梁衡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方面頗有造詣,也曾擔(dān)任過記者,他擁有大量的經(jīng)驗、膽量和閱歷,為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在散文精選這本書中人生篇和政治篇,其中人生篇包括對各種大自然景觀的敬仰和思考,對各種功臣與偉人的敬佩與贊嘆;政治篇中的政治散文則是剖析了周恩來、瞿秋白等偉人的一生。這部散文精選總的來說包含了多種不同的景仰,對印度紅花綠樹的熱愛亦是對自己生命的景仰;對茫茫浩淼大海的眷戀亦是對大自然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返璞歸真的景仰;對鄧小平同志院落的拜謁更是對他永不磨滅貢獻(xiàn)的景仰……這一團(tuán)團(tuán)、一簇簇的景仰便是印刻在靈魂上的一種景仰,一種從心底發(fā)出的真情實感的幸福。

梁衡用文字灌注了景仰,用文學(xué)翻譯了政治,用文采引發(fā)了人生的思考。這本書中的字字句句都極有深度,有思想,但有通俗化、藝術(shù)化,將枯燥的政治與平凡的自然改造成動人心魄的一種種景仰。變的是散文的內(nèi)容,或山或水或人物,不變的是別有韻味的厚重與充實;變的是不同的思考與感悟,不變的是他的散文中特殊的大氣磅礴與滿腔激情。

幸福在這本書中所詮釋的含義更加深厚,它從向死者獻(xiàn)上的一件富有審美價值的雕塑中超脫出來懂得生者與死者之間以藝術(shù)方式的傾心交流;它拋開浮在自然景上的滿眼繁華而看出個味和理來,它在到處都伸出的一雙乞討的手中仍不踐踏自己的自尊心。

景仰的美在書的幽默筆墨中,在人的細(xì)膩描摹中,在天地的肅穆站立中,不再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盼,而是一種與生活接近與人生接軌的幸福。作者將大人物的生活與事業(yè)寫給人們看,他們獨立的入格、成就的事業(yè)以及帶有悲劇色彩的有價值的東西。讀他們的成與敗,悲與喜,奮斗與犧牲,他們的人生就更加值得我們?nèi)ゾ把?,他們的思想和?nèi)涵也愈值得欽佩。在這種讀與悟的過程中,在這種思與拷的景仰中,幸福就接踵而至了。

輕柔似水卻又有抵御勁風(fēng)的剛韌散文,獨具韻味并無浮華氣息的美,承載著梁衡心中對自然、對偉人、對人生的無限景仰。詩意卻不失意的散文世界,灼灼但不傷人的景仰,值得我們?nèi)プ非竽欠N幸福。景仰亦是一種幸福,正如悲劇更加感人肺腑。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這樣一些人被歷史記住,甚至使山河易姓。合上這本書,我心中波濤起伏,一時思緒萬千。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歷史上的他曾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任地方小官。而在他任這小官時,僅八個月,他就除鱷,興修水利,贖放奴婢,興辦教育,干了四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設(shè)身處地的想想,韓愈是被貶啊,他干嘛“多管閑事”呢?他是個貶臣,老老實實等機(jī)會便是,他干嘛主動參政啊?可他不這么認(rèn)為,他認(rèn)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認(rèn)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這是什么原因,因為他心系百姓!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為奉獻(xiàn)于民,求成于心。

幾百年后,歷史又等來了一位蹣跚的老者,他是皇家欽定的,中國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舉出來的近代史開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則徐。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多么慷慨激昂的話語,多么洶涌澎湃的豪情壯志。但他太天真了,這不是他說了算,得聽皇帝的。上職一年半后,他就被貶到伊犁。在此途中他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不管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別人論功行賞,他依然要發(fā)配伊犁。每每讀到這里,我心中總是憤懣不平,為林則徐喊冤。有時我還覺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則徐又不是那種離開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無能,奸人當(dāng)?shù)?,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濁你也濁”嗎但林則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熱的,他不會因朝廷不重用而不關(guān)心國事,他依然為國效力,像一只老黃牛,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整整一年,他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萬畝耕地,極大地豐盈了府庫,鞏固了邊防。林則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是什么讓他忍受了身體與心靈的折磨,一次次為國建功而不上褒獎名單?是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愛國愛民,心系天下蒼生,以天下為己任。

難道這些不值得我們敬佩嗎?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憑合法職位,貪贓營私的官員,無論大奸巨貪都被釘在恥辱柱上,而林則徐與“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的韓愈,之所以被歷史記住,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當(dāng)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jìn)步連在一起時,就會被社會所承認(rèn),被人們托舉出來。

梁衡的文章一開始我并不喜歡,那篇《晉祠》雖然寫得真的不錯,但是我不喜歡那種冗長的文章,所以,對于這個作者也沒太大的印象。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麗》,依舊是沒什么太大感覺。直到他寫的三篇散文作節(jié)選為課外讀物發(fā)下來,《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桿拍遍》、《亂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課之后,當(dāng)時就被他筆下的三個人物所深深折服。這三個人物都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同時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風(fēng)范,感覺他們在梁衡的筆下都鮮活了起來,一點一點向我們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開始找梁衡的文集,卻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我也買過余秋雨的一本文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歡他的文風(fēng)??傆X得他寫的文章不夠大氣,有點優(yōu)柔寡斷的感覺。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種很明顯的被吸引被點撥,霎時有一片清明的感覺。

終于,我還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學(xué)生讀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欄桿拍遍》看完。辛棄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

年輕時血氣方剛,奔走沙場,卻在南歸之時被奪去手中的鋼刀,只能以羊毫軟筆寫下一首首悲憤、無奈、自嘲的詞。最讓我動容的還是那首《永遇樂》。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边@首詞是我第一次看到,卻被其中所隱藏的無奈嘲諷所深深震動。他該有怎樣的失意才會覺得自己的姓氏是“艱辛”“酸辛”“悲辛”“辛辣”,覺得自己就是不能夠擁有美好的事物!

還有一篇《大無大有周恩來》,是誕辰百年之時所寫。那些冗長的歷史在梁衡的筆下一點不顯繁復(fù),反而,每一件都令周無私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深深被這個自己無緣親眼見到的所感動。

諸如此類的寫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覺作者筆下的人是個鮮活、生動、立體的偉人,并不是一個個已經(jīng)歸為歷史、素不相識的不相干的人。每一個都令人敬佩,由衷的敬愛。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寫景、記事、抒情、說理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讀。

看完這本書,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一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曾推薦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她曾經(jīng)說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但由于當(dāng)時沒有太多的時間,到了大學(xué)的時候才有了空余的時間來看一下,看過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說過看一篇文章,應(yīng)該注意里面的知識和思想內(nèi)容以及審美,我們看一本書,雖然不是上政治課,但其中的思想也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會構(gòu)成我們認(rèn)識社會、人生的參照系。

從中我感覺當(dāng)我們看一本書時,要學(xué)會審視其中的.內(nèi)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學(xué)其精華,這樣才算真正的讀一本書。這些使我認(rèn)識到了讀書的真正的意圖和方法。原來我讀書就只是看一下,不會走太多的內(nèi)心,只是名符其實的讀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時,不會太深入內(nèi)心。雖然和梁先生講的有點出入,但也相當(dāng)于沒讀。但這不禁使我想到現(xiàn)在的好多讀者,他們讀了一本書,情緒太過于投入其中,使得他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從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觀所惑,對整個現(xiàn)實的世界都有了錯誤的認(rèn)知,從而釀成了許多悲劇。這就正如梁先生所說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觀點或建造的文學(xué)世界,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學(xué)會審視。這樣才能真正的從書中汲取到營養(yǎng),不算白讀一本書,不正確的閱讀只會適得其反。

梁先生在《晉祠》中寫的古晉名勝晉祠,在文中他說晉祠的山美、樹美、人美,使我對現(xiàn)今的另一非常熱門的現(xiàn)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現(xiàn)在的人們很喜歡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閑的時候就會去旅游。但現(xiàn)在的旅游我感覺更是一種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勝古跡去照個像留個影記個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區(qū)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參觀一下,不管有多累。曾經(jīng)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說“旅游最重要的是尋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讓靈魂得以升華,而不是只是一個任務(wù),讓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義”。

對此我深感認(rèn)同。如今太多的已經(jīng)不懂得發(fā)現(xiàn)美,只是麻木的去景點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務(wù)似的?,F(xiàn)在的人們太浮躁,不會真正的靜下心來去真正的感受我們的生活,更別談去發(fā)現(xiàn)美,人們只會麻木的照相取景,不會真正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升華靈魂。正如梁先生在晉祠的感受:春來黃花滿山,徑幽而香遠(yuǎn);入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無論何時抬級登山都清悅神爽。梁先生真正的在景區(qū)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既放松了心情,又升華了靈魂,是真正的旅游者,大自然的欣賞者,是我們都應(yīng)該做到的。

最后,梁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人皆可為國王》。一開始其便寫了國王的權(quán)高位重,一國之財任其所用,一國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很自然就成了人人的目標(biāo)。

但接著梁先生就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時候長短并不是絕對的,王亦有局限。王也有其所不能得到的。當(dāng)然也不是人人都想成為王,有的人只喜歡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不被權(quán)勢而折腰。但其實如今的社會是多元的,國王也是多元的,每個人在其行業(yè)中在其領(lǐng)域內(nèi)都可成為王。接著告誡我們只要努力,人人皆可稱王。正如北宋的劉永,雖被仁宗貶謫,但其在他的領(lǐng)域――詞域中成為了他的王。所以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會成為自己的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也不用自卑,更無須驕傲,努力便可成為自己心中的王。

這就是我讀梁先生的散文的感想,相信之后我會真正的學(xué)會讀書,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美,學(xué)會努力,不怨天尤人,我相信我的人生將會更加美好。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二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yuǎn)目,獻(xiàn)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水龍吟》。

說起古代文人,腦海中便出現(xiàn)那些遷客騷人站在譬如黃鶴樓之類的名樓上,或憑欄遠(yuǎn)眺,或雙手背后目光深邃而遙遠(yuǎn),或是飲酒對詩,或談起各自身世,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或是報國無門痛拍欄桿的場景。欄桿似乎成了他們的發(fā)泄口,而欄桿也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那些有過壯志雄心的文人們的悲憤與無奈?!鞍褭跅U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

這次寒假,我有幸讀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梁衡,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沒有華麗虛浮的辭藻,卻字字珠璣;他的作品不是清雅流水般的清新,而是氣勢磅礴的大海,排山倒海,震撼我們的心靈。然而,在他的散文中,我又最喜歡他的《把欄桿拍遍》,他向我們描述了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一生。

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dāng)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把欄桿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淵博的學(xué)識,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從中發(fā)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欄桿拍遍》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筆下所繪的稼軒一顰一笑若隱若現(xiàn)。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對詞人的同情和惋惜。我想如果稼軒在世,也會有當(dāng)年白樂天那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感慨。當(dāng)然,更有知音為何在千年之后出生的余恨。而我在閱讀此文時,時而為其絕妙的一筆而贊嘆,時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辛棄疾的詞風(fēng),不是豪放,也不是婉約,他有著自己獨有的特色,使人讀起來好像真的游離在宋代戰(zhàn)場,看到了硝煙的沙場,看到了殘酷的現(xiàn)實,也看到了詩人面對朝廷的不重用而油然而生的無奈和悲嘆。對現(xiàn)實的不滿的他無處宣泄的自己的痛苦,只能揮揮衣袖,寫下這些詞來懷念、感嘆。讀著這些散文,心靈在動蕩亂世中穿梭,目光在滄桑歷史中徘徊,早已塵封于歷史的點點滴滴,被梁衡先生用一支筆勾勒出來,時間與空間的遙隔,在作者筆下,全部消失,指引著心靈的碰撞。

在今天這個物質(zhì)的有些異化的時代,浮華與喧囂、聲色和娛樂的充斥,正逐漸使我們的心靈趨向枯竭,那就不妨于繁忙中暫時抽身出來,讀一讀梁衡先生的文字吧,或許,它們就是那一眼你曾經(jīng)苦苦尋覓的清泉,給予你以不盡的潤澤。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三

積北宋兩三百年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題記。

想起宋政治之黑暗,心中一陣悸動;但想到辛棄疾,仿佛又看到了曙光。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從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個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確定了他的詞除了文學(xué)氣質(zhì)之外還有一種特點。

當(dāng)年,人民不滿于金的侵略,辛棄疾在22歲時也便拉起一支義軍,后與耿京義軍合并。他奉勸耿京南下歸宋并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這幾天又生變故,部將叛亂,耿京被殺,他擒叛將,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余人南下歸宋。不料世事難測,他南下歸宋之后,失去了快刀利劍,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為歷史留下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辛棄疾愿為國棄疾,可當(dāng)大權(quán)由一個昏庸的人掌握,忠臣是否還有說話的機(jī)會?只有將諫言咽下,將忠心深藏,登危樓,怒拍欄桿,痛拍欄桿,這時的他對朝廷仍抱有一絲希望,可到了晚年,便明白報國無望,只得哀嘆: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xì)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心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辛棄疾的詞,是在時代的運動里,磨出來的。他時而被夾在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到一邊,被迫冷靜思考。正是寄予宋幾百年動蕩,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四

我從來沒有如此深刻地了解過辛棄疾。

從初中課文中學(xué)到,他能文能武,是絕世的愛國之才,卻從未深想他傾注于筆尖的,是滿滿的憂國憂民;他宣泄于刀尖上的,是對敵人的憤恨和寧死為國的堅定決心。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政途沉浮不定,卻不動搖那耿耿愛國心。當(dāng)時的國勢不定,掌權(quán)者都選擇要聽命任之,只有一個辛棄疾,還如此滿腔熱血,一心救國救民,收復(fù)失地。好一個鮮明的對比!

而歷史卻只留他撫上欄桿時那輕輕一聲嘆息。

事實上,辛棄疾很單純,滿心的為國為民,滿腔的熱血激情,只為了能安定祖國,一門心思地為國家著想。朝廷任用他,他必然傾覆所有予以答復(fù);朝廷棄他,他仍心系朝政,自省待命,以便于下一次任用時能更好地回復(fù)??墒牵u命,卻愈招國家的冷落。在朝廷百官乃至天子都認(rèn)定一切再沒有意義,灰心墮落時,辛棄疾炙熱血紅的愛國心,為國捐軀的忠心和執(zhí)著的精神對他們而言太過耀眼,刺亮了天空,卻穿不破朝廷眾人心中的陰暗。于是,他每一次發(fā)出光芒,還未喚起人們的熱情,就又重新投入了密閉的暗室,只剩他仰空長嘆,拍桿嘆息。

那一拍,只輕輕一聲,卻拍出一個絕世愛國者那無限的惆悵,不能言語的愁緒,孤單的苦悶,無可奈何的悲痛。

我能想象到,辛棄疾夜半猶不能眠,對酒澆愁愁更愁,他緩步走出樓閣,撫上那早已斑駁的木欄桿,仰頭看那邃藍(lán)天上一輪孤月,只照得地上一片蕭條,怎能不愁?怎能不憂?敵軍近在眼前,自己卻仍被朝廷棄之一邊,只能眼睜睜看農(nóng)民百姓饑荒逃亡;只能聽奄奄一息的村落民眾被侵略者奪去性命時痛苦的哀叫;只能如今與孤樓相依,撫欄空想,無能為力。一聲輕嘆,小的聽不到,輕的可以忽略,卻真真實實地,從那能文能武的臣子嘴邊嘆出,忍下幾聲鳴咽。真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樣一個辛棄疾,不得不讓我欽佩。他的骨氣,決心,伴著無奈和愁緒,就這樣穿過歷史,隨那在欄桿上的輕拍,一聲聲,傳到我心里。

好一個偉人。

白鶴梁的導(dǎo)游詞。

祝您桃李遍天下黑板報內(nèi)容。

把旅行寫進(jìn)簡歷。

混凝土梁施工員求職簡歷模板。

陽衡市實驗中學(xué)春季開學(xué)的工作匯報。

把愛融入作文評語。

怎樣把產(chǎn)品優(yōu)化排名。

分析高鐵預(yù)制箱梁施工技術(shù)。

老校長梁步津追悼會悼詞范文。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五

知道梁衡,是從《讀者》雜志中讀他寫的《大有大無周恩來——紀(jì)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而熟悉的。由文而及人,這是我閱讀的一個習(xí)慣,凡是覺得一個作家某一篇文章非常優(yōu)秀,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尋找他的其他作品。碰巧,學(xué)校推薦給學(xué)生閱讀的一本書——《梁衡散文精選》,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本書非常適合我的口味,便迫不及待地向?qū)W生借來,了卻自己對梁衡的虧欠之意。這本書的封面設(shè)計非常經(jīng)典,藍(lán)白相間,透出一股書卷之氣,書香之味。這是一套書中的一冊,是編選的中外名家的散文經(jīng)典,以饗讀者。

“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縫里的一顆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遒勁的龍頭拐杖,別是一種價值。但前提是,你必須是一顆樹,而不是一顆草……”梁衡的散文以小見大,寓意深刻,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

讀梁衡,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欲滅其國,必先滅其文化。中華民族的文化歷經(jīng)五千年而不絕,正是具有憂患意識的知識分子為我們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梁衡就是他們當(dāng)中最優(yōu)秀的代表。如《讀韓愈》、《讀柳永》等歷史名人的起宕的人生,無不感嘆中國之所以在磨難面前堅貞不屈,正是有賴于這些人的脊梁。梁衡的散文非常的優(yōu)美,遣詞造句,無不是匠心獨運,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對仗,更顯大家風(fēng)范。如“身在釣魚臺,心無明鏡臺。鏡中有日月,隨緣照四海?!边@首緬懷趙樸初的五言律詩,無不彰顯文化底蘊之深厚。

讀梁衡,感受忠君報國的人文情懷。這本書中分為《人生篇》和《政治篇》兩部分。無論是《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還是《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愈見光輝的靈魂》,都折射出中國士層獨有的忠君愛國思想。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詩無不以心明志,感召日月。張聞天即使在那動蕩的歲月,仍不是一位革命家的本色。無論自己遭受多大的委屈和打擊,仍然堅信自己的愛國理想。

讀梁衡,感受建黨之艱和建國之難。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痹凇墩纹分刑岬搅宋尹h之初的許多偉人,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如何將黨建造成一艘駛向光明的船,帶領(lǐng)人民推翻三座大山,這是何等的艱難。建國后,我們的方針忽左忽右,傷害了一部人,但是我們能夠在鄧小平總設(shè)計師的帶領(lǐng)下,我們行將在邁向理想的康莊大道上。現(xiàn)在,提出中國夢,更是符合我們的愿望和理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黨和國家。

讀梁衡,感受人性的光輝和理想的執(zhí)著。在《人生篇》中提到的“走西口”的歌詞,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歌詞背后的艱辛創(chuàng)作過程,無不是人性的真實流露,那種真摯的愛將傳承下去,流芳千古。這些經(jīng)典的歌詞,將傳承不衰。讀這些優(yōu)美的歌詞,無不感到如身臨其境,與之心靈相應(yīng)。在《政治篇》中,讀到的《鄧小平的堅持》,這不但是一個人的堅持理想,更是中國理想的執(zhí)著。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偉人能夠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擔(dān)負(fù)的苦難和不幸。作為平凡的我們,面對困難時,我們?yōu)槔硐攵鴪猿謫?讀讀這些經(jīng)典散文,我們將獲得無窮的力量。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六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看得最久的一本書,可能是因為書中收納的是很多個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也可能是因為這種散文式的文章不是很能引起高度的閱讀感。但是,我這個人有一個特點,無論是書籍還是電視,既然開始了,一定要把它看完。所以,趁暑假出去旅游的時候,在動車上看完了這本書。

一開始,不是很理解“把欄桿拍遍”是什么意思,后來才知道這是其中的一個篇文章,被收進(jìn)初中的課本。梁衡的很多文章都被錄入初中課本,甚至很多領(lǐng)導(dǎo)因他寫的《晉祠》讓這個景點聞名遐邇而邀請他去旅游、寫文章?;蛟S是真的,我們認(rèn)識“雙龍洞”、“三味書屋”、“桂林”等等。

本書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閱讀偉人”、第二單元“感悟生命”、第三單元“享受自然”、第四單元“行走人生”。

萬千感慨萬千愁,一路風(fēng)雨一路歌。翻開梁衡的散文集《把欄桿拍遍》。第一篇就是《把欄桿拍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本褪沁@篇文章,讓我重新認(rèn)識了“人中之杰,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開始了解這位馬背上的大詞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那是怎樣一種場面?殺聲震天,鼓聲激蕩,刀槍劍戟,金戈鐵馬……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旌旗蔽日、塵沙飛揚的戰(zhàn)爭年代。敵陣前的他如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雄鷹,懷揣著無比堅定的理想,在刀光劍影中奮勇嘶殺的酣暢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卻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聲,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唯有痛拍欄桿,才能發(fā)泄心中的抑郁和憤懣。

“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這是作家梁衡對辛棄疾的評價,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鮮明寫照。梁衡以八首辛詞,勾勒出了辛棄疾的一生經(jīng)歷。以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終的不同尋常的史上第一人。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只能借助筆走龍蛇,淚灑宣紙,蘸著血和淚涂抹成一首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辛詞。“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將欄桿拍遍,也改變不了國家現(xiàn)狀。只能望眼欲穿,大聲疾呼。那肚腸寸斷的悲憤回蕩在天地中,那豪邁不羈的詩魂飄蕩人世間。

有人這樣贊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p>

梁衡說:“蘇軾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而“真正詩人只有被政治所擠壓、扭曲、錘煉時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燒、炸響、振聾發(fā)聵”。

文章《大師與匠人》中闡釋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匠人在重復(fù),大師在創(chuàng)造?!薄敖橙嗽趯嵺`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薄敖橙溯^單一,大師善綜合?!蔽覀兌际墙虝?,極個別成為大師,如果我們多一些創(chuàng)造、多學(xué)習(xí)理論知識、多總結(jié),肯定會離大師越來越近。

《書與人的隨想》中作者引用赫爾岑的一句話“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種族、人群、國家消失了,但書卻留存下去?!弊x一本書,就獲得一份自由,讀的書越多,獲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個學(xué)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纏身,身體的自由度已經(jīng)極小極小,精神的自由度卻可以達(dá)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中國古代有人性惡善之爭,我卻說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來靠讀書才解疑釋惑,慢慢開啟智慧。不讀書的人無法理解讀書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戶者無法理解環(huán)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七

這個假期,我讀了我國現(xiàn)代作家所寫的一部散文集《把欄桿拍遍》,讀過之后,放下書本,我頓時覺得感受頗多。

在散文寫作鋪天蓋地的年代,在散文寫作沒有了“王法”的年代,在散文寫作變成了許多作家與寫手的文字狂歡與夢囈的時代?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誠寫作,給散文創(chuàng)作帶來了別樣的文本,也為我們帶來了堪為“范本”的“工巧散文”。這就不難理解,先生為何會成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選語文課本最多的一位。

有人說,閱讀是一種對話,是讀者與作者的交流。要實現(xiàn)這樣的對話,首要的便是作者要敞開心扉。不愿亮出真性情的人,無法與讀者以心換心,也就無法讓讀者用心去體味,進(jìn)而感動。正如余華所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yuǎn)只為內(nèi)心寫作?!币蚨?,“理趣”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先生在文章中、在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

要不就是走馬燈似地被調(diào)動”,良藥苦口利于病,“辛棄疾”這個名字,對于這個國家又何嘗不是一劑良藥?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喜歡苦澀的滋味,辛棄疾的一腔抱負(fù)在現(xiàn)實面前處處碰壁,苦口的良藥沒有自己施展的天地,就變成了咽回心中的苦水,獨自承受。“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guān)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用的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表達(dá)格式,令人想到了關(guān)漢卿的義無反顧。

我自從讀過散文后,我便開始喜歡它,喜歡它優(yōu)美的語句和特殊的內(nèi)容,但當(dāng)我讀過了《把欄桿拍遍》這部散文集后,我對散文有了別樣的感受。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的散文因過于求工而影響它的自由心性,限制了它的自由發(fā)揮,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它的喜愛,因為我們中學(xué)生的寫作是須先有規(guī)范而后才有可能真正走向自由的。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八

梁衡寫的人物散文,一向是很出眾的,每一句描寫和點評都仿佛直勾勾地寫到讀者心里。古代文人墨客,近現(xiàn)代風(fēng)流人物,每一篇文章都有點悲壯的意味。尤其是描寫辛棄疾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更是一部令人感嘆的作品。

辛棄疾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是一名愛國詩人,能文能武,一身正氣。無奈不被朝廷賞識,“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晚年的他,已無沙場報國的機(jī)會,只得“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绷汉庠谖恼碌淖詈笠舶l(fā)出了感慨:“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dāng)權(quán)者不使為官,卻為他準(zhǔn)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shù)的反面環(huán)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

在當(dāng)今社會也有很多人自詡才華橫溢,苦于不被賞識,就拿辛棄疾的“欄桿拍遍”來顧影自憐。他們在頹廢中浪費了青春和激情,最終一事無成。

我有一個同學(xué),曾經(jīng)非常喜歡寫小說,投過好幾次稿,都沒有被采用。如此遭受了幾次挫折后就來向我傾訴:“太不公平了,為什么沒有人欣賞我的文章?為什么我的才華總是被埋沒?”他的神情像一匹千里馬找不到伯樂,眉宇間透露著一絲絲悲憤,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我啞然失笑,嘗試著開導(dǎo)他:“你不必太灰心,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彼]有繼續(xù)自己的“事業(yè)”,一旦有人對他提到文學(xué)寫作的事情,他就搖搖頭自怨自艾,卻再也沒有動過筆。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偸前沿?zé)任推脫給別人,從來都沒有為自己的夢想不屈不撓地努力過。這和滿腔熱血的辛棄疾有很大的差別:辛棄疾從小就明確了一生的目標(biāo),期間遭遇過挫折,但從沒有放棄,縱然懷才不遇,仍然成為一代著名詞人。梁衡也在文章末尾提到:“他并不想當(dāng)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p>

我們還年輕,還有很多好的機(jī)會等待我們爭取。早早的放棄自己,大好青春僅僅用來把“欄桿拍遍”,倒不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十九

他,悲壯的讓人蕩氣回腸;他,執(zhí)著的讓人心痛不已。

他,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lǐng);他,一位拍遍欄桿的沙場英雄......

——題記。

萬千感慨萬千愁,一路風(fēng)雨一路歌。翻開梁衡的散文集《把欄桿拍遍》。其中有一篇文章題目也是《把欄桿拍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本褪沁@篇文章,讓我重新認(rèn)識了“人中之杰,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開始了解這位馬背上的大詞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那是怎樣一種場面?殺聲震天,鼓聲激蕩,刀槍劍戟,金戈鐵馬......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旌旗蔽日、塵沙飛揚的戰(zhàn)爭年代。敵陣前的他如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雄鷹,懷揣著無比堅定的理想,在刀光劍影中奮勇嘶殺的酣暢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卻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聲,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唯有痛拍欄桿,才能發(fā)泄心中的抑郁和憤懣。

“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這是作家梁衡對辛棄疾的評價,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鮮明寫照。梁衡以八首辛詞,勾勒出了辛棄疾的一生經(jīng)歷。以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終的不同尋常的史上第一人。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只能借助筆走龍蛇,淚灑宣紙,蘸著血和淚涂抹成一首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辛詞?!跋袂菢友鰡柹n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將欄桿拍遍,也改變不了國家現(xiàn)狀。只能望眼欲穿,大聲疾呼。那肚腸寸斷的悲憤回蕩在天地中,那豪邁不羈的詩魂飄蕩人世間。

有人這樣贊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梁衡說:“蘇軾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而“真正詩人只有被政治所擠壓、扭曲、錘煉時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燒、炸響、振聾發(fā)聵”。

一遍一遍品咂,一遍一遍回味,《把欄桿拍遍》使我沉醉,使我愛不釋手。合上書時,夕陽如醉。晚風(fēng)吹拂。“人中之杰,詞中之龍”將當(dāng)之無愧,永垂不朽!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二十

秋白不朽,不朽在何處?我翻遍他很薄卻又很厚的36頁人生,想找到答案,卻又很茫然。

他是一個藝術(shù)家嗎?不錯,他是一個才子,詩書、刻印、翻譯,樣樣精通,也曾影響了一代文學(xué)人。但在文學(xué)史上,只看到梁實秋在悠閑,魯迅在疾呼,徐志摩在康橋,找不到瞿秋白的一席之地。這也難怪,他短暫的一生根本不容他勻一點時間給美文或治學(xué)。

他是一個政治家嗎?不錯,他曾是黨的領(lǐng)導(dǎo)人。批判陳獨秀,主持“八七”會議,決定武裝斗爭,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但很快又被自己人打倒,永不重用。

那么至少他是一個烈士了?是的,在獄中從容斗敵,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泣天地動鬼神。但偏偏又有一些《多余的話》:“不,我是一個多重色彩的人。”

他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他是中國典型的知識分子,有著一副多么秀氣但又有幾分蒼白的面容,有著文弱書生的古典美和迂腐之氣,有著幾千年沉淀積累的知識分子的愛國和責(zé)任。卻偏偏沒有學(xué)會聰明、世故,見風(fēng)使舵或者一些政治家的圓滑、權(quán)術(shù)。為了國家危難,他不惜以珠玉之身撲火,毫不可惜,不像梁實秋、陳望道之流懂得避讓,修成金身;又因為知識分子本身的缺陷,不懂政治權(quán)謀,被擁上浪尖卻又被拋下政治的深谷;又因為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和迂腐作怪,他甚至連一個完整意義上的烈士都算不上。

我突然有些明白了,秋白不朽,在于他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而不朽,像朱自清、文天祥那樣。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哺育了他的才俊,也造定了他多難坎坷的生命。他一生都在苦覓,卻一事無成,沒有傍到一個好的渡口?!耙挾桑挾?,渡何處”其實是他不屈,卻又略帶傷感、迷惘一生的寫照。他一生都在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卻一直沒有找到。只是憑著一腔熱血與信念,奮斗,碰壁直至死亡。

梁衡散文集讀后感篇二十一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曾推薦梁衡先生的《把欄桿拍遍》,她曾經(jīng)說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但由于當(dāng)時沒有太多的時間,到了大學(xué)的時候才有了空余的時間來看一下,看過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說過看一篇文章,應(yīng)該注意里面的知識和思想內(nèi)容以及審美,我們看一本書,雖然不是上政治課,但其中的思想也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會構(gòu)成我們認(rèn)識社會、人生的參照系。

從中我感覺當(dāng)我們看一本書時,要學(xué)會審視其中的內(nèi)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學(xué)其精華,這樣才算真正的讀一本書。這些使我認(rèn)識到了讀書的真正的意圖和方法。原來我讀書就只是看一下,不會走太多的內(nèi)心,只是名符其實的讀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時,不會太深入內(nèi)心。雖然和梁先生講的有點出入,但也相當(dāng)于沒讀。但這不禁使我想到現(xiàn)在的好多讀者,他們讀了一本書,情緒太過于投入其中,使得他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從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觀所惑,對整個現(xiàn)實的世界都有了錯誤的認(rèn)知,從而釀成了許多悲劇。這就正如梁先生所說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觀點或建造的文學(xué)世界,要學(xué)會批判的接受,學(xué)會審視。這樣才能真正的從書中汲取到營養(yǎng),不算白讀一本書,不正確的閱讀只會適得其反。

梁先生在《晉祠》中寫的古晉名勝晉祠,在文中他說晉祠的山美、樹美、人美,使我對現(xiàn)今的另一非常熱門的現(xiàn)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F(xiàn)在的人們很喜歡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閑的時候就會去旅游。但現(xiàn)在的旅游我感覺更是一種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勝古跡去照個像留個影記個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區(qū)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參觀一下,不管有多累。曾經(jīng)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說“旅游最重要的是尋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讓靈魂得以升華,而不是只是一個任務(wù),讓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義”。

對此我深感認(rèn)同。如今太多的已經(jīng)不懂得發(fā)現(xiàn)美,只是麻木的去景點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務(wù)似的?,F(xiàn)在的人們太浮躁,不會真正的靜下心來去真正的感受我們的生活,更別談去發(fā)現(xiàn)美,人們只會麻木的照相取景,不會真正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升華靈魂。正如梁先生在晉祠的感受:春來黃花滿山,徑幽而香遠(yuǎn);入秋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無論何時抬級登山都清悅神爽。梁先生真正的`在景區(qū)中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既放松了心情,又升華了靈魂,是真正的旅游者,大自然的欣賞者,是我們都應(yīng)該做到的。

最后,梁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人皆可為國王》。一開始其便寫了國王的權(quán)高位重,一國之財任其所用,一國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很自然就成了人人的目標(biāo)。

但接著梁先生就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時候長短并不是絕對的,王亦有局限。王也有其所不能得到的。當(dāng)然也不是人人都想成為王,有的人只喜歡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不被權(quán)勢而折腰。但其實如今的社會是多元的,國王也是多元的,每個人在其行業(yè)中在其領(lǐng)域內(nèi)都可成為王。接著告誡我們只要努力,人人皆可稱王。正如北宋的劉永,雖被仁宗貶謫,但其在他的領(lǐng)域――詞域中成為了他的王。所以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會成為自己的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也不用自卑,更無須驕傲,努力便可成為自己心中的王。

這就是我讀梁先生的散文的感想,相信之后我會真正的學(xué)會讀書,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美,學(xué)會。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738437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